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专业介绍
华北电力大学优秀毕业生情况登记表-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本科14级优秀毕业生名单序号姓名性别班级专业等级1 沙韵女创新电140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市级2 王少杰男创新电14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市级3 单俊儒男创新电14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市级4 黄怡凌男创新电14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市级5 范迦羽男电气14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市级6 张敏女电气14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市级7 曾雪女电气140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市级8 段玲女电气140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市级9 涂腾女电气140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市级10 林弋莎女电气1403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市级11 董文娜女电气1404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市级12 苏靖雅女电气1404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市级13 叶波女电气1404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市级14 孙瑶女电气1405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市级15 余思雨女电气1405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市级16 王嘉伟男电气1407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市级17 丁江萍女电气1408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市级18 侯延琦男电气1408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市级19 朱丽萍女电气1409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市级20 刘金洁女电气1410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市级21 刘裕女电气1410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市级22 张丽阳男电气1410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市级23 吕煜女电气141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市级24 易承乾男电气141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市级25 吴嘉玲女电网1402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市级26 李政轩男电网1403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市级27 张婷女电子1401 电子科学与技术市级28 马昕雨女实践电14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市级29 杨梦瑶女实践电14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市级30 俞永杰男实践电14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市级31 张慧雯女通信1403班通信工程市级32 鲁芝琳女通信1402 通信工程市级33 富子豪男信息1401 电子信息工程市级34 邓艳红女信息1402 电子信息工程市级35 王简女实践电14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市级36 黄钰辰女实践电14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校级37 刘明月女通信1402 通信工程校级38 范世源女创新电14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校级39 李幸芝女创新电14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校级40 宋曼青女电气14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校级41 马铁男电气1410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校级42 梁瑞雪女电气140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校级43 黄超男电气1404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校级44 朱思嘉女电气1405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校级45 马原男电气1405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校级46 杨更宇男电气1406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校级47 姚皓男电气1407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校级48 刘方蕾女电气1408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校级49 王燕宁女电气1408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校级50 王彤彤女电气1409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校级51 成梁成男电气1410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校级52 刘校销女电气1410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校级53 万君女电气1410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校级54 张雨曼女电气1410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校级55 周晓东男电气141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校级56 吴张曦女电气141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校级57 赵源筱男电气141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校级58 刘尔佳男电气1414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校级59 朱孟媛女电网1401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校级60 单俊嘉男电网1403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校级61 唐化江男电子1401 电子科学与技术校级62 陈昌男实践电14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校级63 高琦女实践电14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校级64 葛青宇男电气1405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校级65 夏嘉航男实践电14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校级66 赵哲宇男电气1405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校级67 叶欣女通信1401 通信工程校级68 张露露女通信1402 通信工程校级69 徐晓明男信息1401 电子信息工程校级70 王鹏程男信息1402 电子信息工程校级。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有哪些专业附特色重点专业名单.doc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有哪些专业附特色重点专业名单_高考升学网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有哪些专业附特色重点专业名单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招生专业有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机械工程(输电线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等,具体更多完整招生专业请看下文。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招生专业电力工程系电气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农业工程类农业电气化电子与通信工程系电子信息类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系能源动力类能源与动力工程土木类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机械工程系机械类机械工程(输电线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工业工程类工业工程设计学类产品设计(艺术类)自动化系自动化类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计算机系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应用化学能源化学工程经济管理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造价经济学类经济学工商管理类(文理兼收)工商管理会计学数理系数学类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类应用物理学法政系法学类法学(文)公共管理类社会工作(文)公共事业管理(文)华北电力大学保定简介华北电力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平台”重点建设大学。
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建设高校行列,重点建设能源电力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全面开启了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新征程。
华北电力大学大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6 90 90
6
00900140 高等数学 B(2) Advanced Mathematics B(2)
6 96 96
6
00600200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Advanced Language
(C) Programming
(C)
4 56 56 26 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0700971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1)
(1)
军事训练 Military Training
3
3
公益劳动 Public Labouring
1
1
实 习 Practice
2
1 4 5 4 16
课程设计 Course Project
综合实验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1
1
社会实践 Social Practice
外语训练 Foreign Language Training
四、学时与学分 Hours/Credits
总学分 Total Credits:198
总学时(课内)/课外 Total Hours:2478/72
其中 Including:
必修课学时/学分 Compulsory Courses Hrs/Crs:2054/135.5
占总学分比例 Percentage in Total Credits:68.44 %
总周数分配
Arrangement of the Total Weeks
教学环节
学期 Semester
合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计
理论教学 Theoretic Teaching
16 16 18 18 17 14 14
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专业课程一览及辅修经济学课程一览

类别
公共基础课
理 必修课
论
学科专业 基础课Βιβλιοθήκη 课专业课程
专业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
独立开设的实践教学环节
课外能力素质学分
总计
学时 1166
640
2030
224 216 160
2406
学分 73.5
40
127.5
14 13.5 10 46 3 200
比例 58%
31%
84%
11% 9% 7%
100%
63.75%
3.学科专业基础骨干课:电机学、工程电磁场、电力电子技术 4.学科专业骨干课:电力系统分析基础、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发电厂电气部 分、高电压技术
1.Subject Foundation Main Courses: Advanced Mathematics, College Physics, Advanced Language programming (C), Fundamental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inear Algebra, Complex Function and Integral Transformation, Probabilit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B
三、专业培养基本要求 Skills Profile
1.扎实地掌握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一定的经济、管理科学基 础知识,并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并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3.具有本专业领域内 1 个专业方向的基本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了解本专业领域的理论前沿和发 展动态; 4.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综合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知识获取与运用能力,具备创新意识和从事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性、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才能。 1.Firmly master mathematics, physical and other natural scientific basic knowledge, and be aware of social anthropology and economical and management knowledge, master a foreign language very well; 2.Systematically understand special fundamentals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capable for the ability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3.Deeply comprehend professional technical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one area of this major, like to acquire recent trends of this specialty; 4.Get good practical engineering training, apply current technologies and general engineering principles to solve technical problems;
2010年华北电力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周明
女
教授
博导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力经济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
2、电力经济分析
18
鲍海
男
教授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
2、电力经济分析
19
黄伟
男
教授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1、电力系统规划与可靠性
2、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
20
姜彤
男
教授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
男
教授
博导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2、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15
张建华
男
教授
博导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
2、电力系统安全防御与恢复控制
3、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16
赵成勇
男
教授
博导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
2、现代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技术
3、高压直流输电与柔性交流输电技术
刘连光
男
教授
博导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
2、现代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技术
12
刘文颖
女
教授
博导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
2、电力系统安全防御与恢复控制
3、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13
王增平
男
教授
博导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2、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14
杨奇逊
79
华北电力大学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导师名单及研究方向

职称 研究所 教授/博导 电磁与超导 教授/博导 电磁与超导 教授/博导 电磁与超导 教授/博导 电磁与超导 教授 电磁与超导 教授 电磁与超导 副教授 电磁与超导 副教授 电磁与超导 副教授 电磁与超导 副教授 电磁与超导 讲师 电磁与超导 教授 电工电子 副教授 电工电子 讲师 电工电子 教授/博导 电机 教授 电机 教授 电机 副教授 电机 副教授 电机 副教授 电机 教授 电力科学研究院 教授/博导 电力市场 副教授 电力市场 副教授 电力市场 副教授 电力市场 副教授 电力市场 副教授 电力市场 副教授 电力市场 讲师 电力市场 讲师 电力市场 讲师 电力市场 教授/博导 电力系统 教授 电力系统 教授 电力系统 副教授 电力系统 副教授 电力系统 副教授 电力系统 副教授 电力系统 副教授 电力系统 副教授 电力系统 讲师 电力系统 讲师 电力系统 教授/博导 电网 教授/博导 电网 教授/博导 电网 教授 电网 教授 电网 教授 电网 副教授 电网 副教授 电网 副教授 电网 教授/博导 电子科学 副教授 电子科学
通信与信息系统 电子与通信工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气工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气工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气工程 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电子与通信工程 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电子与通信工程 电路与系统、电子与通信工程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华电电气工程培养方案

华电电气工程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基础学科知识掌握: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电力系统、电气自动化、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与信息处理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2、实践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在电气工程领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具备创业能力。
4、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他人有效地合作完成团队任务。
5、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能够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忠实客观地为社会服务。
二、培养方案1、基础课程学习(1)数学: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数学课程,这些课程是电气工程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学生需系统地学习并掌握这些数学知识。
(2)物理:包括电磁学、光学等物理学科知识,这些课程是电气工程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
(3)电路理论:包括电路分析、电子电路与集成电路、模拟电子技术等电路理论课程。
(4)信号与系统:包括信号与系统分析、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等课程,这些课程是电气工程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
2、专业课程学习(1)电力系统分析:包括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保护等课程,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时要深入理解电力系统的结构和运行原理。
(2)电气自动化:包括控制理论与应用、工业控制技术等课程,学生学习这些课程要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
(3)电力电子技术:包括功率电子、电力电子转换技术、电能质量等课程,学生要系统地学习电力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应用。
(4)电机与拖动:包括电机原理与控制、电力拖动技术等课程,学生学习这些课程要深入理解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5)计算机与信息处理:包括数字逻辑电路、计算机网络原理、嵌入式系统等课程,学生学习这些课程要掌握数字电路、计算机网络和嵌入式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3、实践能力培养(1)实验课程:包括电路实验、自动控制实验、电力电子实验、电机与拖动实验等实验课程,学生在这些实验中要独立操作实验设备,进行实验数据采集和分析。
华北电力大学最好的专业

华北电力大学最好的专业华北电力大学专业设置比较齐全,教学、科研条件比较完备。
那么,华北电力大学最好的专业有什么?下面店铺给大家带来华北电力大学好的专业,希望对你有帮助。
华北电力大学最好的专业华北电力大学介绍华北电力大学是全国能源电力领域的最高学府,有“电力黄埔”之称。
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唯一的以电力为学科特色的大学,学校始终关注国际电力学科研究领域的前沿和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的需要,不断推动电力及相关学科领域的学科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
其中四个基地被列入教育局和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实施的“111计划”,也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
也是13所“京校外迁”高校之一。
学校积极探索并不断完善“合格+拓展”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特色,成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训计划”实施高校,学校有52门国家和省部级精品课程,2个国家级教学名师团队,1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11个省部级实验教学中心。
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学校坚持走以内涵发展为主的发展道路,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为立校之本,2013年有各类在校生38376人,其中研究生7260人,本专科生20004人,成人在校生11996人,外国留学生100余人。
此外,以学校为主创办的科技学院(独立学院)有在校生7000余人。
建校多年来,学校培养了10万余名毕业生,他们中许多人已经成为相应领域的优秀拔尖人才,成为该国电力行业的骨干力量,为国家电力工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作为教育部直属、“211”工程中全国唯一的以电力为特色学科的高等院校,学校始终关注国际电力学科研究领域的前沿和该国电力工业发展的需要,不断推动电力及相关学科领域的学科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
学校以国家级重点学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为主的能源、电力相关学科在多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部分领域的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形成了理论研究与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产业发展相结合的鲜明特色,科技成果转化形成的技术密集型产品累计创产值近20亿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一、院系简介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前身为1958年建校之初的电力工程系,哈尔滨工业大学3个专业1961年整体并入后,奠定了学院办学基础。
经历搬迁、调整、合并和发展,2006年7月由原电气工程学院和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合并组建了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学院在北京设立本部,在保定分设电力工程系、电子与通信工程系。
学院坚持内涵发展为主,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层次和质量稳步提高;一支素质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初步形成;学科优势和特色更加显著;服务电力行业,面向社会发展,随着科研实力和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成效卓著,为我校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社会影响力日益扩大。
学院拥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国家重点学科,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拥有电气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具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和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气信息技术、电力经济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具有电气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2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力工程与管理和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7个本科专业,形成了电气与信息相融合的学科体系。
拥有《电机学》和《电磁场》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以及《电路理论》、《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高电压技术》、《电子技术基础系列课程》、《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光纤通信》等一批省部级精品课程。
学院拥有一支知识、年龄及学缘结构合理、团结协作、实力较强、具备巨大发展潜力的教师队伍,拥有一批理论基础深厚、实践经验丰富、创新能力强、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带头人。
学院现有教师296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国家百万千人才计划2人、中科院百人计划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博士生导师27人、教授69人、副教授81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90.1%。
形成了一支以工程院院士和博士生导师等为学术带头人,以中青年教师为学术骨干,具有良好师德和较高教学科研水平的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电力系统保护与动态安全监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电压技术与电磁兼容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电磁场分析测试与电磁兼容国家电力公司重点实验室、电力系统保护与安全战略防御教育部创新团队、大电网保护与安全防御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创新引智基地)、电磁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电力节能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创新研究队伍和基地,为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提供了一流的研究条件和平台。
近五年来学院共承担科研项目800余项,其中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计划”项目、国家支撑计划课题、国家高科技研究“863计划”项目1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科技项目和其他省部级重点项目100余项,科研经费总额16000余万元;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6项;获发明专利14项;获省部级以上教学奖励7项;出版专著和教材10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200余篇,其中国际三大检索收录1500余篇。
学院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已与美国、英国、瑞士、法国、加拿大、德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学院现有在校博士研究生230人,硕士研究生1584人,本科生5324人。
2008年学院共招收硕士生555人,博士生55人。
在研究生培养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技术问题能力的培养。
硕士论文选题90%以上是来自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或生产实际的攻关项目,学位论文水平较高,得到了校内外同行的好评。
一大批研究生毕业后取得多项居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大都成为用人单位的技术骨干。
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队伍建设为保障、以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将学院建成专业结构合理、师资队伍一流、教学设施精良、科研平台先进、教学质量优异、研究成果丰硕的服务电力行业、面向社会发展、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研究型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二、专业介绍(一)080801 电机与电器研究领域既包括电力系统中的大型发电机和电动机,又包括各领域广泛使用的新型节能电机;前者侧重于运行分析、建模仿真及监测诊断,后者侧重于理论分析、设计方法以及现代节能控制技术。
培养目标为能胜任以下工作的高级科技人员:1、在电力系统相关单位胜任大型电机运行分析、监测控制或故障诊断相关科技工作;2、在其它行业从事新型节能电机设计以及节能运行控制技术开发;3、在相关科研单位及高等学校从事科研及教学工作;4、与电机及其节能运行控制相关的管理人员。
要求:掌握电机及其运行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能在熟练地应用中外文文献,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及现代测试技术的基础上,解决具有一定难度的理论或技术问题;具有拼搏精神、钻研精神、奉献精神及协作精神,既能独立从事科技工作,又善于在团队方式下出色完成任务。
在专业科技方面,具备较强的书面及口头的学术交流能力。
主要研究方向:1、交流电机及其系统分析与监控:主要研究在电力系统非正常运行情况下,大型发电机和电动机的运行行为,将电机内部过程的有限元分析和系统动态分析相结合,并进一步结合试验研究方法,为电力系统分析、仿真和控制提供更准确的模型和参数。
目前已经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步发电机的异常非线性及其对系统稳定影响的研究”,正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临界失稳条件下同步发电机的复杂非线性模型”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000MW水力发电机组研究: 1000MW发电机电磁参数研究”等国家纵向课题。
2、交流电机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研究交流电机基于在线监测的实时故障诊断理论和方法。
3、新型电机及现代节能控制技术:主要研究超高效新型稀土永磁电机的理论分析、设计、测试方法以及交流电动机过渡过程的实时控制理论与方法,目前正在承担抽油机电动机动态自适应节能控制系统研究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性能自起动永磁同步电机设计与分析相关理论的研究”。
(二)08080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个与电能的生产、传输、变换、使用、控制、管理等有关的专业。
它涉及电气工程领域的装备、运行、信息处理等工程技术。
把传统的电工技术与计算机、电子、信息、控制、测试、新型电工材料等学科与技术结合起来,具有广阔发展前景。
我校是国内最早开设“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院校之一。
具有非常雄厚的实力,长期以来,一直在该学科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具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的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02年起该学科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经过多年的建设,该专业己形成了以杨以涵、杨奇逊、贺仁睦等著名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学术队伍,并涌现出张粒子、李庚银、张建华教授等一批德才兼备的跨世纪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学术梯队。
该专业现有工程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11人。
同时,聘请的校外著名教授多人,如宋永华教授(英国)、倪以信教授、郭志忠教授等。
本专业的研究方向注重面向我国电力工业生产运行分析设计中的实际问题和热点问题,注重前沿学科与交叉学科领域的探索,初步形成了产学研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与协调发展的格局。
为适应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近年来,本学科不断加大建设的速度和力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电力系统运行、分析与控制,大电网保护与安全监控、电力系统动态仿真与控制、电力系统安全防御与恢复控制、电力市场与信息技术、柔性输配电技术、分布式发电与储能技术、现代电能质量等领域取得显著成绩,科研成果已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其中部分成果已具有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近年来在国内外公开发表高水平论文800余篇,承担科研项目460余项,科研经费总额9000余万元。
出版教材及专著10部。
有15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
本学科注重学术交流,每年都邀请一些世界著名学者专家来校讲学或短期工作,同时积极选派优秀人员出国访问进修或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
在研究生培养中,我们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技术问题能力的培养。
研究生论文选题90%以上是来自于生产实际的科研项目;毕业生分配获得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三)080803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本专业培养掌握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有关研究领域的国内外学术现状及发展动向,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本学科专门技术问题能力的研究生。
培养电力系统、电工制造和技术物理等领域中从事高电压、强电流技术、绝缘技术、放电应用技术、过电压防护技术、电磁兼容技术、高压电力设备设计、制造、运行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研究生能熟练掌握和运用本学科专业知识、计算机及相应的实验手段,可在科研、教学、企业等单位从事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学科或相关学科的研究、教学及工程技术工作,特别在当前我国超特高压电网建设大潮中,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的专业人才更是电力系统不可或缺的。
本专业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
现有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6名。
本专业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目前在研的纵向基金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1项(与清华大学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北京市自然基金项目1项;与ABB公司国际合作项目1项,其它横向科研项目有15项。
近5年来年均科研经费超过200万元,2005年科研经费总额达到了624万元,2006年科研经费总额达到了637万元。
本专业不但承担了众多的科研项目,科研学术成果更是丰富。
近4年本专业老师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年均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和国际学术、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大部分都被SCI、EI和ISTP三大检索收录;已授权发明专利1项,已申请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7项。
本专业目前主要开展和从事电气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电气绝缘技术、放电理论及应用新技术、电力系统过电压及其防护、电力系统电磁兼容等方向的研究工作。
(四)080804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现代社会对电能的产生、传输与应用提出更为高效、环保、可靠、经济的要求。
电力系统越来越需要能够对其数量和质量可以灵活控制的技术。
这正是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的电力电子技术所能实现的目标。
电力电子技术应用于整个电能产生、传输及利用的各个环节。
分布式电源及微电网技术、高压直流输电与灵活交流输电技术(FACTS)、电能质量控制技术及为数众多的电源技术都是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