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治疗后的康复训练
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康复训练

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康复训练
前交叉韧带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损伤,术后康复训练对于恢复膝关节功能至关重要。
下面是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康复训练的相关参考内容。
1. 早期阶段:
- 冷敷和冰袋敷在患处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 进行膝关节主动活动,如伸展和屈曲。
- 屈曲活动范围在医师的指导下逐渐增加。
- 进行肌力练习,包括股四头肌和半腱肌等肌群。
2. 中期阶段:
- 加强肌力训练,包括活动范围的增加和逐渐增加负重。
- 进行平衡训练,如单腿站立和单腿半蹲。
- 开始进行闭链训练,如踏步运动和登山训练。
- 进行有氧运动,如自行车或踏步机训练。
- 逐渐恢复运动感知和神经肌肉控制。
3. 后期阶段:
- 加强力量训练,包括比较重的负重和复杂的运动模式。
- 进行跳跃和跑步训练,逐渐重返日常生活和运动活动。
- 实施功能性训练,如蹲起、蹲下和侧向运动。
- 进行运动专项训练,如重返比赛前的训练。
- 加强核心稳定性训练,以提高整体身体平衡和动作控制。
4. 其他注意事项:
- 遵守医师和物理治疗师的建议和指导。
- 避免无必要的冲击和扭转动作。
- 在运动中使用适当的保护装置,如膝盖支架。
- 避免过度用力,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和频率。
- 定期进行复查和评估,以监测康复进展。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康复训练方案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定制。
在进行康复训练时,最好在专业的物理治疗师或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的康复恢复。
急性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治疗后的康复训练

急性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治疗后的康复训练目的比较急性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合并内侧副韧带(MCL)损伤治疗后激进康复训练与保守康复训练的康复效果。
方法北京军区总医院2006年11月~2010年10月急性ACL损伤合并MCL损伤患者32例,采取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和内侧副韧带保守治疗,术后行康复治疗,随机分为激进训练组(16例)和保守训练组(16例),分别用保守和激进康复训练法进行术后康复,术后1年检测膝关节肌力、稳定性、活动度及Lysholm功能评分,评价其疗效。
结果与保守训练组比较,激进训练组术后早期肿胀明显、渗液较多。
激进训练组15例和保守训练组8例需要关节穿刺抽液,激进训练组关节穿刺抽液量平均为(49.87±18.96)mL;保守训练组关节穿刺抽液量平均为(18.13±5.72)mL,两组关节穿刺抽液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恢复正常运动训练所需时间激进训练组8个月,保守训练组1年。
结论与保守训练组相比,激进训练组能更早恢复膝关节功能,明显缩短康复时间,获得更好的肌力,增加了患者的治疗依存性,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标签:前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膝关节;康复急性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合并内侧副韧带(MCL)损伤是在膝关节韧带损伤发生率中占20%~38%。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是目前改善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后关节不稳定的标准治疗方法[1],合并内侧副韧带Ⅰ、Ⅱ度损伤采取保守治疗[2-3],而术后进行康复训练是确保手术效果、获得良好临床功能的保证。
近几年,术后康复训练变得越来越激进,但对于激进训练的应用仍存在较多的争议。
本研究通过对ACL损伤合并MCL损伤治疗后1年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的评价,比较了保守康复训练与激进康复训练的康复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6年11月~2010年10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骨科接诊急性ACL损伤合并MCL损伤患者32例,采取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和内侧副韧带保守治疗,术后行康复训练。
前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训练流程

前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训练流程
前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训练流程:
1、休息:术后首先需要休息,减少对患者的伤害,减轻关节的压力,减少炎症的发生。
2、活动恢复:在休息后,可以通过轻轻地拍打膝盖来恢复关节的活动,以减少活动不良的影响。
3、拉伸锻炼:在活动恢复阶段,患者可以通过轻度的拉伸锻炼来提
高关节灵活性和力量,加强关节的稳定性。
4、体能锻炼:增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可以提高关节的舒适感和灵
活性。
5、功能训练:由于膝关节是人体运动的主要关节,在末梢神经受损
的程度较重的情况下,应加强功能性的训练,如膝部动作系列、走路和上
下楼梯等。
6、改善患者的疼痛感:可通过冷热疗法,药物控制痛感,膝关节打
绷带,给患者拧紧或护理,以改善患者的疼痛感。
7、维护膝关节的活动度:可通过膝关节维护活动度,通过膝关节拉伸、缓慢贴片坐位、膝关节伸展、膝关节上下楼梯等,来维护膝关节的活
动度。
8、及时测量:应定期测量受伤肢体的活动度、压力和力量,定期检查,并及时修正不当的活动,以防止受伤部位的复发。
前交叉韧带康复训练方法

前交叉韧带康复训练方法
前交叉韧带是人体中最重要的支撑韧带之一,位于膝关节内部,起到支撑和稳定膝关节的作用。
由于运动、意外受伤等原因,前交叉韧带容易受到损伤,需要进行康复训练来恢复功能。
下面是一些前交叉韧带康复训练方法:
1. 稳定性训练:包括单腿平衡、侧向跳、交叉步等练习,可以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减少再次受伤的风险。
2. 加强肌肉:通过练习腿部肌肉,特别是大腿肌肉,可以增强膝关节的支撑力。
推荐练习如深蹲、半蹲、腿举等。
3. 柔韧性训练:通过练习瑜伽、拉伸等运动,可以增加膝关节的柔韧性,减少炎症和僵硬。
4. 动态平衡练习:通过练习向前跳、侧跳、后跳等动态平衡练习,可以提高膝关节的运动稳定性,减少再次受伤的风险。
5. 疼痛管理:在康复训练中,疼痛是难以避免的,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来减轻疼痛。
可以使用冰敷、热敷、按摩等方法来减轻疼痛。
总之,前交叉韧带受伤后,需要进行康复训练来恢复功能。
以上方法可以帮助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增强肌肉、提高柔韧性、动态平衡和疼痛管理。
在康复训练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过度运动和压力,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康复训练步骤

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康复训练步骤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关节修复手术,主要用于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断裂等损伤。
在手术后的康复阶段,恢复训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详细介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康复训练的步骤。
第一阶段:早期康复(0-2周)在手术后的早期阶段,主要目标是减轻疼痛、肿胀和关节僵硬。
以下是早期康复的步骤:1. 冷敷和使用止痛药物来减轻疼痛和肿胀。
2. 使用拐杖或助行器来减轻受伤膝关节的压力。
3. 进行被动运动,包括屈曲和伸展,以保持关节的灵活性。
4. 开始进行肌肉收缩锻炼,如腿部收缩练习,以增强肌肉力量。
第二阶段:中期康复(2-6周)中期康复是康复训练的关键阶段,旨在逐渐恢复正常的关节功能和肌肉力量。
以下是中期康复的步骤:1. 增加主动活动范围,包括扩大屈曲和伸展的幅度。
2. 开始进行轻度的有氧运动,如骑自行车或游泳,以提高心肺功能。
3. 进行平衡和协调训练,如单腿站立和步行。
4. 开始进行逐渐增加的抗阻力锻炼,如腿部推蹬和腿部弯曲练习。
第三阶段:晚期康复(6-12周)晚期康复是康复训练的最后阶段,目标是恢复正常的日常活动和运动能力。
以下是晚期康复的步骤:1. 增加训练强度和复杂性,包括增加抗阻力锻炼的重量和难度。
2. 进行功能性训练,如蹲起、跳跃和转身动作,以模拟日常活动和运动。
3. 开始进行运动特定的训练,如跑步、跳跃和转身,以准备重返运动场。
4. 进行速度和爆发力训练,以提高运动表现和预防未来的受伤。
除了上述康复训练步骤外,还有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项需要牢记:1. 遵循医生和康复师的指导,定期进行康复评估和进展监测。
2. 注意休息和充分的睡眠,以促进身体的恢复和修复。
3. 饮食均衡,摄入足够的营养,以支持身体康复和肌肉修复。
4. 避免过度运动和过度使用受伤的膝关节,以防止再次受伤。
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康复训练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患者的耐心和毅力。
通过系统的康复训练,患者可以逐渐恢复正常的关节功能和肌肉力量,重返日常生活和运动场。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训练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训练方案一、第一阶段康复训练(0-2周)术后2周内以减轻术后疼痛、控制术后肿胀与渗出为主。
佩戴膝关节支具进行保护,支具限制膝关节活动范围0-30°。
如果韧带固定牢靠,允许术后部分负重(患肢不多于50%部分负重),使用拐杖辅助行走,但应注意,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
每次训练结束后,应进行冰敷20-30分钟,以减少膝关节渗出、肿胀及疼痛。
本阶段的康复训练包括以下项目:(1)踝泵练习:踝泵练习,尽可能多做,有利于促进循环、消肿消胀、防止深静脉血栓。
具体步骤:平卧在床上,大腿放松,然后缓慢的尽最大角度地做踝关节跖屈动作,也就是向上勾起脚尖,让脚尖朝向自己,维持5s左右,之后再向下做踝关节背伸动作,让脚尖向下,保持5s左右,循环反复地屈伸踝关节。
每组进行5分钟,每天进行3组。
(2)股四头肌等长练习:平卧在床上,下肢伸直平放床上,尽可能用最大的力量紧绷大腿肌肉5s再放松。
每组进行5分钟,每天进行3组。
(3)直腿抬高练习:平卧在床上,下肢伸直平放床上,踝关节背伸状态下,直腿抬高至下肢与床面呈30°,保持至力竭再放松。
每组进行10次,每天进行3组。
(4)侧抬腿练习:侧卧在床上,下肢伸直平放床上,直腿抬高至下肢与床面呈30°,保持至力竭再放松。
每组进行10次,每天进行3组。
(5)后抬腿练习:俯卧在床上,下肢伸直平放床上,直腿抬高至下肢与床面呈30°,保持至力竭再放松。
每组进行10次,每天进行3组。
二、第二阶段康复训练(2-6周)维持佩戴膝关节支具进行保护,膝关节活动范围逐步递增(每周依次增加20°-10°-20°-10°),直到术后6周支具限制膝关节活动范围0-90°。
在可耐受的范围内逐步增加负重,术后6周基本可恢复正常行走。
当步行无痛时,可以去掉拐杖。
此阶段康复训练项目同第一阶段,继续进行踝泵练习、股四头肌等长练习、直腿抬高练习、侧抬腿练习以及后抬腿练习。
前交叉韧带术后康复计划

前交叉韧带术后康复计划前交叉韧带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特别是在篮球、足球等激烈运动中容易发生。
经过前交叉韧带手术后,康复计划的执行对于恢复关节功能和预防再次受伤至关重要。
下面将为您介绍前交叉韧带术后康复计划的具体内容。
首先,术后的第一周是非常关键的。
患者需要保持充分的休息,避免进行剧烈运动。
此时,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关节活动和康复性的物理治疗,以促进血液循环和减轻肌肉疼痛。
同时,需要密切关注伤口的愈合情况,避免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接下来的2-6周是渐进性恢复运动的阶段。
患者可以逐渐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进行一些简单的力量训练和平衡训练。
在这一阶段,可以适当增加康复性的运动,如水疗、游泳等,以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稳定性。
但是需要注意,运动的幅度和强度要逐渐增加,避免过度使用和受伤。
6周后,患者可以逐渐开始进行一些轻度的运动训练,如慢跑、骑自行车等。
同时,可以进行一些功能性训练,如跳跃、转身等,以增强关节的稳定性和运动的灵活性。
在这一阶段,需要特别注意运动的姿势和技巧,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在术后的3个月内,患者可以逐渐开始进行一些高强度的运动训练,如篮球、足球等。
但是需要注意,运动的强度和时长要逐渐增加,避免过度使用和受伤。
同时,需要进行一些功能性训练和平衡训练,以增强关节的稳定性和运动的灵活性。
在这一阶段,需要特别注意运动的姿势和技巧,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总之,前交叉韧带术后康复计划是一个渐进性的过程,需要患者和康复师的共同努力。
通过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患者可以逐渐恢复关节功能,预防再次受伤,重返运动场地。
希望本文的介绍对您有所帮助,祝您早日康复!。
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康复训练

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康复训练前交叉韧带是人体膝关节中的一条重要韧带,当其受伤后,往往需要通过手术治疗并接受康复训练才能恢复功能。
以下是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康复训练的相关参考内容。
1. 术后第一周至第三周:在手术后的早期阶段,患者需要休息和保护受伤的膝关节。
康复训练的重点在于控制疼痛和水肿,促进创伤愈合。
常见的康复措施包括冰敷、绷带固定、提升膝脚等。
2. 第四周至第六周:在此阶段,患者可以逐渐增加膝关节的负荷和活动范围。
康复训练的目标包括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稳定性,增加膝关节的活动度。
常见的康复练习包括:- 肌肉锻炼:通过进行股四头肌和半腱肌等大腿肌群的锻炼来提高膝关节支撑力和稳定性。
常见的肌肉锻炼包括直腿抬高、小腿屈曲等。
- 平衡训练:通过进行单腿平衡训练,可以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和平衡能力。
常见的平衡练习包括单腿站立、单腿半蹲等。
- 柔韧性训练:通过进行伸展和放松运动,可以增加膝关节周围肌肉和软组织的柔韧性。
常见的柔韧性练习包括跪姿伸展、腿部伸展等。
3. 第七周至第十二周:在此阶段,患者可以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和复杂度。
康复训练的目标主要是提高膝关节的功能和运动能力。
常见的康复练习包括:- 功能性训练:通过模拟日常生活中的运动,如上楼梯、下楼梯、蹲起等,来提高患者膝关节的功能性恢复。
- 跑步和跳跃:逐渐引入跑步和跳跃训练,以提高膝关节的爆发力和耐力。
但需要注意不要过度活动,以免引起二次损伤。
- 增加难度的锻炼:逐渐增加膝关节的负重和难度,如进行重量训练、慢跑跳等,以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和力量。
4. 第十二周后:在此阶段,患者逐渐恢复到正常生活和运动中。
但是仍需要继续进行康复训练,以巩固效果并预防再次损伤。
常见的康复练习包括:- 功能训练维持:日常生活中的功能训练应继续进行,以保持良好的膝关节功能。
- 锻炼维持:定期进行膝关节周围肌肉的锻炼,以保持肌肉力量和稳定性。
- 保持柔韧性:进行常规的伸展运动,以保持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柔韧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治疗后的康复训练作者:柳东旭姚建华孙天胜等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3年第18期[摘要] 目的比较急性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合并内侧副韧带(MCL)损伤治疗后激进康复训练与保守康复训练的康复效果。
方法北京军区总医院2006年11月~2010年10月急性ACL损伤合并MCL损伤患者32例,采取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和内侧副韧带保守治疗,术后行康复治疗,随机分为激进训练组(16例)和保守训练组(16例),分别用保守和激进康复训练法进行术后康复,术后1年检测膝关节肌力、稳定性、活动度及Lysholm功能评分,评价其疗效。
结果与保守训练组比较,激进训练组术后早期肿胀明显、渗液较多。
激进训练组15例和保守训练组8例需要关节穿刺抽液,激进训练组关节穿刺抽液量平均为(49.87±18.96)mL;保守训练组关节穿刺抽液量平均为(18.13±5.72)mL,两组关节穿刺抽液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1年后随访,两训练组患者都有患肢的肌肉萎缩,程度不同,激进训练组程度轻,激进训练组大腿围度差平均为(1.41±0.61)cm,保守训练组大腿围度差平均为(3.28±0.79)cm,两组肌肉萎缩程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激进训练组和保守训练组膝关节稳定性体格检查均阴性。
两组膝关节活动度及Lysholm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恢复正常运动训练所需时间激进训练组8个月,保守训练组1年。
结论与保守训练组相比,激进训练组能更早恢复膝关节功能,明显缩短康复时间,获得更好的肌力,增加了患者的治疗依存性,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膝关节;康复[中图分类号] R68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6(c)-0066-04急性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合并内侧副韧带(MCL)损伤是在膝关节韧带损伤发生率中占20%~38%。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是目前改善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后关节不稳定的标准治疗方法[1],合并内侧副韧带Ⅰ、Ⅱ度损伤采取保守治疗[2-3],而术后进行康复训练是确保手术效果、获得良好临床功能的保证。
近几年,术后康复训练变得越来越激进,但对于激进训练的应用仍存在较多的争议。
本研究通过对ACL损伤合并MCL损伤治疗后1年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的评价,比较了保守康复训练与激进康复训练的康复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6年11月~2010年10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骨科接诊急性ACL损伤合并MCL损伤患者32例,采取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和内侧副韧带保守治疗,术后行康复训练。
纳入标准:①单侧膝关节损伤,术前MRI均显示为前交叉韧带断裂。
②合并内侧副韧带Ⅰ、Ⅱ度损伤。
③明确存在膝关节不稳症状、体征。
④患者对所采取的措施知情并同意。
排除标准:①伴有骨折、半月板等膝关节结构的并发损伤。
②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
③骨骺未闭患者。
入选患者男17例,女15例,左膝19例,右膝13例。
由相同医务人员在关节镜下行自体腘绳肌腱移植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术后随机分为激进训练组和保守训练组进行康复训练,其中,激进训练组16例,保守训练组16例。
激进训练组年龄19~33岁,平均(25.25±3.87)岁,保守训练组年龄19~34岁,平均(26.25±4.06)岁,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对采取的措施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1.2.1 激进训练组1.2.1.1 术后第1周术后立即使用支具,送回病床,患肢下放置三角垫,抬高15°~30°,可行冰块降温,平躺6 h,待麻醉作用消退,即刻开始进行康复训练。
肌力训练:①勾脚-绷脚:用力、缓慢、全范围屈伸踝关节,在勾脚和绷脚的极限位置保持3~5 s,每组30~50个,每日10组。
此练习能够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②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大腿肌肉用力绷紧,保持3~5 s后放松,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每日至少500个。
③腘绳肌等长收缩:患腿膝盖用力向下压,使大腿后侧肌肉绷紧,保持3~5 s后放松,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每日至少500个。
在患者身体耐受和康复师的专业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
1.2.1.2 术后第2~5周对症治疗过多的渗出,术后2周拆线,继续康复训练。
肌力训练:①继续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和腘绳肌等长收缩。
②直抬腿:仰卧,向上勾脚尖,膝关节绷直,缓慢向上抬腿至30°~45°处保持10 s,每组15~20个,组间休息30 s,4~6组连续,每日3次。
若能够轻松完成,可在踝关节处加沙袋继续练习,从1 kg开始,逐渐增至4~5 kg。
可双腿交替进行。
③坐位伸膝练习:坐在床边,双小腿自然下垂,缓慢伸直患侧膝关节,保持5 s,缓慢、有控制地落下,每组10~15个,组间休息30 s,连续2~4组,每日2次,当能够轻松地将膝关节伸直并保持一定时间后,可以在踝关节处稍加重量。
膝关节活动度练习:①膝关节被动伸直:仰卧或坐位,踝关节下垫高,使患腿抬离床面,肌肉放松自然伸直,放置20~30 min,每天2~3次,必要时在膝关节上方放一重物,或由他人辅助向下压腿。
②坐位垂腿:去除支具,坐在床边,用健腿托住患腿缓慢往下放,直至双小腿自然下垂,并可在健腿辅助下屈曲患膝(把健腿搭在患腿上面),每次15~20 min,每日2次。
③主动屈膝练习:练习完坐位垂腿后,用健腿将患腿托住回到床上,仰卧位,足跟不离开床面,主动、缓慢屈髋屈膝,到微痛角度保持住,待疼痛缓解后进一步屈曲,直至最大限度,然后缓慢伸直,每组8~10个,每日2组。
④被动屈膝练习:若初期主动屈膝困难时,使用“滑板”练习,半坐半卧位,用宽带子勾住足底,双手拉动带子使足跟沿床面缓慢屈髋屈膝,到微痛角度保持住,待疼痛缓解后进一步屈曲,直至最大限度,保持10 s后缓慢伸直,每次15 min,每日2次。
⑤髌骨松动术:用手指推住髌骨边缘,分别向内侧、上及下三个方向缓慢、水平用力推动髌骨,至极限位置,每方向15~20次,每日2~3组。
在5周时争取膝关节屈曲角度接近120°。
膝关节活动度练习后即刻给予冰敷15~20 min,若平时感到关节肿、痛、发热明显,可增加冰敷次数。
1.2.1.3 术后第6~12周肌力训练:①继续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腘绳肌等长收缩、直抬腿和坐位伸膝练习。
②腰背肌锻炼:患肢伸直放松,健腿屈曲撑床,腰骶部肌肉收缩,用头部、双肘和健腿辅助撑床,挺肚子、抬臀部,保持3~5 s,每组5个,4组连续,每日2~4次。
③静蹲练习后背靠墙,双腿分开与肩同宽,缓慢屈膝至30°~40°,呈马步姿势,保持30 s~2 min,然后站起放松30 s,反复5~6次,每天2组。
④腹肌锻炼:仰卧,腹肌绷紧,腰部向下压床,头部抬起看脚尖,但注意肩背部不能离床,保持3~5 s,每组5个,4组连续,每日2~4次。
膝关节活动度练习:①继续膝关节伸直、屈曲练习和髌骨松动术。
②下蹲练习:双手扶固定物体支撑,双腿同时屈曲下蹲,注意重心不要偏向一侧,在疼痛的角度保持1~2 min 后放松。
每次5 min,每日1~3次。
膝关节活动度练习后即刻给予冰敷15~20 min,若平时感到关节肿、痛、发热明显,可增加冰敷次数。
争取膝关节屈曲角度接近130°。
功能性练习:①负重及平衡:扶固定物体站立,健腿负全重,双足分开与肩同宽,在微痛范围内分别左右、前后交替重心,每次5 min,每日1~2次,术后6~8周完全负重。
②双拐的使用:下地时健腿负全部体重,双拐与患腿同时向前迈,体重放在双拐上,患腿不负重(脚可以足尖点地),但4周内负重不得超过体重的1/5,然后再向前迈健腿。
③单拐的使用:行走时单拐扶在手,与患腿同时向前迈,然后向前迈健腿,双侧交替进行接近正常行走姿势。
1.2.1.4 术后第4~8个月继续肌力和膝关节活动度的训练,逐渐摆脱拐杖,自主站立行走,开始参加适宜、适度、轻松的体育活动,如游泳、自行车短骑、短程慢跑等,避免参加超过膝关节承受能力的活动,如过重的体力活、长时间下蹲、对抗性比赛等,术后8个月恢复正常生活。
1.2.2 保守训练组1.2.2.1 术后4周术毕立即使用合适的支具,冰敷,麻醉消退后,进行训练。
①勾脚-绷脚:用力、缓慢、全范围屈伸踝关节,在勾脚和绷脚的极限位置保持3~5 s,每组15~25个,每日5组。
此练习能够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1 d后拔除引流管。
②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大腿肌肉用力绷紧,保持3~5 s后放松,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每日最多200个。
③腘绳肌等长收缩:患腿膝盖用力向下压,使大腿后侧肌肉绷紧,保持3~5 s后放松,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每日最多200个。
④直抬腿:仰卧,向上勾脚尖,膝关节绷直,缓慢向上抬腿至30°~45°处保持10 s,每组5~10个,组间休息30 s,2~3组连续,每日2次。
1.2.2.2 术后5周~4个月肌力练习:①坐位伸膝练习:坐在床边,双小腿自然下垂,缓慢伸直患侧膝关节,保持5 s,缓慢、有控制地落下,每组5~10个,组间休息30 s,每日2次。
②腰背肌锻炼:患肢伸直放松,健腿屈曲撑床,腰骶部肌肉收缩,用头部、双肘和健腿辅助撑床,挺肚子、抬臀部,保持3~5 s,每组5个,2组连续,每日2次。
③静蹲练习后背靠墙,双腿分开与肩同宽,缓慢屈膝至30°~40°,呈马步姿势,保持30 s~2 min,然后站起放松30 s,反复2~3次,每天1组。
④腹肌锻炼:仰卧,腹肌绷紧,腰部向下压床,头部抬起看脚尖,但注意肩背部不能离床,保持3~5 s,每组5个,2组连续,每日2次。
膝关节活动度练习:①膝关节被动伸直:仰卧或坐位,踝关节下垫高,使患腿抬离床面,肌肉放松自然伸直,放置10~20 min,每天2次,必要时在膝关节上方放一重物,或由他人辅助向下压腿。
②坐位垂腿:去除支具,坐在床边,用健腿托住患腿缓慢往下放,直至双小腿自然下垂,并可在健腿辅助下屈曲患膝(把健腿搭在患腿上面),每次10~15 min,每日2次。
③主动屈膝练习:练习完坐位垂腿后,用健腿将患腿托住回到床上,仰卧位,足跟不离开床面,主动、缓慢屈髋屈膝,到微痛角度保持住,待疼痛缓解后进一步屈曲,直至最大限度,然后缓慢伸直,每组4~5个,每日2组。
④髌骨松动术:用手指推住髌骨边缘,分别向内侧、上及下三个方向缓慢、水平用力推动髌骨,至极限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