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叉韧带损伤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前交叉韧带损伤讲课PPT课件

控制体重,减轻 膝关节负担
生活习惯调整
保持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 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和稳 定性
运动前充分热身,避免突然进 行高强度运动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定期 改变姿势,减轻膝关节负担
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游泳、 骑自行车等低冲击性运动
定期检查与预防性治疗
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风险。
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治疗
非手术治疗
物理治疗:包 括冰敷、压迫 包扎、抬高受 伤部位等,以 减轻肿胀和疼
痛。
康复训练:包 括关节活动度 训练、肌肉力 量训练、平衡 训练等,以恢 复关节功能。
药物治疗:口 服或外用药物, 如非甾体消炎 药、透明质酸 等,以缓解疼
痛和消炎。
支具或石膏固 定:对于部分 损伤较轻的患 者,可以使用 支具或石膏固 定来限制关节 活动,促进愈
YOUR LOGO
前交叉韧带损伤 讲课PPT课件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
前交叉韧带损伤的 康复训练
前交叉韧带损伤的 治疗
前交叉韧带损伤的 常见问题与解答
单击汇报人员:XX医院-XX
前交叉韧带损伤概述
定义与位置
前交叉韧带是膝关节内的重要结构,连接股骨和胫骨,维持膝关节的稳定。 前交叉韧带位于膝关节内的前部,与后交叉韧带共同作用,保持膝关节的稳定性和正常活动。 前交叉韧带损伤通常是由于剧烈运动或意外伤害导致,需要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部位通常在膝关节内的前交叉韧带处,治疗时需要针对该部位进行修复和重建。
术后第二阶段: 增加关节稳定 性,逐渐恢复
运动功能
术后第三阶段: 进一步提高运 动能力,逐渐 恢复至正常活
动水平
注意事项:遵 循医生指导, 按时进行复查
前叉韧带损伤的教学查房PPT课件

认识前交叉韧带
起 胫骨隆突的前内方
止 股骨外髁内侧面的后方 作用 对抗胫骨前移86%
关节囊及其韧带复合体 防止膝过伸和过度旋转
前交叉韧带的损伤机制
前交叉韧带的损伤机制
尤其是屈膝40°-50° 位的时候,前交叉韧 带相对较松弛,如果 这个姿势下有外力的 损伤,就可能会引起 前交叉韧带的断裂或 部分断裂。
6/24/2019
双手握住膝上10cm处,向上缓慢
抬起,足跟沿床缓慢向后滑动, 从15°,30°,45°,60°, 75°,90°逐渐递增,在术后2 周时达到90°即可,以后维持 90°直到术后4周。
前叉韧带损伤的表现
多数运动创伤患者有典型的损伤体位:小腿外翻外旋半屈曲位,多 在单腿落地时发生。
6/24/2019
前叉韧带损伤的诊断
受伤时,关节内
撕裂感,关节松 动失稳
Ray-x
关节内严重积 血,肿胀疼痛
活#43;)
MRI
前交叉韧带损伤后如何治疗?
保守治疗 用于愿意改变生活方式和能够避免造成
SUCCESS
THANK YOU
2019/6/24
护理专科体检
右膝关节稍肿胀,压痛(+) 抽屉试验可疑(+) 研磨试验(+)
P1 疼痛:与关节积液有关1.31
I1.评估疼痛 2.为患者采取舒适体位,患肢下垫软 枕,使之抬高15°~20°。 3.各项治疗护理操作动作要轻柔 4.分散患者注意力 5.药物镇痛
活动不稳的患者。
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单束重建、双束 重建 、部分重建)
移植的替代材料
自体韧带 带骨髌韧带、半腱肌半膜肌 异体韧带 跟腱、髌韧带 假体材料 人工韧带 强度:带骨髌韧带强度高于前交叉韧带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精品PPT课件

肢处于伸直位。 • 7.观察肢具固定是否稳妥,松紧是否合适,指导正确使用。 • 8.指导患者正确功能锻炼,讲解其重要性。
康复计划
• 术后2周:被动屈曲至90100°,单拐行走 。
• 术后4周:被动屈曲达 110-120°,脱拐行走 。
• 术后10周—3个月:主动 屈伸膝角度基本与健侧相 同,可进行各项功能测试。
病史1
• 患者,苏鹏,男,46岁,回族。 入院日期:2012-02-13
• 现病史:患者自述1996年打篮 球时不慎扭伤左膝关节,导致 左膝关节肿痛,活动受限,就 诊于乌鲁木齐县医院,行X线检 查示骨质未见异常,未予以特 殊治疗。后打篮球时反复扭伤, 行走时可出现绞索解锁症状, 于2012年2月9日在我院行膝关 节MRI检查,提示:左膝前交 叉韧带损伤,以“左膝前交叉 韧带损伤”收住我科。
• 掌握:前叉韧带损伤膝关节镜术后护理。
• 熟悉:前叉韧带的生理作用及前叉韧带损 伤的临床表现。
• 了解:前叉韧带解剖结构,前叉韧带损伤 的分类、治疗方法。
认识前交叉韧带
• 在膝关节腔内前后各有一条韧 带,它们有方向上的交叉,分 别为前交叉韧带(ACL)和后 交叉韧带(PCL),其主要功 能就是防止胫骨的前后错动及 膝关节在旋转时的不稳。它们 在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方面的 作用至关重要。
坐位垂腿:坐床边,膝关节以下自然下垂于床外。用健腿在下面保 护,放松大腿肌肉,逐渐下至极限处保持5~10分钟。之后用健腿压 在患腿上,帮助达到更大角度。
Hale Waihona Puke 中立位左倾位负重:就是下地时患腿踩地负担身
体重量。保护下双脚分开站立,左 右移动重心,让两腿轮流负重,5 分/次,3次/日。
正面
侧面
单腿站立:健腿抬高,患腿站 立。当患腿单腿可站立1分钟时, 即可脱拐行走。
康复计划
• 术后2周:被动屈曲至90100°,单拐行走 。
• 术后4周:被动屈曲达 110-120°,脱拐行走 。
• 术后10周—3个月:主动 屈伸膝角度基本与健侧相 同,可进行各项功能测试。
病史1
• 患者,苏鹏,男,46岁,回族。 入院日期:2012-02-13
• 现病史:患者自述1996年打篮 球时不慎扭伤左膝关节,导致 左膝关节肿痛,活动受限,就 诊于乌鲁木齐县医院,行X线检 查示骨质未见异常,未予以特 殊治疗。后打篮球时反复扭伤, 行走时可出现绞索解锁症状, 于2012年2月9日在我院行膝关 节MRI检查,提示:左膝前交 叉韧带损伤,以“左膝前交叉 韧带损伤”收住我科。
• 掌握:前叉韧带损伤膝关节镜术后护理。
• 熟悉:前叉韧带的生理作用及前叉韧带损 伤的临床表现。
• 了解:前叉韧带解剖结构,前叉韧带损伤 的分类、治疗方法。
认识前交叉韧带
• 在膝关节腔内前后各有一条韧 带,它们有方向上的交叉,分 别为前交叉韧带(ACL)和后 交叉韧带(PCL),其主要功 能就是防止胫骨的前后错动及 膝关节在旋转时的不稳。它们 在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方面的 作用至关重要。
坐位垂腿:坐床边,膝关节以下自然下垂于床外。用健腿在下面保 护,放松大腿肌肉,逐渐下至极限处保持5~10分钟。之后用健腿压 在患腿上,帮助达到更大角度。
Hale Waihona Puke 中立位左倾位负重:就是下地时患腿踩地负担身
体重量。保护下双脚分开站立,左 右移动重心,让两腿轮流负重,5 分/次,3次/日。
正面
侧面
单腿站立:健腿抬高,患腿站 立。当患腿单腿可站立1分钟时, 即可脱拐行走。
前交叉韧带损伤ppt课件

Konsei Shino测量其与股骨干纵轴约成31.1° ±2°。中心点与后髁软骨边 缘平均距离约为9.3±0.8mm,其中多数不会超过10mm。 Mark测量其与股骨干纵轴约成34.9°±3.7°,长度约15.5±1.5mm。ACL附 着点宽度平均为7.6±1.4mm。ACL后缘与后髁软骨边缘平均距离约为3.5mm, 下缘与软骨边缘平均距离约为3mm 。 住院医师嵴可以作为关节镜下钻制股骨骨道的标记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浅谈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
1.前交叉韧带的解剖 2.前交叉韧带的功能 3.前交叉韧带损伤临床表现 4.前交叉韧带损伤机制 5.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 6.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治疗
前交叉韧带的解剖
起于股骨外髁内侧面偏后方, 向远、前、内斜行,穿过髁 间窝,止于胫骨平台内外髁 间嵴之间
前交叉韧带的解剖
后外束中心位于后髁软骨边缘前方约5mm,9点钟或 者3点钟方向;
前内束中心位于后髁软骨边缘前方约5mm,10点钟 或者2点钟方向
Mae T,KSSTA,2007
前交叉韧带的功能
防止胫骨前移
前交叉韧带的功能
不同屈膝角度时 控制膝关节内外翻
屈膝状态
伸膝状态
前交叉韧带的功能
控制膝关节旋转(屈膝)
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影像学检查
慢性ACL断裂:形态改变为主
下部残端水平走行
缺血性韧带萎缩自溶
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影像学检查
ACL断裂:MR间接征象
除ACL本身形态和信号改变外的其他征象 间接征象特异性较高,但敏感性较低,只起“提示诊断”作用
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影像学检查
膝特征位置的骨挫伤
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治疗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浅谈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
1.前交叉韧带的解剖 2.前交叉韧带的功能 3.前交叉韧带损伤临床表现 4.前交叉韧带损伤机制 5.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 6.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治疗
前交叉韧带的解剖
起于股骨外髁内侧面偏后方, 向远、前、内斜行,穿过髁 间窝,止于胫骨平台内外髁 间嵴之间
前交叉韧带的解剖
后外束中心位于后髁软骨边缘前方约5mm,9点钟或 者3点钟方向;
前内束中心位于后髁软骨边缘前方约5mm,10点钟 或者2点钟方向
Mae T,KSSTA,2007
前交叉韧带的功能
防止胫骨前移
前交叉韧带的功能
不同屈膝角度时 控制膝关节内外翻
屈膝状态
伸膝状态
前交叉韧带的功能
控制膝关节旋转(屈膝)
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影像学检查
慢性ACL断裂:形态改变为主
下部残端水平走行
缺血性韧带萎缩自溶
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影像学检查
ACL断裂:MR间接征象
除ACL本身形态和信号改变外的其他征象 间接征象特异性较高,但敏感性较低,只起“提示诊断”作用
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影像学检查
膝特征位置的骨挫伤
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治疗
前交叉韧带损伤PPT

术后4周
术后8周
术后12周
无明显0关节积液 10/10关节积液 10/10关节积
增大,滑膜增 增大,滑膜增 液增大,滑膜
生,软骨粗糙, 生,软骨粗糙, 增生,软骨糜
以内侧髁缘纤 以内侧髁缘纤 烂、剥脱,以
维软骨增生
维软骨增生, 内侧髁为主
少数软骨糜烂
发病原因:前十字韧带断裂的主 要原因是运动损伤,约占70%以 上。患病人数最多的项目是篮球 和足球,此外在从事柔道、摔跤 和田径的专业运动员中,和在爱 好滑雪、羽毛球、排球运动的普 通人中,前十字韧带断裂比较多 见。非运动损伤,包括交通伤, 生产生活意外伤,约占27%
前抽屉试验
患者仰卧,屈膝90度,检查者坐在患者足背上以固定,分别在小腿外旋位、 中立位、内旋位等三种位置下,向前牵拉胫骨上端。观察胫骨结节向前移位 的程度,移位>5mm的为异常。需要提醒的是,必须警惕是否因为后交叉韧 带损伤导致胫骨上端向后塌陷,而在向前牵拉时表现为前抽屉试验的假阳性。
鉴别诊断
前交叉韧带
术后康复锻炼
手术后2周,身体最脆弱的时候。手术对身体创伤性,有炎症反应。手术后的 一段时间内,疼痛、肿胀,甚至膝关节积液。无法承受受影响的腿部的重量, 使用拐杖以及支具支撑和保护患腿。
术后2到6周,开始能够承受两腿的重量,但活动仍有限,因为组织正在积极 地自愈。这个阶段仍然很脆弱,需要戴上保护支架来保护它免受不必要的压力。
AM=限制胫骨前移, 屈曲时紧张, 提供伸展时膝关节稳定, 在屈曲时提供前后稳定
PL=限制旋转, 伸直时紧张,
有助于伸展时膝关节稳定, 屈曲时旋转稳定
复旦大学动物实验
雄性兔子 体重2kg左右 实验组:切断前交叉韧带
对照组:只切开关节囊, 不破坏前交叉韧带
前交叉韧带损伤精品PPT课件

a-屈曲位 b-伸直位
后外侧束(PL)紧张度变化
前外侧入路:屈曲位(a)PL松弛;接近伸直位(b)PL紧张
前交叉韧带
生物力学:前内侧束在屈膝位紧张,后外 侧束在接近伸直位紧张。 作用机制:前内侧束维持膝关节的前向稳 定性,后外侧束主要功能是防止胫骨平台 旋前不稳。
前交叉韧带损伤
前交叉韧带断裂的主要原因是运动损 伤,约占70%以上。患病人数最多的项目 是篮球和足球等剧烈运动,此外,非运动损 伤,包括交通伤,生产生活意外伤。
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表现
慢性期: 1.膝关节慢性疼痛 2.膝关节不稳 3.易于再次受伤 4.逐渐出现继发损伤(半月板、软骨损伤)
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
1.轴移试验:仰卧位,一手扶足部,一手扶 膝关节,施以外翻应力,小腿外旋,从伸 直到屈曲膝关节过程中,半脱位的膝关节 复位会出现错动感,即为阳性。
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
前交叉韧带损伤机制
1.屈曲位胫骨前移,小腿后方向前的暴力 2.膝关节过度内旋,表现为足部固定但身体
发生转动 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突然的减速运动,比如从高处跳下或滑雪
运动。
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表现
急性期: 1.疼痛、肿胀 2.活动受限 3.受伤时记忆深刻,会听到一声巨响 4.经卧床休息后,可逐渐恢复关节活动,甚
至继续体育活动
2. Lachman试验:膝关节屈曲15°-30 ° , 一只手固定股骨,另一只手上抬起胫骨, 观察胫骨相对于股骨的前移。因为消除了 股四头肌的影响,敏感性较高。
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
3.前抽屉试验:屈膝90°,检查者反复推拉 胫骨近端,并在中立位,内旋30°位,外 旋30°位重复该试验。如果前抽屉移动的 距离较对侧多6-8mm,可诊断为前交叉韧 带损伤。
后外侧束(PL)紧张度变化
前外侧入路:屈曲位(a)PL松弛;接近伸直位(b)PL紧张
前交叉韧带
生物力学:前内侧束在屈膝位紧张,后外 侧束在接近伸直位紧张。 作用机制:前内侧束维持膝关节的前向稳 定性,后外侧束主要功能是防止胫骨平台 旋前不稳。
前交叉韧带损伤
前交叉韧带断裂的主要原因是运动损 伤,约占70%以上。患病人数最多的项目 是篮球和足球等剧烈运动,此外,非运动损 伤,包括交通伤,生产生活意外伤。
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表现
慢性期: 1.膝关节慢性疼痛 2.膝关节不稳 3.易于再次受伤 4.逐渐出现继发损伤(半月板、软骨损伤)
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
1.轴移试验:仰卧位,一手扶足部,一手扶 膝关节,施以外翻应力,小腿外旋,从伸 直到屈曲膝关节过程中,半脱位的膝关节 复位会出现错动感,即为阳性。
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
前交叉韧带损伤机制
1.屈曲位胫骨前移,小腿后方向前的暴力 2.膝关节过度内旋,表现为足部固定但身体
发生转动 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突然的减速运动,比如从高处跳下或滑雪
运动。
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表现
急性期: 1.疼痛、肿胀 2.活动受限 3.受伤时记忆深刻,会听到一声巨响 4.经卧床休息后,可逐渐恢复关节活动,甚
至继续体育活动
2. Lachman试验:膝关节屈曲15°-30 ° , 一只手固定股骨,另一只手上抬起胫骨, 观察胫骨相对于股骨的前移。因为消除了 股四头肌的影响,敏感性较高。
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
3.前抽屉试验:屈膝90°,检查者反复推拉 胫骨近端,并在中立位,内旋30°位,外 旋30°位重复该试验。如果前抽屉移动的 距离较对侧多6-8mm,可诊断为前交叉韧 带损伤。
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后的康复PPT课件

前交叉韧带(ACL)损 伤后的康复训练
.
1
主要内容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 的解剖和功能
ACL的损伤机制 ACL损伤后的临床表现及手术治疗 ACL损伤修复后的后果及康复的重要性 ACL损伤修复后的康复训练
2
ACL的解剖
在国外ACL又称为 “watchdog ligament” 看门狗韧带
26
Biodex:肌力测试+肌力训练
27
阶段四:术后4.5/5m~6/7m
评估进入阶段四的标准:
没有严重的水肿、炎症 全范围的无痛的关节活动度 无髌股关节激惹 等速肌力测试患肢力量达健肢的70% 足够的力量和本体感觉,开始敏捷性训练 正常的跑步步态
28
阶段四:术后4.5/5m~6/7m
康复目标
5
ACL Injury
前交叉韧带损伤是膝关节较常见又严重的 运动损伤。
今年研究发现,ACL损伤多因膝关节周围 肌肉力量不足和运动技术动作的错误或运 动前准备活动不充足引起。
当参加足球、篮球、武术、体操、柔道、 摔跤和滑雪等运动时,膝关节的过伸、旋 转(尤其是胫骨内旋)、外翻应力最容易 出现ACL的损伤——通常可导致ACL完全 断裂。
在10w~12w开始减重跑步训练
支具:术后4~8w,患者在易受到伤害的情况下使 用支具(例如:人群拥挤,道路不平稳)
4w后,当患者重建了正常的步态以及能直腿抬高 且无伸肌滞后时,可在步行中,丢弃拐杖或支具
20
股四头肌闭链运动
wall sits
Leg Press 膝关节90o-30o
step-ups
9
康复治疗能够消炎、消肿、止痛,改善血 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减少疤痕,防止 粘连,对膝关节韧带损伤手术后康复或非 手术治疗都有很好的疗效。
.
1
主要内容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 的解剖和功能
ACL的损伤机制 ACL损伤后的临床表现及手术治疗 ACL损伤修复后的后果及康复的重要性 ACL损伤修复后的康复训练
2
ACL的解剖
在国外ACL又称为 “watchdog ligament” 看门狗韧带
26
Biodex:肌力测试+肌力训练
27
阶段四:术后4.5/5m~6/7m
评估进入阶段四的标准:
没有严重的水肿、炎症 全范围的无痛的关节活动度 无髌股关节激惹 等速肌力测试患肢力量达健肢的70% 足够的力量和本体感觉,开始敏捷性训练 正常的跑步步态
28
阶段四:术后4.5/5m~6/7m
康复目标
5
ACL Injury
前交叉韧带损伤是膝关节较常见又严重的 运动损伤。
今年研究发现,ACL损伤多因膝关节周围 肌肉力量不足和运动技术动作的错误或运 动前准备活动不充足引起。
当参加足球、篮球、武术、体操、柔道、 摔跤和滑雪等运动时,膝关节的过伸、旋 转(尤其是胫骨内旋)、外翻应力最容易 出现ACL的损伤——通常可导致ACL完全 断裂。
在10w~12w开始减重跑步训练
支具:术后4~8w,患者在易受到伤害的情况下使 用支具(例如:人群拥挤,道路不平稳)
4w后,当患者重建了正常的步态以及能直腿抬高 且无伸肌滞后时,可在步行中,丢弃拐杖或支具
20
股四头肌闭链运动
wall sits
Leg Press 膝关节90o-30o
step-ups
9
康复治疗能够消炎、消肿、止痛,改善血 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减少疤痕,防止 粘连,对膝关节韧带损伤手术后康复或非 手术治疗都有很好的疗效。
前交叉韧带损伤诊断与治疗PPT

关节镜检查还可以 评估其他膝关节结 构的损伤情况,如 半月板、软骨等
关节镜检查后,医生 可以根据损伤情况制 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如保守治疗、手术治 疗等
综合评估
病史询问:了解受伤过程、症状、 既往病史等
影像学检查:X光、MRI、CT等, 了解韧带损伤程度、位置等
体格检查:观察关节活动度、稳定 性、肿胀情况等
调性
注意事项
遵循医嘱: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康复 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了解病情恢复情况 避免剧烈运动:在治疗期间避免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病情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饮食、睡眠等,有助于病情恢复
前交叉韧带损伤 的预防措施
运动前的热身与拉伸
热身:提高肌肉温度,增加关节活动度, 预防运动损伤
康复训练注意事 项:避免过度训 练,遵循医生指 导,保持良好的 心态和耐心
注意事项
治疗过程中应遵循医生的指导, 避免过度运动或过早负重
治疗前应进行全面的检查, 明确损伤程度和类型
治疗后应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 以恢复关节功能和肌肉力量
治疗期间应注意饮食和休息,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前交叉韧带损伤 治疗的预后
穿戴合适的运动 装备:如护膝、 护肘、护腕等, 以保护关节和肌 肉
运动前热身:运 动前充分热身, 提高肌肉和关节 的灵活性和稳定 性
运动后拉伸:运 动后进行拉伸, 帮助肌肉和关节 恢复,减少损伤 风险
提高运动技能与技巧
加强肌肉力量训练,提高关节稳定性 学习正确的运动技巧,避免错误动作导致损伤 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避免过度疲劳和过度训练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潜在的运动问题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生 化等,排除其他疾病可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前交叉韧带损伤
1.抽屉试验: 2.轴移试验: 3.关节镜检查 4.MRI检查
4
前交叉韧带损伤
手术方法
•椎管内麻醉,患者仰卧位,患膝屈曲90°下垂, 常规准备,止血带下手术。
•依次进行ACL重建的标准手术步骤。
•在导航下分别完成胫骨及股骨隧道的精确定位, 确认达到术前规划要求后,用克氏针定位,空心隧 道钻制备合适直径的胫骨和股骨隧道。
4.提臀练习:仰卧位,收 紧臀部肌肉。保持5秒钟后 放松。重复10次。
5.站立直腿抬高练习:站稳, 抓住扶手,向前抬腿并保持膝关 节伸直,再回到起始位置。重复 10次。 强化练习:开始练习前在踝关节 上绑缚沙袋等重物,从1公斤逐 渐增加,4周后最大增至5公斤。
15
膝关节镜手术后康复指南
二.中级锻炼程序
免反复屈伸,多次练 2. 练习次数、时间、负荷视自身情况而定,且应同时练习健侧。 5.关节肿胀会伴随整个练习过程,肿胀不随角度练习及活动量增 加而增加即属正常现象,直至角度及肌力基本恢复正常肿胀才会 逐3渐. 除消手退术。肢肿体胀制的动突保然护增外加,应其调余整身练体习部,位减尽少可活能动多量地,练严习重,时促应 进及手时术复局诊部。的恢复。
10
膝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流程
五.恢复运动期:(7个月-1年) 目的:全面恢复运动或剧烈活动。强化肌力,及跑
跳中关节的稳定性。逐渐恢复剧烈活动,或专项训练。 *通过测试,患健关节活动度达正常,肌力达健侧 85%以上,则可完全恢复运动。
11
膝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流程
※注意事项
14. .执早行期中关需节视活自动身度条(件屈及、手伸术)情练况习不,同力,求在角医度生有指所导改下善完即成可。,避
➢㈠ 术后5周:
1 被动屈曲达120-130°。 2 开始患侧单腿45°位半蹲屈伸膝练习。要求缓慢、用力、有 控制(不打晃)。 3 固定自行车练习,无负荷至轻负荷。
➢㈡ 术后8—10周:
1 被动屈曲角度逐渐至与健侧相同。 2 “坐位抱膝”与健腿完全相同后,开始逐渐保护下全蹲。 3 强化肌力
1 主动屈伸膝角度基本与健侧相同,且无明显疼痛。
前交叉韧带损伤优秀课件
前交叉韧带损伤
前交叉韧带(ACL)解剖与的功能
功能
•限制胫骨过度前移 •限制膝关节过伸 •限制胫骨的旋转 •限制伸膝位的侧向活动
2
前交叉韧带损伤
前交叉韧带损伤
常见损伤体位 过伸,旋转或外翻应力 常见损伤部位(症状,病因,临床表现)
特点:
患肢均有膝部遭受强大的暴力而致伤。 受伤时患者自觉关节内有撕裂感。 伤后关节疼痛剧烈,肿胀迅速,活动困难。 抽屉试验(+)。
•两隧道完成后,引入移植物,两端金属挤压螺钉 固定,韧带重建手术完成。
5
膝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流程
一.早期:炎性反应期(0—1周) 二·初期:(2—4周) 三·中期:(5周—3个月) 四·后期:(4个月—6个月) 五.恢复运动期:(7个月-1年)
康复治疗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恢复关节的功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1.终末伸膝练习:仰卧,膝 关节下方垫一毛巾卷或枕头。 伸直膝关节并保持5秒钟,然后 慢慢回到起始位置。 强化练习:在踝关节上绑缚沙 袋等重物,从1公斤逐渐增加, 4周后最大增至5公斤。
2.直腿抬高练习:仰卧,健侧膝关节屈 曲,患侧股四头肌收缩使膝关节伸直。 起患肢至足跟距离床面约12厘米,然后慢 慢放回到床面并放松。 强化练习:开始练习前,在踝关节上绑缚 沙袋等重物,从1公斤逐渐增加,4周后最 大增至5公斤。
㈢ 术后4周:
(睡眠时可不带夹板)
1 被动屈曲达110-120°。 2 调整夹板至可在0°—110°范围屈伸。 3 静蹲练习。 4 力求达到正常步态行走。
8
膝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流程
三·中期:(5周—3个月)
目的:强化关节活动度至与健侧相同。强化肌力,改善关节
稳定性。恢复日常生活各项活动能力。
7
膝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流程
二·初期:(2—4周)
目的:加强活动度及肌力练习,提高关节控制能力及稳定性;
改善步态。
㈠ 术后2周:
1 被动屈曲至90-100°. 2 强化肌力练习 3开始指导下自行练习屈曲。
㈡ 术后3周:
1 被动屈曲至100-110°。 2 加强主动屈伸练习,强化肌力练习。 3 开始尝试脱拐行走。
12
膝关节镜手术后康复指南
“手术成功只是成功了一半”
➢通过正确的功能锻炼来恢复膝关节的活动度和力
量还是十分必要的。
➢四步锻炼程序
三.高级锻炼程序
四.行走与跑步
13
膝关节镜手术后康复指南
一.初级锻炼程序
1.腘绳肌收缩练习:仰卧 或坐位,膝关节弯曲大约10 度,用足跟向下蹬踩床面, 使大腿后面的肌肉紧张。保 持5秒钟,然后放松。重复 10次。
2.股四头肌收缩练习:俯卧 位,小腿前方垫一毛巾卷或枕 头。用踝关节向下压毛巾卷或 枕头,尽量将腿伸直。保持5 秒钟,放松。重复10次。
14
膝关节镜手术后康复指南
3.直腿抬高练习:仰 卧,健侧膝关节屈曲, 患侧膝关节伸直。抬患 肢,足跟距离床面约12 厘米,保持5秒钟。继 续抬高12厘米至24厘 米,再保持5秒钟。 强化练习:开始练习前 在踝关节上放置沙袋等 重物,从1公斤逐渐增 加,4周后最大增至5公 斤。
6
膝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流程
—.早期 - 炎性反应期(0—1周) •目的:减轻疼痛,肿胀、早期肌力训练、早期负重、早
期活动度训练,以避免粘连及肌肉萎缩. ➢功能练习的早期及初期,因肌力水平较低,组织存在较为
明显的炎性反应,且重建的韧带先尚较为脆弱.故以静力 练习(关节不活动,保持某一姿势直至肌肉疲劳)为主.
➢㈢
术后10周—3个月:
2 每日俯卧屈曲使足跟触臀部,持续牵伸10分钟/次。 3 开始蹬踏练习。
(可去除夹板)
4 术后3个月可进行各项功能测试,为下阶段功能恢
复提供客观的依据。
9
膝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流程
四·后期:(4个月—6个月) ➢目的:全面恢复日常生活各项活动。强化肌力及
关节稳定。逐渐恢复运动。 ➢1.俯卧及站立位勾腿练习. ➢2.膝伸直负重练习. ➢3.开始游泳(早期禁止蛙泳) 、跳绳及慢跑. ➢4. 运动员开始基项动作的专项练习.
前交叉韧带损伤
1.抽屉试验: 2.轴移试验: 3.关节镜检查 4.MRI检查
4
前交叉韧带损伤
手术方法
•椎管内麻醉,患者仰卧位,患膝屈曲90°下垂, 常规准备,止血带下手术。
•依次进行ACL重建的标准手术步骤。
•在导航下分别完成胫骨及股骨隧道的精确定位, 确认达到术前规划要求后,用克氏针定位,空心隧 道钻制备合适直径的胫骨和股骨隧道。
4.提臀练习:仰卧位,收 紧臀部肌肉。保持5秒钟后 放松。重复10次。
5.站立直腿抬高练习:站稳, 抓住扶手,向前抬腿并保持膝关 节伸直,再回到起始位置。重复 10次。 强化练习:开始练习前在踝关节 上绑缚沙袋等重物,从1公斤逐 渐增加,4周后最大增至5公斤。
15
膝关节镜手术后康复指南
二.中级锻炼程序
免反复屈伸,多次练 2. 练习次数、时间、负荷视自身情况而定,且应同时练习健侧。 5.关节肿胀会伴随整个练习过程,肿胀不随角度练习及活动量增 加而增加即属正常现象,直至角度及肌力基本恢复正常肿胀才会 逐3渐. 除消手退术。肢肿体胀制的动突保然护增外加,应其调余整身练体习部,位减尽少可活能动多量地,练严习重,时促应 进及手时术复局诊部。的恢复。
10
膝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流程
五.恢复运动期:(7个月-1年) 目的:全面恢复运动或剧烈活动。强化肌力,及跑
跳中关节的稳定性。逐渐恢复剧烈活动,或专项训练。 *通过测试,患健关节活动度达正常,肌力达健侧 85%以上,则可完全恢复运动。
11
膝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流程
※注意事项
14. .执早行期中关需节视活自动身度条(件屈及、手伸术)情练况习不,同力,求在角医度生有指所导改下善完即成可。,避
➢㈠ 术后5周:
1 被动屈曲达120-130°。 2 开始患侧单腿45°位半蹲屈伸膝练习。要求缓慢、用力、有 控制(不打晃)。 3 固定自行车练习,无负荷至轻负荷。
➢㈡ 术后8—10周:
1 被动屈曲角度逐渐至与健侧相同。 2 “坐位抱膝”与健腿完全相同后,开始逐渐保护下全蹲。 3 强化肌力
1 主动屈伸膝角度基本与健侧相同,且无明显疼痛。
前交叉韧带损伤优秀课件
前交叉韧带损伤
前交叉韧带(ACL)解剖与的功能
功能
•限制胫骨过度前移 •限制膝关节过伸 •限制胫骨的旋转 •限制伸膝位的侧向活动
2
前交叉韧带损伤
前交叉韧带损伤
常见损伤体位 过伸,旋转或外翻应力 常见损伤部位(症状,病因,临床表现)
特点:
患肢均有膝部遭受强大的暴力而致伤。 受伤时患者自觉关节内有撕裂感。 伤后关节疼痛剧烈,肿胀迅速,活动困难。 抽屉试验(+)。
•两隧道完成后,引入移植物,两端金属挤压螺钉 固定,韧带重建手术完成。
5
膝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流程
一.早期:炎性反应期(0—1周) 二·初期:(2—4周) 三·中期:(5周—3个月) 四·后期:(4个月—6个月) 五.恢复运动期:(7个月-1年)
康复治疗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恢复关节的功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1.终末伸膝练习:仰卧,膝 关节下方垫一毛巾卷或枕头。 伸直膝关节并保持5秒钟,然后 慢慢回到起始位置。 强化练习:在踝关节上绑缚沙 袋等重物,从1公斤逐渐增加, 4周后最大增至5公斤。
2.直腿抬高练习:仰卧,健侧膝关节屈 曲,患侧股四头肌收缩使膝关节伸直。 起患肢至足跟距离床面约12厘米,然后慢 慢放回到床面并放松。 强化练习:开始练习前,在踝关节上绑缚 沙袋等重物,从1公斤逐渐增加,4周后最 大增至5公斤。
㈢ 术后4周:
(睡眠时可不带夹板)
1 被动屈曲达110-120°。 2 调整夹板至可在0°—110°范围屈伸。 3 静蹲练习。 4 力求达到正常步态行走。
8
膝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流程
三·中期:(5周—3个月)
目的:强化关节活动度至与健侧相同。强化肌力,改善关节
稳定性。恢复日常生活各项活动能力。
7
膝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流程
二·初期:(2—4周)
目的:加强活动度及肌力练习,提高关节控制能力及稳定性;
改善步态。
㈠ 术后2周:
1 被动屈曲至90-100°. 2 强化肌力练习 3开始指导下自行练习屈曲。
㈡ 术后3周:
1 被动屈曲至100-110°。 2 加强主动屈伸练习,强化肌力练习。 3 开始尝试脱拐行走。
12
膝关节镜手术后康复指南
“手术成功只是成功了一半”
➢通过正确的功能锻炼来恢复膝关节的活动度和力
量还是十分必要的。
➢四步锻炼程序
三.高级锻炼程序
四.行走与跑步
13
膝关节镜手术后康复指南
一.初级锻炼程序
1.腘绳肌收缩练习:仰卧 或坐位,膝关节弯曲大约10 度,用足跟向下蹬踩床面, 使大腿后面的肌肉紧张。保 持5秒钟,然后放松。重复 10次。
2.股四头肌收缩练习:俯卧 位,小腿前方垫一毛巾卷或枕 头。用踝关节向下压毛巾卷或 枕头,尽量将腿伸直。保持5 秒钟,放松。重复10次。
14
膝关节镜手术后康复指南
3.直腿抬高练习:仰 卧,健侧膝关节屈曲, 患侧膝关节伸直。抬患 肢,足跟距离床面约12 厘米,保持5秒钟。继 续抬高12厘米至24厘 米,再保持5秒钟。 强化练习:开始练习前 在踝关节上放置沙袋等 重物,从1公斤逐渐增 加,4周后最大增至5公 斤。
6
膝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流程
—.早期 - 炎性反应期(0—1周) •目的:减轻疼痛,肿胀、早期肌力训练、早期负重、早
期活动度训练,以避免粘连及肌肉萎缩. ➢功能练习的早期及初期,因肌力水平较低,组织存在较为
明显的炎性反应,且重建的韧带先尚较为脆弱.故以静力 练习(关节不活动,保持某一姿势直至肌肉疲劳)为主.
➢㈢
术后10周—3个月:
2 每日俯卧屈曲使足跟触臀部,持续牵伸10分钟/次。 3 开始蹬踏练习。
(可去除夹板)
4 术后3个月可进行各项功能测试,为下阶段功能恢
复提供客观的依据。
9
膝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流程
四·后期:(4个月—6个月) ➢目的:全面恢复日常生活各项活动。强化肌力及
关节稳定。逐渐恢复运动。 ➢1.俯卧及站立位勾腿练习. ➢2.膝伸直负重练习. ➢3.开始游泳(早期禁止蛙泳) 、跳绳及慢跑. ➢4. 运动员开始基项动作的专项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