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写作基础 第二章 文章的表达方式

合集下载

高等基础写作训练教程(第二版)3高等写作 第二章-散文写作

高等基础写作训练教程(第二版)3高等写作 第二章-散文写作

高等基础写作训练教程(第二版)3高等写作第二章-散文写作引言散文是一种自由而灵活的写作形式,可以表达作者的情感、思想和观点。

本章将介绍散文写作的基本要素和技巧,帮助读者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1.散文的定义和特点散文是以普通散文方式写成的、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

散文与其他文学形式(如诗歌和戏剧)相比,更加注重真实的表达和人性的描绘。

散文可以通过叙述、描写、议论等手法,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散文的特点包括:真实性、个性化、情感表达、自由度高等。

2.散文的基本结构散文通常包含导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导言部分是散文的开头,通过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激发读者的兴趣,来引导读者进入主题。

主体部分是文章的核心,包含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内容。

主体部分可以通过叙述、描写、议论等手法,将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受传达给读者。

结尾部分是散文的结束,通过总结、回顾或思考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散文的写作技巧a. 简洁明了散文的写作应力求简洁明了,避免使用冗长的句子和复杂的词语。

作者应该用简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让读者能够轻松理解。

b. 用象征和比喻散文可以使用象征和比喻来增加文章的艺术感和表达力。

通过运用形象生动、富有感情的语言,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主题。

c. 运用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可以增强散文的表达力。

比如,使用排比、比喻、对比等手法,可以让文章更富有节奏感和感染力。

d. 多角度思考在散文写作中,作者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便给读者呈现更全面的观点。

这样可以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并引起读者的共鸣。

e. 注意结构的合理性散文的结构要合理、有条理。

作者应该根据文章的主题和内容,选取合适的结构方式,使文章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更强。

f. 感受和思考散文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思考的方式,所以作者应该用心去感受和思考,以便更好地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传递给读者。

4.散文写作的实例分析在本节中,我们将介绍一些经典的散文作品,并对其写作技巧和特点进行分析。

文学作品表达技巧

文学作品表达技巧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⑴、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⑵、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表达方式: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

⑶、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在初中语文中是经常提及的两个名词术语:它们之间区别很大。

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

初中课文常见的修辞方式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借代、反复、反语等。

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其内涵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

请看例题:下列语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①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我们的志愿军战士。

②在苍茫的大海上,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如果我们不理解表达方式这一术语的含义,就不能准确地作出判断,很可能第①句答出设问而不是议论,第②句答出比喻而不是描写。

二、表现手法与描写手法表现手法和描写手法实际上都是一种创作方法,但其内涵不同。

表现手法内涵可从如下多个方面考虑:①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等。

)②表现方法(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先抑后扬、前后呼应、想象、联想、象征等。

)③结构特点(前后呼应、结尾点题、对比、衬托、铺垫、、详略、倒叙、插叙等。

)描写手法从描写的对象可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

文学表达技巧一览

文学表达技巧一览

文学表达技巧一览一、表达方式(一)记叙——叙述事情的经过,一般都有情节。

又分:1、顺叙,2、倒叙(如鲁迅的小说《彷徨·祝福》),3、插叙(鲁迅的小说《呐喊·故乡》中当母亲提到闰土时,插叙了少年闰土看瓜的形象、两人的初次相见和闰土讲的故事),4、补叙(鲁迅《呐喊·风波》当九斤老太第一次用口头禅“一代不如一代”来骂她重孙女时,补叙了她这句口头禅的来由.※补叙不同于插叙,补叙一般没有情节,在它的前后也不一定要用过渡文字;插叙必在中间,而补叙可置于文末)等几种。

(二)描写——表现人物、景物和事物的形象以及场景氛围。

1、人物描写-—分⑴语言(分①独白、②对话和③群口三种)、⑵行动(行为、动作)、⑶肖像(①容貌、②姿态、③神情、④衣饰等特征)和⑷心理描写(①从旁概述、②内心独白、③动作暗示、④景物衬托和⑤梦境⑥幻觉等)等四种.2、景物描写——对景色和周围陈设的描写.作用有三:①交代背景,创造气氛;②烘托人物心理性格;③帮助情节的发展推移。

3、场面描写--对于在一定场合内,众多人物共同活动的情景的描述。

要求有三:①有条不紊,②能表现出特定场合的气氛,③能运用多种方法技巧以描述场面.4、细节描写——对人物某些细小的举止行动或对细微事件的描写。

好的细节,要求:①真实(斗牛时牛尾是上竖还是夹于股间。

《故乡》中闰土为何要“一副香炉和烛台”),②典型(《儒林外史》中写严监生看到掐灭一根灯芯才咽气--表现出人物的基本性格特征:吝啬.《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写美术课抄斯巴达阵亡战士碑文的细节)。

5、侧面描写——描写主体对象周围的人事物,使主体形象更为鲜明、突出,也称为间接描写(与此相对应的叫正面描写或直接描写).侧面描写多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常见的有以下三种:一是用写景烘托人物性格(《祝福》中写鲁四老爷书房的陈设来烘托其迂腐、保守的封建卫道士形象),二是借助于他人的反应来表现主要人物(白居易《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是从听众的角度来表现琵琶女演奏技艺高超令人折服,琵琶曲感人肺腑令人陶醉;汉乐府诗《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文章的表达方式PPT课件

文章的表达方式PPT课件
文章的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的分类: • 记叙 • 描写 • 抒情 • 议论 • 说明
1
记叙的含义:
• 记叙是有次序的将人物的经历、 言行和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的 过程叙说交代出来的一种表达方 式。
•完整的叙述一般有六要素,即:时 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和结 果。
2
描写的含义:
描写是描摹客观事物的 具体形状的一种表达方式.具 体地说,对人物、景物进行生 动形象的描绘和刻画就是描 写.
•要交代明白. •要头绪清楚
16
二、描 写

从描写的风格上 细描和白描


从描写的角度 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从描写的对象 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
17
细描是用极细腻的笔法,精致地描绘人物和事 细描和白描: 物.白描就是不加修饰地把人物和景物的面貌勾
勒出来
直接描写和 间接描写:
人物描写:
景物描写:
直接描写就是正面描写. 间接描写也叫侧面描写.这种描写不把
20
全场立即沸腾起来,三万多观众同时站 起来鼓掌欢呼!朱建华兴奋地从海绵垫上跃 起,高高地举起双手向观众致意。他接过一 束鲜花,绕场一周,同热情的观众共享胜利 的欢乐。“朱建华!朱建华”!忘情地观众 呼喊着他的名字,他回到跳高架旁,和教练 胡鸿飞紧紧地拥抱着,并把鲜花塞到教练手 里。
21
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 天空着了火。
有找到大刽子手克拉苏。后来,斯巴达克不幸腿部被长
矛刺伤,从马背上跃落下来,但他仍然弯曲着一条腿,
手握着盾牌,继续与敌血战,直到壮烈牺牲。
24
元宵,是我国南北方共同的美味食品。每当旧历元宵节, 人们就把糖和芝麻加上果酱为馅,用糯米磨面为皮,摇成球, 做成元宵。煮熟后,吃起来香甜适口,意趣盎然。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文学作品(主要是诗歌和散文)的表达技巧
一、表达方式:
记叙:顺叙、倒叙(悬念)、插叙(丰富文章内容)、补叙
描写:从描写的内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环境(自然和社会)、场面
从描写的角度: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从描写的粗细:白描和细节
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议论:散文中的议论一般起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

二、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形象生动),对比、夸张(更加突出),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和表现力),反复(强调)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反问(加强语气和强调),对偶(结构整齐,对称美)
三、表现手法:
衬托,渲染,象征,用典,联想和想象,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欲扬先抑,人称的效果。

四、结构手法:
过渡,前后呼应,线索,总分总,分总,总分,开门见山,卒章显志,铺垫,伏笔,悬念。

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第二章文学类阅读散文阅读赏析表达技巧

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第二章文学类阅读散文阅读赏析表达技巧

核心打破四赏析表达技巧——答准技巧,夸尽收效散文是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的意蕴丰厚的文章。

其基本特色是题材宽泛,以小见大;形散神聚,舒卷自如;富于诗意,具有意境。

同时它立意深刻,构思优良,结构慎重,善于张开联想和想象,多用象征、衬着、衬托和修辞手法来塑造形象,反响生活,表现主题。

无论作者选择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把所绘的景与物、所写的人与事、所陈述或阐发的道理,理解清楚地告诉读者。

因此,散文所有的表达技巧,都是为表现文章的主旨效劳的,这是在掌握散文表达技巧时必定理解的一个根根源那么。

一、修辞手法散文常用的修辞手法有九种:比喻,比较( 含拟人、拟物) ,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屡次,设问,反问。

这九种修辞手法的特色和表完收效以下:(1)比喻:用打比方的方式对事物的特色进行描述或衬着,使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鲜亮深刻的印象。

常用简易常有的事物对高妙的道理加以说明,化平凡为生动,化高妙为简易,化抽象为详尽,深入浅出。

(2)比较:使被描摹的物 ( 拟人 ) 或人 ( 拟物 ) 生动形象,表达平和,有情味,给人以鲜亮深刻的印象。

(3)借代:使语言生动形象,简短明快,常收到奇特奇特、幽默幽默等收效。

(4)夸张:突出事物的实质和特色,给人以启示;表达感情更强烈;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5)对偶:在形式上,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便于吟诵;在内容上,或两两对照,或两两映衬,或两两补充,使表达更集中、凝练而又对照鲜亮。

(6)排比:一气呵成,节奏鲜亮;突出重申,善于抒情;内容集中,增强气派。

(7)屡次:写景抒感情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屡次重申,给人深刻印象。

(8)设问:自问自答,启示读者思虑。

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惹起思虑外,还有过渡作用。

(9)反问:语气强烈,感情增强。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以下句子。

(1)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怯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佳丽。

公文写作的表达方式

公文写作的表达方式

公文写作的表达方式表达方式就是作者将文章的内容传达出来所运用的方法和手段。

由于生活本身是非常复杂的,人们对生活的认知,也需要有各种各样的认识方式和反映方式。

这些认识方式和反映方式,在转换为语言进行表达的时候,就是我们所说的表达方式。

对于一般文章来说,文章体裁的重要标志就是表达方式,如果叙述描写用得多,那就是记叙文;如果议论说理用得多,那就是议论文。

可对于公文来说,其所使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有说明、议论、叙述三种。

而且,公文都属于应用文,不能用通常的记叙、议论、说明三大文体的标准去分类。

在公文内部,虽然表达方式仍然可以作为区分公文内部不同文体的参考因素,比如说决议,议论成分就比较多;通报,叙事的成分就比较多,但是在多数情况下,公文对表达方式是综合运用的,在一篇公文中,往往说明、议论、叙述这三种表达方式,无法分得清楚。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公文的这三种表达方式。

一、说明1.说明的含义。

说明就是使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将一个客观事物或是事理的性质、形状、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属性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说明的表达对象是客观化的事物或其事理,其表达的是一种知性认识,它不同于叙述表达的感性认识和议论表达的理性认识,如解释概念、介绍科学知识,所运用的表达方式就是说明。

2.说明的类型。

说明可分为事理的说明和事物的说明两个类型。

凡是以抽象的概念或是科学原理为对象的,都是事理说明,比如说解释宇宙形成的原理来说明世界上没有神仙和灵魂等。

事理说明虽然并不直接指向某一个具体的事物,但是其所介绍的知识都是客观事物的基本特征和规律,仍然有很强的客观性特点,与思想和感情等主观认识有明显不同。

凡是以某一个客观存在物为对象的,都是事物说明,比如说介绍某一个产品,或者介绍某一组织的历史状况。

3.说明的基本要求。

(1)内容必须科学。

所谓科学,就是对客观事物的特征、本质、规律把握得非常准确,能够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2)态度必须客观。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考点--表达方式的具体解说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考点--表达方式的具体解说

文章的表达方式一般而言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一、叙述:把人物的经历或事物的发展变化表达出来。

1、叙述的作用主要有三点:第一、介绍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

第二、介绍人物的经历和事迹。

第三、为议论说理文章提供论据。

2、叙述的方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来进行叙述。

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使用倒叙应注意交代清楚,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否则会影响表达效果。

插叙:指由于表达的需要,中断了原来的叙述而插入的另一段叙述。

插叙与倒叙的区别在于:插叙只是顺叙中的一个片断,不是全文中心事件的一部分;而倒叙所叙的内容是整个事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或一个环节。

补叙:对前面的叙述加以补充、解释。

补叙与插叙的不同在于:1、文字少,一般没有情节,前后不必有过渡文字;2、去掉补叙的文字,前后内容仍可以衔接起来。

二、描写描是描绘,写是摹写。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

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1、描写的方法:1)细描与白描细描: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沫。

白描: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的写法。

也可以说,白描实际上是用叙述的方式进行描写。

2)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静态描写:指平面地静止地对人物或景物进行描写。

动态猫写:指以动来写静,或把物用拟人化的手法进行描写。

3)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2、描写的种类:1)人物描写:刻划人物形象,离不开对人物的描写。

常用的人物描写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种。

正面描写,是指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心理和行动。

(1)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

即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型、姿态等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进行外貌描写一般使用:1、简笔勾勒特征;2、运用修辞手法;3、寄托作者爱憎;4、借助他人眼睛;5、相关人物对比;6、一人几幅肖像;7、结合其它技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文章的表达方式文章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第一节叙述一、叙述的定义叙述是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的过程表述出来的一种写作方法。

它是写作中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表达方式。

它是记叙性文章和文学作品主要的表达方式。

叙述往往与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结合使用。

古华在《话说<芙蓉镇>》中说:“我读小说就特别喜欢巴尔扎克作品中浮雕式的叙述,自己写小说也常常津津乐道于叙述。

”叙述有多种功能。

(1)介绍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给读者以整体感。

如东晋文学家陶渊明曾经写过25字的小说《陨盗》:“蔡裔有勇气,声若雷震,尝有二偷儿入室,裔附床一呼,二盗俱陨。

”故事叙述有头有尾、形象生动。

(2)介绍人物的经历和事迹,给读者以概述性的了解。

(3)介绍人物生活的环境和事件发生的背景,交代时间、场面的变化和转移。

(4)为议论说理的文章提供论据材料。

(5)黏合作品中散乱无章、支离破碎的描写。

可以联系故事情节,过渡、转换上下文的意思。

二、叙述的分类叙述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类别。

1.按叙述详略分按叙述详略分,有概括叙述和具体叙述。

概括叙述又称概叙、略叙,是对人物或事件进行简略、概要的叙述或交代。

具体叙述又称详叙、细叙,是对人物的经历或事件发生、发展的经过所进行的详尽、具体的叙说。

2.按叙述人称分按叙述人称分,有第一人称叙述、第三人称叙述和第二人称叙述。

第一人称叙述又称“我字叙法”、“自称叙法”,文章用“我”的口气进行叙述,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想。

用第一人称写的文章中的“我”,有两种指代,一种为“我”即是文章的作者,另一种为“我”只是文章里所写到的一个人物,并非本人。

如鲁迅先生所写的《狂人日记》里的“我”是小说的主人公,他是封建宗法社会里的一个“狂人”,不是作者自己;而《自题小像》中“我以我血荐轩辕”中的“我”是作者自己。

第三人称叙述又称“他字叙法”或“他称式”叙述。

第三人称叙述的叙述人从文章里被隐去,用“他”或“他们”的人称来叙述。

第三人称叙述方法大都从“全知叙事”(文章的叙述者对被叙述者的一切情况全然知晓,他有权利知道并且说出文章中任何一个人物都不可能知道的情况)。

例如《水浒传》第三十三回叙述武松景阳冈打虎的事情便是如此。

关于第二人称叙述比较特殊,有的人甚至否定有“第二人称叙述”,认为“你”既然指代的是读者或是被叙述的对象,就不可能在文章里替代叙述人来叙述,像这样的以第二人称出现的叙述,实际上是由“我”在向“你”说话,所用的还是第一人称。

3.按叙述方式分按叙述方式分,有顺叙、倒叙、插叙、平叙等。

所谓顺叙,是指按照客观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事。

所谓倒叙,是指把事情的结局,或事情中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面,然后再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的叙述。

所谓插叙,是指在原来叙述进行中,由于表达的需要,中断了原来的叙述而插入另一段叙述。

插叙有追叙、补叙、逆叙等几种情况,追叙是把追忆过去的片断插入其中,补叙是对上文补充叙述、对下文进行必要的交代,逆叙则是所插入的叙述是逆行的,即由近及远,由今至古的叙述。

所谓平叙,是指叙述两件(或更多件)同时发生的事,平叙有两种情况,一是先述一件,再叙一件,所谓“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另一是并行交叉叙述。

此外,还有预叙、复叙、意识流叙述、环状叙述等等,这里不作介绍。

三、叙述的要求1.头绪清楚有些事件错综复杂,千头万绪,叙述起来要交叉采用多种方法,因而必须理出一条主要线索,以使叙述有条不紊。

如果叙述线条清楚,层次井然,就能头绪不乱。

那么,叙述怎样才能清楚呢?(1)抓住主要线索。

(2)抓住人物(主人公)活动、场面转换叙述。

(3)处理好叙述的断与续,衔接要自然。

(4)人称要统一。

2.交代明白叙述事情应该做到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向读者交代清楚,使读者有一个完整的概念。

交代的方法有直接交代和间接交代。

在不影响理解和接受的情况下,有的文章可省略某些要素。

文学作品则可写得含蓄些。

3.评略得当根据主题要求或故事情节的需要,对事件叙述有详有略、有繁有简。

对重要的内容要写得具体详细,重彩浓墨;对一些次要材料则应概括简略,惜墨如金。

4.波澜起伏写文章切忌平铺直叙,记流水账。

写作要有高潮有低潮、有松有弛、有快有慢、波澜起伏、曲折动人,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

第二节描写一、描写的定义描写就是对人物、事件和环境进行具体细致的描绘和刻画。

描写是文学中最基本、最生动的东西,是文学作品最感染人的地方。

但描写在议论文和应用文中的应用很少。

描写和叙述方式相近,它们同是对具体事物的反映与表达。

但描写与叙述有本质的区别。

叙述的着眼点是交代、介绍,是对事物的总体概括和过程的反映,其作用在于使广大读者明白了解某个客观事实;描写则着眼于刻画、描摹,重在表现事物的细微之处或侧面局部。

描写的作用在于使读者感受客观对象,唤起想象,得到情感的体验。

叙述完成的是记叙事件的过程;描写完成的任务是塑造形象。

叙述是最常见、运用最广泛的表达方法;描写是最生动、最感人的表达方法。

叙述具有整体性、概括性、独立性、客观性的特点;描写则具有局部性、细致性、辅助性、主观性的特点。

二、描写的分类描写的种类因划分的角度不同而有不同的方法。

这里把描写分为:细描与白描,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人物描写与景物描写。

1.细描与白描细描即细腻的描写。

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颇像绘画里“工笔画”。

如《荷塘月色》中对荷花的描写。

白描,即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如《荷花淀》对水生肖像的描写,《背影》对父亲背影的描写。

2.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直接描写即正面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以及环境等直接描绘和摹写,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主题思想。

间接描写即侧面描写,是对所要描写的人物与环境不进行直接描绘,而是通过对与之有关的其他人物与事物的描述,用间接烘托、衬托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中心。

如用“衣带渐宽”来写“人憔悴”。

3.人物描写与景物描写人物描写是文章中对人物的刻画与描绘。

人物描写可分为肖像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

肖像描写是对人物的外貌、体态、神情、服饰等描写。

肖像描写不只是介绍人物的长相,重要的是通过外貌的描写去表达人物的精神世界,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要“以形传神”,使所写的人物“形神兼备”。

行动描写也叫“动作描写”,是对人物的行为和动作的刻画。

高尔基说:“为了使艺术作品有教育说服的力量,必须尽可能地使主人公多行动,少说话。

”由此可见行动描写的重要性。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的思想活动和内心世界的描写。

它包括对人物的思想、情感、精神、梦幻等方面的描述。

常见的心理描写方法有直接描写、内心独白和通过对话、梦境、幻觉等进行描写。

心理描写可以直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使人物富有“立体感”,因此,心理描写是打开人物心灵奥妙的钥匙,是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主题思想的手段。

语言描写是指文章中人物言语的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的描写。

语言是人物思想性格的表现,所谓“言为心声”。

在文章中主要是要写出人物个性化的语言以表达他的思想、性格。

景物描写是对社会环境,特别是自然环境中的景色、风土、物体、设施等各种事物所进行的形象描绘。

如对春夏秋冬、晨午昏夜、阴晴雨雪、风云雷电、山川湖海、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烈日星空等描写。

三、描写的要求1.有的放矢描写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描写的目的是为了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所以一切描写均要与人物、主题相关联,并为之服务。

为描写而描写的描写是多余的。

2.捕捉特征抓住特征描写人物、事物和环境是描写的最基本要求。

只有抓住特征才能突显人物个性,只有抓住特征才能表现事物本质,只有抓住特征才能营造典型环境。

没有特征的描写必然千篇一律、千景一色、千人一面,毫无意义。

3.真实可信描写是很富主观色彩的表达手法,因此使用描写手法往往比较“理想化”或“美化”,这是正常的。

但不能过于“夸张”,以致使人明显感到“失真”,这是不行的。

鲁迅说“燕山雪花大如席”可以,但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就不真实,不可信了。

4.形象生动:“形象性”是描写的基本特征。

所以描写时要求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形象逼真,描写什么像什么。

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做到形神兼备,形神毕肖。

只有这样才能给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睹其物的效果,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第三节抒情一、抒情的定义抒情是指用来表现和抒发作者和作品中人物的主观感情的表达方法。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五情发而为辞章。

”《毛诗·序》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狄德罗说:“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

”抒情的作用是:(1)以情动人,感染读者。

(2)创设情境,深化主题。

(3)显示基调,贯通文脉。

二、抒情的分类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抒情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打动人心,但是“打动人心”的方法也不同,可以直接抒情以打动别人,也可以间接抒情以感动别人。

(一)直接抒情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是作者或作品中的某一人物直接表白或倾吐自己的感情。

真切动人的直接抒情能感染读者,引起共鸣。

直接抒情大致有三种方法:一是针对所写内容抒发感受,表达对所写的人、事、景的强烈的感情。

如余秋雨的《自发苏州》第三部分中先叙述了关于西施姑娘的种种传说,然后写道:“可怜的西施姑娘,到今天,终于被当做一个人,一个女性,一个妻子和母亲,让后人细细体会”。

二是以所写内容为基础生发开去,扩大抒情范围,表现对同类事物的一种感情。

三是以所记叙的内容为基础,由表及里地抒发自己的感情,透过抒情的文字来显示由所记内容引起的体会、感受。

(二)间接抒情抒情可通过叙述抒情、议论抒情、描写抒情等等,这便是间接抒情。

1.寓情于事,把情寓于叙事之中,即事抒情。

这又可分为叙中带情,以情带叙,情叙相间三种。

朱自清《背影》是典型的叙事抒情。

2.寓情于景,把感情抒发寄寓于写景之中。

这种写法移情入景、借景抒情,看似写景,实则抒情。

作者将主观感情融化到对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使描写对象渗透了浓郁的主观情调。

正如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3.寓情于物,通过记叙,状写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的方法。

这种方法又叫“托物言志”,它是通过对具体物象的描写,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志向,常借用比喻、象征、拟人的手法。

作者往往借助咏物,曲折委婉地将情感透出,使文章情深意远。

4.寓情于理。

通过议论来抒发感情。

理与情是孪生兄弟,有理才有情,有情才有理,情总是产生于理性判断之后。

例如,“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三、抒情的要求1.自然而然所谓自然而然是说所抒发的感情应该是在非倾诉不可的时候,从心底自然地流淌出来的。

抒情文字忌生硬、别扭,忌故作深沉状。

也就是说抒情要掌握好“火候”,“该出手时才出手”方为上品2.深切真挚“为情造文”是文章的本意、正道,反之“为文造情”则从根本上违背了写作的宗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