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生成(Angiogenesis)信号通路图

合集下载

p38MAPK及ERK信号通路激活在CD151促进内皮细胞迁移中的作用机制

p38MAPK及ERK信号通路激活在CD151促进内皮细胞迁移中的作用机制

p38MAPK及ERK信号通路激活在CD151促进内皮细胞迁移中的作用机制刘曌宇;曾和松;李鹏程;费宇杰;左后娟【摘要】目的研究p38MAPK信号通路及ERK信号通路激活在CD151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迁移中的机制.方法包装携带CD151、antiCD151和GFP 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转染HUVECs.Western blot检测HUVECs 中CD151、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蛋白的表达;利用改良的Boyden趋化小室进行细胞迁移检测;在细胞转染同时分别给予ERK抑制剂(PD98059,20 μmol/L),或p38MAPK抑制剂(SB203580,20μmol/L),然后检测细胞迁移.结果①CD151组较空白对照组及GFP组明显促进细胞迁移的能力,而antiCD151组则显著抑制细胞的迁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CD151高表达促进ERK信号通路激活,而对p38MAPK信号通路无显著作用.③ERK抑制剂(PD98059)显著抑制CD151转染后的促HUVECs迁移的作用(P<0.05),而p38MAPK抑制剂(SB203580)无明显作用.结论 CD151具有促进细胞迁移的作用,CD151通过激活ERK信号通路促进细胞迁移,而p38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则在CD151促进HUVECs迁移中无显著作用.【期刊名称】《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5(044)003【总页数】5页(P258-262)【关键词】CD151;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迁移【作者】刘曌宇;曾和松;李鹏程;费宇杰;左后娟【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消化内科,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武汉4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9.28血管再生性治疗已成为当前冠心病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热点。

Notch信号通路与血管发育

Notch信号通路与血管发育

Notch信号通路与血管发育【关键词】血管形成; Notch信号; 血管发生血管发育是复杂的血管网络形成的过程,在个体发育、组织再生、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以往研究已经证明,血管发育与细胞因子、组织缺氧、基因调控等多种因素有关。

现就Notch信号通路在血管发育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Notch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是进化中高度保守的信号转导通路,其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功能涉及几乎所有组织和器官[1]。

哺乳动物中有4个notch基因,编码4种Notch受体(Notch1, 2, 3, 4)。

Notch前体蛋白经内质网O�惭以逄腔�转移酶(POFUT1)作用后,在高尔基体中被Furin蛋白酶裂解成两部分,二者通过非共价键相连,形成细胞表面的异二聚体受体。

胞外结构域(NECD)含29~36个EGF样重复序列(EGF��like repeats)和3个富含半胱氨酸的Notch/LIN��12重复序列(Notch/LIN��12 repeats),其中, EGF样重复序列是配体结合所必需的,而Notch/LIN��12重复序列与抑制配体非依赖的Notch信号活化有关。

胞内结构域(NICD)主要由核定位信号序列(NLS), 6个串联的富含天冬酰胺的锚蛋白重复序列(tandem ankyrin repeats)和羧基端的PEST序列组成,其中锚蛋白重复序列介导胞内结构域与下游信号分子结合, PEST序列有助于加速蛋白水解酶对NICD的降解。

目前在哺乳动物发现5种Notch配体,分别为Delta��like1、 3、 4(Dll1、 3、 4)和Jagged1、 2(与果蝇Serrate/Lag��2蛋白同源),亦可被共同称为DSL(Delta/Serrate/Lag��2)。

该配体的胞外部分由氨基端的DSL结构域和下游数目可变的EGF样重复序列构成, DSL结构域主要介导与受体的结合,该结构域的泛素化是Notch配体活化的关键步骤,这一过程需要E3泛素连接酶Mindbomb(Mib)的催化。

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 精美

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  精美
VEGF Pathway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
--孙鹏飞 江南大学
精品课件
LOGO
目录
01 血管的形成 02 VEGF及其受体 03 VEGF诱发的细胞内信号转导 04 VEGR信号通路的作用 05 作用于VEGF信号通路的血管生成抑制剂
精品课件
01 血管的形成
血管生成:胚胎早期成血管细胞分化形成原始血管。 血管新生:即从已经存在的血管中构建出来新的血管,正
常情况下血管新生仅发生在胚胎发育期,创伤愈合期和女 性的生理周期,病理条件下也会出现异常的血管新生。 复杂血管系统的形成还需要其他信号通路,如:肝配蛋白 、TGF-β(转化生长因子)、PDGF(血小板原生长因子) 等信号通路
精品课件
02 VEGF及其受体
VEGF: VEGFA、 VEGFB 、VEGFC、 VEGFD、PIGF(胎盘生长 因子)、 orf viral VEGF同系物
精品课件
04 VEGF信号通路的作用
VEGF/VEGFR2所介导的信号级联通路可以调控血管内皮细胞 的增殖、迁移、存活,引起血管通透性的改变,控制血管 的新生。(在肿瘤的生长过程中需要新生血管来供应营养 物质和排泄代谢物。)
VEGF能够引起内皮细胞增生,引起其渗透性增强,导致血 管肿瘤、血管渗透,水肿及炎症。
VEGF可诱导P38-MARK活化,P38-MAPK继而活化MAPKAPK-2/3 ,并使丝状肌动蛋白(F-Actin)聚合调节分子和热休克蛋 白27(HSP27)发生磷酸化,引起肌动蛋白骨架的重组,产 生EC移行。
精品课件
PI3K-Akt/PKB途径
VEGF与VEGFR2结合后,PI3K发生磷酸化,活化的PI3K与底 物PIP2结合将其转化为PIP3,PIP3诱导Akt/PKB磷酸化。磷 酸化的Akt既可通过磷酸化BAD和Caspase9(天冬氨酸特异 性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BAD和Caspase9的活性,诱导EC增 生和移行,也可通过激活eNOS产生NO,控制造血功能和AMI (急性骨髓白血病)细胞的生长。

肿瘤血管生成拟态的相关信号通路

肿瘤血管生成拟态的相关信号通路

-1998-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年5月第41卷肿瘤血管生成拟态的相关信号通路舒遵华1王珊珊2刘扬扬1张海洋2来庆娟2徐晓浩3刘铁军1熊壮1(长春中医药大学1附属医院肝脾胃病科,吉林长春130000;2中西医结合学院;3附属医院研发中心)〔关键词〕血管生成拟态;信号通路;肿瘤〔中图分类号〕R73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202(2021)09-1998-03:doi:10.3969/j.issn.1005-9202.2021.09.059血管生成拟态(VM)是一种全新肿瘤微循环模式,不同于目前所普遍接受的内皮依赖性血管生成模式。

VM管道内没有血管内皮细胞衬覆,而是肿瘤细胞模仿机体血管形成的管状类型,由瘤细胞形成的条索组成,可见血液在其中流动,该管道与宿主的血管相通,使肿瘤细胞获得血液供应,满足肿瘤生长、侵袭和转移的需要⑴。

人们曾一度认为血管生成是肿瘤供血的唯一方式〔2,3〕,然而VM的出现对经典肿瘤血管生成提出了挑战。

一系列研究证实VM与肿瘤生长、侵袭、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后〔4,5〕,肿瘤的微循环模式并不是只包括内皮细胞依赖的肿瘤血管生成。

VM通常发生于一些高侵袭性的肿瘤中,如原发性和转移性卵巢癌、肝癌、恶性黑色素瘤、神经胶质瘤等〔6〕。

恶性肿瘤的生长需要充足的血供支持,仅靠血管生成不足以满足生长需求,VM作为一种新型血供模式,为肿瘤的增殖、侵袭、转移提供了保障。

目前VM的研究已十分丰富,其中包括缺氧诱导因子(HIF)-l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Wnt/B-连环蛋白(catenin)、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PI3K/Akt)、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STAT)、Notch等信号通路。

但仍有很多具体的调控机制尚不清晰〔7〕。

本文主要探讨VM与多种信号通路的关系。

1HIF-1琢信号通路缺氧是肿瘤微环境的特征之一。

缺乏供血在快速生长肿瘤细胞中普遍存在,缺氧能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包括VM生成和血管生成,同时也促进肿瘤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804007);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资助项目(2019075)通信作者:熊壮(1984-),男,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消化病研究。

信号通路15—Angiogenesis

信号通路15—Angiogenesis

信号通路15—Angiogenesis图▲血管生成信号通路图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是指一个新的微血管发展成一个血流供应系统的生理过程。

这与Vasculogenesis(血管发生)不同,Angiogenesis是指由已有的血管(vessels)形成新血管,Vasculogenesis指在先前没有血管生成的情况下形成新血管。

发育胚胎的初始血管通过Vasculogenesis形成,随后Angiogenesis负责发育和疾病中的大部分血管生长。

血管生成在人体生长或发育的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如伤口愈合、女性经期、胎儿生长发育。

另外,血管生成是肿瘤恶化过程中的重要步骤,血管生成是肿瘤从休眠期转变成恶性、生长迅速、可能侵袭其它组织的关键。

而相较于癌症的研究,血管生成也在断肢接合、心肌梗塞、脑中风、老人退化性黄斑等病症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血管生成分为两类:芽生性(Sprouting)血管生成:由内皮细胞形成全新的血管而不是分裂现有的血管。

套叠性(Intussusceptive)血管生成:又称为分裂(splitting)血管生成,毛细血管壁延伸到内腔中将单个血管分成两股而产生新的血管。

血管生成过程由体内化学信号控制。

这些信号可以刺激受损血管的修复和新血管的形成。

有些化学信号称为血管生成抑制剂,干扰血管形成。

通常,这些化学信当一个小的休眠肿瘤启动血管生成(称为“血管生成开关”)时,肿瘤会分泌一些诱导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 ,ECs)向肿瘤块出芽和趋化的因子。

在肿瘤块内部的低氧环境中,转录因子HIF-1α(Hypoxia-Inducible-Factor-1α)被稳定并激活促成血管生成过程的多个基因的表达。

HIF-1α诱导的蛋白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其分别促进血管通透性和ECs的生长。

其它分泌因子如PDGF,促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 1)和促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 2)促进趋化性,而ephrins通过维持细胞-细胞分离引导新形成的血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在胶质瘤血管生成及侵袭中的作用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在胶质瘤血管生成及侵袭中的作用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在胶质瘤血管生成及侵袭中的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与胶质瘤血管生成过程关系最密切的生长因子,本文就其特异性受体的生物学特点、在血管发生中的作用、与肿瘤生长浸润的关系及针对VEGF及其受体为靶点的抗肿瘤治疗前景进行探讨。

标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胶质瘤实体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持续性的血管生成,当实体肿瘤大于0.4 mm3时,其用于获取营养的弥散方式已不能满足肿瘤的生长,需要依靠自身生成的血管系统提供营养,并加速其生长[1]。

肿瘤的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是指肿瘤和(或)其周围出芽生出新的毛细血管过程,是由肿瘤细胞、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释放的生长因子与抑制因子间失衡引发的。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目前发现作用最强、特异性最高的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的生长因子,是一种低氧性诱导的内皮细胞特异的有丝分裂原。

VEGF由正常或肿瘤细胞产生的分子量为34~45 kDa的高度糖基化的碱性蛋白,分子构成为17~22 kDa的同源双聚体[2],通过与内皮细胞上其对应受体相互作用发挥影响。

VEGF在胶质瘤中呈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和分级相关,并且是很多肿瘤因子调节血管生成的共同通路[3]。

1 VEGF及其受体1.1 VEGF的分子结构及特点VEGF是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家族的一个成员。

人的VEGF基因位于染色体6p21.3,全长14 Kb,由8个外显子,7个内含子组成,有四种不同的编码框架。

VEGF基因经转录水平的剪切,可产生5种变异体,根据氨基酸的长短命名为:VEGF121,VEGF145,VEGF165,VEGF189,VEGF206。

其中多数组织以VEGF165表达为主[4],三者基因表达调控有明显的差别,这表明尽管VEGF-B和VEGF-C 在体内与VEGF有功能上的重叠,但是在VEGF家族中三者是相互独立存在的[5]。

Angiogenesis Analyzer定量分析方法 image J

Angiogenesis Analyzer定量分析方法 image J

ImageJ插件Angiogenesis Analyzer对血管网络进行定量分析血管形成实验(Tube formation assay)是体外研究血管生成(Angiogenesis)的经典方法,其优点是可快速确定参与血管生成的基因或通路。

血管生成实验在肿瘤医学的研究与治疗中一直是实验热点,肿瘤血管生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包括血管内皮细胞基质降解、内皮细胞移行、增殖、管道化分支形成血管环和形成新的基底膜等步骤。

研究表明无论无论是原发性肿瘤还是继发性肿瘤,一旦生长直径超过1~2 mm,都会有血管生成。

这是由于肿瘤细胞自身可分泌多种生长因子,诱导血管生成。

多数恶性肿瘤的血管生成密集且生长迅速,抑制这一过程将能明显阻止肿瘤组织的发展和扩散转移。

于是体外模拟血管生成的过程对研究血管形成机制、发现促进或抑制血管生成药物十分重要。

今天咱们就来看看已经成功形成了血管的实验结果应该有哪些量化指标与分析步骤吧!我们常用的量化指标有:number of tubes; number of loops/meshes; number of branch sites/nodes; length of tubes。

文献中常用的分析指标是branch points与capillary length。

Angiogenesis下载地址:https:///ij/macros/toolsets/图片来源ImageJ网站1、点击打开需要的插件:复制内容;在image J安装目录下的macros/toolsets文件夹创建一个Angiogenesis Analyzer.txt2、重启ImageJ,然后点击ImageJ工具栏的>>按钮,找到插件位置,单击后在新工具栏中出现Angiogenesis Analyzer分析界面:3、点击扳手形状选择Settings可设置测量参数:点击Network analysis分析界面,Angiogenesis Analyzer插件可以分析小管形成明场图片(Phase Contrast)或荧光图片(Fluo):备注:在进行图像处理前可以使用ps对图片进行一个对比度的调整和锐化处理。

血管生成拟态和血管生成及其意义

血管生成拟态和血管生成及其意义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3年6月第30卷第3期血管生成拟态和血管生成及其意义张诗武1,高欣1综述孙保存2审校(1天津武警医学院病理教研室,天津3001622.天津市肿瘤医院病理科,天津300060)摘要:血管生成拟态(vascu[ogenk:mimicry)是近雨年来提出的一种全新的肿瘤内血管生成模式。

其特点为:肿瘤细胞通过自身变形和基质重塑产生血管样通道,通道内无内皮细胞衬覆,通道外基底膜PAS染色为阳性。

该血管样通道生成机制、管壁结构等都与传统的肿瘤内血管生成不一样,因此通过血管生成拟态构建的血管样通道有可能成为某些肿瘤新的治畹靶§.jj关键词:血管生成拟态;血管生成;葡萄膜黑色素瘤中圈分类号:R730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225(2003】030180031999年美国Iowa7s大学的Maniotis等”。

研究人的眼葡萄膜黑色素瘤微循环而发现了一种与经舆的肿瘤血管生成(angiogenesis)途径完全不同的、不依赖内皮细胞的全新的肿瘤血管生成模式。

Maniotis等认为在葡萄膜黑色素瘤中,黑色素瘤细胞通过自身变形并与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模仿血管壁结构形成可输送血液的管道系统,从而重建肿瘤的微循环,并在某个环节与宿主血管相连使肿瘤获得血液供应,并将这个过程命名为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mimicry)。

Mani—otis和Folberg等|“认为可以通过…些无创伤的检蠢和诊断于段对眼葡萄膜黑色素瘤进行确诊,以避免对肿瘤组织的刺激而造成肿瘤的扩散。

同时因葡萄膜黑色素瘤有其独特的微循环发生机制,用一些抑制血管生成拟态的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1葡萄膜黑色素瘤微循环PAS阳性图案及其临床意义FHberg等”1采用UEA一1荧光标记及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来检测葡萄膜黑色素瘤中特殊的微血管,发现各种各样的血管图案都可以看见,包括长的、直的、环形、平行聚集的和十字交叉的血管样图案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实验技术来源于SciMall科学在线
血管生成(Angiogenesis)信号通路图
血管生成是通过人体中存在的诸多互补和复杂的信号途径调节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血管生成素(Ang)-Tie2轴和Dll4-Notch这3个复杂的、相辅相成的信号传导通路可在调节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VEGF与内皮细胞上的两种受体KDR和Flt-1高亲和力结合后,直接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并诱导其迁移和形成官腔样结构;同时还可增加微血管通透性,引起血浆蛋白(主要是纤维蛋白原)外渗,并通过诱导间质产生而促进体内新生血管生成。

VEGF在血管发生和形成过程中起着中枢性的调控作用,是关键的血管形成刺激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TNF-α是一类具有血管活性的细胞因子,可诱导异位子宫内膜炎性细胞因子MCP-1,IL-6和IL-8等的释放,促进异位内膜及基质细胞增殖及炎性细胞浸润,新生血管形成,组织粘连,从而形成异位病灶。

(来源:Scimall科学在线)
本信号转导涉及的信号分子主要包括:
HIF1α,PHDs,HIF1β,PI3K,Akt,mTOR,S6K,4E-BP1,eIF4E1,elF4E1,Ras,MEK1,MEK2,Erk1,Erk2,MNK,CBP,P300,TCEB1,TCEB2,Rbx1,Cul2,VHL,MMP,Cox2,PAI-1,VEGF,PDGFR-β,VEGFR2,Tie2,FGFR,IGFR,TGFα-R,SLIT,ROBO,Src,FAK,p38,MAPK,Smad2,Smad3,PLCγ,NOS等。

点击图中信号分子,自动寻找相关试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