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射频识别技术介绍

合集下载

射频识别技术(RFID)

射频识别技术(RFID)

3 磁条技术
■ 磁条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 数据可读写,即具有现场改写数据的能力; ■ 数据存储量能满足大多数需求,便于使用,
成本低廉,还具有一定的数据安全性; ■ 它能黏附在许多不同规格和形式的基材上。
■ 磁条技术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如信用卡、银行ATM卡、机票、公共汽 车票、自动售货卡、会员卡、现金卡(如 电话磁卡)、地铁AFC等。
RFID的优势
(1)具有非接触性,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预,能够实现自动化。 (2)数据量大,根据需要可传输除识别信息外的目标身份信息、运
行状态等。 (3) 信息处理速度快,可以达到几十微秒。 (4) 保密性高,未经允许几乎不能复制与修改数据。 (5) 识别距离远,数据载体与阅读器间的最远距离可达到数十米。 (6)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抗干扰能力强,可在全天候下使用,
射频识别技术(RFID)
第2章 射频识别技术
1. 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 2. RFID系统的组成部件 3. RFID电子标签 4. RFID标签读写器 5. 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 6. RFID组网技术 7. RFID的标准化 8. 系统部件的选择 9. RFID技术和其他技术的结合
2.1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
(3)调制器:逻辑控制电路送出的数据经调制电路调制后加载 到天线发送给阅读器。
(4) 解调器:去除载波以取出真正的调制信号。
(5)逻辑控制单元:用于译码阅读器送来的信号,并依其要求 回送数据给阅读器。
(6)存储单元:包括EEPROM与ROM,作为系统运行及存放识 别数据的位置
2.3.2 RFID标签的天线
■ 电子标签中,天线面积占主导地位,即 标签面积主要取决于其天线面积。然而 天线的物理尺寸受到其工作频率电磁波 波长的限制。

rfid技术是什么,rfid射频识别简介

rfid技术是什么,rfid射频识别简介

RFID究竟是怎样神奇的技术如今RFID技术在物联网(IOT,Internet of things)和工业互联网领域被给予厚望正迅猛发展,大量运用到各种场景,它被称为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可RFID究竟是怎样神奇的一种技术,相关书籍有很多,吕工借此做个普及,希望用通俗的语言,简短的篇幅为大家叙述清楚。

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

这是通常的定义;FRID 系统至少包含三方面内容:一个是特定目标即被识别的对象,另一个是识别系统,第三是软件系统。

识别系统能够主动或被动的发现对方;被识别的对象和识别系统分别对应询问器或阅读器和(发送)应答器。

应答器即智能标签或电子标签,它由天线,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能存储被定义的身份数据,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标签附着在物体上从而标识目标对象;阅读器也是由天线,耦合元件,控制模块,芯片组成,是读取和写入电子标签信息的设备。

它负责发出一定频率的无线射频信号,在周围产生信号磁场;有手持式的也有固定式阅读器。

智能标签在到达阅读器的信号磁场范围时,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由标签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阅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软件系统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软件系统,是应用层软件,主要是把收集的数据进一步处理,并为人们所使用。

RFID系统信号的流向:发送应答器(电子标签)←→阅读器←→ 通讯模块←→处理系统显然,通过RFID技术可以把分散的实物对象联系在一起,根据实物对象所附的电子标签中定义的数据可以识别出其身份,双方可以进行信息交换。

阅读器和应答器,同时配合其他兼容的通讯设备可以把信息传输到其他的系统,比如工业控制的PLC控制系统或者因特网,进而形成更大的网络.这便是物联网的一种形式.从身边的RFID应用看分类公交卡、食堂餐卡、银行卡、宾馆门禁卡、二代身份证等,这些应用属于近距离接触式识别类。

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

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
因为该芯片具有接收和发送两种功能,所以它既可以做电子标签使用,也可以做读写器主芯片使用,读写器的应用电路图略。
芯片外围电路图的简单说明
实践证明,即使电路原理图设计正确,印制电路板设计不当,也会对电子设备的可靠性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如果印制板两条细平行线靠得很近,则会形成信号波形的延迟,在传输线的终端形成反射噪声。
电子标签(Tag)是射频识别系统真正的数据载体,Tag具有智能读写和加密通讯的功能,它的基本构成是由IC芯片和一些外围元件组成。
依据电子标签供电方式的不同,电子标签可以分为有源卡(Active tag)和无源卡(Passive tag),有源卡内装有电池,无源卡内没有装电池。按照能量供给方式,RFID系统分为有源系统与无源系统;按照工作频率,RFID系统有低频、中频、高频、超高频、微波射频等几种。
02
电磁兼容性设计
STEP4
STEP3
STEP2
STEP1
尽量减少印制导线的不连续性,例如导线宽度不要突变,导线的拐角应大于90度(一般选择135度或圆角),禁止环状走线等。
时钟信号引线最容易产生电磁辐射干扰,走线时尽量与地线回路相靠近。
数据总线的布线应每两根信号线之间夹一根信号地线。最好是紧紧挨着最不重要的地址引线放置地回路,因为后者常载有高频电流。
02
地线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正确选择单点接地与多点接地;将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分开;尽量加粗接地线(接地线的宽度应大于3mm);将接地线构成闭合环路。
03
地 线 设 计
去耦电容配置
在直流电源回路中,负载的变化会引起电源噪声。例如在数字电路中,当电路从一个状态转换为另一种状态时,就会在电源线上产生一个很大的尖峰电流,形成瞬变的噪声电压。配置去耦电容可以抑制因负载变化而产生的噪声,是印制PCB板可靠性设计的一种常规做法。

RFID射频识别技术PPT

RFID射频识别技术PPT

智能制造与rfid技术
rfid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将进 一步深化,通过rfid技术实现生产过 程中的物料追踪、质量控制、设备监 控等功能,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
rfid技术还将应用于智能工厂的物流管 理、仓储管理、生产调度等方面,实 现工厂的智能化管理和运营。
无人零售与rfid技术
01
rfid技术在无人零售领域的应用将 进一步普及,通过rfid技术实现商 品的快速识别和结算,提高购物 效率和顾客体验。
技术标准与互操作性
总结词
目前RFID技术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 致不同厂商的RFID设备之间难以实现互操 作,影响了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详细描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制定统一的RFID 技术标准和规范,推动不同厂商之间的设备 互操作性。这可以通过建立行业协会、制定 标准组织等方式实现。同时,加强国际合作 和交流,推动全球范围内的RFID技术标准 化进程,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多透明度。
05 rfid技术面临的挑战与解 决方案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总结词
随着RFID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据安全和 隐私保护问题日益突出,需要采取有效 的措施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VS
详细描述
RFID技术通过无线传输数据,容易受到 窃听和非法跟踪等安全威胁。为了解决这 个问题,可以采用加密技术对RFID数据 进行加密,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 泄露。此外,设置合理的访问控制和权限 管理机制,可以进一步保护数据的隐私和 安全性。
易受到金属和液体等物质的干扰
数据传输速度较慢
RFID信号容易受到金属和液体等物质的干 扰,影响识别效果。
与二维码等技术相比,RFID技术的数据传 输速度相对较慢。

rfid是什么技术

rfid是什么技术

rfid是什么技术RFID是射频识别技术的简称,它是一种通过无线电波识别特定物体的技术。

RFID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物流管理、智能交通、零售业、供应链管理等等。

本文将对RFID技术的原理、应用和未来发展进行介绍。

首先,RFID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在被识别物体上植入一种微型芯片和天线,利用无线电波来感应和识别该芯片发出的信号。

这个芯片内部存储了物体的唯一标识码,可以理解为物体的身份证号码。

当RFID读写器(也称为RFID阅读器)靠近被识别物体时,会发送一定频率的无线电波去激活芯片,并读取芯片中存储的数据。

这样,就可以实现对物体的快速准确识别。

RFID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物流管理方面,RFID技术可以实现对货物的实时跟踪和定位,提高物流效率。

例如,利用RFID技术,可以实现实时盘点仓库中的货物,避免人工盘点的繁琐和错误。

在智能交通领域,RFID技术可以应用于收费系统和车辆管理。

通过在车牌或标签上植入RFID芯片,可以实现快速、无人工干预的收费系统,提高交通效率。

在零售业中,RFID技术可以应用于商品的库存管理和防盗系统。

通过将RFID标签植入商品,可以实现即时库存监控和自动结算。

RFID技术还可以应用于供应链管理,实现对物资和成品的全程追踪。

通过在物资上植入RFID芯片,可以实时监测物资的流向和状态,提高供应链的可视化和控制性。

此外,RFID技术还可以应用于身份认证、门禁系统和医疗健康等领域。

虽然RFID技术在许多领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RFID技术的成本较高,芯片和阅读器的价格较高,限制了其在大规模应用中的推广。

其次,RFID技术涉及到对个人隐私的管理和风险。

由于RFID技术可以实现对物体的实时跟踪和监控,人们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提出了一定担忧。

同时,RFID技术也存在一定的技术难题,如阅读器的读取范围受限等。

在未来,RFID技术可能会迎来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射频识别技术(RFID)

射频识别技术(RFID)
储 解码 器
命令 写数据 读数据
物 理
数据
接 口
能量
(
调 制 解 调
)
数据协议处理器
标签驱动 (射频单元)
芯片 天线
封装
应用程序接口(API)
空中接口(Air Interface)
射频识别系统的工作原理
读写器
应用 系统 应用接口
编码 调制 解码
射频 空中接口 标签
RFID工作原理模型
射频识别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射频标签与射频读 写之间的射频信号及其空间耦合、传输特性,实现对 静止的、移动的待识别物品的自动识别。
ISO 15693 非接触集成电路卡近程卡
ISO 14443 非接触集成电路卡近程卡
ISO 18046 RFID设备性能测试方法
ISO 18047 (有24 数据载体/特征标识符
ISO 15418 UCC应用标识
ISO 15434 大容量ADC媒体用的传送语法
通过发出一系列的隔离指令,使得读出范围内的 多个射频标签逐一或逐批地被隔离(令其睡眠) 出去,最后保留一个处于活动状态的标签与阅读 器建立无冲撞的通信。
6.数据传输 (1)从阅读器向射频标签方向的数据交换
从射频标签存储信息的注入方式来分,可分为有线写入 方式和无线写入方式两种情况。
从阅读器向射频标签是否发送命令来分,可分为射频标 签只能接受能量激励和既接受能量激励也接受阅读器代码命 令。 (2)从射频标签向阅读器方向的数据交换。其工作方式包括:
阅读器向射频标签供给射频能量。 无源标签:工作能量来自阅读器射频能量。 半有源标签:阅读器的射频能量起到唤醒标签转 入工作状态的作用。 有源标签:不需利用阅读器的射频能量。
5.时序 (1)双向系统(阅读器向标签发送命令和数据,标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




还有哪些地方有应用呢?

高校一卡通、二代身份证、RFID防伪、门禁 系统、汽车防盗等。
案例分析:
3.4 RFID的种类


根据RFID系统完成的功能不同,可以把RFID系统 分成四种类型: EAS系统 便携式数据采集系统 物流控制系统 定位系统
1.EAS系统

EAS (Electronic Article Surveillance)是一种设置 在需要控制物品出入门口的RFID技术。
标签与阅读器之间的数据传输 是通过空气介质以无线电波的 形式进行的。 ① 读写器将设定数据的无线电载波 信号经过发射天线向外发射。 ② 当射频标签进入发射天线的工作 区时,射频标签被激活后即将自 身信息代码经天线发射出去。 ③ 系统的接收天线接收到射频标签 发出的载波信号,经天线的调制 器传给读写器。读写器对接到的 信号进行解调解码,送后台电脑 控制器。
思考:
视频读写器应具有哪些功能?
计算机 网络 系统 读 写 器
射 频 标 签
(1)读写器与标签通信的功能 (2)读写器与计算机通信的功能
2.射频标签

射频标签相当于条码技术中的条码符号,用来 存储需要识别传输的信息。 与条码不同的是标签必须能够自动或在外力的 作用下,把存储的信息主动发射出去。



这种系统具有比较大的灵活性,适用于不宜安装固定 式RFID系统的应用环境。 手持式阅读器(数据输入终端)可以在读取数据的同时, 通过无线电波数据传输方式实时地向主计算机系统传 输数据,也可以暂时将数据存储在阅读器中,成批地 向主计算机系统传输数据。
3.物流控制系统

在物流控制系统中,RFID阅读器分散布置在给定的区 域,并且阅读器直接与数据管理信息系统相连,信号 发射机是移动的,一般安装在移动的物体、人上面。 当物体、人流经阅读器时,阅读器会自动扫描标签上 的信息并把数据信息输入数据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存储、 分析和处理,以达到控制物流的目的。

rfid射频识别技术基本工作原理

rfid射频识别技术基本工作原理

rfid射频识别技术基本工作原理RFID(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是一种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广泛应用于物联网、供应链管理、物流跟踪、智能交通等领域。

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进行物品识别和数据传输。

本文将对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应用领域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介绍。

一、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是由读写器(Reader)和标签(Tag)组成的系统。

读写器通过天线发射射频信号,当该信号接收到标签天线上时激活标签。

标签接收到射频信号后,利用这个能量驱动自身的芯片,将存储在芯片内的信息回传给读写器,完成数据的读取和写入。

整个过程无需接触,可实现远程自动识别。

RFID系统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1.标签天线:用于接收来自读写器的射频信号,并传递给标签芯片。

2.标签芯片:内嵌有芯片和天线的标签,用于存储物品信息并与读写器进行通信。

3.读写器天线:用于发射射频信号,并接收标签回传的射频信号。

4.读写器模块:负责发射射频信号、接收标签回传信号、数据处理和通信。

5.控制系统:管理整个RFID系统的数据读写、信息处理和设备控制。

二、RFID技术的应用领域1.物流管理:在物流管理领域,RFID技术可以实现对货物的追踪和管理。

标签可以贴附在货物上,通过RFID读写器对货物进行自动识别和记录,提高了物流管理的效率和精度。

2.供应链管理:RFID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对供应链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生产和物流的效率,降低库存成本,改善供应链整体运作效果,实现供需匹配。

3.零售业:在零售业中,RFID技术可以用于商品的防盗和库存管理。

通过RFID标签的贴附,能够实现对商品的追踪和定位,提高了商品管理的便捷性和精准性。

4.医疗保健:在医疗保健领域,RFID技术可以用于病人身份识别、药品管理、设备追踪等方面,提高了医疗保健服务的精准性和效率。

5.智能交通:RFID技术可以应用于智能交通领域,如收费系统、车辆管理、车辆定位等方面,提高了智能交通系统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射频识别技术(RFID)一、 R F ID产生的背景及发展1948年哈里斯托克曼发表的"利用反射功率的通信"奠定了射频识别技术的理论基础。

射频识别技术的发展可按十年期划分如下:1940-1950年:雷达的改进和应用催生了射频识别技术,1948年奠定了射频识别技术的理论基础。

1950-1960年:早期射频识别技术的探索阶段,主要处于实验室实验研究。

1960-1970年:射频识别技术的理论得到了发展,开始了一些应用尝试。

1970-1980年:射频识别技术与产品研发处于一个大发展时期,各种射频识别技术测试得到加速。

出现了一些最早的射频识别应用。

1980-1990年:射频识别技术及产品进入商业应用阶段,各种规模应用始出现。

1990-2000年:射频识别技术标准化问题日趋得到重视,射频识别产品得到广泛采用,射频识别产品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2000年后:标准化问题日趋为人们所重视,射频识别产品种类更加丰富,有源电子标签、无源电子标签及半无源电子标签均得到发展,电子标签成本不断降低,规模应用行业扩大。

至今,射频识别技术的理论得到丰富和完善。

单芯片电子标签、多电子标签识读、无线可读可写、无源电子标签的远距离识别、适应高速移动物体的射频识别技术与产品正在成为现实并走向应用。

二、 R F ID介绍1.RFID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

2.RFID技术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

RFID 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

RFID是一种简单的无线系统,只有两个基本器件,该系统用于控制、检测和跟踪物体。

系统由一个询问器(或阅读器)和很多应答器(或标签)组成。

3.RFID的基本组成部分标签(Tag):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阅读器(Reader):读取(有时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可设计为手持式或固定式;天线(Antenna):在标签和读取器间传递射频信号。

4.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并不复杂: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 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一套完整的RFID系统, 是由阅读器(Reader)与电子标签(TAG)也就是所谓的应答器(Transponder)及应用软件系统三个部份所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Reader 发射一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能量给Transponder, 用以驱动 Transponder电路将内部的数据送出,此时 Reader 便依序接收解读数据, 送给应用程序做相应的处理。

以RFID 卡片阅读器及电子标签之间的通讯及能量感应方式来看大致上可以分成, 感应偶合(Inductive Coupling) 及后向散射偶合(Backscatter Coupling)两种, 一般低频的RFID大都采用第一种式, 而较高频大多采用第二种方式。

阅读器根据使用的结构和技术不同可以是读或读/写装置,是RFID系统信息控制和处理中心。

阅读器通常由耦合模块、收发模块、控制模块和接口单元组成。

阅读器和应答器之间一般采用半双工通信方式进行信息交换,同时阅读器通过耦合给无源应答器提供能量和时序。

在实际应用中,可进一步通过Ethernet或WLAN等实现对物体识别信息的采集、处理及远程传送等管理功能。

应答器是RFID系统的信息载体,目前应答器大多是由耦合原件(线圈、微带天线等)和微芯片组成无源单元。

5.RFID系统的分类根据RFID系统完成的功能不同,可以粗略地把RFID系统分成四种类型:EAS 系统、便携式数据采集系统、网络系统、定位系统。

●EAS技术ELECTRONIC ARTICLE SURVEILLANCE(EAS)是一种设置在需要控制物品出入的门口的RFID技术。

这种技术的典型应用场合是商店、图书馆、数据中心等地方,当未被授权的人从这些地方非法取走物品时,EAS系统会发出警告。

在应用EAS 技术时,首先在物品上粘付EAS标签,当物品被正常购买或者合法移出时,在结算处通过一定的装置使EAS标签失活,物品就可以取走。

物品经过装有EAS系统的门口时,EAS装置能自动检测标签的活动性,发现活动性标签EAS系统会发出警告。

EAS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防止物品的被盗,不管是大件的商品,还是很小的物品。

应用EAS技术,物品不用再锁在玻璃橱柜里,可以让顾客自由地观看、检查商品,这在自选日益流行的今天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典型的EAS系统一般由三部分组成,1)附着在商品上的电子标签,电子传感器;2)电子标签灭活装置,以便授权商品能正常出入;3)监视器,在出口造成一定区域的监视空间。

EAS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在监视区,发射器以一定的频率向接收器发射信号。

发射器与接受器一般安装在零售店、图书馆的出入口,形成一定的监视空间。

当具有特殊特征的标签进入该区域时,会对发射器发出的信号产生干扰,这种干扰信号也会被接收器接收,再经过微处理器的分析判断,就会控制警报器的鸣响。

根据发射器所发出的信号不同以及标签对信号干扰原理不同,EAS可以分成许多种类型。

关于EAS技术最新的研究方向是标签的制作,人们正在讨论EAS标签能不能象条码一样,在产品的制作或包装过程中加进产品,成为产品的一部分。

●便携式数据采集系统便携式数据采集系统是使用带有RFID阅读器的手持式数据采集器采集RFID 标签上的数据。

这种系统具有比较大的灵活性,适用于不宜安装固定式RFID 系统的应用环境。

手持式阅读器(数据输入终端)可以在读取数据的同时,通过无线电波数据传输方式(RFDC)实时地向主计算机系统传输数据,也可以暂时将数据存储在阅读器中,在一批一批地向主计算机系统传输数据。

●物流控制系统在物流控制系统中,固定布置的RFID阅读器分散布置在给定的区域,并且阅读器直接与数据管理信息系统相连,信号发射机是移动的,一般安装在移动的物体、人上面。

当物体、人流经阅读器时,阅读器会自动扫描标签上的信息并把数据信息输入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存储、分析、处理,达到控制物流的目的。

●定位系统定位系统用于自动化加工系统中的定位以及对车辆、轮船等进行运行定位支持。

阅读器放置在移动的车辆、轮船上或者自动化流水线中移动的物料、半成品、成品上,信号发射机嵌入到操作环境的地表下面。

信号发射机上存储有位置识别信息,阅读器一般通过无线的方式或者有线的方式连接到主信息管理系统。

6.RFID-优势分析传统条形码识别技术相比,RFID有以下优势●快速扫描条形码一次只能有一个条形码受到扫描; RFID辨识器可同时辨识读取数个 RFID 标签。

●体积小型化、形状多样化RFID在读取上并不受尺寸大小与形状限制,不需为了读取精确度而配合纸张的固定尺寸和印刷品质。

此外, RFID标签更可往小型化与多样形态发展,以应用于不同产品。

●抗污染能力和耐久性传统条形码的载体是纸张,因此容易受到污染,但 RFID对水、油和化学药品等物质具有很强抵抗性。

此外,由于条形码是附于塑料袋或外包装纸箱上,所以特别容易受到折损; RFID卷标是将数据存在芯片中,因此可以免受污损。

●可重复使用现今的条形码印刷上去之后就无法更改, RFID标签则可以重复地新增、修改、删除RFID卷标内储存的数据,方便信息的更新。

●穿透性和无屏障阅读在被覆盖的情况下, RFID能够穿透纸张、木材和塑料等非金属或非透明的材质,并能够进行穿透性通信。

而条形码扫描机必须在近距离而且没有物体阻挡的情况下,才可以辨读条形码。

●数据的记忆容量大一维条形码的容量是 50Bytes,二维条形码最大的容量可储存 2至 3000字符,RFID最大的容量则有数 MegaBytes。

随着记忆载体的发展,数据容量也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未来物品所需携带的资料量会越来越大,对卷标所能扩充容量的需求也相应增加。

●安全性由于 RFID承载的是电子式信息,其数据内容可经由密码保护,使其内容不易被伪造及变造。

近年来, RFID因其所具备的远距离读取、高储存量等特性而备受瞩目。

它不仅可以帮助一个企业大幅提高货物、信息管理的效率,还可以让销售企业和制造企业互联,从而更加准确地接收反馈信息,控制需求信息,优化整个供应链。

三、R F ID的应用场合不同频段的RFID产品会有不同的特性,下面详细介绍无源的感应器在不同工作频率产品的特性以及主要的应用。

1.低频(从125KHz到134KHz)其实RFID技术首先在低频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该频率主要是通过电感耦合的方式进行工作, 也就是在读写器线圈和感应器线圈间存在着变压器耦合作用.通过读写器交变场的作用在感应器天线中感应的电压被整流,可作供电电压使用. 磁场区域能够很好的被定义,但是场强下降的太快。

●特性:a.工作在低频的感应器的一般工作频率从120KHz到134KHz, TI 的工作频率为134.2KHz。

该频段的波长大约为2500m.b.除了金属材料影响外,一般低频能够穿过任意材料的物品而不降低它的读取距离。

c.工作在低频的读写器在全球没有任何特殊的许可限制。

d.低频产品有不同的封装形式。

好的封装形式就是价格太贵,但是有10年以上的使用寿命。

e.虽然该频率的磁场区域下降很快,但是能够产生相对均匀的读写区域。

f.相对于其他频段的RFID产品,该频段数据传输速率比较慢。

g.感应器的价格相对与其他频段来说要贵。

●主要应用:a.畜牧业的管理系统b.汽车防盗和无钥匙开门系统的应用c.马拉松赛跑系统的应用d.自动停车场收费和车辆管理系统e.自动加油系统的应用f.酒店门锁系统的应用g.门禁和安全管理系统●符合的国际标准:a.ISO 11784 RFID畜牧业的应用-编码结构b.ISO 11785 RFID畜牧业的应用-技术理论c.ISO 14223-1 RFID畜牧业的应用-空气接口d.ISO 14223-2 RFID畜牧业的应用-协议定义e.ISO 18000-2 定义低频的物理层、防冲撞和通讯协议f.DIN 30745 主要是欧洲对垃圾管理应用定义的标准2.高频(工作频率为13.56MHz)在该频率的感应器不再需要线圈进行绕制,可以通过腐蚀或者印刷的方式制作天线。

感应器一般通过负载调制的方式的方式进行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