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钱币
中国古钱币大全图谱

中国古钱币大全[图]海贝(正面)海贝(背面)(铜仿贝)(蚁鼻钱)鬼脸钱(放大)鬼脸钱(放大)齐刀尖首刀燕明刀磬折刀六字刀三字刀赵刀圜钱“共”字圜钱(魏)“垣”字圜钱(魏)黍垣一斫齐圜钱(耸肩尖足平首布 1 )(耸肩尖足空首布)(平肩弧足空首布)(斜肩弧足空首布)(圆足布)三孔布(方足布)(桥足布)(秦半两)榆荚半两榆荚半两(四铢半两)(西汉五铢)(东汉五铢)(小泉直一)(第布八百和次布九百)(大布黄千)太货六铢太和五铢布泉五行大布永通万国周元通宝唐国通宝开元通宝乾封泉宝乾元重宝乾元重宝(背朱雀)乾元重宝(背星文)大历元宝宋元通宝淳化元宝(金币)淳化元宝(金币背面)皇宋通宝(九叠篆)政和通宝建炎通宝嘉定通宝(折十大钱)淳祐通宝(大钱)天禄通宝承安宝货1、2正隆元宝淳化元宝(草书)淳化元宝(楷书)大观通宝皇宋通宝至道元宝(行书)至道元宝(草书)绍圣元宝(对钱)泰和通宝阜昌通宝、阜昌重宝中统元宝交钞至元通行宝钞至正之宝(权钞钱)天佑通宝大义通宝大中通宝(大明通行宝钞)洪武通宝洪武通宝当十钱(天启通宝)(永昌通宝)(隆武通宝)(永历通宝)(崇祯通宝)(一串)(道光通宝)(同治重宝)咸丰元宝咸丰通宝(咸丰大钱)(新疆红钱)太平天国(楷书)太平天国(宋体)。
十大稀有古钱币

十大稀有古钱币古玩市场的繁荣离不开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繁荣起来造就了一个又一个高价成交记录,古钱作为行业内的相对稳定的一种收藏门类,这些年却一直的出现高价钱币。
这些钱币都非常罕见。
说起珍贵,在古钱币中有个分类,叫做铜钱五十珍,指的是50枚极为罕见珍贵的古钱币。
历来被泉界收藏者倍受推崇的至上珍品,其收藏价值、欣赏价值及研究价值是非常高的。
今天我们来盘点一下这个稀有的古钱币。
小型“五陉”背“十二朱”三孔布大型“武阳”背“一两”三孔布战国三孔布是先秦货币中最为珍贵的品种,是现今钱币界公认的名珍之一,如今发现的“三孔布”大概有三十余种,大多流失海外。
因为存世量比较低,价格也比较昂贵,一旦拍卖就是抢手的大热藏品。
图二就是嘉德拍卖中拍出300多万的钱币。
齐六字刀,齐刀为齐国铸造的货币,主要流通在古代齐国,如今的山东地区。
齐刀比较厚重,以厚大精美而著称,基本形制是尖首、弧背、凹刃,刀的末端有圆环,面、背有文字或饰纹。
共屯赤金圜钱,非常罕见,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
照片笔者无法辨别出来真假,所以就不上图了,1982年山西省侯马市战国墓中曾出土一枚,再此小编多说一句,这类五十名珍的钱,肯定是非常稀少的,尤其是流传到普通藏友的手中机率也是非常小的,所以一旦有些藏友说自己手中有这类藏品,呵呵一笑即可。
“壮泉四十”是西汉末年王莽政权所铸造的六泉之一,铜质精良,文字精美,悬针篆“壮泉四十”,因王莽政权不得民心,很快瓦解,“壮泉四十”流通时间也不长,铸造量又不大,存世极其罕见,为中国古代钱币之大珍。
市价目前为200万左右。
太夏真兴“太夏真兴”钱是我国最早的一枚国号、年号并铸在一起的钱币,存世稀见,为“华夏古泉一百名珍”之一目前仅发现共7枚(含博物馆馆藏),近年国内无拍卖纪录。
收藏界估价为460万以上。
永光钱,南朝宋前废帝永光元年铸钱,钱体薄小,钱径约18mm,重1.2g左右,铸行时间最长不超过6个月,存世稀见。
香港市场拍卖价为320万左右。
中国古钱币图谱及价格(最全、)

中国古钱币图谱及价格(最全、)一、中国古钱币最新图谱及价格1、太夏真兴元2、XXX小型元3、景和XXX小型元4、壮泉四十XXX元5、大泉当千折十特大型元6、开元通宝隶书金质元7、乾元重宝隶书折二背“十”元8、天成元宝隶书小样官铸光背元9、天福元宝隶书大样官铸光背元10、永平元宝隶书光背元11、乾德元宝隶书折十光背元12、开元通宝隶书折十背星元13、天德重宝隶书折十光背元14、天策府室隶书折十大样光背元15、乾封泉宝隶书折十大样背“天府”元乾封泉宝隶书折十大样背“天”元乾元重宝隶书折十大样光背元16、广政通宝隶书光背元17、大蜀通宝隶书光背元18、保大元宝隶书折十光背元19、永通泉货隶书折十大样光背元永通泉货篆书折五光背元20、乾享重宝隶书光背元21、永安一百隶书折三型铁质光背元永安五百隶书折十大样光背元22、太平通宝隶书折十大样背巨星元23、咸平元宝真书折十大样光背元24、祥符元宝真书折五铁母元、祥符元宝真书折十光背元25、天禧通宝真书折二光背元26、天圣元宝真书折二铁母光背元27、皇宋通宝篆书九叠篆元皇宋通宝篆书折二光背元27、庆历重宝真书折五铁母元28、至和重宝真书折五背“坊”元29、嘉佑元宝真书折五背“号”元30、熙宁重宝真书折三光背元31、元丰重宝篆书折十光背元32、元佑通宝行书背“陕”元元佑通宝篆书背“陕”元33、绍圣元宝隶书光背元绍圣重宝隶书折二光背元绍圣重宝真书铁母背“施”元34、元符通宝隶书铁母背“上”元元符通宝隶书铁母元元符通宝篆书折五铁母元35、圣宋元宝隶书隶书元圣宋元宝篆书长冠“宝”元圣宋元宝隶书折二铁母背月元圣宋通宝行书光背元圣宋通宝隶书铁母直读元圣宋通宝隶书背“当伍”元36、崇宁元宝隶书银质元崇宁元宝楷书银质大字元宗宁元宝隶书折二铁母元37、大观通宝楷书折五十光背元38、政和通宝隶书文政背“陕”元政和通宝隶书折五铁母元政和通宝楷书折三银质元39、重和通宝隶书光背元40、宣和通宝篆书小型金质元41、靖康元宝隶书光背元靖康元宝篆书光背元靖康元宝楷书光背元靖康元宝篆书光背元靖康元宝楷书银质光背元靖康元宝隶书铁母元靖康元宝篆书铁母元靖康元宝篆书折三光背元42、应运元宝篆书光背元应运元宝隶书光背43、淳熙元宝篆书铁母背巨月元44、绍熙元宝篆书折二铁母背“春三”元绍熙元宝篆书折二铁母背“定三”元绍熙元宝真书折十背“四”元绍熙元宝真书折十背“四”元44、庆元通宝楷书折三背“永”元45、开禧通宝楷书折十铁母背“利”元开禧通宝楷书折二铁母背“利”元46、大宋元宝楷书折十背“当拾”元47、端平元宝楷书折三铁母背“定伍东下”1.2万端平元宝楷书折五铁母背“定伍此下”1.2万48、淳佑通宝楷书折五光背元49、临安府行用楷书长方形背“准贰百文省”元临安府行用楷书长方形背“准叁百文省”元50、建炎通宝楷书铁母元建炎元宝篆书光背元建炎元宝隶书光背元51、绍兴通宝楷书折五旋读元绍兴通宝楷书折十旋读元52、乾道元宝楷书折二铁母背“松”元乾道元宝楷书折二铁母背“周”元乾道元宝楷书折五光背元乾道元宝楷书金质小样元53、泰和通宝楷书折三光背元崇庆通宝楷书光背元崇庆通宝楷书折二光背元54、至宁元宝楷书光背元55、贞佑通宝楷书大样光背元贞佑通宝楷书折二光背元56、应历通宝隶书光背元57、天禄通宝隶书光背元58、XXX光背元59、通行泉货行书光背元。
中国古钱币大全图谱

. ]图中国古钱币大全[海贝(正面)海贝(背面)(铜仿贝)1 / 33. (蚁鼻钱)鬼脸钱(放大)鬼脸钱(放大)2 / 33. 齐刀尖首刀燕明刀3 / 33.磬折刀六字刀4 / 33. 三字刀赵刀5 / 33.)爰(郢钱圜6 / 33. ”“共字圜钱(魏)字圜钱(魏)垣“”黍垣一釿7 / 33. 齐圜钱)1 (耸肩尖足平首布耸肩尖足空首布()8 / 33. (平肩弧足空首布)(斜肩弧足空首布)(圆足布)9 / 33. 三孔布) 方足布((桥足布)10 / 33. (秦半两)榆荚半两榆荚半两11 / 33. (四铢半两)) 西汉五铢((东汉五铢)12 / 33. (小泉直一)(第布八百和次布九百)(大布黄千)13 / 33.太货六铢太和五铢布泉14 / 33. 五行大布永通万国周元通宝15 / 33. 唐国通宝隋五铢开元通宝16 / 33. 乾封泉宝乾元重宝)乾元重宝(背朱雀17 / 33. 乾元重宝(背星文)大历元宝宋元通宝18 / 33. 淳化元宝(金币)淳化元宝(金币背面)皇宋通宝(九叠篆)19 / 33. 政和通宝建炎通宝嘉定通宝(折十大钱)20 / 33. 淳祐通宝(大钱)天禄通宝21 / 33. 、承安宝货12正隆元宝淳化元宝(草书)22 / 33. 淳化元宝(楷书)大观通宝皇宋通宝23 / 33. 至道元宝(行书)至道元宝(草书)绍圣元宝(对钱)24 / 33. 泰和通宝阜昌通宝、阜昌重宝中统元宝交钞25 / 33. 至元通行宝钞至正之宝(权钞钱)26 / 33. 天佑通宝大义通宝大中通宝(大明通行宝钞)27 / 33. 洪武通宝洪武通宝当十钱(天启通宝)28 / 33. ) (永昌通宝(隆武通宝)永历通宝()29 / 33. ) (崇祯通宝一串) (道光通宝( )30 / 33. (同治重宝)咸丰元宝咸丰通宝31 / 33.(咸丰大钱)) 新疆红钱(太平天国(楷书)32 / 33.太平天国(宋体)33 / 33。
中国历史上的古钱币大全

中国历史上的古钱币大全古代钱币早期形态主要是贝类货币。
在中国,原始社会后期至夏、商、周时代主要货币形态是实物货币,流通较广的是天然贝。
后期出现少量金属称量货币、铸币。
到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钱币的主要形式就是金属货币。
骨贝1、骨贝贝币是夏、商和西周三代重要的物品交换币制。
原贝是最原始的交易媒体,其后为求方便,海贝采取不易,乃雕骨仿制,而有骨贝。
本品原是香港一位年越古稀的收藏者所有,辗转进入本室,其真确性应是无疑的,据称从河南殷墟出土。
钱币长:26mm,阔:17mm 玉贝2、玉贝夏,商至西周时期形状类似货贝的原始交易媒体,今所见的除了玉制贝形外,还有天然海贝壳,石质,骨质,木质,螃,铜,铅,银或金等质地,玉贝的腹部中间磨有纵沟,端部有小孔,币面无文,通常长:1.3--3.5cm.注:本藏品真伪未明,仍待进一步鉴定。
钱币长:20mm,阔:13mm铜贝3、铜贝人类历史上最原始的钱币,可称为中国铜铸币之鼻祖。
出现于约公元前14-11世纪,虽然商代时已有记得,但仍尚未广泛使用,相信到了西周及春秋时期,仍普遍流通,按一般考究认为:它应隶属商代之物。
钱币长:22mm,阔:14mm4 西周(前11世纪~B.C.771)春秋(B.C.770~B.C.476)春秋时期铲币斜肩弧足空首布春秋至战国初年周代的货币,币身有“武”字,铸于周王室畿地区(即洛阳一带),青铜制,为一种大型铲形斜肩的有銎古币,空首布的设计意念源铲形农具,銎为农具上作为木柄的承接孔,而把农具的模型用作于货币,此乃中国货币之始,由于币的头銎孔中空,故名空首布。
到了战国中期的布币已没有“空首”的特征,称为平首布,秦及西汉废用,自后新莽复古,平首布再次出现(见NGC-68;NGC-72及NGC-49),此外布币已基本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
钱币长:85mm,阔:45 mm 6、战国(B.C.475~B.C.221)齐平首平肩方足布齐平首平肩方足布(平足布)布币上有“郎”字,铸造地点为《左传》所载鲁国春秋隐公九年时的夏城。
中国古钱币大全 (组图)

中国古钱币大全(组图) 本文转载自坐地日行八万里《中国古钱币大全》
海贝(正面)
海贝(背面)
(铜仿贝)
(蚁鼻钱)
鬼脸钱(放大)鬼脸钱(放大)
齐刀尖首刀燕明刀
磬折刀六字刀
三字刀赵刀
(郢爰)
圜钱
“共”字圜钱(魏)“垣”字圜钱(魏)
黍垣一釿
齐圜钱
(耸肩尖足平首布1 )
(耸肩尖足空首布) (平肩弧足空首布)(斜肩弧足空首布)
(圆足布)三孔布(方足布)
(桥足布)(秦半两)榆荚半两
榆荚半两(四铢半两)(西汉五铢)
(东汉五铢)
(小泉直一)
(第布八百和次布九百)
(大布黄千)太货六铢
太和五铢
布泉
五行大布永通万国周元通宝
唐国通宝隋五铢开元通宝
乾封泉宝
乾元重宝
乾元重宝(背朱雀)
大历元宝
宋元通宝
淳化元宝(金币)
皇宋通宝(九叠篆)政和通宝
建炎通宝
嘉定通宝(折十大钱)淳祐通宝(大钱)
天禄通宝
承安宝货1、2 正隆元宝
淳化元宝(草书)淳化元宝(楷书)大观通宝
皇宋通宝
至道元宝(行书)至道元宝(草书)
绍圣元宝(对钱)泰和通宝
阜昌通宝、阜昌重宝
中统元宝交钞至元通行宝钞
至正之宝(权钞钱)天佑通宝
大义通宝
大中通宝
(大明通行宝钞)洪武通宝
洪武通宝当十钱(天启通宝)(永昌通宝)
(隆武通宝)(永历通宝) (崇祯通宝)
(一串)
( 道光通宝) (同治重宝)
咸丰元宝
咸丰通宝(咸丰大钱)
. (新疆红钱)
太平天国(楷书)
.。
古钱币大全图谱

古钱币大全图谱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中国古钱币大全[图] 海贝(正面)海贝(背面)(铜仿贝)(蚁鼻钱)鬼脸钱(放大)鬼脸钱(放大)齐刀尖首刀燕明刀磬折刀六字刀三字刀赵刀(郢爰)圜钱“共”字圜钱(魏)“垣”字圜钱(魏)黍垣一釿齐圜钱(耸肩尖足平首布 1 )(耸肩尖足空首布) (平肩弧足空首布)(斜肩弧足空首布)(圆足布)三孔布(方足布)(桥足布)(秦半两)榆荚半两榆荚半两(四铢半两)(西汉五铢)(东汉五铢)(小泉直一)(第布八百和次布九百)(大布黄千)太货六铢太和五铢布泉五行大布永通万国周元通宝唐国通宝隋五铢开元通宝乾封泉宝乾元重宝乾元重宝(背朱雀)乾元重宝(背星文)大历元宝宋元通宝淳化元宝(金币)淳化元宝(金币背面)皇宋通宝(九叠篆)政和通宝建炎通宝嘉定通宝(折十大钱)淳佑通宝(大钱)天禄通宝承安宝货1、2正隆元宝淳化元宝(草书)淳化元宝(楷书)大观通宝皇宋通宝至道元宝(行书)至道元宝(草书)绍圣元宝(对钱)泰和通宝阜昌通宝、阜昌重宝中统元宝交钞至元通行宝钞至正之宝(权钞钱)天佑通宝大义通宝大中通宝(大明通行宝钞)洪武通宝洪武通宝当十钱(天启通宝)(永昌通宝) (隆武通宝)(永历通宝) (崇祯通宝) (一串)( 道光通宝) (同治重宝)咸丰元宝咸丰通宝(咸丰大钱)(新疆红钱)太平天国(楷书)太平天国(宋体)。
《中国古代钱币》阅读练习及答案

《中国古代钱币》阅读练习及答案中国古代钱币具有很强的文化属性,它贯穿于中国古代的悠久历史长河,全方位地承载和涵盖了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的文化信息。
中国古代钱币承继了礼器玉琮的观念,表现为圆形方孔。
其中蕴含了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和哲学思想,是古代阴阳八卦学说的具体体现。
这种“外圆内方”、“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元素,对中国古人的处事原则、行为规范,乃至中国古代的建筑结构、风水习俗等都有深远的影响。
早期中国古代钱币铸有面值,属称量货币,以釿、寽、铢、两等为单位,如秦半两、汉五铢。
唐代铸开元通宝钱,规定每十枚开元钱重一两,每一枚开元钱称为一钱,则十钱为一两,这就是重量单位“钱”的由来。
至此重量单位不再称铢、絫,而称钱、两,这是中国衡法改为十进位的关键,俗称的“半斤八两”之说逐渐失去其原初的意思。
唐代货币不但不再以重量为名称,反而使中国的重量以货币为名称,钱币直接影响了度量衡单位及十进位的实行。
钱币上的文字,秦以前是所谓大篆,秦以后是小篆,莽泉使用的是垂针篆,刘宋孝建钱是薤叶书,北周布泉则是玉筋篆,这些都是小篆的变体。
六朝以后多用隶楷,蜀汉直百五铢的直百两字是隶书,这是中国钱币上最早出现的隶书。
唐代开元通宝钱使用的也是隶书,即所谓八分书,相传是大书法家欧阳询所书。
宋代文学艺术空前繁荣,表现在钱文书法上,更是丰富多彩: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各种书体全有。
每种钱币一般至少有两种书体,甚至有三种,称为对钱。
钱文书法中有苏东坡的“东坡体”、宋徽宗的御书“瘦金体”。
一部钱币史所呈现的几乎就是一部中国古代书法史。
除汉字外,少数民族政权铸造的钱币上还有佉卢文、龟兹文、粟特文、回鹘文、突厥文、契丹文、八思巴文、察合台文、满文等,一部钱币史又是一部少数民族古文字大全。
技术上,先秦使用范铸,早期为泥范,后来使用陶范、石范及金属范,六朝时期开始采用叠铸技术。
到唐朝时发展为翻砂浇铸。
从汉代五铢钱开始,加铸外郭,此项技术的采用,便于保护钱文,减少磨损,明显较同时期欧洲的铸钱技术先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半两”有治疗人体跌打损伤的特殊效果。原来,秦始皇 时的“半两钱”中含有某种能促使人体骨质愈合的特殊物质。 但只有秦始皇用来铸造“半两钱”的铜矿中含有这种特殊物 质。此矿在秦始皇时已被采尽,所以以后各朝代铸造的铜钱 都不含有这种特殊物质,也就没有这种特殊疗效。
二、两汉钱币(西汉半两、两汉五铢钱、王莽钱币)
二、商、西周钱币(公元前16世纪—前771)金属铸币开始
天然贝币供不应求出现仿制贝形:陶、石、骨、玉、铜、金等材质的贝形货币,其中铜仿贝币 的发明是中国金属铸币的开始。
铜贝币
玉贝币
贝币的价值
原始贝币没有传世品,基本为出土物。因年代久远,极易损坏,其价格通常在30元 左右,骨质贝币价格在50元左右,铜贝价 格早已在200元以上。作为收藏投资,原 始贝币出土量大,其升值潜力远不如铜贝。但原始贝币基本上没人作伪(作伪者往 往版式类同,容易鉴别),初学者作为 收藏观赏,也不失为好的选择。而其它材料 所制的贝币有不少赝品了,集币爱好者在收藏时应小心谨慎。绿松贝和铜贝的价格 要高许多,一些品相上好的大型铜贝价 格可在千元之上。
中国古钱币的发展史
中国古代钱币历史悠久。它萌芽于夏代,起源于殷商,发展于东周,统一于秦皇, 此后历经汉唐宋元明清两千多年的漫长历史,演进出了系统完整、内容丰富、内涵 博 大的中国古代钱币文化。中国古钱数量之大,品类之盛,分布之广,为世界所罕见。中 国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民俗等方面的历史,其精美 的文字书法和铸造技艺古 代钱币承载和所呈现出的独特艺术性也一直为人称道。
刀币(主要流行于齐、燕、赵三国)
圆钱(主要流行于周、秦及赵、魏两国沿黄河的地区)
布币
布币是中国古代货币,因形状似铲,又称铲布。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流通于中原诸国的 铲状铜币。铲状工具曾是民间交易的媒介,故最早出现的铸币铸成铲状。
刀币
一、燕国的明字刀、尖首刀、针首刀; 二、齐国的三字刀(齐法化刀)、四字刀(齐之法化刀)、五字刀(安阳之法化和 即默之法化刀)、六字刀(齐建邦 之法化刀)、还有齐明刀、博山刀等; 三、赵国的甘丹刀、白人刀、白人化刀、白化刀、王化刀等; 四、中山国的城白直刀和白人直刀等。 刀币形状取象于山戎 、北狄等北方游牧民族渔猎用的刀类工具。
两汉五铢钱
秦朝灭亡后,西汉初期仍使用秦制半两钱,由于允许民间私铸,钱制较乱,以 致出现重仅一克的荚钱。民间还出现剪边半两,也就是一些投机商将秦制的半两, 用剪刀剪下一圈,七到八个半两,就可剪下一个半两的青铜,用剪下的铜再铸半两, 这样以来,导致货币失衡,给当时的经济造成一度的混乱,以至于后世出现剪边半 两很多,吕后发现问题后,积极主张币制改革,并且亲自参与了钱币的设计,为了 防止剪边,在方孔圆钱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围边,定五铢为计重单位,汉五铢从此 诞生。
隋五铢
唐朝
/content/11/0403/11/6681698_106871617.shtml
五代十国(公元907-960)历时54年----珍品荟萃时期
朝代更迭频繁,政权分散,大额钱币盛行(十国中吴越,北汉,南平四国未铸币) 大唐镇库币是由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所铸造,他是我国钱币流通史上十分珍稀的古钱 币,我国古代有铸造镇库钱的习惯,而大唐镇库币则是这一系列的龙头,所谓的镇 库钱就是古人为了镇灾防灾和祈求平安富贵、永镇财富而精心铸造的钱币 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国主徐知诰(李昪)所铸造,李昪曾为徐温养子,故名徐知诰,曾 被徐温封作齐王,杨吴天祚3年(公元937年)徐废吴睿帝自立,国号大齐,铸大齐通宝,现 存世仅两枚。一枚的右上方缺一角,钱币界称之为“缺角大齐”,另一枚的钱上钻 有4个小孔,被称为“四眼大齐”。
大唐镇库
大齐通宝
第一,宋朝的币制以钱为主,即以通宝钱为主,通宝钱十分复杂,种类繁多,每隔 几年就有一种新钱种面世。除铜钱外,还有铁钱,二者并行。 第二,货币流通的区 域性,有的地方专用铜钱,有的地方专用铁钱,有的地方二者兼用。这些钱币在一 个地区流通,不准运钱出境。
第三,宋王朝为防北方辽、夏、金人的威胁和侵略,被迫养重兵以为备,军费开支 庞大,财政非常困难,依靠发行纸币以称补开支,也促进纸币的进一步发展。 大约 在宋真宗年间(998——1022)成都的16家商号制作一种纸券,名曰“交子”,代 替钱铁流通。这就是最初的纸币。这种交子因是私人发行,所以史家称其为私交子。 发行交子的富商称为交子铺或交子户。 由于私交子的信用度较低,交子在流通中不 能兑现,引起诉讼。1023年(仁宗天圣元年),政府禁止私人发行交子,并在四川 设置益州交子务负责交子的发行事宜,次年开始发行交子。这是政府发行的交子, 史称官交子。官交子的发行3年为一界,界满收回旧交子,发行新交子,每界确定最 高发行限额,用铁钱作为发行准备。到了南宋,交子由户部掌管发行。 称提之术: 宋朝政府对纸币发行和流通的管理办法叫称提之术。其内容主要是3年一界,界满收 回旧交子,发行新交子;设置发行准备;限制最高发行额。 银会子:南宋初年,还 发行过一种代替白银流通的银会子,以钱为单位,面额分为1钱和半钱两种,每年换 发一次,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银本位制纸币,但只限于一些地区使用,没有在全 国流通。
明字刀
尖首刀针首刀Βιβλιοθήκη 齐法化刀 (三字刀)
博山刀(据考察是燕 乐毅伐齐时所铸)
甘单刀
白人刀
城白直刀
近几年刀币成交价
弯刀币 王字刀币 253万 535万 2008-11-08 2010-11-16 2011-06-20
“齐招邦之法化”六字刀币 122万
青铜刀币一组
“制刀五百”刀币 “制刀五百”刀币 齐国刀币 刀币
设,影响了中国政治两千年。秦国献公、孝公和商鞅变法都是以魏国为蓝本的。
垣字圆钱
初造于魏国后被 秦国仿制
楚.铜贝
由于楚国的经济、文化比中原各国落后,镈、刀、纺轮的使用也较迟,铜铸币就沿 用了仿制贝的形态。蚁鼻钱的形制,为椭圆形,正面突起,背面磨平,形状像贝但 体积较小
秦汉(公元前221-220) 一、秦半两
直百五铢
十六国
“汉兴”:最早的年号钱(后汉李寿以汉兴年号铸钱,开创“年号钱”的先河) “大夏真兴”:夏武烈帝王铸最早的年号钱和国号钱集一体
汉兴
大夏真兴
隋朝
隋初货币极为混乱。北齐的常平五铢和私铸的常平钱,北周的五行大布、永通万国 钱,以及南朝的陈五铢、太货六 铢,甚至刘宋的鹅眼钱,萧梁的剪边钱等,在商业领 域继续参杂流通。河西诸郡还使用西域的金币、银币。这些钱币精劣大小轻重不一, 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因 此,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中央政权,巩固封建统 治。隋文帝下令整顿货币,铸行统一标准的五铢钱。隋五铢有两种,分两个阶段铸 行:一、隋文帝开皇六年 至仁寿四年(公元581-604年)铸行“开皇五铢”,又称 “置样五铢”。二、隋炀帝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铸行“五铢白钱”。
一.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代(公元前21世纪-前16世纪)---原始货 币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物易物被替代,产生以贝壳为一般等价物。 贵、货、贾、贿、财、贪、贫、费、赔、赎等字,多与“贝”字联系着。 贝币的优点:大小适中,坚固耐用,便于携带,便于计算。 计量单位:“朋”。一朋等于多少只贝?说法不一(两串五个的贝或两串十个的贝)
刘邦时期 刘邦时的半两又称为“荚钱”或“榆荚半两”,这种钱法定重量为三铢(约2.1克)即秦半两的四分之一,实际上民 间私铸的钱绝大多数都不到三铢。到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就明令禁止民间私铸伪钱。 吕后时期 吕后时期所铸的半两钱的重量是八铢和五分。吕雉亲政后鉴于钱币太重而不方便行用,钱轻了又有损于币制,于是 在高后二年(公元前186年)铸行“八铢半两”。这种八铢重的半两钱是把减重较少的半两定为铸行货币的标准。这 比当时的“榆荚钱”增加了五铢重。汉八铢半两的特征是体大肉薄、背平无文,钱文书体扁平,已经有隶书的趋向, 钱直径2.8—3.2厘米,重4.8—5.5克,为汉半两中最大者,其制作也较整齐。此钱行用不久,大多被商人私自熔化, 改铸为小的榆荚钱牟利。高后六年不得不停铸而改行“五分钱”。“五分钱”实际重量只有2.4铢,仅是秦半两的五 分之一,是汉初“荚钱”的再现。 汉文帝时期 汉文帝前元五年(公元前175年)铸行“四铢半两”,简称“四铢钱”,又称汉半两。其直径为2.4—2.6厘米,重 2.2—2.8克,钱穿孔比较小,无内外廓,钱文制作比较规范。汉文帝铸行四铢半两适应了当时的国势民情,持续了三 四十年没有改变过。文景时期铸钱致富最突出的有吴王刘濞和财过王者的大夫邓通,一时间“吴邓氏钱布行天下”。 汉初对铸钱采取自由放任政策,允许民间私铸,这种政策老百姓是沾不到光的,只能有利于贵族、豪强和富商们。 权贵富商既占有矿(铜)山,又拥有劳动力,还有雄厚的资本和专门的技术,开放私铸,使他们成为直接受益者[1] 。 景帝时期 七国之乱平定以后,景帝采取削减诸侯王国官吏等措施,把王国的行政大权收归中央,在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 颁布了“定铸钱伪黄金弃市律”的法令,禁止民间私铸货币,只准郡国铸币。郡国是直属中央的,由中央委派官吏 管理。这样,西汉政府才初步控制了铸币权。西汉昭帝铁质“半两”钱币,方孔圆钱,直径2.3厘米,铁质铸造。
金错刀(又 名一万五千)
悬针篆入钱 具有流通货币 与通行证的用 途
大泉五十
金匮直万
王莽新币价值
大泉五十小平传形 60元 大泉五十小平四出 150元 大泉五十小平旋读 700元 大泉五十小平铁质 300元
幼泉二十小平小型 4500元 中泉三十小平小型 8000元 壮泉四十小平 16000元 大泉五十小平 5元 货泉普品 1元 货泉传形 40元
王莽钱币
王莽当政後,为了削弱汉朝旧族势力,以及 对百姓的财富掠夺,他以「托古改制」 为名进行了一系列的币制改革。刀币和布币都在改革中恢复,但从形态上与春秋战 国时的并不相同。由於币制复杂混乱,导致民间交易很不顺畅。并且每次改制的钱 币大小不断缩小,价却越来越高,实质上剥削了普通民众的财富。币制改革的失败 也是新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之一。尽管王莽的改革是失败的,但他所发行的一系列钱 币却是古钱史上的精品。货币多采用悬针篆的字体,制作十分精美。国宝金匮直万 是价值最高的古钱之一,存世仅两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