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思考题和习题解答
习题解答

第7章思考题及习题7参考答案一、填空1. AT89S52单片机任何一个端口要想获得较大的驱动能力,要采用电平输出。
答:低2.检测开关处于闭合状态还是打开状态,只需把开关一端接到I/O端口的引脚上,另一端接地,然后通过检测来实现。
答: I/O端口引脚的电平3. “8”字型的LED数码管如果不包括小数点段共计段,每一段对应一个发光二极管,有和两种。
答:7,共阳极,共阴极4. 对于共阴极带有小数点段的数码管,显示字符“6”(a段对应段码的最低位)的段码为,对于共阳极带有小数点段的数码管,显示字符“3”的段码为。
答:7DH,B0H5. 已知8段共阳极LED数码显示器要显示某字符的段码为A1H(a段为最低位),此时显示器显示的字符为。
答:d6. LED数码管静态显示方式的优点是:显示闪烁,亮度,比较容易,但是占用的线较多。
答:无,较高,软件控制,I/O口7. 当显示的LED数码管位数较多时,一般采用显示方式,这样可以降低,减少的数目。
答:动态,成本,I/O端口8. LCD 1602是型液晶显示模块,在其显示字符时,只需将待显示字符的由单片机写入LCD 1602的显示数据RAM(DDRAM),内部控制电路就可将字符在LCD上显示出来。
答:字符,ASCII码9. LCD 1602显示模块内除有字节的 RAM外,还有字节的自定义,用户可自行定义个5×7点阵字符。
答:80,显示数据,64,字符RAM,810.当按键数目少于8个时,应采用式键盘。
当按键数目为64个时,应采用式键盘。
答:独立,矩阵11.使用并行接口方式连接键盘,对独立式键盘而言,8根I/O口线可以接个按键,而对矩阵式键盘而言,8根I/O口线最多可以接个按键。
答:8,6412.LCD 1602显示一个字符的操作过程为:首先,然后,随后,最后。
答:读忙标志位BF,写命令,写显示字符,自动显示字符13.由于微型打印机TPμP-40A/16A是一种外设,因此单片机与微型打印机的的命令与数据传送,必须采用方式。
过程控制系统与仪表习题答案第七章

第7章思考题与习题7-1 与单回路系统相比,串级控制系统有哪些主要特点?解答:P212—7.1.27-2 分析串级系统的工作原理,说明为什么副回路的存在会使系统抑制扰动的能力增强。
解答:P208—7.1.17-5 在串级控制系统中当主回路为定值(设定值)控制时,副回路也是定值控制吗?为什么?解答:P212不是,副回路是随动控制。
7-8 在某生产过程中,通过加热炉对冷物料加热,根据工艺要求,需对热物料出口温度进行严格控制。
对系统分析发现,主要扰动为燃料压力波动。
故设计如图7-43所示的控制系统。
要求:(1)画出控制系统框图;(2)为保证设备安全,炉温不能过高。
确定调节阀的气开、气关形式。
(3)确定两个调节器的正反作用。
解答:(1)控制系统框图如图所示。
(2)气开式。
(3)副调节器:反作用;主调节器:反作用。
7-9 简述前馈控制的工作原理,与反馈控制相比,它有什么优点和局限?解答:1)当系统出现扰动时,立即将其测量出来,通过前馈控制器,根据扰动量的大小来改变控制量,以抵消扰动对被控参数的影响。
P2212)优点:前馈控制器在扰动出现时立即进行控制,控制及时,对特定扰动引起的动、静态偏差控制比较有效。
局限:P224—1)、2)7-10 为什么一般不单独采用前馈控制方案?解答:由于前馈控制的局限性。
7-14 图7-44为一单回路水位控制系统。
如果蒸气用量经常发生变化,为了改善控制质量,将单回路控制系统改为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画出控制系统工艺流程图和框图,并对新增回路的功能进行简单说明。
解答:1)控制系统工艺流程图如图所示。
控制系统框图如图所示。
2)新增回路功能说明:7-19 物料比值K与控制系统比值系数K'有何不同?怎样将物料比值转换成控制系统比值系数K'?解答:1)K是工艺规定的流量比;K'是仪表信号之间的比例系数。
2)用P234式(7-37)和P235式(7-38)进行转换。
普通化学第七章课后习题解答

第七章沉淀反应参考答案P 142【综合性思考题】:给定体系0.02mol/LMnCl 2溶液(含杂质Fe 3+),经下列实验操作解答问题。
(已知K θSPMn(OH)2=2.0×10-13,K θSPMnS =2.5×10-13,K θbNH3=1.8×10-5,K θaHAc =1.8×10-5①与0.20mol/L 的NH 3.H 2O 等体积混合,是否产生Mn(OH)2沉淀?解:等体积混合后浓度减半,[Mn 2+]=0.01mol/L ,c b =[NH 3.H 2O]=0.10mol/L∵是一元弱碱体系,且c b /K b θ>500∴10.0108.1][5⨯⨯=⋅=--b b c K OH θ又∵ 622108.101.0][][--+⨯⨯=⋅=OH Mn Q c=1.8×10-8> K θSPMn(OH)2=2.0×10-13∴ 产生Mn(OH)2沉淀。
②与含0.20mol/L 的NH 3.H 2O 和0.2mol/LNH 4Cl 的溶液等体积混合,是否产生Mn(OH)2沉淀? 解:混合后属于NH 3.H 2O~NH 4Cl 的碱型缓冲液体系此时浓度减半:c b =[NH 3.H 2O]=0.2V/2V=0.1(mol.L -1)c S= [NH 4+]=0.2V/2V=0.1(mol.L -1)[Mn 2+]=0.02V/2V=0.01(mol.L -1)A 、求[OH -] 用碱型缓冲液计算式求算:s b b c c K OH ⋅=-θ][ 55108.11.01.0108.1--⨯=⨯⨯= B 、求Qc 22][][-+⋅=OH Mn Q c=0.01×[1.8×10-5]2=3.24×10-12C 、比较θ2)(,OH Mn SP K ∵13)(,100.22-⨯=>θOH Mn SP C K Q故有Mn(OH)2沉淀产生。
高频电子线路最新版课后习题解答第七章——角度调制与解调答案

第七章 思考题与习题7.1 什么是角度调制?解:用调制信号控制高频载波的频率(相位),使其随调制信号的变化规律线性变化的过程即为角度调制。
7.2 调频波和调相波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它们有何联系?解:调频波和调相波的共同点调频波瞬时频率和调相波瞬时相位都随调制信号线性变化,体现在m f MF ∆=;调频波和调相波的不同点在:调频波m f m f k V Ω∆=与调制信号频率F 无关,但f m f k V M Ω=Ω与调制信号频率F 成反比;调相波p p m M k V Ω=与调制信号频率F 无关,但m f m f k V Ω∆=Ω与调制信号频率F 成正比;它们的联系在于()()d t t dtϕω=,从而具有m f MF ∆=关系成立。
7.3 调角波和调幅波的主要区别是什么?解:调角波是载波信号的频率(相位)随调制信号的变化规律线性变化,振幅不变,为等福波;调幅波是载波信号的振幅随调制信号的变化规律线性变化,频率不变,即高频信号的变化规律恒定。
7.4 调频波的频谱宽度在理论上是无限宽,在传送和放大调频波时,工程上如何确定设备的频谱宽度? 解:工程上确定设备的频谱宽度是依据2m BW f =∆确定7.5为什么调幅波调制度 M a 不能大于1,而调角波调制度可以大于1?解:调幅波调制度 M a 不能大于,大于1将产生过调制失真,包络不再反映调制信号的变化规律;调角波调制度可以大于1,因为f fcmmV M k V Ω=。
7.6 有一余弦电压信号00()cos[]m t V t υωθ=+。
其中0ω和0θ均为常数,求其瞬时角频率和瞬时相位解: 瞬时相位 00()t t θωθ=+ 瞬时角频率0()()/t d t dt ωθω==7.7 有一已调波电压1()cos()m c t V A t t υωω=+,试求它的()t ϕ∆、()t ω∆的表达式。
如果它是调频波或调相波,它们相应的调制电压各为什么?解:()t ϕ∆=21A t ω,()()12d t t A t dtϕωω∆∆==若为调频波,则由于瞬时频率()t ω∆变化与调制信号成正比,即()t ω∆=()f k u t Ω=12A t ω,所以调制电压()u t Ω=1fk 12A t ω 若为调相波,则由于瞬时相位变化()t ϕ∆与调制信号成正比,即 ()t ϕ∆=p k u Ω(t )所以调制电压()u t Ω=1pk 21A t ω 由此题可见,一个角度调制波可以是调频波也可以是调相波,关键是看已调波中瞬时相位的表达式与调制信号:与调制信号成正比为调相波,与调制信号的积分成正比(即瞬时频率变化与调制信号成正比)为调频波。
无机化学(周祖新)习题解答 第七章

第七章分子结构和晶体习题解答(7)思考题1.举例说明下列概念的区别:离子键与共价键、共价键与配位键、σ键和Л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分子间力与氢键。
1.离子键是得到电子的阴离子与失去电子的阳离子的强烈静电吸引作用;共价键是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或电子云重叠)而形成的相互吸引作用,无阴、阳离子;配位键也是共价键中的一种,只不过共用的一对电子有一个原子提供。
σ键是各自电子云用密度最大的一头相互重叠,以使重叠体积最大,两原子间形成共价键时首先肯定以σ键成键,但两原子间只能形成σ键一次。
Л键是在原子间已形成一根σ键后,其余原子轨道以“肩并肩”在侧面重叠的成键方式,其重叠体积比σ键要小,但两原子间根据各自的单电子数可形成几个Л键。
极性键是两不同原子间形成共价键时,由于两原子的电负性不同,吸引公用电子对的作用不同,使某一端带有部分正电荷,另一端带有部分负电荷,这就是极性键;若两相同的原子间形成共价键,由于彼此电负性相同,吸引共用电子对的能力相同,公用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个原子,两原子不带“净”电荷,没有“正”或“负”的一端,即非极性键。
极性分子是整个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使分子一端带部分正电荷,为正极,另一端带部分负电荷,为负极。
分子之间由于偶极间的相互作用力为分子间力。
氢键是氢原子与电负性大、半径小的原子形成共价键后,由于氢原子唯一的电子被其他原子吸引到离氢原子核较远的地方,氢原子几乎成了“裸露”的质子,有很强的正电场,吸引另一电负性大、半径小的原子的孤对电子,形成了一种作用力,这个作用力本质上还是分子间作用力,但比一般的分子间力强。
2.离子键是怎样形成的?离子键的特征和本质是什么?为什么离子键无饱和性和方向性?2.离子键是失电子的金属阳离子和德电子的非金属阴离子通过静电引力形成的。
离子键的特征是无方向性、无饱和性。
其本质是正、负点电荷间的静电引力。
点电荷产生的电场向空间各个方向均匀传播,每一个在其电场中的异号电荷都会受到它的吸引作用,在理论上它可吸引无数个异号电荷,所以离子键无饱和性;由于点电荷产生的电场向空间各个方向的传播是均匀的,只要距离相等,不管在哪个方向,受到的作用里是一样的,这就是离子键的无方向性。
思考题及作业解答

思考题习题解答第1章 绪论( 思考题 )1–2 何为数字信号?何为模拟信号?答:如果电信号的参量仅可能取有限个值,则称之为数字信号。
如果电信号的参量取值连续(不可数、无穷多),则称之为模拟信号。
1–3 何为数字通信?数字通信有哪些优缺点?答:利用数字信号来传递信息的通信称之为数字通信。
数字通信的优点及缺点如下:优点:抗干扰能力强,且噪声不积累;传输差错可控;便于处理、变换、存储;便于将来自不同信源的信号综合到一起传输;易于集成,使通信设备微型化,重量轻;易于加密处理,且保密性好。
缺点:需要较大的传输带宽;对同步要求高。
1–9 按数字信号码元的排列顺序可分为哪两种通信方式?它们的适用场合及特点?答:按数字信号码元的排列顺序可分为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两种通信方式。
并行传输只适用于设备之间的近距离通信。
其优点是节省传输时间,速度快;不需要字符同步措施。
缺点是需要 n 条通信线路,成本高。
串行传输适用于远距离数字传输。
其优点是只需一条通信信道,节省线路铺设费用。
缺点是速度慢,需要外加码组或字符同步措施。
1–11 衡量数字通信系统有效性和可靠性的性能指标有哪些?答:衡量数字通信系统有效性的性能指标有:码元传输速率R B 、信息传输速率R b 、频带利用率η。
衡量数字通信系统可靠性的性能指标有:误码率P e 和误信(比特)率P b 。
1–12 何谓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答:码元速率R B 是指单位时间(每秒)传送码元的数目,单位为波特(Baud ,B )。
信息速率R b 是指单位时间内传递的平均信息量或比特数,单位为比特/秒(b/s 或bps )。
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的关系: 或 其中 M 为M 进制(M =2 k ,k = 1, 2, 3, …)。
1–13 何谓误码率和误信率?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答:误码率P e 是指错误接收的码元数在传输总码元数中所占的比例。
误信率P b 是指错误接收的比特数在传输总比特数中所占的比例。
【电力电子技术习题解答】期末考试题库第7章

第7章 思考题与习题7.1高频化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提高开关频率可以减小滤波器和变压器的体积和重量?答:高频化可以减小滤波器的参数,减小变压器的体积从而使装置小型化、轻型化; 提高开关频率,可以减小滤波器的电感和电容的参数,减小滤波器的体积和重量;当变压器输入正弦波时,fNBS U 44.4 ,频率升高时,可以减小N 和S 的参数,从而减小变压器各绕组的匝数和铁心的尺寸,使变压器的体积减小,重量减轻,。
7.2何谓软开关和硬开关?怎样才能实现完全无损耗的软件关过程?答:如果开关器件在其端电压不为零时开通则称为硬件通,在其电流不为零时关断则称为硬关断。
硬开通、硬关断统称为硬开关。
在硬开关过程中,开关器件在较高电压下承载有较大电流,故产生很大的开关损耗。
如果在电力电子变换电路中采取一些措施,如改变电路结构和控制策略,使开关器件被施加驱动信号而开通过程中其端电压为零,这种开通称为零电压开通;若使开关器件撤除其驱动信号后的关断过程中其承载的电流为零,这种关断称为零电流关断。
零电压开通和零电流关断是最理想的软开关,其开关过程中无开关损耗。
如果开关器件在开通过程中端电压很小,在关断过程中其电流也很小,这种开关过程的功率损耗不大,称之为软开关。
7.3零开关,即零电压开通和零电流关断的含义是什么?答:使开关开通前的两端电压为零,则开关导通过程中就不会产生损耗和噪声,这种开通方式为零电压开通;而使开关关断时其电流为零,也不会产生损耗和噪声,称为零电流关断。
7.4试分析图题7.4两个电路在工作原理上的差别,并指出它们的异同点。
图题7.4答:相同点:都是零电压开关准谐振电路。
不同点:(a )图在(b )图软开关的电容上串了一个电阻,7.5软开关电路可以分为哪几类?其典型拓扑分别是什么样的?各有什么特点?答:准谐振变换电路、零开关PWM 变换电路和零转换PWM 变换电路。
见教材“7.1 , 7.2”7.6准谐振变换器与多谐振变换器的区别是什么?答:准谐振变换电路分为零电压开关准谐振变换电路(ZVS QRC )与零电流开关准谐振变换电路(ZCS QRC )。
第7章+静电场+习题和思考题

1 E d S 根据高斯定理
0
q
S内
i
S
Q
q q
习题图7-1
第七章 习题解答 第七章 习题解答
C 3. 关于电场线,以下说法哪个正确。 (A)电场线上各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 (B) 电场线是一条曲线,曲线上的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与该点 的电场强度方向平行; (C) 匀强电场中开始处于静止的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运动 的轨迹必与一条电场线重合; (D) 在无电荷的电场空间,电场线可以相交。 答 :电场线上任意点的切线方向为该点处电场强度的方向; 电场线密度表针该点处电场强度的大小;电场为有源场,任 意电场线不相交;在均匀场中,电场强度处处相等;电荷在 均匀电场中静止开始运动,其运动轨迹必沿与一条电场线运 动。
解: (1) (0,a)处点电荷在 O 点产生的电场方向从 O 点指 向 y 轴正向;(0,-a)处点电荷在 O 点产生的电场方向从 O 点 指向 y 轴负向;(2a,0)处点电荷在 O 点产生的电场方向从 O 点指向 x 轴正向。 (2)
Eao 2Q Q j j 2 2 40 a 20a 1
1 2Q Q j j 2 2 40 a 20a
y
E ao
a
2Q
Q
a
O
2Q
a 2a
x
E2ao
Q Q i i 2 2 40 ( 2a) 160a 1
第七章 习题解答 第七章 习题解答
(3)
Eo Eao Eao E2ao Q Q Q j ( j) i 2 2 2 20a 20a 160a
第七章 习题解答 第七章 习题解答 球心电势
U E d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供配电系统的继电保护7-1继电器保护装置的任务和要求是什么?答:(1)继电保护的任务:①自动地、迅速地、有选择地将故障设备从供电系统中切除,使其他非故障部分迅速恢复正常供电。
②正确反映电气设备的不正常运行状态,发出预告信号,以便操作人员采取措施,恢复电器设备的正常运行。
③与供配电系统的自动装置(如自动重合闸、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等)配合,提高供配电系统的供电可靠性。
(2)对继电保护的要求:根据继电保护的任务,继电保护应满足选择性、可靠性、速动性和灵敏性的要求。
7-2电流保护的常用接线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答:1、三相三继电器接线方式。
它能反映各种短路故障,流入继电器的电流与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的电流相等,其接线系数在任何短路情况下均等于1。
这种接线方式主要用于高压大接地电流系统,保护相间短路和单相短路。
2、两相两继电器接线方式。
它不能反映单相短路,只能反映相间短路,其接线系数在各种相间短路时均为1。
此接线方式主要用于小接地电流系统的相间短路保护。
3、两相一继电器接线方式。
这种接线方式可反映各种不同的相间短路,但是其接线系数随短路种类不同而不不同,保护灵敏度也不同,主要用与高压电动机的保护。
7-3 什么叫过电流继电器的动作电流、返回电流和返回系数?答:(1)使过电流继电器动作的最小电流称为继电器的动作电流。
(2)使继电器返回到启始位置的最大电流称为继电器的返回电流。
(3)继电器的返回电流与动作电流之比称为返回系数。
7-4电磁式电流继电器和感应式电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有何不同?如何调节其动作电流?答:(1)工作原理的不同之处在于:电磁式电流继电器利用电磁原理,当通过继电器的电流大于利继电器的动作电流,其常开触头即闭合。
而感应式电流继电器利用感应原理, 当通过继电器的电流大于利继电器的动作电流,感应式电流继电器开始动作,但其常开触头经延时闭合,延时时间与电流大小有关,呈有限反时限特性。
(2)调节电磁式电流继电器的动作电流的方法有两种:①改变调整杆的位置来改变弹簧的反作用力进行平滑调节;②改变继电器线圈的连接。
调节感应式继电器的动作电流的方法可用插销改变线圈的抽头进行级进调节;也可以用调节弹簧的拉力进行平滑调节。
7-5 电磁式时间继电器、信号继电器和中间继电器的作用是什么?答:①电磁式时间继电器用于继电保护装置中,使继电保护获得需要延时,以满足选择性要求。
②信号继电器是继电保护装置中用于发出指示信号,表示保护动作,同时接通信号回路,发出灯光或者音响信号③中间继电器的触头容量较大,触头数量较多,在继电保护装置中用于弥补主继电器触头容量或者触头数量的不足。
7-6 试说明感应式电流继电器的动作特性曲线。
答:继电器线圈中的电流越大,铝盘转速越快,扇形齿轮上升速度也就越快,因此动作时限越短。
这就是感应式电流继电器的“反时限”特性,如下图曲线中的ab 段所示。
当继电器线圈中的电流继续增大时,电磁铁中的磁通逐渐达到饱和,作用于铝盘的转矩不再增大,使继电器的动作时限基本不变。
这一阶段的动作特性称为定时限特性,如下图曲线中的bc 段所示。
当继电器线圈中的电流进一步增大到继电器的速断电流整定值时,电磁铁瞬时将衔铁吸下,触头闭合,同时也使信号牌掉下。
这是感应式继电器的速断特性,如下图曲线中c ’d 所示。
7-7 电力线路的过电流保护装置的动作电流、动作时间如何整定?灵敏度怎样校验? 答:(1)动作电流整定过电流保护装置的动作电流必须满足下列两个条件:①正常运行时,保护装置不动作,即保护装置的动作电流1.op I 应大于线路的最大负荷电流m ax .L I ;②保护装置在外部故障切除后,可靠返回到原始位置。
要使保护装置可靠返回,就要求保护装置的返回电流max .L rel I I > 。
由于过电流保护装置的动作电流1.op I 大于最大负荷电流m ax .L I ,所以,以max .L rel I I >作为动作电流整定依据,所以得max .1.L ire w re KA op I K K K K I =; 式中,1re K 为可靠系数,DL 型继电器取1.2,GL 型继电器取1.3,w K 为接线系数,re K 为继电的返回系数,i K 为电流互感器变比。
(2)动作时间整定动作时间必须满足选择性要求。
为保证动作的选择性,动作时间整定按“阶梯原则”来确定;即自负载侧向电源侧,后一级线路的过电流保护装置的动作时限应比前一级线路保护的动作时限大一级时限差t ∆;t t t ∆+=21式中,t ∆为时限级差,定时限电流保护取0.5s 。
(3)灵敏度校验.过电流保护的灵敏度用系统最小运行方式下线路末端的两相短路电流Ik.min 进行校验;5.11)2(min .≥=op K S I I K (本级线路) 2.11)2(min .≥=op K S I I K (下级线路) 式中,1op I 为保护装置一次侧动作电流。
7-8 反时限过电流保护的动作时限如何整定?答:在整定反时限电流保护的动作时限时应指出某一动作电流倍数(通常为10倍)时的动作时限,为保护动作的选择性,反时限过电流保护时限整定也应按照“阶梯原则”来确定,即上下级路线的反时限过电流保护在保护配合点K 处发生短路时的时限级差为△t=0.7s 。
7-9 试比较定时限过电流保护和反时限过电流保护。
答:定时限过电流保护整定简单,动作准确,动作时限固定,但使用继电器较多,接线较复杂,需直流操作电源。
反时限过电流保护使用继电器少,接线简单,可采用交流操作,但动作准确度不高,动作时间与短路电流有关,呈反时限特性,动作时限整定复杂。
7-10 电力线路的电流速断保护的动作电流如何整定?灵敏度怎样检验?答:(1)由于电流速断保护动作不带时限,为了保证速断保护动作的选择性,在下一级线路首端发生最大短路电流时,电流速断保护不应动作,即速断保护动作电流Iopl>Ik.max ,从而,速断保护继电器的动作电流整定值为max .1.K iw re KA op I K K K I = 式中,m ax .K I 为线路末端最大三相短路电流;1re K 为可靠系数,DL 型继电器取1.2,GL 型继电器取1.5;w K 为接线系数;i K 为电流互感器变比。
(2)由于电流速断保护有死区,因此灵敏度校验不能用线路末端最小两相短路电流进行校验,而只能用线路首端最小两相短路电流)2(m in .K I 校验,即 5.11)2(min .≥=op K S I I K 7-11 瞬时电流速断保护、时限电流速断保护和过电流保护各有什么特点?如何应用阶段式保护?答:瞬时电流速断保护、时限速断保护和过电流保护都是反应电流增大的电流保护。
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动作电流和动作时限的整定原则不同,因而保护范围也不同。
瞬时电流速断保护按照躲开本级线路末端最大短路电流整定,动作无时限或称瞬时动作,但只能保护本级线首端的一部分,有保护死区。
带时限速断保护按照躲开下级线路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的动作电流整定,动作较快,动作时限为0.5~0.6s,能保护本级线和下级线路的一部分。
过电流保护按照躲开本级线路最大负荷电流整定,动作时限较下级线路过电流保护动作时限大一个时限级差Δt,可以保护本级线路和下级线路全长。
瞬时电流速断保护虽然能迅速切除短路故障,但不能保护线路全长,而时限电流速断保护虽能保护线路全长,却不能作为相邻线路的后备保护,过电流保护可以保护本级线路和相邻线路的短路故障,作为本级线路的近后备保护和相邻线路的远后备保护,但动作时间往往较长。
为了保证快速而有选择性地可靠切除故障,常常将瞬时电流速断、时限电流速断和过电流保护组合在一起,构成阶段式电流保护,使之相互配合和补充。
具体应用时,根据有关规程和实际情况,3~10kV线路可采用瞬时电流速断保护加过电流保护,瞬时电流速断保护灵敏度不满足要求时采用时限电流速断保护加过电流保护,35kV线路可采用一段或两段电流速断或电压闭锁过电流保护加过电流保护。
分别称为二段式电流保护和三段式电流保护。
7-12电力线路的单相接地保护如何实现?绝缘监视装置怎样发现接地故障?如何查出接地故障线路?答:(1)电力线路的单相接地保护: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流经接地点的电流是电容电流,数值上很小,虽然相对地电压不对称,系统仍可以对称,系统仍可继续运行一段时间。
单相接地保护利用线路单相接地时的零序电流较系统其他线路线路单相接地接地时的零序电流大的特点,实现有选择的单相接地保护。
当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架空线路的电流互感器动作,发出信号,以便及时处理。
(2)绝缘监视装置发现接地故障:当变电所出线回路较少或线路允许短时停电时,可采用无选择性的绝缘监视装置作为单相接地的保护装置。
系统正常运行时,三相电压对称,开口三角形绕组两端电压近似为零,电压继电器不动作。
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时,接地相对地电压近似为零,该相电压表读数近似为零,非故障相对地电压高,非故障相的两只电压表读数接近线电压。
同时开口三角形绕组两端电压也升高,电压继电器动作,发出单相接地信号,以便运行人员及时处理。
(3)地故障线路的方法:运行人员可根据接地信号和电压表读数,判断哪一段母线,哪一相发生单相接地,但不能判断哪一条线路发生单相接地,因此绝缘监视装置是无选择性的。
只能用依次拉合的方法,判断接地故障线路。
依次先断开,再合上各条线路,若断开某线路时,3只相电路表读数恢复且近似相等,该线路便是接地故障线路,再消除接地故障,恢复线路正常运行。
7-13为什么电力变压器的电流保护一般不采用两相一继电器式接线?答:两相一继电器式接线的保护灵敏度随短路种类而异,但Yyno接线的变压器二次侧发生单相短路和Yd11连接线的变压器二次侧发生两相短路时,保护装置不动作,因此,该连接方式不能用于Yyno连接和Yd11连接的变压器的电流保护。
所以,电力变压器的电流保护一般不用两相一继电器式接线。
7-14电力变压器的电流保护与电力线路的电流保护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答:电力变压器的电流保护分为:①过电流保护;②电流速断保护;③差动保护;④过负荷保护。
电力线路的电流保护分为:①过电流保护;②电流速断保护;③单相接地保护;④过负荷保护。
两者在过电流保护、电流速断保护、过负荷保护方面工作原理与接线完全相同。
电力变压器的差动保护用于保护变压器内部及两侧绝缘套管和引出线上的相间短路,气体保护用于保护电力变压器的内部故障和油面降低,温度保护用于保护变压器的温度升高。
电力线路的单相接地保护是能过检测线路中的零序电流而实现有选择性的单相接地保护。
7-15 试叙述变压器气体保护的工作原理。
答:气体保护是保护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内部故障的一种主要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