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信息的表达和调控
细胞的分子组成知识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知识点1. 细胞概述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所有生物体都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
细胞具有自主代谢的能力,并能够执行遗传信息的表达和调控。
2. 细胞的分子组成2.1 核酸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包括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
- DNA由四种碱基组成:腺嘌呤(A)、胸腺嘧啶(T)、胞嘧啶(C)和鸟嘌呤(G)。
- RNA中的胸腺嘧啶(T)被尿嘧啶(U)所取代。
2.2 蛋白质蛋白质是细胞内执行多种功能的分子,由氨基酸组成。
- 氨基酸共有20种标准类型,通过肽键连接形成多肽链,最终折叠成具有特定功能的三维结构。
2.3 脂质脂质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包括磷脂、甘油三酯和固醇等。
- 磷脂具有亲水头和疏水尾,是构成细胞膜双层结构的基础。
2.4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细胞的能量来源之一,包括单糖、多糖、糖蛋白和糖脂等。
- 葡萄糖是细胞代谢的主要能量货币。
2.5 无机盐和水无机盐如钠、钾、钙、镁等对维持细胞内外电解质平衡至关重要。
- 水是细胞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参与细胞内各种生化反应。
3. 细胞器的分子组成3.1 细胞核- 包含DNA,是遗传信息的存储和表达中心。
- 核仁负责合成核糖体的RNA和蛋白质。
3.2 线粒体- 细胞的能量工厂,负责ATP的合成。
- 具有自己的DNA,能够独立进行复制和转录。
3.3 内质网- 负责蛋白质的合成、折叠和运输。
- 分为粗面内质网(带有核糖体)和光滑内质网(无核糖体)。
3.4 高尔基体- 负责对新合成的蛋白质进行修饰、包装和运输。
3.5 溶酶体- 含有消化酶,负责分解细胞内外的物质。
3.6 细胞膜-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
4. 细胞信号传导4.1 受体蛋白- 位于细胞膜上,负责接收外部信号。
4.2 信号通路- 信号分子通过受体激活一系列分子事件,最终引发细胞内的响应。
5. 细胞周期和分裂5.1 细胞周期- 包括间期(DNA复制)、有丝分裂期(细胞核分裂)和胞质分裂期(细胞质分裂)。
遗传信息的表达与调控

遗传信息的表达与调控遗传信息的表达与调控在生物学领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遗传信息是指生物体基因组中所包含的遗传编码,它决定了生物体的性状和特征。
遗传信息的表达是指通过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将遗传信息转化为蛋白质或功能RNA的过程。
而遗传信息的调控则是指通过调控基因的表达水平和转录后的调控,使生物体能够对环境变化做出适应和应答的过程。
本文将从遗传信息的表达和调控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遗传信息的表达遗传信息的表达包括基因的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基因转录是指DNA序列被转录成RNA的过程,而基因翻译则是指mRNA被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
1. 基因转录基因转录是遗传信息表达的第一步,它由RNA聚合酶酶促反应催化下完成。
在基因转录过程中,DNA的双链解旋,RNA聚合酶在DNA模板链上合成互补的mRNA链。
基因转录过程中的转录起始位点、转录激活位点等序列元件以及转录因子的结合与调控是决定基因转录水平的重要因素。
2. 基因翻译基因翻译是遗传信息表达的第二步,它由核糖体和tRNA共同完成。
在基因翻译过程中,mRNA被核糖体识别并与tRNA中的特异性氨基酸结合,从而将mRNA上的密码子翻译成氨基酸序列。
基因翻译过程中的启动子、终止子以及调控蛋白的结合与调控是决定基因翻译水平的重要因素。
二、遗传信息的调控遗传信息的调控是指通过调控基因的表达水平和转录后的调控,使生物体能够对环境变化做出适应和应答的过程。
遗传信息的调控分为转录调控和转录后调控两个层次。
1. 转录调控转录调控是在基因转录过程中对基因表达进行调控。
转录调控的方式包括激活或抑制转录因子的结合、染色质重塑和DNA甲基化等。
激活性转录因子与特定启动子结合,增强转录因子与RNA聚合酶的互作,从而促进基因的转录。
而抑制性转录因子与特定启动子结合,阻碍转录因子与RNA聚合酶的互作,从而抑制基因的转录。
2. 转录后调控转录后调控是在基因转录完成后对RNA的调控。
转录后调控的方式包括RNA剪接、RNA编辑、RNA稳定性和RNA内切等。
遗传信息和表观遗传信息的调控和传递

遗传信息和表观遗传信息的调控和传递生命是一项神奇的工程,她由数以亿计的微小细胞构成,这些细胞涵盖着复杂的分子机器,并以精细的方式相互作用,以维持整个生命系统的平衡。
在这个复杂的生命系统中,存在两种信息类型:遗传信息和表观遗传信息。
遗传信息是由DNA编码的基因信息,而表观遗传信息则是指不同于DNA序列,但通过某种化学修饰方式在基因表达和遗传变异过程中具有传递作用的信息。
这些信息类型在时间和空间上发挥不同的作用,因此了解它们的调控和传递机制非常重要。
1. DNA遗传信息的调控和传递DNA序列是生命中最基本的信息存储单位。
它携带了大量蛋白质编码基因以及控制基因表达的序列,这些序列会被转录为非编码RNA,再进一步被翻译成蛋白质。
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有许多机制可以调控基因的表达,使得细胞能够在不同的生理和环境条件下应对各种挑战。
一种常见的调节机制是DNA甲基化。
在这个过程中,细胞会通过DNA甲基转移酶将基因区域中的某些位点甲基化。
这个过程可以切断DNA和蛋白质之间的连接,从而阻止其被转录。
在某些情况下,DNA甲基化可以通过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来招募组蛋白修饰酶,从而修饰染色质结构并进一步调节基因表达。
另一种调节机制是染色质重塑。
精细的染色质结构是生命中复杂的分子相互作用的结果,由大量的蛋白质、RNA和DNA组成。
染色质重塑可以通过某种方式调整这些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修改染色质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影响与基因相关的产物(如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实现基因表达的调节。
2. 表观遗传信息的调控和传递DNA基因序列以外的信息可以影响DNA的表达和遗传传递。
这些信息包括RNA、蛋白质、小分子化合物等,通过对DNA甲基化状态和染色质结构的改变来调节基因表达。
比如,在成熟的红细胞中,细胞衰老的诱因是由巨核细胞合成并释放到胞浆中的一种小分子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可以诱导DNA甲基化,并导致基因失活和细胞功能退化。
另一方面,非编码RNA也可以通过与DNA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式来调节基因表达。
生物教案: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生物教案: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一、引言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是生物学中关于遗传的重要概念。
通过遗传信息的传递,生物体可以将自身特征和特性传递给下一代。
而通过遗传信息的表达,则是指这些特征和特性在生物体中被实际展现出来的过程。
本文将从DNA复制、转录、翻译等方面探讨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二、DNA复制:基因遗传的保证DNA复制是细胞分裂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保证基因遗传稳定性的关键步骤。
在DNA复制过程中,双螺旋结构被解开,DNA链被拆开,并分别与合成RNA链进行互补配对形成新的DNA双链。
每个新生成的DNA双链与原来的父母链完全相同,确保了基因序列在细胞分裂后能够精确地被保留下来。
三、转录:从DNA到RNA转录是指通过酶类催化作用,在细胞核内将某段基因序列转换为RNA信使分子(mRNA)序列的过程。
该过程由三个主要步骤组成:启动、延伸和终止。
转录的结果是生成了一个与DNA碱基配对的mRNA分子,而该mRNA分子将携带着遗传信息前往细胞质中进行进一步的翻译。
四、翻译:从RNA到蛋白质翻译是指在细胞质中,根据mRNA序列编码的遗传信息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在翻译过程中,三个不同类型的RNA(tRNA、rRNA和mRNA)发挥重要作用。
tRNA通过酶类催化作用将氨基酸连接到正确的位置上,rRNA则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核糖体,用于在具体位置上进行多肽链合成,最终形成特定功能的蛋白质。
五、遗传信息表达中的调控遗传信息的表达不仅仅依赖于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这些基本过程,还受到调控机制的影响。
一些特殊区域被称为“启动子”能够调控基因转录始发点附近DNA序列到底要不要参与转录,并最终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
还有一种名为“转录因子”的蛋白质,能够与启动子结合,进一步调控基因表达。
此外,还有一种名为“环境响应元素”的DNA序列,在生物受到特定的环境刺激后能够被激活或抑制,从而改变基因的表达水平。
六、遗传信息传递的重要性在生物学中,遗传信息传递对于生物体的正常发育和功能维持至关重要。
基因表达调控的机制和调节

基因表达调控的机制和调节基因是决定生物特征的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
它们是由DNA 分子编码的,DNA存储了所有细胞所需的遗传指令。
但是,每个细胞并不需要所有的基因被表达,因此基因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律和顺序被调节和控制。
这种调控和控制机制称为基因表达调控。
这篇文章将介绍基因表达调控的机制和调节,以及研究该领域的最新发展。
基因表达调控的机制基因表达的调控主要分为三个层次:转录层面(RNA合成)、翻译层面(蛋白质合成)和后转录层面(RNA处理和降解)。
转录调控主要发生在DNA转录为RNA的过程中。
基因的启动子和调控区域是控制转录的主要部位。
那么,基因表达如何被调控和控制呢?在基因启动子和调控区域,存在一些DNA结合蛋白和转录因子。
这些蛋白能够结合到基因的启动子和调控区域上,形成复合物,并且催化转录的发生。
每个蛋白质的DNA结合位点和转录因子结合的序列将决定哪些基因被表达,哪些基因不被表达。
因此,基因质量控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因表达调控。
调节的层次基因表达调控在转录、翻译和后转录层面都有很多调节方式。
在转录层面,染色质重塑、启动子区域上的蛋白质修饰、转录因子识别区域的修饰等都可以影响基因表达。
在翻译层面,通过调节启动子和调控区域中特定mRNA的翻译启动和停止信号,基因表达可以被调节。
在后转录层面,有些加工和翻译后修饰的RNA 可以被再次分解,从而影响基因表达水平。
调节的机制基因表达调节的机制是多样的,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信号转导、microRNA调控、RNA编辑等。
DNA甲基化是基因表达调控的重要调节方式之一。
这种修饰可以将永久性地关闭基因。
组蛋白修饰涉及到对组蛋白的修饰,可以影响基因表达水平。
信号传导机制将外部环境信号转化为细胞内信号,从而影响基因表达。
microRNA是一类小分子RNA,也参与了基因表达的调节。
RNA编辑是对RNA分子的转换和修改,也对基因表达水平有很大的影响。
调节的发展在基因表达调控的机制和调节方面,研究一直在取得最新的进展。
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

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在生物学中,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从一个生物体到下一代,遗传信息经过一系列的传递和表达过程,决定了个体的遗传特征。
本文将详细讨论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的机制和重要性。
一、遗传信息的传递遗传信息的传递是指从父母到后代的信息传递过程。
这个过程主要发生在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中。
遗传信息以染色体为单位进行传递。
每个人体细胞都有23对染色体,其中一对是性染色体(X和Y染色体),其余22对为常染色体。
父母的染色体通过配子(精子和卵子)的形成进入下一代。
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了两次有丝分裂和一次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并分离,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互相配对并交换片段,最终分裂成四个细胞,其中两个细胞成为精子或卵子,另外两个退化。
这样,每个精子或卵子中只含有父母染色体的一半。
通过受精,父母的染色体合并在一起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再经过一系列细胞分裂、增殖和分化,最终形成一个新的个体。
这个个体携带了父母染色体和遗传信息的组合,在这个基础上继续传递给下一代。
二、遗传信息的表达遗传信息的表达是指从遗传物质DNA到蛋白质的转化过程。
DNA是生物体内存储遗传信息的分子,而蛋白质则是生物体内功能最为多样且具有重要作用的分子。
DNA中的遗传信息以基因的形式存在,每个基因编码特定的蛋白质。
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将遗传信息表达成蛋白质。
转录是指DNA上的一段特定序列被转录为RNA分子,翻译是指RNA分子被翻译为蛋白质。
在转录过程中,DNA的双链解开,RNA聚合酶沿DNA模板链合成RNA分子,形成mRNA。
mRNA随后离开细胞核,进入细胞质中的核糖体进行翻译。
翻译过程中,mRNA的三个碱基为一个密码子,对应一个氨基酸,由tRNA(转运RNA)带来。
tRNA上的抗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使相应的氨基酸连在一起,形成多肽链,最终折叠成特定的蛋白质结构。
通过基因转录和翻译,遗传信息从DNA传递到蛋白质,决定了个体的遗传特征和功能。
遗传信息的表达—基因表达

遗传信息的表达—基因表达基因表达是指遗传信息在生物体内通过特定的分子机制转化为蛋白质的过程。
它是生物学中最基本和关键的过程之一,对于维持生物体的正常功能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基因表达的概念和过程基因是生物体内特定的DNA片段,携带着编码特定蛋白质的遗传信息。
基因表达包括两个主要过程:转录和翻译。
转录是指在细胞核内,DNA的DNA链被RNA聚合酶酶解,产生与DNA反义链互补的mRNA分子。
这个过程将DNA的遗传信息转录为可移动的mRNA分子。
翻译是指mRNA分子通过核糖体(ribosome)的作用,在细胞质中将mRNA的遗传信息转化为蛋白质。
翻译过程需要tRNA和特定的氨基酸参与。
tRNA根据mRNA的编码决定正确的氨基酸序列,从而合成特定的蛋白质。
基因表达调控是指细胞根据生理需要和外界环境对基因表达的调节。
调控因子可以使得特定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被促进或抑制。
这种调控机制保证了生物体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适应或应答。
基因表达的重要性基因表达是维持生物体正常功能和发展的关键过程。
通过基因表达,细胞可以合成需要的蛋白质,从而完成各种细胞代谢活动。
基因表达的异常会导致蛋白质合成失衡,进而引发各种疾病和病理变化。
在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的精确调控决定了细胞定位、分化和形态发生的正确性。
基因表达异常可能导致胚胎发育缺陷和先天性疾病。
在生物体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应答时,基因表达的调控起到关键作用。
细胞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特定基因的表达来应对环境刺激,提高生存能力和适应性。
基因表达的研究方法为了深入了解基因表达的机制和调控过程,科学家们开发了许多研究方法和技术。
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RT-PCR,通过扩增mRNA的反转录产物来定性和定量基因表达水平。
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使得基因表达研究更加便捷和准确。
通过测序和分析组织或细胞中的mRNA序列,可以全面了解基因表达的水平和模式。
基因表达的研究对于深入理解生物体的生物学过程、揭示疾病发生机制以及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遗传信息传递的调控

遗传信息传递的调控遗传信息传递是生物体繁殖和发育的基础,而调控则是保证这一过程顺利进行的关键。
在细胞分裂和性繁殖过程中,这一调控涉及到多个层次的调节机制,包括DNA复制、基因表达、染色体结构和遗传物质传递等方面。
一、DNA复制的调控DNA复制是遗传信息传递的第一步,也是细胞分裂和有性生殖的重要过程。
在细胞分裂中,DNA需要准确地复制一次,以确保每个新生细胞都能获得完整的遗传信息。
这一过程主要受到细胞周期调控和DNA复制酶的控制。
细胞周期调控是细胞分裂过程的关键。
细胞周期被细胞内信号传导网络调控,确保DNA 的复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等过程按序发生。
细胞周期分为G1期、S期、G2期和M期四个阶段,其中S期是DNA复制的阶段。
细胞周期的调控主要通过细胞周期素和细胞周期蛋白激酶的活化与抑制来实现。
DNA复制酶在DNA复制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其中DNA聚合酶是主要参与DNA复制的酶类,它能够沿着DNA模板链进行DNA合成。
此外,2′-脱氧核苷酸链切换酶(DNMT)能够转移甲基基团到DNA链上,在某些细胞中起到调控基因表达和DNA修复的作用。
二、基因表达的调控基因表达是遗传信息传递的重要环节,它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将DNA中的信息转化为蛋白质。
基因表达的调控是生物多样性形成和维持的基础。
转录调控是基因表达的关键一环。
转录因子是调控基因表达的关键分子,它们能够结合到DNA上的启动子区域,激活或抑制基因的转录。
转录因子的活性受到多个因素的调控,包括细胞内外信号、表观遗传修饰和非编码RNA等。
翻译调控是基因表达的后续环节。
mRNA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与核糖体结合,并被转化为蛋白质。
这一过程主要受到mRNA结构、转录后修饰和翻译调控因子的调控。
例如,mRNA的剪接可以产生不同的转录本,从而编码不同的蛋白质。
三、染色体结构的调控染色体结构的调控对于遗传信息传递至关重要。
染色体的空间结构决定了基因的可及性和表达的调控。
染色体的紧密程度由组蛋白修饰和基因组互作等调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Σ性状)表型(生命状态)
中心法则:生物界遗传信息的传递、表达的方向、途径。
遗传信息的流动规律——中心法则:
中心法则:生物界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
复制
DNA ?
转录
逆转录 RNA 蛋白质 翻译
复制
中心法则包括: 遗传信息的水平传递 和 遗传信息的垂直传递
复制
DNA ?
转录
逆转录 RNA 蛋白质 翻译
RNA聚合酶保护区 结构基因
5 3 5
-50 -40 -30 -20 -10 1 10
3 5 3 5 开始转录 -10 区 T A T A A T Pu A T A T T A Py (Pribnow box 核心酶结合位点)
3 -35 区 TTGACA AA C T G T RNA-pol辨认位点 (recognition site)
子,RNA聚合酶随即与之结合。当RNA合成开始后,σ 因子被
释放,RNA的延伸由核心酶催化。RNA转录到终止子,合成终 止。起动子和终止子确定了转录的范围。
以DNA为模板合成RNA时,σ 因子正确地识别DNA上的起 动子,RNA聚合酶随即与之结合。
当RNA合成开始后,σ 因子被释放,RNA的延伸由核心酶 催化。RNA转录到终止子,合成终止,起动子和终止子确定了 转录的范围。
R
R
R
U5
R U5
U3 R U5
U3 R U5
U3 R U5
PBS
U3 R U5
U3 R U5
PBS U3 R U5
U3 R U5
反转录产物: DNA双链; 没有5’端帽子和3’端poly A; 两端含有U3-R-U5的长末端重复序列LTR; 包含有1个PBS位点; 是线性DNA分子。
当它转录成RNA的时候会在RNA两端加上防止降解的“帽子” ( poly A )
c、RNA聚合酶的识别位点与结合位点 -10区(或Pribnow框):指位于起始点上游10bp处的一 段DNA序列,其功能是使RNA聚合酶结合原形成的转录复合 物,从闭合状态转为开放状态。 -35区(或称Sextama框):指位于起始点上游35bp处的 一段DNA序列,是RNA聚合酶对模板的初始识别位点,其功 能是为RNA聚合酶提供识别信号。
tRNA, 5SRNA, snRNA
①转录的起点
启动子 a、启动子:能与RNA聚合酶作用并启始转录的一段DNA序 列。 启动子的结构与特点:
b、起始点:指第一个被转录为mRNA的碱基,以“+1”表
示,由此向右称下游,其核苷酸依次编为正序列;起始点 向左侧称为上游,其核苷酸依次以负号表示。
RNA聚合酶全酶在转录起始区的结合
转录过程是连续的,每个RNA分子都是一个转录本。 上游(up stream):与转录相反的方向;(在上游方向与 转录起点相邻的位置定为-1 ); 下游(down stream):转录方向;(在DNA上开始转录的 第一个碱基规定为+1 ); 转录的第一个核苷酸定义为转录的+1位,对应DNA链的紧 接着上游的核苷酸为-1位,没有0位。
究竟哪一条链为编码链哪一条为模板链则是由启动子所决定
的。RNA的合成方向跟DNA合成方向一样,也是从5'→3'方
向进行的,这时作为模板的DNA链与由此合成的RNA链的方
向是相反的,即转录时的DNA链是从3'→5'读取的。
模板链 (负链 minus strand-;反意义链anti-sense strand ;无义链) :它的碱基序列与转录出来的RNA序列相 反(反义); 编码链(正链plus strand +;有意义链sense strand): 不做为模板的DNA链,它的碱基序列与转录出来的RNA序列相 同(同义) T→U 。
在原核生物中,RNA聚合酶仅要求σ 因子结合到核心酶,
然后全酶就能结合到启动子上,但在真核生物中,转录的起
始要求复合蛋白结合位点和许多不同的转录因子,并且在真 核生物中并不只是启动子调节RNA转录的数量,另外增强子序 列也是许多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
起始特点 1、合成后的RNA链上的第一个核苷酸常常是ATP或GTP, 形成三元起始复合物:启动子、RNA聚合酶全酶、ATP或 GTP。 2、σ亚基被释放脱离核心酶。
逆转录过程
R 和 U5 7-甲基鸟苷
R 和 U3 多聚A (poly A, 约200bp)
人体T细胞白血病病毒
反转录过程中DNA双链的合成和LTR的产生 逆转录病毒单链RNA在其复制过程中会形成RNADNA杂交分子和双链DNA两种中间体。RNA-DNA杂交分 子是在病毒粒子中所含的1种反转录酶——依赖于 RNA的DNA聚合酶的催化下合成的。所合成的DNA链在 1种依赖于DNA的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再合成双链DNA。
遗传信息水平传递的补充 RNA的自我复制
五类不同核酸型的病毒在感染宿主后的六种mRNA合成方式
对ss(—)RNA病毒
直接以(—)RNA为模版复制出(+)RNA (—)RNA,如狂犬病病毒。
对ss(±)RNA病毒
以(—)RNA为模板复制出(+)RNA
(—)RNA
(±)RNA,如呼肠孤病毒。
对ss(+)RNA肿瘤病毒 (+)RNA (—)DNA (±)DNA复 制出(±)DNA成熟时以(—)DNA (+) RNA。
由于基因的不同,因而所转录产生的RNA分子大小也不
一样。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转录是相似的,但由于真核生
物有细胞核,而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因而也存在一些根本
的差异,譬如说,在真核生物中,在将RNA中的遗传信息转
变成蛋白质之前,RNA必须从细胞核转移到细胞质中。
与DNA复制不同,转录是一个不对称过程,RNA合成时 仅 仅 以 DNA 双 链 中 的 一 条 作 为 模 板 , 这 条 链 叫 模 板 链 (template strand),另一条链叫编码链(coding strand),
蛋白依赖性和蛋
白非依赖性的转
录终止机制
1. 依赖 Rho因子的转录终止:
具有控制转录终止作用的蛋白质因子。 机制:与RNA转录产物3‘-OH的poly C结合 ,抑制聚合活性,激活解螺旋活性。
真核生物启动子保守序列
虽然在大部分原核生物中只有一种RNA聚合酶,但在真核 生物中,存在有三种不同的RNA聚合酶,并且不同类型的RNA 是由不同的RNA聚合酶催化的(见下表)。
RNA聚合酶 RNA聚合酶I
在细胞中的位置 核仁
产物 rRNA
RNA聚合酶II RNA聚合酶III
细胞核 细胞核
mRNA, snRNA
转录即RNA的合成需要依赖DNA的RNA聚合酶。在大多数原 核生物中,各种类型的RNA都是由一种RNA聚合酶催化转录的, 这酶在E. coli中研究得最为详细,全酶包括6个多肽,其中5 个多肽(α α β β 'ω )紧密结合在一起,构成核心酶,核心酶 本身已能催化从DNA合成RNA,但它不能鉴别基因的起始位点, 只有σ 因子能正确识别DNA上的启动区。
原核生物启动子保守序列
来自噬菌体和细菌的10个基因的启动子序列
真核细胞DNA的启动子:
—25区(TATA)
—75区(CAAT)
顺式作用元件
结构基因
-GCGC---CAAT---TATA
转录起始 增强子
TATA盒 共有序列TATAAAA CAAT盒 共有序列GGCCAATCT
GC盒 共有序列GGGCGG
第三章 遗传信息的表达和调控
1.中心法则
大纲
2. DNA指导下的RNA合成(转录)
3. RNA指导下的蛋白合成(翻译)
4.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
5.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
补充:λ噬菌体的溶源化与裂解调控
思考题
遗传信息的流动规律——中心法则:
中心法则
DNA 复制 转录 RNA 转译 protein
(Σprotein)性状
复制
遗传信息的水平传递
(一)基因复制
(二)基因重组
(一)基因(DNA)复制
指以原来的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出相同分子的过程。 1、DNA的半保留复制机制 2、DNA的半不连续复制机制 3、复制的基本过程
4、原核生物DNA的复制
5、真核生物DNA的复制 6、逆转录病毒的复制
6、逆转录病毒的复制
指在依赖于RNA的DNA聚合酶或称反转录酶的的催 化下,以四种脱氧核苷三磷酸为底物,病毒单链RNA为 模板,进行的DNA的合成。
2. DNA指导下的RNA合成(转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转录
转录:以DNA的转录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下, 合成一 条碱基互补的RNA。 RNA的转录合成类似于DNA的复制,多核苷酸链的合成都 是以5’→3’的方向。RNA合成的起始于DNA上的启动子区域, 经酶促延长后,终止于DNA 上的终止子区域。 转录:启动→延长→终止→前体RNA→加工→功能RNA;
RNA指导下的DNA合成: 逆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以RNA的核苷酸顺序 为模板,根据碱基配对原则(U与A) ,合成DNA。 这一过程与一般遗传信息流转录的方向相反,称为逆转 录,催化此过程的DNA聚合酶叫做逆转录酶。 1970年由Temin等在致癌RNA病毒中发现。逆转录酶不 仅普遍存在于RNA病毒中,哺乳动物的胚胎细胞和正在分裂 的淋巴细胞中也有反转录酶 逆转录酶是以dNTP(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底物,以RNA 为模板,按5′→3′方向合成一条与RNA模板互补的DNA单链 ,称为互补DNA(complementary DNA, cDNA),它与RNA模 板形成RNA-DNA杂交体。随后又在反转录酶的作用下,水 解掉RNA链,再以cDNA为模板合成第二条DNA链。
③转录的终止 终止子:DNA上提供转录停止信号使RNA聚合酶从DNA链上 解离,从而终止DNA转录的一段DNA序列。 普通终止子(不依赖于ρ 因子的终止子): 指不依赖于Rho蛋白质辅助因子而实现终止作用的终止子。 有发夹样结构,其中富含G-C对,转录单位末端有一段6-8 个重复U序列,它提供了使RNA聚合酶解离的信号。 依赖于ρ 因子的终止子: 指依赖于Rho蛋白质辅助因子才能实现终止作用的终止。 有发夹样结构,但无丰富的G-C区域,无重复U序列。在终 止子处,RNA聚合酶的运动暂停,ρ 因子与之结合,转录 过程终止,RNA链释放,ρ 因子与RNA聚合酶解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