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印刷品颜色质量的主要因素-1

合集下载

纸张物性对印刷颜色效果的影响

纸张物性对印刷颜色效果的影响
控 制 , 印 品 之 间 的 色 差 也 会 变 大 ,废 品 增 加 。 二 是 , 不 同 批 次 纸 张 之 间 的 色 差 要 小 ,进 行 长 单 印 刷 或 者 翻 印 时 , 可 能 用 到 不 同 批 次 的 纸 张 , 纸 张 颜 色 的 差
2 6
3) 不 透 明 度
的颜 色 深 浅 不 一 ;二 是 ,纸 张 厚 度 不 均 , 印 刷 时 压
力 也 就 不 一 致 ,油 墨 的 转 移 效 果 也 会 出 现 变 化 ,从 而 颜 色 出 现 差 别 。 对 于 匀 度 不 良 的 纸 张 , 印 刷 大 面
积 单 色 色块 时 特 别 容 易 出 现 发 花 问题 。

纸 张 的 印 刷 适 性 — — 间 接 影 响 因 素
1) 吸 墨 性

是 实 地 密 度 偏 低 , 需 要 印 以 较 厚 的 墨 膜 来 提 高 印
刷 密 度 : 二 是 容 易 出 现 网 点 丢 失 、 印 不 实 , 颜 色 变
浅 、 层 次 丢 失 ;三 是 容 易 出 现 印 刷 发 花 , 印 刷 大 面
印 品 的颜 色 也 就 丰 富 、 鲜 艳 。 比 如 ,铜 版 纸 比 双 胶
纸 张 的光 泽 度 与 印品 的 光 泽度 有 直 接 的 关 系 。
相 同条件 下 ,纸张 的光 泽度 高 ,印刷 成 品 的 光 泽效
果要好 。
纸 的 平 滑 度 高 , 其 印 刷 的 颜 色 效 果 明 显 要 好 , 颜 色
影 响 。 直 接 影 响 因 素 主 要 是 纸 张 的 光 学 物 性 ,包 括
异 会 导 致 不 同 批 次 印 品 颜 色 出 现 比 较 大 的 色 差 , 影

印刷色彩失真的原因及辨别方法

印刷色彩失真的原因及辨别方法

目的和意义
了解印刷色彩失真的原因及辨别方法 ,有助于提高印刷品的质量和视觉效 果,满足客户对印刷品色彩还原度的 要求。
掌握印刷色彩失真的辨别方法,有助 于及时发现和解决印刷过程中的问题 ,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02 印刷色彩失真的原因
原稿质量差
原稿的清晰度不够, 细节表现力差,导致 印刷品色彩失真。
选择合适的印刷设备和材料
01
02
03
根据印刷需求选择合适 的印刷机和材料,例如 胶印机、数码印刷机、
纸张、油墨等。
了解不同设备和材料的 性能特点,以便根据印 刷品的用途和要求进行
选择。
在选择材料时,应考虑 其颜色、光泽度、吸墨 性等特性,以确保最佳
的印刷效果。
调整印刷参数
01
在印刷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印刷参数,例如墨
色失真。
03 油墨的干燥速度不合适,影响色彩的持久性。
03 辨别印刷色彩失真的方法
与原稿对比
将印刷品与原稿进行对比,检 查颜色、饱和度、明暗等是否
与原稿一致。
观察印刷品的颜色是否准确 还原了原稿的色调,是否存
在偏色、色差等问题。
注意印刷品的细节表现,如文 字、线条、图案等是否清晰、 锐利,是否有模糊或失真现象。
感谢您的观看
原稿的反差不足,使 得印刷品的色彩层次 感较差。
原稿的色彩偏差大, 如偏红、偏黄等,导 致印刷品的颜色与预 期不符。显示 Nhomakorabea色彩偏差
显示器的色彩设置不准确,与实 际颜色存在偏差,导致颜色失真。
显示器老化或损坏,影响色彩的 准确显示。
显示器受环境光影响,导致色彩 显示不准确。
扫描设备问题
扫描设备的分辨率低,无法捕捉到原稿的细节和 色彩。

影响印刷色彩的因素

影响印刷色彩的因素

影响印刷色彩的因素
1. 素材选择
•纸张选择:不同质地和颜色的纸张对色彩表现有显著影响。

光滑的高质量纸张能够呈现更饱满的色彩,而粗糙的纸张会使色彩变得暗淡。

•油墨选择:不同类型的油墨对色彩的表现也有影响,墨水的稠度和颜料含量都会影响打印色彩的深浅和饱和度。

2. 印刷设备
•打印机性能:印刷设备的分辨率和色彩校准能力会直接影响印刷色彩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油墨传递:油墨的印刷厚度和均匀程度对于最终色彩的表现有很大影响,印刷设备的传递质量决定了油墨的均匀性。

3. 色彩管理
•色彩校准:对印刷设备和显示器进行准确的色彩校准可以确保色彩的准确还原,在不同媒介中色彩保持一致。

•色彩空间:选择适当的色彩空间对于印刷色彩的精确还原至关重要,如CMYK、RGB等不同色彩空间会影响最终印刷效果。

4. 环境因素
•光线条件:印刷过程和环境中的光线状况会影响人眼对于色彩的感知,光线过暗或过亮都会导致色彩变化。

•湿度控制:印刷环境的湿度也会对纸张和油墨的表现产生影响,适当的湿度能够帮助纸张吸收油墨,保持色彩准确性。

5. 印刷后处理
•上光处理:不同的上光方式对于油墨的表现和色彩的保持都有影响,选择适当的上光方式能够保护色彩不受外界影响。

•裁切和折页:印刷品的裁切和折页过程也会对色彩的表现产生影响,不当的操作会导致色彩褪色或者变淡。

在印刷过程中,以上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印刷色彩的表现效果,因此在
设计和印刷前都应该综合考虑这些影响因素,以保证最终印刷品的色彩表现符合预期。

印刷过程中颜色不稳定的原因

印刷过程中颜色不稳定的原因

印刷过程中颜色不稳定的原因在印刷过程中,颜色的稳定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如果颜色不稳定,可能导致印刷品的质量下降,甚至无法满足客户的要求。

那么,造成颜色不稳定的原因有哪些呢?印刷材料的质量对颜色的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印刷色彩的稳定性取决于墨水和纸张的质量。

如果墨水的质量不好,可能会导致颜色的变化和褪色。

而纸张的质量也会影响墨水的吸附和扩散,进而影响颜色的稳定性。

因此,在印刷过程中,选择高质量的墨水和纸张是确保颜色稳定的重要步骤。

印刷设备的状态也会对颜色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如果印刷机的油墨系统不正常,油墨的供应量不稳定,也会导致颜色的不稳定。

此外,印刷机的温度和湿度也会对颜色产生影响。

如果温度和湿度无法控制,可能会导致墨水的干燥速度不一致,进而影响颜色的稳定性。

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也是影响颜色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如果操作人员没有掌握正确的印刷技术,可能会在墨水的调配、纸张的处理和印刷机的操作等方面出现问题,导致颜色不稳定。

因此,培训和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是确保颜色稳定的重要手段。

印刷过程中的环境因素也会对颜色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例如,光线的强弱和色温会影响我们对颜色的感知,从而影响印刷品的颜色稳定性。

因此,在印刷车间中,应该采取适当的照明措施,确保光线的均匀和稳定。

印刷过程中的生产管理也是影响颜色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如果生产计划不合理,导致印刷机频繁停机和调整,可能会导致颜色的不稳定。

因此,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减少印刷机的停机和调整,可以提高颜色的稳定性。

印刷过程中颜色不稳定的原因有多种多样,包括印刷材料的质量、印刷设备的状态、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环境因素以及生产管理等。

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好控制和管理,才能确保印刷品的颜色稳定性,满足客户的要求。

印刷过程中颜色不稳定的原因

印刷过程中颜色不稳定的原因

印刷过程中颜色不稳定的原因印刷过程中颜色不稳定是印刷行业常见的问题之一,这可能会导致印品色差过大、颜色不一致等情况,给印刷品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印刷过程中颜色不稳定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色料品质不佳。

色料的品质直接关系到印刷品的色彩稳定性。

如果所使用的色料质量不过关,那么印刷品在不同批次之间就会出现明显的色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印刷厂应该选择高质量的色料供应商,并进行必要的检测和质量控制。

其次,印刷过程中颜色不稳定的另一个原因是版面设计不合理。

在设计印刷品的时候,应考虑到不同颜色的相互影响,特别是一些相邻的颜色可能会发生相互渗染的现象。

合理的设计是保证色彩稳定性的基础之一。

另外,印刷过程中颜色不稳定的原因还包括版面上的文字、图像等因素。

文字的大小和字体特性,图像的亮度和对比度等都会对印刷品的颜色产生影响。

因此,在印刷前,应该对印版进行仔细检查,并做好相应的调整,以确保色彩稳定。

此外,印刷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也会对颜色产生影响。

如果印刷厂的温度和湿度控制不准确,那么印刷品的色彩稳定性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印刷厂需要保持适宜的温湿度,避免极端的环境条件对印刷品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最后,对于印刷过程中颜色不稳定的解决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加强色号管理来进行控制。

印刷厂可以建立完善的色号管理系统,记录各个印刷作业所使用的色彩配置信息,保证每次印刷都能够重现相同的色彩效果。

总之,印刷过程中颜色不稳定是一个印刷行业常见的问题,影响着印刷品的质量。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色料品质、版面设计、文字、图像、温湿度以及色号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控制,并保持持续的检测和调整。

相信通过这些努力,印刷品的色彩稳定性将得到大幅提升。

印刷质量影响因素

印刷质量影响因素

影响印刷工艺正常进行的因素很多,如印刷设备、油墨、纸张等。

其中纸张本身及使用方面的诸多因素对印刷质量的影响很大,以下我们就此问题做一分析。

纸张本身的原因1.纸张的纤维及组分纸张主要是由植物纤维(木材类、茎秆类、韧皮类、籽皮类等)、填料(滑石粉、高岭土、硫酸钡等)、胶料(松香胶、硫酸铝、骨胶、淀粉、干酪素)等组成的,由于所用原料不同,制成的纸张性能也不同。

如普通纸大都采用茎秆类纤维,其表面凸凹不平、多孔,即使用滑石粉加填,也不能进行高质量的印刷;而较高级的纸张韧皮类和籽皮类纤维含量少,且常用高岭土等进行表面涂布,纸面的平整度、光滑度、光泽度及强度都好于普通纸。

2.纸张的亲水性纸张中的纤维、填料都是亲水性很强的物质,加上纤维、填料之间所形成的毛细孔对水有吸附作用,更增加了纸张的亲水性。

纸张的含水量与空气湿度成正比,阴雨天时,空气的湿度相对增大,这时纸张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膨胀,强度随之下降,印刷时就易出现剥离现象,墨迹的干燥速度也明显下降。

当空气干燥或气温较高时,纸张内部水分又会散发到空气中,使纸张失水而收缩,造成纸张抗拉力下降、发脆、易碎,并产生静电,印刷时会因纸张吸水过量而变形。

纸张的亲水性对印刷工艺的影响相当大,特别是采用单色机套印时,印完第一色后,必须经过晾晒,使墨迹彻底干燥后再印第二色。

如果车间温湿度发生变化或润版液用量过多时,第二色印刷就会因纸张的变形而套印不准。

为了适应纸张的这一亲水性,应把车间的湿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将纸张提前送到车间,与车间的温湿度平衡。

3.纸张的平滑度纸张的平滑度是指纸张表面的平整、均匀及光滑程度,主要由制造工艺及原材料的性质决定,对印刷质量有直接影响。

表面平滑的纸张印出的印品印迹清晰、整齐、层次分明;而表面凸凹不平的纸张,印刷时因墨层转移不均匀,可导致印迹不清晰,严重时会出现毛刺现象。

另外,纸张还具有两面性,即便是用同样墨量、同一台胶印机印刷,其正面的图文清晰度等都比反面高。

浅析印刷品的褪色(变色)和排除

浅析印刷品的褪色(变色)和排除

浅析印刷品的褪色(变色)和排除印刷过程中或印刷结束后印刷产品的使用中,印刷品外表上墨色能否持久保持鲜艳或不变色褪色同样是印刷品印刷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各种印刷产品褪色、变色的原因主要是油墨的性能问题,同时也有印刷油墨工艺安排不妥当的问题。

以下我们从六个方面具体谈谈影响油墨变色的一些因素。

1.油墨由于不耐光而褪色。

耐光性是评价油墨性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很多油墨在日光下会出现变色的情况。

印刷油墨的耐光性主要取决于油墨所使用的颜料。

如果所使用的颜料在光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或是晶形转化,就会出现油墨变色或褪色的现象。

在生产中一般的经验有如下几点。

a) 浅淡颜色油墨在光线长久照射后褪色、变色严重〔Y、M、G〕,深色油墨〔C、B、K〕慢。

b) 在调墨时尽量使用耐光性能好的油墨。

c) 调浅色墨的时候应该注意冲淡后的耐光性。

d) 在室外的广告就应该注意考虑油墨的耐光性。

e) 酞菁蓝比淡湖蓝、孔雀蓝耐光。

f) 灰色可以通过在白墨中加入黑墨和酞菁蓝得到。

g) 翠绿可用单色酞菁绿〔加入白墨色彩可艳些〕,如果不够黄,可加入亮光树脂黄。

〔假设用孔雀蓝和铬黄天长日久会褪色泛黄〕。

1.在制作有室外用途的产品的时候〔户外广告等〕,要考虑印刷的色序安排。

尽量先印Y、M后印C、Bk,因为C、Bk的耐光性比较好,会对耐光不好的油墨的见光褪色有一定的阻挡作用。

2.油墨干燥过程中的变色:在印刷过程中,刚印好的油墨颜色都比较深。

隔一段时间,印迹干燥以后墨色就会变淡。

主要是由于油墨在干燥过程中的渗透和氧化干燥的原因形成变色,尤其是以渗透干燥为主的油墨〔如报印的轮转墨〕,墨层干燥后厚度变化比较明显,墨层变薄颜色变浅淡,应该在印刷中将墨色控制较深。

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当墨层厚的时候,光折射的次数比较多,这样反射出来的光线就比较饱和,相反墨层比较薄的时候,光折射的次数就会减少,当然出射光线的饱和度就会降低。

在印刷过程中有经验的师傅在校对颜色的时候,会将刚印出来的印品的颜色稍稍调整得比样张颜色要深些,就是出于这个考虑。

专色印刷色彩影响因素解析

专色印刷色彩影响因素解析

因素 。但 有 时 用 同一 个 专 色配 方 印 出 的活件 因批 次 不 同 ,它们 之 间 的色 差 也 非 常大 ,这 是 因为 除 了专
制 原 稿 的 印 刷 工 艺 。 专 色 油 墨可 由油 墨制 造 厂 提
供 ,也可 用黄、品红、青、黑四色油墨 自行调配。
专 色 印刷 由于 用大 面积 实 地色 块 印刷 ,色 彩效
彩变化的灵敏程度会降低 ,所以更容 易得到墨色均
匀 ,厚 实 的 印刷效 果 。
专 色 印刷 呈 色 影 响 因素 专 色 印刷
专 色 印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是 相 对 四 色 印 刷 工 艺 而 言 的 。 四色
在 进 行 专 色 印 刷 时 经 常 会 遇 到 如 下 问题 :色 相 不 准 、前 后 批次 墨色 不 一致 、 干 湿密 度及 颜 色 不 同等 问题 ,一 般是 因为 专 色油 墨 的配 方 不 正确 造 成
墨 膜A 优 良透 明性 大部 分光 线 由底 层 承 印物反 射
墨膜B
中等透 明性 】部分 光 线 由底 层 、 _
承 印物反 射
2油墨的墨 …一 , 一一~… 层厚度
墨 层 厚 度 就 是 指 印 刷 后 油 墨沉 积 在 承 印物 表 面 的
旧 / 罂 田 ∥ \1 小 工 叫J 日
色相是颜色的基本特征 ,配色时 ,首先要考虑
色相 是 否一 致 ,其检 测 方法 通 常是通 过 刮样 纸 刮色
从 图1 中可 以看 出 ,若 油 墨 中含 有颜 料 的 浓 度 不变 ,墨层厚 度 增加 ,显然 会 使颜 料颗 粒 对光 线 的 漫 反射 大 大增 强 ,引起 墨层 的不 透 明性 增加 。 当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记忆色偏差
• 天蓝色大致为C=60%,M=23%,Y=0,K=0。
• 中国人的肤色比例关系大致为: C=18% , M=45% , Y=50%,K=0,品红和黄的比例可视年龄和性别的不同 作适当的调整:如小女孩则品红比黄多一些,青可以 少一些。
• 为了便于考察色偏,通常在原稿下面放置一灰梯尺, 在印刷时可观察灰梯尺上中性灰的的还原情况,以便 准确地判断偏色。
③ 反差正常原稿
• 曝光正常。 • 低密度为0.2-0.3D,高密度 为2.1-2.9D,反差在1.9-2.4D 范围之间。 • 画面层次丰富,有高、中、 低调,颜色鲜艳,清晰度好。
影响印刷品颜色质量的主要因素
一.原稿的质量
• 彩色印刷从本质上看是原稿的复制过程,是将原稿 上的颜色信息传递到承印物上的过程。 • 评价原稿的质量主要从色彩平衡及反差两个方面进 行。 • 好的原稿应当是不偏色、反差适中,层次丰富。
1.1 原稿的色彩平衡
原稿本身带有色偏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对于原稿色偏的判断可从中性灰色及记忆 色两个方面进行观察。
• 彩色透射原稿的密度范围大约在0.1-3.0之间,反差有 时能达3.0以上。
• 反射原稿通常密度适中,密度范围一般在0.2-2.0之间。 • 印刷品所能再现的反差约2.0左右。 • 平板扫描仪一般提供的密度在3.0-3.7之间,高端平板 和滚筒扫描仪可达到 4.0。
按照原稿的密度范围大小及阶调分布情 况,可以把原稿分为三类:
1).中性灰偏色
• L*a*b*颜色模式,则明度值L*不等于零,而色度值 a*和b*应等于零或接近于零。 • RGB颜色模式,则灰色处的RGB三个分量测量值应当 相等。 • CMYK颜色模式,则CMY三个分量值(网点面积率)不 相等,其比例关系与印刷时选用的油墨和纸张,以及 印刷压力等印刷条件有关,这就要对照不同油墨和纸 张的灰平衡数据表,确定是否达到灰平衡。
① 闷厚原稿
• 摄影时光线昏暗、曝光不足 造成的。 • 画面以暗、中调为主,占据 画面的面积约 60-80% ,缺少高 光,密度偏高,暗调产生部分 并级。 • 最小密度为 0.4-0.6D 左右, 密度反差大约在 2.5-2.8D 范围。
• 复制时要通过调整暗调 层次曲线,拉开暗调层次。 提亮高光,增加画面中的 亮调部分,加大图像反差。 适当降低色浓度,强调主 色,降低补色。
② 淡薄原稿
摄影时日光过量或拍摄环境阳 光充沛的雪山,荒漠、湖泊、海 洋等画面。 • 画面暗调少,密度偏低,最低 密度为0.1-0.2D,反差小,约在 1.4-1.8D范围。 • 色彩浅淡,像素多集中分布在 高、中调,高光调层次差。
• 复制时应向下弯曲复制 曲线或采用“S”形复制曲 线,加大高、中调反差,提 高明暗对比度。高光定标点 选在原稿中密度值较低的点, 暗调定标点的密度值也要适 当减小,增强高中调色彩饱 和度,使高中调层次丰满, 加强透视效果。调整,例如在 Photoshop中调整RGB或CMYK曲线的比例关系;
• 色彩校正法:有主色校正和专色校正。
• 有时候感觉到的色偏,也许是人们希望的,具有 个性化的,营造出一种气氛并可增强视觉效果的偏 色,不要去校正它。
1.2 原稿的反差 反差是指图像中最暗点和最亮点的密 度值之差,即一幅图像中密度变化的最大 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