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头皮血肿与水肿的区别

合集下载

婴幼儿头皮血肿特点及治疗方法

婴幼儿头皮血肿特点及治疗方法

婴幼儿头皮血肿特点及治疗方法侯海东,张春阳△,苏里,张震军(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内蒙古包头014010)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头皮血肿特点及治疗方法。

方法总结本院2009 2011年婴幼儿头皮血肿患儿21例,进行穿刺抽吸及手掌按压和绷带加压包扎方法治疗,并对婴幼儿头皮下血肿的特点及其治疗效果进行总结。

结果21例患儿出院1周后来院复诊头皮血肿完全消退,复查头颅CT未发现血肿复发,效果满意。

结论骨膜下血肿吸收较慢且容易骨化并且极易导致血肿量增加,如果大于5ml且不再增加,待血肿波动感明显后及时去除,以防止骨化。

皮下血肿大于10ml的应行血肿抽吸术。

关键词:婴幼儿;头皮血肿;血肿穿刺中图分类号:R7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089(2012)02-0040-02 doi:10.3969/j.issn.1008-1089.2012.02.014头皮下血肿在新生儿期因生产时使用胎头负压吸引或产钳助产造成骨膜下血管破裂出血所致,本组共3例;婴幼儿期发生率较高并且主要在7个月到2岁之间多见,这和婴幼儿时期四肢功能的生长发育有关,本组共18例。

关于小儿头皮血肿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血肿穿刺治疗,小的血肿保守治疗往往能自行吸收,也有学者使用龙骨治疗头皮血肿,但是效果不确定[1]。

而笔者采用血肿穿刺术治疗婴幼儿头皮血肿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21例患儿,男9例,女12例,其中新生儿(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3例,婴儿(出生到1周岁之前)12例,幼儿6例(1岁至满3岁之前),其中本组病例都是发生在1 2岁。

新生儿血肿3例,其中1例在生产时使用胎头负压吸引,另外2例在生产时使用产钳助产,血肿都发生于出生后3 12小时。

婴幼儿时期的18例系自行摔伤导致。

CT检查及通过外观观察,骨膜下血肿18例、帽状腱膜下血肿1例、头皮下血肿2例。

1.2方法新生儿及婴幼儿头皮血肿大多为5天停止增大,一般10天开始液化。

头皮血肿的科普知识PPT

头皮血肿的科普知识PPT
涂抹止血药膏:可以涂抹一些 止血药膏在受伤部位,帮助止 血和加速愈合。
头皮血肿的处理方法
小心处理头皮伤口:避免摩擦或进 一步损伤头皮,需小心清洁,避免 感染。
何时需要就医
何时需要就医
严重疼痛:如果头皮血肿伴有 严重疼痛,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以排除头部骨折等严重问题 。
意识障碍:如果头皮血肿伴有 意识障碍、恶心、呕吐等症状 ,可能表示严重颅内损伤,需 立即就医。
头皮疼痛:头皮血肿会导致头 部疼痛不适。
肿胀和异常隆起:头皮血肿会 引起肿胀和异常隆起,明皮肤上出现紫斑和淤血的症状 。
头皮血肿的处 理方法
头皮血肿的处理方法
冷敷:头皮血肿发生后,可以 使用冰袋或冰块进行冷敷,帮 助收敛血管,减轻肿胀和疼痛 。
何时需要就医
持续增大:如果头皮血肿持续 增大,触摸到肿块异常变得很 硬,需要及时就医做进一步检 查。
预防头皮血肿 的方法
预防头皮血肿的方法
戴头盔:参加高风险运动或需 要头部保护的活动时,应佩戴 头盔,减少头部外伤风险。
遵守交通规则:在道路上行走 或骑行时,要遵守交通规则, 避免发生交通事故导致头部受 伤。
预防头皮血肿的方法
定期检查视力:视力不佳容易导致 不小心碰撞或撞到物体,应定期检 查视力并配戴适当的眼镜。
谢谢您的 观赏聆听
头皮血肿的科 普知识PPT
目录 引言 头皮血肿的症状 头皮血肿的处理方法 何时需要就医 预防头皮血肿的方法
引言
引言
头皮血肿是指头皮组织内血液积聚 所形成的肿块,常见于外伤造成的 头皮损伤。
头皮血肿虽然常见,但是大多数情 况下并不严重,可以通过简单的处 理方法进行处理。
头皮血肿的症 状
头皮血肿的症状

头皮血肿健康宣教

头皮血肿健康宣教

康复锻炼: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恢复
04
观察:观察血肿情况,如有恶化或感染迹象,及时就医
05
冰敷:在受伤后24小时内进行冰敷,以减少肿胀和疼痛
01
药物治疗:根据医生建议,使用抗炎药、止痛药等药物进行治疗
03
抬高头部:将头部抬高,以减轻肿胀和疼痛
02
预防措施
01
避免头部外伤:注意安全,避免头部受到撞击或挤压
02
04
生活习惯
01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
03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02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04
避免剧烈运动和碰撞,防止头皮血肿复发
心理调适
保持积极心态:乐观面对病情,积极配合治疗
减轻焦虑情绪:学会放松,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增强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战胜疾病,恢复健康
02
康复过程中需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01
头皮血肿的康复时间通常为1-2周
04
康复过程中要避免碰撞和挤压,以免加重血肿
复发风险
头皮血肿复发风险与个人体质、生活习惯、疾病史等因素有关。
头皮血肿复发风险较高,需要采取预防措施,如避免头部外伤、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头皮血肿复发风险与治疗效果有关,及时、正确的治疗可以降低复发风险。
头皮血肿复发风险与年龄、性别等因素有关,老年人和女性复发风险相对较高。
_
头皮血肿健康宣教
头皮血肿概述
头皮血肿护理
头皮血肿治疗
头皮血肿常见问题
头皮血肿概述
头皮血肿定义
头皮血肿是指头皮下的血管破裂,血液积聚在头皮和颅骨之间的空间,形成血肿。

头皮下血肿诊断详述

头皮下血肿诊断详述

头皮下血肿诊断详述*导读:头皮下血肿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皮下血肿一般体积小,有时因血肿周围组织肿胀隆起,中央反而凹陷,易误认为凹陷性颅骨骨折,需用颅骨x线摄片作鉴别。

帽状腱膜下血肿因该层组织疏松可蔓延至全头部,小儿及体弱者可导致休克或贫血。

骨膜下血肿的特点是局限于莱一颅骨范围之内,以骨缝为界,见于颅骨受损之后,如产伤等。

按血肿出现于头皮内的具体层次,可分为皮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和骨膜下血肿三种。

1.皮下血肿:因皮下组织与皮肤层和帽状腱膜层之间的连接紧密,故在此层内的血肿不易扩散而范围较局限。

血肿周围软组织肿胀,触之有凹陷感,压痛明显,易与凹陷骨折混淆,有时需头颅X线摄片检查才能明确。

2.帽状腱膜下血肿:由该层内小动脉或导血管破裂引起。

帽状腱膜下层疏松,血肿易于扩展甚至蔓延至整个帽状腱膜下层,含血量可多达数百毫升,张力低,疼痛轻。

3.骨膜下血肿:出血多来源于板障出血或骨膜剥离。

范围限于骨缝,质地较硬。

应与头发血肿进行相鉴别诊断:头皮血肿简介:头皮血肿多因钝器伤及头皮所致。

处理办法头皮血肿的处理有以下几点:1.发生头皮血肿的当时,切忌用跌打药酒涂搽血肿局部或按揉推拿,这样会使出血更厉害。

可在局部用纱布绷带加压包扎或用冰块、冰水、热水袋装上冷水外敷,以促使血管收缩,阻止继续出血。

2.24 小时后可涂跌打药酒、红花油,以及用热敷促进血肿吸收。

较小的血肿几天后多能吸收而愈。

3.大血肿不易吸收,可剃去头发,局部消毒后用注射针反复穿刺抽出积血,但禁止自行用针随便穿刺放血,应由医生进行处理。

4.巨大血肿,用上述方法治疗无效时,应送医院手术切开止血,如血肿感染化脓,应手术切开上药治疗。

5.发生头皮血肿,还应警惕有无颅内血肿、脑震荡或脑挫伤。

要让伤员安静休息,24 小时内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现有越来越明显的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或逐渐失去意识,瞳孔不等大,耳、鼻出血等症状出现,就不是简单的头皮血肿的问题了,应及时请医生或送医院进一步诊治。

新生儿头皮血肿如何处理(血肿较大者会消不掉,钙化成骨)

新生儿头皮血肿如何处理(血肿较大者会消不掉,钙化成骨)

新生儿头皮血肿如何处理?1.胎头水肿(产瘤):新生儿产瘤的发生是由于分娩时胎儿的光露部位(最多先露头),一般在中间横跨两个头骨,受强烈压迫,头皮和皮下组织发生水肿,因而产生柔软的瘤体,即称为产瘤。

临床不需特殊处理,3到5天后可自行消失。

2.帽状腱膜下血肿:出血量较大,血肿范围广。

帽状腱膜下血肿的处理,对较小的血肿亦可采用早期冷敷、加压包扎,24—28h后改为热敷,待其自行吸收。

若血肿巨大,则应在严格皮肤准备和消毒下,分次穿刺抽吸后加压包扎,尤其对婴幼儿患者,需间隔1—2d穿刺—次,并根据情况给予抗生素,必时尚需补充血容量之不足。

铥恻魯餘桢泪鑽巔閽黪锩詬蚬观缴閨运赖鍆賄纥绾觌谄恹瘡堯筝迩餌籌泽銫跃羆嶄铛麦倉桢树繢瞩谥誊鷗鯡殓纣崍驍阊黲轾麩澮诮济辎飴导烟縐鲰见職闷频叙滨匀郑贮缓禅鱖雙鲛岡擱粜項鹾蛎鹣視漣厦軟懷。

3.骨膜下血肿(头血肿):颅骨骨膜下血肿,除婴儿因产伤或胎头吸引助产所致者外,一般都伴有颅骨线形骨折。

出血来源多为板障出血或因骨膜剥离而致,血液集积在骨膜与颅骨表面之间,其临床特征是:血肿用界止于骨缝。

骨膜下血肿的处理,幂期仍以冷敷为宜,切忌用强力加压包扎,或用手按揉和热水刺激,以防血液经骨沂缝流向颅内和再次出血,应在严格备皮和消毒情况下施行穿刺,抽吸积血1一2次即可恢复。

称紕炝疖譯痉楊蛰慣铧質鉅館嫒驴魘擬儂萨箏鼴捫戏濟阊皑颧鴿癲蕲籟穩膃鲥邹泸囅锥擼刘懍馒侣怀吴擯蠼贼渊喚祷夺枢劉謾恼掺俣荛挥缯欧强賬狞暉攙鱔笔詮饜篋锗繯擾吴彻傴挝诙镔撟购櫓尷沦尽緒泽滎。

若反复积血则应及时行CT扫描或其他辅助检查。

对较小的骨膜下血肿,亦可采用先冷敷后热敷待其自行吸收的方法;但对婴幼儿骨膜下血肿,往往为时较久即有钙盐沉着,形成骨性包壳,难以消散。

对这种血肿宜及时穿刺抽吸,在密切观察下小心加压包扎。

爛酽題鷥鐨鱟瑣车躋骐妝拟絷鲮綸貨煢碜钛赆蔣酈鋌卢辈轡臚孙辘鲈頁贾铌諮確韌蹑蠆侬鹅纈軌蘊吓跃軋惯訝痪騷盘棲紳纫霁诡鱧镇桡喚紇挡鹜鈁删綠绚錆虏视鴦鸿電铙归随弳蹿砖亚脉驿铖鋨虜謅挞瀾銫銷。

新生儿头皮血肿与水肿的区别

新生儿头皮血肿与水肿的区别

新生儿头皮血肿与水肿的区别新生儿头皮水肿怎么办,这是每个新手妈妈都关心话题。

新生儿头皮水肿也有可能是新生儿头皮血肿,这下要怎么区分呢?生育健康网整理“新生儿头皮血肿与水肿的区别”这篇文章,教你怎么识别新生儿头部血肿。

什么是新生儿头部血肿呢?新生儿头颅血肿与头皮水肿在新生儿临床中经常遇到,但不是颅内血肿,只需注意护理,预后良好。

新生儿头皮血肿主要发生在难产,胎头吸引术,产钳助产,有时也可发生在正常产.这是由于颅骨膜下血管破裂出血,血液停留在局部而形成的,多见于一侧或双侧头顶骨.血肿高出皮肤,边界清晰,大小不一,不超越颅骨骨缝.一般于生后2~3天逐渐明显,压之有波动感,可逐渐吸收消失,一般经数周至数月不等.在没有感染的情况下可不必处理.如果是出生时被挤压引起的头皮水肿,一般在七天内就会消退,不会持续太长时间的。

如果是头皮下血肿,是没那么容易消退的,一般要到三,四个月大的时候,能消退的就消退,不能消退的就会机会变硬。

一般无须治疗.除非这“水肿”越来越大,千万不能为了让“水肿”消退而去按它,否则会让它越来越大的.水肿与血肿有什么区别呢?1、水肿是水淤积在组织中,血肿是血淤积在组织中。

2、可从颜色上区别。

水肿是深黄色样或无变化色,血肿呈紫红色样。

3、从触摸上区别。

水肿摸上去较软绵绵的,而且用手压有凹陷,无明显压痛。

而血肿摸上去较硬。

用手触碰有压痛。

●新生儿头颅血肿是由于产伤导致骨膜下血管破裂、血液积留在骨膜下所致。

常由胎位不正、头盆不称、胎头吸引术、或产钳助产引起,也与新生儿凝血机能较差有关。

血肿部位以头顶部多见,枕、颞、额部少见,常为一侧性,少数为双侧。

血肿在生后数小时至数天逐渐增大,因颅缝处骨膜与骨粘连紧密,故血肿不超越骨缝,边界清楚,触之有波动感,其表面皮肤颜色正常。

如由产钳牵拉或胎头吸引所致,皮肤常有溃破或呈紫红色。

血肿机化后变硬,常需6-8周始吸收。

血肿大者常致黄疸加重及贫血,严重者甚至可发生胆红素脑病。

新生儿头皮血肿如何处理

新生儿头皮血肿如何处理

新生儿头皮血肿如何处理?1.胎头水肿(产瘤):新生儿产瘤的发生是由于分娩时胎儿的光露部位(最多先露头),一般在中间横跨两个头骨,受强烈压迫,头皮和皮下组织发生水肿,因而产生柔软的瘤体,即称为产瘤。

临床不需特殊处理,3到5天后可自行消失。

2.帽状腱膜下血肿:出血量较大,血肿范围广。

帽状腱膜下血肿的处理,对较小的血肿亦可采用早期冷敷、加压包扎,24—28h后改为热敷,待其自行吸收。

若血肿巨大,则应在严格皮肤准备和消毒下,分次穿刺抽吸后加压包扎,尤其对婴幼儿患者,需间隔1 —2d穿刺一次,并根据情况给予抗生素,必时尚需补充血容量之不足。

3.骨膜下血肿(头血肿):颅骨骨膜下血肿,除婴儿因产伤或胎头吸引助产所致者外,一般都伴有颅骨线形骨折。

出血来源多为板障出血或因骨膜剥离而致,血液集积在骨膜与颅骨表面之间,其临床特征是:血肿用界止于骨缝。

骨膜下血肿的处理,幕期仍以冷敷为宜,切忌用强力加压包扎,或用手按揉和热水刺激,以防血液经骨沂缝流向颅内和再次出血,应在严格备皮和消毒情况下施行穿刺,抽吸积血 1 一2次即可恢复。

若反复积血则应及时行CT扫描或其他辅助检查。

对较小的骨膜下血肿,亦可采用先冷敷后热敷待其自行吸收的方法;但对婴幼儿骨膜下血肿,往往为时较久即有钙盐沉着,形成骨性包壳,难以消散。

对这种血肿宜及时穿刺抽吸,在密切观察下小心加压包扎。

切记!!!!群主提示:对于较大血肿,且尚未确认是皮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骨膜下血肿(头血肿)的,若医院没给注射维生素K1,可以要求医生进行注射治疗,可以止血,防止血肿再次出血。

发生血肿后应密切关注,一旦发现血肿边缘硬化或血肿发生后2-3周内血肿无明显变小的,应及时到医院要求医生进行穿刺抽吸、加压包扎,以防血肿机化严重错过穿刺抽吸的最佳治疗机会。

机化后的血肿会导致颅骨变形,影响美观,对孩子的心里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会导致颅骨凹陷,影响大脑发育,必须进行颅骨修复手术治疗。

穿刺抽吸和全麻颅骨修复手术对比穿刺抽吸——用注射器斜插入血肿内,进行积血抽取,加压包扎,几分钟时间可以完成,因幼儿的痛感神经不敏感,就像打针一样,可以不用麻醉,部分医院也有采取局部麻醉的,术后仅有一个注射器的针眼,幼儿基本无痛苦,康复较快,费用100元以内若住院观察治疗费用稍高)。

宝宝血肿怎么处理方法

宝宝血肿怎么处理方法

宝宝血肿怎么处理方法宝宝出现血肿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情况,这是因为宝宝的头骨尚未完全闭合,头骨上的血管比较脆弱易损,而且宝宝在运动或摔倒时很容易造成头部受伤,进而引起头皮下出血形成血肿。

对于宝宝血肿的处理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 观察和监控:宝宝出现头部血肿后,家长首先要冷静,观察宝宝的情况。

注意观察宝宝是否出现头痛、呕吐、昏迷等症状,这些情况可能是较严重的颅内损伤的表现。

如果宝宝有上述情况,应立即就医。

2.冷敷:当发现宝宝出现头部血肿时,可以立即用冷敷的方法处理。

家长可以用冷毛巾或冰袋轻轻敷在血肿部位,每次敷冷敷5到10分钟,可缓解头部疼痛和肿胀,同时还能够收缩血管,减缓血管出血。

但是要注意不要使冷物品直接接触到宝宝的皮肤,以免导致低温灼伤。

3.保持休息:宝宝头部出血后,应尽量减少活动,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头部血肿。

可以在宝宝睡觉时用一些软枕头或把床垫加高,保持头部的升高位,有助于减轻头部压力和肿胀。

4.避免刺激:在宝宝出现血肿后,应尽量避免对头部进行任何刺激,避免用力梳头、抓痒、打闹等行为,以免造成头皮再次受伤,加重出血和血肿情况。

5.饮食调理:宝宝在发生头部血肿后,可以适当调整饮食,多给予宝宝新鲜水果和蔬菜,增加维生素摄入,有助于促进头部伤口愈合,加速血肿吸收。

6.药物治疗:对于宝宝的头部血肿,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但如果出现严重疼痛或有炎症反应时,可以给宝宝适量的止痛药或抗炎药,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7.预防:为了减少宝宝头部受伤引起的血肿,家长应当加强宝宝的安全意识,避免宝宝进行危险性较大的活动,爬行和行走时要保持安全。

在家中或户外活动时,要给宝宝戴上适合的头盔或帽子,减少头部受伤的机会。

总结起来,对于宝宝血肿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观察和监控、冷敷、保持休息、避免刺激、饮食调理、药物治疗和预防。

在处理宝宝血肿时,家长应保持冷静,密切观察宝宝的情况,如有需要及时就医,切勿盲目使用药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头皮血肿与水肿的区别
新生儿头皮水肿怎么办,这是每个新手妈妈都关心话题。

新生儿头皮水肿也有可能是新生儿头皮血肿,这下要怎么区分呢?生育健康网整理“新生儿头皮血肿与水肿的区别”这篇文章,教你怎么识别新生儿头部血肿。

什么是新生儿头部血肿呢?
新生儿头颅血肿与头皮水肿在新生儿临床中经常遇到,但不是颅内血肿,只需注意护理,预后良好。

新生儿头皮血肿主要发生在难产,胎头吸引术,产钳助产,有时也可发生在正常产.这是由于颅骨膜下血管破裂出血,血液停留在局部而形成的,多见于一侧或双侧头顶骨.血肿高出皮肤,边界清晰,大小不一,不超越颅骨骨缝.一般于生后2~3天逐渐明显,压之有波动感,可逐渐吸收消失,一般经数周至数月不等.在没有感染的情况下可不必处理.
如果是出生时被挤压引起的头皮水肿,一般在七天内就会消退,不会持续太长时间的。

如果是头皮下血肿,是没那么容易消退的,一般要到三,四个月大的时候,能消退的就消退,不能消退的就会机会变硬。

一般无须治疗.除非这“水肿”越来越大,千万不能为了让“水肿”消退而去按它,否则会让它越来越大的.
水肿与血肿有什么区别呢?
1、水肿是水淤积在组织中,血肿是血淤积在组织中。

2、可从颜色上区别。

水肿是深黄色样或无变化色,血肿呈紫红色样。

3、从触摸上区别。

水肿摸上去较软绵绵的,而且用手压有凹陷,无明显压痛。

而血肿摸上去较硬。

用手触碰有压痛。

●新生儿头颅血肿是由于产伤导致骨膜下血管破裂、血液积留在骨膜下所致。

常由胎位不正、头盆不称、胎头吸引术、或产钳助产引起,也与新生儿凝血机能较差有关。

血肿部位以头顶部多见,枕、颞、额部少见,常为一侧性,少数为双侧。

血肿在生后数小时至数天逐渐增大,因颅缝处骨膜与骨粘连紧密,故血肿不超越骨缝,边界清楚,触之有波动感,其表面皮肤颜色正常。

如由产钳牵拉或胎头吸引所致,皮肤常有溃破或呈紫红色。

血肿机化后变硬,常需6-8周始吸收。

血肿大者常致黄疸加重及贫血,严重者甚至可发生胆红素脑病。

应注意与产瘤(先锋头)和帽状腱膜下出血鉴别。

治疗血肿:小者不需治疗;大血肿伴中度以上高胆红素血症者,应在严格无菌操作下抽吸血肿,并加压包扎2-3天,以避免胆红素脑病发生。

同时每日肌注1次维生素K1(lmg/次,共3次)。

●附: 头颅血肿与头皮水肿鉴别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