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近代历史大事件

合集下载

了解重庆开埠历史横幅

了解重庆开埠历史横幅

了解重庆开埠历史横幅摘要:1.重庆开埠历史的背景和意义2.重庆开埠的过程和重要事件3.重庆开埠对当地经济、文化、社会的影响4.重庆开埠的历史意义和启示正文:重庆,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

在19 世纪末20 世纪初,重庆经历了开埠的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对重庆乃至整个中国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重庆开埠历史的背景和意义重庆开埠始于1891 年,当时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将重庆等地辟为通商口岸。

这一事件标志着重庆从一座封闭的内陆城市走向了开放,与世界各国开始了广泛的交流。

重庆开埠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它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也为外国资本进入中国提供了重要通道。

2.重庆开埠的过程和重要事件重庆开埠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起初,由于地理环境、交通条件等因素,重庆的开埠程度有限。

直到20 世纪初,随着川汉铁路的修建和长江航运的日益繁荣,重庆逐渐成为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开埠程度逐步加深。

这一过程中,重庆先后设立了租界、开辟了通商口岸、建立了外国人居住区等,逐渐呈现出一个近代城市的风貌。

3.重庆开埠对当地经济、文化、社会的影响重庆开埠后,外国资本进入,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同时,西方的科技、文化、教育等也传入重庆,促使重庆在多个领域实现了现代化。

然而,重庆开埠也给当地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如租界内的治外法权问题、外国传教士的活动等,引发了民众的不满和反抗。

4.重庆开埠的历史意义和启示重庆开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揭示了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和现代化进程的必然性。

同时,重庆开埠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城市在面临变革时的困惑与挣扎。

重庆爱国故事

重庆爱国故事

重庆爱国故事
重庆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一个充满爱国精神的城市。

以下是一些关于重庆的爱国故事:
三三一惨案:1927年3月31日,重庆发生了一场震惊中外的事件,被称为“三三一惨案”。

当时,重庆各界群众举行集会,抗议英美帝国主义炮击南京、屠杀中国平民,突然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镇压,导致数百人死亡,数千人被打伤或失踪。

这场惨案激发了重庆人民的爱国热情,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重庆大轰炸:从1938年到1943年,重庆遭受了长达6年的日军空袭,史称“重庆大轰炸”。

在这段时间里,重庆市民经历了无数次的空袭警报、灯火管制和物资短缺。

然而,重庆人民并没有屈服于日军的暴行,他们坚持抗战,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抗日救亡运动,展现了顽强的爱国精神。

红岩精神: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

红岩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它体现了重庆人民的坚毅和勇敢。

红岩精神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了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庆英雄群体: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重庆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和群体。

例如,江竹筠、王朴、许晓轩等革命烈士,他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奋斗终身。

此外,还有许多英勇的革命群体,如“刘胡兰小组”、“狼牙山五壮士”等,他们的事迹激励了无数人投身于爱国事业。

这些故事展示了重庆人民的爱国精神和英勇无畏的品质。

我们应该铭记历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重庆近代革命史

重庆近代革命史

重庆大轰炸惨案遗址
重庆谈判
1945 要《 结 日 件 称 府 中 为 》政 束 开 过 重 天在 囯 避 (府 , 始 程 庆 的重 共 免 年 即与 国 , 从 谈 和庆 产 内 抗 双中 共 至 判 平进 党 战 日 十共 双 。 谈行 同 、 战 协代 方 月 年 整 判了 国 争 争 定会 签 个 ,为 民 取 胜 》谈 订 日 月 事 史期 党 和 利 )纪 了 政平后 ,, 。 43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美炮舰在重庆江面上游弋
重庆海关旧址
陪都
定织效中实告接 等区“位和期 放有命国力急连 。司中头世间陪 令华衔界重都 弃效,军差。失 南的但队距由利年 部民有反庆是 京防还对较于,, 驻国:法的 ,御是日大当大国 地陪“西称 将会大作,时片民 ”都中斯号 政战都战因与国政 、”华战。年 府。失虽而日土府 大和民争时 驻于利竭自本失军 韩“国,值月 地是,尽战相守在 民同战此中到 迁国致全端比,对 国盟时间国 往民使力开中首日 战国首重抗 重政无,启国都作 时中都庆日年 庆府法三以军南战 陪国”的战月 。决组军来事京中 都战、地争 , 1937 1937 11 1946 5
重庆开埠
1891年初《重庆新关试办章程》《重庆新船 只来往宜昌重庆通商试办章程》(20条)英国控 制了重庆海关,标志着重庆正式开埠,但并不允 许外国轮船通航重庆。 1896年,中日《马关条约》关于日本轮船可 以由宜昌溯江而上重庆的规定,导致了川江航权 的最后丧失。两年以后,1898年3月,立德乐带 领他的七吨小轮船“利川”号试航川江成功,到 达重庆,极大地鼓舞了帝国主义侵略四川的狂热 情绪。
Hale Waihona Puke 1945 8 29 10 10
重庆大轰炸

重庆红色革命历史故事

重庆红色革命历史故事

重庆红色革命历史故事
1949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经历了几十年的革命和战争,而重庆作为中国解放的最后一站,也进行了一场激烈的红色革命。

下面就来讲讲重庆红色革命的历史故事。

在解放战争末期,中国共产党在重庆地下组织积极筹备起义。

当时,国民党政府大力压制共产党,所以起义的时机要选择得当。

1949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抵达重庆郊区,刘伯承、邓小平等领导对此高度重视,请求中央批准启动重庆起义。

毛泽东同意,并指示贺龙等领导发动起义,于是在1949年12月31日深夜开始了重庆的一场声势浩大的翻身斗争。

起义开始后,中共地下组织迅速行动,控制了各种重要设施,如电台、邮局等,并到处张贴标语。

在重庆市内,起义军控制了多个街区,切断了国民党官员和军队之间的联系,展开了顽强的斗争。

翻身军团中奇迹般地出现了一个叫林天民的壮年。

他负责在起义开始后几天对唐家口的保卫工作并负责拦截路边车辆,防止国民党派出的援军进行增援。

林天民以一人之力,成功拦截了6辆军车和77人,收缴了近千支步枪、100多支冲锋枪、数万枚子弹,火炮和一批优质弹药。

其行为受到了起义军领袖的称赞和关注。

其后,林天民也成为了众人瞩目的英雄人物。

在重庆解放战争最后的胜利中,林天民,他的兄弟和战友们的英勇表现让人们惊叹。

他们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赢得了胜利。

重庆革命的最后胜利,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漫长斗争中最重要的胜利之一,揭开了新中国历史的崭新一页。

重庆改革30年的变化

重庆改革30年的变化

在我小时候,常听见父母说带我去“城头”耍。

当时的城头就是现在的解放碑,现在最繁华的地方。

不要以为是农村来的才这么说,不论你是重庆哪里的人,到解放碑都会这么说。

要问渝中区三十年改革发展以来最具标志性的事件,那是太多太多了,我就举几个最为重庆人印象深刻的事件:1.1980年7月1日,重庆长江大桥竣工通车。

这一天重庆长江大桥竣工通车,结束了南岸千百年来只能靠轮船摆渡到市中心的历史,南岸成了重庆真正的南大门,更是南岸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日子,现在已成为重庆的著名景点之一。

2.1997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挂牌节目大会举行。

当时的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同志出席挂牌揭幕大会,并在会上发表讲话。

直辖已经十余年的重庆从经济,交通,社会,环境等都有巨大的变化,在福布斯榜上变化最大的城市排名第二十名。

3.1986年3月30日,全市第一座用于城市客运的凯旋路电梯工程建材运营。

这一电梯高11层,提升高度32.5米,是连接上下半城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当时选址定在燕喜洞与文化宫之间、凯旋路上下口之间,二选一,最终确定在凯旋路,依据的是“数胡豆”。

如今服役了22年后的凯旋路电梯在2008年的6月更换成新电梯。

4.1997年12月27日,解放碑中心购物广场竣工开放。

1997年重庆直辖后,市、区政府为改变重庆的商业面貌,决定把原解放碑大什字(含民权路、民族路和邹容路共2.24万平方米)地区改造成为中国第一条商业步行街——即解放碑中心购物广场,作为直辖后的民心工程。

1998年,市、区政府以解放碑中心购物广场为核心,把东起小什字,西至较场口,南起新华路,北至民生路,方圆约为1平方公里的范围,规划为解放碑商贸中心区。

5.2000年12月26日,重庆轻轨交通较场口-新三村线路一期工程全线开工。

重庆人一直梦想着有那么一天:翻山越岭如履平地,这个梦想已经成为现实。

随着一期施工的顺利,在2005年6月18日,重庆轻轨交通二号线一期工程也正式运行。

还有很多很多的事件在重庆改革开放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在这里不一一列举了。

重庆抗战大事记(1935-1947,重庆市档案馆)

重庆抗战大事记(1935-1947,重庆市档案馆)

重庆抗战大事记(1935—1947)重庆市档案馆文章来源:《重庆抗战纪事》1985年第一版1935年一月十二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参谋团(以下简称“参谋团”),由主任贺国光率领,到达重庆。

二月十日改组后的四川省政府在重庆成立。

主席刘湘,委员甘绩镛、刘航琛、郭昌明、杨全宇、邓汉祥、谢培筠,民政厅长甘绩镛、教育厅长杨全宇、财政厅长刘航琛、建设厅长郭昌明,秘书长邓汉祥。

二月十五日中央银行四川分行成立。

三月一日四川省政府宣布,从本日起,川中各军月饷,由四川善后督办公署统收统支。

这是为打破防区制,整理四川财政采取的重大步骤。

此前省政府已督令各军交还防区内的行政和财政。

三月二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由汉口首次飞抵重庆。

三月四日他宣称:“四川应作民族复兴之根据地。

”三月五日中央银行重庆分行成立。

这是国民政府为统一四川金融币制而采取的重大措施。

三月六日蒋介石致电四川省主席刘湘,嘉勉川政统一完成。

三月二十三日蒋介石由重庆赴贵阳、昆明、成都、峨嵋,四月十日返回南京。

六月十五日川黔公路正式通车。

六月二十四日国民政府行政院任命张必果任重庆市长。

七月九日四川省政府由重庆迁往成都,十三日正式办公。

八月国民政府责令四川善后督办刘湘整编川军。

由参谋团组设点验委员会,分赴四川各军点验。

在此基础上,按全国陆军番号,将川军整编为陆军第二十军(军长杨森)、第二十一军(军长唐式遵)、第二十二军(军长王缵绪)、第二十三军(军长潘文华)、第四十一军(军长孙震)、第四十五军(军长邓锡侯)、新编第六师(师长李家钰,旋扩编为第四十七军),共六个军一个师。

参谋团成立川黔公路监理处,开发四川交通。

十月三日奉国民政府之命,参谋团改组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重庆行营(以下简称“重庆行营”)。

顾祝同为主任,贺国光为参谋长,杨永泰为秘书长。

十一月一日正式成立。

次年三月,贺国光升任副主任,代行主任职责。

1936年重庆行营成立江防要塞建筑委员会,分别建筑宜昌、重庆间要塞。

重庆1949故事简介

重庆1949故事简介

重庆1949故事简介【实用版】目录1.1949 年重庆的历史背景2.重庆 1949 的故事情节3.故事中的主要人物4.故事的历史意义正文1949 年,重庆这座古老的山城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当时,国共内战已经进入了最后阶段,人民解放军节节胜利,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重庆 1949 的故事拉开了序幕。

重庆 1949 的故事情节围绕着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在重庆地区的战斗展开。

当时,国民党政府已经将重庆设为战时首都,企图凭借险要地势负隅顽抗。

然而,在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国民党军队在重庆地区的防线逐渐崩溃。

1949 年 11 月,人民解放军成功解放重庆,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在西南地区的统治宣告结束。

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有国民党领导人蒋介石、国民党将领胡宗南、人民解放军将领刘伯承等。

蒋介石在故事中试图凭借重庆的险要地势挽回败局,但最终未能如愿。

胡宗南则是国民党军队在重庆地区的主要指挥官,他在战斗中表现出色,但最终败给了人民解放军。

刘伯承则是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将领,他领导部队英勇作战,最终成功解放重庆。

重庆 1949 的故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首先,它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在西南地区的统治宣告结束,进一步巩固了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

其次,重庆的解放为新中国的成立扫清了道路,为西南地区的和平解放和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最后,重庆 1949 的故事也是一部英勇的战争史诗,它反映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顽强和国民党军队的衰败,成为了那段历史的重要见证。

总之,重庆 1949 的故事是一段充满激情和奋斗的历史,它见证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和国民党政权的衰落,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奠定了基础。

二 重庆历史大事件PPT课件

二 重庆历史大事件PPT课件

为战时首都,沦陷区涌入100余万
人。
.
16
.
17
•6、解放后,国家 “大三线” 建设,数以百计的国防及 国有大中型企业内迁重庆。
•7、三峡工程大移民。动态 移民130万。
.
18
.
19
•今綦江、江津、合川、铜梁、 大足、荣昌在当时是僚人甚多 的地区。最多达300万人。
.
15
• 4、明末清初,天下大乱,四川
人口锐减。重庆地区江津“人烟
断绝”;大足“止逃存一、二姓 人”;綦江县城荒废6年无人烟。
清初实行大移民,即“湖广填四 川”,共移民约1700万。
• 5、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重庆成
明玉珍(普贤)像
.
3
.
4
.
5
.
6
二、四筑古城
1、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九年,秦 国大夫张仪引兵灭巴。进驻重庆后, 始筑“仪城江州”。城中心在今朝天 门,望龙门,千厮门一带,方圆不过 两平方公里。
2、公元226年,三国建兴四年,大都
护李严屯兵江州,嫌“仪城”太小,
乃“更作大城。”其下线扩至南纪门、
清初实行大移民即湖广填四川共移民约年抗战全面爆发重庆成为战时首都沦陷区涌入解放后国家大三线建设数以百计癿国防及国有大中型企业内迁重庆
第四章 重庆历史与文化
第二节 重庆历史大事件
.
1
一、三次建都
➢ 3000年前西周时期,古代巴人在讨伐商纣 王的战争中勇立军功,被周天子分封,建巴国 ,都江州(重庆)。
现尚存通远、东水二门. 。
8
.
9
.
10Βιβλιοθήκη .11.12
三、三次直辖
1、1937年7月抗战爆发,国民政府迁都 重庆,1939年5月5日升重庆为行政院直辖 市,直到抗战胜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近代历史
重庆开埠
清光绪十六年(1890)三月三十一日,中英签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重庆开为商埠。

次年三月一日,重庆海关成立,英人霍伯森担任重庆海关税务司的职务,掌握海关行政和征收关税的大权并兼管港口事务。

各国在重庆纷纷设立领事馆,开辟租界,建立国中之国。

重庆开埠以后,川江航运逐渐被外人控制。

随着川江航运权的丧失,西方列强在重庆开设洋行、公司,建立工厂,开采矿山,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使重庆及其影响的地区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新式学堂兴起
19世纪末,仿欧美日的新式学堂在重庆开始创办。

清光绪十七年(1891),美国基督教传教士创办了私立求精学堂。

次年,川东道守创办了洋务学堂。

此后,重庆知府于光绪三十年(1904)创办官立重庆府中学堂。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又相继创办了川东师范学堂、重庆公立法政专门学校。

至清末重庆各类学堂已初具规模。

既有大学堂,又有大量的中小学堂,还有实业学堂、幼稚园,以及专门为贫苦子弟设立的半日制学堂,全市各类学堂多达1200余所。

创办钱庄、银行
光绪二十二年(1896),重庆最早创办的钱庄同生福钱庄开业,以后一直为重庆四大钱庄之一。

民国3年(1914),重庆富商杨文光及其族人创办的第一家私营银行聚兴城银行开业,额定资本100万银元。

到1948年,该行在全国共有分支机构32处,其中分行8个,支行4个,办事处20个。

近代工业出现
1891年,川商卢干臣等人自日本迁回森昌泰自来火厂(即火柴厂),这是重庆第一家近代工业企业。

随后又出现了民族资本办的蒸气机械缫丝厂、棉织厂、玻璃厂、机制纸厂、仪器公司、制药厂、电厂、矿业开发等一批近代工业企业。

特别是1907年独川电灯公司及天府煤矿等基础工业的出现,给重庆近代工业的发展带来了生机。

到1933年,全市已有近代工业及手工业工场415家,使重庆成为中国西部最早的工业城市。

日本开设王家沱租界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不久,日本就趁势向清政府提出了在重庆设立租界的要求。

经过几年的反复交涉,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八月十二日,日本驻重庆领事山崎桂和清政府川东道台宝NB148在重庆正式签订了《重庆日本商民专界约书》,日本获得了在重庆开设租界的特权。

《约书》共22条,主要内容有:中国准许日本在重庆府城朝天门外南岸王家沱设立专管租界;租界内商民之事由日本领事馆专管;租契30年更换一次,可以连续永远租用,不得限制。

日本取得王家沱租界以后,迅速将它变成了一个四川内地的小日本国,先后开办了有邻公司、大阪洋行、又新丝厂、武林洋行、日清公司,大批日本军舰、商轮停泊在王家沱江面。

重庆响应五四运动
民国8年(1919)北京爆发五四运动后,在重庆掀起了以重庆青年学生为主体、工商各界迅速响应的声援北京反帝爱国运动的斗争。

是年5月12日,重庆《国民公报》首次批露五四运动的消息,重庆各界以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为先导随即奋起响应,市内纷纷罢课、罢工、罢市,游行示威,发表宣言、通电等,先后建立川东学生救国团(后更名为川东学生联合会)、川东女子救国会、国民外交后援会等反帝联合爱国团体。

6月3日,在川东学生救国团组织下,全市20所中小学校学生2000余人,响应北京学生的罢课宣言,举行游行警告大会,强烈要求还我青岛、惩办国贼、取消密约、抵制日货、速息内争、一致对外,并到川东道尹公署和重庆镇守使署请愿,向全国发出通电。

重庆商界、学界联合组成重庆商学联合会,统一领导抵制日货3年。

三三一惨案
民国16年(1927)3月24日,南京市民集会庆祝北伐军占领南京,美、英帝国主义者借口保护侨民,调集军舰炮击南京城,打死打伤2000余人。

消息传到重庆,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决定由重庆工农商学兵反英大同盟发起,联络重庆市工、农、商、学、妇等协会,于3月31日在打枪坝召开反英示威大会,抗议美英暴行。

3月29日,刘湘召集其主要将领和亲信密商、策划镇压行动。

负责会场行动的刘部师长王陵基、蓝文彬也召集参与行动人员,具体安排屠杀计划。

3月31日,重庆各界反对英帝炮击南京市民大会在打枪坝隆重召开,党团地委主要负责人和各界群众约2万余人参加。

11时,会议刚开始,预伏的军警特务即从会场内外开枪,或挥刀抡棒,进行血腥镇压。

会场内血肉横飞,尸体遍地。

大会主席团主席漆南薰、左派将领陈达三惨遭杀害。

大屠杀持续到下午2点,据红十字会收尸统计,当场因枪杀、刀劈、棒击、践踏、跳墙致死者137人,受伤者上千人。

同时,军阀、团阀又组织流氓暴徒,捣毁公开的左派机关、团体、学校,并在全市张贴布告,声称这次惨案系工学冲突所致。

4月1日,侥幸脱险的地委组织委员冉钧外出工作时,遭军阀便衣队暗杀。

地委书记杨公脱险后召集会议,布置善后,指定任白戈、廖正圣为临时党团负责人。

4月4日,杨公被捕,6日,被敌人割舌、剜目、断手,身中3枪壮烈牺牲于浮图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