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数学教科书中的数学史呈现研究
数学史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渗透研究

数学史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渗透研究数学史是研究数学的发展历史、数学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数学成就的评价与传播等方面的学科。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史渗透其中,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科学发展历史的认识和对数学应用的兴趣。
本文将探讨数学史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渗透方式及其意义。
一、数学史的渗透方式1. “前置式”渗透方式在教学中引入数学史作为知识的前置,让学生先了解数学知识的历史背景以及相应的学术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和算法原理。
例如,学习圆周率可以先介绍古代求圆周率的方法,如“中国的算法”和“希腊的算法”,让学生了解到古代数学家在没有现代工具的情况下如何解决数学问题,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数学史与数学概念和问题之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研究的历史进展和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进而更好地理解知识和解决问题。
例如,教学初等代数方程时,可以介绍古希腊数学家欧多克索斯在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时的代数方法,说明在古代,人们就开始研究代数方程,揭示数学知识的历史发展和变化。
数学史中有很多图像、定理、曲线等富有表现力和生动形象的内容,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在教学中进行展示,让学生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并提高记忆效果。
例如,通过介绍古希腊数学家阿波罗尼奥斯的锥形曲线来讲解圆锥曲线,或通过展示当代大师曼德布罗特的分形“蕨类”来介绍分形的概念。
1. 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数学史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历史发展的视角,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通过数学史的介绍,学生能够了解数学知识的进化历程、学术背景和相关的数学成就,进而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 培养学生对科学发展历史的认识数学史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历史,了解数学发展是一个怎样的过程,从而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的发展历程、科学的精神追求和科学家的科学理念。
例如,教学初等几何时,可以通过介绍亚里士多德的几何学和欧几里得的几何学,让学生了解古代几何学的发展和演化,激发学生对几何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人教版初中、高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史的调查分析

人教版初中、高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史的调查分析作者:刘超来源:《基础教育》 2011年第2期摘要:数学史对数学教育有重要价值。
通过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七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A版中数学史的调查分析发现,教材中的数学史在数量上有所增加,选材的视角也有所拓展,但对数学史的处理仍存在简单化倾向。
本文认为,应重视数学史的教育价值,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丰富教材中的数学史并开发数学史资源;对数学史的选取要重系统性、完整性和应用性;数学史融入教材的视角、用途应多元化。
另外,还需要加强一线教师的数学史修养。
关键词:数学教材;数学史;调查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 2232(2011)02-0099-O7引言数学史对数学教育的意义已得到越来越多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张奠宙先生曾指出:在数学教育中,特别是中学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数学史知识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3个学段的教材编写建议中也都明确提出应介绍有关的数学背景知识,“在对数学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材中应当包含一些辅助材料,如史料、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数学家介绍、背景材料等”。
作为一门课程,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文化这一视角来关注数学。
一百多年前,德国数学史家汉克尔(H.Hankel)形象地指出,“在大多数的学科里,一代人的建筑为下一代人所摧毁,一个人的创造被另一个人所破坏。
唯独数学,每一代人都在古老的大厦上添砖加瓦。
”数学是积累的科学,它本身就是历史的记录,或者说,数学的过去融合在现在与未来之中。
由此可见,一套好的教材若要返璞归真地反映知识的来龙去脉,思想方法的深刻内涵以及科学文化的进步,就必须融人一些数学史和简略的数学史知识,以开阔学生视野,启发思维,增加学习兴趣。
这也使得在推进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审视实验教材中数学史的内容与分布显得十分必要。
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研究数学史是指研究数学的发展历史和数学家的贡献的学科,它以研究数学的发展、数学原理的形成以及数学家的生平为主要内容。
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研究,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演变和发展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就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数学史与高中数学的联系1. 丰富数学知识体系:数学史是数学知识的积淀,涉及到数学的各个分支和各个时期的重要成果。
通过研究数学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各个方面和各个时期的重要理论,并且将这些理论与高中数学的相关内容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相关知识。
2. 提高学习兴趣: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历史事件相结合,通过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和数学家的生平事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学到数学知识,还可以增加对数学的好奇心和热爱,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3. 培养数学思维:数学史的研究不仅关注数学的结果,更关注数学的推理和证明的过程。
通过研究数学史,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思维方法和推理过程,并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的推理和证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4. 培养数学文化素养:数学史是数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数学史,可以使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文化素养。
数学文化素养的培养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认同和尊重,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1. 教材编写: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融入数学史的相关内容,将数学史与高中数学知识点有机结合,通过数学史故事和数学家的生平事迹来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
2. 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数学史的相关内容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可以通过讲解数学史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数学原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3. 数学史专题研究: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史专题研究,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数学史的题目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和展示报告,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表达能力。
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研究引言数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
数学史作为数学的一部分,不仅仅是研究数学的发展历程,更是研究人类智慧和思想的历史。
数学史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和特点,从而为数学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本文将探讨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意义、方法和效果,并提出相应的研究建议。
1.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数学史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数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帮助他们建立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和把握。
通过了解历史上各个数学家的成就和思想,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数学史中充满了许多精彩的故事和数学难题,这些内容往往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讲解数学史上的一些典故和发现,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3.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数学史中的许多问题和思想都具有很高的学科价值和启发意义,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通过讲解一些历史上的数学难题和发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培养他们的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综合能力。
4.有利于形成学科交叉的思维方式数学史作为数学和历史的结合体,能够促进学生形成学科交叉的思维方式和全局观念。
通过学习数学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影响,加深对数学学科本质的认识,拓宽学习视野,提高学科整合的能力。
二、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方法1.介绍数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适时介绍数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讲解他们的成就和思想,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教授圆的相关知识时,可以介绍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和他的圆周率研究,或者介绍古印度的无窮和零的概念。
这样的讲解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数学概念的由来和数学家的成就,激发对数学的热爱。
台湾高中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史

台湾高中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史高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史内容对比研究:新人教A版与北师版必修册的视角数学,作为一门贯穿教育阶段的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在高中阶段,数学史内容的引入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册和北师版高中数学必修册为例,对高中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史内容进行对比研究。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数学教材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许多变化。
而新人教A版和北师版作为国内具有代表性的高中数学教材,其数学史内容的编写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通过对这两个版本教材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史内容在高中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在新人教A版和北师版高中数学必修册中,数学史内容既有共性,也有差异。
共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两个版本教材都重视数学史内容的引入,力求通过数学史的融入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概念、方法和思想的理解;二是两个版本教材中的数学史内容都涵盖了丰富的知识点,涉及计数原理、算法、概率、统计等多个领域。
然而,两个版本教材在数学史内容的编写上存在一定差异。
新人教A版教材更注重知识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衔接更为紧密;而北师版教材则更注重生活化和趣味性,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
两个版本教材中数学史知识的深度也存在差异。
新人教A版教材对数学史知识的解释较为详细,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而北师版教材则更注重实践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
通过对新人教A版和北师版高中数学必修册中数学史内容的对比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两个版本教材各有优势。
新人教A版教材更适合于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的培养,而北师版教材则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今后的高中数学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应该兼采两个版本教材的优点,既要重视数学史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也要注重生活化和趣味性,同时还要实际应用。
我们还应该进一步丰富数学史内容,增加更多的知识点和案例,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他们全面提升数学素养。
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史的创新应用策略探究

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史的创新应用策略探究摘要:作为一门工具类学科,高中数学教师要想加强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教学中渗透数学史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
为此,教师需要打破传统教学的桎梏,对数学史进行应用,充分发挥其教学作用,在加强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史;创新应用数学一直都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教学地位,而随着年级的增加,数学的教学难度也在不断加大,尤其是在高中阶段数学教学中,学生不仅要面临高考的压力,还要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自身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而数学史作为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教学资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知识的起源和发展,引导学生构建更加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从而进一步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与效率。
本文对数学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创新型应用方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探讨。
一、结合数学史制定教学内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理论知识较多,且大多都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一点是影响学生最终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鉴于此,高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将数学史与教学材料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
例如,在教学“几何”相关知识点的时候,为了降低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插入数学史,以费马的故事为例,虽然他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教育,却凭借自己对数学的爱好、努力不懈地研究和积极地探索,发现了解析几何的基本原理,提出了概率论,为微积分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学生可以通过了解费马的故事,对概念论产生一定的好奇,进而对几何知识的解题原理产生学习的兴趣,在自主参与的教学活动中,一步一步加深对数学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二、引入数学史开展课前导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数学史的故事性特点,组织学生开展趣味性的课前导入环节,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学生能够集中思维,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高中数学课教学中数学史内容的巧妙融入分析

探索篇・方法展示高中教学课教学中数学史内汆的巧妙融入分析禄文夫(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枝阳初级中学,甘肃白银)摘要:数学史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
以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学工作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高中生学习特点,明确新课改对高中数学提出的全新要求,深层探索如何在高中数学课教学中巧妙融入数学史,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数学史;新课改数学作为高中教学的重难点,不仅展现出极强的严谨性和逻辑性,还具备大量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探究空间,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不需要遵守绝对理性的原则。
通过了解传统教学理念可知,在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师更注重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学生课堂表现力和数学意识的培育,而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引用数学史,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学氛围,而且能帮助他们找到便捷的学习方法,以此更快理解和引用所学知识。
下面对高中数学课教学中数学史内容的巧妙融入进行研究与分析。
一、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对高中数学教学工作而言,其中包含大量的理论知识.如基本理论、公式及原理等.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式都是直接向学生传递,并要求他们背诵和应用,这样不仅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还难以加深记忆力,最终导致高中数学教学失去了本身的价值和意义。
从本质上讲.高中数学所学的每个理论、公式等都是历代数学家经过多次推论和探索提出的,若是在课堂中通过结合数学史进行教学指导,则有助于学生在集中课堂注意力的基础上,了解更多人类文明叫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2.4等比数列”时,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的基础上,理解等比数列的性质,并可以引用所学内容解决现实问题。
因此,在正式上课前,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具体问题,并让他们在整合自身数学累积知识的基础上,分析具体问题,并提出“等比数列”的定义和性质,在完成预期设定的教学引导工作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教材提供的问题进行技能训练,而后认识和理解所学知识的定义和性质。
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研究数学史作为数学教学的一种方法,是通过研究数学的历史发展过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概念和方法。
将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他们对数学的认识,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史可以将数学概念与历史背景相结合,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和兴奋感,从而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学习热情。
学生通过了解数学的历史发展过程,可以看到数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演变的学科,而不是一成不变的知识体系。
2. 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解决过程和发展趋势,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分析历史上的数学问题和解法,学生可以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1. 深入了解数学史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参考书籍,深入了解数学史的知识。
教师要了解数学史的基本内容和发展脉络,熟悉数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
只有教师掌握了足够的数学史知识,才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2. 瞄准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数学史故事。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数学史故事来讲解。
可以选择与具体内容相关的数学史故事,或者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数学史事件来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 创设数学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数学史故事、展示数学史文物等方式,创设数学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数学博物馆、参加数学比赛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史的魅力。
5. 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史研究。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数学史研究,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史的奥秘。
可以将学生分组,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数学史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和调查,并向全班进行报告。
通过数学史研究,可以培养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将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评价数学史融入教学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高中数学教科书中的数学史呈现研究
数学史是数学教学的一部分,在教学数学知识的时候,适当地引入数学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提升学术的数学人文素养,活跃课堂气氛,这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那么,在当前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数学史是如何呈现的呢?笔者将结合自身的调查研究对其进行详细的探讨。
标签:高中数学;教科书;数学史;呈现研究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当前各个版本的数学教科书都按照课程标准要求重视起了数学史内容的编排,但是,在具体的编排过程中仍存在有较多的问题需要改进,如在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发挥数学史的作用,展现数学史的趣味性等,都是值得教师思索的问题。
一、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数学史的比较分析
(一)内容类型
当前基本上所有数学教科书中的内容类型都是以重要数学内容知识或概念的发展史介绍为主体,同时还兼有数学家介绍、名人名言等,当然由于数学教科书的版本不同,各个版本也有各自重视的内容类型,如人教A版的内容知识或概念的发展使最多;而苏教版重视名人名言的使用,在人教版中则没有相关的数学史知识;北师大版重视数学应用的历史,其内容呈现多是以案例的方式出现。
如北师大版必修五海伦公式与秦九韶三斜求积公式,在应用过程中既有内容历史,同时又兼具数学历史知识,如数学家的简介和名人名言等,这种综合呈现的数学史对于学生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都有着较好的帮助。
(二)栏目分布
在数学教科书中不同版本教材的数学史栏目分布也存在有细微的差异,如北师大的数学史主要集中在阅读类栏目和正文中,其中以阅读栏目的数量居多。
而人教A版的数学史栏目则比较固定,基本上所有数学史知识都集中在“阅读与思考”栏目中,北师大版本的阅读类栏目比较多,如阅读材料、阅读理解和小资料等,不同类型的的数学史分布在不同的栏目中,形式较为丰富。
此外,在进行栏目分布时,人教版和北师大版的教材,为了让学生更为深入细致地了解相关教学知识,因此,在教材的正文及旁注中也有许多数学史知识的渗透,而在苏教版的正文中数学史出现的几率比较少,其名人名言的栏目比较多,相较于其他两个版本来说,特色鲜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相关的知识在一些数学习题中也有相关知识的渗透。
(三)呈现方式
在几个版本的教科书中数学史的呈现形式在大体上是相同的,都是以文字呈
现为主,其次,则多是文字与图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呈现。
但是相较于人教版和苏教版的教科书来说,北师大版在呈现数学史的时候,比较注重阅读材料中数学史的文献来源出处问题,而人教版及苏教版关于该问题的解决,多是在“实习作业”中呈现,其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在学生开展数学调查的实习作业中让学生自行探索。
二、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数学史呈現方式思考
(一)对内容选取的思考
首先,高中数学教科书数学史内容的选取,其基本选取的原则是与数学知识密切相关,通过阅读和学习数学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相关的教学知识。
但是,在选取数学史时,在这个原则上还有许多原则需要注意把握,如安排个人的内容多一些,还是专题内容多一些,或者是整体数学文化多一些,横向多一些还是纵向多一些等,这些问题都是选取数学历史时,应当着重考虑的问题。
其次,高中数学还涉及了中西方多种类型的知识,数学对于西方近代科学的影响极为重大。
因此,在选取数学史内容时,还应兼顾中西、学习和体会西方数学的理性精神,欣赏中国古代数学曾经取得的辉煌成就,要尽可能避免文化主义对教材编订的影响,结合数学实际教学内容,合理的选择合适的数学史。
(二)对编排方式的思考
学生的学习是一件极富有意义的事情,通过学习学生获得了知识,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养。
在教科书中编排数学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在具体的编排工作中,不同教师的思想观念也存在有一定的差异,比如说数学史学家主张按照历史顺序进行编排,而纯纯数学家则主张按照逻辑顺序进行编排,其追求数学的完整和严谨。
而在具体的编排工作中,笔者认为数学教材的设计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其具有一定的逻辑顺序,而数学史为更好地融入到数学教科书中,就需要思考其与主体教学内容是否匹配,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数学史的作用。
(三)对呈现方式的思考
如上文所述,当前不同版本的数学教科书对于数学史的呈现方式各不相同,其呈现方式主要以文字和图片两种形式。
但是,笔者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尽管文字呈现方式有文字和图片两种方式,但是还是有许多学生认为当前数学史的呈现方式过于单一。
基于这样的原因,笔者认为在今后数学教科书中的数学史呈现方式可以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呈现数学史的时候,可以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他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呈现。
总之,数学史进入数学课程和教科书已经成为数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在具体的编排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发挥数学史的作用,展现数学史的魅力,调动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则是教材编写者及教师应当思索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当前高中数学教学工作,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殷长征.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教材阅读栏目使用情况的调查及思考[J].中学数学,2012,(11):23~25.
[2]陆愉华.苏教版语文教材的使用现状及改进策略[J].语文天地,2014(22):74~75.
[3]吴函璇.现行人教版与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所选明代文学作品比较[J].北方文学,2017(15):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