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合集下载

人教版吉林吉林中考专题语文中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吉林吉林中考专题语文中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吉林吉林中考专题语文中考模拟1.单选题第1题.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学习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使我明白了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

B: 良好的学习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成绩能否提高。

C: 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校园欺凌预防、干预和处理机制,保障每个孩子健康成长。

D: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今年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答案】C【解答】A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去掉通过或使;C项,一面对两面,去掉能否;D项,成分残缺,在句末加上的活动。

故选B。

2.文言文阅读第2题.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1)读准字音,是学好古诗文的第一步。

请给下列句中的画线字标注读音。

①高者挂罥长林梢_______________②力恶其不出于身也_______________(2)一词多义是汉语中的常见现象。

下列画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卷我屋上三重茅久别重逢B: 故人不独亲其亲举目无亲C: 男有分,女有归改邪归正D: 盗窃乱贼而不作兴风作浪(3)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①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人教版吉林吉林中考专题语文中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吉林吉林中考专题语文中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吉林吉林中考专题语文中考模拟1.单选题第1题.下划句于加点词;使用不正确的-·项是 ( )A: 因乘客与司机发生争执,导致公交车坠江,车上15人全部遇难,这一事件震惊中外,耸人听闻。

B: 节假日的郁瓜;公园,人卢鼎沸,其处热闹极了。

C: 许多教师在平凡的凶位上默默无私的本献指,儿[分年,看见学牛行Hi息,使倍感欣慰D: 脚手架上的工人们全程儿下没有交流,却配合得天衣无缝。

【答案】C【解答】12342.文言文阅读第2题.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1)对下面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A: 自非亭午夜分自:从沿溯阻绝溯:逆流而上B: 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佁然不动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C: 以其境过清以:因为不以疾也疾:快D: 则素湍绿潭素:白色(的)空谷传响响:回声(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甲】【乙】两文的第二自然段都写了水,请结合文本进行比较,在写水方面有什么异同?【答案】A(2)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吉林省吉林市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

吉林省吉林市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

吉林省吉林市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5分)1.请在横线上或括号内端正地书写诗文名句和正确答案。

(1)青林翠竹,。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2),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3)李白《行路难》中暗用姜太公得遇周文王、伊尹得遇商汤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的句子:,。

(4)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一白一红,相互映衬,色彩鲜明地表现天气寒冷的诗句是:,。

2.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数说犀尊”是国博首次以一物一展的形式策划的展览。

展览从出土经历□功能特点□铸造工艺、造型美学等方面对西汉错金银云纹铜犀尊进行全方位解读,并突破常规展陈手段,综合运用高清三维扫描、超高清显示、人工智能、红外感应等技术,通过数字手段直观呈现文物高清细节和科学研究成果,让观众从视、听、触、互动思考等多维度深入感受犀尊所承载.的价值。

展览最为特殊的一点是,犀尊其实并没有出现在展厅中,它依旧安静地伫.立于“古代中国”展厅,却通过数字技术与“数说犀尊”展厅实时联动。

(1)对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承载.zǎi 伫.立zhùB.承载.zài 伫.立zhùC.承载.zài 伫.立chùD.承载.zǎi 伫.立chù(2)请你依据材料内容,用自己的话解释“数说犀尊”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同学们写下的看展体验,其中修辞方法和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石窟艺术是中国古代灿烂文明的独特形态之一,是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

B.“复活”的文物,让人们记得起历史沧桑,看得见岁月留痕,留得住文化根脉。

C.自古以来,科学技术就以一种根深蒂固、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吉林省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吉林省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吉林省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1—4题每题2分,5题3分,共11分) (共5题;共11分)1. (2分) (2020七下·达县期末) 下列选项中画横线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选聘(pìn)哺(bǔ)育怏(yàng)怏不乐不可捉摸(zhuō)B . 挚(zhì)痛碾(liǎn)谷海市蜃(shèn)楼夺眶(kuàng)而出C . 攥(zuàn)着憎(zēng)恶诲人不倦(huǐ )踉踉跄跄(niàng)D . 猥(wěi)琐羸(léi)弱慷慨(kǎi)淋漓悲天悯(mǐng)人2. (2分)选出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A . 坦荡如砥争妍斗艳震耳欲聋不言而喻B . 一泻千里纵横决荡忍俊不禁刻骨铭心C . 贯穿始终潜滋暗长不折不扣因地制宜D . 盘虬卧龙一如即往略胜一筹藏污纳垢3. (2分)下列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 . 这道数学题解题步骤繁多,而且有三个答案,真可谓扑朔迷离。

B . 2012年2月,林书豪引领纽约尼克斯队豪取7连胜,并打破多项联盟记录,这让此前赛事成绩平平、鲜为人知的他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C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邓稼先的一生。

D . 几年没见,调皮捣蛋的李思哲变成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小伙子,再也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

4.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今年中考数学试卷渗透了一些高中数学知识,难度系数远超去年。

B . 通过这次英语电视大赛,使我们增长了才能,陶冶了情操。

C . 为了防止车辆失窃事件不再发生,小区保安部门加强了安保措施。

D . 江都区能否抓住机遇发展经济,关键在于加速培养大批各行各业的拔尖人才。

5. (3分) (2017八上·江都月考)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 《始终眷恋着祖国》记述了钱学森的主要事迹和他获得的荣誉,以及毅然放弃国外优裕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阻力回国的历程,表现了他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

人教版吉林吉林中考专题语文中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吉林吉林中考专题语文中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吉林吉林中考专题语文中考模拟1.单选题第1题.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 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B: 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

C: 总要看一看才知道。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D: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也有时很任性。

【答案】D【解答】D项,语序不当。

也有时很任性应改为有时也很任性。

2.文言文阅读第2题.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⑥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⑦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节选自《论语》)【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1)解释下面句中画线的词。

①吾日三省吾身省:__________②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__________③太丘舍去舍:__________④元方入门不顾顾:_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②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下列对【甲】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论语》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B: 温故而知新出自《〈论语〉十二章》,是孔子提倡的学习方法。

C: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圣人认为古稀之年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道德修养将达到最高境界。

人教版吉林吉林中考专题语文中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吉林吉林中考专题语文中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吉林吉林中考专题语文中考模拟1.单选题第1题.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中华好诗词》这个节目对我很熟悉,因为我每期必看。

B: 针对各种交通乱象,自治区警方将全面整治并排查交通设施安全隐患。

C: 通过在学校开展赛龙舟、包粽子活动,使屈原的爱国精神代代相传。

D: 记者探访多家药店发现,部分药品价格上调,大多数药品价格保持稳定。

【答案】D【解答】A项,不合逻辑,这个节目对我很熟悉主客颠倒,应表述为:我对这个节目很熟悉;B项,语序不当,整治并排查逻辑顺序不对,应是排查并整治;C项,成分残缺,通过……使连用,使句子缺主语,应去掉使。

故选D。

2.文言文阅读第2题.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下列句子中画线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鸣之不能通其意公将鼓之(《曹刿论战》)B: 策之不以其道不以物喜(《岳阳楼记》)C: 骈死于槽枥之间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穿井得一人》)D: 其真不知马邪其西南诸峰(《醉翁亭记》)(2)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马之千里者A: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B: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C: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D: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用的是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

B: 本文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开头,一开篇就奇峰突起,发人之所未发,点明全文主旨,突出千里马的重要作用。

吉林省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吉林省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吉林省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阅卷人一、积累与运用(15分)得分1.请在答题卡相应的田字格中或横线上端正的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

饱览河山,满眼都是美丽的风景,心中充满厚重的家国情怀。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诗人们用他们如椽巨笔下喷涌而出的文字,带领我们穿越千年,去体味他们各自的人生百味。

(1)漫步河边,我们可以体会“,君子好逑”“,在水一方”(《诗经》)的思慕渴求。

(2)登上黄鹤楼,我们可以观看“,”(崔颢《黄鹤楼》)草木茂盛的秀美风光。

(3)徜徉西湖,我们可以欣赏“,”(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盎然生趣。

(4)亲临边关,我们可以感受“报君黄金台上意,”(李贺《雁门太守行》)的报国之志。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或许是松原这座城市的冬天过于长吧,绿在这座城市的门外徘徊太久,一登上松原的舞台,渐次màn (①)延起来的绿意也就如关东汉子开怀畅饮一样,豪迈得一发而不可收,好像不把整个城市都染成绿色不罢休似的。

之后没几天,绿意弥.(②)漫在松原的大街小巷,把一座城市变成了绿的海洋、绿的世界。

正所谓,城中有林,林中有景,满眼绿色,草木葱茏……松花江边长堤上绿荫如盖、水韵□□,水面波光潋滟、绿意□□,给这个北方的江面增加了几分江南的娟秀与温柔。

来到镜湖岸边,虽看不到荷叶田田、芦苇荡漾,但用不了两个月,“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秀美,一定会给松原的绿带来古典的几分诗韵。

2.给语段①处填写汉字,②处填写拼音。

①màn()延②弥.()漫3.在语段□□处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A.盎然氤氲B.氤氲盎然4.“绿意弥漫在松原的大街小巷”一句中“弥漫”一词的句子成分是()A.主语B.谓语C.状语D.定语5.语段中划线句子有语病,请将正确的句子抄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卷人二、阅读(45分)得分(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吉林省长春市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

吉林省长春市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

吉林省长春市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5分)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

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

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有双脚,还有未来。

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________。

打破生活的平静便是另一番景致,一种属于年轻的景致。

真庆幸,我还没有老。

即便真老了又怎么样,不是有句话叫□□□□(反义词:未老先衰)吗?人能走多远?这话不是要问两脚而是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这事不是要问双手而是要问意志。

于是,我想用青春的热血给自己树起一个高远的目标。

____。

在我看来,这就是不xū()此生。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羁绊.()不xū此生()(2)联系前文,在第二自然段横线处仿写一句话,使之与前文构成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联系语境,结合括号内给出的反义词,第三自然段□□□□处应该填入的成语是(4)在第四自然段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①不仅是为了争取一种光荣②目标实现了,便是光荣③更是为了追求一种境界④目标实现不了,人生也会因这一路风雨跋涉变得丰富而充实A.②①④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②④D.②④①③2.古诗文默写。

(1),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2),。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使至塞上》(3)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有一联诗“,”,现在可用来形容中国当前形势:社会发展平稳,人民充满信心。

(4)骊歌响起,毕业在即,回首初中三年,我们感慨良多,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有言:“,”相信自己,未来我们一定能继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三)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1~7题15分)请在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

(第1~4题每句1分,第5题每小题1分,第6~7题每题2分)1.策之不以其道, 。

(韩愈《马说》)2. ,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其五)》)3.崔颢的《黄鹤楼》中通过眼前所见景物,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的两句诗是: , 。

4.《登幽州台歌》中作者独自登台远望,看到天地苍茫辽阔,愈发显得自己卑微渺小,使作者感到无比孤独无助而伤感落泪的语句是: ,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我登上山顶,[A]拂去了心头的疲惫,[B]丝丝山风袭来,[C]燥热的心也随之平静下来①我回首仰望,葱茏草木掩于山间,悬崖峭璧,像是斧劈一样,透着粗犷与危耸。

眺望远方,碧蓝的天空,青翠的山峦,还有不远处的城市,一切景物尽收眼底。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蕴沁入每个人的心间。

为了体验别处风景,也考虑到同学们的身体状况,我们下山选择了乘后山的索道而行。

后山因为..也别有一番幽静之美。

..无前山的磅礴大气,但是(1)语段中加点的一对关联词搭配不当,应将“”改为“”。

(2)“粗犷”一词中“犷”的读音是“”。

(3)画线句中有一处错别字,应将其中的“”改为“”。

(4)[A][B][C]语序不合理,应该把[ ]与[ ]调换。

(只填序号)(5)语段中①处应该用的标点是 ( )A.;B.,C.。

D.!6.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B.道道目光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C.你要是走过淮河,乘着轮渡,轮渡扯着呜呜咽咽的笛声,就有些像这种固定不变的东西。

D.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7.关于重音表达的效果,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知道你注意保护环境,重音为“我”。

(别人不知道)B.我知道你注意保护环境,重音为“知道”。

(有人认为我不知道)C.我知道你注意保护环境,重音为“你”。

(保护环境的还有没有别人我不知道)D.我知道你注意保护环境,重音为“环境”。

(我知道你对环境的态度)第二部分阅读(8~23题45分)(一)古诗文阅读(15分)(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8~12题。

(10分)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8.本文作者柳宗元是(朝代)文学家。

(1分)9.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2分)(1)水尤.清冽( )(2)佁然..不动( )10.第二段突出了潭水怎样的特点?用了什么写作手法?(2分)11.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3分)12.请自拟一副对联,表达你对本文的理解或感悟。

(每联不少于5字)(2分)上联:下联:(乙)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3~15题。

(5分)绝句①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②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①《绝句》这首诗是诗人杜甫经过两年的流离奔波回到草堂之后,面对浣花溪一带的春光而作。

②泥融:指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13.“迟日江山丽”中“迟日”意思是。

(1分)14.一“飞”一“睡”有着怎样不同的情态?(2分)15.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二)现代文阅读(25分)(甲)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16分)在河之洲①东过渭河,田堰层叠的渭北高原,被青葱葱的麦子覆盖着,如此博大深沉,又如此舒展柔曼,让人顿然发生对黄土高原深蕴不露的神奇伟力的感动。

②我的心绪早已舒展欢愉起来,却不完全因为满川满原的绿色的浸染和撩拨,更有潜藏心底的一个极富诱惑的企盼,即将踏访2000多年前那位“窈窕淑女”曾经生活和恋爱的“在河之洲”了。

③在河之洲,在哪条河边的哪一块芳草地上,曾经出现过一位窈窕淑女,而且演绎出千古诵唱不衰的美丽的爱情诗篇?神秘而又圣洁的“在河之洲”,就在我的心底潜存下来。

我现在就奔着那方神秘而又圣洁的芳草地来了。

④远远便瞅见了黄河。

它冲出禹门,又冲出晋陕大峡谷,到这里才放松了,温柔了,也需要抒情低吟了,抖落下沉重的泥沙,孕育出渭北高原这方秀美的河洲。

这里坦坦荡荡铺展开的绿莹莹的芦苇,在人初见的一瞬便感到巨大的摇撼和震颤。

那潜存心底的“在河之洲”,完全不及现实的洽川之壮美。

⑤芦苇正长到和我一般高,齐刷刷,绿莹莹,宽宽的叶子上绣积着一层茸茸白毛,纯净到纤尘不染,我漫步在芦苇荡里青草铺垫的小道上,似可感到正值青春期的芦苇的呼吸,我自然想到那位身姿窈窕的淑女,也许在麦田里锄草,在桑树上采摘桑叶,在芦苇丛里聆听鸟鸣。

高原的地脉和洽川芦荡的气颤,孕育出窈窕壮健的身姿和洒脱清爽的质地,才会让那个万众景仰的周文王一见钟情,倾心求爱。

就在这莽莽苍苍郁郁葱葱的芦苇荡里,留下《诗经》开篇的爱情诗篇,萦绕在这个民族每一个子孙的情感之湖里,滋润了2000余年,依然在诵着吟着品着咂着,成了一种永恒。

⑥雨下起来了。

芦苇荡里白茫茫一片铺天盖地的雨雾,腾起排山倒海般雨打苇叶的啸声,一波一波撞击人的胸膛。

走到芦苇荡里一处开阔地时,看到一幅奇景,好大的一个水塘里,竟然有几十个人在戏水。

这个时月里的渭北高原,又下着大雨,气温不过十度,那些人只穿泳衣在水塘里戏闹着,似乎不可思议。

这是一个温泉,大约从文王向民间淑女求爱之前就涌流到今天了。

温泉蒸腾着白色的水汽,像一只沸滚的大锅,一团一团温热湿润的水汽向四周的芦苇丛里弥漫,幻如仙境。

洽川人得了这一塘好水,各夏都可以尽情洗浴了。

温泉自地下冒涌出来,冲起沙粒,对浴者的皮肤冲击搓磨,比现代浴室超豪华设施美妙得远了。

在洽川,这样的泉有多起,细如蚁穴,大如车轮。

《水经注》等多种典籍都有生动具体的描绘。

现在成了各地旅客观赏或享受沙浪浴的好去处了。

⑦这肯定是我见过的最绝妙的温泉了,也肯定是我观赏到的最壮观最气魄的芦苇荡了,造化给缺雨干旱的渭北高原赐予这样迷人的一方绿地一塘好水,弥足珍贵。

我在孙犁的小说散文里领略过荷花淀和芦苇荡的诗意美,前不久从媒体上看到有干涸的危机,不免扼腕;从京剧《沙家浜》里知道江南有可藏匿新四军的芦苇荡,不知还有芦苇否?芦苇丛生的湿地沙滩,被誉为地球的肺。

无需特意强调,谁都知道其对于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功能。

⑧在黄河滩的洽川,芦苇在蓬勃着,温泉在涌着冒着,现代淑女和现代君子,在这一方芳草地上,演绎着风流。

(有删减) 16.第③段文字在结构上有何作用?(4分)17.文章第⑦段中说“这肯定是我见过的最绝妙的温泉了”,试从文中找出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4分)18.文章结尾段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单加以概括。

(4分)19.文章以“在河之洲”为题有何深意?(4分)(乙)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0~22题。

(9分)水倒流的奥秘①以前,曾听过一首歌,有这样几句歌词:“如果水倒流,落叶飞回枝头,还有多少爱人到白头;如果水倒流,一切可以从头,还有多少眼泪不再流。

”水能倒流,在大多数人眼里是不可能的。

然而,最近笔者到新疆哈密去旅游,却亲眼见识了水倒流的奇观,真的是水往高处流,而且存在多处这样的情况。

②这个奇观出现在哈密西山乡喀尔里克山山脚下,距哈密市区50千米。

为验证水往高处流,当时有人曾叠了两只纸船,纸船确实随着水流逆势而上。

③当地村民说,这种现象已存在好几年了。

发生水倒流的地段在一个小山坡上,山坡总长度在60~70米,小山坡的垂直高度在3~5米。

这个小山坡上的水渠比较富有特点,每隔一段距离都会有一个弯,而且它拐弯的地方都比前一个弯要高,拐弯处的水流明显减慢。

④有专家推测,水之所以能从低处向高处流,原因是某一段的水源头较高,导致水的推动力较大,即使某段高低分明,水流也会像海水发生潮汐现象一样逆势而上。

⑤前两年,有人在广东惠州市惠东县梁化林场的山路上,也发现过水倒流的现象。

那里距惠州市区也是50千米。

明明是上坡路段,但当在坡底停车挂空挡时,车子会自动溜上坡去,而且车子越重,车子上坡的速度会越快。

⑥那里的地名叫沙弗岗,在一段约200多米的一个V形路面上,有心人用油漆在上面写了“怪坡”两字。

⑦“怪坡”两字的“怪”字在下,“坡”字在上,有人拿一瓶水往“怪”字倒去,不一会儿水便向“坡”字流去。

有人解释说,这是错觉现象,是特殊地势造成的。

据说..曾有聪明之人,拿了广口玻璃器皿装上水进行试验,却看到器皿的水平线是下坡端高、上坡端低。

这就用事实说明,斜坡貌似上坡,实为下坡,乃眼睛的错觉造成的。

⑧但还是有不少人强烈反对这种“错觉说”。

他们对这些现象进行独辟蹊径的解释——这些特殊地段的特殊现象是该地段重力反位倒转特性使然。

原因是此地周围有强磁矿场,发生了重力高低位置的奇异倒转现象,这是水能倒流的真正谜底。

⑨不过,这种解释需要科学试验来证实,例如,证明当地确实有强磁矿场。

(选自《百科知识》) 20.第③段中“发生水倒流的地段在一个小山坡上,山坡总长度在60~70米,小山坡的垂直高度在3~5米。

”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2分)21.文中水倒流的奥秘有哪些解释?请简要概括。

(3分)22.第⑦段中加点的“据说”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4分)(三)名著阅读(5分)2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她的声音很低,脸紧紧挨着我的脸,神秘地盯着我的眼睛,似乎从那里往我的眼睛里灌进了令人兴奋的力量。

她讲得流畅自然,非常好听,每次她讲完了,我总会说:“再讲一个!”“好,好,再讲一个!”“有一个灶神爷,坐在炉灶里,面条儿扎进了他的脚心,他哎哟哎哟地直叫:‘哎哟,疼啊,我受不了了,小老鼠!’”讲着,外祖母抬起一只脚,晃来晃去,假装非常痛苦,好像她就是那个面条儿扎进了脚心的灶神。

和我一起听故事的还有船上的水手们,都是些留着胡子的高大的男人。

他们夸赞外祖母讲得好,要求:“再讲一个,老太太!”还说,“走,跟我们一起去吃晚饭!”餐桌上,他们请外祖母喝伏特加,让我吃西瓜,还有香瓜。

不过,这一切都是偷偷进行的,因为船上有一个人,禁止所有的人吃水果,他看见了会毫不犹豫地夺过水果来给你扔到河里去的。

这个人穿的衣服有点像警察的制服,上面钉着铜扣子,整天像喝得醉乎乎的,人们都躲着他。

(1)上面文字选自,“我”是指。

(1分)(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母讲故事非常精彩?(3分)(3)这一情节中,可以看出外祖母怎样的生活态度?(1分)第三部分综合性学习与写作(24—25题60分)(一)综合性学习(10分)24.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