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中考语文模拟卷(三)

合集下载

人教版吉林吉林中考专题语文中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吉林吉林中考专题语文中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吉林吉林中考专题语文中考模拟1.单选题第1题.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篇报告列举了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的意识。

B: 脱贫是我国今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

C: 通过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使我深深体会到了遇到困难后要学会化整为零的重要性。

D: 科学研究表明:人们在生活中获取的信息,约85%左右是靠视觉得到的。

【答案】B【解答】A项,搭配不当,应将意识改为行为。

C项,成分残缺,删去使或通过。

D项,语义重复,约和左右删去其一。

故选B。

2.文言文阅读第2题.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①从流飘荡从:_______________②急湍甚箭甚:_______________③猛浪若奔奔:_______________④窥谷忘反反:_______________(2)请从文中找出能概括本文内容的句子。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②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4)文章第二段写了水的什么特点?为了表现这些特点,作者用了哪些表现手法?(5)看到眼前的山水如此美丽,作者不禁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跟、随。

', '超过。

', '这里指飞奔的马。

', '同返,返回。

'(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①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2024届吉林省长春市第103中学中考三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届吉林省长春市第103中学中考三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届吉林省长春市第103中学中考三模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积累1.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驻青高校开展、筹备、策划的“我为峰会添光彩”活动,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响应。

B.我国高铁建设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因市场规模巨大,还不能完全满足载客、物流货运。

C.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给人民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

D.在“经典咏流传”吟诵活动中,同学们提高了学习古诗词的热情,也增长了知识面。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行,一路美景令我们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B.李明兴冲冲跑回教室向同学们报告:“这次物理考试,大家的成绩都很好,不及格的只是凤毛麟角....。

”C.200多年来,世界各国数以万计的探险家不畏冰山阻挡,不畏风暴严寒,前仆后继....地奔赴南极,进行科学考察。

D.站在山顶四处眺望,只见经过退耕还林的山区风景秀丽,草木葱茏,进退维谷....。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有的人对昆曲只有一知半解,却在昆曲名家面前妄加评论,简直是贻笑大方....。

B.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优美的景色真是巧妙绝伦....。

C.陈景润在数学家华罗庚关怀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摘取了数学皇冠上的明珠。

D.“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学校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023年吉林省中考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含答案解析)

2023年吉林省中考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含答案解析)

2023年吉林省中考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含答案解析)语文试题共8页,包括三道大题,共23道小题。

全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题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15分)请在答题卡相应的田字格中或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

(每句1分,共7分)1.,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范仲淹《岳阳楼记》)3.,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4.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

”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朋友,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5.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

”以春花喻冬雪,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情调。

6.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8分)①嘉兴南湖是江南三大名湖之一,水域面积约53.4公顷左右。

②湖中景色秀美,令人眼花(liáo)_____乱,目不暇接。

③漫步湖边,百花摇曳.,树影婆(suō)_____;④泛舟湖上,水花悄.然不惊,湖面波光粼粼。

⑤远处烟雨楼若隐若现,近处环湖景观备受推祟。

⑥到过这里的人,无不赞叹到:烟雨楼旁红船立,南湖薪火永流传!(1)根据汉语拼音写汉字。

(2分)①眼花(liáo)_____乱②婆(suō)_____(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分)①百花摇曳.____(A.yìB.yè)②悄.然不惊____(A.qiāo B.qiǎo)(3)上述文段中有一个错别字。

这个字是①,正确写法是②。

(2分)(4)文段句①划波浪线句存在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2分)修改意见:二、阅读(45分)(一)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024届吉林省长春市第三中学中考三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届吉林省长春市第三中学中考三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届吉林省长春市第三中学中考三模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积累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成都文殊坊,一个喝茶休闲的好去处,每逢节假日,各种小商品琳琅满目,参差不齐....,着实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B.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岷江之上的都江堰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率众于公元前256年左右修建的,其设计自出..心裁..。

C.成都人文荟萃、名胜云集,地域文化丰厚,吸引了国内外各界人士前去旅游观光,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旅游胜地。

D.成都地域色彩文化是成都地域显性的自然人文景观色彩和隐性的地域色彩文化基本精神的有机结合,两者相辅相...成.。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才几个月,各种颠覆性政策次第出炉,“三板斧”让世人眼花缭乱....,推倒重来式决策让世界错愕不已。

B.日本政府非法将中国的钓鱼岛“国有化”,完全是他们和右翼分子一起苦心孤...诣.策划的闹剧,中国人民绝不会让他们的阴谋得逞。

C.杜甫晚年生活艰辛,病痛缠身,国家的动乱更是让他忧心忡忡....,他在漂泊中创作的《登高》《旅夜书怀》等诗篇缠绵悱恻,凄切感人。

D.世界上恐怕很难再找到巴黎这样的城市:古典高雅的韵味和现代时尚的潮流完美地融为一体,既充满反差,又相.得益彰...。

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画线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横贯崇山峻岭之巅的长城,向世界彰显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明和华夏子孙不屈不挠.(ráo)的精神!B.夏天到了,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qián)在树叶间一声声长鸣,聒燥不已。

C.读书不可存心诘.(jí)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吉林省吉林市中考三模语文试卷

吉林省吉林市中考三模语文试卷
第②段侧面描写古井“才美不外露”的一句是________。 (4) 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5) 本文说“才美不外露”可贵,《马说》中韩愈以为“才美不外见”可悲。你同意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8. (7 分) (2020·江西)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一日的春光 冰心 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的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 今年北平的春天来得特别的晚,而且在还不知春在哪里的时候,抬头忽见黄尘中绿叶成荫,柳絮乱飞,才晓得
吉林省吉林市中考三模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 5 题;共 10 分)
1. (2 分) 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 . 呕心沥血
B . 茹毛饮血
C . 心血
D . 血淋淋
2. (2 分) 下列句中加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______
第 1 页 共 17 页
6. (6 分) (2018 八下·江津期中)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 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 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主即变得亢奋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好一个安塞腰鼓!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 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 隆,隆隆,隆隆。 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 发生和排解…… 好一个安塞腰鼓! (1) 文中画线部分是个排比句,请说说它的作用。 (2) 阳光本来就是静态的,为什么说它“变得飞溅”了? (3) 文中三个“使人想起”段,写的是人的联想,联想到的事物有什么特点?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4) 安塞腰鼓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它所蕴含的是什么? 7. (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有一类人,像古井。 ②表面上看起来,是一潭死水,静静的,不管风来不来,它都不起波澜。路人走过时,都不会多看它一眼。可 是,有一天,你渴了,你站在那掏水来喝,这才惊异地发现,那口古井,竟是那么深,深不可测;掏上来的水,竟 是那么清,清可见底;而那井水的味道,竟是那么甜,甜美得让你魂儿出窍。 ③才美不外露,已属难能可贵;大智若愚,更是难上加难。 ④世人都迫不及待地把自己所拥有的抖出来让别人看。肚里有一分的,说自己有两分,有两分的呢,说自己有 三分,以此类推。 ⑤正因为这样,一旦发现了古井,便好似掘到了金山银库,有难以置信的惊喜——以为它平而浅,实则它深又 深。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所不知,知无不言。你掏了又掏,依然掏之不尽。每回掏出来的话语,都闪着智的

吉林省2020版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三)A卷

吉林省2020版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三)A卷

吉林省2020版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三)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题 (共5题;共23分)1. (9分) (2017七下·吴中期中) 默写古诗文名句。

①晚年________,每归私第,________,读之竟日。

②虽多忌刻,________。

③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________,________。

④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________!”⑤________,更造崩山之音。

⑥他日,________,复奏如初。

⑦________。

吾于何逃声哉?2. (4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油麻地家底最hòu shi________的一户人家,就是杜小康家。

(2)杜雍和现在只是要求它们向前游去,不停顿地游去,不肯给它们一点觅食或xī nào________的可能。

(3)但,这一切无论如何也不能完全qū chú________杜小康的恐慌。

(4)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xiē sī dǐ lǐ________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

3. (2分)(2016·十堰) 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读如春,你心便无冬;读如秋,你心中便挂满果实。

从阴雨读出晴日,从暗夜读出,从枯黄读出,从沙漠读出清泉,你就读出了常人所读不到的。

读的最高境界是读出,这样才能把被读的生命与自己的生命读在一起。

A . 霞云翠绿意境灵魂B . 光明翠绿意义生命C . 霞云丰润意义灵魂D . 光明丰润意境生命4. (2分) (2019九上·吉林月考) 下而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长春龙嘉机场T2航站楼全而已经启用,这是建设长春国际航空港的一项重大举措。

B . 大桥设计、施工、运营的全过程坚持始终最小程度破坏、最大限度保护的建设目标。

C . 瓦,作为中国传统的建筑材料,最早使川于西周早期,迄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D . 英法联军攻人北京和圆明园,园内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

2024届吉林省长春市第108中学中考三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届吉林省长春市第108中学中考三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届吉林省长春市第108中学中考三模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泰州城区的内环水系和外环水系已融会贯通....,营造出了“双水绕城”的城市景观。

B.两弹元勋钱学森和他的妻子著名音乐家蒋英在工作中配合默契,相得益彰....。

C.节假日回乡探亲,我发现农村打麻将现象蔚然成风....,这种现象令人担忧。

D.扶贫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设及多个方面,解决交通问题首当其冲....。

2.根据句意,依次填人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工匠们传承、坚守、钻研、创新,技能的极致,打磨完美的作品。

司马迁的伟大,在于他从未以成败论英雄,从未以简单的道德观念来历史人物。

清晨,我漫步在桃花湖畔,听到阵阵的鸟鸣声,我的心情更加愉快。

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作品将书法艺术表现得。

A.追求评判清脆淋漓尽致B.追赶判断清冽惟妙惟肖C.追赶评判清脆惟妙惟肖D.追求判断清冽淋濟尽致3.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智能高铁”列车具备工作状态自感知、运行故障自诊断、导向安全自决策等功能。

②“智能高铁”是近两年来突然兴起的一个概念,是未来中国高铁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③同时将实现全面电子客票、全程畅通出行、只能引导等综合运输服务。

④最终实现我国高铁的智能化。

⑤按照铁路专家的解释,“智能高铁”是利用大数据、北斗定位、5G通讯等先进技术,将一代信息技术与高铁技术集成融合。

A.⑤①③②④B.⑤③②①④C.②③④①⑤D.②⑤①③④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哂笑修葺流水帐励精图治光耀门楣B.宣泄赝品障眼法销声匿迹莫衷一是C.告罄取缔马前卒篷头垢面盛气凌人D.栋梁沉湎钓鱼杆首屈一指青山绿水5.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五经”之一,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按乐曲的性质可以分成风、雅、颂。

2024中考语文三模试卷语文(吉林卷)

2024中考语文三模试卷语文(吉林卷)

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吉林卷)语文(本试卷共25小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考生须知:语文试卷共8页,包括三道大题,共25道小题。

全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15分)请在答题卡相应的田字格中或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

(第1—4题每句1分,第5题每小题2分)请在下面的田字格中、括号里或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

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出师表》)2.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________。

(北朝民歌《木兰诗》)3.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热情洋溢地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勉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友人:空间阻隔不了朋友间真挚的情谊。

4.晏殊《浣溪沙》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惋惜伤感与通达欣慰交织在一起,透露出某种生活的哲理。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如果你在生活中感到kùndùn,请前往一个你从未听说的地方旅行。

在度假时,首先去你行程中最偏远的地方,绕过城市,然后()最后返回大城市。

这样你会在偏远的地方感受到异质性的冲击,然后在回程时你会感激繁忙城市的熟悉和便利。

要度过美好的旅程,你应该朝着一个兴趣点而不是一个地点前进。

旅行是为了激发热情,而不是为了“打卡..”地点。

你对旅行的享受与你行李的大小成反比□意识到你真正需要的东西有多少,便会获得解放。

每年扮演一次游客,你会学到很多东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中考模拟卷(三)[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15分)请在横线上端正地书写。

(第1~5题每句1分。

第6题每小题1分,第7题2分;书写1分)1.________________,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2.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望岳》)3.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述了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莺歌燕舞表达对早春的喜爱。

6.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①时间是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生命则是河上的一叶小舟。

②在这条河里,生命之舟必然要穿峡谷过险滩。

③顺流而下,自由徜徉,生命就造就了一曲春江花月K(; ,)逆流而上,________(坚忍坚持)执著,生命将奏响英雄的乐章。

④让时间的每一滴水滋润生命,让时间的每朵浪花映照生命,让时间之流承载生命,你会发现生命将更加精彩。

(1)给第③句“K”处选择恰当的标点。

(2)给第③句画横线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3)文段中有一句有语病,请找出并修改。

(4)仿照第①句句式,写一句话。

7.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有人出了一副对子,上联是:身残志坚,保尔唱响生命曲。

请你结合《水浒传》或《西游记》中的有关情节写出下联。

我选:__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45分)(一)文言文阅读(15分)(甲)阅读下面古文,回答问题。

(10分)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8.本文的作者是 ________________ 代文学家__________________ (人名)。

(1分)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分)(1)援.疑质理( ) (2)礼愈至.( )(3)持汤沃灌..( ) (4)同舍生皆被.绮绣( )10.从作者的成长中我们不难看出,除勤奋刻苦外,他还有许多可贵的品质值得我们借鉴,请你把体会最深的两点写在下面。

(2分)11.选文部分写了作者好学乐学的种种情形,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其中的两件事。

(2分)12.作者谈及青少年时期“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时,运用肖像描写,分别描述了自己和同舍生的服饰,这是怎样的写法?他借此赠给马生的精神礼物是什么?(3分)(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5分)魏文侯①使乐羊伐中山②,克之;以封其子击③。

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

”任座④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⑤出。

次问翟璜,对曰:“仁君。

”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

向者⑥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注] 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名叫魏斯。

②中山:中山国,战国时小国。

在今河北北部,先后为魏国和赵国所灭。

③击:魏击,魏文侯之子,后继承为君,即魏武侯。

④任座:人名,与下文中的“翟璜”都是魏国的大臣。

⑤趋:指快走。

这里是任座见文侯盛怒,只得惶恐走出。

⑥向者:先前,刚才。

13.“君仁则臣直”中的“直”意思是____________。

(1分)14.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15.任座和翟璜各自表现出什么特点?(2分)(二)现代文阅读(2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光头胡哥陆宗成光头胡哥走进教室时,我们的眼睛亮了——确切地说,是被他颈上那颗亮晃晃的硕大的灯泡照亮的;我们的嘴张着——仿佛里面塞进了一个小灯泡。

我叫胡建伟,华东师大毕业,教语文,任咱班班主任,上课同学们叫我老师,下课可叫我胡哥。

胡老师一张口声如洪钟,论调更是惊世骇俗。

上课叫老师,下课叫胡哥?我们的眼睛更亮了,我们的嘴更圆了。

有的女生尖叫起来,有的男生鼓起掌来。

我们这个班,声名显赫,不是因为成绩好,而是因为纪律差,盛产活跃分子。

这当然不是我们的错,要怪也只能怪学校,搞什么实验班,搞什么三六九等归类,这不是明摆着的排挤差生,伤差生的自尊吗?三个差生一台戏,难道你还指望我们头悬梁锥刺股为母校争光吗?没门。

高一两个学期,我们班就走马灯似的换了三个班主任。

第一任班主任是一位年轻的男教师,雄心勃勃,妄图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结果折戟沉沙,饮恨而归。

第二任班主任是位中年妇女,和蔼可亲,试图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结果涛声依旧,无功而返。

第三任班主任是位马列太太,意欲铁腕加高压,收拾旧山河,结果怨声载道,鬼哭狼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现在,胡哥说上课。

我们吃了一惊:怎么不约法三章?怎么不演讲自己的苦难史或辉煌史?转身,挽袖,板书:《诗经》三首。

几个遒劲有力、龙飞凤舞的粉笔字雄赳赳地霸在黑板上,牢牢地拴住了我们的目光。

我鬼使神差般放下了高高跷着的二郎腿——这个胡哥看来有两下子。

“诗经,穿越中国西周到春秋时期长达500年的岁月风尘,在历史的长河中缓缓流淌,三百故事,三百心情,在风起处高唱与低吟,大雅与小雅前呼后应,三颂声声由远及近,由近及远。

淘过时光的细沙,涤尽尘埃,穿过蒹葭,袅袅娜娜地走来。

诗经中的女子,或明眸善睐,或娴静柔美,或大胆执着,或活泼顽皮……”古老的诗经,美丽的诗经,在胡哥抑扬顿挫的语言中复活了。

什么叫如沐春风,什么叫五体投地,什么叫心向往之,我想,我们听课的感觉就是吧。

这个胡哥,真牛。

他的课我们认了,不由自主地。

此后,语文课纪律出奇的好,好得我们这些顽劣的男生都有点不好意思。

在我们看来,一堂课没人睡觉,没人瞅窗外,没人跷二郎腿,没人绞尽脑汁抬杠,这是不正常的,也是不可想象的。

这个胡哥,不简单。

一天中午,他悠然走进教室,见几个同学在大呼小叫地打“拖拉机”,输者钻桌子,于是要求加入。

一同学说,别跟他们打,老师,他们几个是牌精,你必输无疑的。

一同学说,不行的,老师,如果你输了,我们怎么好意思让你钻桌子呢?胡哥淡然,不打怎么知道输赢呢?来,我们改改比赛规则,三打二胜,我连续100分坐庄,如果我输了,钻班上所有的桌子,如果我赢了,你们从此不在教室打牌,如何?几个同学兴奋地说,好。

看老师钻桌子那感觉自然好,那可是前无古人的啊!结果,一场厮杀,胡哥3∶0胜出,那几个同学从此谈“拖拉机”色变。

元旦将至,我们联名申请举行元旦晚会。

胡哥说,晚会可以举行,但必须每个人准备一个节目,否则拉倒。

我们每个人都憋着气,筹备,排练,目的只有两个:一是博得周郎(其实是胡郎)一顾;二是技压群芳,惟我独尊。

晚会很是热烈,节目一个比一个精彩,我们这群活跃分子可谓将激情和才智发挥到了极致。

有些同学的手拍红了,有些同学的嗓子喊哑了。

最后一个出场的当然是胡哥。

这个伟大的“拖拉机”手是否押得住阵脚,大家拭目以待。

说真的,我有点替他担心,“拖拉机”打得好,并不意味着他就拥有多少艺术细胞。

胡哥并不怯场,一袭白衣,一把红吉他,古典味十足。

款款登场,掌声四起;五指轻扬,清音四荡。

大家如痴如醉,不,是呆若木鸡,全忘了鼓掌。

好你个胡哥,十足一个风流才子。

班上体育特长生很多,有时候教室免不了成为练兵的场所,墙壁上免不了落些球印。

一次,上语文课,胡哥指着一个球印说,有些同学是不是想通过它来证明自己的球技或者精力呢?这节课我们到操场练练,打球的人,回来写篇《打球记》;看球的人,回来写篇《观球记》。

大家异口同声:好,好。

体育委员站起来说,那你给我们当裁判吧。

胡哥说,不,我上。

胡哥夹在众多高大的队员间,一点也不起眼,但是他前盘后带,左冲右突,既像灵活的猴子,又像勇猛的豹子,很快成为观众注目的焦点。

他恰到好处的传球以及精准的投球,不时激起阵阵掌声。

毫无疑问,他成了场上叱咤风云力挽狂澜的人物。

从此,班上再没有出现过在教室玩球的现象,墙上的球印也销声匿迹了。

那些体育生一有空就跑到操场去练球,他们羞愧得很——堂堂体育生的风头竟被一个文弱书生抢走了,这实在不是什么光彩的事。

而我们这些文艺活跃分子,也不好意思再在教室声嘶力竭地吊嗓子或者旁若无人地哼歌了。

有一同学在学校阅览室的一本杂志上偶然看到一篇署名胡建伟的文章,马上将杂志借出,兴冲冲跑去问胡哥,这篇文章是你写的吗?胡哥云淡风轻,是的,豆腐块文章,没有任何分量的。

那同学把那篇文章复印下来,贴在班里的学习园地上。

大家见了,啧啧称奇。

此后,大家就多了份心眼,一旦在报刊上发现胡哥的文章,就照例复印,一一贴在学习园地上。

一学期下来竟满了。

胡哥上作文课,从不讲什么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呼应,怎样遣词造句,他只讲感受——阅读美文的感受,自己创作的感受。

有时候,他什么都不讲,他只是抱来自己多年珍藏的报刊,叫同学挑着看,然后要求大家天马行空地写一篇读后感。

怪了,平时我们这些听讲评就打瞌睡写作文就头疼的,一到他的作文课居然觉得有话可写了——有时甚至还有不吐不快的感觉。

两个学期下来,我们居然无可救药地爱上了写作,学习园地上也不再是胡哥一统天下,我们也攻占了一些阵脚。

胡哥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有时突然摇头晃脑地来一句:孺子可教乎?孺子可教也!说真的,我们好像找回了点自信和班级荣誉感。

谁再说我们破罐子破摔,谁再说我们班是差班、烂班,我们肯定会跟他急,胡哥也会跟他急。

胡哥的口头禅是,挺起胸膛做人,俯下身子做事。

他的宣言是,我的班上没有一个差生。

确实,我们没有给胡哥丢脸。

我们班连续四个学期被评为“先进班级”。

高考时,我们班58人中有42人考上了大学,其中语文平均分全校第一。

这对一个县级中学的慢班来说,不能不说是奇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