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
《钓鱼的启示》 PPT课件 (2) -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

我再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 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
“但是,在人生的路途中,我却不止一次 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 ‘鱼’。” (1)读读这两句话,这两个“鱼”意思一 样吗?第一个“鱼”指的是什么只是个简单的是与 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 难。”
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 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孟德斯鸠
作业“自助餐”
a.积累本文中好词佳句(今天完成)。
b. 回家把课文的前半部分读给爸爸听, 然后采访爸爸,如果他遇到那种情况会怎 么做?然后在班上交流(两天完成)。
c.将文中的某句话改造成自己的一 句格言警句(三天完成)。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我不想放鱼的原因是:
“我”钓到这条鱼不容易。
鲈鱼又大又美。 钓着鱼时四周又无人。
体会“我”的心里变化过 程
得意 —急切委屈 —乞求 —依依不舍
“父亲”明明看出 “我”特别兴 奋,为什么还一定要让“我”把 鱼放回去,难道是父亲不喜欢那 条大鲈鱼?是不讲理? 他是不是 不爱“我”呢?
五年级上册语文13课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3课
《钓鱼的启示》是美国短篇小说家兼建筑家詹姆斯·勒菲斯特所写的一篇短篇小说,本文选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第13 课。
这篇文章讲述了作者小时候和父亲一起钓鱼的故事,在距离鲈鱼捕捞开放日还有两个小时的时候,作者钓到了一条大鲈鱼,父亲却让作者把鲈鱼放回湖中,因为父亲认为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没到,这让作者从中获得了终生的启示。
以下是关于《钓鱼的启示》的教学案:
一、教学内容:第一课时,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按事情发展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
二、教学目标:
1. 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到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
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四、教学准备:
1. 教学方法:让学生自读,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内容,自学生字新词。
2. 教具:多媒体课件等。
不同的教学方案会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环境做出相应调整,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钓鱼的启示课文原文

钓鱼的启示课文原文在远古时代的一个小村庄中,有一位年迈的渔夫,他热爱钓鱼。
每天清晨,他会拿着自己的渔网和鱼竿,前往附近的湖泊,享受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渔夫在湖边等候许久,终于有鱼儿上钩了。
他收起竿子,用手巧妙地把鱼从网里放出,然后将网重新扔入水中,等待下一次的收获。
一天,渔夫突然发现一个年轻人静静地坐在湖边的石头上。
他走过去,好奇地问道:“年轻人,你为何一直坐在这里?难道你也喜欢钓鱼吗?”年轻人微笑着回答:“不是的,叔叔。
我来到这里是为了观察和学习您的钓鱼技巧。
我听说您是这个村子里最擅长钓鱼的人,我想向您请教一些心得。
”渔夫略带骄傲地点了点头:“年轻人,钓鱼不仅仅是技巧,更是一种智慧。
学会钓鱼,你将获得不仅仅是鱼的快乐,更是关于生活的启示。
”年轻人好奇地问道:“叔叔,您能分享一下您的启示吗?”渔夫静静地坐在石头上,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年轻人,钓鱼需要耐心和坚持。
你在等待中学会了静心,学会了等待,学会了欣赏生命中的美好。
”他继续解释道:“钓鱼也需要智慧,你需要观察鱼的行为,推测它们可能出现的位置,运用正确的技巧来吸引鱼儿上钩。
同样,生活中我们也需要思考,需要分析和判断,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和抓住机遇。
”年轻人点头表示理解,他继续提问:“还有其他的启示吗?”渔夫微笑着回答:“还有很多,年轻人。
钓鱼教会了我团结和合作,因为有时候我会和其他渔夫一起出海,各自钓自己的渔获。
在生活中,团结和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他又继续说道:“最重要的是,钓鱼教会了我感恩和珍惜。
每次我钓到一条鱼,我都会心存感激,我明白鱼儿的宝贵和生命的价值。
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感恩和珍惜,感激身边的人和事,珍惜每一天。
”年轻人感慨万分地说道:“叔叔,您的话让我受益匪浅。
我明白了钓鱼的意义不仅仅是捕鱼,更是关于生活的智慧。
感谢您的启示。
”渔夫微笑着拍了拍年轻人的肩膀:“年轻人,你理解得很好。
希望你能将这些启示运用到生活中,让自己变得更加明智和成熟。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钓鱼的启示》说课稿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钓鱼的启示》说课稿设计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钓鱼的启示》说课稿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钓鱼的启示》说课稿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钓鱼的启示》说课稿设计篇1一、说教材及教学目标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第13课《钓鱼的启示》。
这是今年的新增篇目。
这篇精读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大鲈鱼,“父亲”却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的启示一事,从而说明一个人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的,钓鱼过程中有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描写,启示部分的句子比较难懂又包含着深刻的做人道理。
课文蕴藏的、倡导的道德品质都是现代社会所呼唤、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如规则意识、如诚实守纪、如不为名利所惑等等。
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理解课文内容,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朗读等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从小进行道德实践对人一生成长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确定为:读中感悟文中深刻的做人道理。
教学难点为:理解“父亲”告诫“我”的一段话。
二、说教法及教学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
既是对话就不能训话,就不是教师一相情愿地在说教在传授,而是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从而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去朗读、去感悟、去探究、去积累、去运用,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灵共鸣,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基于以上认识,我采用以下方法来展开课堂教学。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钓鱼的启示 ppt课件

PPT课件
9
翼
小心翼翼
造句: 她小心翼翼地抹去玉器上的灰尘。
纵
纵横交错
造句:山区里布满了纵横交错的小路。
PPT课件
10
啪
啪嗒
造句:啪嗒一声,书掉地上啦。
鳃
鱼鳃
造句:这鱼鳃颜色是暗红的。
PPT课件
11
皎
皎洁
造句:皎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月光洒满了宁静的校园。
唇
嘴唇
造句:寒冷的冬季,他只穿着一件单衣, 冻得嘴唇发紫。
PPT课件
23
儿子:爸爸,四周都没有人,有谁会知道呢?我们 还是不要放了吧? 父亲:孩子,正是因为没有人看见,你才更加应该 把鱼放回去。否则,你就自己欺骗了你自己。 儿子:我这一次不遵守,下一次再遵守不就行了吗? 父亲:有了第一次就必然会有第二次,你必须把鱼 放回去。
PPT课件
24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 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PPT课件
6
沮jǔ 诱yòu 诫jiè 践jiàn
氵 组词:沮遏 沮丧 讠 组词:诱人 诱导 讠 组词:告诫 规诫
组词:践行 实践
PPT课件
7
捞
打捞
造句:掉到海里的货物很快被打捞上来了。
饵
鱼饵
造句: 没有好的鱼饵是钓不到鱼的。
PPT课件
8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钓鱼的启示

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深入思考父亲的教育方式对作者的影响。
2.教师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中的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是否也遇到过类似的情景,如何应对和处理,引发学生的共鸣和反思。
4.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质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讨论主题,如:“父亲的教育方式对作者的影响”、“课文中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和看法,深入分析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钓鱼的启示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基于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钓鱼的启示》一文。该课文讲述了作者小时候跟随父亲去钓鱼的经历,通过钓鱼这件小事,父亲教育作者要遵守规则、珍惜粮食、懂得感恩。课文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自律意识和良好习惯。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父亲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4.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自身钓鱼经历为引子,讲述父亲教育自己的故事,激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
2.利用多媒体展示钓鱼画面,让学生直观感受课文中所描述的场景,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3.钓鱼的启示【第1课时】》附答案

助读资料
初读感知
学习字词
再读感悟
当堂检测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捕捞、鱼饵、鱼钩、
小心翼翼、操纵、皎洁、沮丧、诱惑、告诫、实践”
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重点)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走近作者
詹姆斯·勒菲斯特:美国的 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不是因为他的 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 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jiàn
溅
结构:左右 音序:J 部首:氵
组词:溅落 飞溅
造句:喷泉的水溅落了我 一身。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斜 钩舒展。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ɡōu
钩
结构:左右 音序:G 部首:钅 组词:鱼钩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 造句:我有一个精致的鱼钩。 横折钩的折处顿笔。 挂钩
jiǎo
皎
结构:左右 音序:J 部首:白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 “交”的撇捺舒展。 组词:皎洁 皎月 造句:一轮皎洁的圆月悬挂 在空中。
chún
唇
结构:半包围 音序:C 部首:口 书写指导:“辰”的长撇 盖住下部,捺画舒展。 组词:嘴唇 唇齿 造句:他被冻得嘴唇发紫。
jǔ
沮
结构:左右 音序:J 组词:沮丧 造句:不要因为一件小事的 失败而沮丧。 部首:氵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右 部横画间距均匀,最后一 横要长。
皎洁: (月亮等)明亮而洁白。
造句:在皎洁的月光下,玫瑰园显得异常美丽。
理解词语
警告劝诫(多用于上对下或长辈对晚辈)。 告诫: 造句:爷爷时常告诫我要珍惜时光。
非常小心,丝毫不敢疏忽。文中指“我”小心地拿 小心翼翼: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钓鱼的启示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钓鱼的启示那天,我和妈妈的几个伴侣一起去鱼塘钓鱼,刚到鱼塘我就看到满塘的小鱼都在游来游去,我兴奋极了,等他们把线穿好了,我就赶忙拿过鱼竿,钓起鱼来。
这时候我心里想:这可是我第一次钓鱼呀,鱼会上钩吗?我能钓到鱼吗?这时候我的脑海里闪出了很多的想法。
突然,鱼竿抖动了一下,我心想:谁都没有我这么厉害,第一次钓鱼竟然这么快就上钩了,哈哈哈。
可是我把鱼钩提起来一看,我又绝望到了极点,原来是鱼把饵吃了,跑了。
我整理好心情,有开头向小鱼们攻击,我的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鱼竿,眼看着小鱼从我的鱼竿旁边一次又一次地游过,却不能钓起:眼看着别人早已钓起一条又一条,可自己还是一无所获:眼看着一次又一次地错过,我多么想放弃呀,可是就在这时候,我竟然钓到了一条鱼,我兴奋地喊着:“我钓到了,我胜利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说得的确没错,只要你做一件事情,坚持不懈,就肯定会胜利!五班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钓鱼的启示2星期天,爸爸带着我去钓鱼。
来到小河边,爸爸简洁给我讲了讲钓鱼的方法后,便分给我一根鱼竿、一些鱼饵,然后坐下钓起鱼来。
我学着爸爸的样子,在鱼钩上装上鱼饵,再把鱼线用力甩出去。
接下来,我便静待着鱼儿上钩了。
可是,五分钟过去了,没有丝毫动静。
我想:才过去五分钟,早着呢,再等等吧。
又一个五分钟过去了,还是毫无收获。
我想:今日这些鱼儿怎么了,是不是知道我在钓,有意不来上钩呀。
我转过头看看爸爸,只见他一幅闲适得意的样子,似乎并不在意鱼是不是来咬钩。
我便只好连续等下去。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我显得越来越不耐烦,东看看,西望望,左挠挠,右摸摸,心里还在想:看来我不是钓鱼高手,今日是不会有什么收获了,算了,还是不要钓了,到旁边去玩吧。
爸爸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便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儿子,你以为钓鱼是那么简单的事呀,它需要你有信念、急躁和恒心。
缺少了这其中任何一条,你是永久也钓不上鱼来的。
今日爸爸带你来钓鱼,就是要考验考验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钓鱼的启示教学目标:1 、理解“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明白父亲让“我” 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真正目的,联系实际,受到“要遵守规章制度、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
2 、通过对“我”和“父亲”言行的朗读感悟,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尤其要体会“我”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培养学生朗读感悟能力、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 、体会“我”所获得的启示的意思。
2 、理解“与那条鲈玉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学情分析:钓鱼获得的启示,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围绕启示,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是学生学习的又一难点。
由于学生的年龄、经历的局限,领会起来很难。
教师可以适当点拨,引导学生讨论、联系实际来理解。
设计理念:力求体现新课程标准提倡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理念。
把学习过程之中的感悟、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 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读题。
2. 读词语。
3. 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板书:钓鱼、放鱼、获得启示)二、初读启示,质疑。
1.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将“我”获得的启示划出来。
2. 读读启示,提出疑问。
三、自读自悟,解疑。
(一)理解道德的“是”与“非”。
1 、就“钓鱼”这件事来说,什么是“是”,什么是“非” ?2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我”做起来却觉得很困难呢?(二)理解道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A. 体会让“我”觉得做起来难的原因。
1 、请同学们默读3-9 自然段,找出理由。
2 、学生先默读、自学,而后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
3 、汇报交流,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说理由,读句子。
(1) 这条鱼是我好不容易钓到的。
“过了好长时间,……溅起了不少水花。
”(2) 这条鲈鱼很大、很美。
“啊,这样大的鱼! 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
”( 是呀,这么大、这么美的鱼,我很难拒绝这样的诱惑。
)“到处是静悄悄的……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4 、鱼的极大的诱惑,周围的环境,都让我难以下决心把鱼放回湖中,但最终“我”还是作出了“放鱼”的选择。
是谁让我作出了这样一个正确的选择?(爸爸)B :体会“我”实践的艰难过程。
1 、“我”虽然在爸爸的严格教育之下,无可奈何地放了鱼,但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历了非常艰难的心理斗争。
让我们再来读3-9 自然段,体会“我”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2、学生自由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结合自己生活说说如果是你和你家人会怎么做。
3 、汇报交流。
(1) “得意” 读句子:“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轻轻翕动着。
” ( 引导学生积累词语:惊喜、喜出望外、高兴、兴高采烈) 再读句子。
(2) 急切、不理解读句子:“爸爸! 为什么?”(3) 委屈、难受读句子:“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
”(4) 乞求( 换个词)(5) ................................................... 无可奈何、恋恋不舍、遗憾读句子:“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没有商量的余地。
”( 理解“不容争辩、没有商量的余地”。
)“我慢慢地把鱼从鱼钩上……消失在湖水中了。
”4、你们看,“我”把鱼放回湖中,经历了一个多么艰难的过程。
所以说:(引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5、分角色读对话,或者表演对话内容。
6 、引导学生进行超文本对话,进一步提升对父亲要求“我”把鱼放回湖中的真正用意的理解。
( 体会到父亲要求我遵守规定,做一个诚实的人。
)(三)理解如果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1 、34 年前,父亲的严格教育让我作出了道德的选择,那么,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读最后10、11 节,找出相关句子,读读,谈谈体会。
2 、投影出示句子:“但是,在人生的旅途汇总,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1)读读这句话,有问题吗?(2)理解“诱惑人的鱼”,讨论一下,这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教师点拨:金钱、地位、名利等吸引人的,让人喜欢的事物)3 、想想“我”可能会遇到哪些诱惑人的鱼,会怎样对待这些诱惑?4 、小结:真因为这样,所以——(引读:“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纽约一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
” )5 、可以说,当年他把鱼放掉是因为父亲的威严,是无可奈何的,但是,他现在的选择却是——自觉的,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因为——他已经在从小严格的教育中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四、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1、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遇到过诱惑吗?你是怎样对待的?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将怎样做?3、再读启示,铭记在心。
五、布置作业。
1、根据文章内容,收集名人格言,作为自己的规范。
2、摘抄文中描写月色的优美词句。
3、搜集一些名人或身边的人遵守道德规范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29 钓鱼的启示钓鱼放鱼获得启示得意急切委屈乞求感激无可奈何、恋恋不舍王新荣2016 年10 月21 日13.钓鱼的启示教后反思:通过本文的设计、教学,我对新课程的理解进一步加深。
在教学中,我尽力落实新课程的全新理念。
一、强调独立阅读、探究性阅读。
在教学中,我结合学生学习的难点,启发学生就“启示”提出疑问、发现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解读文本来解决问题。
逐步解决学生的问题“放鱼是对的,不放就是错的,这么简单的道理我们都懂,可为什么我做起来却很难呢?”“为什么说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呢?”二、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在引导学生体会“我”的心理活动时,我鼓励学生在有关的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进而在师生的交流、讨论中完善体验。
可以看出,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
例如对“ ‘可是再也不能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这句话的理解,学生体会到了难受、伤心、委屈等,这些都是很有见解的体验。
再如引导学生就“我”和“父亲”还会说什么进行想象续说时,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进行争论。
在教学中,也存在不足。
一是引导学生朗读的问题。
当学生找出了有关的句子,用怎样的方式使学生的朗读质量得以提高?怎样激发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如何实现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目标?如何评价朗读的结果?我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还很粗浅,有待思考、探索。
二是课文中难点的处理问题。
在课文中,学生理解起来最难的是“什么是诱惑人的‘鱼’”。
在学生讨论后,还是不能说出个所以然,由于时间关系,还省去了联系实际这一环节,就让学生带着半生不熟的理解走出课堂。
应该说,学生对这个问题是很含糊的,教师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讲授。
三是学生情感的激发问题。
这是一篇能提升人的品格修养的文章,如何让学生受到一次道德的洗礼,受到一次熏陶和感染,情感上产生一种震撼,这在课堂上显得薄弱。
王新荣胡地亚于孜镇中心小学2016年10月21日《钓鱼的启示》说课稿一、说教材及学情分析《钓鱼的启示》是人教版六年制第九册第四组的课文,本组教材围绕着“生活中的启示”选编了四篇文章,每篇文章都包含着深刻的做人哲理。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论理型的文章,讲述了作者34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亲去钓鱼,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鲈鱼,此时正是离捕捞鲈鱼开放时间仅差两个小时,父亲竟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启示----那就是: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
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的,钓鱼过程中有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描写,启示部分的句子比较难懂又包含着深刻的做人道理。
课文蕴藏的、倡导的道德品质都是现代社会所呼唤、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如规则意识、如诚实守纪、如不为名利所惑等等。
《钓鱼的启示》设计在本册的第四组课文的第一篇,主要是检验一下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本教学设计基于“研究性阅读”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阅读课堂教学新模式。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表述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钓鱼的启示》情节性强,语言质朴,含义深刻,学生爱读、能读,但不一定读得懂。
幸好课文有直接点明文章主旨的重点句,教学中可以凭借这些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首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为文本中的人和事所感动,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然后要带领学生走出文本,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这本特殊的书中有所发现,得到启发,感悟无私处事、诚实做人的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学生能正确无误地认读20个生字,会写其中的14个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生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按事情发展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
3 、通过朗读、默读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初步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三、说重点、难点1、本课的重点是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2 、本课的难点是理解本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理解“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四、说教学过程根据上述教材及学生情况的分析,谈谈教学过程:一、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梳理字词。
1 、教师提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预设学生提问:为什么钓鱼会使人从中受到启示?会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呢?)2 、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3 、指名分段读课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对个别学生不能准确理解的词进行指导,如“涟漪、小心翼翼、皎洁、乞求、不容争辩、诱惑、抉择、告戒”等。
(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在朗读课文中理解和学会字词)二、熟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心理1 、提示阅读:请用心读课文的钓鱼部分1 —3自然段,边读边想:“我”钓到鱼时是什么样的心情?父亲是什么样的心情?(学生默读课文1 —3自然段,划出相关的语句,并在重点词下打上重点号。
)2 、在“我”钓到鱼时,父亲和“我”都很得意,而面对着到手的这条大鲈鱼,我们却没得意多久就面临着一个难题?(学生再读课文,讨论面临什么问题?预设:对这条鲈鱼是放还是留?)3 、面对这个难题,父亲的态度是怎样的?父亲做出决定是他的心情是怎样的?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得”字感受父亲态度的坚决,从父亲的一声“孩子”去感受父亲对“我”的温柔和深情,体会其矛盾的心理和实践道德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