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高考试题——理综(全国卷)
2004年是高考实行_3+X_考试模式的第5年

(1) 写出Na2O2 和H2O 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 。 (2) 计算过氧化钠质量分数时,必 需的数据是 。 不必作第6 次 读数的原因是
(3) 测定上述样品(1. 560 g) 中 Na2O2 质量分数的
另一种方案,其操作流程如图5。 图5 实验流程
①操作Ⅱ的名称是 。 ②需直接测定的物理量是
2005年全国高考仍然实行
“3+X”考试模式,其中北 京、天津、湖北、重庆、 山东、吉林、浙江等地仍 采用“3+文科综合/理科综 合”模式,
上海市、江苏省采用“3+
综合+ X”模式(其中X为单 科考试,包含化学),广东 省采用“3+X”模式(其中X 为单科考试,包含化学), 辽宁省仍采用文理综合的 考试形式。
从2004年理综化学试题来看, 仍然注重对本学科主干知 识的考查,但考查侧重点有所 转移,避开了大家常练习的难 度较大的推断题,化学实验设 计与创新题,而考查了以往不 常考的电化学、化学平衡计 算及实验中的物质推断 ,不 再强调本学科知识的覆盖面。
这种考试变革方向有利于教 师和学生充分重视基础知识 的学习,要全方位复习,不留 死角,今年的考点不等于明年 的考点,今年不考的知识点不 等于明年不考,今年理综化学 试题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2.化学单科考试试题特点
近两年,化学单科考试的
省份有广东,上海,江苏 等地,如2005年广东高考 实行“3+X”科目设置, “3”为语文、数学、外语 三科,是所有考生的必考 科目
“X”为物理、化学、政治、
历史、生物、地理、英语 (2)、综合能力测试、体育 术科、音乐术科、美术术 科等十一科,由考生依据 自己的志趣和特长,以及 在各科考试时间不相冲突 的情况下,自由选择。
近五年高考理综卷全国卷Ⅰ物理试题分析 .doc

近五年高考理综卷全国卷Ⅰ物理试题分析利川一中高三物理备课组 2008.11搞好高考真题分析,可以有效地提高高考复习效率。
分析试题可采用下列几种方法:(1)历年试题抽样分析——找共性;(2)近期试题重点分析——找趋势;(3)相同考点的试题对比分析——找变化;(4)不同模式的试题分析——找差别。
下面对近几年高考理科综合卷(以下简称理综卷)全国卷Ⅰ物理试题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以期对09年高考提供一些预测依据。
一、分析近五年高考试题知识点的分布,预测09年物理高考湖北省近五年高考,理综卷用的都是全国Ⅰ卷,考查内容覆盖面较广,但物理核心内容重点考查,力学和电学两大块所占比例约为48.3%和36.7%,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三块所占比例均为5%,即各占一道选择题。
下面按题型具体分析。
1.选择题近五年在高考理综卷物理试题(全国卷Ⅰ)中,选择题数量均为8个,分值共48分,占物理试题总分的40%。
选择题的考查内容较为稳定,题目数量为力学3个(08年力学4个,其中1个内容为振动和波),电学2个(08年电学1个),光学、热学、原子物理各1个。
选择题具体知识点分布见附表一。
五年中,最近四年都考到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考查有三年都是以图像的形式;单独考查牛顿运动定律的有三次(04、05、08);热、光、原、波几乎每年都以一个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可以预测,在09年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相结合,万有引力与航天,原子物理中的核反应方程和原子能级及跃迁等问题仍将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电荷在电场中的动力学及功能关系问题,动量和能量问题,一些科普知识和物理学史等问题也有可能出现,以体现对新课标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考查。
2.实验题从近五年高考实验题来看,已从考查原理、步骤、数据处理、误差分析过渡到要求考生用学过的实验原理、方法解决新颖灵活的实验问题,强化对考生创新能力的考查。
近三年高考理综全国卷物理试题评析

近三年高考理综全国卷物理试题评析全南中学李红伟一、近三年高考物理试题分析:(一)、各块知识所占比例:分析:1、各套试卷中力、电两部分内容的试题分值合计为102分,占物理总分的85%。
2、各套试卷中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分别有一道选择题出现,各6分,占物理总分的5%。
(二)、选择题内容分析:分析:1、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是选择题考查重点,联系实际问题是选择题考查热点,对物理时事、物理学史上的重要事件的考查是选择题考查亮点。
2、选择题各部分内容的考核重点是:力学: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结合),万有引力定律(与圆周运动结合),振动和波;电学:电磁感应,带电粒子在电场及磁场中的运动;热学:气体状态变化,热和功(热力学第一定律),分子运动论;光学:光的折射,全反射,光速和折射率之间的关系,光电效应等;原子物理:氢原子的能级,能量跃迁、核反应方程、质能方程等。
3、各套试卷在热、光、原、振动与波、万有引力定律内容中各设置了一道选择题,振动与波的考查经常与图象联系。
(万有引力定律内容有两套试卷在选择题中没出现是因为在计算题中考查)4、各套试卷多选题为3-4题;多选题在振动和波、热学、原子物理内容中出现频率较多,但选项都为2个,六套试卷中末出现3个或4个选项正确的试题。
(三)、实验题内容分析:注: 09年以前实验题是一个大题两个小题, 09年改为两大题,因此07年、8年题号有所变动。
分析:1、实验题第一题注重考察实验基本素质,第二题注重考察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实验题把能力考查放在首位,体现了“源于教材、异于教材”的命题特点。
3、实验题的重点在电学,电学实验题重点在“恒定电流”。
4、09年全国理综I第23题是一道探究性、开放性力学实验试题,体现了当前课程改革的精神和新课标的内容,凸现了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同时也说明对实验的迁移能力、设计能力的考察不一定只能在电学实验中完成。
(四)、计算题内容分析:分析:1、计算题以力学、电学为重,考查内容为一力二电、二力一电。
2004年高考试题及答案理综(北京卷)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5页,第II 卷6至16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21题每题6分共126分)注意事项:1. 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像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原子量:H1 C12 N14 O16 Mg24 P31 Cl 35.5 K39 Cu 641.在以下描述中,可以将病毒与其他微生物相区别的是()A.能够使人或动、植物患病B.没有细胞核,仅有核酸C.具有寄生性D.由核酸和蛋白质装配进行增殖2.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ATP,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
这两种物质分别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是()A.主动运输、主动运输B.内吞、主动运输C.主动运输、内吞D.被动运输、主动运输3.人类21三体综合症的成因是在生殖细胞形成的过程中,第21号染色体没有分离。
若女患者与正常人结婚后可以生育,其女女患该病的概率为()A.0 B.1/4 C.1/2 D.14.在相同光照和温度条件下,空气中CO2的关系如图所示。
理论上某种C3植物能更有效地利用CO2,使光合产量高于m点的选项是()A.若a点在a,b点b2时B.若a点在a1,b点在b1时C.若a点在a2,b点在b1时D.若a点在a1,b点在b2时5.转基因抗虫棉可以有效地用于棉铃虫的防治。
在大田中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同时,间隔种植少量非转基因的棉花或其他作物,供棉铃虫取食。
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维持棉田物种多样性B.减缓棉铃虫抗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度C.使食虫鸟有虫可食D.维持棉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6.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
2004年全国高考理综真题试题及标准答案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I卷(选择题共126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原子量:H 1 C 12N14 O16Na23P 311.在临床治疗上已证实,将受SARS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注射到另一SARS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甲的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ﻫA.疫苗 B.外毒素C.抗原D.抗体2.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发生分离;所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正常。
另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时在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有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1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
以上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可产生染色体数目不正常的配子(以下简称为不正常的配子)。
上述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最终结果应当是ﻫA.两者产生的配子全部都不正常B.前者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后者产生的配子都不正常C.两者都只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D.前者产生全部不正常的配子,后者只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3.离体的叶绿体在光照下进行稳定光合作用时,如果突然中断CO2气体的供应,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C3化合物与C5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是ﻫA.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减少B.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增多ﻫC.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增多D.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减少4.自然界中,一种生物某一基因及其三种突变基因决定的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如下:正常基因精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突变基因1精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突变基因2精氨酸亮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ﻫ突变基因3精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酪氨酸丙氨酸根据上述氨基酸序列确定这三种突变基因DNA分子的改变是A.突变基因1和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B.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的增添C.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ﻫD.突变基因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和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5.生活在一个生物群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ﻫ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强度由强到弱ﻫC.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ﻫD.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6.能与人体备注中血红蛋白结合的一种有毒气体是ﻫA.氯气B.氮气KC.一氧化碳D.甲烷7.下列离子中,所带电荷数与该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等的是ﻫA.Al3+ B.Mg2+C.Be2+D.H+8.2003年,IUPAC(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推荐原子序数为110的元素的符号为Ds,以纪念该元素的发现地(Darmstadt,德国)。
规范书写遗传图解

色体上的位置如乙图所示;
③若后代中
,则两个Bt基因整合于染
色体上的位置如丙图所示。
40
(4)假设这两个Bt基因整合于染色体上的位置如
丙图所示,请写出其实验过程的遗传图解。
(注:图解中用A+表示染色体上有Bt基因, A-表示没有Bt基因,A+与A-不是显隐性关系)
41
P
抗虫棉 A+A-A+A-
普通棉 × A-A-A-A-
18
取B+B+雌性小鼠和B+B—雄性小鼠杂交 P B+B+ (♀) × B+B—(♂) F1 B+B+ 1 B+B— 1
:
题目中特别强调或提出谁做母本谁做父本 的时候就需要带出♀、♂;正交反交时必 须带出♀。
19
(3) 遗传图解的错误举例
20
符号不齐全
21
亲本基因型判断错误
22
不符合题意
23
38
为确定两个Bt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整合位置,他 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请你完善方案中的有关 内容。 实验方案: 让这些抗虫棉与普通棉进行杂交,统计子代 植株中抗虫棉与普通棉之间的比例。 预期结果与结论:
39
预期结果与结论: ①若后代中 ,则两个Bt基因整合于染色
体上的位置如甲图所示;
②若后代中
,则两个Bt基因整合于染
配子 1A+A+ 2A+A- 1A-A-
A-A-
F1 A+A+A-A-
A+A-A-A-
A-A-A-A-
1
2
1
3抗虫棉 : 1普通棉
42
43
2004年高考试题理综全国卷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126分)第I卷(选择题共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P 311.在临床治疗上已证实,将受SARS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注射到另一SARS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甲的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B.外毒素 C.抗原 D.抗体 A.疫苗2.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发生分离;所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正常。
另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时在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有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1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
以上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可产生染色体数目不正常的配子(以下简称为不正常的配子)。
上述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最终结果应当是)( A.两者产生的配子全部都不正常B .前者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后者产生的配子都不正常.两者都只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CD.前者产生全部不正常的配子,后者只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3.离体的叶绿体在光照下进行稳定光合作用时,如果突然中断CO气体的供应,短暂时间2内叶绿体中C化合物与C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是53()B.C化合物增多,C化合物增多A. C化合物增多、C 化合物减少5533C.C化合物减少,C化合物增多 D.C化合物减少,C化合物减少53534.自然界中,一种生物某一基因及其三种突变基因决定的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如下:正常基因精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突变基因1 精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突变基因2 精氨酸亮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突变基因3 精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酪氨酸丙氨酸根据上述氨基酸序列确定这三种突变基因DNA分子的改变是()A.突变基因1和2 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1为一个碱基的增添2 和3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B.突变基因为一个碱基的增添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 2和3C.突变基因1 1 和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D.突变基因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5.生活在一个生物群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种群数量K 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强度由强到弱B.a b O时间.C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种群为D.bJ .能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一种有毒气体是 6 )(C .一氧化碳 B .氮气D .甲烷A .氯气7.下列离子中,所带电荷数与该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等的是 ) (+2+3+2+D .H .MgC .Be A .Al B ,Ds110的元素的符号为2003年,IUPAC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推荐原子序数为8.是Ds 的说法不正确的,德国)。
专题三: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全国卷高考真题版)

专题三: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全国卷高考真题版)1、(2011年全国卷,25题,19分)★★★★如图,与水平面成45°角的平面MN 将空间分成I 和II 两个区域。
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q >0)的粒子以速度0v 从平面MN 上的0p 点水平右射入I 区。
粒子在I 区运动时,只受到大小不变、方向竖直向下的电场作用,电场强度大小为E ;在II 区运动时,只受到匀强磁场的作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
求粒子首次从II 区离开时到出发点0p 的距离。
(粒子的重力可以忽略。
)0021()v l q E B=+2、(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25题,19分)★★★★如图,在区域Ⅰ(0≤x ≤d )和区域Ⅱ(d ≤x ≤2d )内分别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分别为B 和2B ,方向相反,且都垂直于Oxy 平面。
一质量为m 、带电荷量q (q >0)的粒子a 于某时刻从y 轴上的P 点射入区域Ⅰ,其速度方向沿x 轴正向。
已知a 在离开区域Ⅰ时,速度方向与x 轴正方向的夹角为30°;因此,另一质量和电荷量均与a 相同的粒子b 也从p 点沿x 轴正向射入区域Ⅰ,其速度大小是a 的1/3。
不计重力和两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求:(1)粒子a 射入区域I 时速度的大小;(2)当a 离开区域II 时,a 、b 两粒子的y 坐标之差。
(1)2dqB m (2)23(3-2)d3、(2012年全国大纲版,24题,16分)★★如图,一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竖直放置,在两极板间有一带电小球,小球用一绝缘清线悬挂于O 点。
先给电容器缓慢充电,使两级板所带电荷量分别为﹢Q 和﹣Q ,此时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π/6。
再给电容器缓慢充电,直到悬线和竖直方向的夹角增加到π/3,且小球与两极板不接触。
求第二次充电使电容器正极板增加的电荷量。
Q=2Q ∆4、(00年全国卷21题,13分)★★★如图,两个共轴的圆筒形金属电极,外电极接地,其上均匀分布着平行于轴线的四条狭缝a 、b 、c 和d ,外筒的外半径为r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I卷(选择题共126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P 311.在临床治疗上已证实,将受SARS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注射到另一SARS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甲的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A.疫苗B.外毒素C.抗原D.抗体2.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发生分离;所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正常。
另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时在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有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1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
以上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可产生染色体数目不正常的配子(以下简称为不正常的配子)。
上述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最终结果应当是()A.两者产生的配子全部都不正常B.前者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后者产生的配子都不正常C.两者都只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D.前者产生全部不正常的配子,后者只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3.离体的叶绿体在光照下进行稳定光合作用时,如果突然中断CO2气体的供应,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C3化合物与C5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是()A.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减少B.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增多C.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增多D.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减少4.自然界中,一种生物某一基因及其三种突变基因决定的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如下:正常基因 精氨酸 苯丙氨酸 亮氨酸 苏氨酸 脯氨酸 突变基因1 精氨酸 苯丙氨酸 亮氨酸 苏氨酸 脯氨酸 突变基因2 精氨酸 亮氨酸 亮氨酸 苏氨酸 脯氨酸 突变基因3 精氨酸 苯丙氨酸 苏氨酸 酪氨酸 丙氨酸 根据上述氨基酸序列确定这三种突变基因DNA 分子的改变是 ( )A .突变基因1和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B .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的增添C .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D .突变基因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和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5.生活在一个生物群中的两个种群(a 、b )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a 种群与b 种群为捕食关系,a 种群依赖于b 种群 B .a 种群与b 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强度由强到弱 C .a 种群为S 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D .b 种群为J 型增长,始终受到a 种群的制约6.能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一种有毒气体是( )A .氯气B .氮气C .一氧化碳D .甲烷7.下列离子中,所带电荷数与该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等的是 ( )A .Al 3+B .Mg 2+C .Be 2+D .H +8.2003年,IUPAC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推荐原子序数为110的元素的符号为Ds ,以纪念该元素的发现地(Darmstadt ,德国)。
下列关于Ds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Ds 原子的电子层数为7B .Ds 是超铀元素C .Ds 原子的质量数为110D .Ds 为金属元素 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磷酸的摩尔质量与6.02×1023个磷酸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相等 B .6.02×1023个氮分子和6.02×1023个氢分子的质量比等于14∶1C .32g 氧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2×6.02×1023KD .常温常压下,0.5×6.02×1023个一氧化碳分子所占体积是11.2L10.常温时,以下4种溶液pH 最小的是( )A .0.01mol ·L -1醋酸溶液B .0.02mol ·L -1醋酸与0.02mol ·L -1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液 C .0.03mol ·L -1醋酸与0.01mol ·L -1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液D .pH = 2的盐酸与pH = 12的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液1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澄清的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Ca(OH)2 + 2H + === Ca 2++ 2H 2O B .钠与水的反应Na + 2H 2O === Na ++2OH -+ H 2↑ C .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 + Ag +=== Cu 2++ AgD .大理石溶于醋酸的反应CaCO 3 + 2CH 3COOH === Ca 2++ 2CH 3COO - +CO 2↑+ H 2O12.取a g 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跟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恰好也增加了 a g 。
下列物质中不能满足....上述结果的是 ( )A .H 2B .COC .C 6H 12O 6D .C 12H 22O 1113.已知25℃、101kPa 下,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 )C(石墨) + O 2(g) === CO 2(g) △H = -393.51kJ ·mol-1C(金刚石) + O 2(g) === CO 2(g) △H = -395.41kJ ·mol -1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B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C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D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14.本题中用大写字母代表原子核。
E 经α衰变成为F ,再经β衰变成为G ,再经α衰变成为H 。
上述系列衰变可记为下式:另一系列衰变如下:SR Q P H G F E αββαβα→→→→→→ 已知P 是F 的同位素,则( )A .Q 是G 的同位素,R 是H 的同位素B .R 是E 的同位素,S 是F 的同位素ab cd5 6C .R 是G 的同位素,S 是H 的同位素D .Q 是E 的同位素,R 是F 的同位素 15.如图所示,ad 、bd 、cd 是竖直面内三根固定的光滑细杆,a 、b 、c 、d 位于同一圆周上,a 点为圆周的最高点,d 点为最低点。
每根杆上都套着一个小滑环(图中未画出),三 个滑环分别从a 、b 、c 处释放(初速为0),用t 1、t 2、t 3依 次表示滑环到达d 所用的时间,则( )A .t 1 < t 2 < t 3B .t 1 > t 2 > t 3C .t 3 > t 1 > t 2D .t 1 = t 2 = t 316.若以μ表示水的摩尔质量,v 表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摩尔体积,ρ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密度,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m 、△分别表示每个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下面是四个关系式: ①m v N A ρ= ②∆=A N μρ ③A N m μ= ④A N v =∆ 其中( )A .①和②都是正确的;B .①和③都是正确的;C .②和④都是正确的;D .①和④都是正确的。
17.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图1是t = 1s时的波形图,图2是波中某振动质元位移随时 间变化的振动图线(两图用同同一时间起点),则 图2可能是图1中哪个质元的振动图线?( ) A .x = 0处的质元; B .x = 1m 处的质元; C .x = 2m 处的质元; D .x = 3m 处的质元。
18.图中电阻R 1、R 2、R 3的阻值相等,电池的内阻不计。
开关K 接通后流过R 2的电流是K 接通前的( )A .─12 B .─ 23C .─ 13D .─ 1419.下表给出了一些金属材料的逸出功。
( )现用波长为400nm 的单色光照射上述材料,能产生光电效应的材料最多有几种?( ) (普朗克常量h = 6.6×10-34J·s,光速c = 3.00×108m/s)A .2种B .3种C .4种D .5种20.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 A .体操运动员双手握住单杠吊在空中不动时处于失重状态; B .蹦床运动员在空中上升和下落过程中都处于失重状态; C .举重运动员在举起杠铃后不动的那段时间内处于超重状态;D .游泳运动员仰卧在水面静止不动时处于失重状态。
21.发出白光的细线光源ab ,长度为l 0,竖直放置,上端a 恰好在水面以下,如图。
现考虑线光源ab 发出的靠近水面法线(图 中的虚线)的细光速经水面折射后所成的像,由于水对光有色散 作用,若以l 1表示红光成的像的长度,l 2表示紫光成的像的长 度,则( ) A .l 1<l 2<l 0 B .l 1>l 2>l 0C .l 2>l 1>l 0D .l 2<l 1<l 0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74分)22.(18分)(1)图中给出的是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金属薄板厚度时的示数,此读数应为 mm 。
(2)实验室内有一电压表〇mV ,量程为150mV ,内阻约为150Ω。
现要将其改装成量程为10mA 的电流表,并进行校准。
为此,实验室提供如下器材:干电池E (电动势为1.5V),电阻箱R ,滑线变阻器R ′,电流表〇A (有1.5mA ,15mA 与150mA 三个量程)及开关K 。
(a )对电表改装时必须知道电压表的内阻。
可用图示的电路 测量电压表的内阻。
在既不损坏仪器又能使精确度尽可能高的条件下,电路中电流表〇A 应选用的量程是 。
若合上K ,调节滑线变阻器后测得电压表的读数为150V ,电流表〇A 的读数为1.05mA ,则电压表的内阻R mV 为 。
(取三位有效数字)(b)在对改装成的电流表进行校准时,把〇A 作为标准电流表,画出对改装成的电流表进行校准的电路原理图(滑线变阻器作限流使用),图中各元件要用题中给出符号或字母标注。
图中电阻箱的取值是 (取三位有效数字),电流表〇A 应选用的量程是。
23.(16分)在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着陆的最后阶段,着陆器降落到火星表面上,再经过多次弹跳才停下来。
假设着陆器第一次落到火星表面弹起后,到达最高点时高度为h,速度方向是水平的,速度大小为v0,求它第二次落到火星表面时速度的大小,计算时不计火星大气阻力。
已知火星的一个卫星的圆轨道的半径为r,周期为T。
火星可视为半径为r0的均匀球体。
24.(18分)图中a1b1c1d1和a2b2c2d2为在同一竖直面内的金属导轨,处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导轨所在的平面(纸面)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