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雅礼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入学语文试题(答案详解)
湖南省雅礼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一)语文试题答案

"+%)!%邀请京城的朋友&不准确"这里是与%野老&相约#( ",%表现了诗人虽身处逆境"却超然旷达的人生态度#!*分(江城欢聚之乐$人情朴野之纯"都可以让人抛却烦
恼的往事#虽遭贬谪"诗人却欢聚此间"乐在此间"不以为意#!*分(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每空"分"共-分( ".%&!先看第一空-%渊源&比喻事物的本源'%渊薮&比喻人或事物聚集的地方#根据前文%它们与近海之水&"表 明此处应填表示两者关系的词语"故选用%渊源&"排除 '$) 两项#再看第二空-%错落有致&形容事物交错 纷杂"别有情趣'%迂徐有情&指缓慢而含情#此处用于修饰民歌"应选用%迂徐有情&"排除 (项#( "1%&!文字画横线的句子共有三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由于&与%使得&搭配"造成缺少主语'二是语序不当"应 该先讲%流行地区不同&"再讲%演唱曲调不同&'三是前后句逻辑关系混乱"为强加因果"%流行地区不同"演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摘编自林秀琴《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智慧》)
但在《非遗法》的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是混淆非遗概念的问题。有人误将刚创造出来的“现产”当成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误将被改编、改造过的,甚至被西化、被娱乐化的东西当成遗产。其次是保护理念的问题。《非遗法》重点强调了“原真性”保护原则。所谓“原真性”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原汁原味”,目的是确保每个项目的真实。如果经过我们的保护已经不再是原来的东西,保护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历史价值。传承人的底线就是不能传递“假情报”。要严把传承人“入口关”,并将那些伪传承人及早“踢”出传承队伍,不能因为他们影响有序传承。活态传承是非遗的最大特点,但活态传承的本义并不是让非遗改变,而是让非遗通过一个个泥人的制作、一首首山歌的演唱以活态的形式传承下去。活态传承理念的提出也是在告诫人们要礼敬传统,而不是对传承人所传文明随意改造,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非遗的“原真性”。
她迎着鼓声往回家的路上走,尽可能不把自己的心绪形容成无聊的踏实。也许鼓声早已停止,她听见的是自己的心跳。世间的声响里,只有鼓声才能让她感觉到自己的心在跳。
(2015年荣获首届《作家》“金短篇”小说奖,有改动)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的“她”是一位城市的暮年女性,对自己保持整体的青春感颇为自信。“她”因“观察”打工母子而得到了生活和生命的启迪。
1.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互依存、密不可分,随着我国《非遗法》的施行,“成对”保护已成共识。
湖南省雅礼中学2021届高三月考语文试卷

们对本国古代文化的无比热爱和理解,大都是由于他们文字的这种特殊的性质
之故。”
1
③
。作为汉语的书写系统,汉字有力维系着汉语发展走向,使
汉语在方言多样性与文化共同性上达到平衡统一。中国地域辽阔,在长时期人
群流动与文化变迁中,汉语形成了北方、吴、赣、湘、闽、粤、客家等几大方
言,有些方言差异很大,口语通解度较小,单凭口头语言甚至难以沟通。但汉语
3
a.汉字铭刻着中华民族久远的文化记忆 b.汉字见证并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 C.汉字为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创造了稳定条件 d.汉字涵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 A.①b ②a ③c ④d B.①a ②c ③d ④b C.①c ②a ③d ④b D.①a ②d ③b ④c 3.下列对材料中有关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材料一引用瑞典汉学家高本汉的话,说明了中国人历来有无比热爱和理解自 己本国文化的优良传统。 B.材料一中列举唐蕃会盟碑、元朝政府有关规定、编纂《康熙字典》的事例, 起到了事实胜于雄辩的作用。 C.材料一整体上是并列式结构,从四个层面论述了汉字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意识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D.材料二中“确有可能”“说与文字无关是不合适的”“是字也很难否定”等表 述,措辞极有分寸,体现了科学严谨的态度。 4.汉字有哪些独特的性质特点?请简要概括。(4 分)
2021年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年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佟鸭子欧阳明终鸭子是一家小祭馆,不卖早餐,只中午和晚上营业,卖炒菜和卤菜。
店里最出名的,是卤鸭子。
终鸭子既是店名、菜名,也是大家对店主的称呼。
店主姓佟。
终鸭子的特色,是香甜。
香,来自上百年那锅老卤,几十种香料和中草药熬制而成,醇厚浓郁,闻着就忍不住流口水。
其次是甜。
不是入口就甜,是回甜,回味时才感觉到的,淡淡的,微风般弥浸在味蕾上,和卤香交融一体,甜而不腻。
卤鸭选材讲究,只选本地两年以上的老麻鸭,吃草和田螺鱼虾粮食长大的。
绝不用饲料喂大的。
饲料喂大的鸭长得快,仅一个多月,连毛都还没长齐就长大了,毛桩还埋在鸭皮下面,根本无法清除。
卤出来有股浓烈的毛腥味儿。
还必须得下一次油锅,把皮子炸酥了。
那样,既可掩盖皮下的毛桩,也可压一压腥味。
但不管怎样,吃起来还是满口腥臭,肉还很柴,嚼起来费力。
佟鸭子的鸭不跑油锅,卤出来直接吃。
皮上保留着卤水黄亮的颜色,皮下的肉,汁液饱满,软烂香甜。
卤鸭子从卤水锅捞起杂趁热吃才口感最好。
所以大家多在店里“就地处决"。
也有买回家去的,但家离店必须在两里以内。
否则,佟鸭子就不会卖。
说是出锅时间长了会变味,坏了他的名声。
卤鸭的吃法也有讲究,不能用刀剁,必须手撕,鸭沾了铁,会带铁腥味。
终鸭子餐馆生意历来就好,尤其是逢场天,晚一点儿,就没位置了。
即便占到位置,也不一定能吃得上卤鸭。
卤鸭是服量的,每天只卤三十只。
佟鸭子卤鸭的手艺是祖传的。
手艺传男不传女。
传男也要到三十岁才传。
三十岁前的男人,嘴上无毛,做事不牢,缺耐性。
佟鸭子餐馆在乡场上,离县城四十多公里,城里人想吃,来回要耗费半天。
但还是有很多人慕名而来。
尤其是县城工作的干部,下乡总选那儿跑,出发前,都得给乡政府打电话,叫一定要留上几只卤鸭,弄得乡政府年年接待费超标,苦不堪言。
佟鸭子靠卤鸭子修了楼房,为儿子讨了老婆。
长沙市雅礼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50分。
时量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①戏剧是由演员在舞台上妆扮表演且以代言体叙述故事的艺术。
戏剧的代言体,是指演员在舞台上通过化妆和摹仿等手段假定性地化身为戏剧人物,不仅以该戏剧人物的身份、言语和行动,更通过样貌、声音和行为模式等途径,努力营造如同真正的戏剧人物出现于观众面前的幻觉。
戏曲用独特的脚色制,将所有演员分为不同的行当、帮助观众跨越演员和戏剧人物之间的界限。
脚色制不仅是戏曲内部的行业制度,更是用以表现不同类型戏剧人物的表演体制,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
②戏剧这种艺术样式以演员的表演为媒介,通过有限的演员,把整个人类历史与现实作为其表现对象。
戏剧的本质特征是由演员“扮演”人物,但演员数量是有限的,而戏剧人物是无限的,演员与戏剧人物无法一一对应。
观演双方的关系,就建立在观众认同演员在舞台上通过扮演转化为戏剧人物这一重要默契的基础上。
但默契的前提是戏剧表演者所运用的艺术化手段,能引导观众忽视有限的演员需在不同戏剧作品中扮演无限多的戏剧人物这一明显的矛盾。
这就需要演员在不同剧目(甚至在同一剧目)中扮演不同戏剧人物时采用合适的手段和途径,为观众营造误将演员视同戏剧人物的幻觉。
③戏曲更倾向于通过将所有戏剧人物按照表演艺术的需要分为不同的“类",这里所说的“类”的表现方式就是“脚色"。
④戏曲的脚色制指戏班剧团里的所有演员都分门别类归属于各自的“行当”。
每个戏曲演员都有相对固定的具体分工,分别司职扮演某一类戏剧人物,是谓“脚色"。
如洛地所言,“脚色,是因演员设置分工而划分、安排的剧中人物的分类,同时又是按剧中人物分类而安排、划分的演员分工.”“脚色"和一般的戏剧术语“角色”之间有着截然不同的内涵。
2021届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三年级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试卷(二)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1届高三年级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试卷(二)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以现代眼光,重新注意到中国建筑的一般人,虽尊崇中国建筑特殊外形的美丽,却常忽视其结构上之价值。
这忽视的原因,常常由于笼统地对中国建筑存一种不满的成见。
这不满的成见中最重要的成份,是觉到中国木造建筑之不能永久。
其所以不能永久的主因,究为材料本身或是其构造法的简陋,却未尝深加探讨。
中国建筑在平面上是离散的,若干座独立的建筑物分配在院宇各方。
若是以一座单独的结构与欧洲任何一座负盛名的石造建筑物比较起来,显然小而简单,似有逊色。
但是若以今日西洋建筑学和美学的眼光来观察中国建筑本身之所以如是和其结构历来所本的原则及其所取的途径,则这系统建筑的内容,的确是最经得起严酷的分析而无所惭愧的。
我们知道一座完善的建筑,必须具有三个要素:适用,坚固,美观。
任何建筑皆不能脱离产生它的时代和环境来讲的;其实建筑本身常常是时代环境的写照。
建筑里一定不可避免地会反映着各时代的智识、技能、思想、制度、习惯和各地方的地理气候。
所以所谓适用者,只是适合于当时当地人民生活习惯气候环境而讲。
所谓坚固,更不能脱离材料本质而论。
建筑艺术是产生在极酷苛的物理限制之下的,所谓建筑的坚固,只是不违背其所用材料之合理的结构原则,运用通常智识技巧,使其在普通环境之下——兵火例外——能有相当永久的寿命的。
例如石料本身比木料坚固,然在中国用木的方法竟达极高度的圆满,而用石的方法甚不妥当,且建筑上各种问题常不能独用石料解决,即有用石料处亦常发生弊病,反比木质的部分容易损毁。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卷(一)语文试卷及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月考卷(一)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可以定义为正面的情绪或者具有正面向上价值的情绪。
情绪的认知理论认为,“积极情绪就是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取得进步或得到他人积极评价时所产生的感受。
”由此可见,积极情绪就是经历了内在、外在的刺激,正确地解决了问题,达到某种成功与满意度,满足了个体的需求,感觉到个体的存在价值伴有随之而来的愉悦的心情与感受。
积极情绪并不是消极接受、坦然享受、乐不思蜀的感觉。
这些只是浅薄的感受,即时地享乐。
积极情绪拓展到更深的层面——从欣赏到热爱。
它并不是简单的迷恋,而是一种真心喜欢、经过努力而获得的欢愉、欣喜。
“积极情绪”这个词,指向了重要的人性瞬间。
那些轻微而短暂的愉悦状态,其实要比你想象的强大得多。
作为人类,生来就能够体验到微弱短促却愉悦舒畅的积极情绪。
它有着不同的形态和滋味。
回想一下,当感到与他人或与所爱的人心灵相通时;当感到有趣、有创意或忍俊不禁时;当感到自己的灵魂被蕴含在生命中的纯粹的美所打动时;或者当因一个新颖的主意或爱好而感到活力无限、兴致勃勃时,你都会不由自主地产生爱、喜悦、感激、宁静、兴趣和激励这样的积极情绪,它们会打开你的心扉。
然而,无论是迷恋、欢笑还是爱,你由衷的积极情绪总是无法持续很长的时间。
良好的感觉来了又去,就如同好天气一样,这是人类的本性。
积极情绪会逐渐消退,如果它长盛不衰,人们会很难适应变化,无法觉察到好消息和坏消息之间的差异,或是邀请与冒犯之间的差异。
如果你想重塑生活,让它变得更美好,秘诀就是不要把积极情绪抓得太紧,也不要抗拒它稍纵即逝的本性,而是将它更多地植入生活——久而久之,你就会提高积极情绪的分量。
我们发现,在这一秘诀中最重要的是积极率,这是用来描述积极情绪消极情绪的数量关系的一种方法。
湖南省2021年高三上学期语文入学考试试卷A卷

湖南省2021年高三上学期语文入学考试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1分)1. (15分) (2018高二上·大庆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近日,ETCP智慧停车产业研究院联手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共同发布《2017中国智慧停车行业大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停车难”问题的症结,并不仅仅在于车位数量少。
虽然我国停车位缺口率已经达到50%,但与此同时,车场的平均空置率也高达51.3%,存在严重的停车资源浪费现象,这正是导致停车难的另一大关键原因。
《报告》提供的详细数据显示,各类停车场高峰期以外的时间段的车位使用率过低,其中,商务写字楼、公共场馆、医院、交通枢纽、商业综合体的停车场日均使用率均低于50%。
尤其是商业综合体类停车场,其日均使用率仅为37%,低于平均水平的43%。
《报告》以十大核心城市(武汉、成都、苏州、上海、重庆、广州、长沙、北京、西安、深圳)作为数据研究的主要样本,结果显示,2017年8月份城市车位最高使用率仅有55%(深圳),最低至38%(武汉)。
综合来看,国内各大城市车位利用率之低,令人咋舌。
更让人感到意外的是,《报告》通过数据分析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车位使用率提升到80%的情况下,重庆、上海两个城市单纯通过提升车位使用率,就能满足2019年的全部车位需求。
也就是说,只要车位使用率提高到一定水平,未来两年内,即便这两个城市不再新建车位,也能满足车主的需求。
(摘编自《都说停车难,车位竟50%闲置?大数据报告揭露真相》2017年12月22日搜狐新闻)材料二:“从经济学角度而言,停车难问题产生的实质是稀缺资源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即有限的车位资源和日益增长的汽车需求间的矛盾。
因此,解决思路主要在于需求侧与供给侧两种模式。
”重庆规划展览馆规划研究中心总经理常延聚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雅礼中学【最新】高三上学期入学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批评“反讽”理论的主要阐述者是布鲁克斯。
用他的说法:“语境对一个陈述语的明显的歪曲,我们称之为反讽。
”显然,这是一个非常宽泛的定义。
“反讽”概念的目的仍然是揭示语义在文学文本中的复杂变化。
根据新批评“文学性”观念,文学文本的基本特征是语义朦胧和语义多重。
“反讽”这一语言现象正好符合这一文学定义。
正因为这个原因,“反讽”就成为新批评最常用的概念之一。
从语义学立场来看,“反讽”本是指一种“正话反说”或“所言非所指”的语言现象。
在“反讽”中,字面上的意义与实际的意义有所不同甚至截然对立。
根据语言学观念,任何一个符号都存在于一定的语境当中,符号的意义会因语境而产生变化。
“反讽”产生的原理同样如此。
在“反讽”现象当中,语言符号巧妙地使用某个特定的语境,从而让一个符号不再表达其本义,而是表达另一个相反的意义。
这样,一个“反讽”就产生了。
从符号学能指与所指构造角度看,“反讽”实际上是一个符号能指与所指的断裂情形。
语言本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符号体系。
能指与所指的关系是确定不移的、无可更改的。
然而,“反讽”的出现却使一个符号的能指不再指向其约定俗成的固定所指,而指向另一个能指。
科学文本对语言的使用就完全合乎语言的约定规则和编码原则,坚决避免出现能指与所指的断裂。
文学文本则有意采用各种手法来违反语言的约定规则,从而使文学文本成为语义朦胧和复杂的符号系统。
不难看出,“反讽”的实质仍然是语义的变形化和复杂化。
在新批评看来,“反讽”是“文学性”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是形成“文学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西方文学批评史上,“反讽”一向被认为是一种偶然使用的语言技巧,或至多是一种修辞格。
新批评则将“反讽”上升到“文学性”的高度,将它视为语义变化的典型现象,从而使之成为文学文本的根本属性。
维姆萨特与布鲁克斯在其合著的批评史中坚持将新批评改名为“反讽诗学”(ironic poetics)。
关于“反讽”,他们明确指出:“我们可以把‘反讽’看成一种认知的原理,‘反讽’原理延伸而为矛盾的原理,进而扩张成为语象与语象结构的普遍原理。
”既然“反讽”是一种语义变化,尤其是字面义与真实义的矛盾状态,那么其语义结构一定会表现为多种不同的构成形态。
赵毅衡先生在《新批评》一书中曾把“反讽”分为“克制叙述”“夸大叙述”“正话反说”“疑问式反讽”“复义反讽”“悖论反讽”“浪漫反讽”和人物主题与语言风格上的“宏观反讽”等多种类型。
无论何种“反讽”类型,都呈现出语义叠加和语义多重的特征。
它大大增加了文本的语义层次,有力地强化了语言的可感性。
(选自文宇《文本语义结构的朦胧之美》,有改动)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反讽能使语义变得复杂,因而新批评常常使用这一概念。
B.在反讽中,字面意义与要表达的意义还是不宜完全冲突。
C.语言是约定俗成的符号体系,文学文本却常常突破约定规则。
D.反讽不只是语言技巧,是“文学性”特点和手段的统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文章先从语义学和符号学两个角度论证了“反讽”的特征在于“正话反说”或能指非所指。
B.文章用科学文本与文学文本对比,是为了突出文学文本语言的“语义朦胧和复杂”。
C.文章推进一层,论述了新批评将“反讽”上升到“文学性”高度,提高了反讽的地位。
D.文章列举《新批评》中多种“反讽”类型,以论证“反讽”具有语义叠加和语义多重的特征。
3.根据原文内容,下面鲁迅作品的四个例子中不是典型反讽的一项是()A.《孔乙己》以幽默轻松的笔调写悲剧。
B.《祝福》中“祝福”这一情境的设置。
C.《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对阿长讲述“长毛”故事的感受。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关于捕鸟的描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走运的人秦文君在我家附近的一个路口,有一株高大茂密的香樟树,粗大苍劲的树干,四面伸长的枝叶,昭示这是一株历经沧桑的百年古树,香樟树的清幽常引人驻足。
香樟树下卧着一个小小的杂货铺。
小商铺出售一些糖果、烟草之类的小东西,那些瓶瓶罐罐上没有一点积尘。
女店主是一个端庄美丽的女子,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女店主总是端坐在那里,含笑着招呼客人。
闲下来时,她就低下头用丝线编织些小饰物,诸如手链啦,发带啦,随后就挂在店里,有谁喜欢就买走。
最初,我到她的店里,就被她编的一个精巧的笔袋所吸引,淡绿色的,像很娇嫩的草。
“这笔袋就像春的颜色。
”我说,“特别美。
”“我真走运,”她的眼里漾起了春光,“遇到了一个知道我心思的人。
”她见我喜欢,随即从桌子下面拿出她编的各种小饰物,我惊讶地发现,整个世界都在她的手上呢:天空的云朵,海上的浪花,草原的骏马,还有那永远开不败的四季花。
我买下了笔袋,也牢牢地记住了这位制作者,也许是受到了她友好的对待,也许是她单纯的眼神,也许是她那句“真走运啊”。
我常会顺道去看看那家杂货店,有时买些东西,有时只是看看。
因为在我的生活圈里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很幸福。
有些人在外人看来已经过得相当不错了,但他们本人总觉得还缺点什么,远远谈不上“走运”。
可这店主,多么平凡。
她终日坐着,等待人们的光顾,还得一张一张抚平那些乱糟糟的零钱。
但就是这个人,每天穿着得体的衣裳,还把头发梳得漂漂亮亮。
有一天中午,我路过后门口,她正在吃午饭,就着开水吃一只大大的糯米团。
看见我她笑笑,又说自己真走运,吃到了香甜的团子。
“你该到对面的店里吃一碗热面。
”我说,“那才舒服。
”可她说,那团子可不是普通的东西,是她的一位老顾客亲手蒸的。
那老太太已经八十多岁了,非常健康,还能爬山呢。
“我有这样的朋友,”店主说,“真走运。
”还有一次,我到店里买了她编的发卡,绾头发用的,我说去爬黄山时,用它来盘头发。
她让我归来时替她带一张黄山的风景照。
她又说:“真走运啊!”像是恭喜我,又像是在说她分享了这个“走运”。
归来后,我如约前去把我拍摄的最好的一张照片带给她。
我还怂恿她,哪天请人照看一下杂货铺,亲自爬上黄山。
“有缆车吗?”她问,“真的有?和我想的一样,真幸运啊,要有一天我也能去看看就好了!”“不必坐缆车,慢慢往上攀,爬上天都峰!”我说。
“是啊!是啊!”她微笑着,沉醉着,“我梦到过。
”后来我搬了住处,好久没有去店里。
有一天,我忽然想念起她来,便匆匆赶去。
可到了那,香樟树依旧挺立,却不见了小商铺,也不见了女店主,只有石凳上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我惊诧极了,连忙上前打听,老太太说:“搬迁了。
”“那您知道女店主去哪儿了吗?”“不知道。
”老太太浑浊的眼里一片黯淡。
“不容易呀,一个下肢瘫痪的女子!”“谁?”“女店主啊,你不知道?”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
原来她是个不能行走的女子!她是坐在特制的轮椅上看管小店的!而我,由于她阳光一样的笑容,却从没在意她缺少什么,还怂恿她去登黄山……一瞬间,歉疲与失落漫上心头。
或许今生再难相见了!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入心脾。
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摘自《微型小说选刊》2011·23期,有改动)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记叙了“我”与女店主的交往。
“我”送照片给女店主,并怂恿她去登黄山,而“怂恿”一事让“我”日后心生愧意。
B.“我”听说女店主居然是一个下肢瘫痪者时感到非常意外、吃惊,此处情节的陡转为下文深化文章的主题作了铺垫。
C.本文运用了反衬的手法,用历尽沧桑的香樟树反衬出女店主的明媚阳光。
D.本文的景物描写对女主人的形象有烘托作用,也含蓄表达了“我”对女店主的敬佩和怀念之情。
5.小说中的女店主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6.“香樟树下”也可作为这篇小说的标题,你喜欢哪个标题?请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主持人)我国的GDP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了,但贫富差距依然很大,那您认为收入分配格局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呢?(辜胜阻)我国经济总量(GDP)已经成为世界第二,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我们人均GDP也从30年前的不到两千美金的水平,现在发展到人均GDP已经超过四千美金。
我们现在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政府财政收入也早就超过日本了,应该说“国富”做得好。
我们现在的财富分配格局是一个“金字塔”型的,富人很少,中间层(中等收入阶层)也很少,大量的是低收入阶层。
“十二五”期间怎么从“国富”走向国民共富,走向民富优先,在民富的基础上实现国家富强,这是非常重要的。
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解决收入分配差距。
前不久有一个争论,说中国是世界贫富差别最大的国家,我不同意这个观点。
世界贫富差别最大的应该是巴西。
巴西典型的中等收入陷阱,三十年前、四十年前就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但是一直停留在中等收入的水平上,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它的贫富差别太大。
它的行业贫富收入差别甚至达到28倍,我们现在的贫富差别是15倍。
所以怎么样解决这种贫富差距,实现国民共富,特别是让老百姓先富起来,这是关键。
(主持人)您认为分配制度改革是“十二五”最难的攻坚战,为什么是最难的呢?(辜胜阻)因为你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间的比重,那么你就要降低政府所得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或者降低企业的比重。
现在我们有不同的企业,像国企的利润还不错,有接近两万亿的利润,你让它来提高它的劳动者收入相对来讲比较容易。
但是广大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它的利润很薄,做得好的利润率只有3%~5%,一般的只有1%~2%,大量的小企业还在亏损当中。
你让这些中小企业涨薪,提高劳动者的报酬就非常艰难。
所以现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大量的民间资本虚拟化、热钱化,游离于实体经济,比如温州这些地方70%的企业转向房地产了,过去是靠做实体经济起家的,而且做得很好,比如打火机、鞋,但是现在都不做了,都逃离实体经济,出现了民间资本热钱化和虚拟化,都去做投资,炒房、炒煤、炒股。
这样一来就必然造成我们产业的空心化,经济的泡沫化。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必须带头降低政府收入在国民收入、在GDP中间的比重,和中小企业联手提高劳动报酬。
但是现在我们的政府有很多制度都是刚性的,它的负担也很大,你现在让它降低都很难。
所以有的财政专家说我们的税负水平不是低而是高,将来还要进一步提高,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又很难降低它的比重,那“十二五”规划建议提高劳动报酬的比重将来就很有可能很难落实。
所以难就难在这里,三者利益关系的调整非常艰难。
(主持人)收入分配改革其实是一个两难的问题,因为如果要是提高劳动者报酬必然会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
那这时候我们的企业,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就会遇到一些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