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第三专题《 琵琶行并序》课件(27张PPT)
合集下载
《琵琶行(并序)》ppt课件

艺术上,白诗语言浅近,风格平易,通俗明快,纡徐畅达,有 白居易作诗令老妪都解的传说。其诗流传甚广,对后世产生极大 影响。诗以外,他的《与元九书》是一篇完整、系统的诗论著作 ,是古代文艺批评史上的重要文献。另外,白居易还作有散文和 曲子词。
白居易人生阶段
生前曾将诗文进行过几次编集,初名《白氏长庆集》,后改名 《白氏文集》,共75卷,收诗文3800多篇,后经唐末动乱,已散 乱不全。现存最早的《白氏文集》,是南宋绍兴年间刻本,仅71 卷,收诗文3600多篇,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曾影印出版。另有 日本那波道园1618年的活字覆宋刻本,商务印书馆已影印出版。 中华书局1979年出版顾学颉点校《白居易集》,又编《外集》2 卷,较全。中华书局1962年版《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白居易 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出版《白居易年谱》等,均可资参 考。
白居易人生阶段
讽谕诗外,感伤诗也颇具特色。其中最著名的是长篇叙事诗《 长恨歌》、《琵琶行》。《长恨歌》描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 悲剧,情调哀婉,寄托幽深。《琵琶行》将琵琶女的沦落不幸, 跟自己被贬后的遭遇联系在一起,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 逢何必曾相识”的凄苦心声。这两首长诗结构宏伟、井然有致, 想象丰富,语言明快,形象鲜明,极富有艺术感染力。此外,他 的一些抒情写景小诗,如《赋得古原草送别》、 《暮江吟》、 《钱塘湖春行》等,也写得意境优美,格调清新,历来脍炙人口 。
戛然而止
凄厉悲愤
窘迫 凄凉
悲愤 呐喊
歌女倾诉身世苦:“诗言志,歌咏怀。”琵琶女从起伏变化的琵琶曲调 中,想抒发自己的什么身世之慨呢?请同学们诵读相关文本具体分析。
时间 身份 容貌 亲朋 心情 处境
琵琶女
当年
如今
京城名倡 艳盖群芳 门庭若市
必修三《琵琶行并序》 (共23张PPT)

❖ 仓皇中我伸手把琴遮挡,泪潮呀早已经汹涌盈眶。颖师傅好功夫 实非寻常,别再把冰与火填我胸膛。
总结主旨
❖ 诗中通过对琵琶女形象的塑造,深刻地揭示 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们的悲 惨命运,表达了诗人对歌女的同情,同时也 表现了诗人的“天涯沦落人”之恨。
❖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l),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 如听万壑松。
1.概括诗前小序写了哪些内容?有何作用?
内容:(1)、扼要交代了时间、地点、人 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2)、概括了琵琶女的 身世,(3)、点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
作用: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
❖ 2.本诗对琵琶女的演奏一共进行了几次描写,分 别用了什么手法?
❖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侧面描写 ❖ 转轴拨弦三两声~~~唯见江心秋月白。正侧结合 ❖ 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 侧面描写
3.与“主人在马客在船”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 A.秦时明月汉时关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D.主人忘归客不发 E.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答案】D/余为互文。
4、找出通假字 曲终收拨当心画 家在虾蟆陵下住
Hale Waihona Puke 画通划 虾通蛤5、古今异义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本文指“于是创作” 今:表示原因的连词。
课 堂 巩 固
1、下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C)
A、铮(zhēnɡ)琵琶(pípá)浔(xún) B、悯(mǐn)憔悴(qiáo cuì)霓(ní) C、徙(xǐ) 谪(zhé)虾蟆(—xi—á mɑ) D、绡(xiāo)荻(dí) 捻(niǎn)
2、拼音全对的一组是( C )
A迸(bèn ɡ )幺(yāo)阑(lán)干 B湓(pén)江 贾(jiǎ)ɡǔ 篦(bì) C嘈(cáo)钿(diàn)呕哑(ōu yā) D嘲哳(zhāo zhé)zhā 舫(fǎng)
总结主旨
❖ 诗中通过对琵琶女形象的塑造,深刻地揭示 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们的悲 惨命运,表达了诗人对歌女的同情,同时也 表现了诗人的“天涯沦落人”之恨。
❖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l),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 如听万壑松。
1.概括诗前小序写了哪些内容?有何作用?
内容:(1)、扼要交代了时间、地点、人 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2)、概括了琵琶女的 身世,(3)、点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
作用: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
❖ 2.本诗对琵琶女的演奏一共进行了几次描写,分 别用了什么手法?
❖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侧面描写 ❖ 转轴拨弦三两声~~~唯见江心秋月白。正侧结合 ❖ 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 侧面描写
3.与“主人在马客在船”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 A.秦时明月汉时关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D.主人忘归客不发 E.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答案】D/余为互文。
4、找出通假字 曲终收拨当心画 家在虾蟆陵下住
Hale Waihona Puke 画通划 虾通蛤5、古今异义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本文指“于是创作” 今:表示原因的连词。
课 堂 巩 固
1、下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C)
A、铮(zhēnɡ)琵琶(pípá)浔(xún) B、悯(mǐn)憔悴(qiáo cuì)霓(ní) C、徙(xǐ) 谪(zhé)虾蟆(—xi—á mɑ) D、绡(xiāo)荻(dí) 捻(niǎn)
2、拼音全对的一组是( C )
A迸(bèn ɡ )幺(yāo)阑(lán)干 B湓(pén)江 贾(jiǎ)ɡǔ 篦(bì) C嘈(cáo)钿(diàn)呕哑(ōu yā) D嘲哳(zhāo zhé)zhā 舫(fǎng)
琵琶行-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课件(共54张PPT)

和佛家“四大皆空”来 歌》《琵琶行》
作“明哲保身”的法宝。闲适诗:《赋
悔恨“三十气太壮,胸 得古原草送别》 中多是非”。
背景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 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 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 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 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 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 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 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 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 司马。五年后,宪宗去世,穆 宗即位,才被调回长安。
典型境界
*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此时无声胜有声”,此句道出了“无声”与 “有声”之间的辨证关系,道出了音乐上停 顿的奇特功效。在特定的场合下,乐曲的暂 时休止比连续不断的演奏更能触动人们的心 弦,更易让人受到感染。创造出了曲止情续、 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
典型氛围
余音绕梁
*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长恨歌》是白居易的代表诗作之一,也是
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叙事长诗之一。这首诗的 前半部露骨地讽刺了唐明皇的荒淫误国,后半部 用充满同情的笔触写唐明皇的入骨相思。这样, 诗的主题思想便由批判转为对唐明皇与杨贵妃坚 贞专一爱情的歌颂。不过,歌颂和同情中仍暗含 讽意。这是一首主题思想具有双重性的长诗,取 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特别是后半部运用了浪漫 主义的幻想手法,大大增强了白诗的表现力。人 物形象生动,语言和声调优美,抒情写景和叙事 的水乳交融,也是《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 感伤、杂律。
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喻 诗。 他的讽喻诗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
一、广泛地反映人民的苦难。这其中有同情 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 命运的悲歌,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 等。
《琵琶行(并序)》ppt课件

。对于这次贬谪,诗人既感伤 又愤慨。到江州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到世态炎凉,他有 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这首诗是诗人贬到江州的第二年 (元和十一年)秋天写的,当时诗人45岁。
写作背景
《琵琶行并序》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白居易任谏官时,写 了大量的讽喻诗,得罪了权贵。元和十年(815),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 派人刺杀。白居易上疏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贬为 江州刺史;又被诬陷所作“赏花”和“新井”的诗“甚伤名教”,再贬为 江州司马。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且州司马实际上是种闲散职 务。次年他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故事经过:“听其音”“有京都声”,倍觉亲 切。“问其人”辨明身份。听曲“悯然”,引出凄 凉身世。心意相通,顿生怅然。
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梳理全诗的主要内容
江头送客 琵琶弹奏 自述身世 感叹谪居 满座哭泣
赏析音乐描写 和环境描写
第贰章
请找出文中琵琶女的三次演奏
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 歌合为事而作”
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
《卖炭翁》
《钱塘湖春行》《忆江南》
写作背景:
元和十年,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杀了宰相武元衡,以 此向朝廷示威,白居易认为这是“国耻”。激于义愤,他 率先上疏“急请捕贼,以雪国耻”。但都被权贵们加上 “越职奏事”的罪名,又造说,白母亲因看花坠井而死, 而他却作赏花诗,“有伤教化”。于是贬为江州刺史,继 而又贬为江州司马(九品小官)。白居易获罪的真正原因 主要是他写的针砭时弊的讽谕诗,正如他自己所说
(5)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琵琶女演奏暂歇后
“ 银瓶乍破水浆迸 ,
铁骑突出刀枪鸣
写作背景
《琵琶行并序》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白居易任谏官时,写 了大量的讽喻诗,得罪了权贵。元和十年(815),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 派人刺杀。白居易上疏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贬为 江州刺史;又被诬陷所作“赏花”和“新井”的诗“甚伤名教”,再贬为 江州司马。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且州司马实际上是种闲散职 务。次年他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故事经过:“听其音”“有京都声”,倍觉亲 切。“问其人”辨明身份。听曲“悯然”,引出凄 凉身世。心意相通,顿生怅然。
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梳理全诗的主要内容
江头送客 琵琶弹奏 自述身世 感叹谪居 满座哭泣
赏析音乐描写 和环境描写
第贰章
请找出文中琵琶女的三次演奏
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 歌合为事而作”
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
《卖炭翁》
《钱塘湖春行》《忆江南》
写作背景:
元和十年,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杀了宰相武元衡,以 此向朝廷示威,白居易认为这是“国耻”。激于义愤,他 率先上疏“急请捕贼,以雪国耻”。但都被权贵们加上 “越职奏事”的罪名,又造说,白母亲因看花坠井而死, 而他却作赏花诗,“有伤教化”。于是贬为江州刺史,继 而又贬为江州司马(九品小官)。白居易获罪的真正原因 主要是他写的针砭时弊的讽谕诗,正如他自己所说
(5)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琵琶女演奏暂歇后
“ 银瓶乍破水浆迸 ,
铁骑突出刀枪鸣
《琵琶行并序》优质 ppt课件

琵 琶 行 ( 并 序 )
教学目标: 1、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及创作成就。 2、整体感知课文。 3、探讨研究: ①诗人是怎样描写音乐的? ②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③琵琶女与作者的相同之处?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兼济天下 意气风发 志得意满 其乐融融 高朋满座 诗酒流连 丝竹不断
白居易的形象
当年 诗酒流连 丝竹不断 高朋满座 兼济天下 其乐融融
而今 谪居卧病 有酒无乐 送客惨别 取酒独倾 其情凄凄
白居易 的经历 有反映 了怎样 的社会 现实呢?
写作背景
白居易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
当时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很尖锐。 外族不断入侵,自安史之乱后,国内连 年战乱,民不聊生,统治阶级内部朋党 之争日益加剧,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日 渐衰微,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白居易早 年避乱江南,接近人民,对政治的混乱、 人民的疾苦深有感受。
琶 女
听者陶醉 主旨句 洛
少年欢乐
歌女倾诉身世苦 晚年沦落
→
人 ,
相
悲苦心境
逢
何
同病相怜伤迁谪
必
成
重闻琵琶青衫湿
相 识
本文主旨句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同是天涯沦落人”何以见得? 请结合文本分析琵琶女和作 者的沦落经历。
人物形象
当年 艳压群芳
人妒人捧 年年欢笑
而今 年老色衰
委身贾人 独守空船
自安史之乱后,社会的变乱,政治的衰
落
统治阶级内部朋党之争日益加剧.朝廷 昏庸腐朽,十分黑暗。
教学目标: 1、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及创作成就。 2、整体感知课文。 3、探讨研究: ①诗人是怎样描写音乐的? ②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③琵琶女与作者的相同之处?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兼济天下 意气风发 志得意满 其乐融融 高朋满座 诗酒流连 丝竹不断
白居易的形象
当年 诗酒流连 丝竹不断 高朋满座 兼济天下 其乐融融
而今 谪居卧病 有酒无乐 送客惨别 取酒独倾 其情凄凄
白居易 的经历 有反映 了怎样 的社会 现实呢?
写作背景
白居易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
当时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很尖锐。 外族不断入侵,自安史之乱后,国内连 年战乱,民不聊生,统治阶级内部朋党 之争日益加剧,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日 渐衰微,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白居易早 年避乱江南,接近人民,对政治的混乱、 人民的疾苦深有感受。
琶 女
听者陶醉 主旨句 洛
少年欢乐
歌女倾诉身世苦 晚年沦落
→
人 ,
相
悲苦心境
逢
何
同病相怜伤迁谪
必
成
重闻琵琶青衫湿
相 识
本文主旨句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同是天涯沦落人”何以见得? 请结合文本分析琵琶女和作 者的沦落经历。
人物形象
当年 艳压群芳
人妒人捧 年年欢笑
而今 年老色衰
委身贾人 独守空船
自安史之乱后,社会的变乱,政治的衰
落
统治阶级内部朋党之争日益加剧.朝廷 昏庸腐朽,十分黑暗。
苏教版必修四语文专题三琵琶行并序PPT课件

布置作业
反复聆听一首自己最喜欢的音乐,借助 联想想象,用恰当的比喻描摹音乐,写 一篇二百字左右的短文.
苏教版必修四语文专题三琵琶行并序
❖ 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上朝时被地方军阀派人刺死, 白居易认为是国辱,上书请求捕贼。一些权臣早因为 他的政治讽喻诗而仇恨他,便给他加上了越职奏事的 罪名,把他贬为江州刺史,继而又贬为江州司马。 《琵琶行》就写于贬谪第二年秋天。诗人正是借琵琶 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检查预习
1、让学生提出在课前了解诗词大意时遇到的难理解的字词句, 师生交流解决。
特征
粗重急骤 幽细委婉 清脆圆润
莺语花底 泉流冰下 冰泉冷涩
银瓶乍破 铁骑突出 如裂帛
宛转流畅 阻塞压抑 清冷凝滞
激越奔涌 高亢雄壮 短促急迫
苏教版必修四语文专题三琵琶行并序
变化 急促——愉悦
轻快——停顿
爆发——高昂 戛然而止
苏教版必修四语文专题三琵琶行并序
描写特色
A、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 B、巧用拟声词和叠词; C、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 D、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
苏教版必修四语文专题三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互吐 心声 琵琶女
琵琶女
初闻 演奏1 演奏2
白居易
主人忘归客不发 我闻琵琶已叹息 江州司马青衫湿
苏教版必修四语文专题三琵琶行并序
思考:为什么诗人会同一个从未谋面的下等 的歌妓产生共鸣呢?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都从都城来到这个遥远的江州 都有出类拔萃的才能 都有由盛到衰的遭遇感受 都有满腹的幽恨暗生
苏教版必修四语文专题三琵琶行并序
苏教版必修四语文专题三琵琶行并序
树人一虎一席谈 阿龙主持!
反复聆听一首自己最喜欢的音乐,借助 联想想象,用恰当的比喻描摹音乐,写 一篇二百字左右的短文.
苏教版必修四语文专题三琵琶行并序
❖ 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上朝时被地方军阀派人刺死, 白居易认为是国辱,上书请求捕贼。一些权臣早因为 他的政治讽喻诗而仇恨他,便给他加上了越职奏事的 罪名,把他贬为江州刺史,继而又贬为江州司马。 《琵琶行》就写于贬谪第二年秋天。诗人正是借琵琶 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检查预习
1、让学生提出在课前了解诗词大意时遇到的难理解的字词句, 师生交流解决。
特征
粗重急骤 幽细委婉 清脆圆润
莺语花底 泉流冰下 冰泉冷涩
银瓶乍破 铁骑突出 如裂帛
宛转流畅 阻塞压抑 清冷凝滞
激越奔涌 高亢雄壮 短促急迫
苏教版必修四语文专题三琵琶行并序
变化 急促——愉悦
轻快——停顿
爆发——高昂 戛然而止
苏教版必修四语文专题三琵琶行并序
描写特色
A、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 B、巧用拟声词和叠词; C、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 D、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
苏教版必修四语文专题三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互吐 心声 琵琶女
琵琶女
初闻 演奏1 演奏2
白居易
主人忘归客不发 我闻琵琶已叹息 江州司马青衫湿
苏教版必修四语文专题三琵琶行并序
思考:为什么诗人会同一个从未谋面的下等 的歌妓产生共鸣呢?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都从都城来到这个遥远的江州 都有出类拔萃的才能 都有由盛到衰的遭遇感受 都有满腹的幽恨暗生
苏教版必修四语文专题三琵琶行并序
苏教版必修四语文专题三琵琶行并序
树人一虎一席谈 阿龙主持!
《 琵琶行并序》ppt课件

② 铮铮:形容金属、玉器等相击声。 ③ 京都声:指唐代京城流行的乐曲
声调。 ④ 倡女:歌女。倡,古时歌舞艺人。 ⑤ 善才:当时对琵琶师或曲师的通
称。是“能手”的意思。 ⑥ 委身:托身,这里指嫁的意思。 ⑦ 为:做。 ⑧ 贾(gǔ)人:商人。 ⑨ 命酒:叫(手下人)摆酒。 ⑩ 快:畅快。
小序释义
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
①大弦:指最粗的弦。 ②嘈嘈:声音沉重抑扬。 ③小弦:指最细的弦。 ④切切:细促轻幽,急切细碎。 ⑤错:交错,错杂。 ⑥大珠小珠落玉盘:分别比喻乐声的重 浊和清脆。形容声音轻细急促。
大弦声音沉重抑扬如暴风骤雨,小弦细促轻幽、急切细碎 ,如人窃窃私语。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像大大小 小的珍珠一颗颗掉落玉盘。
今漂沦⑪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予出官⑫二年,恬然⑬自安,感
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⑭意。
因为⑮长句⑯,歌⑰以赠之,凡⑱
于是创作
总共
六百一十六言⑲,命⑳曰《琵琶
行》。
⑪漂沦:漂泊沦落。 ⑫出官:(京官)外调。 ⑬恬然:淡泊宁静的样子。 ⑭迁谪(zhé):贬官降职
或流放。 ⑮为:创作。 ⑯长句:指七言诗。 ⑰歌:作歌,动词。 ⑱凡:总共。 ⑲言:字。 ⑳命:命名,题名。
白 居 易
知人论世
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长篇叙事诗 《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人能唱琵琶篇” ——唐宣宗挽白居易联
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是新乐府运 白居易(772—846)动的倡导者,与元稹并称“元白”。
知人论世
声调。 ④ 倡女:歌女。倡,古时歌舞艺人。 ⑤ 善才:当时对琵琶师或曲师的通
称。是“能手”的意思。 ⑥ 委身:托身,这里指嫁的意思。 ⑦ 为:做。 ⑧ 贾(gǔ)人:商人。 ⑨ 命酒:叫(手下人)摆酒。 ⑩ 快:畅快。
小序释义
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
①大弦:指最粗的弦。 ②嘈嘈:声音沉重抑扬。 ③小弦:指最细的弦。 ④切切:细促轻幽,急切细碎。 ⑤错:交错,错杂。 ⑥大珠小珠落玉盘:分别比喻乐声的重 浊和清脆。形容声音轻细急促。
大弦声音沉重抑扬如暴风骤雨,小弦细促轻幽、急切细碎 ,如人窃窃私语。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像大大小 小的珍珠一颗颗掉落玉盘。
今漂沦⑪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予出官⑫二年,恬然⑬自安,感
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⑭意。
因为⑮长句⑯,歌⑰以赠之,凡⑱
于是创作
总共
六百一十六言⑲,命⑳曰《琵琶
行》。
⑪漂沦:漂泊沦落。 ⑫出官:(京官)外调。 ⑬恬然:淡泊宁静的样子。 ⑭迁谪(zhé):贬官降职
或流放。 ⑮为:创作。 ⑯长句:指七言诗。 ⑰歌:作歌,动词。 ⑱凡:总共。 ⑲言:字。 ⑳命:命名,题名。
白 居 易
知人论世
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长篇叙事诗 《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人能唱琵琶篇” ——唐宣宗挽白居易联
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是新乐府运 白居易(772—846)动的倡导者,与元稹并称“元白”。
知人论世
8.3《琵琶行并序》课件(共2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联绵词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景物的侧面烘托)
通过写听众的沉醉和环境的寂静来衬托乐曲感人 的艺术魅力,突出琵琶女琴技的高超。
找出体现琵琶女感情的诗句
琵以 琶情 女演
曲
未成曲调先有情。 似诉平生不得意。 说尽心中无限事。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注意读音
商贾gǔ 悯mǐn
荻花dí
憔悴qiáo cuì
徙xǐ
浔阳xún 谪zhé
霓ní
虾蟆há má
绡xiāo
篦bì
阑lán
钿头diàn
呕哑ōu yā
嘲哳zhāo zhā
①小序有什么作用? 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梗概,概
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 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②小序已经简明清楚地叙述了琵琶女的故事和 自己的感受,为什么还要写成一首诗呢?
歌、行都称歌行体,属于古体诗。音节、格律 比较自由,句法长短不一,富于变化。唐以后,歌 行一般用五、七言古诗体裁。 可叙事,可抒情、议 论。例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茅屋为秋风 所破歌》,《兵车行》都是歌行体。
本诗作于元和十年[815]。白居易因上书言事, 触犯权贵,被 贬为江洲司马,此年秋天于浔阳江 上闻人弹琵琶,伤感不已,因此作诗。 作者通过 塑造一位备受侮辱、玩弄的琵琶女的典形象抒自 己的感受,表达了 “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 必曾相识 ”的主旨。
以 情 绘诗 声人
大 弦 嘈 嘈
如 春风得意少年时
急 雨
间关莺语花底滑
命运抗争诉悲愤
铁银 骑瓶
四 弦
突乍
一
出破
声
刀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喻句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四弦一声如裂帛
音乐
幽细 戛然而止 激越雄壮 繁密(粗重) 清脆圆润
低沉停顿
宛转流利
激越雄壮
低沉入微
从古今描写音乐和声音的优秀作品看,对其描绘的 方法有很多:
(1)对乐曲或声音进行比喻时,也可运用通感比喻,
《赋得古原草送别》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大林寺桃花》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花非花》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
》
白居易生平与诗作
元和十年,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杀了宰相武元衡,向中央政权 示威,白居易认为这是重大“国耻”。激于义愤,他率先上疏“急请捕 贼,以雪国耻”。但都被权贵们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又造谣诬蔑 说,白居易的母亲因看花坠井而死,而白居易却作赏花诗,“有伤明 教”。
对比
白居易少年得志,官至左拾遗。写下了大量政 治讽喻诗,针砭时弊。唐宪宗元和十年,朝中重臣 李师道勾结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派人刺死了宰相 武元衡。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是一国之栋梁, 宰相之死引起了长安城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 宫赞善大夫,这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 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要求缉捕凶手, 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到江州后一 年便体会到了社会的残酷和世态的炎凉。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奏 弦低弦眉掩 信抑手声续声 续思 弹, ,似 说诉尽平心生中不无得限意事。。曲
倾诉悲情~
漂泊沦落之凄凉
轻大拢弦慢 嘈捻嘈抹如复 急挑 雨, ,初 小为弦霓切裳切后如六私幺语。。欢 乐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曲
急切愉快~
青年时代的 春风得意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沉 幽愁暗恨~
思考:
诗中的两个人物,一个是受人尊敬的 士大夫,一个是为人所鄙的歌女。作 者却用一句话将二人紧紧地联系在一 起,你能找到这句话吗?
音乐引起的共鸣: • 同是天涯沦落人, • 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女的身世变迁
过去 少年得意
年轻貌美 门庭若市 年年欢笑
今天 老年失意 年长色衰 门可罗雀 独守空船
自读诗前小序,疏通文意。思考:诗前小序有 些什么内容?对全诗有何作用?
1.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 2.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 3.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诗歌可分为五个小节,请根据诗歌内容 梳理,并用一句七言诗句概括每个诗节的主 要内容。
第1段:浔阳江头夜送客 第2段:江心聆听琵琶曲 第3段:曲终自叙身世苦 第4段:同是天涯沦落人 第5段:琵琶再起青衫湿
环境描写:
渲染悲凉气氛, 奠定全诗基调。 (互文)
“惨”!(离愁、沦落)
侧面烘托:音乐的美
琵琶女:寂寞 诗人、客人:离愁(惨将别)
第二次演奏: 朗读第二段
1、琵琶女出场
寻声暗问弹者谁? 急切 琵琶声停欲语迟。 欣喜
移船相近邀相见, 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 矛盾 犹抱琵琶半遮面。 含羞
2、琵琶女演奏 前
成语“高山流水”, 比喻知己或知音, 也比喻音乐优美。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 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 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 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 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 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 “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 常要好的朋友。 ——《列子-汤问》
同是天涯沦落人
同是 琵琶女:色艺超群 红极一时 年年欢笑
白居易:才华出众 少年得志 岁岁笙歌
天涯 琵琶女:京城女→湓浦口
白居易:辞帝京→浔阳城
沦落人 琵琶女: 年长色衰、处境寂寞 (被弃)
白居易: 谪居卧病,孤独寂寞 (被贬)
诗人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 洒青衫呢?司马青衫之泪为何而流?
于是贬为江州刺史,继而又贬为江州司马(九品小官)。白居易 获罪的真正原因主要是他写的针砭时弊的讽谕诗,正如他自己所说, “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又愤慨。 到江州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社会世态炎凉,他有满腔的怨愤无处 倾诉。这首诗是诗人贬职到江州的第二年(元和十一年)秋天写的,当 时诗人45岁。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思 命运变化之痛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曲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悲 激越雄壮~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愤 幽愁暗恨的宣泄 曲
音乐描写的特色
1、运用比喻、通感:8个比喻。 2、双声词、象声词拟声:幽咽、间关;嘈
嘈、切切。 3、侧面描写。 主人忘归客不发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满座重闻皆掩泣”、“江州司马青衫湿”
• 伤别之泪 谁解青衫泪 ? • 伤物之泪
• 伤人之泪 • 伤已之泪
年轻时 年老时
年本轻是美京貌—城—女年长色衰
门庭若市——孤守空船
夕名日满欢京笑—都—的今艺日辛人酸
夜梦往事——孤寂伤感
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
起对比反衬作用
去被贬年江辞洲帝京
病卧浔阳
才华横溢的诗人
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
琵琶女是一个才貌双全,但在封建社会中被摧残、被 侮辱的歌女形象。琵琶女对自己的凄凉遭遇、对人情 冷暖、世态炎凉,表示了积聚已久的愤懑之情,对世 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强烈控诉。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
第三次演奏:
琵 琶
满座皆泣
诗
女 :
感我此言良久立,
人 :
却 却坐促弦弦转急。 重
坐
闻
促 凄凄不似向前声, 琵
弦 满座重闻皆掩泣。 琶
弦 转 急
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青 衫 湿
但是诗人笔下的琵琶女没有认识到昔日卖笑承欢、醉 生梦死的生活是一种被摧残的痛苦生涯,相反还抱着 炫耀、追恋、惋惜的态度。她只是悲叹红颜易老、繁 花早逝,却没有从自己的不幸遭遇中得到觉醒。
三、品读:琵琶女的演奏(三次)
第一次演奏: 朗读第一段
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 主人忘归客不发。
喻体不诉诸听觉,而诉诸其他感觉或生活体验。如: 苏联歌曲《喀秋莎》“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2)对声音的美妙或演奏(演唱)者的动作进行夸张。
如:《列子.汤问》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3)写倾听者的反映或内心感受,从侧面进行烘托。如
《赤壁赋》“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4)描写周围环境,从侧面进行烘托。如《琵琶行》
当人们在某个具体的情境中听到某种音乐时,会与 这种音乐产生一种强烈的共鸣,这就是音乐的作用。
白居易《琵琶行》 李贺《李凭箜篌引》 韩愈《听颖师弹琴》
一生留诗歌3000多首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