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白露 二十四节气介绍

合集下载

24节气中的白露是什么意思

24节气中的白露是什么意思

24节气中的白露是什么意思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阳历9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65°时为
白露。

白露的出现标志着秋季的正式到来,也意味着天气逐渐转凉,秋风开始吹拂,白露时节阳光照射到大地上,产生水气凝结成露,然后滴落在树叶、瓜果上,给大自然披上一层银装,因此得名“白露”。

在农村,白露时节正是收获的季节。

田地里的庄稼已经成熟,农民们忙着收割
和加工粮食,为未来的冬季做准备。

白露时节还是果实成熟丰收的时候,树上的果树挂满了果实,各种水果陆续上市,市场上充满了各种香甜可口的水果。

此时,人们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赐予的丰盛收成。

在传统文化中,白露也有着一定的意义。

白露时节正是白露病的高发期,人们
要注意保暖,加强锻炼,保持身体健康。

同时,白露时节也是季节变换的重要节点,人们需要调整自己的作息和饮食习惯,适应新的季节。

同时,白露也象征着事物的成熟与收获,提醒人们珍惜时间,把握机遇,不断提升自己,追求更好的未来。

总的来说,白露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有着丰富的意义和象征,除了标志着季
节的变化,还寓意着收获、健康和成熟。

人们在白露时节应当珍惜当下,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保持身心健康,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愿我们都能在白露时节,与家人朋友共享丰收的喜悦,迎接新的生活和挑战。

白露节气传统文化

白露节气传统文化

白露节气传统文化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其渊源深厚且文化习俗丰富。

白露交节于公历的9月7日到9日之间,是干支历酉月开始。

一、白露的渊源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秋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

它反映了自然界气温的显著变化,是热与凉的分水岭。

白露之名,源于此时天气转凉,夜间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因而得名“白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白露的解释为:“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

”这一节气在公历上通常出现在每年的9月7日至9日之间。

二、白露的物候现象白露时节,自然界的物候现象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即“三候”:鸿雁来:白露时节,鸿雁等候鸟开始从北方飞往南方,为过冬做准备。

玄鸟归:玄鸟即燕子,此时也开始从北方飞回南方,回到它们繁殖的故乡。

群鸟养羞:“羞”同“馐”,意为美食。

白露后,天气转凉,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

三、白露的文化习俗白露节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各地形成了丰富的文化习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收清露:白露时节,人们有收集露水的习俗。

据《本草纲目》记载,露水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如延年益寿、治疗消渴等。

因此,人们会在清晨时分用盘子等容器收集露水,用于泡茶或入药。

2.饮白露茶:白露茶是指在白露时节采摘的茶叶。

此时的茶叶经过夏季的酷热后,口感更加醇厚,深受茶客喜爱。

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

3.吃龙眼:在福建福州等地,有白露吃龙眼的习俗。

人们认为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可以大补身体,因为龙眼具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等多种功效。

4.吃鸭子:在一些地区,人们有在白露时节吃鸭子的习惯,认为鸭肉性寒,可以清热去燥,适合秋季食用。

5.祭禹王:在太湖等地,白露时节有祭禹王的习俗。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白露节气介绍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白露节气介绍
“羞”“馐”通用。
诗《白露》
“衰荷滚玉闪晶光,一 夜西风一夜凉。雁阵声 声蚊欲静,枣红点点桂
流香。”
叁 白露农事习俗
白露农事习俗
节气习俗
节气习俗
节气习俗
我国民间在白露节气有“收清露” 的习俗, “百花上露,令人好颜 色”。因此,收清露成为白露最特 别的一种“仪式”。
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 白露时节,这里都要举行祭禹王的 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两 祭规模为最大,历时一周。
PART 02
十样白
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 去风气(关节炎)。 这“十样白”是10种带“白”字的草药
PART 0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吃番薯
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饭后不会发胃酸 故旧时农家在白露节以吃番薯为习。
白露农事习俗
节气习俗
春捂秋冻是一条经典的养生保健要诀。当然,秋冻并非人人皆宜。如糖尿病 患者局部供血较差,如果血管一下子受到冷空气刺激,很容易发生血管痉挛, 使血流量进一步减少,易引起组织坏死和糖尿病足,再加上糖尿病和心脑血 管疾病常常伴发,冷空气刺激更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甚至导致心梗等后果。 因此,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秋冻。 除此之外,像体质较弱的老人和儿童、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慢性支气管炎患 者、哮喘病患者和关节炎患者都不适合“秋冻”。
白露节气起源
而为“鸣所现露
气露白。云象是
始,露”的。“
寒秋”据:此白
也属的《“时露
”金诠月凉的”
。,释令风天节
——

七至气气

十,,后
白“二白正特
,水候露如有
白土集降《的
者湿解,礼一
露气》寒记种

白露小知识

白露小知识

白露小知识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的公历9月7日或9月8日左右。

夏季即将结束,进入初秋的时节。

在中国古代,白露标志着夏热逐渐消退,天气逐渐凉爽,一年的收获即将到来。

在这个节气里,有一些有趣的小知识和习俗,下面将为大家介绍。

一、白露的意义和起源白露是儒家学说中的传统节气之一,也是自然界中一种特殊现象的称谓。

白露一词来源于中国古代文人所抒发的感慨,并且与农事息息相关。

在古代农耕社会中,农民们通过观察大自然的变化情况来判断时节并采取相应的农事措施。

白露正好展示了温度逐渐降低、湿度逐渐增加的特点,预示着秋天即将到来。

二、白露的天文意义在天文学中,白露是指太阳黄经达到165°时的节气点。

黄经是指太阳相对于春分点的黄道经度,表示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

当太阳黄经达到165°时,就是白露节气。

三、白露的气候特点白露时节,南北方地区温差逐渐增大,气温明显下降。

北方地区开始出现雾和露水现象,形成小水珠附着在植物表面,在初早晨时分被光线映照而呈现出银白色光芒的景象,这就是白露的由来。

同时,在南方地区,由于湿度增大和气温下降,空气中相对湿度超过了饱和度,水汽凝结成液态水滴悬浮在空中形成雾。

四、与白露相关的习俗百虫糯米糕百虫糯米糕是江南地区传统的白露食品。

根据传说,在白露节气这一天,各种害虫开始滋生繁殖,并且它们会对人类生活带来不便和危害。

为了祈求平安和驱虫辟邪,在这一天人们会制作糯米糕,并将其切成小块悬挂在窗户或门口处。

秋分饭白露过后不久就是秋分节气了,在这个时间段人们开始忙于秋收工作。

而在农田劳作之前,他们需要吃一顿好饭来充实精力。

所以习俗中有“开秋赏菊、半夏迎新”的说法,人们会享用丰盛自制的美食,以庆祝这个阶段的丰收。

喝菊花茶由于菊花具有解毒健胃、清热利湿等功效,在白露节气时喝菊花茶已经成为很多地方的习俗。

人们相信喝菊花茶可以清除体内湿邪,保护脾胃健康。

五、避免秋季早晚温差随着白露过后温度逐渐下降,请注意加强保暖措施以防感冒和其他疾病。

二十四节气白露介绍大全

二十四节气白露介绍大全

二十四节气白露介绍大全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这个节气表示孟秋季节的结束和仲秋季节的开头,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

为了便利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下面给大家共享关于二十四节气白露介绍大全_白鹭该如何养生,欢迎阅读!白露的天气返回顶部植物开头有露水进入白露节气后,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暖空气渐渐退避三舍。

冷空气分批南下,往往带来肯定范围的降温幅度。

人们爱用“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的谚语来形容气温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

此时,中国北方地区降水明显削减,秋高气爽,比较干燥。

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此时期,第一场秋雨往往可以缓解前期的缺水状况,但是假如冷空气与台风相见,或冷暖空气概均力敌,双方较量进退维艰时,形成的暴雨或低温连阴雨对秋季作物生长不利。

西南地区东部、华南和华西地区也往往消失连阴雨天气。

东南沿海,特殊是华南沿海还可能会有热带天气系统(台风)造成的大暴雨。

另外,此时部分地区还有可能消失秋旱、森林火险、初霜等天气。

假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华西地区、华南地区的夏旱,得不到秋雨的滋润,都可能形成夏秋连旱。

有谚语形容:“春旱不算旱,秋旱减一半。

春旱盖仓房,秋旱断种粮。

”北方部分地区,如西北的陕西、山西、甘肃、华北等地,秋季降水原来偏少,假如消失严峻秋旱不仅影响秋季作物收成,还延误秋播作物的播种和出苗生长,影响来年收成。

另外,伴随秋旱,特殊是山地林区,空气干燥、风力加大,森林火险开头进入秋季高发期。

八月十五雁门开,雁儿头上带霜来”。

霜冻是由于冷空气的入侵,日平均气温在0℃以上,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农作物细胞之间的水分结冰,并不断汲取细胞内部的水分,形成细胞脱水,导致农作物枯萎或死亡的灾难。

有时虽然植物表面没有白霜,但由于地表温度在0℃以下,农作物依旧受到冻害,称作黑霜,也是霜冻的一种类型。

白鹭养生所谓“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这个节气,养生可大有讲究:1、早晚添衣,不行贪凉“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中医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的说法,也就是说白露节气一过,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体了。

二十四节气白露的意思

二十四节气白露的意思

二十四节气白露的意思
白露是中国农历正确计算月份和时令变化的关键,它也是中国十二个节气之一,在农历八月十四。

中国古代先民根据地球公转选择24个节气,这24个节气中体现了中国古代把自然、农耕、国家、宇宙与时间联系起来的生活情怀,其中白露节气象征着天开始凉爽,也是收获的季节。

白露是九月二十九日到十月十五日这段时间里,每天的最低温度到了四项元素的最大值,且在这段时间里早晨的露水滴在太阳升起之前也会凝结成细小的白色水珠,由此得名“白露”。

白露之后,当气温降低到一定的温度时,作物的生长开始进入中期,夜晚的气温也变得越来越冷,冬天也渐渐将到来,尤其是在北方更加明显,所以这段时间又叫做“小冬节气”,农民们也在这段时间里加紧耕种。

白露节气的到来,让人们感受到了季节的变化,夏季的末尾也即将到来,今年辛苦劳动的果实也即将准备收获,不断努力耕耘,收获的果实才能迎来。

白露是分别夏秋,痛苦收获,自然界和心理的转变的一个重要的节气,既纪念着往
昔的劳动,也宣告着新的时光的开始。

它最终宣扬着劳而收获的主题,鼓励大家要把
精力集中在工作上,以便取得更好的成绩。

总之,白露节气是中国古老传统和美妙传说中最特别的节日,到了“白露”,收获的季节来临之际,也希望可以让人们感受到收获的满足,迎接着新的开始。

二十四节气白露的习俗介绍

二十四节气白露的习俗介绍

二十四节气白露的习俗介绍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 165 度时为白露。

此时,天气逐渐转凉,昼夜温差加大,清晨的露水日益加厚,在草叶上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称为“白露”。

在这个节气里,各地有着丰富多样的习俗,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变化的观察和适应,也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收清露是白露时节颇具仪式感的一项习俗。

在过去,民间认为白露的露水有神奇的功效,因此会在清晨收集露水。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

”据说,用白露时节的露水来泡茶或者酿酒,口感独特,且有益健康。

在古人的想象中,露水是纯净的象征,收集清露也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白露茶也是这个节气的特色之一。

经过了夏季的酷热,白露时节的茶树生长得极好,此时采摘的茶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的甘醇清香。

老茶客们对白露茶情有独钟,他们认为在这个时节品尝新茶,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馈赠和季节的韵味。

泡上一杯白露茶,看着茶叶在杯中舒展,闻着那股淡淡的茶香,仿佛能将秋日的宁静与惬意都融入其中。

在饮食方面,白露时节有吃龙眼、喝米酒等习俗。

龙眼在这个时候口感最佳,营养丰富。

据说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能让人变得更加眼明手快。

而在一些地区,人们会酿造米酒来庆祝白露的到来。

米酒用糯米、酒曲等原料酿制而成,口感醇厚,香气扑鼻。

在丰收的季节里,与亲朋好友共饮一杯自家酿制的米酒,是一种温馨而又充满欢乐的场景。

除了吃喝,白露时节还有一些与祭祀和祈福相关的习俗。

在福建福州,有个传统叫“白露必吃龙眼”。

当地人认为,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能让人一整年都身体健康。

在浙江温州等地,人们会在白露时节举行祭禹王的活动。

禹王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因治水有功而受到人们的敬仰。

祭祀禹王表达了人们对大禹的怀念和对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祈愿。

在白露时节,民间还有谚语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二十四节气之白露介绍

二十四节气之白露介绍

二十四节气之白露介绍白露,是中国古代二十四节气之一,其含义是秋季进一步深入、白天与夜晚温差加大。

在农历的九月初二或初三,太阳到达黄经165°时,就是白露节气的时候。

白露标志着秋季逐渐正式到来,饱受炎热侵扰的夏季将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下面将对白露节气的一些特征和相关习俗进行介绍。

白露之名取自自然界一种现象——到了白露节气,地面上的热气渐渐消散,早晨时分,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露水,使得草木叶片、花瓣等表面布满了晶莹的露珠,好似白霜覆盖一般,因此得名白露。

这一时节,气温也由夏季的高温逐渐下降,人们渐渐感受到了秋天的凉爽。

白露这个节气的主要特点是清晨时分的露水。

白露时节,夜晚凉爽,但白天依然阳光明媚,气温适宜,适合人们出行和户外活动。

农事方面,白露时节正值初秋,对于农作物的收割和种植都是重要的时期。

在田间地头,农民们会出动,忙于收割成熟的水稻和玉米等农作物,为了确保收获的品质,他们会选择在露水干净而新鲜的早晨进行收割,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持了作物的新鲜度。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白露时节也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习俗。

这个时候,人们会踏入秋季的厨房,开始制作许多美味的饮食,如糖葫芦、柿饼、葡萄干等,这些食物既可口又有益健康。

此外,在民俗习惯方面,人们还会开展一系列与白露有关的活动。

比如,一些地方会举办祭祀仪式,向神灵祈求凉爽的秋天和丰收的好运;一些地区则会在公园举办赏月、品茶等文化活动,让人们在秋天的气息中感受幸福和快乐。

此外,在中医学里,白露时节也是人们健康养生的重要时刻。

中医养生理论认为,白露时节阳气渐收,阴气逐渐增长,此时要注意保养身体,增强体质。

人们在生活中会根据这个节气的特点,饮食起居合理调整,如多摄取养生食材,如苹果、柿子、葡萄、核桃等,以补充身体所需,预防秋季常见的疾病。

总之,白露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秋季正式来临。

这个时刻,大自然的景色、人们的生活都发生了变化。

在白露这个节气里,我们正式告别炎热的夏天,迎来初秋的凉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露》
(唐:杜甫)
《衰荷》
(唐·白居易)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 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 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 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白露凋花花不残,
凉风吹叶叶初乾 无人解爱萧条境 更绕衰丛一匝看。
《蒹葭》
出自《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宿烟含白露》
唐 :孙頠
析析有新意,微微曙色幽。 露含疏月净,光与晓烟浮。 迥野遥凝素,空林望已秋。 著霜寒未结,凝叶滴还流。
玉阶生白露 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 玲珑望秋月
比玉偏清洁,如珠讵可收。
裴回阡陌上,瞻想但淹留。
第三候
三候群鸟养羞
三兽以上为群,群者,
众也,养羞者, 藏之以备冬月之养也;
所谓三候,指节气,一候为五天,三候十五天为一个节气。 意思是说白露时节,鸿和雁开始列队从北向南飞, 燕子等候鸟开始集体朝南迁徙,寻找过冬的乐土,百鸟开始储存干果以备过冬。
白露秋分夜
一夜凉一夜
白露是一年中早晚温差最大的季节,白天能达到二十八
这一时节,我国北方地区降水明显减少,秋高气爽,比较干燥。 南方的伏旱、夏旱则需要一定的雨水,否则会形成夏秋连旱。 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来说,第一场秋雨可以缓解前期的缺水情况,但如果冷空气与台风相汇,冷 暖空气势均力敌,所形成的暴雨或低温连阴雨对秋季作物生长也是不利的。 另外,伴随秋旱,特别是山地林区,空气干燥风力加大,森林火险开始进入高发期。
九度、晚上只有十几度。在这样的气温条件下,白天形
成的湿热之气到晚上遇冷形成露珠结于草木,好像挂上 了白色的珠子。
进入白露时节,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多吹偏北
风,冷空气南下逐渐频繁,加上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南 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日照强度减弱,夜间常晴朗 少云,地面辐射散热快,故温度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



禹王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 太湖畔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
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
这里将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 白露春秋两祭的规模为最大。
吃 龙 眼
白露之前的龙眼个个大颗, 核小甜味口感好。当地人认为, 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 老话讲,不管是不是真正大补,有吃了就是补, 所以福州人也延续了这一传统习俗。
白露气候
从白露节气开始,按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时序开始 进入到秋天。我国华南地区的平均气温比处暑要低3℃左 右,大部地区平均气温先后降至22℃以下。这时,我国 各地的平均日较差(昼夜温差)低可以达到8℃以下,高 则16℃以上。其中,新疆大部和内蒙古东北部部分地区 的昼夜温差最为明显,达到16℃以上,昼夜温差很大。
吃鳗鱼
白露时期的鳗鱼(鳗鲡)最为肥美,是品尝的
最佳时节,因此苏州有“白露鳗鲡霜降蟹”之
说。吃鲜鳗鱼熬白萝卜,鳗鱼营养丰富,白萝 卜有“消谷和中,去邪热气”的作用,二者同 煮,相得益彰。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白露是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早晚及时添加衣服,注 意腹部保暖,以护肾气。

白露节气的由来 白露节气气候特征 白露节气节令民俗 白露节养生
白露节诗词欣赏
白露节气的由来 白露节气气候特征 白露节气节令民俗 白露节养生
白露节诗词欣赏
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每年的9月8日前后,当太阳到 达黄经165度时为白露。“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标志着孟秋时 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 此时的天气,正如《礼记》中所云的:“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据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
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古人在《孝纬经》中也云:“处暑后十 五日为白露”,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其实,气象学表明:节气至此,由 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然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至夜间空 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 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洁白 无瑕,煞是惹人喜爱,因而得“白露”美名。
《登北楼》
——吴则礼
落景孤云共,清商戍角和。 苍烟淡伊洛,白露湿关河。 牧马随鸿雁,行人击骆驼。 暮年余习在,犹欲听边歌。
《南湖晚秋》
——唐·白居易
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 旦夕秋风多,衰荷半倾倒。 手攀青枫树,足蹋黄芦草。 惨澹老容颜,冷落秋怀抱。 有兄在淮楚,有弟在蜀道。
《玉阶怨》
【唐】李白
饮白露茶
爱喝茶的老南京都十分青睐“白露茶”。 白露茶经泡, 且不干涩或味苦,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 尤受老茶客喜爱。
饮白露酒
苏南籍和浙江籍的老南京中还有自酿白露米酒
的习俗,旧时苏浙一带乡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
家家酿酒,用以待客,常有人把白露米酒带到 城市。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 甜味,故称“白露米酒”。
白露的介绍
第一候
一候鸿雁来 鸿雁自北而来南也 不谓南乡,非其居耳;
所谓三候,指节气,一候为五天,三候十五天为一个节气。 意思是说白露时节,鸿和雁开始列队从北向南飞, 燕子等候鸟开始集体朝南迁徙,寻找过冬的乐土,百鸟开始储存干果以备过冬。
第二候
二候玄鸟归 玄鸟自南而往北也 燕乃北方之鸟,故曰归;
所谓三候,指节气,一候为五天,三候十五天为一个节气。 意思是说白露时节,鸿和雁开始列队从北向南飞, 燕子等候鸟开始集体朝南迁徙,寻找过冬的乐土,百鸟开始储存干果以备过冬。

白露以后,天气转凉,白露时节的饮食应当以健脾润燥为主,宜吃性平味甘或甘温之物,如梨,虽然白天的气温仍可达三十多度,但夜晚仍会较凉,日夜气 温差较大,夜晚睡卧不可贪凉。

秋天气候宜人,是一年中难得锻炼身体的好季节。而白露节气的养生重点是加强身体锻炼,但 外出锻炼要注意动静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