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读后感
希罗多德《历史》读后感

希罗多德《历史》读后感古希腊著名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撰写的《历史》是西方史学史上第一部完整的真正意义上的史学著作。
他为后世西方史学奠定了历史叙述体的编纂体例、道德、政治垂训的历史意义、社会文化史的史学范型、求真的史学批判精神和总体世界史观等诸多史学“范式”,从而开创了西方史学之先河,成为名副其实的“历史之父”。
其中,希罗多德《历史》中的历史叙述与道德、政治垂训的历史意义达到完美统一和高度结合,对今天的历史研究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借鉴价值。
希罗多德以波斯的历史为中心,以波斯对外战争为主线,以波斯和希腊的战争即希波战争为重点,记述了当时希罗多德本人所能接触到的亚细亚、阿非利亚和欧罗巴三大洲的各国家、民族和地区的历史、地理、种族以及风俗习惯等。
其中第一卷主要记述了波斯的兴起和对吕底亚、小亚伊奥尼亚、爱奥里斯等希腊城邦、巴比伦人以及马撒该塔伊人的战争。
作者插入了波斯对外战争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吕底亚、小亚希腊人城邦、巴比伦人以及马撒该塔伊人的历史和风俗习惯等。
第二、三卷主要叙述了冈比西斯入侵埃及和大流士等波斯七贵族刺杀玛歌斯僧夺取政权以及大流士入侵巴比伦的历史。
此两处作者插入了埃及、印度和阿拉伯人的历史、风俗习惯和动植物的叙述。
其中,第二卷几乎是埃及的专史。
第四卷叙述了波斯对巴比伦、斯奇提亚、色雷斯和利比亚的战争。
这里作者插入了斯奇提亚人的历史、风俗习惯等。
第五卷记述了波斯对色雷斯的战争和对伊奥尼亚人起义的镇压。
这里插入了有关斯巴达的政治、历史、风俗以及雅典的佩西特拉妥和克里斯提尼的历史等。
第六、七、八、九卷叙述了波斯对希腊城邦的战争,历述了马拉松、铁尔摩披莱、撒拉米斯、普拉塔伊阿、米卡列以及塞斯托斯战争等。
在这四卷里,作者也同样插入了一定的旁叙。
比如,第六卷主叙马拉松战役时插入了斯巴达的政治历史以及雅典对厄基那的斗争等;第七卷主叙铁尔摩披莱之役时,插入了冗长的波斯军队装备和装束的叙述;第八卷主叙撒拉米斯海战时,插入伯罗奔尼撒岛的民族介绍等;第九卷主叙普拉塔伊阿、米卡列和塞斯托斯之役时,插入了阿尔铁母巴列司向居鲁士献策的叙述,并以此结束全书。
历史类书籍读后感6篇

历史类书籍读后感6篇历史类书籍读后感篇1我今天看了《中国通史》一书,描写的是我们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我最喜欢周朝前期和唐朝前期,因为周朝开国皇帝周文王是个人才,而且还有一帮忠诚辅佐,而且周朝前期力量还很雄厚,周朝后期很腐朽,所以我不喜欢周朝后期,还有唐朝前期,李世民把国家治理的繁荣富强。
可是到了唐朝晚期,皇帝只知道贪图享乐,大兴土木,搜刮人民的钱财。
所以我也不喜欢唐朝后期。
我们中国每个朝代的后期都很腐朽,就说纣王吧,他叫人建"朝歌"花了数万银两。
杀了几百人。
而且荒唐无道,最后果然被周武王灭了。
最强大的就是元代,元代的开国皇帝是成吉思汗,他先统治了蒙古,然后竞把我们的中原占领了。
占领了中原后,又把俄罗斯的首都占领了,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蒙古帝国。
我最不喜欢的是秦朝,秦朝的秦始皇虽然建了万里长城。
而且还统一了钱币。
但是他把古时候记载的书全烧了,而且还杀了一些读书人,这叫"焚书坑儒"。
到了秦二世的时候,秦二世把秦始皇坏的一面他继承,好的一面他没继承,而且还派了一些人为秦始皇殉葬。
是他的作风使秦朝走向灭亡。
我感受到了古时候皇帝英明的时候,国家就发达,皇帝无能的时候国家就腐朽。
历史类书籍读后感篇2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在寒假中,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做《中国通史》。
在漫长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儿女创造了无数的辉煌与成就,也经历了无数的苦难与挫折。
《中国通史》这本书追溯历史发展轨迹,触摸五千年文明的脉搏,讲述了我国五千年来的巨大变化。
在这本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帝王们的治国之道。
我发现有一些帝王深得所有人尊重与爱戴,而有一些帝王则遭到了人民的唾弃。
这是为什么?我继续细读,便也明白了。
前者为人民服务,以身作则,勤俭节约,能够谦虚听取别人的建议,这样的帝王,自然深得民心;后者只知一味的向人民索取,骄奢淫逸,使民不聊生,人民必将反抗、起义。
我们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呢?以最简单的来讲。
《历史是什么?》的读后感10篇

《历史是什么?》的读后感10篇《历史是什么?》是一本由[英] E.H.卡尔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历史是什么?》读后感(一):《历史是什么》打卡:卡尔《历史是什么》作者卡尔〔1892-1982〕曾是一名英国外交官,后在大学任教,对俄国历史较有研究。
本书分六个章节阐述作者的历史观。
第一历史学家和历史学家的事实。
作者阐述历史事实不等于过去的事实,有历史意义的事实才被历史学家挑选出来编纂成历史事实。
比方,凯撒渡过溪流卢比孔是历史事实,而半小时以前你徒步穿越同一地点只是一个过去的事实。
第二社会与个人。
既然历史事实是由历史学家在无数过去的事实材料中筛选凝练,那作为一个个人的历史学家,他的教育背景、社会背景等对于其编纂历史事实起着重要作用。
同时历史事实不是孤立的个人行为,必须放在当时的社会中统一考虑。
第三历史、科学与道德。
作者认为历史包含于各种科学之中,比方达尔文把历史带入科学领域。
历史学家的立场与道德学家的立场不必一致,比方亨利八世或许是一位坏丈夫,却是一位好国王。
第四历史中的因果关系。
历史存在偶然和必然性,同时历史的因果随着认识的深入会不断被开掘。
第五作为进步的历史。
历史是过去的历史事件与前进中不断出现的将来目标之间的对话。
第六扩展中的视野。
作者强调历史研究者〔当然他指的是大局部英国历史学家〕不应局限在英语系国家的历史研究中,现在世界的开展,亚非国家在历史开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应以扩展的视野考虑进来。
《历史是什么?》读后感(二):受益匪浅读后感会特别好奇把别人对作者批评的声音放在前面,这样觉得很容易先入为主,可是读完发现还是有深深的震撼从每一章的内容来写 1.历史学家和历史事实历史事实是由历史学家对原始材料的选择而形成的,并且通过其想象力,然后需要以当下的眼光才能理解及历史;这里它需要克服的难题是:那种编辑的事实应无条件优越于解释。
历史题材的书籍读后感8篇

历史题材的书籍读后感8篇第一篇: 历史题材的书籍读后感今天我读了《中国历史人物丛书——刘秀》,学到了很多知识。
汉光武帝刘秀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封建皇帝之一。
史称其才兼文武,豁达有大度。
他长于用兵,善于以少胜多,出奇制胜。
他对待臣僚“开心见诚”,不念旧恶,但赏罚严明。
他所开创的“光武中兴”是中国封建史上著名的四大治世之一。
刘秀是一个非常杰出的.帝王,有很多东西值得自己学习和借鉴。
首先,自己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
现在自己虽然只是一名小学生,但是也要有远大的志向,从现在开始更加刻苦学习,锻炼自己,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少先队员,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其次,自己学到了面对困难挫折不放弃。
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有的人就被困难挫折所击倒,但有的人却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更加磨练自己的意志,只有这样才能战胜困难与挫折。
最后,自己学到了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误,但是面对别人犯的错误,我们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去包容别人。
第二篇: 历史题材的书籍读后感第三篇: 历史题材的书籍读后感我看完了《上下五千年》的时候,我知道以前公元前841年国人起义,共和行政,约公元前十一世纪,武王伐纣灭商,中国进入西周时期。
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
我国北方一些地方连几个月普降大雨,平地积水三米多深,黄河水暴涨,冲破了白茅堤、金堤,使黄河沿岸州县都遭受了严重的水灾,淹死、饿死、病死的.百姓多得数不清。
元顺帝害怕水灾会引起人民的不满而造反,就在山东郓城设立水监,任命嘉路为管理水利的“都水监”,专门负责治理黄河。
公元1351年,五十岁的贾鲁正式被任命为工部尚书兼总治河防使,并被授予二品官衔。
他动员了十三路(相当于广州)的民工约十五万,再加上军队士兵两万多人,一共十七万人开上了治河工地。
从四月份开始施工,到了七月河道疏凿成功;到了八月份,冲破堤岸的河水重新流入原先的河道;到了九月,黄河上有可以通行船只了;到了十一月水土工程全部完成,使黄河从故道重新流入大海。
中国历史朝代简介读后感

中国历史朝代简介读后感《中国历史朝代简介读后感》(一)嘿,朋友们!我刚读完中国历史朝代简介,那感觉就像来了一场超级穿越之旅!从夏商周开始,我仿佛看到了古老的部落逐渐形成国家的模样。
夏朝的神秘,商朝的青铜辉煌,周朝的礼仪之邦,每个朝代都有它独特的魅力。
到了春秋战国,那可真是个大乱世,但也是思想大爆发的时代。
诸子百家争鸣,各种学说让人眼花缭乱,感觉那些先哲们的智慧光芒都要从书里溢出来啦!秦朝,那可是个厉害的角色!秦始皇统一六国,统一度量衡和文字,虽然统治有些严苛,但这气魄真是没谁了。
汉朝呢,就像一个茁壮成长的少年,变得强大又自信。
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那叫一个威风!三国时期,英雄辈出,诸葛亮的智谋,关羽的义气,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接着是魏晋南北朝,这一段有点乱,但文化艺术方面可是相当出彩。
隋唐时期,那简直是盛世华章!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度的创立,还有那万国来朝的壮观景象,让人忍不住感叹:太牛啦!宋朝虽然军事上有点弱,但经济和文化那是一等一的强,宋词的优美至今让人陶醉。
元朝的疆域超级辽阔,蒙古铁骑的威风让人印象深刻。
明朝,郑和下西洋展现了大国的风采。
清朝前期也有过辉煌,可后期的衰落让人惋惜。
读完这些朝代的故事,我深深地感受到历史就像一条长河,有波澜壮阔,也有细水长流。
每个朝代都是长河中的一朵浪花,共同构成了我们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
我庆幸能通过书本了解这些,也期待未来能发现更多关于历史的精彩!《中国历史朝代简介读后感》(二)亲爱的小伙伴们,我来和你们聊聊我读完中国历史朝代简介后的感受哈!哇塞,这历史的大门一打开,就像进入了一个超级大的游乐场,每个朝代都是一个独特的游乐项目。
你看夏朝,那是一切的开端,虽然有点朦胧,但充满了探索的乐趣。
商朝的甲骨文,像是神秘的密码,等着我们去解读。
周朝的分封制,就像一场大型的家族聚会,各个诸侯国各显神通。
春秋战国,好家伙,那就是个大战场,也是个大舞台,各路豪杰纷纷登场,展示自己的本事。
关于历史书籍的读后感

关于历史书籍的读后感阅读的一些关于历史的书籍,有着不同的感受。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历史书籍的读后感,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关于历史书籍的读后感(一)我看了《万历十五年》这本书。
在书中描绘了以万历在他的即为的第十五年为起点描绘了万历、张居正(虽然张首辅已经驾鹤西游5年有余了)、申时行、戚继光和海瑞在这一年前前后后的人生变化,描绘了一幅帝国黄昏的众生相。
如果说以往的史书都是宏观历史的化,那么这本书应该可以叫微观历史了。
在万历十五年年发生了以下事件。
这些事情之间究竟有没有什么因果关系,我也不知道,我想可能是历史大轮回的神秘力量在安排这一切吧。
事件一:戚继光死了。
就像黄仁宇先生的评价,戚继光的死,我们失去了使军事在世界上保持领先的机会,而军备的张弛,立即影响一国的国运。
32年后,大明的军队与努尔哈赤所部交锋,没有戚所强调的纪律及苦心拟定的战术的明军众不敌寡,一举丧失了明金对峙时期大明的优势,而后八旗军作为新生力量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最终取代大明王朝,也只是时间问题了;事件二:海瑞死了。
一个人民的偶像,中华民族的门神走了,虽然海瑞不是一个会办事能办事的官员,但我认为他的存在是一种象征,象征吏治的清廉,象征百姓的福音,然而他去了,并且终大明王朝也没有出现过这样的高级官员;事件三:一直勤政的万历突然在这一年开始了长达32年的怠政罢工,我认为这是三件事里最严重的一件,从此君王不早朝,32年中,前5年有申时行撑着,大明的国力还不至于江河日下,申退休后可以说明白人都死光了,从此大明一步步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看完此书我不经想,假如戚继光多活几年,能和孙承宗并肩剿灭大明的内忧外患吗?如果海瑞多活几年,那么一个清廉的偶像,一个顽固的斗士依旧会同官场上的黑战斗到底,大明还会死鱼内忧外患的国库空虚吗?假如万历依旧勤勤恳恳兢兢业业,那么万历年间中华大地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还会迅速发展,中国会是世界第一强国吗?然而历史就是历史,有很多缺憾,没有假如。
世界历史读后感范文(5篇)

世界历史读后感范文(5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世界历史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世界历史读后感篇1“书是精神的巢穴,是生命的禅床”,这是余秋雨说过的一句话,也是我内心的写照。
书是拉近了时间的省略号、是缩短了地域的逗号、还是那一段又一段的分号,总之,书将是我一生中最好的朋友。
鸟瞰古今中外,仔细研究历史的价值,你会发现,不同的人看历史的角度是不同的,较肤浅的人会认为历史只是一本老少皆宜的书;稍微知识渊博的人会认为历史是一本“四库全书”;而我却认为历史是一瓶香槟,一颗五彩的芝士,是我的良师益友。
贯穿历史的时空,意大利的政治风暴让我明白了政坛的残酷;中东的战火教我明白了这个利益纷争的世界;“巴巴罗沙”德军的闪电战更让我牢牢记住了先下手为强的道理。
是的,历史是前辈留给我们的照妖镜,是前辈给我们检讨书。
你看,历史上那些有名的皇帝们哪个不是善于听取大臣们的意见才成功的。
像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还有汉武大帝等等。
而相反,像纣王那些一意孤行的暴君,换来的却是人们的千古讨骂。
所以,我们在读历史的同时,不能只是简单的关注其中的情节,而是要仔细地琢磨一个事件、一个朝代兴亡的原因和规律。
避免历史的悲剧在我们身上重演。
在所读的众多中,请允许我摘抄一幅我情有独钟的片段。
这幅片段的名字叫《犹太王国的劫难》。
话说爱公元前722年,亚述帝圹张的脚步踏上了以色列国土,他们占领了撒马利亚城,以色列遭到了第一次灭国。
公元前583年,尼布甲尼二世大军再次将耶路撒冷团团围住,犹太人的抵抗并没有起到作用,三年后,犹太民族惨遭第二次灭国,巴比伦军队血洗了耶路撒冷,并且还将全部战俘一同运回国去,着就是有名的“巴比伦之囚”。
虽然这样,几经磨难的犹太民族并没有失去信心,在一批又一批的犹太人的努力下,他们终于实现了复国之梦。
这个看起来是简短的,但是他给我的启示却是宛如那一江春水一样,留之不尽。
世界历史读后感精选大全(5篇)

世界历史读后感精选大全(5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世界历史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世界历史读后感篇1现在的孩子沉迷于电子游戏中,这使他们缺乏广阔的视野。
很多孩子会认为历史很乏味无趣,便不喜欢读历史书。
当妈妈给我买这本书时,我也很不高兴读这本书。
但当我翻开第一页时,我顿时随着历史达人希利尔开始了上下百万年的穿越之旅。
这本书用孩子的语言描述了我们出生以前的世界是怎样的。
那本是乏味无趣的历史顿时变成一个个精彩有趣的故事。
这本书其实就是为了拓展孩子们的眼界,为他们展现出一幅人类漫长历史中的多彩画卷。
当我看完这本书后,我发现在我们出生前,还发生过那么多有趣的事情。
你想过原始人的小孩子是怎样生活的吗?你想拥有改变世界的魔针和魔粉吗?你知道盛极一时的庞贝古城是如何神秘消失的吗?这一本书中提出的几个小问题吸引了我。
当我看完后感到收获满满。
这本书从孩子熟悉的小事、小场景中,拓展到世界历史中有趣的人和事,再铺之以亲情的叙事方式,展现了一个用一个生动而活泼的故事。
我们的世界继续发展着——让历史达人希利尔继续带领我们走进一个又一个的历史故事中吧!世界历史读后感篇2读了《世界历史5》后,我知道了世界上有一个叫亚历山大的人。
亚历山大是马其顿人,腓力普的儿子。
腓力普想要去征服波斯,但还末出征,就被一位怀恨他的部下出其不意地刺杀了。
当时,亚历山大才二十岁,人们开始怀疑还有没有能力去攻打波斯。
但亚历山大异于常人,从小接受斯巴达式训练,所以非常勇猛。
亚历山大进军到一个叫做哥丁的城市,这座城里有一个难以解开的死结,被人称为“哥丁结”。
“哥丁结”远近驰名,传说谁能打开这个结,谁就能击败波斯,成为亚洲王。
亚历山大来到庙前,看出那个结根本解不开,于是抽出宝剑,手一挥,绳结便一分为二,然后,他对众人大喊:“死结已开,我将成为亚洲之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儿》是一本十分有趣的书,读后确实感觉酣畅淋漓,如果让我用一个字来形容我读后的感觉,那就是“爽”。
一提到历史想必大家都会联想到枯燥乏味,而本书的作者当今明月却一改常规,取而代之的是调侃幽默风趣,让读者欲罢不能。
本书文风严谨而又不乏幽默,而作者穿插的一些评论尤其是恰到好处,我除了佩服作者那丰厚的史学知识,更是感叹其无与伦比的社会洞察力。
本书的作者当年明月一个年仅27岁的年轻人,一个非文学和历史学专业出身的普通公务员,用如此老道、通俗、幽默的手法,写出共计七册总计861285字史学巨著,将历史还原得清晰深刻、丰满圆润,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而本书在新浪博客连载三个月逾百万点量,创造了一个文学史上的奇迹。
因此我也常感叹到“奇人也”!
书是迄今为止唯一全本白话正说明朝大历史的小说,说的是自大明武太祖皇帝朱元璋起,到明朝灭亡近三百年的事。
第一卷则从朱元璋出朱元璋农民起义,经过艰苦战斗,打败陈友谅,凭借徐达,常遇春等人的辅佐登上王位,又杀掉胡惟庸,重权独揽;朱棣被逼造反,迁都北上,开创永乐盛世;无奈朱祁镇亲信宦官王振,断送了“宣统之治”的太平圣景;嘉靖万历爷孙更是深居简出,不理朝政,东林党与阉党的争斗四起;谁知明朝气数已尽,任凭勤劳努力的崇祯如何力挽狂澜,也无法挽救颓势,明朝最终在内忧外患下灭亡。
徐阶严嵩的政权夺势,尔虞我诈;于谦王守仁的力挽狂澜,刚正不阿;张居正变法的百废待兴,改革反腐;戚继光俞大猷的英勇拼杀,抗击倭寇;袁崇焕卢象昇的巧用兵法,评定内乱;孙承宗的老谋深算和李自成皇太极的最终进攻……
作者详细地剖析了每个人的心理、特征,让历史又一次精彩了起来,对于这个我曾不太熟悉的朝代,我在短短数日间便了如指掌。
这里面我最佩服的人物就是朱元璋了。
朱元璋生于乱世之中,背负着父母双亡的痛苦,从赤贫起家,他没有背景,没有后台,没有依靠,他的一切都是自己争取来的,他经历千辛万苦,无数次躲过死神的掌握,从死人堆里爬起来,掩埋战友的尸体,然后继续前进,继续战斗()。
朱元璋的那个时代有着无数的厉害角色,陈友谅、张士诚、王保保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朱元璋用他惊人的军事天赋战胜了这些敌人。
可以说,在那个时代,最优秀统帅的称号非朱元璋莫属。
他几乎是赤手空拳,单枪匹马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决心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他在位期间实行了抗击外侵、革新政
治、发展生产、安定民生等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前进的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大力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明朝政权。
但是他也有许多措施功过难断或者遭人诽议,如廷杖大臣、废丞相、设锦衣卫、大杀功臣、擅杀文人、重开殉葬制度、八股文取士制度、实行君主集权和高压统治等举措,所以他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皇帝之一。
读了这套书,我不禁被书中表现的“厚黑学”惊呆了!这些忠臣、奸臣大都是人前一套,背后一套。
人与人之间哪里还有真诚、信义可言?彼此经常搞些你死我活的斗争。
很多有才华的人:唐寅、徐文长、方孝孺、解缙,哪一个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家,都是在政治斗争中得到了极其可悲的下场。
他们的失败有的源于一句话,一篇文章。
真可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被别有用心的人一曲解,给大老板——皇帝奏一本,说上句“此人别有用心”,再分析一下这句话可能危及你的皇位,事情就办妥了。
圣旨很快下了:满门抄斩,灭九族,还有的灭十族!冤案就此诞生!
正如当年明月在他的书中这样写道:“历史从来就不幽默,也不乐观,而且在目前可知的范围内,都没有什么大团圆结局。
“所谓历史,就是过去的事,它的残酷之处在于:无论你哀嚎、悲伤、落寞、追悔,它都无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