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护理
气管切开护理操作流程

气管切开护理操作流程
1. 准备工作。
在进行气管切开护理操作之前,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
包括准
备好所需的器械和药品,确认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确保手术台和
周围环境整洁无菌。
2. 术前准备。
在进行气管切开护理操作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前准备。
包
括安全固定患者头部,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准备
好呼吸机和气管插管等器械。
3. 气管切开操作。
在进行气管切开护理操作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
首先,消毒手术部位,然后用手术刀切开皮肤和软组织,暴露气管。
接着,用气管切开钳夹住气管,用手术刀切开气管,插入气管套管,固定好气管套管。
4. 术后护理。
气管切开护理操作完成后,需要进行术后护理。
包括清洁手术
部位,固定好气管套管,连接呼吸机,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患
者呼吸情况,及时处理并发症。
5. 注意事项。
在进行气管切开护理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首先,操作
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交叉感染。
其次,要注意避免损伤周围
组织和器官。
最后,要随时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总结。
气管切开护理操作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工作,需要严格按照操作
流程进行,确保患者安全。
在进行气管切开护理操作时,要做好准
备工作,进行术前准备,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气管切开操作,进
行术后护理,并注意相关事项。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气管切开术护理常规

气管切开术护理常规气管切开术是畅通气道的急救技术之一。
指在颈段气管前壁正中做一个切口,并将呼吸管置入气管的手术。
给患者予辅助通气,并可以经套管处吸除呼吸道的分泌物。
一、术前护理1、患者的准备手术局部的皮肤准备(备皮范围是下颌及胸骨上、两侧至肩部,男患者剃去胡须),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解释工作,签手术同意书。
2、环境准备气管切开可以到手术室或床边进行,病房内采取紫外线照射,地面使用消毒液拖地,室温保持18-22℃,相对湿度50%-70%。
3、用物及急救药品的准备吸痰器、氧气、麻醉床、呼吸机(或辅助呼吸气囊)、气管切开盘(一次性吸痰管数根、无菌治疗碗及镊子、无菌生理盐水、无菌区内存放气管点冲液)、各种急救药品(如呼吸兴奋药、肾上腺素等)。
床边切开者另备床边站灯、电源插线板、屏风、气管切开包、适当型号的气管套管(金属套管和一次性硅胶套管)。
二、术后护理1、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肌肉容积张力、肌力分级情况等。
(2)评估患者气管套管的种类、型号和气囊压力。
(3)观察内套管有无破损。
2、护理措施(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地面清洁及适宜的温度、湿度,谢绝探视。
(2)患者应去枕平卧,使颈部舒展,利于畅通呼吸道和分泌物引流。
(3)鼻饲流质饮食者,进食前应抬高床头30度。
(4)术后24小时更换切口敷料,若渗血或痰液污染应随时更换。
内套管应每6小时更换一次。
套管口用双层无菌盐水纱布覆盖或使用人工鼻,保持湿度,避免灰尘和异物吸入。
(5)气囊充气3-5毫升,每小时放气一次,每次3分钟,术后24小时检查导管系带松紧,松紧以放进一个手指为宜,防脱管。
(6)随时吸痰,必要时给予翻身拍背,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注意痰液的颜色,气味和量等,及时向医生反映。
吸痰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吸一次吸痰应更换吸痰管,口腔、鼻腔和气管内吸引管应绝对分开,防止交叉感染。
每次吸痰时间不应超过15秒钟,注意手法轻柔,禁止频繁在气管上下反复提插,以免损伤黏膜,引起出血。
气管切开术后病人护理

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气管切开术是将颈段气管前臂切开,通过切口置入适当大小的金属或塑料气管套管,以缓解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功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的一种常见手术。
目前,气管切开有4种方法:常规气管切开术,经皮气管切开术,环甲膜切开术,微创气管切开术。
一、术前护理(一)病情观察详细了解病情,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仔细观察颈部情况,为手术医师提供准确的数据和病情评估结果,以便判定病变部位及了解呼吸道情况,给予对症治疗和护理。
同时,术前必须让患者和家属明确手术的目的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情况。
(二)用物准备护士接到通知后,常规备手术衣包、经皮穿刺气管切开包(内有气管穿刺套针管、扩张器、J型引导钢丝、切皮刀、扩张钳和一次性气管套管),生理盐水,局麻药物,注射器,消毒液;床边备好吸痰器、吸痰盘、一次性吸痰管、无菌手套、吸氧装置或呼吸机(器)。
另再备常规气管切开包和气管套管。
(三)环境准备、为保证手术在床边顺利进行,需转移周围的患者,保证有足够的手术空间;控制病房的人流量,减少对手术的干扰,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及时准备充分的照明设施,保证急救通道通畅,便于急救物品的有效传递。
(四)体位准备取仰卧位,头后仰,肩下垫一软枕,固定一人于床头扶好患者头部,保持下颌、喉及胸骨柄上切迹成一直线,充分暴露颈部。
二、术中配合术中密切观察手术进程,协助手术者抽吸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手术视野的清晰;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随时报告患者情况;准备迅速执行医嘱,做好各种应急情况的处理。
三、术后护理、(一)气管切开术后常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体位护理、口腔鼻腔护理、饮食护理、环境护理、气道湿化和温化护理、防止局部和肺部感染、病情观察等。
床旁常规备气管切开包,以备发生严重并发症时可迅速使用。
(二)气道管理气管切开术后,保持气管套管通畅,严防套管阻塞或脱出是护理的重点和关键。
1、防套管堵塞术后应适时吸痰,随时吸出气管内分泌物及痰液;每4-6小时清洗、消毒内套管一次;内套管取出后要及时放回,内套管脱离外套管的时间最好不超过30分钟,以免外套管堵塞。
气管切开护理. PPT课件

(一)气管切开术的概述
❖ 气管切开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最常用的急救手术之一, 气管切开术包括常规气管切开术、紧急气管切开术、 环甲膜切开术、快速气管切开术及近年来开展的经皮 扩张气管切开术等,是各原因所致的喉阻塞病人防止 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所施行的手术通过气管切开造 口确保有效通气,同时建立人工气道,便于吸痰,具 有有效地减少呼吸道无效腔及气道阻力,有利于气道 内分泌物的清除及气道护理,但由于吸入的气体未经 过鼻咽腔,失去其生理保护作用,增加了肺部感染机 会,因此护理中应注意扬长避短 。
2021/2/23
❖ 7、预防局部感染:气管内套管每取出清洁消毒23次,外套管一般在手术后1周气管切口形成窦道 之后可拔出更换消毒。气管导管的纱布应保持清 洁干燥,每日更换。经常检查创口周围皮肤有无 感染或湿疹。导管先用0.5%新洁尔灭浸泡,然后 煮沸消毒,用清水冲洗后煮沸消毒即可使用。蛇 形管用0.5%新洁尔灭浸泡,每日更换。
(八)吸痰时的注意事项
❖ 1、吸痰动作要轻柔迅速,减少对气管壁的损伤。 一般选用硬度适中、表面光滑、内径相对大的12或 14号橡胶或硅胶导管,或用专制的吸痰管,也可将 导管前端较厚的盲端剪去,使之成向内凹之月牙形, 再将两侧剪两个小孔,以减少头端吸痰时的负压, 增加吸痰面积。如患者感胸骨柄处疼痛及痰中带血, 要警惕有出血的可能,一旦发生大出血,要立即实 施气管插管,同时进行止血等抢救措施。
2021/2/23
❖ 2、吸痰时机 ❖ 吸痰是机械通气病人的主要护理措施之一,传统观念认
为应定时湿化吸痰,临床观察,不必要的吸痰频繁可导至不 必要的气管粘膜损伤,加重低氧血症和左心衰竭。而按时湿 化吸痰比定时湿化吸痰更有效,一方面减少了对患者的刺激, 另一方面痰量多的患者因拘泥于定时湿化吸痰,则不能及时 清除气道内分泌物,导致并发症的发生。现在我们认为适时 吸痰是控制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将吸痰不作为常规操作, 仅在患者有大量痰液潴留上呼吸道,如患者呼吸音减弱、呼 吸困难、有痰鸣音或呼吸哮鸣音、病人氧分压或血氧饱和度 突然降低、使用的呼吸机出现高压报警时才吸痰,这样可以 减少肺部感染的机会。
气管切开护理ppt课件

保持气道通畅,防止窒息
促进痰液排出,减轻呼吸困难
监测生命体征,确保患者安全
预防感染,维护呼吸道健康
提高患者舒适度,减轻痛苦
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01
02
03
04
05
06
2
气管切开护理的步骤
气管切开前的准备
01
评估患者病情,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气管切开
03
准备无菌环境,包括手术室、手术台、手术器械等
气管切开护理的注意事项:保持无菌环境,防止误吸
气管切开护理的常见问题:出血、感染、气道阻塞
气管切开护理的应对措施:及时处理,防止病情恶化
气管切开护理的预防措施:加强护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谢谢
01
经验教训:及时观察病情,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04
失败案例
STEP4
STEP3
STEP2
STEP1
未及时清理气道分泌物,导致患者呼吸困难
气管切开部位感染,引起并发症
气管切开套管固定不当,导致套管移位或脱落
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不充分,导致患者出现心理问题
经验教训总结
气管切开护理的重要性: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感染
定期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使用雾化器,稀释痰液,便于吸出
调整气管套管位置,确保气管通畅
观察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防止感染
保持气管切开部位的清洁和干燥
使用无菌技术进行气管切开护理操作
定期更换气管切开套管和纱布
避免使用刺激性药物和食物
监测体温,及时发现感染迹象并采取措施
监测生命体征
监测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
演讲人
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

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于生命的追求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家属在患者需要抢救的时候选择气管切开这种方式来挽救患者的生命,而这种方式易造成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因此提高我们自身控制感染的意识,进行感染知识教育,使其掌握发生感染的规律及相关因素,自觉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呼吸道的基础护理,降低感染率。
而医院方面要充实该病区的护理人员,合理排班,备齐所需的抢救用物和药品,保证各项护理工作质量。
1感染控制措施1.1严格执行消毒管理制度和无菌操作技术。
护理人员护理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前,必须洗手,戴口罩、帽子。
医疗器械及用物严格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护理人员操作完毕后注意洗手和泡手,减少医源性感染因素[2]。
1.2提高病室空气质量:将患者置于有空气净化设施的房间内,若无条件,应将患者安置在单人房间[3],气管切开患者人住单人房间比共用房间能更有效控制感染。
保持病室内温度在20一24℃,相对湿度在60%一70%,空气消毒2次/d。
定时开窗换气,限制探视与陪护。
1.3合理应用抗生素和激素。
药物使用虽属医疗的范畴[4],护理人员可以为气管切开患者做好痰培养,根据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结果为医生提供使用有效抗生素和有效药物的依据,防止产生耐药菌株和真菌感染。
2重视基础护理2.1病情观察。
病情观察是护理患者不可缺少的内容。
特别注意观察气管切开患者痰液的性质、颜色、量。
对痰量大、颜色呈黄色或绿色及体温升高患者,应警惕下呼吸道感染的可能。
2.2合理吸氧[5]。
根据血氧饱和度调节氧流量,吸人的氧气温湿度要适宜,氧气湿化液、吸氧面罩、氧气导管、喷雾器及容器等必须专人使用,并且每24h做消毒处理1次。
2.3口腔护理。
根据患者口腔pH值选择口腔护理液,pH值测定偏碱性用2%硼酸溶液;偏酸性者用2%碳酸氢钠溶液;霉菌感染性,可用制霉菌素等外涂;对口腔有血迹者,选用1%双氧水先擦洗血迹,再选用适宜口腔护理液。
气管切开的护理操作流程

气管切开的护理操作流程气管切开术是一种紧急的生命支持措施,用于维持呼吸道通畅和气体交换,并提供给患者必要的氧气。
气管切开术由医生执行,但成功的护理操作流程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以下是气管切开护理操作流程的详细步骤:1.应事先准备好所需物品,包括:气管切开食管导管、气管切开套组、气管切开贴、护士操作包、止血药、皮肤消毒液、手套、无菌纱布、止血夹等。
2.在操作前,提前评估患者的病情。
主要注意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氧饱和度、血压等指标。
确保患者适合进行气管切开术。
3.与患者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向患者解释术前的操作过程并获得其同意。
4.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要求。
佩戴干净无菌手套,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确保手术部位干净整洁。
5.配置好所有操作所需物品,在手术车或准备的工作台上摆放整齐,并在便利的位置放置好管道和贴管刀片等。
6.将患者的头偏向侧面,暴露出气管切开的部位。
使用消毒液进行皮肤消毒,从切开部位向外圈层放置无菌纱布,保护周围的皮肤不受细菌污染。
7.使用镊子固定住患者的皮肤,然后在气管切开刀片的底部附近做一个小的切口。
8.使用止血夹将分离的皮肤撑成一个小的口袋,以防止排出液体。
9.拿起配有透明贴管的气管切开食管导管。
首先将食管导管插入气管切开刀片下部,然后推进到合适位置。
10.快速稳定的推进导管,直到止血夹平放在患者皮肤上。
11.移除止血夹,并使用喉镜检查导管的位置。
确保其准确插入患者气管,并通过观察患者的胸廓活动和听诊气管的呼吸音来验证导管的位置。
12.如果导管位置正确,将气囊注满空气,使其与患者的气管壁紧密贴合。
然后将管道的另一端与呼吸机连接。
13.固定气管切开导管,并将气管切开食管导管的辅助滑动管推到合适的位置,并将其固定在患者的脸部。
14.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和其他生命体征,并定期检查管道是否正常通畅。
15.在插管后的头几小时内,给予患者注射抗生素,以预防感染。
16.提供必要的护理和康复措施,包括口腔护理、定时更换导管、监测气囊的充气压力、导管固定带松紧程度的调整等。
气管切开的护理查房

气管切开的护理查房气管切开是一种常见的紧急救治措施,用于维持气道通畅和保障患者的呼吸功能。
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患者迅速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是气管切开的护理查房,介绍了护士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几个主要方面。
1.气道管理:-确保气管切开管通畅:检查气管切开管是否有阻塞,如分泌物、异物等,必要时清洁或更换气管切开管。
-维持良好的气囊充气压:检查气囊充气压是否适当,以确保气囊能够牢固地封闭气管切开站点,防止气囊漏气或扩张过度。
-监测气道压力:定期测量和记录气道压力,以确保患者受到适当的通气支持。
2.呼吸功能:-监测呼吸频率和深度: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深度,及时发现呼吸困难或异常。
-观察呼吸模式:注意患者的呼吸模式,如呼吸节律、呼吸努力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定期吸痰:定期检查气道分泌物情况,必要时进行吸痰,保持气道通畅。
3.氧气管理:-监测血氧饱和度:使用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定期测量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确保氧气供应充足。
-维持适宜的氧气流量:根据患者的氧气需求,调整氧气流量,保持合适的氧气供应。
4.气囊充气和排空:-定期排气:定期排空气管切开管的气囊,以减少漏气和气囊扩张过度的风险。
-观察气囊压力:定期测量和记录气囊充气压,确保气囊充气适当。
5.皮肤护理和定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注意气管切口周围皮肤的清洁和干燥,避免感染和切口愈合延迟。
-固定气管切开管:定期检查气管切开管的定位,确保其在正常位置,并使用适当的固定装置固定气管切开管。
6.饮食管理:-考虑进食方式: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能力,决定是通过胃管喂食还是通过口腔喂食。
-管路护理:定期清洁和更换胃管,确保胃管的通畅和清洁。
-注意营养摄入: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摄入,通过调整饮食方式和营养配方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7.患者安全:-防止感染:保持个人卫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期更换敷料和备用物品,防止感染的发生。
-防止误吸:监测患者的吞咽和咳嗽反射,确保患者不会误吸食物或液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吸痰"用物。
2.操作方法
(1)找开无菌盘或护理盒,治疗罐内倒无菌生理盐水。
(2)右手持止血钳夹取吸痰管尾端,左手持吸引器橡胶管上的玻璃接头,将吸痰管连于接头上。
(3)打开吸引器开关,将吸痰管插入生理盐水中试验是否通畅。
(4)左手将吸引器橡胶管反折阻断负压,右手持止血钳夹吸痰管插入气管内套管,深度以套管长度为准。若气管深部有分泌物,可视需要深插。达到所需深度后,放开反折的橡胶管进行吸引,轻轻旋转吸痰管,边吸边提,直至吸痰管退出气管套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为宜。如果痰液未吸净,可间隔2-3分钟后再次吸痰。
4)胃管插入长度在《基础护理学》中的测量方法是从病人鼻尖至耳垂再至剑突的长度(或发际至剑突的长度),成人约为45-55cm。在临床应用时,认为用此方法置管时胃管前端仅达到胃贲门或胃体部,不易吸出胃内容物。通过临床多次试验,采用眉心——脐的体表测量法,胃管即可到达胃体、胃窦部,可有效地观察胃内容物或进行胃肠内营养支持。
气管切开护理
护理评估
1.呼吸困难和缺氧程度。
2.气管套管是否通畅,分泌物的性质、颜色及量。
3.气管套管周围皮肤分泌物的量及颜色。
4.气囊压力。
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1.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每日进行空气消毒。地面使用含氯消毒剂(2‰)擦拭。
2.取平卧位或半卧位。定期做痰培养,若有感染应及时处理。
3.根据痰液多少选择吸痰时机,吸痰要彻底,吸痰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5)昏迷病人因吞咽反射和咳嗽反射消失,不能合作,为提高插管的成功率,临床采用双枕垫头快速插管法,即将两枕垫于患者头下,使其下颌尽量贴近胸骨柄,置胃管入鼻腔后双手快速插管,使管端沿食管后壁滑行至胃内,此方法适用于昏迷不能合作者,快速有效,可减轻对咽喉部粘膜的刺激。
6)置管到预定长度时,可用抽吸胃液法或用听诊器在胃部听气过水声等方法确定胃管在胃内。
4、准备气管切开用物及急救物品。
5、保证气囊的正常压力,定时放气、充气、监测压力。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6、密切观察有无出血、皮下气肿、气胸、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7、保持呼吸道湿润通畅,遵医嘱给予气道湿化、雾化吸入。套管口处应覆盖1-2层潮湿无菌纱布或使用人工鼻。
8、禁用对呼吸中枢抑制的药物。
术后护理
2)鼻饲法:回抽有胃液时,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或胃潴留(如血性、咖啡色胃液或空腹胃液大于1000ml),此时应停止鼻饲,待症状好转后再行鼻饲。如无异常可缓慢注入少量温开水,然后再灌注鼻饲药物或流食。药物应将药片研碎,溶解后灌入。鼻饲速度应缓慢,并随时观察病人的反应。
3)鼻饲后:用温水20ml冲洗胃管,避免食物残留在胃管内发酵或变质,引起病人胃肠炎或堵塞管腔。将胃管末端盖帽固定,并用纱布包好,皮筋系紧,用安全别针固定于枕旁。保持半卧位30-60分钟后再恢复平卧位。
4)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将注射器洗净后放入治疗碗内,盖纱布备用。
5)根据医嘱记录病人反应及鼻饲量。步骤3、拔管法 用于患者停止鼻饲或长期鼻饲需要更换胃管时。
1)准备换药碗至病人床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以取得配合。
2)将弯盘置于患者颌下,揭去固定物。
3)戴无菌手套,用纱布包裹鼻孔处的胃管,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待慢慢呼气时轻柔地一次性完成拔管动作,纱布包裹胃管置于弯盘内。昏迷病人拔管到咽喉处时返折胃管快速拔出,以免液体滴入气管。
1.用物
同型号无菌内套管,换药包(内有治疗碗,弯盘,止血钳两把,棉球数个),无菌棉拭子或无菌斗刷,无菌生理盐水。
2.操作方法
(1)找开换药包,治疗碗倒入生理盐水。
(2)用止血钳打开外套管托上的小开关。
(3)用止血钳固定外套管托,另一手持止血钳夹住内套管,顺着套管曲度把内套管拔出,放入弯盘内。
(4)用止血钳夹盐水棉球(勿过湿)擦净外套管口的分泌物,然后将备用内套管放入外套管中,关好开关。
(5)无须更换内套管时,则按无菌操作取出内套管放入治疗碗中,用棉球或棉拭子或斗刷清洗内套管的外部和内腔,甩干后重新放入外套管内,关好开关。
(6)若无同型号内套管更换,可每天取出内套管煮沸消毒一次,但取出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以免外套管内存积痰痂,使内套管不易放入。
用物准备:治疗盘内放入治疗碗、压舌板、镊子、胃管、无菌手套、50ml注射器、纱布、治疗巾、液体石蜡、棉签、胶布、皮筋、听诊器、温水、鼻饲食物等。
1、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加强口腔清洁卫生。
2、教会病人正确咳嗽,让病人取坐位或半坐卧位,先进行几次深呼吸,在深吸气后保持张口,用力进行两次短促的咳嗽,将痰从深部咳出。
3、鼓励病人进食高维生素、高蛋白食物,保证足够水分摄入。
(一)吸痰
气管切开后,吸痰是一项极为道通畅。
8、术后酌情进流质。病人进食时,应注意观察有无呛咳、食物外溢现象,如发现上述现象,应查明原因,必要时改鼻饲饮食。
9、关心体贴病人,给予精神安慰,患者经气管切开后不能发音,可采用书面交谈或动作表示,预防病人因烦躁而自己将套管拔出,必要时设法固定双手。
10、禁用吗啡、可待因、杜冷丁等抑制呼吸的药物。
健康指导
4、保持气管内套管通畅,按无菌操作规程随时吸出套管内分泌物。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每次间隔3—5min。操作要轻以免损伤黏膜。
5、按时做蒸汽吸入或雾化吸入,鼓励病人咳嗽,使痰液易于拍出,如痰液粘稠,予以充分湿化:
(1)间接湿化法:
生理盐水100ml,每次吸痰前后缓慢注入气管2—5ml,每日总量约200ml。湿化液每日更换。
7)用胶布粘贴法固定胃管于鼻翼或颊部。由于病人鼻部出汗或分泌油脂、病人翻身活动等,胶布都有可能脱落,从而导致胃管脱出。我病区的固定方法是使用两根小线穿过胃管,系于患者的耳后,定期观察患者耳后皮肤情况。
步骤2、灌注法1)鼻饲前:脑血管意外患者由于咳嗽、吞咽反射低下及贲门括约肌处于开放状态胃液易返流而造成误吸,甚至合并肺炎。鼻饲前应将床头抬高30-35度,可避免进食过程中及进食后的呛咳、返流、呕吐等情况,减少肺炎的发生。
4)清洁患者口鼻、面部,擦去胶布痕迹,协助患者漱口,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
5)护理记录单及时记录拔管时间和病人反应。
6)如为更换胃管的患者,应于夜间末次鼻饲后拔出胃管,次日清晨鼻饲前从另一侧鼻孔置管。
置管后的护理1、鼻饲病人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开始时鼻饲量应少、清淡,以后逐渐增多,鼻饲食物有米汤、混合奶、厚流质食物根据医嘱执行,每次灌注量包括水在内一般应在200-300ml,每日4-5次,每次间隔3小时以上。及时记录,防止过量喂食。
(2)持续湿化法:
以输液的方式将湿化液通过延长管缓慢滴入气管内,滴速控制在4—6滴/分钟,每天不少于200ml。
6、密切观察呼吸变化,呼吸困难者,经吸痰不能缓解时,应迅速取出内管,检查有无阻塞及压迫。如套管通畅,应注意有无肺部及其他原因,必要时给予面罩吸氧。
7、注意观察伤口出血情况及切口周围有无皮下气肿、纵膈气肿、气胸等并发症,一旦发现,应及时配合医生处理。
2、长期鼻饲患者要防止发生鼻、食管溃疡、胃出血、肺部感染及胃肠道细菌感染。
1)下胃管是一项与病人粘膜直接接触的机械性、侵入性操作,易损伤粘膜而诱发感染,操作者应技术娴熟,减少反复插管次数,利用准确的操作方法和卧位,提高一次性插管成功率。
2)鼻饲前要检查胃管有无脱出、松动或盘于口腔。
3)鼻饲时要保证无菌操作,餐具要保持清洁,纱布及注射器应每日更换一次。
(5)吸痰管退出后插入生理盐水罐中,开通吸引器,冲洗吸痰管及吸引器橡胶管,冲净后取下吸痰管放入小桶中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将吸引胶管的玻璃头插入盛有消毒液瓶内备用。
3.注意事项
(1)吸痰应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每次均须更换无菌吸痰管。
(2)严格掌握吸痰时间,以免加重病人缺氧。
(3)插吸痰管过程中,不可吸痰,以免损伤气管粘膜。
4.根据病情鼓励病人进食,告知病人进食不可过急,做好口腔护理。
5.备好纸、笔及提示板,以便与病人进行交流。
术前护理
1、密切注意呼吸情况,尽量使病人处于安静状态,避免活动。
2、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性别、身材大小选择合适的气管套管。
3、皮肤准备,剃胡须及消毒颈部皮肤。如病情危急,则不做常规皮肤准备,立即送手术室或床边进行手术。
(4)发现有血性分泌物,病人呼吸异常或呛咳等现象,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同时检查气管套管位置有无不当等情况。
(5)无菌盘或护理盒每24小时更换1次。
(6)如果痰液粘稠不易吸出,可将内套管取出(取内套管方法见下文"更换内套管法"),从外套管吸痰。
(二)更换或清洗内套管法
在气管切开期间,每日更换内套管1次,分泌物过多过于粘稠,则视需要取出内套管,按无菌方法处理后再放入外套管中。
1、床边物品准备:床旁置无菌盘,内盛换药碗2只,分别放置消毒液浸泡棉球和小纱布、生理盐水、镊子2把。无菌缸内置吸痰管、吸引器、氧气及抢救物品。
2、将患者置于安静、清洁、空气新鲜的病室内,室温保持在18~22℃,湿度保持50—60%,气管套口覆盖2~4层纱布,定时以紫外线消毒室内空气。
3、取平卧或侧卧,去枕使颈部舒展,24—48小时后病情允许可取半卧位。更换体位时头部及上身应保持在同一水平线。
4)食物要冷却至38-40度,放于前臂内侧而不觉烫,方可注入。鼻饲食物温度过高或过低,可能烫伤或冻伤粘膜。
5)每天进行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步骤1、插胃管法1)备齐用物至病人床边。对神志清醒者做好心理护理,讲清治疗的意义和注意事项,进行精神安慰与鼓励,消除病人的紧张恐惧情绪,使病人能积极主动配合操作。
2)协助神志清醒的患者取平卧位,颌下铺治疗巾,清洁鼻腔。
3)戴无菌手套,用液体石蜡纱布润滑胃管前段约15-20cm,一手用纱布托持胃管,另一手用镊子夹住胃管,沿一侧鼻孔轻轻插入至咽喉时(约14-16cm处)病人可能出现恶心反应,及时与患者沟通,指导患者做吞咽动作,同时将胃管缓慢插入。如发生呛咳、呼吸困难、紫绀等情况,表示误入气管,应立即拔出,休息片刻后重插。插入不畅时可将胃管抽回一小段,再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