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宴清都·连理海棠翻译赏析
《宴清都·连理海棠》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高中.doc

《宴清都·连理海棠》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的小编给各位考生筛选整理了:《宴清都·连理海棠》原文,《宴清都·连理海棠》原文翻译,《宴清都·连理海棠》作者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
一、《宴清都·连理海棠》原文绣幄鸳鸯柱,红情密、腻云低护秦树。
芳根兼倚,花梢钿合,锦屏人妒。
东风睡足交枝,正梦枕瑶钗燕股。
障滟蜡、满照欢丛,嫠蟾冷落羞度。
人闲万感幽单,华清惯浴,春盎风露。
连鬟并暖,同心共结,向承恩处。
凭谁为歌长恨?暗殿锁、秋灯夜语。
叙旧期、不负春盟,红朝翠暮。
二、《宴清都·连理海棠》原文翻译一棵棵连在一起的海棠树干,好象是一对对相依的鸳鸯,花团锦簇。
红花开得茂盛,绿叶低垂,像似在护卫着连理的海棠。
美丽的树根在地下相互交错依靠,柔嫩的花梢如精美的盒扇般相互依傍,惹得深闺女子嫉妒感伤。
和煦的春风中,海棠花像美人熟睡,倚卧在相交的花枝上,如同情人进入甜蜜的梦乡,形似燕尾的玉钗遗落枕旁。
多情的人举起红蜡烛,照遍美丽的海棠,尽情游玩观赏,月宫中孤居的嫦娥见此情景,更感幽怨哀伤。
人世间的许多人都感到孤单凄凉,有几人能像杨贵妃那样赐浴华清池,尽情地享受皇帝的雨露风光。
他们在温暖的芙蓉帐中,同心共结,相依相傍,誓愿世世代代永不分离。
可为什么生死两茫茫,谁创作长恨歌,把绵绵此恨永久传唱?幽暗的宫门紧锁着,长夜孤独凄凉很漫长,只能独自对着一盏青灯诉说,盼望着佳人早日归来,实现旧日爱情的盟誓,能双双化作这连理的海棠,海誓山盟,永不分离。
三、《宴清都·连理海棠》作者介绍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
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
《宋史》无传。
一生未第,游幕终身。
于苏、杭、越三地居留最久。
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垂虹亭、无锡惠山,及茹霅二溪。
关于海棠的诗句_描写海棠的诗句_古诗大全

关于海棠的诗句_描写海棠的诗句_古诗大全关于海棠的诗句有很多,本文收集了部分描写海棠的诗句,整理后列表如下:《海棠》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苏轼。
其古诗全文如下: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翻译】袅袅的东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
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睡去,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出自宋朝诗人李清照的古诗作品《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翻译】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风却刮得急猛,沉沉的酣睡却不能把残存的酒力全部消尽。
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园里海棠花现在怎么样了?她说海棠花依然和之前一样。
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元好问。
其古诗全文如下: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翻译】萧瑟的冬天刚过,在料峭的春寒里,嫩绿的小草、热情的红杏已争相绽放。
桃花微涨着粉脸,梨花轻吐着芬芳,杨柳则轻闲地梳理着柔风,一派明媚而又烂漫的春光,让人又是欢喜又是惋惜。
多情的诗人于是感叹“桃花谢了太匆匆”,长恨“水流花谢两无情”,回味“客散酒醒深夜后”,手把“红烛赏残花”。
但元好问的这首咏花小诗,却将他流连的目光,落在了“深藏”于“重重”“新绿”和尚未绽放的海棠蓓蕾上,可谓出人意料。
《海棠》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郑谷。
其古诗全文如下: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着雨,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翻译】大地春回,微风过处,洒下一阵阵雨点,海棠新沾上晶莹欲滴的水珠,花色格外光洁鲜妍,诗人把酒赋诗的感觉油然而生/a/28104。
海棠原文、翻译、赏析

海棠原文、翻译、赏析海棠原文、翻译、赏析海棠原文、翻译、赏析1原文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翻译东风轻拂着海棠,花透出美妙的光华,迷茫的夜雾中弥漫着花香,朦胧的月光转过回廊。
夜很深了,因为担心海棠会像人一样而睡去,所以赶忙点燃蜡烛,照耀着海棠。
运用手法运用了对比、暗喻.拟人等手法,将诗人的失意以及郁郁寡欢的心情体现了出来。
赏析这首绝句写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诗的关键句。
此句转折一笔,写赏花者的心态。
当月华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时,诗人顿生满心怜意:海棠如此芳华灿烂,怎忍心让她独自栖身于昏昧幽暗之中呢?这蓄积了一季的努力而悄然盛放的花儿,居然无人欣赏,岂不让她太伤心失望了吗?夜阑人静,孤寂满怀的我,自然无法成眠;花儿孤寂、冷清得想睡去,那我如何独自打发这漫漫长夜?不成,能够倾听花开的声音的,只有我;能够陪我永夜心灵散步的,只有这寂寞的海棠!一个“恐”写出了我不堪孤独寂寞的煎熬而生出的担忧、惊怯之情,也暗藏了我欲与花共度良宵的执著。
一个“只”字极化了爱花人的痴情,现在他满心里只有这花儿璀璨的笑靥,其余的种种不快都可暂且一笔勾销了:这是一种“忘我”、“无我”的超然境界。
末句更进一层,将爱花的感情提升到一个极点。
“故”照应上文的“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为的意思,表现了诗人对海棠的情有独钟。
此句运用唐玄宗以杨贵妃醉貌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转而以花喻人,点化入咏,浑然无迹。
“烧高烛”遥承上文的“月转廊”,这是一处精彩的对比,月光似乎也太嫉妒于这怒放的海棠的明艳了,那般刻薄寡恩,不肯给她一方展现姿色的舞台;那就让我用高烧的红烛,为她驱除这长夜的黑暗吧!此处隐约可见诗人的侠义与厚道。
“照红妆”呼应前句的“花睡去”三字,极写海棠的娇艳妩媚。
“烧”“照”两字表面上都写我对花的喜爱与呵护,其实也不禁流露出些许贬居生活的郁郁寡欢。
他想在“玩物”(赏花)中获得对痛苦的超脱,哪怕这只是片刻的超脱也好。
吴文英的词集_吴文英简介_古诗大全

吴文英的词集_吴文英简介_古诗大全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
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
《宋史》无传。
一生未第,游幕终身。
于苏、杭、越三地居留最久。
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垂虹亭、无锡惠山,及茹霅二溪。
游踪所至,每有题咏。
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后“困踬以死”。
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
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
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吴文英的词集:《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出自《宋词三百首》。
其古诗全文如下: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翻译】听着凄风苦雨之声,我独自寂寞地过着清明。
掩埋好遍地的落花,我满怀忧愁地起草葬花之铭。
楼前依依惜别的地方,如今已是一片浓密的绿荫。
每一缕柳丝,都寄托着一分柔情。
料峭的春寒中,我独自喝着闷酒,想借梦境去与佳人重逢,不料又被啼莺唤醒。
西园的亭台和树林,每天我都派人去打扫干净,依旧到这里来欣赏新晴的美景。
蜜蜂频频扑向你荡过的秋千、绳索上还有你纤手握过而留下的芳馨。
我是多么惆怅伤心,你的倩影总是没有信音。
幽寂的空阶上,一夜间长出的苔藓便已青青。
《唐多令·惜别》作者为元代诗人、文学家吴文英。
其古诗全文如下: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
燕辞归、客尚淹留。
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翻译】怎样合成一个“愁”,是离别之人的心上加个秋。
纵然是秋雨停歇之后,风吹芭蕉的叶片,也吹出冷气飕飕。
别人都说是晚凉时的天气最好,可是我却害怕登上高楼,那明月光下的清景,更加令我滋生忧愁。
《宴清都·初春》译文注释及赏析

《宴清都·初春》译文注释及赏析此词为伤春抒怀之作,传达出无限深长的别愁离恨,辞尽意未尽。
宴清都·初春宋代:卢祖皋春讯飞琼管。
风日薄、度墙啼鸟声乱。
江城次第,笙歌翠合,绮罗香暖。
溶溶涧渌冰泮。
醉梦里、年华暗换。
料黛眉重锁隋堤,芳心还动梁苑。
新来雁阔云音,鸾分鉴影,无计重见。
啼春细雨,笼愁澹月,恁时庭院。
离肠未语先断。
算犹有、凭高望眼。
更那堪、芳草连天,飞梅弄晚。
译文及注释译文春天的讯息随着葭莩灰飞出琼管,早春的清风日头虽然还不暖,越过墙头的鸟啼已一片噪乱。
江城转眼间,已是翠碧笼罩,笙歌喧天,人们穿上绮罗春衫,迎来花香日暖。
溪涧里残冰消融,绿水涓涓,恍惚在醉梦里,岁月悄然转换。
我料想隋堤的柳叶凝重地紧锁了黛眉,梁苑的林花芳心震颤。
新近我久已不闻鸿雁的叫声,分飞的鸾凤对着镜中的孤影悲唤,生离死别的情人再也不能相见。
啼泣的春天洒下淋沥的细雨,愁云笼罩的夜晚,月光淡淡,我独守着此时的庭院。
离别的愁肠未曾倾诉已先寸断。
就算还能登高望远,更如何忍受那芳草连绵伸向天边,飞落的梅花舞弄着暮色昏暗。
注释宴清都:周邦彦创调。
琼管:古以葭莩灰实律管,候至则灰飞管通。
葭即芦,管以玉为之。
泮(pan叛):溶解,分离。
次第:转眼,顷刻,白居易《观幻》诗:“次第花生根,须臾烛遇风。
”溶溶:水盛。
刘向《妨叹·逢纷》:“扬流波之潢潢兮,体溶溶而东回。
”渌,清澈。
泮,溶解,分离,《诗·邶风·匏有若叶》:“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冰泮:指冰雪融化。
黛眉:以美人黛眉比喻柳叶,白居易《长恨歌》:“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隋堤,见周邦彦《兰陵王》注,此处泛指。
隋堤:隋代开通济渠,沿渠筑堤,后称为隋堤。
梁苑:园囿名,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南。
汉梁孝王刘武筑。
为游赏与延宾之所,当时名士如司马相如、枚乘、邹阳皆为座上客。
一名梁园,又称兔园。
此处泛指园林。
雁阔云音:听不到大雁的叫声。
阔:稀缺。
鸾分鉴影:范泰《鸾鸟诗序》:“昔罽宾王结置峻卯之山,获一鸾鸟。
描写秋天的海棠花的诗句

描写秋天海棠花的诗词1.《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元朝·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2.《宴清都·连理海棠》宋朝·吴文英绣幄鸳鸯柱,红情密、腻云低护秦树。
芳根兼倚,花梢钿合,锦屏人妒。
东风睡足交枝,正梦枕瑶钗燕股。
障滟蜡、满照欢丛,嫠蟾冷落羞度。
人闲万感幽单,华清惯浴,春盎风露。
...3.《海棠》宋朝·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4.《海棠春·落红片片浑如雾》清朝·纳兰容若落红片片浑如雾,不教更觅桃源路。
香径晚风寒,月在花飞处。
蔷薇影暗空凝贮。
任碧飐轻衫萦住。
惊起早栖鸦,飞过秋千去。
5.《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宋朝·杨万里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
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
似青似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
无那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
竹边台榭水边亭,不要人随只独行。
...6.《薛宝钗咏白海棠》清朝·曹雪芹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7.《丁香结·夷则商秋日海棠》宋朝·吴文英香袅红霏,影高银烛,曾纵夜游浓醉。
正锦温琼腻。
被燕踏、暖雪惊翻庭砌。
马嘶人散后,秋风换、故园梦里。
吴霜融晓,陡觉暗动偷春花意。
还似。
海雾冷仙山,唤觉环儿半睡...8.《摸鱼儿·海棠》宋朝·刘克庄甚春来、冷烟凄雨,朝朝迟了芳信。
蓦然作暖晴三日,又觉万姝娇困。
霜点鬓。
潘令老,年年不带看花分。
才情减尽。
怅玉局飞仙,石湖绝笔,孤负这风韵。
倾城色,懊恼佳人薄命。
...9.《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清朝·顾太清万点猩红将吐萼,嫣然迥出凡尘。
移来古寺种朱门。
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细干柔条才数尺,千寻起自微因。
绿云蔽日树轮囷。
《咏白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

《咏白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咏白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咏白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1咏白海棠朝代:清代作者:曹雪芹原文: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
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注释(1)秋容:指白海棠花,“秋”点明花开的季节,“容”用拟人的手法喻其美好。
(2)攒:簇聚。
“七节攒成”是说花在枝上层层而生,开得很繁盛。
雪,喻花。
(3)出浴太真:杨贵妃,字玉环,号太真,为唐玄宗所宠,曾赐浴华清池。
白居易《长恨歌》中写到她肤如“凝脂”、“娇无力”,所以借以说海棠花的柔媚,又兼以玄宗在沉香亭召贵妃事为出典。
玄宗曾笑其“鬓乱钗横,不能再拜”的醉态说:“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
”见宋人释惠洪《冷斋夜话》。
(4)捧心西子: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的美女。
相传西施心痛时“捧心而颦(皱眉)”,样子很好看,见《庄子·天运》。
亦以此喻海棠之美。
[2]宋人赋海棠词中时有以杨贵妃、西施并举的,如辛弃疾《贺新郎》、马庄父《水龙吟》等皆是。
(5)愁千点:指花如含愁,因花繁而用“千点”。
(6)宿雨:经夜之雨。
(7)独倚画栏:指花孤苦,以花喻人。
(8)清砧怨笛:砧,捣衣石。
古时常秋夜捣衣,诗词中多借以写妇女思念丈夫的愁怨。
怨笛也与悲感离别有关。
赏析贾宝玉的诗中间二联可以看作对薛宝钗、林黛玉的评价和态度。
薛宝钗曾被贾宝玉比喻为杨贵妃,则“冰作影”正写出了服用“冷香丸”的“雪”姑娘其内心冷漠无情恰如“冰”人。
“病如西子胜三分”的林黛玉以“玉为魂”,恰说明了宝玉心中的林妹妹纤瑕不染,分外清高。
从宝玉对二人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中可以知道,宝玉心中只有黛玉才是志同道合的知心人。
“晓风结愁”,“宿雨添泪”,表面上是在写海棠,实际却是写黛玉寄人篱下的愁苦心境,以至最终的芳华早逝。
“独倚画栏”,“清砧怨笛”是写宝玉在黛玉死后的孤苦心境,是对这份凄美爱情的祭奠。
《宴清都 初春》解析

《宴清都·初春》解析
《宴清都·初春》的全文为:
春讯飞琼管。
风日薄、度墙啼鸟声乱。
江城次第,笙歌翠合,绮罗香暖。
溶溶涧渌冰泮。
醉梦里、年华暗换。
料黛眉重锁隋堤,芳心还动梁苑。
新来雁阔云音,鸾分鉴影,无计重见。
啼春细雨,笼愁淡月,恁时庭院。
离肠未语先断。
算犹有、凭高望眼。
更那堪、芳草连天,飞梅弄晚。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在初春时节的离愁别绪和思念之情。
上阙通过描绘初春的景色,如鸟鸣声乱、江城笙歌、冰泮溶溶等,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下阙则通过描写离别后的相思之苦,如新来的雁声、鸾分鉴影、离肠未语先断等,表现了作者对离去的爱人的思念和眷恋。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优美,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离别的无奈和感慨。
这首词在表达情感方面有以下几个特点:
借景抒情:词人通过描绘初春时节的景色,如鸟鸣声、江城笙歌、冰泮溶溶等,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借此抒发了离别的愁绪。
对比反衬:词中通过对比初春的生机勃勃和离别后的寂寥,更加突出了离别的伤感和思念之情。
委婉含蓄:词人在表达情感时并未直接点明,而是通过一些委婉的表达方式,如“黛眉重锁隋堤,芳心还动梁苑”、“离肠未语先断”等,让读者自行体会其中的深意。
情感真挚:整首词情感真挚,表现了作者对离去的爱人的思念和眷恋,以及对时光流逝和离别的无奈和感慨。
这首词在表达情感方面运用了借景抒情、对比反衬、委婉含蓄等多种手法,使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优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宴清都·连理海棠翻译赏析
《宴清都·连理海棠》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吴文英。
其古诗全文如下:
绣幄鸳鸯柱,红情密、腻云低护秦树。
芳根兼倚,花梢钿合,锦屏人妒。
东风睡足交枝,正梦枕瑶钗燕股。
障滟蜡、满照欢丛,嫠蟾冷落羞度。
人闲万感幽单,华清惯浴,春盎风露。
连鬟并暖,同心共结,向承恩处。
凭谁为歌长恨?暗殿锁、秋灯夜语。
叙旧期、不负春盟,红朝翠暮。
【前言】
《宴清都·连理海棠》是宋代词人吴文英的作品,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这是一首咏物词。
上阕从整体上描写。
“芳根”三句,由根到花梢进行局部观照。
再由其“连理”引出孤独“锦屏人”的嫉妒,自然地过渡到抒写闺怨。
最后侧面烘托,将海棠之美及“连理”的幸福刻画得维妙维肖。
下阕专咏人事。
“华清惯浴”,将海棠与杨贵妃相比,将李、杨爱情,喻为连理海棠。
花与人合写,既咏物,又不局限于物,无处不咏人事是此词一大特色。
【注释】
⑴宴清都:词牌名。
⑵绣幄鸳鸯柱:海棠全株花盛开时如绣幄,连理枝则如鸳鸯柱。
⑶秦树:秦中(今陕西省一带)有双株海棠。
⑷钿合:盛珠宝首饰之盒,有上下两扇。
⑸锦屏人:富贵家女子。
⑹交枝:枝柯相交。
⑺燕股:玉钗两股如燕尾。
⑻满照欢丛:夜晚用烛照花丛。
⑼嫠蟾:嫦娥在月宫无夫,故称嫠蟾。
嫠:寡妇。
⑽华清:指贵妃曾浴于华清池。
⑾春盎:春水盈满。
⑿连鬟:女子所梳双髻,名同心结。
⒀承恩:白居易《长恨歌》:“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
⒁歌长恨:指白居易《长恨歌》。
⒂夜语:《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
【翻译】
一棵棵连在一起的海棠树干,好象是一对对相依的鸳鸯,花团锦簇。
红花开得茂盛,绿叶低垂,像似在护卫着连理的海棠。
美丽的树根在地下相互交错依靠,柔嫩的花梢如精美的盒扇般相互依傍,惹得深闺女子嫉妒感伤。
和煦的春风中,海棠花像美人熟睡,倚卧在相交的花枝上,如同情人进入甜蜜的梦乡,形似燕尾的玉钗遗落枕旁。
多情的人举起红蜡烛,照遍美丽的海棠,尽情游玩观赏,月宫中孤居的嫦娥见此情景,更感幽怨哀伤。
人世间的许多人都感到孤单凄凉,有几人能像杨贵妃那样赐浴华
清池,尽情地享受皇帝的雨露风光。
他们在温暖的芙蓉帐中,同心共结,相依相傍,誓愿世世代代永不分离。
可为什么生死两茫茫,谁创作长恨歌,把绵绵此恨永久传唱?幽暗的宫门紧锁着,长夜孤独凄凉很漫长,只能独自对着一盏青灯诉说,盼望着佳人早日归来,实现旧日爱情的盟誓,能双双化作这连理的海棠,海誓山盟,永不分离。
【赏析】
“绣幄鸳鸯柱。
红情密,腻云低护秦树”三句点明海棠花及所处的环境。
“绣幄”,彩绣的大帐,富贵人家用来护花。
“鸳鸯柱”指成双成对的立柱,用来支撑大帐。
花为连理,柱亦成双。
“红情密”言海棠花花团锦簇,十分繁茂。
以“情密”写花,拟人称物。
“腻云”常用来描摹女子云鬓,这里以云鬓衬香腮来比喻翠叶护红花。
“秦树”指连理海棠。
《阅耕录》中记载秦中有双株海棠,高数十丈。
此三句虽写花,但处处照应人事,柱为“鸳鸯”,花为“红情”、“腻云”,花色之中如谋人面。
“秦树”景谢此事发生于长安一带,于是李杨故事刚一开篇就隐约可见了。
“芳根兼倚,花梢钿合,锦屏人妒”,三句正面描写连理海棠。
下面两根相倚,上面花梢交合,“锦屏人”指幽居深闺女子。
海棠上下都连在一起,亲密无间,使得闺中绣女羡妒不已。
“东风睡足交枝,正梦枕瑶钗燕股”,二句描写海棠花的妖态,她在交合的枝头沉沉睡去,而这交枝在她的梦中变成了燕股玉钗。
苏轼咏海棠有句云:“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词中这三句正是化用东坡诗意,写人们连夜秉烛赏花的情景。
“滟蜡”形容蜡泪多。
“满照”的“满”
字形容烛光明亮,“欢丛”指海棠交合的枝叶。
“嫠蟾”的“嫠”则突显出嫦娥的孤单冷落,因自哀自怜而羞见连枝海棠。
词的上片重在描摹连枝海棠的形态,同时句句关联美人神态。
作者体物工细,运笔浑化,成功地做到了人情物态的水乳交融。
过片宕开一笔,从咏花转而叙人事。
“人间万感幽单,华清惯浴,春盎风露”。
作者感叹世间千万不成连理的夫妇,他们过着孤独寂寞的生活。
此句与“嫠蟾”句相呼应。
“华清”二句描写贵妃占尽风情雨露。
“连鬟并暖,同心共结,向承恩处”。
古代女子出嫁后,将双鬟合为一髻,示有所归属,夫妻恩爱,还要绾结罗带以表同心。
杨妃承恩得宠,与明皇形影相随。
“连”、“同”又扣合题面“连理”,并照应上片的“兼倚”、“钿合”二句,写人亦不离咏花。
“凭谁为歌长恨,暗殿锁、秋灯夜雨”。
李杨情事建筑在“人间万感幽单”的基础上,自然好景不长。
后来他们仓惶西逃,杨妃终于死在马嵬事变中。
词写到李杨最欢乐处,笔锋突然转到香消玉殒的悲剧,援用《长恨歌》诗意,内容更深厚,联想更丰富。
《长恨歌》中写长恨处很多,而词只把“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涵括到词中,仅仅七个字:“暗殿锁、秋灯夜雨”,却写出了玄宗回京后作太上皇,受到肃宗软禁;杨妃已殒命它乡,孤独寂寞的情景。
“锁”字形容高大深邃的宫殿为夜气笼罩,兼有被软禁之意,夜雨灯昏,更为凄凉。
和上片的“障滟蜡,满照欢丛”形成鲜明对照。
“叙旧期,不负春盟,红朝翠暮”三句花人合写。
“旧期”就是七月七日,“春盟”就是生生世世为夫妇的盟誓。
“红朝翠暮”就是朝朝暮
暮、永不分离。
意思是希望赏花之人能连理海棠一样,永远相随。
词人在描写连理海棠时,抓住特征进行铺陈,且情景交融,含蓄感人。
连理海棠是双本相连的海棠。
唐玄宗李隆基宠爱杨贵妃,把杨贵妃比作海棠。
玄宗和杨妃又有世世代代为夫妇的誓言。
这篇吟咏连理海棠的词就以李杨情事为线索展开。
这首词描写连枝海棠时,扣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写得细密贴切。
如“芳根兼倚,花梢钿合”、“交枝”、“瑶钗燕股”,或描摹,或比喻,从正面扣合“连枝”特点。
“锦屏人妒”、“嫠蟾冷落”,又是以对比反衬的手法来写“连枝”。
两相对照,形象更显丰满。
另外,这首词咏物而不拘泥于物,物态人情,难分彼此,花中有人,人不离花。
如结尾几句,若确指李杨,则盟誓在七月七,不在春日;若坐实指海棠,花不能言,难以践约。
但若细细品味,又是句句咏花,句句写人。
这首词写得OrG精致含蓄,意境深远。
结构十分严谨,词之上下片、起句结尾互相呼应拍合,极为精当有秩。
此篇用丽字极多,如绣、鸳鸯、红、芳、花、钿等等,运用这些丽字时词人注意到这些丽字和表现题材的切合,不使其游离于内容之外,它们都是扣紧连理海棠和李杨事的主题,是为表现其内涵服务的。
并且词人善于用动词调动这些丽字,使词能达到声情并茂的感人效果。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