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8.短诗三首(繁星七一、一三一、一五九 ) 教学设计教案(四年级语文下册含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9《短诗三首(繁星)》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9《短诗三首(繁星)》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9《短诗三首(繁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短诗三首(繁星)》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和理解三首短诗,体会诗中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三首诗分别是《静夜思》、《春晓》和《登鹳雀楼》。

这些诗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些诗,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一些古诗和短诗,对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诗歌中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和意境,可能还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感受诗人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短诗,理解诗文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生能够理解诗文中的意境,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诗文中作者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短诗,理解诗文的大意。

2.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文,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文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诗文的意境。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诗文的朗读和背诵音频,以便在课堂上播放。

2.准备诗文的插图,以便在课堂上展示。

3.准备与诗文相关的问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文的世界。

例如,可以播放《静夜思》的朗读音频,让学生在倾听中感受诗文的韵律和情感。

2.呈现(10分钟)在呈现环节,教师可以展示诗文的插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诗文的意境。

同时,教师可以简单地介绍诗文的作者和背景。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短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短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

《短诗三首》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1.文化自信: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产生对现代诗的喜爱之情。

2.语言运用: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想象画面,初步感受现代诗的语言特点。

3.思维能力:能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体会诗歌韵味,熟读成诵。

4.审美创造: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目标:1.认识“漫、涛”2个生字,会写“繁、漫”等8个字,会写“繁星、藤萝、波涛”3个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

背诵课文。

3.能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韵味。

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能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生字“漫”,会写“繁”字,会写词语“繁星”。

2.学习《繁星》(七一)(一五九),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韵味,能背诵诗歌。

3.理解两首短诗中关键词句的含义,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一)教师点拨,明确学习任务,这个单元是综合性学习单元,我们能读到许多现代诗歌,它真挚而优美。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冰心老人的《繁星》,走入这美好而真挚的诗歌世界。

板书:繁星(二)出示星空组图,天上繁星点点,照耀着辽阔的大地,繁星如诗,生命如歌,让我们走进冰心的诗集《繁星》,走进她的内心世界吧!引入“繁星”。

(三)简介作者及诗集。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诗人,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

笔名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代表作: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繁星》《春水》等。

(四)观察标题,明确括号中的序号的含义。

要点:序号表示诗在诗集中的位置。

(设计意图:由充满幻想、意境优美的星空导入,顺势介绍诗人创作《繁星》的由来,既为本课诗歌学习奠定了浪漫诗意的基调,又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引导学生初读感知课文(一)朗读小知识:结合语境,指导“啊”的字音变化。

要点:“啊”在“大海啊”中读yɑ;在“母亲啊”中的“啊”应该读作nɑ。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短诗三首《繁星》教案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短诗三首《繁星》教案设计

9短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漫、涛”2个生字,会写“繁、漫”等8个字,正确读写“繁星、藤萝”等3个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韵味,熟读成诵。

3.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识记生字新词,体会诗歌韵味,熟读成诵。

2.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本课生字不多,主要指导学生读准“啊、膝”等字的音变和易误读的字,指导“繁、藤”等笔画较多的字的书写,理解“永不漫灭、思潮”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课堂教学中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以及情境创设、补白想象、补充资料等教学策略,进行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现代诗歌的特点:朗朗上口、富有节奏、蕴含丰富想象、饱含真挚情感。

3.表达运用在引导中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在赏读中感受诗歌的魅力,通过《繁星》学习现代诗的特点,根据现代诗的特点感受诗意诗情的融合统一。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漫、涛”2个生字,会写“繁、漫”等8个字,正确读写“繁星、藤萝”等3个词语。

2.正确诵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新课,释义诗题1.谈话导入。

(1)师:你认为生活中什么是美的?(预设:风景是美的;画画是美的;舞蹈是美的……)(2)师:人们常说“发现美是能力,留住美是本事”,你认为用什么方法可以留住美?(预设:画画、拍照、写诗……)(3)师:美就像一扇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诗歌这把钥匙开启美这扇大门。

(课件出示单元导语)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4)全班齐读。

2.释义诗题。

(1)板书课题:短诗三首。

(师指名读课题;生齐读课题)师:诗有短有长,其中篇幅不超过14行的诗可以称为短诗。

(2)了解“繁星”,指导书写。

①师:看看课文,我们将要学习的三首短诗的诗题是什么?谁来读读诗题?(预设:繁星)(板书:繁星)②指导书写“繁”字。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9 短诗三首 繁星(一五九)(教学设计)2023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9 短诗三首 繁星(一五九)(教学设计)2023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9短诗三首繁星(一五九)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九课《短诗三首》中的《繁星(一五九)》。

这首诗由著名诗人闻一多创作,通过描绘繁星点点的夜空,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寓意深刻,是一篇优秀的诗歌佳作。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繁星(一五九)》;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掌握诗中的生字词及其用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1. 诗歌意境的理解: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把握诗歌的内涵。

2. 诗歌语言的品味:如何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语言美,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 诗歌情感的体验:如何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与诗歌相结合,达到情感共鸣。

教具学具准备:1.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歌的朗读音频、图片等相关资料。

2. 诗歌文本:用于学生阅读、分析、讨论。

3. 课堂笔记:用于记录学生的思考、感悟和心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诗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出示课题,板书《繁星(一五九)》,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作者和背景。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诗歌,注意读音、停顿和语气。

2.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合作交流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四、品味诗歌1.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2. 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诗句,进行品味和赏析。

3. 学生分享自己的品味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总结提升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诗歌的特点和魅力。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下册《短诗三首》繁星(七一)繁星(一三一)繁星(一五九)说课稿 共二篇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下册《短诗三首》繁星(七一)繁星(一三一)繁星(一五九)说课稿 共二篇

冰心《短诗三首》说课稿(一)繁星(七一)繁星(一三一)繁星(一五九)一、说教材《短诗三首》是新教材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本课选取了冰心的诗集《繁星》中的三首诗:繁星(七一)繁星(一三一)繁星(一五九)。

这三首诗构思新颖奇特,音调自然和谐,语言明丽清新,富含生活哲理,分别从童真、自然、母爱三方面表现了冰心“爱的哲学”,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童真、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漫、涛”这2个生字,会写“繁、漫”等8个字。

正确读写“繁星”等词语。

2.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

背诵课文。

3.能联系自身感受理解重点词句,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

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能联系自身感受理解重点词句,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说教法学法1.字词教学本课生字不多,主要指导学生读准“啊、膝”等字的音变和易误读的字,指导“繁、藤”等笔画较多的字的书写,理解“永不漫灭、思潮”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课堂教学中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以及情境创设、补白想象、补充资料等教学策略,进行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现代诗歌的特点:朗朗上口、富有节奏、蕴含丰富想象、饱含真挚情感。

3.表达运用在引导中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在赏读中感受诗歌的魅力,通过《繁星》学习现代诗的特点,根据现代诗的特点感受诗意诗情的融合统一。

五、教学过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展示星空图片。

师:同学们,当你仰望星空,看着满天的繁星,你会想到些什么?(往事、回忆、周围的事……)冰心奶奶就将自己的情感、回忆化作满天繁星,在诗歌的天空闪闪发光。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短诗三首》。

(二)学习生字1.学生朗读诗歌,找出不认识的字,自主学习。

2.课件出示生字。

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字,讲解生字字义。

可以结合图片、采用组词的方式进行讲解。

生字:繁漫灭藤萝膝涛躲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繁星(一五九)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繁星(一五九)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繁星(一五九)教案教学内容《繁星》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首现代诗,作者是著名诗人巴金。

本课以繁星为主题,通过对繁星的描绘和赞美,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繁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诗歌的美,激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难点1. 诗歌的意境和哲理的理解:诗歌的意境深远,寓意丰富,学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自己的感悟,逐步理解诗歌的内涵。

2. 诗歌的表现手法的掌握:诗歌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这些手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歌的图片和音频资料。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繁星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节奏和情感的把握,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3. 理解: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

4. 背诵:教师鼓励学生背诵诗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表达能力。

5. 实践:教师设计一些与诗歌相关的活动,如仿写、绘画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和感受诗歌。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主题和意境,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

板书设计1. 诗歌的题目和作者2. 诗歌的主题和意境3. 诗歌的表现手法4. 学生的学习任务和活动安排作业设计1. 背诵《繁星》2. 结合诗歌的内容,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3. 收集一些关于繁星的图片和资料,进行展示和分享。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9《短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9《短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短诗三首》是冰心的作品,由《繁星(七一)》繁星(一三一)》和《繁星(一五九)》组成。

《繁星(七-一)》和《繁星(一-五九》表达的是对母爱的赞颂。

《繁星(一三一)》表达的是对大海的赞美。

这三首短诗语句优美,感情真挚,充分体现了冰心诗歌的特点。

学情分析:学生对冰心的了解较少,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冰心的资料,有助于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冰心的诗歌短小精悍,学生比较容易读懂诗歌字面的意思,但理解诗歌的内涵可能有些难度,要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并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帮助他们理解诗歌。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会写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能在阅读过程中感悟诗歌的韵味。

重点难点:1.识记生字新词,体会诗歌韵味,熟读成诵。

2.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2.搜集作者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1.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2.阅读《繁星》《春水》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1.今天,上班途中见到这样的景致:朝阳含笑微风轻盈花儿自在争芳蜜蜂快乐耕耘其实,他们在倾诉(学生初次接触诗歌,可引导学生说说“与其他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

)老师以小诗的形式表达,你觉得写得如何?2.学生点评。

3.好的诗歌中应闪烁着启迪灵性的光芒。

冰心的小诗如繁星一样晶莹璀璨,总会给凝望者带来很多思考。

今天,我们撷取其中的三颗,共同欣赏。

4.释义诗题。

(1)板书课题:短诗三首。

(师指名读课题;生齐读课题)师:诗有短有长,其中篇幅不超过14行的诗可以称为短诗。

(2)了解“繁星”,指导书写。

①师:看看课文,我们将要学习的三首短诗的诗题是什么?谁来读读诗题?(预设:繁星)②指导书写“繁”字。

(出示课件)③解释“繁星”。

a.师:再读诗题“繁星”,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b.示例:密密麻麻的星星、满天的星星……师:一首诗的题目就是一幅美丽的画,繁星,多而密的星星,让我们感受到了夜晚的美好。

9短诗三首《繁星》(七一)(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9短诗三首《繁星》(七一)(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短诗三首《繁星》(七一)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繁星》(七一),使学生能够理解短诗的主题和意境,掌握短诗中的重点词语,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解读短诗,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培养学生的诗意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教学内容:《繁星》(七一)是一首描绘夜晚星空的短诗,诗人通过对繁星、明月、夜空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朗读、感悟,体会短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难点:短诗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原文、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夜晚的星空为话题,引导学生回忆曾经见过的美丽的星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感悟:让学生自由朗读短诗,感受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 讲解分析:教师对短诗进行逐句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重点词语,引导学生深入解读短诗。

4. 合作探讨:分组让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分享彼此对短诗的理解和感悟。

5. 练习巩固: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繁星》(七一)繁星明月夜空七、作业设计:1. 抄写短诗,注意字迹工整,词句准确。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写自己对夜晚星空的感悟。

八、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夜晚星空的描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能够在朗读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但在词语的理解方面,部分学生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导入新课二、朗读感悟朗读感悟是理解短诗内容和意境的重要手段。

在本环节中,教师让学生自由朗读短诗,感受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短诗三首教学设计
繁星(七一) 繁星(一三一) 繁星(一五九)
教学目标:
1.认识“漫、涛”两个生字,读准“啊”“膝”等音变和易误读字音,指导“繁”字书写,理解“漫灭”“思潮”等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韵味,熟读成诵。

3.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自己尝试写一首小诗歌。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课文纸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星星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诗歌,释义诗题
1.出示单元导语,引出课题。

2.自由读诗,明确诗序。

3.简介作者,解释“繁星”,指导书写。

4.指名朗读,提示“啊”的音变。

初步感知“短诗”特点,简介作者,了解选文中序号的意思与来历;指导“繁”字的笔顺、结构书写,强调易错笔画,学生巩固练写,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有板有眼,读出节奏
环节一:朗读《繁星》(一三一)
1.比较思考:现代诗与古诗之间的异同,发现诗“韵”。

2.读出节奏:感知“光”“香”“响”ɑnɡ的韵脚,了解同音成韵,关注问号的语气,读出节奏。

3.情境朗读:师生合作,接读“哪一……?”排比句式,理解“思潮”。

环节二:朗读《繁星》(一五九)
1.发现韵脚:发现“了”“里”,了解同字成韵。

2.读出节奏:指导分句朗读,读出分句间的强弱对比,感受现代诗高低起伏的节奏。

环节二:朗读《繁星》(七一)
1.发现特点:发现无韵诗,句式相同,节奏相仿的特点。

2.读出节奏:指导朗读“母亲的膝-上--”读出节奏,引发思考。

过渡:读着读着,你不仅发现了现代诗的节奏,你还发现了现代诗的什么特点呢?
“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

”由学生相对熟悉的古诗入手,与现代诗形式与内容异同的比较,培养学生思辨的能力,通过探究学
习,初步发现现代诗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相对自由的特点。

在读中理解词语的意思,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节奏。

三、有声有色,读出想象
环节一:想象《繁星》(七一)
1.延长顿逗: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展开想象。

2.补白想象:指导破折号和“中”“下”“上”停顿并增加音长,仿照朗读。

想象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作者在做什么。

3.理解词语:通过补白想象理解“永不漫灭”的含义。

4.情景朗诵:教师引导学生,想象情景积累背诵。

环节二:想象《繁星》(一五九)
1.想象“风雨”:想象“天上的风雨”是怎样的景象?引导学生朗读重音,分角色朗读,想象“风雨”景象。

(预设:狂风暴雨、倾盆大雨、暴雨如注……)
2.经历“风雨”:想象“心中的风雨”又会是遇见什么事情呢?
(预设:困难、挫折、痛苦……)
过渡:现代诗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想象,你又发现了现代诗的什么特点?
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

通过探究和读出节奏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理解“永不漫灭”“风雨”等词语的含义,领悟诗歌的内容。

为升华情感做“支点”。

第二课时
一、有情有思,读出情感
1.学生自读,相互交流。

2.教师评价指导。

3.学生根据情感,尝试创作。

二、环节一:悟情《繁星》(七一)
1.品读“风雨”:在补白想象的基础上,感受母亲怀抱中浓浓的母爱。

2.体会情感:结合作者经历,补充资料,理解“心中风雨”的内涵,通过复沓朗读体会情感。

1900年出生的冰心,从小便体弱多病,每次生病就会想起,母亲啊……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革命对于11岁的冰心来讲是可怕的,是枪林弹雨,是无家可归……想到这些冰心有些害怕,她会说,母亲啊……
1921年,经历人生风雨的冰心出版了她人生的第一本诗集《繁星》,她把对母亲的爱写在这首诗中,母亲啊……
风雨是景象,是心情,更是对母亲怀抱的依恋。

三、环节二:悟情《繁星》(一三一)
1.情景朗读:播放海浪声音,情景朗读体会作者对大海的挚爱之情。

2.体会情感:补充资料,体会大海对作者写作带来的灵感与思考。

“我的童年是在海边度过的。

我特别喜欢大海,所以,在我的早期作品中经常有关海的描写。

”--《冰心自传》
“每次拿起笔来,头一件事忆起的就是海。

”--《往事》
大海是作者写作灵感的源泉,是心灵寄托的地方,作者对海眷恋、感激……
3.共同诵读:伴着海浪声,引导学生诵读诗歌,内化背诵。

四、环节三:悟情《繁星》(一五九)
1.品悟月明:月是中国人心中的共同的情怀,举头望明月……月明时分又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2.体会情感:母亲给予我们生命,养育我们长大,谁言寸草心……母亲的膝上感受到什么呢?
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通过读出想象为“支点”进一步探究发现现代诗的情感。

初步感知现代诗的意境,触景生情,情动辞发,反复朗读,层层递进体会诗歌的情感,同时将积累背诵巧妙的融于情境之中。

五、情动辞发,仿写《繁星》
1.仿写诗句,唤起自我感受。

出示“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
◎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仿照着写一写。

这些事--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 )的( ),
藤萝的叶下, ( )的( ),
母亲的膝上。

( )的( )。

2.教师巡视,相机评价。

3.朗读仿写,分享自创“繁星”。

4.挥动星卡,齐背三首《繁星》。

5.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朗读现代诗集《繁星•春水》,摘录喜爱的现代诗写清作者和出处,和家人或朋友一起分享,开展班级诗歌朗诵会。

板书设计:
短诗三首
理解意思
感悟情感
大胆仿写
教学反思:
本次学习的是现代文诗歌三首,在本次教学中,通过有梯度,有层次的探究式学习,读出节奏,感受现代诗的音乐性;读出想象,体会现代诗的艺术性;读出情感,感受现代诗的人文性,在反复朗读中发现现代诗的特点,并以特点学习现代诗,将习得的特点落实到笔端仿写现代诗,鼓励孩子大胆创作,激发对现代诗的喜爱之情,通过综合性学习摘录积累,分享交流将现代诗融入到生活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