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唐风宋韵话清明作文素材
清明节八百字高考满分作文

清明节八百字高考满分作文清明节八百字高考满分作文1“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节这一天,细雨绵绵下个不停。
渲染了迷蒙黯然的气氛,给人带来忧愁和悲我和爸爸妈妈因为思念家乡,便一起到美丽的乡村踏青。
路上,春景明朗绚丽,生机盎然。
让我们倍受感染,我不禁低吟:“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奏的山村,千里大地花红柳绿,莺歌燕舞,郁郁葱葱的树林绿遍了山陵和原野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呈现出一片白色。
山间到处鸣响着鸟儿欢快清脆的叫声,蒙蒙的细雨如烟似云,轻轻地飘洒着,这真是“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啊!我们欣赏着美景,兴致勃勃地前进着。
这时,两个天真烂漫的孩子映入了我们的眼帘,他们在路边追逐打闹,在和煦的东风中放起了风筝。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我吟诵诗句,这两个活泼的孩子给美好的春天平添了几分生机。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我们走进农家的花园,美丽的景色让我们惊叹。
小路两旁开满了鲜花,压得花枝都弯下了腰。
游戏的蝴蝶在花丛中时来时往,盘旋飞舞,依恋着不愿离去。
自由自在的黄莺在树上发出娇柔的鸣叫,声音是那么和谐动听,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
我们又来到田野,真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茉”田野上长得茂盛的野草,每年一度枯菜,又一度繁茉,春风吹来,它们生机勃勃地生长着,充满了生气。
“天苍爸,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田野无边无际,一阵清风吹过,草儿低伏下去,显现出成群的牛羊,给静寂的田野增添了无限乐趣!夜里,我们又光临了大山。
今天,有一场小雨光顾了大山,山中的泉水涌流不尽。
正值夜晚,山上的山石反射着月光,一片幽静,山中也变得格外明亮了。
真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的神韵啊!山上的松针在月光的照耀下,反射着银白色的光芒,宛如一个穿金戴银的窈窕少女一般。
在山中,野草在微风的吹动下,在向我们打招呼:“你好,山上的夜景美吗?”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闻着这清新的山风,真是心旷神怡呀!今天的踏青真是别有风趣呀,真可谓“春风送暖入山林,鸟语花香满都城啊!清明节八百字高考满分作文2时节又至清明,窗外飘着那场约定千年的雨,将这天地间洒满一层哀伤。
清明写作文素材诗句

清明写作文素材诗句
《清明》(唐代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蝶恋花·欲过清明烟雨细》(宋代欧阳修)欲过清明烟雨细,小槛临窗,点点残花坠。
梁燕语多惊晓睡,银屏一半堆香被。
《虞美人·深深庭院清明过》(宋代苏轼)深深庭院清明过,桃李初红破。
柳丝搭在玉阑干,帘外潇潇微雨、做轻寒。
晚晴台榭增明媚,已拼花前醉。
更阑人静月侵廊,独自行来行去、好思量。
《清明》(唐代杜甫)著处繁花务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
渡头翠柳艳明眉,争道朱蹄骄啮膝。
此都好游湘西寺,诸将亦自军中至。
《临江仙·寒食清明春事好》(宋代韩淲)寒食清明春事好,公家霁月光风。
年时犹记雨声中,州侯陈乐舞,法从酒杯同。
坐上王杨虽自散,酴醿依旧香浓。
待将诗易寿无穷,鸢飞鱼跃矣,风虎更云龙。
清明节的高考满分作文800字(精选5篇)

清明节的高考满分作文800字(精选5篇)清明节扫墓高考作文800字(篇1)四月五日就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
清明节的历史十分遥远,从春秋时代就已经开始,另称寒食节。
这一天要去扫亲人的墓,禁烟火,只能吃寒食,这是自古以来的习俗。
这天早上,我们去拜祭已故的外公。
清风吹拂着头发,仿佛给公墓又披上了一层淡淡的忧伤和庄严。
外公“住”在山上,山上空气清新,也十分热闹,这么大的山,我想算得上是清明节的踏青吧!我们找到了吉祥区的第六排慢慢往里走,找到外公的墓后,我把花篮放到墓碑前,默默地注视着外公的照片,心中勾起无限的思念和回忆。
外公去世的时候,我才两岁,经过那么长的时间,记忆已经模糊了。
我只记得那时我很爱在河边扔石头。
外公经常给我拾很多石头给我慢慢玩,我很快乐但却没体会到外公对我深深的爱。
虽然外公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但他对我的爱却已深深地印在我心里,再见了,我回头望了望那座静静的坟墓,上面的菊花在风中一摇一摇的,好象外公在对我们说再见。
在路上,我又想:清明节为什么要去扫墓呢?我查资料后才明白清明节的由来和晋文公重耳有关。
传说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害死了太子申生。
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逃难,流亡在外。
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
和他一起出奔的大臣,大都各奔出路了。
只剩下几个忠心的大臣,其中一个名叫介子推。
有一次,重耳饿昏了,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大腿上割了一块肉给重耳吃。
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
晋文公执政后,对同甘共苦的大臣们进行封赏,惟独忘了介子推,突然有人提起,晋文公忆起旧事,连忙差人去请介子推,可介子推早已躲进了深山里。
有人出主意:在山的三面点火,留一面让介子推自已出来。
文公照办,没想到介子推迟迟不出,上山一看,介子推已死在一棵焦柳树下,在背后的树洞中,晋文公还发现了一片衣襟,上面用血写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惝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清明节的高考作文_清明节的高考范文大全

清明节的高考作文_清明节的高考范文大全“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的这个节气,我们都会在心里默默地吟诵这首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来表达我们对先人的思念之情。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清明节的高考作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更多清明节相关内容推荐↓↓↓清明节的高考作文1曾看到这样一组图,分别取名为《焚烧前》和《焚烧后》。
前者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树叶翠色欲流,叶片一层又一层地包围在树干上。
看了之后使人心旷神怡,充满快感。
但当把眼光由《焚烧前》移到《焚烧后》那幅图上的一瞬间,让人不由皱起的眉头,为之心寒。
上面画着:在一座斜斜的山坡上,原本挺拔茂盛的树木通通不见了,留下来的仅是被焚毁后的不成样的树干,厚厚一层黑糊糊的焦碳也快要脱落下来。
由此可见,火不仅是给别人带来光明的美好使者,也是一个吞噬美好的凶神恶煞。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即将到来,人们为了表示不忘本,纷纷提着香柱、爆竹,千里迢迢地赶来祭奠先人。
他们在坟地点上香柱,放起爆竹,噼噼啪啪,一阵热闹后,便毫无顾忌地离开了,心里为没有忘记祖先而备感欣慰。
也许就在此时,那根未燃完的香柱就烧着旁边的枯草,就着风势不停地蔓延,最终山上的大片草木被烧毁,给美好的乡村又重重地烙上一个大伤疤。
这些绝非危言耸听,一个铁铮铮的事实就摆在我们面前。
去年清明节期间,一个老爷爷上山去祭祖,他刚点着香柱,随手便将火柴扔在一旁,可谁知,那根火柴还未熄灭,随即就“呼呼”地烧着了干草,老爷爷老眼昏花,竟然一概不知,依旧还在求神拜佛,待到周围的火苗慢慢接近了他,老爷爷才慌了神,急忙脱下衣服来扑火。
这时,火圈逐渐缩小,将老爷爷包围了起来……结果是惨痛的,不仅烧毁了大片森林,老爷爷也丧失了生命。
据报导,中国的森林覆盖率排在世界一百多位,这表明中国的森林资源极其短缺,其主要原因还是森林火灾频繁,严重损害了树木的繁衍,从而导致国家的森林覆盖率位居末次。
有关的政府部门特别重视森林防火,在清明节前期间,人们烧香祭祖的行为很容易引起火灾的发生。
最新高考作文素材:关于清明节的素材积累

最新高考作文素材:关于清明节的素材积累清明时节雨纷纷又是一年清明节至,细雨绵绵犹如泪光,树叶随风摆动,心为你们而痛,远在天堂的亲人啊,你们可知道,我们有多想你。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唐·杜牧春雨纷纷的季节,读起杜牧的这首诗,便知道——清明节已经来到。
每逢清明节,我们都要回老家祭拜祖先。
那么,你知道清明节最初是为了纪念谁吗?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故有“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清明,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
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
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
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
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
其中一人叫介子推。
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
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
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
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
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
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
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
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
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
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
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
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
度米文库精品文档高考满分作文必备关于我的清明节素材【80】

高考满分作文必备关于我的清明节素材【80】1、清明雨,似离人泪,泪洒江天。
这雨,专为奠祭勤劳一生的老先人而来。
这雨,从中国历史纪元夏商周起步,穿越数千年历史隧道,经历说不尽的历史变迁,就一直下到今天,下得历史长河也水涨浪掀,牛马不见。
一向干旱的土地、平常无形的种子,经清明雨水滋润,颇像男女结合就会生出孩子一般生命神奇。
妙趣横生的土壤里,潜伏着勃勃生机。
这生机,便跃跃欲试,不时探出不寻常的脑袋,带来生命的另一缕强光。
2、清明节到了,你和朋友一起去踏青,走着走着,你突然打了个嗝,此时,就听你背后的人高兴地叫了起来:果然是春天来了,蛤蟆也开始叫唤了。
3、清明节,要放松,出个门,踏个青,重拾快乐好心情;怀故人,要扫墓,抹去伤,除去痛,保持乐观向前行,愿你拭去往日哀伤,开心快乐每一天,清明快乐。
4、今年的清明,我要活出生命,活出精彩,活出属于我的人生!5、一场清明雨,预示着春季行将落下帷幕,夏天,在向新的生活频频招手。
可不是么,再过半月时光,谷雨后,二十四节气又会开启夏季新征程。
四季轮回,日月复始,生命永恒。
人世间一切美好,在四季风云雨雪阴晴的链条上,轮番滚动播放。
耳际响彻滴滴嗒嗒的春雨声。
与清明雨幽会,与清明雨释然交谈,也就多出一份幸福与从容。
走出唐诗宋诗元曲明清小说的清明日子,依然感受到清明雨丝的烂漫真情,若余音绕梁,不绝于耳;不用为赋新词强说愁,依然能领略到清明的别样节气雄风。
6、清明时节雨花飘,飘落的是思念的味道;户外踏青花枝俏,炫耀的是今日的幸福;桃花鲜艳青青草,曼妙的是生活的美好;缓解疲劳烦恼抛,释放的是情怀;轻松自在乐逍遥,放松的是心情;清明时节,珍惜眼前的幸福,愿你事事顺利幸福绕!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祝福那里有,短信问候更温馨。
清明踏青忆故人,虔诚祈祷万分情。
共寄哀思以明月,万般祈福随祥云!8、生命,其实很脆弱,如陶瓷般易碎。
逝去的终究已成过去,不必沉寂在过去。
无需感慨生命之无常,无常才是真。
关于清明节的高考素材

2021关于清明节的高考素材(唐)宋之问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唐)张继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宋)王禹俏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到了,家家户户赶着上山扫墓。
我家当然也不例外。
爸爸到储物库找来了一把锄头,买来了一罐红色的颜料和一根毛笔。
妈妈那么负责供品,妈妈把昨天买来的水果、零食装在一个个袋子里,五颜六色的袋子,远远地看,就像一道彩虹!而我呢,那么在旁边呆呆地站着。
所有的工作都准备就绪,就可以出发了。
行驶在崎岖的山路,一路颠颠簸簸的,不过想到要扫墓,好开心!赶着去扫墓的人很多,把整条路都挤满了,连一只蚂蚁都爬不出去。
经过了差不多两钟头,才到达了目的地。
“噼里啪啦”山上的鞭炮声响个不停,数不清的杂草、枯树叶、树枝等等,铺满了整座山。
我慢慢地跨过杂草,踩在枯树叶上面,避开长长的树枝,跟着爸爸妈妈来到了我们该扫的墓。
上面杂草丛生,尽是灰尘,墓碑已经看不清了。
爸爸扛起了锄头,把周围的杂草清理干净。
拿出事先买好的颜料、毛笔,用毛笔蘸了一点颜料,像在描红似的按着模模糊糊的墓碑迹,一笔一画地把墓碑给写好了。
妈妈燃起了鞭炮,“噼里啪啦……”。
摆上了供品,点上了香……祭拜完毕,爸爸妈妈坐在旁边,给我掰了一颗枇杷,味道好甜啊!就好似我们脸上的笑容。
回到家,我虽然筋疲力尽,但还是很快乐。
清明节!我多么希望明年快点到来!选材欠妥,中心不突出,表达不准确“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春。
”听了这首古诗,就让我想到了,5月5日清明节就要到了,今天我们4~8年级有老师带着我们去烈士陵园扫墓。
今天我们怀着冲动的心情起床,洗漱,整装完毕后,就到沥青的操场集合,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些有关内容,我们也听的专心致志,到了7:30了,我们一排排队伍也出发了,我们长长的队伍就像是一条长龙飞舞在去烈士陵园的路上。
用清明的古诗来写作文150个字

用清明的古诗来写作文150个字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用清明的古诗来写作文150个字篇1“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清明节踏着无边无际的眉毛细雨来到了人间,雨后的空气变得清新,变得格外的清凉,也变得更加的忧愁。
思念是一种痛,思念是一种病,思念随着细雨笼罩在天地之间。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植树种瓜,莫过清明。
”同时清明也是祭拜祖先的日子,传统活动扫墓。
到了正午,我们便踏上了扫墓之路。
跟着大班亲戚们成群结队的走在弯曲的山路上。
经过二十分钟的步行,我们便到达了奶奶的墓碑前,我们一队人满头大汗也十分累,而看到奶奶的墓碑时,那些所谓的累都向人间蒸发了一样,跑到千里之外。
走到坟前,坟边得花花草草围绕在坟边,像是爷爷奶奶还活在这个世界上那么有生命力。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在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在生的时候。
可奶奶去了,为什么没有再来的时候。
我情不自禁的想起前年奶奶躺在纯白色的病床上,在微弱的灯光下拉着我的手,用微弱的声音对我说:“好好学习……”。
奶奶那充满期待的眼神令我终身难忘。
来到奶奶坟前,我又想起了,我每次来到奶奶家,奶奶必定会第一时间给我递上一个削好的苹果,笑眯眯的.看着我吃,致至吃完为止,还不时问:“苹果甜吗?还想吃吗?要不奶奶给你再削一个?”“这个苹果可比其他的苹果甜多了!”我慢慢的看着,细细的嚼着,还不时发出吱吱的赞叹。
在奶奶坟前,我烧掉了“金银财宝“在这火灰中,寄托着我们的希望,让火灰慢慢的天空中飞旋到天堂的奶奶家中。
心想:奶奶你在天堂过的好吗?在天堂上没有病魔的折磨,没有任何的约束,无忧无虑,你应该过得很好吧!这时我倒下一杯“九江米酒”和奶奶喝得痛快。
酒的香味加上浓厚的亲情的氛围围绕在我身边,就让我与奶奶的爱存。
爱是永恒的,我们要珍惜我们与长辈生活的每一刻,每一秒,孝敬他们分分秒秒,才能让爱永存下去。
让这个短暂而又漫长的生命永远都存在爱。
用清明的古诗来写作文150个字篇2标题:清明时节踏青去大家好,我是小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高考作文素材:唐风宋韵话清明
《岁时百问》里这样描述清明:“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故谓之清明。
”清明的传统,大约始于周代。
在古代,清明节不如它之前的寒食节重要。
但由于它们的时间接近,渐渐地,清明与寒食便合二为一。
而寒食扫墓祭祖的习俗,与清明踏青寻春的传统,也同时融合在一起,成为今天的“清明节”。
清明这个节气的名称,最早也是出现在《逸周书》的《周月》跟《时训》当中,在《淮南子•天文训》当中,也提到过清明。
那么这个名称的意义,据后人解释,它就是说万物清洁明净这个意思。
我们知道清明在二十四节气当中,它是比较特殊的一个节气,特殊在什么地方呢?它既是节日又是节气。
我们知道这个节气和节日是不一样的。
节气是时间推移、季节转换的一个标志,它的这个设定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移动15度,那么就是一个节气了,所以它体现的是一种历法意义,不是人为设定的。
而这个节日呢,它主要是我们传统的祭祀日、庆祝日、还有纪念日等等,它有比较多的民俗活动,所以这个节日跟节气是有区别的。
那么清明呢,它实际上,我们现在清明所进行的一些民俗活动,它是包含了两个日子,那就是寒食节跟清明节,这两个日子的活动。
寒食节大家都知道它是一个纪念日,纪念的是谁呢?纪念的就是介子推。
在民间传说当中,介子推在晋文公回国之后,他不担任官职,到绵山隐居起来,然后晋文公为了请他出来,就放火焚烧绵山,结果介子推就死在了绵山。
那么为了纪念介子推,大家在寒食的那一天禁火、吃冷食。
实际上,这个传说不见得是真实的,因为禁火这个习俗,可能在更早的时候就产生了,而且当时禁火的时间是非常长的,它禁火的日子要长达一个月。
曹操就曾经下令禁止禁火,这以后禁火的时间慢慢变为七天、三天。
那么寒食这个日子,它跟清明非常之接近。
寒食节的这个时间,它是在冬至以后的105天,那么它通常是在清明的前一天或者前两天。
那么到了唐朝以后,因为这两个日子非常接近,就混在一起过了,寒食跟清明就合而为一了。
选入《唐诗三百首》的,也是跟清明密切相关的,那个就是韩翃的《寒食》,他写的就是唐朝时候,京城里全城禁火吃冷食的这么一个习俗。
那么这首诗唐德宗是非常喜欢的。
当时他要给韩翃授一个官职,但是同时代有两个人都叫韩翃,唐德宗就批了一句说,授给那个写“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那个韩翃。
从这个小故事当中,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流传是非常广的。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禁火冷食祭墓,清明取新火踏青出游。
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不同的节日,前者怀旧悼亡,后者求新护生;一阴一阳,一息一生,正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哲学意味。
我们都知道,清明时候它最重要的民俗活动是有两项的,一个呢是踏青郊游,一个呢就是祭祖、上坟、扫墓,实际上这两项活动,它所需要的环境氛围跟所体现的情感是截然不同,甚至是对立的。
祭祖啊、扫墓啊、上坟啊,它所需要的氛围是肃穆的、是庄重的,而它所体现的情感是悲凉的、是伤感的。
而踏青郊游,它所需要的氛围是轻松的、闲适的,它所体现的情感是快乐的,但是我们民众把这两个活动放在一起过,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合适的,客观上也许还起到这么一种效果,就是说你追忆了逝者,体验过死亡之后,再重新面对这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会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由于清明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也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气,所以在古典诗歌当中写清明的诗、词,那是非常之多的,我们耳熟能详的,毫无疑问就要数杜牧的那个《清明》了。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在诗人笔下,清明是河岸边那一枝依依的柳条;清明是山林深处那一处久远的牵挂;清明,也是氤氲烟雨里那一抹若隐若现的忧伤。
一句唐诗写下了清明的主题。
那个客行他乡的杜牧,就在烟雨古道中吟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千古惆怅。
唐代的瑰丽在明月疏雨中远去,宋朝的存在是为了承载大唐雄风的盛世繁华,是为了倾泻浩瀚千秋的淋漓墨香。
宋人张择端用他细腻生动的笔墨泼染出清明时节汴梁城的锦绣河山、人生百态,那一幅清风拂柳、街巷河岸尽现人间春色的《清明上河图》,古往今来不知摄获了多少文人墨客婉转的情怀。
入宋之后,清明和寒食逐渐融为一体,清明节,也就成为了春季节日的综合与升华。
那么我们知道,寒食它是清明节的习俗之一。
宋朝诗人黄庭坚,他有一首名为《清明》的诗,那么他这首诗写的是上坟扫墓的,所以有关清明的重要的民俗活动,踏青郊游、上坟祭祖和寒食禁火,这些在古典诗文当中都有体现。
《清明》(节选)(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南歌子》(节选)(宋)苏轼
日薄花房绽,风和麦浪轻。
夜来微雨洗郊坰。
正是一年春好、近清明。
听着时光流逝的清音,往者不复,一切恍然如昔。
“佳节清明桃李笑”,任凭星移斗转,那掩藏在历史深处的风,依旧流转在每一个明净的季节,吹拂着来往过客的衣衫。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平:我们为什么会把清明记住?它不光是因为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间的其中的一个节气,更多的来源也就是从唐宋之后,清明这样一个节气中间所凝聚的那样一种人文情感,积淀的那样一种民族记忆,它不只是节气说的所谓清明来临、万事万物都清洁明朗,所唤起的那样一种明媚的感觉,它更多的来源也就是清明这个中间所凝聚的,我们对于故人、物事那样一种追忆,那样的一种向往,那样的一种缅怀,因此我们在清明这样一个节气中间,或者说这样一个节日中间,又有了比如说踏青啊、植树啊等等,这样一些与自然亲近的活动,它其实也就是在这一个合流的过程中间,它没有纯粹的变成一个节日或者说仪式,而是使节气本身和自然之间相关的一种东西,得以存留。
《郊行即事》(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作为春天最重要的节日,清明,不仅是对先人的一份祭奠和追忆,也蕴含着一份新希望、新生命的开始。
而年年与清明相约的那一场春雨,带着缱绻的诗意,古往今来,又勾起多少人心中的思念。
思念是雨,融化最后一抹春寒;思念是雨,滋润心中温暖的回忆;思念是雨,带给人们对晴朗的期待。
在清明的雨声里,就让我们一同走向那清洁明净的未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