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学 奥 数 博 弈 问 题 解 题 技巧

小 学 奥 数 博 弈 问 题 解 题 技巧
小 学 奥 数 博 弈 问 题 解 题 技巧

小学奥数博弈问题解题技巧

我国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名叫“抢十八”的数学游戏:参与游戏的两人从1开始轮流报数,每人每次可报一个数或两个连续的数,谁先报到18,谁就获胜。本讲就是研究类似于这类游戏的取胜策略。

这类问题要用倒推法进行研究。以“抢十八”游戏为例,最后要抢到18,此前必须抢到15,只留给对方3个数,无论对方报一个数或两个连续的数,己方都能抢到18;同理要抢到15,此前必须抢到12。如此倒推回去,可得到一系列关键数:18、15、12、9、6、3。这个游戏的取胜策略就是:每一步都抢到关键数,直到最后抢到18。这个游戏是一个不公平的游戏,报数顺序决定了最后的结果:只有后报数者才能抢到这一系列关键数,后报数者才有必胜策略。

根据以上分析,确立取胜策略重要的是抢到关键数。

游戏者所能用到的最大数和最小数之和称为关键因子,关键数要根据关键因子确定。如“抢十八”游戏中关键因子就是3,我们从最后一个数依次减3,通过倒推可以找出游戏中所有关键数。

在“抢十八”游戏中,最后数18是关键因子3的整数倍,也就是关键因子能被最后报数整除,这样的游戏称为平衡游戏,后报数者必胜。如果最后报数与关键因子相除有余数,这样的游戏称为不平衡游戏,余数就是不平衡因子。不平衡抢数游戏也是不公平的游戏,先报数者有必胜策略:先消除不平衡因子,使其变成一个平衡游戏,先报数者随后就成为平衡游戏的后报数者。

【题目】:

有1996个球,甲、乙两人进行取球比赛,规则是两人轮流取,每人每次最少取1个,最多取4个,取到最后一个球的人为胜。如果甲先取,如果取法才能保证取胜?

【解析】:

这题的关键因子是:1+4=5。1996÷5=399……1,这是个不均衡的游戏,不均衡因子是1。

甲取胜策略为:甲先取1个球,剩下1995个球是5的399倍,使游戏变成了均衡游戏。然后每次乙取完之后,甲总是取出适量的球,保持与乙取出球的个数和为5,那么剩下的球始终是5的倍数。直到最后只剩下5个球,无论乙取几个球,甲都能取到最后一个球。

【题目】:

甲乙两人轮流地往一张圆桌面上放一枚五分硬币不能重叠。谁放完一枚之后而使得对方无法在往桌面上放硬币时,谁就是胜利者。如果甲先放,甲有没有稳超胜券的策略?

【解析】:

甲有稳超胜券的策略!

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如下图一,甲先在圆桌正中心放一枚硬币(红色),然后无论乙把硬币(蓝色)放在何处,甲就在乙所放位置关于中心点对称的位置上放另一枚硬币(如下图二),这样只要乙能找到位置放硬币,甲总能找到对应的位置,直到结束,甲一定获胜。

将本题桌面的形状,由圆形改为其他轴对称图形,甲同样有必胜策略,道理同上。

【题目】:

在4×4的方格纸上有一粒棋子,现在甲、乙两人玩游戏。由甲从左下角的方格开始为第一步,乙接着移动这粒棋子,每次只能向上、向右或右上方移动一格,两人就这样交替移动这粒棋子。谁把棋子移到右上角谁获胜,问谁将获胜,获胜的策略是什么?

如下图,要想最后把棋子下到A点所在的格子里,必须迫使对方把棋子下到A

点周围的3个灰色格子里。

因为移动这粒棋子,每次只能向上、向右或右上方移动一格,如果某一方能把棋子下到B、D这两个格子里,则对方只能进入灰色格子,这方必胜。

由甲先下第一步,在左下角放入棋子,乙有必胜策略:乙接着把棋子下到C格,这样向右上方,甲只能把棋子移入某个绿色格子,乙再接着肯定可以把棋子移入A、B、D三个中的某个格子,从而取得最后的胜利。

A、B、C、D四个格子是制胜点,谁抢到谁获胜。

【提高训练】

1、甲、乙两人抓棋子,规定最多可以抓3个,最少抓1个,谁取

到最后一个棋子就算输。若甲先去抓,棋子数为2001个,问乙是否有必胜的策略?

2、在90张卡片的两面各写一个数,第一张写上1与2,第二张写

上2和3,第三张写上3和4……,第89张写89与90,第90张写90与91,打乱卡片的排列顺序,小华看的最后一张卡片

上的数是73.试讨论说明在什么情况下,小华可以马上猜出73

的反面是什么数?

3、有这么一个游戏,报数的规则是:

(1)两人轮流报数;(2)每次报的数只能是1~10中的某一个数;(3)谁报数后两人所报的全部数的和为2003,就算谁获胜。如果让

你先报,你有必胜的策略吗?

4、有两堆纽扣,一堆50颗,一堆43颗。规则为甲、乙两人轮流

从中拿走一颗或几颗,甚至一堆,但每次只能在某一堆中拿纽

扣,谁拿走最后一颗纽扣,谁就获胜?请问,你如何取胜?

5、一个有9个格子的水果盘,贝贝和晶晶轮流在格子里放水果(每

个格子里只能放一个水果)。贝贝放的是香梨,晶晶放的是苹果。

规定每人每次至少放1个,最多放3个,空格放满后,计算一

下,哪一方的总数是偶数,哪一方就获胜。问如何确保获胜?

二年级智力题

二年级智力题 按规律填数: 1、1,3,5,7,(),11,() 2、35,(),21,14,(),0 3、1,2,3,5,8,(),(),() 4、1,5,9,13,(),() 5、小小有邮票4张,小小的邮票数是平平的一半,平平的邮票数是伟伟的一半,伟伟有多少张邮票? 6、把一根木头锯成5段,每锯一次需要2分钟,一共要锯几分钟? 7、二(1)班老师出了两道数学题,做对第一题的有15人,做对第二题的有23人,两道题都做队的有10人,这个班一共有多少人? 8、学校体操队在训练,每排人数相等,小刚站在其中一排,从前面数起是第6名,从后面数起是第5名。这样的一排有学生多少名? 9、一条95厘米长的绳子,先用去24厘米,又用去38厘米,这条绳子一共短了多少厘米? 10、计算1+3+5+7+9+11+13+15+17+19=? 11、计算10-9+8-7+6-5+4-3+2-1=? 12、小明今年7岁,小明妈妈30岁,小明爸爸35岁,小明爸爸比小明大多少岁?13、小丽走进教室,看见教室里只有7名同学,那么现在教室里有几名同学? 14、张三、李四、王五三位同学中有一个人在别人不在时为集体做好事,事后老师问谁做的好事,张三说是李四,李四说不是他,王五说也不是他。它们三人中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你知道做好事的是谁吗? 15、从63、9、8、7中选三个数,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 ()×()=()()÷()=() 16、28÷5被除数是(),除数是(),商是(),余数是()。 17、在一道除法算式里,除数和商都是7,余数是3,被除数是()。 18、45÷5=(),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19、花园里养了17盆花,平均分给5个班,每班分几盆,还剩多少盆? 20、小刚买了9枝铅笔,每枝6角钱,一共用了多少钱? 21、48里面有几个8? 22、比25多60的数是多少? 23、东东拿出15块小积木,准备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请你用算式把它表示出来.

最新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练习题(打印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练习题(打印版) 一、口算 380-200= 28÷4= 43+50= 6×7= 87-55= 51÷7= 37+45= 71-26= 1600-700= 5900-2000= 74+32= 120+50= 二、填空 1、长方形有四个()角,长方形()边相等。 2、四千写作:()三千零七写作:() 3、按照从小到大排列下面各数:3050、5030、5003、350、3500、53 , ( )<()<()<()<()<() 4、选择合适的单位填空(km、m 、dm、cm、mm) 数学本厚约5()二年级的小红高128()深圳到广州大约120()一棵大树高9()5、选择合适的符号(“<”“>”“=”) 1km ( )100m 999( )1000 20cm( )2dm 6、在计算35-35÷7 时,要先算()法,再算()法。 三、判断题 1、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锐角比直角大。() 3、五位数都比四位数大。() 4、学校的操场跑道约200 mm。() 5、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四、1脱式计算 86-(23+46)= 63-42÷7= 1000-132-452= 896-253+74= 2、竖式计算并验算。 457+326= 4100-648= 36÷4= 261+425= 56×6= 五、应用题 ①小兵有32张动物邮票,每页放6张,可以放几页,还剩多少张?

②30个同学要栽树60棵,已经栽了25棵,剩下的分给5个小组栽,平 均每个小组栽树多少棵? ③商店运进7 箱粉笔,每箱8 盒,其中白粉笔30 盒,其余是彩色粉笔,彩色粉笔有多少盒? ④菜园里有大白菜680棵,上午运走265棵,下午运走284棵,菜园里还有大白菜多少棵? ⑤三班44名同学去旅游,中型客车每辆坐24人,小车每辆4人,请你安排一下,可以派几辆大车,几辆小车? ⑦同学们参加劳动。二(1)班去了26人,二(2)班去了38人,每8人编成一组,可以编几组? ⑧有45人去东湖游玩。其中15人去参观植物园,剩下的去划船,每条船坐6人,需要几条船?⑨李老师有50元钱。买3个小足球用去了36元,剩下的钱正好买2副球拍,每副球拍多少钱?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综合练习题(二) 一、填空题 1、()个一百是一千,一万里面有()个千。 2、1km=()m ,1分=()秒,4000cm=()dm。 3、选合适的单位填在()里; 一个小朋友高150()桌子高7() 一节课时间是40()一条铁路长1000() 4、3084是由()个千、()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5、从右边起,第三位是()位,第四位是()位。 6、一个五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最高位是百位的数是()位数。 7、在○里填>或<。1003○9993968○4001900克○2千克 8、把7903、7930、9730、97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 9、()-8=724+()=4264-()=46 12、在20-63×9中,先算()法,再算()法。 二、1、口算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博弈论是研究两人或多人谋略和决策的理论。 ?博弈论思想古已有之,我国古代的《孙子兵法》就不仅是一部军事著作,而且算是最早的一部博弈论专著。博弈论最初主要研究象棋、桥牌、赌博中的胜负问题,人们对博弈局势的把握只停留在经验上,没有向理论化发展,正式发展成一门学科则是在20世纪初。1928年冯·诺意曼证明了博弈论的基本原理,从而宣告了博弈论的正式诞生。1944年,冯·诺意曼和摩根斯坦共著的划时代巨著《博弈论与经济行为》将二人博弈推广到n人博弈结构并将博弈论系统的应用于经济领域,从而奠定了这一学科的基础和理论体系。纳什的开创性论文《n人博弈的均衡点》(1950),《非合作博弈》(1951)等等,给出了纳什均衡的概念和均衡存在定理。此外,塞尔顿、哈桑尼的研究也对博弈论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今天博弈论已发展成一门较完善的的学科。 ?参与者:参与者是指一个博弈中的决策主体,通常又称为参与人或局中人。 参与人的目的是通过合理悬着自己的行动,以便取得最大化的收益。参与者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团体。 ?信息:信息是指参与者在博弈过程中能了解和观察到的知识。信息对参与者是至关重要,每一个参与者在每一次进行决策之前必须根据观察到的其他参与者的行动和了解到的有关情况作出自己的最佳选择。完全信息是指所有参与者各自选择的行动的不同组合所决定的收益对所有参与者来说是共同知识。

?策略:策略是参与者如何对其他参与者的行动作出反应的行动规则,它规定参与者在什么时候选择什么行动。通常用s i表示参与者i的一个特定策略,用S i表示参与者i的所有可选择的策略的集合(又成为而i的策略空间)。如果n个参与者没人选择一个策略,那么s=(s1,s2,…,s n)称为一个策略组合。 ?收益:收益是在一个特定的策略组合下参与者能得到的确定的效用。通常用u i表示参与者i的收益,它是策略组合的函数。 ?均衡:均衡是所有参与者的最优策略组合,记为s*。 几个经典的博弈实例 ?例一囚徒困境两个共同作案的犯罪嫌疑人被捕,并受到指控。除非至少一人认罪,否则警方无充分证据将他们按最论刑。警方把他们隔离审讯,并对他们说明不同行动所带来的后果。如果两人都采取沉默的抗拒态度,因警方证据不足,两人将均被判为轻度犯罪入狱一个月;如果双方都坦白,根据案情两人将被判入狱六个月;如果一个招认而另一个拒不坦白,招认者因由主动认罪立功的表现将立即释放,而另一人将被判入狱九个月。

评审表总结

工作总结 河池市金城江区第六小学龙其志 我于2001年12月取得小学一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自任职以来,一直从事小学教学工作。在工作中认真履行职责,较好地完成各项任务,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绩。 一、政治思想表现 任职以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高尚的职业道德,优良的家庭美德,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坚持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积极进取,刻苦钻研业务,团结同志,善于合作,严于律已,宽厚待人,在群众中有很好的公认度。把教学工作摆在首位,兢兢业业,忘我工作。 二、文化专业知识 要造就人才,教师自身必须是个人才。因此,任职以来,我十分注重对文化专业知识的深造,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业务知识。平时边教边学,于2002年至2006年参加汉语言文学专科自学考试获得毕业。2008年参加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习。这期间,又参加了普通话培训班,通过考试获得二级乙等的成绩。订阅《广西理论》、《河池日报》、《河池教育》、《小学数学教师》等刊物。在晚上备完课后学习,并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不断积累经验,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完全能胜任小学数学教学。 三、师德方面 我担任班主任或副班主任期间,对全班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学习纪律、集体活动等要求严格。能针对学生个体采取个别谈话、家访、做家长会报告和组织丰富多彩且有教育意义的活动等形式进行适时的教育。2009年11月,在家长会上,我作了《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的讲座,得到了家长们热烈的掌声。该论文荣获河池市教育局、河池市妇联、河池市文明办联合征文优秀奖。对学生坚持正面教育,并通过各种途径,运用恰当的教育手段,培养训练班干部(每月至少

《博弈论前沿专题》教案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博弈论前沿专题》Word版教案 《第一章预备知识(1)》 1 博弈论学科的研究对象:a 博弈论研究冲突与合作 b 理性的个体或群体间的冲突与合作 c 相互影响的决策理论(罗伯特·奥曼Robert J. Aumann) 2 博弈论(Game Theory)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1)作为一门学科始于1944年冯·诺伊曼(Von Neumann)和摩根斯坦(O. Morgenstern)的“Theory of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一书。 (2)50年代初天才数学家纳什(J. Nash)证明了非合作博弈稳定解的存在性,纳什均衡和一般均衡一起成为经济学两个基石。 (3)泽尔腾(1965)提出求解动态博弈问题的子博弈均衡概念; (4)海萨尼(Harsanyi,1967)提出求解不完全信息博弈问题的海萨尼转换,以及对于不完美信息博弈问题的贝叶斯均衡概念; (5)90年代以来博弈论的3个发展动向:合作博弈理论(cooperate GT)、演化博弈(evolutionary GT)、实验博弈 3 古典经济学中“理性经济人”内涵: (1)“自利”。追求自身利益是根本动机,同时利他。 (2)“理性行为” 4 西蒙的“有限理性”概念:(1)经济学家西蒙(1976)认为,经济行为人由于:人类认知能力的限制;未来预测不确定性;多样化的目标追求,最优解是根本达不到的,提出了“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2)具有有限理性的个体决策者,只能进行次优选择--追求较满意的目标。 5 博弈论中“理性”概念的内涵: (1)目标理性(主观理性):参与者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经济学理性的内涵) (2)过程理性(具有理性的能力):给定参与者对外部环境的信念后最大化自己的报酬,即“前后一致的”做出选择.可以分为两个推理步骤: a 认知理性(cognitive)——参与者对相关环境可获得的信息与形成的信念之间的一致性,即参与者具有对相关环境形成信念的能力; b 工具理性(instrumental)——参与者对外部给定的机遇与固定的偏好之间的一致性,即参与者具有从既定的信念推导出采取相应策略的能力。 6 贝叶斯决策: (1)先由过去的经验或者专家估计获得即将发生事件的事前先验概率; (2)根据调查或者试验得出的条件概率,利用贝叶斯公式,计算事后的后验概率。 《第二章预备知识(2)》 1 博弈中均衡(纳什均衡)的不同理解: (1)观点1:参与者们采取的最佳应对策略一致同意达到的结果,其具有“可自我实施”(self-inforcement)的特征(即:独自偏离均衡策略不会带来更好结果)。该观点认为,均衡是一种结果。 (2)观点2:博弈均衡,当且仅当每一个参与者对所有参与者的行为有正确的预期。该观点认为,均衡是一种信念。 (3)观点3:该观点认为,均衡是一种规则。 在“理性”假设下,该三种定义是等价的。

小学二年级数学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练习题及答案 例题1 妈妈买回一些梨,平均放在6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4个,还余2个,妈妈一共买了多少个梨? 根据“平均放在6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4个”,可以知道盘子里 一共有梨4×6 = 24(个),再根据“盘子里24个,还余2个”,就 可以求出妈妈一共买梨的个数。列式如下: 4×6+2 = 24+2 = 26(个)答:妈妈一共买了26个梨。 练习一 1、老师把一些铅笔平均分给7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7枝,结果还剩1枝,老师手里一共有多少枝铅笔? 2、图书室把新到的一批书平均分给10个班,每个班分到15本,最后还剩15本,图书室新到多少本书? 3、小刚有50张纸订草稿本,每9张订1本,要订6本,还缺几张?例题2 田田练了8天的字,前7天,每天练4张纸,最后一天练了5张纸。田田8天一共练写了多少张纸? 因为8天中,有7天每天练4张纸,所以,我们可以用4×7 = 28(张)求出前7天练写的总张数。最后一天练了5张,再用28+5 = 33(张),就是8天一共练写的纸的张纸。列式如下: 4×7 = 28(张) 28+5 = 33(张)答:田田8天一共练写了33张纸。

1 练习二 1、小明看一本故事书,前5天每天看12页,最后一天看了20页正好看完,这本故事书一共多少页? 2、张师傅生产一批零件,前4天每天生产25个,后3天共生产60个,张师傅一周共生产多少个零件? 3.同学计划5天装订本子300本,结果前3天装订了160本,后2听装订后还剩20本没完成,同学们在后2天共装订了多少本? 例题3 二(6)班有55个同学去野外植树,他们每5人一组,每组种4棵,求二(6)班同学这次一共能种多少棵树? 由“全班55人每5人一组”这两个已知条件,就能算出全班一共有55÷5 =11(个)小组。再根据“每组种4棵”,和刚求出的11个小组,就可以算出二(6)班同学这次一共能种多少棵树。列式如下: 55÷5 =11(个) 4×11 = 44(棵)答:二(6)班同学这次一共能种44棵树。 练习三 1、36个同学做纸花,他们每3人一组,每组做6朵,这些同学一共能做多少朵纸花? 2、20名少先队员帮助图书馆修补图书,他们每2人一组,每组修补6本,问这20名少先队员一共修补了多少本图书? 3、学校组织同学们进行放风筝比赛,让他们每6人一组,每组2只风筝,这时,天空中一共飘起了10只风筝,你知道这次参加比 2

博弈论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设计)题目:用博弈论思想分析经济学现象,分析生活中一个经济现象 学院:计算机技术与科学学院 专业:软件工程 年级:软件123 学号: 1208060324 学生姓名:廖杰 指导教师:刘涛 2014年 5月 23日

目录 摘要 (2) ABSTRACT (3) 正文 (4) 一、完全信息讨价还价 (4) 二、不完全信息下的讨价还价 (6) 三、总结 (7) 参考文献 (7) 附录一 (8)

从讨价还价看经济、市场 摘要 本文阐述了博弈论在讨价还价方面的应用理论。主要在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下,进一步针对不同的情况,综合地介绍讨价还价理论模型以及应用。 讨价还价作为市场经济中最常见、普通的事情,也是博弈论中最经典的动态博弈问题。现实经济中充满了“讨价还价”的情形,大到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协定,小到个体消费者与零售商的价格商定,还有厂商与工会之间的工资协议、房产商与买者之间关于房价的确定、各种类型的谈判等等。这实际上是两个行为主体之间的博弈问题,也可以把讨价还价看作为一个策略选择问题,即如何分配两个对弈者之间的相互关联的收益问题。 关键词:博弈论,讨价还价,博弈树

Viewing from the bargaining, market economy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bargaining game theory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ory. Main under complete information and incomplete information, further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ituation,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to bargaining model in theory and application. Bargaining as the most common, ordinary things in market economy, as well as the most classical game theory of dynamic game problems. Is full of "bargain" in real economic situations, big to trade agreements between countries and agreed on the price of small to individual consumers and retailers, and manufacturers and the unions wage agreement between, between property developers and buyers about the determination of prices, various types of negotiation, and so on. This is actually a game between two agents, can also read the bargain as a strategy choice problem, namely how to divide the two players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ncome problem. Key words:Game theory Argy-bargy, Game tree

小学二年级计算能力竞赛考试试题

小学二年级计算能力竞赛 考试试题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2017年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竞赛试题(二年级) (答题时间:40分钟) 记分区 说明区 1、本试题共九大题,满分100分。 2、请用黑色或蓝色圆珠笔、钢笔作答,不得使用涂改液。 3、考试过程中不得使用计算器等电子计算设备。 竞赛题 一、口算。(40题,每题分,共20分) 8×4= 2×9= 6×9= 8×7= 2×1= 31+8= 65-45= 30+56= 6×5= 25-9= 4×7= 9×3= 2×6= 5×4= 3×6= 3×8= 2×5= 6×7= 9×7= 5 +9= 8×9= 4×6= 9×4= 6× 7= ×2= 52-3= 2 ×2= 5×3= 9× 1= 7×7= 23+11= 6+46= 70-56= 30+60= 8+20= 8×8= 2 ×7= 二、竖式计算。(15题,每题2分,共 30分) 53+24= 25+34= 62+23= 37+28= 46+28= 43+49= 19+34= 86-23= 48-36= 63-21= 73-62= 91-46=

73-24= 85-48= 67-29= 三、估算。(6题,每题分,共2分) 24+37 35+42 21+33 52-34 45-24 82-47 四、脱式计算3分 18+(72-27) 86-(35 -14) 五、在○里填“+”、“-”或“×”。(10 题,每题分,共5分。) 48○32=80 5○6=30 8○6=14 48○12=36 48=8○6 27=9○3 26=45 ○19 72=18○54 12○24=4○9 3○4=6 ○6 六、在○里填“>”、“<”或“=”。(10题,每题分,共5分。) 55-9○41 23+54○78 8×7○56 80○9×9 32+15○24+19 72-28○68 -13 5×9○12+35 45+46○9×8+9 86-35○7 ○7 7×9○38+26 七、填口诀。(10题,每题分,共5分。) ( )五十五 五六( ) 四( )二十四 五七( ) 四( )三 十六 ( )七四十二 七( )五十六 ( )九七十二 二四( ) 六六( ) 八、( )里最大能填几。(10题,每题分,共5分。) 3×( )<14 ( )×9<67 34>( )×6 23>( )×9 4×( )<30 ( )×5>42 ( )×4<20 9×( )<40 64>8×( ) 29+13>( )×6

小学二年级数学练习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练习题【三篇】 【篇一】 一、填空。 1.1米=()厘米70厘米+30厘米=()米 37厘米+5厘米=()厘米23米-8米=()米 2.6个3相加,写成乘法算式是(),这个式子读作() 3.在下面的()里能填几? ()×6<27()<3×74×()<1535>7×() 4.在算式4×7=28中,4是(),7是(),28是()。 5.把下面的口诀补充完整。 *()()二十四 6.1米=()厘米1米40厘米=()厘米 7.3+3+3+6+3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3×(),也可以改写成6×()。 8.□×□=□×□=24□×□=□×□=36 9.在括号里填上“米”或“厘米”。 床长约2()铅笔长约16() 跑道一圈长400()小明高1()40() 一条黄瓜长20()教室长约8() 10.在○里填上“>”、“<”或“=”,在○里填上“+”、“-”、或“×”。 46+7○8×72×6○3×436—9○5×590厘米○8米 5○8=407○8=156○8=488○5=3 11.一个角有()个顶点,()条边。 12.3个9相加的和是();3和9相加的和是(); 13.一个直角和一个锐角可以拼成一个()。 14.积是18的口诀有()和()。 15. 有()个(),可以写成加法算式(), 也可以写成乘法算式()×()=(),读作() ()和()是乘数,积是() 16.用3、12、6、2编出四个乘法算式。 17.用7、1、3三个数字的其中两个组合成两位数,能写出()个两位数。其中的是(),最小的是()。 18.钟面上有()个大格,有()个小格。 19.要算53-(9+37),应先算,再算得()。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测试题完整版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测 试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专项训练 姓名()分数() 一、填一填,你能行! 1、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 )来量。 2、量一个物体长度,一般把尺的( )刻度对准物体左端。 3、1米=( )厘米 4、量比较长的物体,可以用( )做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 )做单位。 5、在下面的(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小明身高120( )。黑板长4()。 操场跑道400( )。 手指宽1()。 6、在( )里填上“>”、“<”或“=”。 3米( )3厘米30厘米()29厘米 1米( )100厘米3米( )2米75厘米 7、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25米-8米=( )米40厘米+26厘米=( )厘米 30米+15米=( )米60厘米-16厘米=( )厘米 1米-12厘米=( )7厘米+8厘米=()厘米 30米+6米=( )米21米-4米=( )米 90厘米+10厘米=()厘米=( )米 二、正确的在(

)里画√,错误的在()里画×。 1、小明今年读二年级了,他的身高是128厘米。 ( ) 2、1米的绳子比100厘米的绳子长。( ) 3、画一条6厘米长的线段,从尺子的刻度1画到6。() 4、爸爸的身高有178米。( ) 5、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 ( ) 6、5厘米比2米长。 ( ) 7、一根电线杆高8厘米。 () 8、一本书厚3米。() 9、比38厘米短8米是30厘米。() 10、教室宽6米。() 三、做一做。 1、我估计我的铅笔盒长( )厘米,用尺量铅笔盒的长是()厘米。 2、请你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画一条比2厘米长比9厘米短的线段。 四、动脑筋。 1、一根绳子对折再对折后长2厘米,这根绳子全长( )厘米。 2、用一把25厘米长的直尺量1米长的纸条,需要量( )次。 3、游泳池长50米,小明游了一个来回,一共游了( )米。 五、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 ⑴3个点可以画( )条线段。 ⑵4个点可以画( )条线段。 六、解决问题。 七、1、爸爸今年42岁,小红今年比爸爸小24岁,20年以后爸爸比小红大多少岁? 八、2、红红拿12元钱买乒乓球和小皮球,如果两种球都要买到最多买几个球最少买几个球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检测题 (内容:长度单位) 填一填。

小学数学 脑筋急转弯素材集锦(一、二年级上)

脑筋急转弯 1. 0123456789 哪个数字最勤劳,哪个数字最懒惰? 2. 如果有一辆车,小明是司机,小华坐在他右边,小花坐在他后面,请问这辆车是谁的呢? 3. 四个人在屋子里打麻将,警察来了,却带走了5个人,为什么? 4. 为什么飞机飞这么高都够不到星星呢? 5. 一天,一块三分熟的牛排在街上走着,突然他看到前方一块五分熟的牛排,可却没有理会他。他们为什么没打招呼? 6. 有一个胖子,从高楼跳下,结果变成了什么? 7. 巧克力和西红柿打架,巧克力赢了,为什么呢? 8. 有两个人掉到陷阱里了,死的人叫死人,活人叫什么? 9. 白色的马叫白马,黑色的马叫黑马,黑白相间的马叫斑马,那么黑色白色红色相间的马叫什么马? 10. 什么时候有人敲门,你绝对不会说:“请进!”? 11. 王婆婆每天喋喋不休,但她有一个月说话最少,这是几月? 12. 什么东西马上就要到了,但永远都不会到,这是什么? 13. 人们说“先天”是父母遗传,那“后天”是指什么? 14. 一对夫妇进了一个大厅,那里有很多他们认识的明星,可谁都不理他们,这是为什么? 15. 灭火最快的方法是什么? 16. 一个人只有三根头发,为什么他还要剪掉一根? 17. 有个东西,左看像电灯,右看也像电灯,和电灯没什么两样。但它就是不会亮,这是啥东西呢? 18. 一头被10公尺的绳子拴住的老虎,要如何吃到20公尺外的草? 19. 后脑勺受伤的人怎样睡觉? 20. 什么人当人们说时很崇拜,但却不想见到他? 21. 小明家住在五楼,可是电梯坏了,他自己也没有走楼梯,他却上了五楼回到家里,为什么? 22. 有一位老太太上了公交车,为什么没人让座? 23. 打什么东西既不花力气,又很舒服? 24. 青蛙为什么能跳得比树高? 25. 有一个人,他是你父母生的,但他却不是你的兄弟姐妹,他是谁? 26. 什么牛不吃草? 27. 什么东西说“父亲”时不会相碰,叫“爸爸”时却会碰到两次? 28. 什么东西请人吃没有人吃,自己吃又咽不下? 29. 什么东西你有,别人也有,虽然是身外之物,却不能交换?

小学二年级数学的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的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测试题】 一、填空 1、2时=()分、2分=()秒 2、180分=()时、120秒=()分 3、在0里填上“>”、“<”或“=” 5分○50秒、4时○300分、200秒○4分 400分○6时、1时40分○100分、150秒○2分30秒 4、在()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的时间是35()。 (2)看一场电影要2()。 (3)从南京坐火车到北京要13()。 (4)小明跑100米要用16()。 (5)工人叔叔每天要工作8()。 (6)张勤洗两块手帕要用10()。 (7)李勇做50道口算题要用5()。 (8)小学生每天在学校的时间是6()。 5、广播电台播讲小说的时间是在下午4:00到4:30,播讲了()分钟。 6、从上海乘火车到无锡需要2小时,火车上午9时从上海站开出,上午()时到无锡。

二、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分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是60秒。() 2、时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是12小时。() 3、秒针从钟面上的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是5秒。() 4、分针从钟面上的2走到7,中间经过了35分。() 5、分针和时针在6时正成一直线。() 6、2时30分也可以说2点半。() 7、妈妈上午7:30上班,11:30下班,她上午工作了4小时。() 8、小云从一楼到二楼用了9秒,照这样的速度,他从一楼走到六楼要用54秒。()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1、分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是()。 A、1分钟 B、5分钟 C、1小时 2.秒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是()。 A、1秒 B、1分 C、1小时 3、小红1分钟写5个字,6分钟可以写()个字。

智力题

1. 有八个形状大小一样的球 其中一个球比其它球重一点 现在给你一个天平 你称两次把这个球找出来 难度:★★★☆(10分钟内做出来) 2.有八个形状大小一样的球 其中一个球不知道轻重 现在给你一个天平 你称三次把这个球找出来 天师22:57:28 第一题:方便说明,先把球编号1~8,先1、2、3和4、5、6称,一样重的话,剩余二球再一称就出来偏重的;如果不一样重,那么偏重的三个球中任取二个称,很容易就称出来偏重的了。 第二题:先1、2和3、4称,一样重的话,把1、2、3和5、6、7称,如果5、6、7偏重或偏轻,说明5、6、7中有一球是偏重或偏轻,三球中称一个已知偏重或偏轻的球很容易;如果第一回称不一样重,同理把1、2、3和5、6、7称,一样重的话,说明4号球就是要找的球,如果1、2、3三球偏重或偏轻的话,那么说明那个要找的球偏重或偏轻,三球中找一个已知偏重偏轻的同上方法。 11、假设你有8个球,其中一个略微重一些,但是找出这个球的惟一方法是将两个球放在天平上对比。最少要称多少次才能找出这个较重的球? 天师22:44:48 18、如果你有两个桶,一个装的是红色的颜料,另一个装的是蓝色的颜料。你从蓝色颜料桶里舀一杯,倒入红色颜料桶,再从红色颜料桶里舀一杯倒入蓝颜料桶。两个桶中红蓝颜料的比例哪个更高?通过算术的方式来证明这一点。 18、如果你有两个桶,一个装的是红色的颜料,另一个装的是蓝色的颜料。你从蓝色颜料桶里舀一杯,倒入红色颜料桶,再从红色颜料桶里舀一杯倒入蓝颜料桶。两个桶中红蓝颜料的比例哪个更高?通过算术的方式来证明这一点。

66、这块石头究竟有多重 有4个小孩看见一块石头正沿着山坡滚下来,便议论开了。 “我看这块石头有17公斤重,”第一个孩子说。 “我说它有26公斤,”第二个孩子不同意地说。 “我看它重21公斤”,第三个孩子说。 “你们都说得不对,我看它的正确重量是20公斤,”第四个孩子争着说。 他们四人争得面红耳赤,谁也不服谁。最后他们把石头拿去称了一下,结果谁也没猜准。其中一个人所猜的重量与石头的正确重量相差2公斤,另外两个人所猜的重量与石头的正确重量之差相同。当然,这里所指的差,不考虑正负号,取绝对值。请问这块石头究竟有多重? 天师22:46:44 67、三只砝码称东西 现在有三种不同重量的标准砝码1克、3克、9克。请问可以称出多少不同物品的重量?在进行称量时,要称的东西与已知的标准砝码可以任意地放在天平的两盘之一。另外,每种砝码都只有一只,而且不准复制。 68、称米 现有米9公斤以及50克和200克的砝码各一个。问怎样在天平上只称量三次而称出2公斤米?

适合小学二年级的下册数学练习题

适合小学二年级的下册数学练习题 一、填空。 1、4个百和5个十组成的数是()。 2、用6、2、0、7组成一个的三位数 是(),最小的三位数是()。 3、在右图括号里填上这扇门合适的长度单位。 4、的()面。 (2)猴山的()面是水池。 (3)乐园在竹林的()面, 在水池的()面。 二、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 50+60=480-80=600+900=780-30=50+600= 700-500=72÷8=6×9=80+30=40×2= 5×30=20×7=43×2=2×13=21×3= 2、完成下列竖式。 1857668659981422 +321+218-798-359×2×3 3、比一比,算一算。 6+9=7+9=8+5=18-9=15-7= 60+90=70+80=80+50=180-90=150-70= 16-8=5×6=7×8=3×5= 160-80=50×6=7×80=30×5= 4、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176+245536+78575+366477+299 5、用竖式计算。 477+156=203+356=597-486=985-798=

669-578=776-492=18×6=57×8= 三、解决问题。 1、桃树138棵,梨树比桃树多78棵,苹果树比桃树多105棵,苹果树比梨树多多少棵? 2、商店里陈列了以下商品: (1)算一算手风琴比上衣贵多少元? (2)如果买一个台灯和一件上衣要花多少钱? (3)一个公司的会计去买台灯,买了3个,要付多少钱? 3、一列客车的一节车厢能载客118人,一辆大客车载客比一节车厢少73人,一辆大客车可载客多少人? 4、故事书有400本,科技书比故事书少42本,科技书有多少本?连环画比科技书少197本,连环画有多少本? 5、小朋友们出去游玩,二年级一班去了23人,二班去了32人,三班去的人数比一班和二班的总人数少15人,三班去了多少人? 6、有3组小白兔在拔萝卜,每组5只,收白菜的小白兔比拔萝卜的多8只,收白菜的小白兔有多少只? 7、小强家暑假期间准备去旅游,平均每天开支预算如下。(单位:元)

读博弈论有感

读博弈论有感 博弈论的目的是在于巧妙的策略,而不是揭发,我们学习博弈论的目的不是享受博弈论的分析过程,而在于赢得更好的结局。博弈论的思想既然来自于现实生活,它就可以高度抽象化的用数学工具来表述,也可以用日常事例来说明,并运用到生活中去。没有高深的数学知识,我们同样通过博弈论的学习成为生活中的策略高手。 有一个脑筋急转弯问题是这样的:在什么情况下零大于二,二大于五,五又大于零? 答案是:在玩石头剪刀布游戏的时候。 博弈,就是用这种游戏思维来突破看似无法改变的局面,解决现实的严肃问题的策略。在博弈中,每个参与者都在特定条件下争取其最大利益,强者未必胜券在握,弱者也未必永无出头之日,因为在博弈中,特别是多个参与者的博弈中,结果不仅取决于参与者的实力与策略,而且还取决于其它参与者的制约和策略。 事实上,博弈过程本来就不过是一种日常现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先分析他人的意图从而做出合理的行为选择,而所谓博弈就是行为者在一定环境条件和规则下,选择一定的行为或策略加以实施并取得相应结果的过程。 博弈论用途很广。但正如上文所讲,博弈论原是数学运筹中的一个支系,其研究运用了种种的数学工具,一般读者如何能掌握呢? 这里在在着一个矛盾。一方面,正如马克思所说: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了数学时,才算是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另一方面,数学似乎成了博弈论和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之间的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 面对这条鸿沟,很多人的反应要么是耸耸肩膀走开,少数人会企图通过学习数学来渡过。但是这两种反应都忽略了一个很浅显的道理:一个不会编程的人照样可以成为电脑应用高手一样,没有高深的数学知识,我们同样通过博弈论的学习成为生活中的策略高手。 孙膑没有学过高等数学,但是这并不影响他通过运用策略来帮助田忌赢得赛马。 博弈论首先是我们思索现实世界的一套逻辑,其次才是把这套逻辑严密化的数学形式。博弈论的目的在于巧妙的策略,而不是解法。我们学习博弈论的目的,不是为了享受博弈分析的过程,而在于赢得更好的结局。说到底毕竟只是把博弈论当作一个分析问题的工具,用这个工具来简化问题,使问题的分析清晰明了也就够了。 另一方面,博弈的思想既然来自现实生活,它就既可以高度抽象化地用数学工具来表述,也可以用日常事例来说明,并运用到生活中去。本书作者所做的一切努力,正是试图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介绍博弈论的基本思想及运用,并且寻求把这种智慧来指导生活决策的方法。 阅读本书,我们除了了解到令人震撼的社会真实轨迹之外,还可以学到最合适的待人处世方法。 你还记得上次找上司要求提薪未果,自己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吗?可惜,那时你还没有学习一点博弈的策略知识,这些知识本来可以帮助你提工资,而且提的幅度你比预料的还多。 你还记得上次因为迁就女友而倍感委曲吗?如果应用博弈论的知识,保证你能够和她相处得更为?。 你不知应该如何对付一个总是借钱不还的朋友?或者如何与生意对手讨价

小学数学脑筋急转弯大全含答案

小学数学脑筋急转弯大全含答案 8个数字“8”,如何使它等于1000? 答案:8+8+8+88+888 小强数学只差6分就及格,小明数学也只差6分就及格了,但小明和小强的分数不一样,为什么? 答案:一个是54分,一个是0分 一口井7米深,有只蜗牛从井底往上爬,白天爬3米,晚上往下坠2米。问蜗牛几天能从井里爬出来? 答案:5天 某人花19快钱买了个玩具,20快钱卖出去。他觉得不划算,又花21快钱买进,22快钱卖出去。请问它赚了多少钱? 答案:2元 100个包子,100个人吃,1个大人吃3个,3个小孩吃1个,多少个大人和多少小孩刚好能吃完? 答案:25个大人,75个小孩 小王去网吧开会员卡,开卡要20元,小王没找到零钱,就给了网管一张50的,网管找回3 0元给小王后,小王找到20元零的,给网管20元后,网管把先前的50元还给了他,请问谁亏了? 答案:网管亏了30元 每隔1分钟放1炮,10分钟共放多少炮? 答案:11炮 一个数去掉首位是13,去掉末位是40.请问这个数是几? 答案:四十三 1根2米长的绳子将1只小狗拴在树干上,小狗虽贪婪地看着地上离它2.1米远的l根骨头,却够不着,请问,小狗该用什么方法来抓骨头呢? 答案:转过身用后腿抓 烟鬼甲每天抽50支烟,烟鬼乙每天抽10支烟。5年后,烟鬼乙抽的烟比烟鬼甲抽的还多,为什么? 答案:烟鬼甲抽得太多了早死了 一个数若去掉前面的第一个数字是11,去掉最后一个数字为50,原数是多少? 答案:五十一 有一种细菌,经过1分钟,分裂成2个,再过1分钟,又发生分裂,变成4个。这样,把一个细菌放在瓶子里到充满为止,用了1个小时。如果一开始时,将2个这种细菌放入瓶子里,那么,到充满瓶子需要多长时间?

小学二年级数学练习题

一、选择。 1.30÷6=5,读作( )。 A.30除以6等于5 B.30除以5等于6 2.20里面有4个( )。 A.10 B.4 C.5 D.16 3.下列算式中,商最大的算式是( )。 A.12÷3 B.36÷6 C.20÷4 D.24÷6 4.有一堆苹果,比20个多,比40个少,分得的份数和每份的个数同样多。这堆苹果可能有( )个。 A.24 B.25 C.36 D.35 5.二年(2)班参加舞蹈队的同学站了5排,每排站6人,其中男生有9人,求女生有多少人。用算式表示是( )。 A.5+6-9 B.5+6-9 C.5×6-9 D.5+6-9 二、填空。 1.30 ÷ 5 = 6 |||| ( ) ( ) ( ) ( ) 2.用下面卡片上的数摆成学过的除法算式。 3. 6÷口=口,表示6只大公鸡,每( )只分为一组,可以分成这样的( )组。 4.如果□+□+※+※+※=21, □+□+※+※+※+※+※=27 那么,□=(),※=() 5. 乘法算式:( )X( )=( ),( )X( )=( ) 除法算式:( )÷( )=( ),( )÷( )=( ) 四、应用。 1.一个乒乓球2元钱,4个羽毛球12元钱,哪种球比较便宜?便宜多少钱?

2.超市饮料降价,买3瓶鲜橙汁6元钱,买6瓶多少钱? 3.一本书有36页,小明每天看6页,几天可以看完?如果4天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拓展题 1.(探究题)有一串珠子,按照下面的顺序依次排列,第十九个珠子是( )颜色。 2.(信息题)35名同学在操场上做游戏,可以每4个人分一组,也可以每5个人分一组,怎样安排没有剩余? 3.(创新题)12个小朋友进行乒乓球比赛,每3人发给4个乒乓球,一共需要多少个乒乓球? 4.(信息题)一天中午正在下着大雨,明明问菲菲:“再过36小时太阳会不会出来?’’菲菲说:“那可说不定。”明明说:“我可以肯定,再过36个小时太阳一定不会出来。”小朋友,你们认为谁说得对?为什么? 5.(开放题)在下图的○中填上不同的数,使每条直线上的三个数相加之和都等于10。

博弈论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博弈论 (一):基本知识 1.1定义:博弈论,又称对策论,是使用严谨的数学模型研究冲突对抗条件下最优决策问题的理论,是研究竞争的逻辑和规律的数学分支。即,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在给定信息结构下如何决策以最大化自己的效用,以及不同决策主体之间的均衡。 1.2基本要素:参与人、各参与人的策略集、各参与人的收益函数,是博弈最重要的基本要素。 1.3博弈的分类:博弈论根据其所采用的假设不同而分为合作博弈理论和非合作博弈理论。两者的区别在于参与人在博弈过程中是否能够达成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binding agreement)。倘若不能,则称非合作博弈(Non-cooperative game)。 合作博弈强调的是集体主义,团体理性,是效率、公平、公正;而非合作博弈则主要研究人们在利益相互影响的局势中如何选择策略使得自己的收益最大,强调个人理性、个人最优决策,其结果有时有效率,有时则不然。目前经济学家谈到博弈论主要指的是非合作博弈,也就是各方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如何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最后达到力量均衡。 博弈的划分可以从参与人行动的次序和参与人对其他参与人的特征、战略空间和支付的知识、信息,是否了解两个角度进行。把两个角度结合就得到了4种博弈: a、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纳什均衡,Nash(1950) b、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泽尔腾(1965) c、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贝叶斯纳什均衡,海萨尼(1967-1968) d、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泽尔腾(1975)Kreps, Wilson(1982) Fudenberg, Tirole(1991) 1.4课程主要内容: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机制设计合作博弈 1.5博弈模型的两种表示形式:策略式表述(Strategic form), 扩展式表述(Extensive form) 1.6占优均衡: a、占优策略:在博弈中如果不管其他参与人选择什么策略,一个参与人的某个策略给他带来的支付值始终高于其他策略,或至少不劣于其他策略,则称该策略为该参与人的严格占优策略或占优策略。 对于所有的s-i,si*称为参与人 i的严格占优战略,如果满足: ui(si*,s-i)>ui(si',s-i) ?s-i, ?si' ?si* b、占优均衡:一个博弈的某个策略组合中,如果对应的所有策略都是各参与人的占优策略,则称该策略组合为该博弈的一个占优均衡。 1.7重复剔除严劣策略均衡: a、“严劣”和“弱劣”的含义: 设s i’和s i’’是参与人i可选择的两个策略,若对其他参与人的任意策略组合s-i, 均成立 u i(s i’, s-i) < u i(s i’’, s-i), 则说策略s i’严劣于策略s i’’。 上面式子中,若将“<”改为“≤”,则说策略s i’弱劣于策略s i’’。 b、定义:重复剔除严格策略就是 各参与人在其各自策略集中, 不断剔除严劣策略…如果最终 各参与人仅剩下一个策略,则 该策略组合就被称为重复剔除 严劣策略均衡。 (二):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 2.1纳什均衡定义:对于一个策略式表述的博弈G={N,S i, u i,i∈N},称策略组合s*=(s1, …s i, …, s n)是一个纳什均衡,如果对于每一个i ∈N, s i*是给定其他参与人选择s-i*={s1*, … ,s i-1*, s i+1*, … ,s n*} 情况下参与人i 的最优策略(经济理性策略),即:u i(s i*, s-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