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与气候学题库

合集下载

气象学与气候学周淑贞题库

气象学与气候学周淑贞题库

气象学与气候学周淑贞题库
摘要:
1.气象学与气候学的概念与关系
2.气象学与气候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3.气象学与气候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正文:
气象学与气候学是两个密切相关但又有所区别的学科。

气象学主要研究大气的各种现象,包括天气、气候以及它们在短时间内的变化。

气候学则更侧重于研究气候的形成、演变以及长期趋势,从而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

气象学与气候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各有侧重。

气象学主要通过观察、分析和模拟大气现象,例如台风、暴雨、干旱等,来研究大气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

而气候学则通过对气象数据的长期观察和分析,研究气候的变化规律,以及气候对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气象学与气候学在实际应用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气象学为天气预报、防灾减灾以及大气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气候学则为气候资源开发、农业生产规划、城市建设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提供了重要的决策支持。

总的来说,气象学与气候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两者都研究大气现象,但研究的时间和尺度不同。

气象学关注短期的大气现象,而气候学则关注长期的气候变化。

气象学与气候学试题及答案OK

气象学与气候学试题及答案OK

气象学与气候学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天气: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时间内大气中的大气状态(气温、气压、温度)和大气现象(风、云、雾、降水等)的综合。

是瞬时的、多变的、不稳定的。

2、大气稳定度:是指气块受任意方向振动后,返回或远离原平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

3、干洁空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固体杂质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

5、气候:一个地区在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长时间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是时间尺度较长的大气过程。

6水汽压:大气中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称为水汽压。

7、辐射能:辐射就是以各种各样电磁波的形式放射或输送能量,它们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它们透过空间并不需要媒介物质,由辐射传播的能量称为辐射能。

8、辐射地面有效辐射:指地面辐射E地和地面所吸收的大气辐射E气之差。

9、太阳辐射光谱:太阳辐射中辐射能按波长的分布。

10、气旋:是一个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空气涡旋,在北半球,气旋范围内空气作逆时针旋转,在同一高度上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的低。

11、地方性风:因地表受热不均和地形动力(局部环境差异)作用产生的地方性气流运动称为局地环流或地方性风。

12、气候系统:气候系统是一个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

13、绝热过程:大气中所进行的各种过程,通常伴有不同形式的能量转换。

在能量转换过程中,空气的状态要发生改变。

在气象学上,任一气块与外界之间无热量交换时的状态变化过程,叫做绝热过程。

14锋面气旋一一生成和活动在温带一区的气旋称为温带气旋,而具有锋面结构的低压,称锋面气旋。

15、锋:是冷暖气团之间狭窄的过渡带,是一个三度空间的天气系统。

16、暖锋:是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线向冷气团一侧移动。

17、冷锋:指冷气团势力比较强,向暖气团方向移动而形成的锋。

18、海陆风:由于海陆热力差异而引起的以一日为周期变化的风,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海风);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陆风)。

气象与气候学试题及答案

气象与气候学试题及答案

气象与气候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气象学中,大气压力的基本单位是什么?A. 帕斯卡(Pa)B. 百帕(hPa)C. 千帕(kPa)D. 标准大气压(atm)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A. 纬度B. 海洋C. 地形D. 人类活动答案:D3. 热带气旋在哪个气压带形成?A. 赤道低压带B. 副热带高压带C. 极地低压带D. 极地高压带答案:A4. 以下哪种云属于低云族?A. 高积云B. 层积云C. 卷云D. 雨层云答案:B5. 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太阳辐射增强B. 大气污染C. 温室气体排放增加D. 地球轨道变化答案:C6. 气象学中,风向是指什么?A. 风的起点B. 风的去向C. 风的来向D. 风的速度答案:C7. 以下哪个现象不属于天气现象?A. 霜冻B. 龙卷风C. 火山爆发D. 雷暴答案:C8. 世界上最长的纬向气候分类带是什么?A. 热带B. 亚热带C. 温带D. 寒带答案:C9. 以下哪种现象不属于气候系统?A. 大气圈B. 水圈C. 岩石圈D. 生物圈答案:C10. 气象学中,相对湿度是指什么?A. 空气中水蒸气含量与饱和水蒸气含量的比值B. 空气中水蒸气含量与总气体含量的比值C. 空气中水蒸气含量与露点温度的比值D. 空气中水蒸气含量与气温的比值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气象学中,一天中气温最低值通常出现在________。

答案:日出前后12. 根据科里奥利力的作用,北半球的风向会向右偏,南半球的风向会________。

答案:向左偏13. 气象学中,降水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________的深度。

答案:无渗漏条件下,水平地面上降水的14. 气象观测站通常将一天分为四个主要观测时段,分别是02时、08时、14时和________。

答案:20时15. 气候类型中,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________、干夏。

气象气候复习题

气象气候复习题

《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考试卷一、选择题:(b )1、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要温暖,其原因是:a大气吸收了可见光的缘故b大气逆辐射增强的缘故c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d地面辐射增强的缘故(b )2、既影响风向,又影响风速的是下列中的:a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b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c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d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d )3、关于高压系统和叙述,正确的是:a高压系统就是指系统b高压系统只出现在低纬度热带地区c高压系统只出现在高纬度地区d高压系统气流辐合下沉,多为晴朗天气(b )4、我国南极中山站升起五星红旗,红旗迎风飘扬的方向是a向东飘扬b向西飘扬c向南飘扬d向北飘扬(c )5、形成东亚季风的重要原因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b太阳辐射使地球各纬度热量不均c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d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c )6、一架飞机从南极的1.5万米高空飞往赤道这架飞机是:a对流层飞往平流层b 对流层飞往对流层c平流层飞往对流层d平流层飞往平流层(d )7、同一经纬度“高处不性寒”的原因是:a气压低b空气稀薄c获得的太阳辐射少d获得的地面辐射少(b )8、干洁空气的主要万分是:a水汽和二氧化碳b氧和氮c混合气体、水汽和固体杂质d臭氧(b )9、在大气的垂直分层中,空气对流运动显著,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a平流层b 对流层c中间层d外层(c )10、低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a对流层大气b太阳辐射c地面d 臭氧、水汽、二氧化碳(c )11、赤道地区降水类型主要是:a地表雨b锋面雨c对流雨d台风雨(a )12、我国北方的冬春季节常见大风或沙暴天气,这是由于:a冷锋过境形成的b 暖锋过境形成的c准静止锋过境形成的d台风过境形成的(d )13、由于气压带与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雨林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温带海洋气候d地中海气候(b )14、秋季我国广大北方的天气特点是“秋高气爽”,主要是由于此时这些地区:a 受气旋控制b受反气旋的控制c受台风的控制d受伏旱的影响(a )15、当地球处于近日点时:a我国在强大的蒙古高压控制下,天气寒冷b北太平洋上夏威夷高压强盛c大陆等温线向北凸d在昆明和贵阳之间存在昆明准静止锋(d )16、能够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的大气成分是:a氧气b氮c二氧化碳d臭氧(c )17、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a大气环流b地面状况c太阳辐射d人类活动( b )18、形成气候的基本因素是:a大气环流b太阳辐射c地面状况d人类活动(d )19、下列气候类型中,终年温和湿润的是:a热带雨林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海洋气候(c )20、下列句子中,表示气候的是:a今天风和日丽b近来阴雨绵绵c昆明四季如春d将有台风登陆(b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沿海地区一定多雨b迎风坡一定多雨c副热带地区降水都很少d内陆地区降水都很少(b )22、上海某日8月8日最高气温比8月9日高出7℃,其原因最可能是:a9日有寒潮到达b9日有台风影响c9日受梅雨影响d9日受副高控制(c )23、从北京到乌鲁木齐的直达民航班机,飞行时间约3.5小时,该班机返航回到北京只需3小时,原因是:a地球自转的影响b两地时差的关系c中纬度上空西风的影响d水平气压梯度力不同的影响(c )24、夏季对我国天气影响很大,直接控制我国雨带分布的是:a阿留申低压b印度低压c亚速尔高压d西风带大陆内部(d )25、下列辐射中,波长最短的是:a大气逆辐射b地面辐射c太阳可见光d太阳紫外线(d )26、寒潮来临时,可用熏烟的办法防寒,保护农作物,原因是:a熏烟加热大气使气温有所上升b浓烟可阻挡寒潮前进c浓烟反射大气逆辐射d浓烟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b )27、关于等温线与等高线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等高线数值越大,等温线数值也越大b等高线数值越大,等温线数值也越小c等高线数值越大,等温线越稀疏d同一海拔高度上,气温相等(b )28、黄河中下游地区,对流层的厚度大约是:a8-9千米b10-12千米c13-14千米d17-18千米(c )29、关于大气层中的臭氧正确的说法是:a只有臭氧层才有臭氧b 臭氧在大气层中均匀分布c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d臭氧层分布在对流层中,所以与人类关系很密切( b )30、当天空出现青蓝色时,说明大气中的微粒直径是:a大于入射波的波长b小于入射波的波长c等于入射波的波长d与入射波的波长无关(a/b )31、当亚洲低压形成时:a我国南极考察船正在返航途中b渤海湾正是晒盐的好季节c南非开普敦处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d北欧北部有极夜现象发生(d )32、当长江出现伏旱时:a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是湿季节b南非开普敦炎热干燥c南亚地区正值雨季d华北、东北进入雨季(b/c )33、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主要作用是:a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b对地面有保温作用c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d是维持一切生命所必需的物质(b/d )34、下列天气过程,受反气旋控制形成的是:a台风b我国冬季的寒潮c赤道地区的对流雨d长江流域的伏旱(c/d )35、下列关于降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信风影响下的地区必然降水多b面对海洋的山坡都是多雨区c赤道地区多对流雨d寒流经过的沿岸地区少雨(c )36、亚洲特有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季风b亚热带季风c温带季风d 亚寒带针叶林(c )37、下列地球现象及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a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以及阴天天空仍然明亮——大气的散射作用b深秋及第二年早春,霜冻多出现在晴朗有夜里——大气逆辐射减弱c白天多云,气温比晴天低——太阳辐射减弱d夜间多云,气温比晴天高——太阳辐射增强(b )38、有关气旋的正确叙述是:a中心气流下降b过境时多阴雨天气c中心气流上升d过境时多晴天(c )39、下列我国天气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a北方夏季的暴雨——冷锋b“清明时节雨纷纷”——反气旋控制c台风——气旋d冬季寒潮——气旋(b/d )40、多形成连续性降水的天气是:a快行冷锋天气b慢行冷锋天气c反气旋过境天气d暖锋天气二、填空题:1、地面上高低压系统是闭合的,到高空以脊和槽形式存在。

气象学与气候学题库

气象学与气候学题库

气象学与气候学题库
1. 什么是气象学和气候学?
答: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天气变化规律的学科。

气候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及其周围的大气环境长期变化规律的学科。

2. 气象常规观测项目有哪些?
答:气象常规观测项目包括气温、气压、湿度、风、降水等。

3. 什么是气候系统?
答:气候系统是由地球大气、海洋、陆地表面、冰冻层、生物圈等组成的复杂的自然系统。

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地球的气候变化。

4. 什么是温室效应?
答:温室效应是指地球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吸收太阳辐射热能后向地面放散的过程,使得地表温度升高的现象。

5. 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自然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太阳辐射、火山喷发、地球轨道变化等;人为因素主要是人类工业发展、森林砍伐、能源消耗等行为导致的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的增加。

6. 什么是全球变暖?
答:全球变暖是指地球表面温度变暖的现象。

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加强。

7. 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答:应对气候变化需要采取积极措施,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广清洁能源、加强环境保护、发展低碳经济等。

同时还需要加强气候变化的监测和预测,提高适应能力,减轻气候变化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

(完整word版)《气象学与气候学》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完整word版)《气象学与气候学》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 共20分。

)1.干空气:2.水汽压:3.降水:4.大气逆辐射:5.位温:6.雾:7.气团:8.温带气旋:9.赤道辐合带:10.气候变化:二、填空题(每空1分, 共20分)1.气温直减率的数值是 , 干空气的平均分子量是。

2.1个标准大气压相当于 mm水银柱高度,等于 hpa.3.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是由太阳辐射和太阳辐射两部分构成的。

4.干绝热直减率的数值是 , 等温大气的压高方程的表达式为。

5.地转偏向力的作用(科里奥利力)只能改变空气运动的 , 而不能改变它的运动。

6.大气中的水汽凝结物有两大类, 一类是 , 另一类是。

7.饱和水汽压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的。

高温时空气的饱和水汽压 , 低温时空气的饱和水汽压。

8. 是我国有名的辐射雾区;我国高原地区迎风坡上,常见的雾属于雾。

9.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一般是 , 气旋控制下的天气一般是。

10.山谷风是由于山地的热力因子形成的, 白天形成风;夜间形成风。

二. 读图解答: (10分)读下面的图, 回答如下问题:1.此锋是暖锋还是冷锋?2.在当地, 此锋来临时是什么天气?在当地, 此锋过境时是什么天气?在当地, 此锋过境后是什么天气?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 共30分。

)1.为什么暴雨总是发生在暖季?。

2.霜和霜冻有什么区别?3.雾形成的条件有哪些?4. 降水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5.气候系统的结构分哪几部分?6.气团按照地理原地分为哪几类?四、论述题(共20分。

)针以当前全球气候变化, 人类当采取何种对策? (从气候变化的历史事实、当前气候变化的原因、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和气候变化对策四个方面加以论述。

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 共20分。

)1.干空气: 大气中除了固、液态微粒及水汽以外的的空气称为干洁空气。

2.水汽压: 指大气压强中的水汽分压。

3.降水: 从天空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或者固态水。

4.大气逆辐射: 大气辐射中方向指向地面的这一部分大气辐射。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题第一章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题第一章

第一章引论一、填空题:1.气象学是研究发生于中的一切和的科学,以为研究对象。

用表示。

2.天气学是研究不同的区域内所发生的的及规律,并在上应用的科学,以为研究对象。

3.天气是指在某一地区,或内大气中的和天气现象的综合。

4.气候学是研究地球上的气候、、规律的科学,以为研究对象。

5.气候是指在、、和长时间相互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的综合。

6.气象学是气候学的,天气学是气候学的,气候学是和的综合。

7. 是气候系统的能源,在气候系统的五个子系统中是主体部分,也是最可变的部分。

8.地面—90km的范围中大气的组成是、、。

9.大气是的混合物,主要成分是,此外还有含量不定的、。

10.干洁空气是指不包含、、的大气。

11.90km以下大气的分子量是,90km以上大气主要成分是。

12.大气中的氧参与有机物的、、过程。

13.CO2在大气中具有时空分布特点。

参与植物的作用,能吸收和的长波辐射。

14.O3的作用是,使大气增暖,另一个作用就是。

15.大气中的水汽量随高度而,随纬度而。

16.水汽是大气中唯一具有变化的气体,可以吸收来自于地表的辐射,也可以放出辐射。

17.大气中的固体杂质具有时空分布特点,其作用是和。

18.液体微粒是指悬浮于大气中的、等水汽凝结物19.在0℃、760mmhg条件下, 50%的大气集中距地面 km以下的层次中,离地 km的大气中质量仅占 %,大气中的和随高度而逐渐变小。

20.气象学规定在大气中有出现的最大高度,称为,其高度为 km。

密度法规定的大气上界高度为 km。

21.在垂直方向上根据大气、、和将大气分为个层次。

22.对流层的上界因纬度而不同,低纬,高纬;又因季节而不同,夏季,冬季。

在本层中集中了大气,水汽。

23.对流层中的平均温度递减率为℃/100m。

24.在对流层中按和分为三层。

最下层称为,范围是 km。

25. 层又称电离层,具有的能力。

26.表示大气状态的物理量,称为27.气压的大小主要决定于28.在气象学上,气压的单位是、、29.标准大气压是指在的海平面上,温度为℃时,所测到的水银柱的为高度为的大气压强。

气象学与气候学 简答题系列

气象学与气候学 简答题系列

简答题系列05年1、简述大气的垂直结构及其特点答: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①对流层特点:a.气温随着高度增加而降低。

平均而言,高度每增加100m,气温下降0.65℃b.垂直对流运动由于地表面不均匀加热,产生垂直对流运动c.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天气现象复杂多变②平流层特点:a.随着高度的增高,气温最初保持不变或微有上升b.到30KM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显著升高,受地面温度影响很小,特别是存在大量臭氧能够直接吸收太阳辐射。

③中间层特点:a.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下降b.有相当强烈的垂直运动④热层特点: a.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增高b.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其电离的程度是不均匀的⑤散逸层特点:a.大气粒子经常散逸至星际空间b.气温随高度增加很少变化2、简述大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答:大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气体及其悬浮其中的液体和固态杂志所组成①臭氧:大量的吸收太阳紫外线,使臭氧层增温,影响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从而对地球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形成起着重要重要。

②温室气体CO2、CH4、N2 :对太阳辐射吸收很少,却能强烈的吸收地面辐射,同时又向周围空气和地面放射长波辐射,使空气和地面增温的效应③大气气溶胶粒子:散射、漫射和吸收一部分太阳辐射,减少地面长波辐射的外溢,对地面和空气温度有一定影响。

④液体微粒:以云、雾形式出现,不仅使能见度变坏,还能减弱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⑤H2O: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3、为什么晴朗的天空是蓝色的,而早晨和傍晚的太阳呈红色答:1)晴天,主要是空气分子有选择地对波长较短的蓝色、紫色光进行散射,使天空呈蔚蓝色。

2)早晨和傍晚的太阳呈红色:①太阳高度不同,太阳光通过大气厚度不同;②大气层愈厚则大气的吸收、散射、反射作用也愈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愈少;③太阳高度越小,日光垂直投射时穿过的大气质量就越大;④日出,日落时,日光通过的大气质量数最大,短波光散射增强,红色光在太阳光的比例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1、简述干洁空气的概念及其主要成分。

(答案)1、干洁空气是指大气中除去水汽、液体和固体微粒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简称干空气。

它的主要成分是氮、氧、氩、二氧化碳等,其容积含量占全部干洁空气的99.99%以上。

其余还有少量的氢、氖、氪、氙、臭氧等。

2、虚温含义,它可直接测量吗? (答案)2、在等压条件下,当干空气具湿空气密度时之温度即称为虚温,由此可知其代表干空气的温度,一般由Tv表示。

定义虚温的用意在于,湿空气的分子量会随环境水气量改变而改变,使气体常数(R)成为变数,而较难正确计算出来。

为使计算方便,所以利用干空气的气体常数来计算,因此定义虚温来代替湿空气的温度,如此就不用考虑变动的气体常数了,亦即可以处理掉复杂的水气效应,由此可知,虚温为水气的函数。

因为实际观测环境大气所得的温度为湿空气温度,而所使用的气体常数为干空气气体常数(R),所以实际上状态方程(P=ρRT)(其中R=R*/md) 并不成立(因为其使用干空气气体常数(R),而温度却用湿空气的),所以为使其成立需使用虚温(即干空气之温度),如此才可使R与T均为干空气之值。

由于虚温与实际观测之温度误差不算大(仍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因此目前大多数的人仍直接利用实际观测之温度来代替虚温。

Tv=T+W/6。

其中T为实际大气温度,W为饱和混合比值。

表示虚温与实际温度之差距,等于露点温度所在的饱和混合比数值的六分之一。

6、当气温为25 ℃,气压为 1080hPa,相对湿度f=65%时,求e(水汽压)、E(饱和水汽压)、d (饱和差)、a(绝对湿度)、q(比湿)。

(答案) 6、25℃时,饱和水汽压E=31.668,f=e/E,则e=fE=65%*31.668=20.5842d=E-e=31.668-20.5834=11.0838,a=289*e/T=289*20.5834/(25+273)=19.9625q=0.622*e/P=0.01197、若相对湿度f,气压p不变,增温时,绝对湿度a和比湿q前后是否相同? (答案)7、当温度升高时,饱和水汽压E要增大,而f不变,所以水汽压e也要增大,q是比湿,q=0.622e\P,P不变,e增大,所以q要增大。

a是绝对湿度。

即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的水汽量,也是增大的。

8、对流层的特征如何,为什么? (答案)8、对流层有三个基本特征:(1)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由于对流层主要是从地面得到热量,因此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高山常年积雪,高空的云多为冰晶组成,就是这一特征的明显表现。

(2)垂直对流运动:由于地表面的不均匀加热,产生垂直对流运动。

对流运动的强度主要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而不同。

一般情况是:低纬较强,高纬较弱:夏季较强,冬季较弱。

因此对流层的厚度从赤道向两极减小。

(3)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由于对流层受地表的影响很大,而地表面有海陆分异,地形起伏等差异,因此在对流层中,温度、湿度等的水平分布是不均匀的。

9、臭氧层形成过程及其作用怎样? (答案)9、臭氧层的形成:臭氧层(ozone layer)是指大气中臭氧浓度较高的层次。

一般指高度在10-50km之间的大气层,也有指20-30km之间臭氧浓度最大的大气层。

即使在浓度最大处,臭氧对空气的体积比也只有百万分之几,因此它在大气中是痕量成分。

将它折算到标准状态(气压为1013.25hPa,温度为273K),在整个大气层中,总累积厚度只有0.15-0.45cm。

其含量虽少,却能吸收掉大部分的太阳紫外辐射,对人类和其他生物起着重要保护作用。

臭氧吸收太阳紫外辐射而引起的加热作用,还影响着大气温度层结和环流。

大气臭氧的形成过程,大致如下:氧分子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小于2420A°的光量子而离解为氧原子,由此可形成一系列反应,其中最主要的反应过程是氧分子和氧原子在第三气体(M)的参与下形成臭氧。

臭氧层的作用:(1)臭氧层阻挡了强紫外线辐射到地面,保护了地球上的生命。

强紫外辐射有足够的能量使包括DNA在内的重要生物分子分解,增高患皮肤癌、白内障和免疫缺损症的发生率,并能危害农作物和水生生态系统,可以说,如果没有大气臭氧层的保护,这个世界就不能存在。

(2)臭氧层吸收的太阳紫外辐射能量使平流层大气增温,对平流层的温度场和大气环流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果平流层臭氧浓度下降,将引起平流层上部温度下降,平流层下部和对流层温度上升。

因此,臭氧层对建立大气的垂直温度结构和大气的辐射平衡起重要作用。

臭氧层吸收了部分太阳辐射,估计能使地面的平均温度降低1~2度。

10、某地两时刻f,p相同,当TI>T2时,a,q是否相同? (答案)10、f,P不变,当增温时,饱和水汽压要增大,而f,P不变,则水汽压也要增大,那么q=0.622*e/P ,q 将增大。

所以,TI>T2,q增大,a不变。

11、简述静力学方程成立的条件、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

(答案)11.大气静力学方程,表示了大气在铅直方向上所受的作用力达到平衡时,气压随高度变化的规律。

若在静止大气中取一个单位截面积,铅直厚度为dz 的空气柱。

由于是静止大气,所以空气无水平运动,只在垂直方向受到重力和气体压力的作用。

大气静力学基本方程的物理意义就是在相对于地面呈静止状态的大气中,单位质量空气所受到的重力与垂直气压梯度力处于平衡。

所以大气静力学基本方程又称大气静力平衡方程,简称静压方程。

其方程式是:dp/dz=-kg(k表示空气密度)分析静力学方程可得到以下几点结论:(1).当dz>0时,dp<0,说明随高度的增加气压是下降的。

(2).任意高度处的气压等于从该高度向上到大气上界的单位截面积垂直气柱的重量。

(3).因g随高度的变化很小,所以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快慢主要取决于空气的密度。

密度大的气层,气压随高度的增加降低得快,密度小的气层,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得慢。

静力学方程是在假设大气处于相对静止的条件下求得的,但实践证明,除了有强烈对流运动的山区或强对流天气系统以外,它可以相当准确地应用于运动大气。

因此它在气象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12、什么是地面总辐射,与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相比有什么变化? (答案)12、地球上某一点接受太阳的能量,一部分来自直接辐射,另一部分则是散射辐射,二者之和称为地面总辐射.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圈,然后到达地表。

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有一定的吸收,散射和反射作用,使投射到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不能完全到达地面,所以在地球表面所获得的太阳辐射强度要小。

13、分别涂为黑白色但性质相同的两个物体,在露天下其夜间与白天的表面温度是否相同? (答案)13、白天,白色物体的反照率高,黑色物体的反照率低,黑色物体比白色物体更能吸热,所以,白天,黑色物体比白天物体的温度高。

晚上,没有了太阳辐射,白色物体和黑色物体的温度相同。

16、为什么云层存在会使白天气温降低,夜间气温升高? (答案)16、白天云层存在,云层对太阳辐射有吸收,散射和反射作用,云层越厚,作用越强,那么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小,使得白天气温降低;而在夜间,由于云层的存在,而不存在太阳辐射,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超强,地面可以得到热量的补偿,减少热量的损失,地面有效辐射小,所以,夜间的气温升高。

17、同为睛夜静风,清晨但较干燥地区夜间的降温幅度一般总比湿润地区大,这是为什么?(答案) 17、温室效应气体中有水,水汽对地面长波辐射也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在晴夜静风情况下,干燥地区夜间保温作用就小,而湿润地区的水汽有保温作用,使得夜间的降温幅度不是很大。

19、大气中除贴地层γ,γd外,很少出现γ<γd 情况,为什么?(答案)19、在对流层中,总的情况是气温随高度而降低,这首先是因为对流层空气的增温主要依靠吸收地长波辐射,因此离地面愈近获得地面长波辐射的热能愈多,气温乃愈高。

离地面愈远,气温愈低。

其次,愈近地面空气密度愈大,水汽和固体杂质愈多,因而吸收地面辐射的效能愈大,气温愈高。

愈向上空气密度愈小,能够吸收地面辐射的物质水汽、微尘愈少,因此气温乃愈低。

整个对流层的气温直减率平均为 0.65 ℃/100m.实际上,在对流层内各高度的气温垂直变化是因时因地而不同的。

对流层的中层和上层受地表的影响较小,气温直减率的变化比下层小得多。

在中层气温直减率平均为0.50.6 ℃/100m ,上层平均为0.650.75℃/100m.对流层下层(由地面至2km )的气温直减率平均为0.3 0.4 ℃/100m.但由于气层受地面增热和冷却的影响很大,气温直减率随地面性质、季节、昼夜和天气条件的变化亦很大。

例如,夏季白昼,在大陆上,当晴空无云时,地面剧烈地增热,底层(自地面至300-500m高度)气温直减率可大于干绝热率(可达1.21.5 ℃/100m )。

20、大气的特殊量T、Td、(T-Td)各有什么含义?(答案)20、 T、Td、(T-Td)分别指气温、露点和温度露点差。

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使空气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称露点温度,简称露点,用Td表示。

空气中水汽含量愈高,露点愈高,反之亦然。

在实际大气中,空气经常处于未饱和状态,露点温度比气温要低,即Td<T。

因此根据温度露点差(T-Td),可以大致判断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

21、大气保温作用与温室效应是一回事吗?(答案) 21、大气对短波辐射吸收比较小,而对长波辐射有一定的吸收,也有一定的反射。

这一特性类似于温室的玻璃,它可以让太阳的短波辐射通过,但对长波辐射则是吸收的,因此温室内的温度可以比外边的高很多,但应指出,温室玻璃还有一个作用就是隔绝了温室内外的空气对流,从而保持温室内较高的温度,地球大气并没有这一作用,因此,大气保温作用和温室效应不是一回事。

22、静力不稳定与潜在不稳定有什么不同。

(答案) 22、静力稳定度的特点,取决于气块在运动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也依赖于周围大气温度的铅直分布。

若使受扰气块有继续远离原来位置的趋势,则称大气是静力不稳定的。

.当气块只有上升到某一临界高度后才呈现不稳定的大气,称为潜在不稳定。

处于静力稳定状态的大气,若将该大气的气柱一直抬升到完全饱和时就呈现静力不稳定。

23、形成云雨的主要条件是什么,为什么会形成不同类型云雨。

(答案)23、形成云雨的主要条件是凝结核的存在,空气垂直上升所进行的绝热冷却使空气达到过饱和。

在雨的形成过程中大水滴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由于空气垂直上升运动的形式和规模不同,形成云的状态、高度、厚度也不同。

大气上升运动方式主要有:热力对流,动力抬升,大气波动,地形抬升。

不同的云,由于其水平范围,云高,云厚,云中含水量,云中温度和升降气流等情况不同,因而降水的形态,强度,性质也随之而有差异。

24、地面蒸发快慢与哪些因子有关。

(答案)24、1).蒸发面的温度蒸发面的温度愈高,蒸发过程愈迅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