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糖耐量异常疗效比较
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此次实验探究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经不同用药方案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在治疗后血糖水平和血脂指标以及冠脉狭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
结论: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采取吡格列酮+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其治疗效果比单一采用吡格列酮更为显著,可在医学临床中广泛推广。
【关键词】吡格列酮;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效果糖尿病属于一种高发慢性疾病,有关调查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大概超过3000万人以上,其中大部分为2型糖尿病,呈现每年100万的速度增长,并且越来越年轻化【1】,据不完全统计,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非常高,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因冠心病而死亡的几率甚至超过40%【2】,所以,开展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治疗工作十分必要。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各项流程完全符合国家标准,在研究开展前有专门人员同院内管理组织进行报告,研究的样本均选自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2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研究时间为2022年9月-2023年9月期间,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3】中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冠心病符合《2019欧洲心脏病学会慢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和管理指南》解读中相关诊断标准【4】,研究内容符合我院医学伦理会提出相关执行标准及规定内容,患者及其家属知情本研究,临床资料完整,意识清楚,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指导,均已签署相关同意书。
排除研究前服用过影响研究的药物、合并肿瘤或血液系统指标异常者,有认知、语言功能障碍、有癫痫史者或精神疾病史、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及对治疗药物产生过敏反应和因各种不可控原因,不能全程参与者,各项基本指标间P>0.05,具备可比性。
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对比浅析

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对比浅析摘要:目的:将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用于2 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
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3月来我院门诊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7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
其中观察组患者予以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单纯予以二甲双胍进行治疗。
将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予以对比。
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其FPG、2hPG、HbA1C等相关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因而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良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增加,值得推广。
关键词:二甲双胍;吡格列酮;2型糖尿病;联合治疗;临床疗效糖尿病属代谢紊乱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慢性高血糖。
糖尿病极易造成患者抵抗力下降,从而引发多种并发症,导致患者组织、器官等结构产生病变,比如泌尿系统感染、软组织感染等[1]。
胰岛素抵抗已成为2型糖尿病患者共同的病理学特征,可有效减轻或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从而起到使患者机体内血糖及血脂代谢水平得以显著提高[2]。
吡格列酮、二甲双胍二者均为胰岛素增敏剂,有助于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其肝脏及外周组织的胰岛素抵抗,并同时减少肝糖原输出。
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6月~2015年3月来我院门诊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6月~2015年3月来我院门诊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
排除:肠胃道疾病及重要脏器遭到损坏患者。
所有研究对象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观察组病例中,男23例,女16例;年龄37~78岁,平均(53.7±6.1)岁;病程3~8年,平均(4.9±1.5)年。
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降糖疗效的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降糖的疗效。
方法 80例血糖控制不良的T2DM患者在原治疗方案下,随机分为2组:二甲双胍组,给予盐酸二甲双胍500 mg,2次/d,和模拟吡格列酮片2片,1次/d;吡格列酮组,给予吡格列酮30 mg,1次/d,和模拟二甲双胍片1片,2次/d。
各组疗程均为12周。
结果 2组在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较用药前明显降低。
用药8周和12周时,吡格列酮组比二甲双胍组2hPG下降更明显。
结论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均能有效地降低FPG、2hPG和HbA1C,在用药8~12周时,吡格列酮在降低2hPG方面优于二甲双胍组。
[关键词]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吡格列酮 Effect of meformin and pioglitazone on reducing blood sugar of type 2 diabetes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meformin and pioglitazone on reducing blood sugar of T2DM patients.Methods 80 T2DM patients with less controlled blood sugar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patients in meformi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meformin HCl 500 mg,twice a day,together with 2 tablets of the simulated pioglitazone,once a day; the patients in group pioglitazone were treated with pioglitazone 30 mg,once a day,together with 1 tablet of the simulated meformin,twice a day.The treatment of both groups was 12 weeks.Results After the treatment,the FPG,ZHPG and H6A1C in the second group were obviously lower than before the treatment.After 8 weeks and 12 weeks of receiving above treatments,ZHPG of the patients in pioglitazone group decreased more clearly than meformin group.Conclusion While meformin,pioglitazone were taken by the patients from 8 weeks to 12 weeks,the effect of pioglitazone group on decreasing ZHPG is superior to that of meformin group. [Key word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meformin;pioglitazone 2型糖尿病(T2DM)的病理生理改变主要是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素分泌不足。
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

i a e at gS cs d o a e lcs lrne J . i mpi dfsn l oe / rmp rdguoet e c[ ] Da r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u n a i i o a -
e e ,0 6 5 ( 2 :5 634 . bts2 0 ,5 1 ) 33 -5 9
[] 6 蒋升 , 李素华. 老年高尿酸血症与糖尿病前期及胰 岛素抵抗 的关
摘要 : 目的 比较吡格列酮和二 甲双胍治疗 2 型糖尿病的疗效及 安全性 。方法 将 6 例 2型糖尿病 患者 分成 0
试 验组和对照组 , 分别给予吡格列酮 、 甲双胍 口服 , 二 疗程 1 。观察两组 治疗前后血糖 、 2周 血脂 、 血压 、 岛素敏感 胰
性等指标 。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糖 、 化血红蛋 白 明显下 降( 00 ) 糖 均 P< .1 。试验 组胰 岛素、 明显下 降( c肽 P均 <
[ . e ea M] G nv :WH rs。0 6 1 4 O Pes2 0 :4 .
[ 2]Y maaiT,T mt K ea osi bten hprr e aa d a sk o i .R linhp e e y eui mi n a t w e m tbl ydo e[ ] Np o iso20 6 ( )7 67 0 eaoi snrm J . ipnRnh ,08,6 4 :6 - . c 7
初 诊 2型糖 尿病 患 者采用 胰 岛素强 化治疗 不但 可 以获得 良好 的血 糖 控 制 , 著 延缓 糖 尿 病 慢性 并 显
平下降亦可能与胰岛素抵抗的改善有关。本研究例 数 较少 , 有待 进一步 深入研 究 。 参 考文 献 :
[ ]Ma u aM, rA, e oz A. r el rai t n&It - 1 t d Ma D FnoR Wo H ahOgnz i s i d t ao ne r
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在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的应用比较

2 . 2 重要指标 比较 : 给药前 1 m l n , 两组平均动脉压( M ) 、 心
( S p O 2 )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 . 0 5 ) , 两组患者术 中恶心、 呕
率( H R) 、 血氧饱和度 ( s p o 2 ) 差异无 统计学 意义 ( P> o . 0 5 ) ; 给 药后 5 m i n , 两组平均 动脉压 ( MA P ) 、 心率 ( H R) 、 血 氧饱 和度
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和吡格列酮组 , 治疗疗程 为 1 2周。结果 : 二甲双胍组和 吡格列酮组在治疗后空腹 和餐后 c肽水平均较 用药前
有 明显降低 , I R稍有降低 , 1 3 细胞功能明显改善 , 二甲 双胍在降低餐后胰 岛素 、 改善 I R方面低于吡格列酮 , 两药治疗前后 血游 离脂 肪
的改变等使糖尿病在临床上的发病率呈现 出越 来越高 的发 展 趋势 , 严重 威 胁 着 人 类健 康 。2型 糖 尿 病 是 一 种 多 因 素疾
吉林医学 2 0 1 5年 1月 第 3 6卷 第 3期
1 资料与方 法
定, 胰岛素和 C肽用放免法测定 ( 药盒 为天津德普生 物技 术和 医学产 品有 限公 司生 产 ) 稳态 模 型 ( H o m a n mo d e 1 ) 的I R指 数
注: 与 C组比较, 0, o < O . 0 5 , ②P< O . 0 1
3 讨 论
V A S评分明显优于丙泊酚组。但在使用过程 中需要 密切监测 患者 的血 压和心率 的变化 , 常规准备 阿托品 、 麻黄碱予 对症处 理, 而对心动过缓 、 心脏传导 阻滞 患者 应慎用或禁用 。 目前 , 右美托咪定对 呼 吸频率 和潮气 量的影 响上存 在较 大争议 。本 研究表明 , 右美 托咪定 对 自主呼 吸几 乎没有 抑 制 作用, 可 以应用于合并 困难气道 的患者 的无痛 胃肠镜检查 。 综 上所述 , 缓慢静 脉注射 右美 托咪定 用于无 痛 胃肠 镜检 查, 安全性高 、 实用性强 、 效果确切 , 值 得临床大力推广 。 4 参考文献 [ 1 ] 许捷鸿. 无痛 胃镜在超高龄患者 中的应用研究 [ J ] . 实用 医学杂志 , 2 0 1 0 , 2 6 ( 3 ) : 4 4 6 . [ 2 ] 戴体俊. 临床麻 醉药理 学 [ M] . 北京 : 人 民卫 生 出版社 ,
盐酸二甲双胍片与盐酸吡格列酮片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评价

盐酸二甲双胍片与盐酸吡格列酮片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
评价
王凯
【期刊名称】《海峡药学》
【年(卷),期】2017(29)8
【摘要】目的探讨盐酸二甲双胍片与盐酸吡格列酮片在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天津代谢病医院内分泌科近半年内收治的T2MD患者100例,按照用药方式差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针对性对症治疗.对照组在基础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用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观察组在针对性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片联合盐酸吡格列酮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糖控制.HT5"H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0%)高于对照组(82.0%),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血糖控制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T6K 盐酸二甲双胍片与盐酸吡格列酮片治疗T2DM,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使用.
【总页数】2页(P142-143)
【作者】王凯
【作者单位】天津市水上公园医院天津 30007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69.4
【相关文献】
1.针刺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临床观察 [J], 包扬;白玉;吴巍
2.阴虚火旺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知柏地黄汤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J], 闫强
3.盐酸二甲双胍片与盐酸吡格列酮片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控管理中治疗效果 [J], 史峻
4.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经二甲双胍、西格列汀片联合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治疗的疗效评价 [J], 夏慧贤
5.益气养阴中药组方联合胰岛素泵治疗气阴两虚证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评价[J], 朱传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糖耐量异常的疗效比较

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糖耐量异常的疗效比较
陈琛
【期刊名称】《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年(卷),期】2013(023)002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糖耐量异常的临床效果.方法结合本院收治的60例糖耐量异常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吡格列酮(吡格列酮组)和盐酸二甲双胍片(二甲双胍组)治疗,治疗过程为3个月.结果吡格列酮及二甲双胍均能显著控制空腹血糖,两者疗效相当,但后者在餐后血糖、体重及血脂的控制上优于前者.结论二甲双胍在改善糖耐量异常和增加心血管获益上优于吡格列酮.
【总页数】2页(P827-828)
【作者】陈琛
【作者单位】长沙市中心医院,湖南,长沙,41000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两种盐酸吡格列酮片分别联用盐酸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比较 [J], 熊坤海;牟丽莉
2.用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比较 [J], 刘成群
3.拜唐苹和二甲双胍对糖耐量异常患者餐后低血糖的疗效比较 [J], 庄万江;熊玉冰
4.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糖耐量异常的疗效比较 [J], 陈琛
5.吡格列酮或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J], 熊承云;周艳红;赵建林;孙超;张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治疗2_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分析孙小东,莫育华,韩璐广州东仁医院内科,广东广州510000[摘要]目的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广州东仁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8例,对照组应用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应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治疗后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空腹血糖(FBG)水平均更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促进患者血糖水平改善,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 二甲双胍;吡格列酮;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效果;血糖水平[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3)03(b)-0065-04Clinical Effect Analysis of Metformin and Pioglitazone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SUN Xiaodong, MO Yuhua, HAN Lu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Guangzhou Dongren Hospital,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 510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etformin and pioglitazone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ethods 56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dmitted to Guangzhou Dongren Hospital from April 2021 to April 2022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tudy group, with 28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etformin, and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etformin combined with pioglitazone. Compared the treatment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with lower levels of 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2 hPG),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1c), and fasting plasma glucose (FBG) after treatment,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Metformin combined with pioglitazone has more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iciency of patients,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patients´ blood glucose level, and reduce the possibil⁃ity of adverse reactions, 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Key words] Metformin; Pioglitazone; Combination therapy;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linical effect; Blood glucose level2型糖尿病在我国发病率较高且基数庞大,当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缺失或者是发生胰岛素抵抗等不良事件时,就会降低其分解糖原的能力,从而导致血糖水平异常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糖耐量异常的疗效比较【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糖耐量异常的临床效果。
方法结合本院收治的60例糖耐量异常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吡格列酮(吡格列酮组)和盐酸二甲双胍片(二甲双胍组)治疗,治疗过程为3个月。
结果吡格列酮及二甲双胍均能显著控制空腹血糖,两者疗效相当,但后者在餐后血糖、体重及血脂的控制上优于前者。
结论二甲双胍在改善糖耐量异常和增加心血管获益上优于吡格列酮。
【关键词】糖耐量异常;吡格列酮;二甲双胍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827-02
igt(糖耐量异常)指的是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中服糖后2小时血糖在7.8-11.0mmol/l的状态。
其根源在于胰岛素抵抗,而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均可改善胰岛素抵抗,我们通过对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干预治疗igt的效果进行观察,以了解两者疗效的区别。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中选择的igt患者60例,其中31例男性,29例女性;年龄分布为35岁-76岁。
入选标准:患者接受口服8
2.5g含一份子水的ogtt,并且服糖后2小时的血糖值为
7.8-11.0mmol/l,所有患者在进行试验前未接受igt药物,并曾通过简单的运动及饮食调理无明显效果。
其中20例患者患有高血压且处于服药阶段,25例患者正在服用调脂药物,同时服用上述两类
药物的10例。
1.2 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bmi均无明显差异。
吡格列酮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69.37±4.21)岁,bmi(体质指数)24.67±3.63;据血糖情况清晨顿服吡格列酮15-30mg。
二甲双胍组(男女各15例)平均年龄(70.06±5.74)岁,bmi为24.58±3.22;据血糖情况在早、晚餐后各口服250-500mg二甲双胍片。
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进行ogtt、糖化血红蛋白、血脂以及bmi的检测。
其中血糖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血脂用液相酶法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分析,计量资料以(χ±s)表示,同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差异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则采用成组t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空腹和服糖后2小时的血糖均明显下降。
但在前者,两组结果无明显差异;而在服糖后,二甲双胍组要明显优于吡格列酮组(p<0.01);另外二甲双胍组的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及bmi的值也明显低于吡格列酮组(p<0.05),见表1。
3 讨论
近几年我国igt患病率升至2.53%-4.19%,患者超过2000万[1]。
赵林双等[2]调查武汉地区中老年igt的患病率达10.1%。
而每5-10
年将有1/3的igt转变为糖尿病。
igt不仅可演变为糖尿病,而且还可以损害微血管及大血管系统。
曾有大规模的调查发现,igt患者合并高血压、肥胖的数量要远多于非igt者,同时igt患者中的冠心病的比例更是达到非igt的10倍之多。
国际科研机构开展的调查同样表明:作为一种独立的影响因子,igt与心血管疾病死亡以及全死因死亡密切相关,其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概率明显升高[3]。
因此早期对igt的干预无论是对延缓糖尿病的进展,还是对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均能更多获益。
而且对igt人群干预治疗远比治疗糖尿病更加容易而有效、花费也更少[4]。
影响igt转化为2
型糖尿病的相关因素包括:种族、年龄、肥胖程度、腹型肥胖、缺乏运动、血糖水平及胰岛素水平相对不足等。
其中,以血糖与胰岛素的作用较明显。
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都可以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方式改善igt,但两者作用机制不同。
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二甲双胍在降低餐后血糖、血脂及控制体重方面均优于吡格列酮,提示二甲双胍在控制糖耐量异常的同时可能会有更多心血管因素的保
护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光伟.应切实加强对葡萄糖耐量低减人群的管理[j].中
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9,15(1):1.
[2] 赵林双,陈玉石,向大光,等.武汉地区中老年人糖耐量受损和2型糖尿病患病率调查.中国糖尿病杂志,2005,13(6):131.
[3] saydah s,et al.subclinical states of glucose intolerance and the risk of death in the united satates (abstract 0068).59th annual scientific sessions of ada,ca:san diego,1999:175.
[4] 潘长玉.加强糖尿病综合防治,努力减轻糖尿病负担[j].中华医学杂志,2000,80(3):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