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交流精品:黄帝内经养生智慧
《黄帝内经》10条养生智慧

《黄帝内经》10条养生智慧1. 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
——《灵枢·经脉》人们在开始孕育生长的时候,先是来自于父母的阴阳之气会合而形成精,精之后便会生成脑髓。
2. 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
——《灵枢·本脏》所谓的卫气,可以温养肌肉,使得皮肤充实,滋养腠理,掌管汗孔的正常开合。
3.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人身体的十二经脉和三百六十五络脉,所有的血气都通达到面部,进而注于所有的孔窍之中。
4. 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惧者,神荡惮而不收。
——《黄帝内经·灵枢篇》喜乐过度则神气外散而体内不藏;忧愁过度则血气阻塞而不通;大怒不止则神志迷惑而难以治疗;恐惧过度则神气散失而体内无存。
5. 持脉有道,虚静为保。
——《素问·脉要精微论》诊脉有一诀窍,那就是作为医生首先应心平气和。
6. 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故五脏盛,乃能泻。
——《黄帝内经》肾的功能是主水,用于藏精,精气来自于先天之精气外,还需要其他的五脏后天之精的充养,因此五脏的精气充盈,肾脏的精气才会充盈外泄。
7. 脾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
——《黄帝内经》脾就如同朝中的谏议大夫,用来辅助君王,所有的计划,都是从这里产生的。
8. 太阳脉至,洪大以长;少阳脉至,乍数乍疏,乍短乍长;阳明脉至,浮大而短。
——《黄帝内经》太阳经脉来时,脉洪大且长;少阳经脉来时,脉律脉形变化多;阳明经脉来时,脉浮大而短。
9. 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
——《素问·生气通天论》身心清净,便能够保持阳气充足,因此肌肉皮肤十分紧密,即便有大风和病毒的侵扰,也不会受到什么伤害。
10. 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愚者不足,智者有余,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智。
有智慧的人,在还没有生病的时候,便能够注重自身的保养。
《黄帝内经》与养生智慧

《黄帝内经》与养生智慧-国学教育论文《黄帝内经》与养生智慧地点:山东大学国学大学堂主讲人:徐平整理:本刊编辑部背景资料:《黄帝内经》是中国最著名、最古老的中医典籍之一,被历代医家奉为圭臬、中医的“圣经”,是几千年医药养生的源头活水。
其荟萃了先秦诸子百家养生之道、医疗之术、长寿之诀,承载了独特的“中国式”养生理论。
《黄帝内经》又是一本包罗万象的奇异之书,它不同于西医,它还在帮助我们认知日常事物中的玄妙智慧,比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黄帝内经》是国学经典中唯一一本以圣王命名的书。
相传是黄帝与岐伯、雷公、伯高、俞跗、少师、鬼臾区、少俞等多位大臣讨论医学的记述,但传统上多认为此书成书于战国到西汉。
《黄帝内经》共十八卷,《灵枢》《素问》各有九卷、八十一篇,内容包括摄生、阴阳、脏象、经络和论治之道等。
理想的健康人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健康观,不仅仅是肌体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还应当使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处于完满状态。
《黄帝内经》中描述理想的健康人应该是合天时、合人事、惜精养神的,即:1、合天时指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2、合人事指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意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
3、惜精养神指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每天都在忙碌做事的人难成大气,唯有善于思考、懂得劳逸结合的人才是最具智慧的人。
休息即为放下,表面看好像无所作为,然而真正放下才能够五毒不侵、成就大事。
值得一提的是生活中一个真实的病例,一个商人,知道自己得了癌症后选择了乐观对待,将其视为自身的一部分,平和心态,每天与癌细胞进行对话,与癌细胞和平相处,病情得到稳定并基本治愈。
只有一个人毫无心理压力,彻底放下、合理休息,才能够变得无比强大,才可能击败病魔、重获健康。
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很多,诸如遗传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医疗条件等,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个人的生活方式。
向黄帝内经学习养生之道感悟养生智慧

养生智慧
我个人认为养生,不仅仅要学 习养生知识,还是要学习养生智慧, 更要感悟养生之道。 因为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叫知 识。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叫智慧。 其实学习养生应该是学习养生 之道,从《黄帝内经》中参悟养生 智慧才是根本,而不仅仅是养生知 识。 大道至简,道不远人。因为越 简单的事物越接近事物的本质,而 且道就在我们的身边。
习性造病,积劳成疾(三)
▲ 不要急躁,更不要抱怨。求果不如注重因。好比 一个误区,犹如拜佛取经进入了小雷音寺,而非大雷 音寺。 ▲ 养生好比保养自己的爱车。你定时保养自己的爱 车,为什么没有时间养护自己身体。如学习养生之道, 不生气,好好吃饭,好好睡觉,适量运动等等。 ▲ 其实聪明的你不妨可以做一个对比:你有时间, 有勇气,有精力和金钱去排队挂号、看病、抓药、煲 药、吃药。为什么没有时间去反思自己生活中的坏习 惯,为什么没有时间每天锻炼身体去养生防病呢? ▲ 有时养生是一种舍得的哲学。因为有时有舍才有 得。如果舍去不睡觉打通宵麻雀、上网熬夜的坏习惯, 不会不收获健康。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扁鹊的故事 ▲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
扁鹊三兄弟的故事
有一次,扁鹊到了魏国。魏文王接见了他,问道:“听闻 你家中有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但不知哪一位的医术最好 呢?” 扁鹊答道:“我大哥医术最好,我二哥排第二,三兄弟中 我医术最差。” 魏王觉得奇怪:“那么为什么你会最出名呢?” 扁鹊答道:“我大哥,于病情发作之前就进行处理,使周 围的人疾病消弥于无形,外人无从知晓,所以只有我们家里面 的人才知道他的医术最高。而我二哥,在病情还十分轻微时, 就将疾病治愈,在他手上,疾病不能发展成大病、重病,所以 周围的乡亲都认为他只能治小病,所以名声只限于本乡。只有 我,到了病情比较明显,或者比较重的时候,才知道病因,而 运用药物、针灸等方法治好重病、难治之症,大家都以为我的 医术高明,所以我的名声响遍数国。”
黄帝内经养生 古代养生智慧

黄帝内经养生古代养生智慧黄帝内经养生古代养生智慧,我为大家汇聚了一些健康知识和日常养生的文章,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黄帝内经养生古代养生智慧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黄帝内经养生形劳而不倦《黄帝内经》有言:“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古代养生家认为,形与神是相互依存的。
即所谓的“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
若要养好“形与神”,须得协调好“动与静”。
“静”有助于培养元气,“动”能使元气更好地循环。
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适时适度的饮食习惯、坚持有效的身体锻炼。
做好这些,能使精神饱满,从而让身体越活越年轻。
我们不难发现,农村的老人,往往比城市的老人更硬朗长寿。
这得益于乡村生活,让他们保持了良好的劳动习惯。
身体经常劳作,就不至于轻易感到疲倦。
真气平和调顺,自然寿命绵长。
心安而不惧《黄帝内经》里说:“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
”心态平和,不患得患失,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
人体内的生理活动,就能始终按照自然规律去运行。
反观那些整天心事重重、活得战战兢兢的人,很少有能够长寿的。
中医养生之道,讲究的是“养心调神”。
这与《黄帝内经》中,“心安而不惧”的说法是一致的。
所谓心安者,在志为喜、在声为笑。
喜悦的心情和愉快的笑声,远胜过世间一切保养品。
佛说:万物唯心造,随所住处皆安乐。
内心安定、无有恐惧,因而能够自在洒脱。
古代养生智慧德全而不危《黄帝内经》有言:“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意思是,有些人之所以能活到百岁,动作灵活而不显得衰老,是因为道德修养的完备。
古人以“德”为立身之本。
孔子曰:“大德者,必得其寿。
”意思是说,具备高尚道德修养的人,往往越活越年轻。
孔子这番“有德者寿”的说法,实际是蕴含着医理的。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不悉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生之大经也。
”养德,能够调理人的性情。
由内而外地维护人的元气,使人长寿。
所谓德全,概括起来有八个字:性善,仁礼,知足,忍让。
《黄帝内经》的养生智慧

风尚L i f e styleSTRAIT SISTER56法于阴阳法于阴阳,就是要顺应自然阴阳变化的规律,为自己营造一个更适于生存的环境,享受人类的自然寿命。
《黄帝内经》中同此观点的还有“天人相应”,是说人必须要了解四时的变化,适应四时阴阳的兴衰消长,使自身的阴阳之气得以平衡。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就提出:春三月,万物欣欣向荣,人需要“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多多愉悦身心,体验勃勃的生机带给自己的精神快乐。
这即“养生之道”。
夏三月,万物隆盛,人则要“夜卧早起,无厌于日”,适应夏日洋溢充盈的阳气,才能精神焕发。
这亦谓“养长之道”。
秋三月,万物丰收兴隆,气候上清爽静肃,阳气收敛,那么这时人就需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如此,阳气可以向体内聚拢,少受到肃杀之气的侵害,精神方可安宁。
这便是“养收之道”。
冬三月,天寒地冻,阳气闭藏,唯有“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才能够避免阴寒之气的侵害。
这就是“养藏之道”。
食饮有节“食饮有节”就是要有合理的膳食习惯。
《素问·脏气法时论》中有食疗应该如何开展的原则性描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这里所提出的饮食结构是十分合理的,有主食,有副食,谷肉果菜的均衡摄入,实际上就是饮食有节的第一层要求。
第二层要求,则是不可以不节制,也莫要过分节制。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就是说的饮食过度而导致肠胃超负荷,影响消化。
反过来说,有些女孩子过分追求纤细窈窕,挑食、偏食和不当减肥的现象屡见不鲜,出现营养不良的问题,这同样不符合老祖宗的食疗观。
所以,正确的做法就是,既不要吃得太饱,也不可过分饥饿。
起居有常起居有常,就是作息有规律。
曾国藩为官处世之所以能够影响后人,和他起居有常有莫大关系。
曾的祖父对于家里人的作息要求很严格,每天必须早起床,但是曾国藩起不来。
为此他想了个办法:在睡觉的房间放一个铜盆,上面用绳子悬着一个秤砣。
《黄帝内经》养生的精髓

《黄帝内经》养生的精髓《黄帝内经》养生的原则有两条:一是调摄精神和形体,提高防病、抗老机能;二是适应外界的环境,避免外邪侵扰。
《黄帝内经》首篇《上古天真论》中的两段话是养生的精髓。
第一段话:“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黄帝内经》强调人可以活到百岁,人之所以没能活到百岁、尽享天年,而是半百而衰、英年早逝,主要有如下原因:第一,饮食不节——“以酒为浆”,恣食过饱,损伤脾胃。
第二,酒色太过——“醉以入房”,花天酒地,伤精竭液。
第三,起居无常——“以妄为常”,日夜颠倒,损神劳形。
第四,情志不佳——“不时御神”、放逸其心,损伤心神。
第五,劳作太过——“不知持满”,逆于生乐,极力劳形。
人要想健康长寿,“度百岁乃去”,就要遵循《黄帝内经》提出的五大养生原则:第一,顺应自然:“法于阴阳”——顺四时而知寒暑。
不违背天时气候,冬天注意保暖,夏季时常纳凉。
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反之就要生病。
第二,导引吐纳:“和于术数”——运动锻炼。
导引是我国古代的呼吸运动(导)与肢体运动(引)相结合的一种养生术,现今的保健操、跑步、爬山、游泳等运动锻炼也能起到保健的目的。
“和于术数”关键在于“和”字,采用任何一种健身方法,都要做到适中。
第三,饮食养生:“食饮有节”——不过饱过饥。
饮食要注意定时定量,不要过寒过热、食嗜辛咸。
如果不加以节制,暴饮暴食,超过脾胃的受纳运化的能力,就会损伤脾胃。
第四,起居养生:“起居有常”——睡眠有规律。
早晨睡懒觉不起床,晚上熬夜不睡觉,都是对身体有害的生活方式。
睡眠是天然的补药,睡好子午觉。
睡眠可以消除疲劳,恢复精力和体力,从而达到防病强身,益寿延年的目的。
曲黎敏教授讲解《黄帝内经》智慧养生笔记

黄帝内经与智慧养生一、为什么要学习黄帝内经在国学经典中的地位和意义1.《黄帝内经》在国学经典中地位独特——唯一一本以帝王命名的书。
生命之学是帝王之业,是大功德,大慈悲。
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
圣人为什么重医药所谓圣人就是能够听从自己本性的人,就是能够掌控自己身体和欲望的人。
如果又能够让别人听从自己,就可以由人而王。
天下即人身,人体是在所有的组织系统里最精密的自组织结构,它自己有一个和谐的机制。
古人认为人的任何思想都是从身体当中来的。
《大学》讲至善,《中庸》讲太过与不及,而所有的太过与不及都源于人身体结构内部的太过与不及。
假如肝火太盛,木(肝)生火(心),我们的心就会烦乱,做事就会很急躁。
如果肾经不足的话,我们就思维就不够。
拿破仑有一句话:人的身体结构即命运。
中医的话是人的身体结构和功能即命运。
生命医学又是人类学中最高的学问。
中国文化强调从医入道(和)道以医显。
2.可以认知自我生命活力:魄力精神意志胆识聪明人身难得,真法难闻,中国难生魄在中医里涉及到它是肺的神。
肺神,肺气足了以后它的外现就叫神。
力,涉及到肾,力量从肾来。
肺和肾都涉及到一个先天本能的问题,所以魄力关系到本能的问题,是学不来的。
不可以向别人学魄力。
精神,在中医里,肾的最基本的物质就是指精;神是心的神明。
精神在中医里是心肾相交的能力。
胆识涉及的是胆气足不足。
胆,是主决断的。
意志,意是脾(精)的外现,心之所存谓之意。
脾主运化,脾精足不是记忆性的问题,而是关联性的问题。
关联性好,就是运化,就是头脑灵活的表现。
志是肾之神,肾主收藏。
意志是人体运化能力和收藏能力的体现。
运化灵活,又能定住坚持,就是有意志力。
聪明,肾开窍于耳,肝开窍于目。
聪明与否,看肝肾能力。
学习《黄帝内经》,培养更多地向内观察我们人身的能力。
它是国学经典里边最为寂寞的一项。
向内看很痛苦也很难,所以自古圣贤皆寂寞。
西方是要认识自己,而中国文化是要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就是天和人的和谐,大宇宙和小宇宙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越高你就越接近至善。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原文: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生命是一个过程)现在告诉大家,你看它都是很完整的,就是四个字,四个字的。
其实大家可能老觉得养生,说老师你一定要教我们很多的养生方法,我告诉你,生活当中无处不在养生,比如说同样读这句话,你是吟诵下来的,你声音如果保持了一个抑扬顿挫的话,你本身就养气。
所以大家要好好地去读《黄帝内经》,不要怕读不懂,前面不懂,后面都会有人给你解释。
那么昔在黄帝,生而神灵,这第一段讲的什么意思呢?实际上是在讲生命是一个过程。
昔在,我稍微说一下这个昔字,昔字是什么意思呢,大家看,昔(象形字),就是日在水下,太阳已经到了洪水里边了,这意味着一个很远古的洪水时代,那么用英文来翻译就是 longlongago,就是很久很久以前。
那么很久很久以前有个黄帝,生而神灵,看上去好像是在说黄帝,实际上真的是在说黄帝吗?难道我们每个人出生都不是神灵吗?那么生而神灵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神灵就告诉你,任何一个生命的出生,都有他不可思议的那一方面。
比如我们想一个受精卵,然后在经过细胞分裂,然后再经过十月怀胎,他就能够完成人类几亿年的进化,这难道不是一种神灵吗?所以实际上这不是单纯在说黄帝,而是说我们人的生命都是生而神灵。
我们每个人都生而神灵。
而且我现在告诉你,每个人生而神灵都是有相的。
养生智慧所谓神灵大家看下面我举个老子的一句话,叫做什么呢?老子是最爱用小孩子来打比方的,老子最喜欢的几类人物,一个是小孩子,一个是少女。
那么他说小孩子说什么呢?原文: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的小孩子连毒虫,比如说我们大家在生活当中都看到过或者听说过这样的故事,有狼可以把孩子抱回去,没听说过狼把大人抱回去,为什么?想没想过,为什么能去把小孩子抱回家去养一个狼孩出来,没说把你抱回去,为什么?因为什么呀,小孩子在老子的眼里,老子就解释,这是为什么,因为小孩子阳气特别足,阳气特别足,肾精特别足的话,他就不懂得恐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四季的产生是源自阳气的变化
• 春季阳气“生” • 夏季阳气“长” • 秋季阳气“收” • 冬季阳气“藏”
3、冬季的养生—养藏的季节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 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 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一、法于阴阳
法于阴阳—顺时养生
本源于气一元论的生成论思想 《素问•宝命全形论》:
“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1、 人体中的季节秘密
(1) 哪个季节出生的人体质最好? (2) 北方人与南方人为何不同?
(3)人体的疾病多择季而发 肝应春—多精神类疾病 心应夏—多心血管疾病 脾应长夏—多胃肠疾病 肺应秋— 多呼吸系统疾病 肾应冬— 各系统疾病均多发,尤其பைடு நூலகம்心脑血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
《黄帝内经》是一本什么书?
第一部中医学经典 第一部养生学宝典 第一部生命百科全书
儒道佛
孔子 公元前551年
老子 前585年
释迦牟尼 前565年
• 德国现代哲学大师雅斯贝斯:
• “直至今日,人类一直靠轴心期所产生、思考和创造的一 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燃火 焰。自那以后,情况就是这样。轴心期潜力的苏醒和对轴心 期潜力的回忆,或曰复兴,总是提供了精神动力。”
常用便捷养生法术
(2)咽津—补益肾水肾精
将舌抵上颚,或“龙搅华池”,等津蓄满口 后咽下,最后发出啯然之声。肾之液为“唾”。 通过咽津,可以补充肾水,填充肾精,灌溉五 脏。
常用便捷养生法术
(3) 搓耳:
肾开窍于耳, 耳是全身脏腑的缩影
常用便捷养生法术
• 搓耳的方法: 1)搓耳门 2)捏耳廓、耳垂 3)鸣天鼓 4)拨耳
《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夫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 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黄帝内经》养生大法
• 法于阴阳—顺应天地阴阳之气的变化来养生 • 和于术数—使用与身体和谐的养生法术 • 食饮有节—吃、喝有节制 • 起居有常—起居有常规 • 不妄作劳—不超越常度的劳作 • 外避时邪—避免发生时代、时令病 • 内养精神—恬淡虚无,守持精神
(1)睡眠—
• 冬季: 宜早卧晚起,增加睡眠。睡眠是潜 藏阳气的重要方式,动植物通过冬眠过冬。
• 春夏季:晚睡早起,少睡懒觉,早起不要 早于鸡鸣,晚睡不要晚于子时。
(2)运动 —
• 冬季:“无泄皮肤,使气亟夺”——减少运动, 或不运动,保持阳气收敛内藏。
• 春夏季:运动增加,产生阳气,新绿可以舒达肝气, 郊外踏青最有益,可以有效避免抑郁症发生。夏 季保持适量的运动,使气得泄。
健康误区:冬洗桑拿,夏吹冷气
• 冬季应促进阳气的闭藏,泡温泉、洗桑拿、剧烈运动等导致 阳气与精气发散太过、体质日渐虚弱 。
• 夏季应保持一定量的汗出,“使气得泄”。吹冷气过多,一 则导致汗出减少;一则导致寒邪入侵,肢体关节出现病变。
健康误区:冬洗桑拿,夏吹冷气
《素问·金匮真言论》:故冬不按蹻,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 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 汗出也。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夏暑汗不出 者,秋成风疟。
冬季是养生最重要的季节 ,养生的要点为“藏”。
(3)房事—
房事:春一、夏二、秋一、冬无 《内经》 “冬不藏精,春必温病。”
春季动辄发热、季节性高血压者、皮肤过敏症等,多与冬季 精气不藏、肾精不足有关。
(4)情志—
• 《内经》“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 —— 冬季情志宜深沉、含蓄; 春季保持情绪舒展、愉快; 夏季宜饱满热情; 秋季宜平稳、淡泊;
(6)擦涌泉—— 使元气长盛不衰
以左手擦右脚涌泉,右手擦左足涌泉, 各100次左右,每于晚上睡前摩擦。擦 涌泉具有强身补肾,镇静安眠之效用。
二、和于术数
和,调和使用; 术数,养生的技术与方法。
使用与身体和谐的养生法术:
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太极剑、 气功、 药膳、水疗等,应与体质阴阳和 谐、动静得宜。
常用便捷养生法术
(1) 叩齿—— 固齿强肾法 齿为骨之余,由肾所主。在中年之后,
肾气渐虚,牙齿亦出现一定的松动。每日上 下齿相叩36次,最好在晚上入睡前进行,可 补益肾气,强固牙齿。
常用便捷养生法术
(4)浴面—— 保持青春不老 两手相对摩热,覆面轻擦,如以水洗面之状,
每日数次。因为人之三百六十五络皆上注于面, 通过浴面,可疏通面部经络,使面色红润,须 发不白。有鼻炎者,单独搓迎香穴。
马三立养生口诀:搓脸磕牙踢屁股
常用便捷养生法术
(5)灸 关元— 治疗下 焦虚寒
常用便捷养生法术
冬季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
4、活血药物:山楂、丹参、三七、桃仁、杏仁、红花、等活 血之品使用。 5、适度补肾,增强人体代谢能力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 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 道。”
• 《黄帝内经》是智者之间的对话,这 些对话告诉我们,这个广博的自然界与 我们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应 该如何降伏身心,听从自然的引导,达 到人体阴阳的和谐,身心的健康。
(5) 饮食—
冬季:为进补的最佳季节:
•
羊肉、牛肉、驴肉、鲜鱼等肉类;人参、鹿茸等补药。
为防过热,可配合白萝卜等少量清火之品食用。
•
葱、姜、花椒、茴香、大枣等调料;韭菜、香菜、桂圆
等蔬菜水果等;
(6)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 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是死亡 率最高的季节。
黄帝曰:有其年老而有子者,何也?
歧伯曰:“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 有余也。”
《素问·上古天真论》
冬季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
1、保持一定量的步行,以1小时左右为佳; 2、控制饮食:减少总量,尤其是晚餐;
冬季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
3、化湿的食物与药物: 薏米、赤小豆、冬瓜、燕麦、苦荞麦、白萝卜、海带、
紫菜、陈皮、茯苓、白芥子、萝卜子、玉米须等均有化湿祛 痰的作用,可以经常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