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案例的分析及启示【精选】

合集下载

常见的教育法律案例分析(3篇)

常见的教育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教育领域的法律法规日益完善。

在教育实践中,教育法律案件层出不穷,涉及教育行政管理、学校管理、教师权益保护、学生权益保护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选取几个典型的教育法律案例进行分析,以期对教育法律实践提供借鉴。

一、案例一:某学校违规收费案案情简介:某市一所中学在招生过程中,向学生收取了额外的择校费、住宿费等费用,并未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执行收费。

学生家长向当地教育局投诉,经调查核实,该校确实存在违规收费行为。

案例分析:本案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的相关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不得以任何名义非法收取费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经营者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收取费用。

”该校在招生过程中违规收费,违反了上述法律规定。

处理结果:当地教育局对该校进行了严肃处理,责令其退还违规收取的费用,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通报批评。

启示:本案提醒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范收费行为,切实维护学生和家长的合法权益。

二、案例二:教师因言论自由被解聘案案情简介:某教师在课堂上发表了对学校管理的不满言论,被学校认为违反了职业道德,遂被解聘。

教师不服,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案例分析:本案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教师享有学术自由、言论自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条规定:“劳动者有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

”教师的言论虽然对学校管理提出了批评,但并未违反法律法规,学校以此为由解聘教师,侵犯了教师的合法权益。

处理结果: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支持了教师的仲裁请求,认为学校解聘教师的行为违法,要求学校恢复教师的劳动合同关系。

启示:本案表明,教师享有言论自由的权利,学校在处理教师言论问题时,应尊重教师的合法权益,不得滥用职权。

典型案例生活中的法律(3篇)

典型案例生活中的法律(3篇)

第1篇一、引言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工具。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法律无处不在。

本文将结合几个典型案例,探讨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典型案例一:交通肇事逃逸【案例背景】某日,王某驾驶一辆轿车在市区行驶,因操作不当,与一辆电动车发生碰撞。

事故发生后,王某担心承担法律责任,驾车逃离现场。

【法律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发生交通事故,当事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并迅速报警。

王某在事故发生后逃离现场,属于交通肇事逃逸。

【法律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交通肇事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并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此外,如果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王某还将面临刑事责任。

三、典型案例二:高空抛物【案例背景】某小区居民楼,一居民从高空将花盆扔下,砸中楼下一辆行驶中的电动车,导致电动车驾驶员受伤。

【法律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规定,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发生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法律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九十一条规定,高空抛物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在本案中,侵权人应承担赔偿责任,包括医疗费、误工费、精神损害赔偿等。

四、典型案例三:夫妻共同债务【案例背景】张某与李某结婚,婚后张某以个人名义向银行贷款购置房产。

离婚时,李某要求分割该房产,并承担相应的贷款。

【法律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夫妻共同财产包括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

夫妻共同债务是指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为夫妻共同生活、抚养子女、履行抚养义务等所发生的债务。

【法律后果】在本案中,张某购置房产的贷款属于夫妻共同债务,李某有权要求分割该房产,并承担相应的贷款。

五、典型案例四:知识产权侵权【案例背景】某科技公司研发了一款软件,并取得了软件著作权。

法律典型案例近期分析(3篇)

法律典型案例近期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法律案例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通过对近期法律典型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法律精神,提高法律意识,为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贡献力量。

本文将选取近期具有代表性的法律案例,从案件背景、法律问题、判决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典型案例分析1. 案例一:张某诉某公司劳动合同纠纷案(1)案件背景张某于2016年1月入职某公司,担任销售经理一职。

2019年3月,张某因公司经营不善被公司辞退。

张某认为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遂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仲裁委员会支持了张某的仲裁请求,要求公司支付赔偿金。

(2)法律问题本案涉及劳动合同解除的相关法律规定,主要涉及以下问题:①公司是否违法解除劳动合同?②公司是否应当支付赔偿金?(3)判决结果法院审理后认为,公司未提前30日书面通知张某,也未支付经济补偿,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公司应当支付张某赔偿金。

2. 案例二:李某诉某房地产公司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1)案件背景李某于2018年3月与某房地产公司签订了一份房屋买卖合同,约定购买该公司一套住宅。

合同签订后,李某按照约定支付了购房款。

然而,在办理房屋过户手续时,李某发现房屋存在严重质量问题,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损失。

(2)法律问题本案涉及房屋买卖合同纠纷,主要涉及以下问题:①房屋是否存在质量问题?②李某是否可以解除合同?③公司是否应当赔偿损失?(3)判决结果法院审理后认为,房屋确实存在质量问题,且李某在签订合同时并不知情。

根据《合同法》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李某有权解除合同。

同时,根据《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公司应当赔偿李某的损失。

3. 案例三:王某诉某医院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1)案件背景王某于2018年8月因感冒在某医院就诊。

医生误诊为肺炎,给予王某不必要的治疗。

治疗期间,王某病情加重,经诊断发现王某患有肺结核。

道法法律万能案例分享(3篇)

道法法律万能案例分享(3篇)

第1篇一、引言道法自然,法律规范。

在现代社会,法律与道德共同构成了社会行为的准则,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补充。

本文将通过几个典型案例,探讨道法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共同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社会和谐。

二、案例一:道德缺失引发的法律纠纷【案例背景】张先生和李先生是邻居,两家相邻而居。

一天,张先生家的狗在院子里乱跑,不小心咬伤了李先生家的孩子。

李先生认为张先生没有看管好自家的狗,要求张先生赔偿医药费。

【案例分析】在这个案例中,张先生的狗咬伤他人,违反了社会公德,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78条的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因此,张先生作为狗的主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此外,张先生的狗咬伤他人,也违反了道德规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75条的规定,饲养动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或者放任动物伤害他人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案例启示】这个案例告诉我们,道德和法律是相辅相成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遵守道德规范,尊重他人权益,同时也要依法行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案例二:法律缺失导致道德困境【案例背景】某小区的业主委员会在制定小区管理规定时,规定业主不得在小区内养狗。

然而,该规定并未得到全体业主的认可,部分业主仍然饲养宠物。

这导致小区内宠物粪便随处可见,影响了环境卫生。

【案例分析】在这个案例中,业主委员会制定的规定虽然符合法律精神,但并未充分考虑到业主的实际需求和小区的实际情况。

因此,该规定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出现了道德困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74条的规定,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所有权属于业主共有。

业主对共有部分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在这个案例中,业主委员会在制定规定时,未充分尊重业主的共有权利,导致部分业主在道德上产生了质疑。

法律讲堂讲真实案例(3篇)

法律讲堂讲真实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权益的重要工具。

在现实生活中,法律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为了提高大家的法律意识,本法律讲堂将通过真实案例的解析,为大家揭示法律的力量和法律的公正。

二、案例一:交通肇事逃逸案【案例简介】2019年5月,某市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小型轿车与一辆电动车发生碰撞,电动车驾驶员受伤。

事故发生后,轿车驾驶员驾车逃离现场。

警方通过调查,最终将肇事逃逸的轿车驾驶员抓获。

【案例分析】1.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第一款规定:“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救助受伤人员,并立即报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2. 责任认定:根据法律规定,肇事逃逸的驾驶员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在本案中,轿车驾驶员因交通肇事逃逸,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赔偿受害人的经济损失。

3. 教训与启示:这起案例提醒我们,在发生交通事故时,驾驶员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救助受伤人员,并立即报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肇事逃逸不仅会给受害者带来伤害,还会给自己带来严重的法律后果。

三、案例二:合同纠纷案【案例简介】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货物供应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供应一批货物。

合同签订后,甲公司未能按期交付货物,导致乙公司损失。

乙公司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案例分析】1.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2. 责任认定:法院经审理认为,甲公司未能按期交付货物,构成违约,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最终,法院判决甲公司向乙公司支付违约金及赔偿损失。

3. 教训与启示:合同是当事人之间的法律约束,签订合同时应当谨慎。

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应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执行。

如一方违约,另一方可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四、案例三:故意伤害案【案例简介】张某与李某因琐事发生纠纷,张某持刀将李某刺伤。

大学身边的法律案例(3篇)

大学身边的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大学,是知识的殿堂,也是青年人成长的摇篮。

然而,在这片充满活力与梦想的土地上,法律案例也时有发生。

本文将以几个典型的大学校园法律案例为切入点,分析其中的法律问题,以期为广大师生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案例一:大学生盗窃案【案情简介】某大学一年级学生小李,因家庭经济困难,心生盗窃念头。

一日,小李趁宿舍无人,盗取了同宿舍同学小王的笔记本电脑一台,价值5000元。

案发后,小王向学校保卫处报案,小李被抓获。

【法律分析】1. 小李的行为已构成盗窃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 学校作为教育机构,有责任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小李因法制观念淡薄而走上犯罪道路,学校在此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责任。

3. 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建立健全校园安全防范措施,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启示】1. 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远离违法犯罪。

2. 学校应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营造良好的校园法治氛围。

3. 家长和社会各界应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案例二:大学生侵权案【案情简介】某大学二年级学生小张,在篮球场上与小李发生争执,一气之下将小李打伤。

经鉴定,小李的伤情构成轻微伤。

事后,小李将小张告上法庭,要求赔偿医疗费、误工费等共计5000元。

【法律分析】1. 小张的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 小张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3. 学校在此事件中存在一定责任。

大学生典型法律案例介绍分析(3篇)

大学生典型法律案例介绍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群体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然而,由于法律知识的缺乏、道德观念的模糊以及社会环境的复杂,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仍可能遭遇各种法律问题。

本文将介绍和分析几个典型的涉及大学生的法律案例,以期为大学生提供法律知识普及和自我保护意识培养。

二、案例一:大学生盗窃案【案例背景】某高校大学生小张,因家庭经济困难,产生了盗窃他人财物的念头。

在一次深夜,小张潜入宿舍楼,盗取了宿舍内某同学的笔记本电脑和手机。

被盗窃的同学发现后报警,警方将小张抓获。

【案例分析】1.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 案例启示: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法制观念,自觉抵制盗窃等违法行为。

同时,宿舍楼应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三、案例二:大学生网络侵权案【案例背景】某高校大学生小李在未经他人同意的情况下,将他人拍摄的照片上传至网络,并配以侮辱性文字。

被侵权人发现后,要求小李删除侵权内容并公开道歉,但小李拒绝。

随后,被侵权人将小李诉至法院。

【案例分析】1.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未经他人同意,擅自使用他人作品、图片、声音等,侵犯他人著作权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 案例启示:大学生在互联网时代,应自觉遵守网络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知识产权,不传播、不制作、不转发侵权内容。

同时,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维护网络环境的和谐。

四、案例三:大学生校园贷纠纷案【案例背景】某高校大学生小王因急需用钱,向校园贷平台借款。

在还款过程中,小王因无力偿还,导致借款本金及利息不断攀升。

小王向借款平台提出协商还款,但遭到拒绝。

无奈之下,小王将借款平台诉至法院。

【案例分析】1.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六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违法案例分析及启示

违法案例分析及启示

违法案例分析及启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法治建设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下,大部分人们都遵循法律规范,但仍有少部分人会违法犯罪。

本文将以几个典型的违法案例为例,深入分析案情,探究案件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和应该引起的人们的启示。

一、黑色资本案2017年9月13日,国家非常规出租车协会会长陆某、秘书长叶某等人被警方抓获。

经查,陆某等人通过违法操作向投资人高额回报来借此获取不当利益,披上了“非常规出租车配备电子租车智能终端技术”的噱头。

结果造成多位老年人和退休职工家庭失去全部积蓄。

分析:黑色资本案凸显了金融监管的不足和部分老年人的金融观念不升级,转而追求高息的投资策略。

此外,投资收益率高、文案看似合规,迫不及待的心态也是造成投资人被骗的原因之一。

启示:应该建立一套健全的金融监管机制,加强对高风险金融机构的审核和监管力度;普及金融投资知识,提高公民金融风险识别能力,以避免被不法分子欺诈。

二、短信诈骗案2017年9月30日,短信诈骗案件引起全国转载。

犯罪团伙通过发送仿制银行信息的短信,引诱受害者点开链接,然后以“电脑远程操作,恢复被盗信息”等名义,诈骗了数百名失去全部积蓄的人。

分析:短信诈骗案的基础是受害人的信息安全意识欠缺和被骗者追求迅速解决问题。

此外,不法分子通过制造紧急情况、营造信任等方式,让受害人立刻点开链接,导致上当受骗。

启示:加强密码安全意识和信息保护意识,收到短信后应先冷静判断,注意查看短信是否有错别字或者标点符号等错误;不要点开不知名链接或未经本人许可的链接。

三、医疗纠纷案2018年2月8日,一则“湖南杨晶医生简历造假举报”消息在网上热传。

据查,杨晶医生在简历中造假,而且在曾主刀的一例手术中,手术失败而被病人家属认为骗取医疗费用。

随后,医生被停医。

分析:医疗纠纷案的根源是医疗机构和医生的作风建设有待加强。

同时,医德医风的传承与学习应加强,安全的医疗依据应该具有科学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研讨环节 • 是当前教学中的难点、弱点
• 启示七
• 在观察、实验活动之后,开展充 分的研讨活动
• 案例八 • 混合小苏打和白醋 • 先将一份小苏打混合一份白醋 • 观察到的现象:产生气泡、透明液体、
沉淀的白色粉末
• 产生的问题: • 气泡是什么? • 白色粉末是什么? • 透明液体是什么?
• 从第一个角度研究 • 气泡是什么? • 实验的方法排除、鉴别
• 从第二个角度研究 • 透明液体是什么? • 分离 • 继续加小苏打,会不会冒泡
• 从第三个角度研究 • 白色粉末是什么? • 加第二份白醋,发现白色粉末少了 • 为什么? • 加第三份白醋,发现白色粉末更少了 • 为什么? • 加第四份白醋,发现白色粉末没有了 • 为什么?
• 意义在于活动B有比较大的自主活动空 间与比较长的自主活动时间
• 意义在于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碰到一系 列问题与问题的解决过程
• 哪怕是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 什么这样简单的顺序问题
• 同样要涉及观察、比较、思考、讨论、 决策、分工、合作等过程
• 更不用说筛分后的干土的观察,水杯 中分层沉淀后的土壤观察,以及这两 组信息之间的比较、联系、综合这样 的思维活动过程了
• (概念性理解)
• 启示六
• 从注重事实性知识的教学走向促 进概念理解的教学
• 案例七
• 几节公开课的时间统计
• 课题
活动准备
• 用水测量时间
26
• 我们的小缆车
28
• 谁流得更快一些 35
• 摆的研究
17
实验活动 8
10 8 20
研讨 6 2 0 3
• 的确没有把“研讨”当作一回事!
• 现实教学中经常出现的情况 • 教师与学生之间“一对一”的交流 • 改革为 •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研讨
几个案例的分析及启示
建德市明珠小学 邵锋星 2013年3月17日
• 案例一 • 2012年11月 • “明珠小学五年级学生学习兴趣调查”
• 调查方法
• 在语文、数学、科学、英语、音乐、体育、 美术7门学科中
• 你最喜欢的是( )课,原因是

)。
• 从喜欢到不喜欢排列,第2名到第6名依次是

)。
• 你最不喜欢的是( ( )。
• 启示一
• 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 学习科学的兴趣
• 案例二 • 六下第一课《放大镜》 • 教材近两页的内容,讨论“为什么要使用
放大镜” • 有没有意义和价值?
• “为什么要使用放大镜?”这样的问题 •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 • 完全没有意义、没有价值 • 反而是一种认识的负担 • 倘若花时间在这样的问题上 • 只会耽误核心问题的探究与解决
)课,原因是
• 调查结果 • 不同班级情况略有不同 • 总体统计 • 学生最喜欢体育课,最不喜欢英语课 • 科学课排名第五
• 不喜欢科学课的原因 • 学生说:常常不做实验
• 我们做深刻一些的分析 • 事实上 • 实验还是经常做的 • 只是都是教师完全预设好的实验 • 是还没开始做就已经知道结果的实验 • “鲜有失败、没有兴奋、失去好奇”
• 一位教师执教《摆的研究》一课
• 实验活动中,学生对于如何计时、如何计 算摆的次数等问题存在不同意见,操作上 也存在困难,导致误差很大
• 原因在于
• 准备活动阶段,没有为主要探究活动做好 准备
• 是不是什么问题都要交待得很清楚? • 是不是指导越细越好? • 当然不是! • 必须指导的,不该指导的,在于教师对于
学生学习水平的理解与把握!
• 启示三
• 准备活动要为主要探究活动打下基础、 做好准备
• 案例四
• 《测量水的温度》一课
• 测量不同的四杯水的温度:1号杯自来水、 2号杯温水、3号热水、4号杯刚从热水瓶里 倒出来的热水
组别 不同的水温
第1 组
第2 组
第3 组
第4 第5 第6 组组组
第7 组
第8 组
• 重视事实根据
• 实事求是的理性态度
• 启示四
• 培养科学理性态度,重视证据(数据) 的科学性、真实性
• 案例五 • 《土壤中有什么》一课的观察活动 • 活动A(观察取自花坛的潮湿的土壤) • 活动B(观察土壤颗粒、放入水中观察、
观察杯中沉淀后的土壤等)
• 活动B
• 碾碎、筛分干土,观察土块冒出的气 泡,观察搅拌沉淀分层后的土壤等活 动整合成一个大的活动进行
• 这一课应该研究的是什么问题? • “放大镜为什么能放大?” • “放大镜倍数与什么有关?” • 展开充分的探究、研讨活动
• 启示二 • 让学生经历有价值的、典型认识活动
• 案例三 • 章鼎儿老师《条形磁铁的磁性》一课 • 准备活动阶段 • 问学生 • 还有什么不明白吗? • 老师提一个问题:“观察什么?”
• 启示五
• 把主要活动整合成有充分时间和自主 空间的大活动
• 案例六《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 蒲公英靠风传播种子; • 油菜花、凤仙花靠弹射传播种子; • 苍耳有刺,粘在动物皮毛上传播种子; • 椰子靠水传播; • …… • (事实性知识)
• 不同的植物种子有不同的构造,以适应 不同的方式来传播自己的种子。
第9 组

10 组
1号 自来水的 杯 温度
16
16
16
16
16
16
16
15
16
16
2号 温水的温


38
38
38
38
38
38
36
37
38
38
3号 杯
热水的温 度
62
62
62
62

4号 杯
热水瓶里 热水的温

82
82
82
82
82
82
80
79
82
82
• 有什么问题? • 第四小组 • 1号杯自来水温度 • 2号杯温水的温度 • 3号杯热水的温度 • 4号杯热水瓶里热水温度
• ……
• “还有同学没举过手吗?”
• 累加了参与统计的人数后,潘老师 说:“我们班有46位同学,可是只 有45个数据。作研究,每个同学的 数据都很重要,一个都不能少。”
• “我们需要再仔细地来统计一次。”
• 科学课的核心目标是让学生懂得什么 是证据,怎样用可靠的的证据(包括 数据)去证实世界
• 注意考察任一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及重 现性
14摄氏度 16 33摄氏度 38 61摄氏度 62 80摄氏度 82
• 说明了什么? • 怎么处理?
• 张教师执教《豌豆荚里的豌豆》
• 孩子们举手统计自己手中的一颗豌豆 荚有几粒豌豆
• “0粒”,没有小手举起;
• “1粒”,没有小手举起;
• “2粒”,一只小手举起,潘老师在2 粒对应的表格中写上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