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活化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磷酸活化软木制备活性炭的研究

磷酸活化软木制备活性炭的研究本文旨在探讨磷酸活化软木制备活性炭的方法,研究其性能并与传统活性炭进行比较。
我们对软木和活性炭的相关背景进行了介绍,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
接着,我们详细描述了实验方法,包括原料准备、磷酸活化处理、炭化及活化等步骤。
通过实验得到的活性炭,对其物理化学性质及吸附性能进行了测定和数据分析。
我们对结果进行了讨论,并得出结论。
在自然界中,软木具有轻质、保温、隔热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家居、建筑等领域。
磷酸活化法制备活性炭是一种有效的改性方法,能够提高软木的吸附性能。
我们对软木进行了预处理,包括干燥、破碎和筛分,以获得合适的颗粒大小。
随后,将软木与磷酸溶液混合,进行活化处理。
经过一定时间的浸泡和加热后,将得到的混合物进行过滤、洗涤和干燥,得到活性炭样品。
为了比较磷酸活化软木制备的活性炭与传统活性炭的性能差异,我们选取了市售活性炭作为对照。
通过BET比表面积、孔容、孔径等物理化学性质的测定,发现磷酸活化软木制备的活性炭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同时孔径较小。
这表明磷酸活化软木制备的活性炭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
在活性炭吸附性能测试中,我们采用碘吸附值和亚甲蓝吸附值两种方法进行测定。
结果显示,磷酸活化软木制备的活性炭具有较高的吸附性能,尤其是对亚甲蓝的吸附值高于传统活性炭。
这说明磷酸活化软木制备的活性炭在去除水中有机物和染料方面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磷酸活化软木制备活性炭的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简单易行,便于大规模生产;(2)得到的活性炭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孔容,以及较小的孔径,有利于提高吸附性能;(3)对亚甲蓝等有机染料的吸附值高于传统活性炭,说明其在污水处理等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定不足之处。
在磷酸活化过程中,磷酸溶液的浓度对活性炭性能的影响尚未进行深入研究。
目前仅对活性炭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吸附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未来可进一步探究其在真实应用场景中的性能表现。
活性炭制备技术及应用研究综述

活性炭制备技术及应用研究综述摘要:从活性炭的制备技术和活性炭的应用两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活性发近20年的研究进展。
总结了活性炭的化学活化法和物理活化法的发展状况,对制备技术中的最新突破—物理法-化学法活性炭一体化生产工艺进行了介绍,并且简述了活性炭工业生产中无公害化、低消耗、预处理的生产技术,以及吸附达饱和活性炭的再生生产技术,同时总结了活性炭在气相吸附、液相吸附和作为催化剂载体等方面的应用进展。
提出了目前活性炭生产应用技木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活性炭产业发展的出路与对策,指明了活性炭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活性炭:制备:应用;发展趋势活性炭是由木质、煤质和石油焦等含碳的原料经热解、活化加工制备而成,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表面化学基团,特异性吸附能力较强的炭材料的统称。
活性炭在石油化工、食品、医药乃至航空航天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重要功能材料。
近年来,随着环保、新能源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功能型活性炭的市场需求激增,我国活性炭的生产量和出口量均已达到世界第一。
同时,生物质热解固炭技术也是公认的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
因此,针对活性炭科学研究与产业化开发存在的问题,本论文综述了活性炭制备与应用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1.国内外活性炭制备技术进展1.1化学活化法化学活化法就是通过将各种含碳原料与化学药品均匀地混合后,一定温度下,经历炭化、活化、回收化学药品、漂洗、烘干等过程制备活性炭。
磷酸、氯化锌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硫酸、碳酸钾、多聚磷酸和磷酸酯等都可作为活化试剂,尽管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同,有些对原料有侵蚀、水解或脱水作用,有些起氧化作用,但这些化学药品都可对原料的活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最常用的活化剂为磷酸、氯化锌和氢氧化钾。
化学活化法的活化原理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化學活化剂具有侵蚀溶解纤维素的作用,并且能够使原料中的碳氢化合物所含有的氢和氧分解脱离,以H2O、CH4等小分子形式逸出,从而产生大量孔隙。
活性炭再生及新技术研究

活性炭再生及新技术研究活性炭在水处理运行中存在使用量大、价高的问题,其费用往往占运行成本30%-45%。
用过的活性炭不经处理即行废弃,不仅对资源是很大的浪费,还将造成二次污染。
因此,将用过的饱和炭进行再生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
活性炭再生(或称活化),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在不破坏活性炭原有结构的前提下,将吸附于活性炭微孔的吸附质子以去除,恢复其吸附性能,达到重复使用目的。
1 活性炭再生的几种方法1.1 药剂洗脱的化学法对于高浓度、低沸点的有机物吸附质,应首先考虑化学法再生。
(1)无机药剂再生。
是指用无机酸(硫酸、盐酸) 或碱(氢氧化钠)等药剂使吸附质脱除,又称酸碱再生法。
例如吸附高浓度酚的炭,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脱附的酚以酚钠盐形式被回收,再生工艺流程见图1。
吸附废水中重金属的炭也可用此法再生,这时再生药剂使用HCl等。
图1 吸附酚的饱和炭无机药剂再生工艺流程(2)有机溶剂再生。
用苯、丙酮及甲醇等有机溶利,萃取吸附在活性炭上的吸附质。
再生工艺流程见图2。
例如吸附高浓度酚的炭也可用有机溶剂再生。
焦化厂煤气洗涤废水用活性炭处理后的饱和炭也可用有机溶剂再生。
图2 有机溶剂再生工艺流程采用药剂洗脱的化学再生法,有时可从再生液中回收有用的物质,再生操作可在吸附塔内进行,活性炭损耗较小,但再生不太彻底,微孔易堵塞,影响吸附性能的恢复率,多次再生后吸附性能明显降低。
1.2 生物再生法利用经过驯化培养的菌种处理失效的活性炭,使吸附在活性炭上的有机物降解并氧化分解成C02 和H20,恢复其吸附性能,这种利用微生物再生饱和炭的方法,仅适用于吸附易被微生物分解的有机物的饱和炭,而且分解反应必须彻底,即有机物最终被分解为C02和H20,否则有被活性炭再吸附的可能。
如果处理水中含有生物难降解或难脱附的有机物,则生物再生效果将受影响。
生物再生试验流程见图3。
吸附试验时4柱串联运行,再生运行时4柱并联操作。
近年来利用活性炭对水中有机物及溶解氧的强吸附特性,以及活性炭表面作为微生物聚集繁殖生长的良好载体,在适宜条件下,同时发挥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和微生物的生物降解作用,这种协同作用的水处理技术称为生物活性炭(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BAC)。
KOH-空气活化活性炭国内外研究现状

KOH-空气活化活性炭国内外研究现状随着空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KOH-空气活化活性炭作为一种新型的去除空气污染物的材料备受关注,被广泛应用于空气净化领域。
本文旨在介绍KOH-空气活化活性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研究现状1. 国外研究现状在国外,KOH-空气活化活性炭作为一种新型的去除空气污染物的材料,已经应用于多个领域。
典型的例子是利用KOH-空气活化活性炭去除空气中的甲醛污染物。
Li等人利用KOH活化在氨气中获得了高表面积的活性炭,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活性炭可以高效地去除甲醛。
他们还发现,当体积分数为50%的KOH浓度和1417℃的最终炭化温度时,制备的活性炭表现出最佳的去除甲醛能力。
除了去除甲醛污染物,KOH-空气活化活性炭还可以用于去除其他污染物。
如,以KOH活化技术制备的活性炭用于去除空气中的苯乙烯污染物,实验结果表明,该活性炭可以高效地去除苯乙烯。
2. 国内研究现状在国内,KOH-空气活化活性炭的研究也十分活跃。
一些研究者开展了相关的实验研究。
例如,Sun等人通过KOH活化陕西咸阳软木毛的木质素,制备出了一种高表面积的活性炭。
他们对该活性炭进行了表征,并对其去除二氧化硫污染物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活性炭可以高效地去除二氧化硫。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者利用KOH活化技术制备出了一种新型的复合材料,即微纳米铁-活性炭复合材料。
该复合材料不仅能够高效地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还能够去除空气中的有机气体污染物。
研究结果表明,KOH-空气活化活性炭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优异的去除效果,良好的再生性能和稳定性,成为了新型的去除空气污染物材料。
结论综上所述,KOH-空气活化活性炭是一种新型的去除空气污染物材料,具有比表面积高、去除效果好、再生性能好及稳定性等特点。
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材料制备工艺和性能测试方法,以更好地实现目的。
影响KOH-空气活化活性炭性能的因素KOH-空气活化活性炭的制备方法、气氛环境、物料种类、活化剂使用量和终末炭化温度等条件对活性炭的性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活性炭再生及新技术研究

活性炭再生及新技术研究活性炭是一种多孔材料,其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广泛应用于水处理、空气净化、化工等领域。
然而,随着活性炭的使用,其吸附能力会逐渐降低,因此活性炭的再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活性炭再生的方法以及新技术的研究进展。
活性炭的再生主要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包括高温再生和低温等离子体再生。
高温再生是将已经失活的活性炭暴露在高温下,通过热解和氧化作用恢复其吸附性能。
低温等离子体再生是通过等离子体的活化作用,将已经饱和吸附的活性炭再次激活。
这些传统的再生方法虽然有效,但存在能耗高、设备复杂等问题。
近年来,新技术在活性炭再生领域得到广泛研究。
一种是基于微波辐射的再生技术,通过微波的加热作用,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将活性炭加热至高温,从而实现快速再生。
这种方法具有能耗低、速度快、效果好等优点。
另一种是基于超声波的再生技术,通过超声波的振动作用,能够提高活性炭的孔隙结构,从而增强其吸附能力。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效果显著等特点。
此外,纳米材料在活性炭再生中也有广泛应用。
例如,将纳米金属颗粒引入活性炭中,可以提高其吸附性能。
此外,纳米材料还可以用于活性炭再生废液的处理,通过纳米材料的催化作用,将废液中的有机物降解分解,从而实现循环利用。
不仅如此,还有一些新兴技术在活性炭再生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例如,基于生物降解的再生技术,通过利用微生物降解活性炭饱和吸附的有机物,从而恢复其吸附性能。
此外,基于电化学的再生技术,通过电极对活性炭进行再生,具有能耗低、效果好等优点。
总之,活性炭再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传统的再生方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而新技术的研究也在不断推进。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活性炭再生的机理,优化再生方法,并开发更高效、节能的再生技术,以提高活性炭的再生利用率,推动活性炭再生技术的发展。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一、活性炭再生的意义活性炭再生的目的是为了恢复其吸附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减少生产成本,节约资源。
活性炭再生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研究活性炭再生技术对于实现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活性炭再生的方法活性炭再生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物理法是指采用高温脱附、压力变化等物理手段进行再生;化学法是指采用化学试剂对活性炭进行处理;生物法是指利用微生物对活性炭进行再生。
物理法和化学法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再生方法。
1. 物理法物理法的再生方法包括高温脱附、换热再生和压力变化等。
高温脱附是指将饱和吸附剂在高温下进行加热,通过升高温度来驱除吸附在活性炭孔隙中的物质,达到再生目的。
换热再生是指利用其他热载体通过热交换的方式来对活性炭进行再生。
而压力变化则是通过改变活性炭所处环境的压力来实现对活性炭的再生。
2. 化学法化学法的再生方法主要包括氧化法、还原法和酸碱法等。
氧化法是指将活性炭暴露在氧化剂中,使其与被吸附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从而达到再生的目的。
还原法则是指将氧化的活性炭暴露在还原剂中,还原被氧化的活性炭。
酸碱法是指利用酸碱溶液对活性炭进行处理,使活性炭脱附被吸附的物质。
三、活性炭改性的意义活性炭改性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其吸附性能,扩大其应用领域,增加其使用寿命。
通过对活性炭进行改性处理,可以使其在医药、食品、环保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研究活性炭改性技术对于提高活性炭的使用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活性炭改性的方法活性炭改性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改性、化学改性和复合改性。
物理改性是指通过改变活性炭的外部形貌和孔结构来提高其吸附性能。
化学改性是指利用化学方法改变活性炭的表面性质和化学成分,以提高其吸附性能。
复合改性则是指通过将活性炭与其他吸附材料或催化剂进行复合,以提高其吸附性能。
2. 化学改性化学改性的方法主要包括氧化改性、硫化改性和氮掺杂改性等。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活性炭是一种具有高表面积、强吸附能力和多孔性的吸附材料,广泛应用于环境治理、化学工业、生物医药等领域。
然而,长期的应用和多次使用后,活性炭的吸附性能会逐渐降低,需要进行再生或改性。
活性炭的再生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化学、物理处理手段,使其恢复吸附能力的过程。
目前常用的再生方法主要包括热再生、化学再生和微波再生。
其中,热再生是最常用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高温下将吸附物从孔隙中蒸发出来,并将炭表面氧化还原,以去除表面的致密层,提高孔隙度和孔隙径。
化学再生是指通过酸、碱等化学试剂来去除活性炭表面的吸附物和残留物质,但这种方法会导致炭的孔结构和形貌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吸附性能。
微波再生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再生方法,它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再生,保持了炭的微观结构和形貌,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验证。
除了再生,改性也是提高活性炭吸附性能的重要手段。
活性炭的改性主要包括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两种方式。
物理改性包括高温炭化、氧化、表面修饰等方法,可以改变炭的孔隙度、孔径分布和表面活性位点等特性,从而提高其吸附性能。
化学改性则是通过在炭表面引入一些功能基团来扩展其吸附范围和吸附能力。
目前许多研究表明,通过铁、锰等过渡金属的离子交换或化学吸附改性可以增强炭对重金属、有害气体的吸附特性。
总之,活性炭的再生和改性可以有效提高其吸附性能和延长使用寿命,为实现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保障。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更加高效、可持续和环保的方法来进行活性炭的再生和改性,为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活性炭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11期
赵丽媛 ,等 :活性炭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29 15
方法反应条件温和 ,对设备材质要求不高 ,对环境 无污染 。工艺流程如图 1所示 。
物理活化反应实质是活化气体与含碳材料内 部“活性点 ”上碳原子反应 ,通过开孔 、扩孔和创造
新孔而形成丰富的微孔 [ 6, 7 ] 。 (1)开孔作用 活化气体与堵塞在闭孔中的游离
1 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1. 1 物理活化法 物理活化法是将原料先炭化 ,再利用气体进行
炭的氧化反应 ,形成众多微孔结构 ,故又称气体活 化法 。常用气体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由于 CO2 分 子的尺寸比 H2O 大 ,导致 CO2 在颗粒中的扩散速度 比水蒸气慢 [ 5 ] ,所以工业上多采用水蒸气活化法 。 其工艺特点是 : 活化温度高 、时间长 ,能耗高 ,但该
活性炭吸 附 性 可 采 用 不 同 方 法 进 行 分 析 和 表征 ,指标有亚甲蓝吸附值 、苯吸附量 、CC l4 吸附 率 、碘值 、焦 炭 脱 色 率 等 。其 受 自 身 孔 结 构 影 响 极敏感 ,根据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会分类标准 , 孔径大小是活性炭孔结构表征的主要参数 ,可分 为微孔 ( r < 2 nm ) 、中孔 ( 2 mm < r < 50 nm ) 和 大 孔 ( r > 50 nm ) [ 1 ] 。影响孔结构的因素还有 : ⑴孔 径分布 ; ⑵微 孔 形 状 [ 2 ] (直 筒 状 、墨 水 瓶 状 、V 形 状 、锥形状等 ) ; ⑶微 孔 状 态 (开 孔 、闭 孔 ) ; ⑷孔
KOH 活化法是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研究而发 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活化方法 ,其制备的活性炭比表 面积较高 ,微孔分布均匀 ,吸附性能优异 ,是目前全 世界制备高性能活性炭或超级活性炭的主要方法 。 KOH 活化机理非常复杂 ,国内外尚无定论 ,但普遍 认为 KOH 至少有两个作用 [ 14, 15 ] : ⑴碱与原料中的 硅铝化合物 (如高岭石 、石英等 )发生碱熔反应生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性炭是一种具有发达孔隙结构、巨大比表面积和优良吸附性能的炭材料,在各行各业具有广泛而重要的用途。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许多领域对活性炭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活性炭在原料、生产工艺及性能等方面的发展。
活性炭的制备是一个受多因素影响和制约的复杂工艺过程,其原料及活化处理工艺的不同均会对活性炭的性能产生显著影响。
制备性能优良的活性炭的原料非常丰富。
一般来说,只要是富碳的物质均可作为制备活性炭的原料,主要可分为两大类:植物类和矿物类。
植物类有:木材、椰壳、胡桃壳、杏核、橄榄核、稻壳等[1~5];矿物类有:无烟煤、沥青、石油焦等[6~8]。
此外,将合成树脂[9,10]、煤焦油[11]、废旧轮胎[12]、牲畜粪肥[13]、米糠[14]等进行适当处理也可生产出具有一定吸附能力的活性炭。
最近报道对香蕉皮[15]、海藻[16]等进行活化处理,也可制备出不同用途的性能优良的活性炭。
活性炭制备通常需要经过炭化和活化两个阶段,其中活化过程非常关键,目前报道的活化方法主要分两大类:物理活化和化学活化。
本文将对近年来活化处理技术的发展进行评述。
1物理活化法物理活化法是将原材料经过炭化后再进行活化,在碳材料表面和内部形成发达的微孔结构。
它一般分两步进行:首先对原料进行炭化处理,以除去其中的可挥发成分,使之生成富碳的固体热解物,然后用合适的氧化性气体(如:水蒸气、CO2、O2或空气)对热解物进行活化处理。
活化可以使富碳的热解物开孔、扩孔和创造新孔,从而形成发达的孔隙结构。
目前常用的活化剂为水蒸气和CO2。
活化机理为:C+H2O=H2+CO(H2O为活化剂)(1)C+CO2=2CO(CO2为活化剂)(2)上述反应均为吸热反应,活化温度一般在800~1000℃之间,为防止碳的烧失,一般在无氧环境下进行。
影响物理活化效果的因素主要包括:原材料性质、原料粒径[17]、碳化和活化条件(活化温度、活化时间、活化剂种类、活化剂流量等)。
马祥元等[18]以核桃壳为原料,水蒸气为活化剂,研究了水蒸气流量、活化时间和活化温度对活性炭得率和吸附性能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活化温度为850℃,活化时间为90min,水蒸气流量为0.45L/min,在此条件下制备出碘吸附值为1048.96mg/g、亚甲基兰吸附值为12mL/0.1g的活性炭;张利波等[19,20]以烟杆为原料,分别采用水蒸气和CO2对其进行活化处理,均得到微孔结构的活性炭,其中以水蒸气为活化剂得到的活性炭产品孔径分布范围较宽,中孔率达26.92%,而以CO2为活化剂,其产品中孔率仅为3.85%。
物理活化法生产工艺简单,不存在设备腐蚀和环境污染活性炭活化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易四勇,王先友,李娜,魏建良,戴春岭(湘潭大学化学学院,湘潭411105)摘要活性炭在催化、吸附、新能源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它具有比表面积大、导电和导热性佳、化学稳定性好、价格便宜等特点,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在活性炭的制备过程中,活化处理技术是影响其性能的关键。
综述了各种活化方法制备活性炭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各种活化方法对活性炭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活性炭物理活化化学活化性能ResearchProgressinActivationTreatmentTechnologyofActivatedCarbonYISiyong,WANGXianyou,LINa,WEIJianliang,DAIChunling(SchoolofChemistry,XiangtanUniversity,Xiangtan411105)AbstractActivatedcarbon(AC)haswideapplicationsincatalysis,adsorptionandnewenergyresourceareas.ThephysicochemicalpropertiesofAC,suchashighspecificsurfacearea,goodelectricalandthermalconductivitiesaswellasthechemicalinertnessmakeitgainextensiveattentions.DuringthepreparationofAC,themainfactoraffectingtheperfor-manceofACliesinitsactivationtreatmenttechnology.ThepurposeofthispaperistoanalyzeanddiscusstheperformanceofACobtainedbydifferentactivationmethodsbasedontherecentprogressoftheactivationtechnologyofAC.Keywordsactivatedcarbon,physicalactivation,chemicalactivation,performance*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673092)易四勇:男,1983年生,硕士生,研究方向:新型化学电源E-mail:leoysy@sohu.com王先友:联系人,男,1962年生,教授,博导E-mail:wxianyou@yahoo.com等问题,制得的活性炭免清洗,可直接使用,用途广泛。
如何加快反应速度、缩短反应时间、降低反应能耗是开发物理法活化工艺的关键。
2化学活化法化学活化法是指将化学药品加入到原料中,然后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加热,同时进行碳化和活化的方法。
相对于物理活化法,它具有活化时间短、活化反应易控制、产物比表面积大等优点,成为现今高性能活性炭的主要生产方法。
化学活化法因原料不同制造方法各有差异,但其工艺流程基本一致(见图1)。
常用的化学活化试剂有ZnCl2、KOH、H3PO4等。
2.1ZnCl2活化法ZnCl2活化法是目前生产活性炭的主要活化法之一,已工业化多年。
一般认为ZnCl2是一种脱氢剂,在活化过程中,ZnCl2的存在使纤维素原料发生脱氢并进一步芳构化,从而形成孔,经充分洗涤后,多余的ZnCl2等杂质被洗去,它们原来占据的位置就出现了孔,因此形成发达的孔隙结构。
影响ZnCl2活化所得活性炭性能的因素很多,张会平等[22]研究了ZnCl2活化法制备木质活性炭工艺过程中各种操作参数如浸渍比、活化时间和活化温度对活性炭得率及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的得率随着浸渍比的提高而逐步提高,但是随着活化时间和活化温度的升高而逐步降低,吸附性能的指标随着浸渍比、活化时间和活化温度的升高而逐步上升,上升到一个最大值后均随之逐步降低;蒋卉等[23]以甘蔗渣为原料,ZnCl2为活化剂,微波为加热源制备活性炭,研究了ZnCl2浸泡浓度、浸泡时间、微波功率和作用时间等实验因素对活性炭性能的影响,指出活化剂ZnCl2的浸泡浓度在实验中起决定性作用,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到产率为34%、亚甲基蓝吸附值为11.03mL/0.1g的活性炭,其亚甲基蓝吸附值达到国家一级活性炭标准的1.23倍;ZhonghuaHu等[24]以椰壳和棕榈种子为原料,ZnCl2为活化剂,制备了中孔和微孔均比较发达的活性炭,比表面积超过2400m2/g。
通过控制活化条件得到大孔容、窄孔径分布的高品质活性炭。
大分子和小分子均显示出较好的吸附性能。
其中以棕榈种子为原料,所得活性炭的中孔率高达94%,而以椰壳为原料制得的活性炭中孔率为71%。
ZnCl2活化法制备活性炭过程中,由于活化温度较低,减少了能耗及高温操作带来的一系列难题,但同时会对环境产生较大的污染,必须对废水、废气进行回收处理,从而使其成本增加。
2.2KOH活化法制备高比表面积的活性炭大多以KOH为活化剂,通过KOH与原料中的碳反应,刻蚀掉其中的部分碳,经过洗涤把生成的盐及多余的KOH洗去,在被刻蚀的位置出现了孔[25]。
这一过程主要发生以下反应:-CH2+4KOH→K2CO3+K2O+3H2(3)-CH+8KOH→2K2CO3+2K2O+5H2(4)K2O+C→2K+CO(5)K2CO3+2C→2K+3CO(6)活化过程中,一方面通过生成碳酸钾消耗碳使孔隙发展;另一方面,当活化温度超过金属钾沸点(762℃)时,钾蒸气会扩散进入不同的碳层,形成新的多孔结构。
气态金属钾在微晶的层片间穿行,撑开芳香层片使其发生扭曲或变形,创造出新的微孔。
影响该方法产品性能的主要因素为活化剂与原料的剂料比。
A.Alonso等[26]以沥青为原料,研究了不同KOH用量对所得活性炭的影响,研究表明:用较少量KOH活化得到的活性炭主要为微孔结构。
随着KOH用量的增加,所得活性炭的中孔增加。
当KOH与原料比分别为2∶1和3∶1时,所得活性炭用于超级电容器分别具有最高的质量比电容(高达400F/g)和体积比电容(超过200F/cm3)。
Ru-LingTseng等[27]以植物藤条为原料,KOH为活化剂,控制KOH/原料质量比为2~6,所得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为912~2299m2/g。
研究发现,KOH/原料质量比为2~5时主要得到微孔活性炭,而当KOH/原料质量比为6时,得到中孔和微孔共存的活性炭。
E.Mora等[28]以中间相沥青为原料,考察了活化剂碱性氢氧化物对产物的影响。
研究表明,KOH与LiOH和NaOH相比具有更好的活化效果。
增大KOH/沥青的比值,能有效发展炭材料的孔隙结构。
采用以石油中间相沥青为原料,KOH/原料比例为5∶1,制得比表面积达3000m2/g的活性炭。
此外,KOH的加入方式、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原料粒径、活化后的洗涤等都对产品的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张晓昕等[29]以石油焦、核桃核为原料,研究了主要工艺条件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实验表明,最佳活化条件为:KOH与原料比为4∶1,活化温度800~900℃,得到的活性炭具有发达的微孔结构。
余梅芳等[30]以新鲜竹屑为原料,KOH为活化剂,制得微孔比表面积为2492m2/g、碘吸附值为2382mg/g、亚甲基蓝吸附值为558mg/g的高比表面积活性炭。
在用KOH活化法制备高性能活性炭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KOH,使得制备成本增加;此外,大量使用KOH不仅造成设备腐蚀,还会对环境产生较大的污染。
如何克服这些不足,使之更好地工业化,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3H3PO4活化法与ZnCl2活化工艺相比,H3PO4活化工艺具有污染少、碳化温度低且成本较低的优点[31],特别是H3PO4活化可使活性炭产品具有较宽的孔径分布,并使H3PO4活化法成为活性炭活化工艺的主要发展方向。
活化过程中,H3PO4进入原料的活化剂原材料粉碎、过筛混合碳化(30 ̄500℃)干燥潮湿活性炭洗涤、过滤活化(500 ̄900℃)蒸馏水或酸产品图1化学活化法工艺流程[21]Fig.1Preparationprocessofcarbonfoamsbyfoamingagent内部与原料的无机物生成磷酸盐,起到膨胀的作用,可增大炭微晶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