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氧活性污泥培养综合实验
城市污水处理AAO系统综合实验报告

综合实验(二)——城市污水处理系统——A/A/O系统实验报告姓名:学号:班级:实验时间: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污水生化处理实验设计的一般法;2、掌握各处理工序的基本原理;3、掌握根据不同出水水质指标要求所控制的运行条件及控制法;4、了解对整套废水处理系统运行的调试、运行、控制法;5、要求掌握的技能和知识点:水处理实验案的编制要点,浊度仪、pH计、溶解氧仪等的正确使用和操作;取样法;实验数据记录、整理和分析法。
二、实验原理A/A/O工艺是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生物硝化及反硝化工艺及生物除磷工艺的结合,在进行去除BOD、COD、SS的同时可生物脱氮除磷。
在厌氧段,回流污泥中的聚磷菌释放磷,并吸收低级脂肪酸等易降解的有机物,同时部分有机物进行氨化;在缺氧段,反硝化细菌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作为碳源,将回流混合液带入的NO3--N和NO2--N通过反硝化作用转为氮气,从而达到脱氮的目的,并使BOD继续下降;而在好氧段主要是去除BOD、硝化和吸收磷,在充足供氧条件下,有机物进一步氧化分解,氨氮被硝化菌转化为NO3- -N,而在厌氧池中充分释磷的聚磷菌则可以在好氧池中过量吸收磷,形成高磷污泥,通过剩余污泥排出以达到除磷的目的。
A/A/O工艺脱氮的作用,是通过增设混合液回流,将好氧段硝化作用后产生的硝酸盐回流至缺氧段进行反硝化达到的。
A/A/O工艺在去除有机污染物的同时,能够实现脱氮除磷效果,其在系统上可以说是最简单的同步脱氮除磷工艺,总水力停留时间少于其他同类工艺,且反应流程上厌氧、缺氧、好氧交替运行,不利于丝状菌生长,污泥膨胀较少发生,生物除磷过程运行中无需投药,运行费用低,且污泥中含磷浓度高,具有较高的肥效,是实现污水回用和资源化的有效途径。
三、实验装置与设备1.实验系统流程2.实验设备及仪器仪表名称部件规格数量系统给水贮水箱直径98cm,高168cm 1.3m3 2提升水泵额定流量0.6L/min,最高流量0.8L/min1流量计玻璃转子流量计,2L/min 1格栅除渣细格栅池有机玻璃,含栅网 1沉砂池沉砂池40L有机玻璃 1流量计气体型 1风机 3厌氧池40cm*46*46 1缺氧池84cm*46*46 1接触氧化池 1A/A/O系统竖流沉淀池 1流量计 2风机 1微曝气 1搅拌电机 1控制集中控制机柜 13构筑物参数原水池:尺寸:820 mm×690mm×1450mm;容积:720L;停留时间:12h;设有进水、出水、溢流、排空口;格栅:外形尺寸:232 mm×242mm×110mm;设有进水、出水、溢流、排空口;功能:是由一组平行的金属栅条制成的金属框架,斜置在废水流经的渠道上,或泵站集水池的进口处,用以截阻大块的呈悬浮或漂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以免堵塞水泵和沉淀池的排泥管。
不同类型反应器好氧颗粒污泥培养过程研究

a 8 一9 % ,a da oo antoe e v aeoe h n9 % .T ehg etI e vlr ect ec 0 一7 % i B /At ,I i t8 % 0 n mr n i gn rmoa rt vrta 0 i r l n ihs "N rmoa a t rah7 % t n 8 nS R l eo ts Y r
msL p . ,h m ea r 2 / , H 80 tet prt e(5±O2 e u .)℃ , fr 0dy o ,h e bcgaua ug ucsul lvt r at at as rs tear i rnl s deisces l c tae i t e r co e8 o o rl s f y ui d n h e e r
Z NG We DE HA n NG a g HE C a q n T F n h o u ANG S  ̄ n h a n
o e cos fR a tr
( colfEwrm n,N n. n e o e m l y N nn 10 9 Sho ri et  ̄j gU ir fTd o g aj g 200 ) o o i vs o i
6 5% 一7 0% i Fr eo ,ad5 nP c tr n 5% 一6 % i S R ceo . h i h cu itict na dd ntf ai l a 2 nC T r t T est a o sn rf ai n eir ct l a r m n i o i i a | n
Kewod S R P C R ga Ia ld e nt g nrmoa y rs B F Sr rnd rs g ir e e vl u o
i hemrs nt eg瑚 c∞ . t
好氧活性污泥培养综合实验-东华大学环境学院大三实验报告

《环工综合实验(2)》(好氧活性污泥培养综合实验)实验报告专业环境工程班级环工1301姓名指导教师余阳成绩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中心二0一六年5月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图四、实验步骤1、活性污泥指标的测定:取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曝气池的活性污泥,测定MLSS,SV30,SVI并镜检;2、小型间歇式活性污泥反应器的准备:3L反应器1个,曝气系统一套,葡萄糖或乙酸钠模拟废水(自配);3、接种:向反应器中加入适量的活性污泥菌种(MLSS为3g/L);4、培养:配制污泥培养营养液,COD值自选,加入到活性污泥菌种中,反应器中加水至体积为3L。
计算负荷,溶解氧值自定(第一天);5、测定活性污泥指标及有机物去除率,沉淀,排水1.5L(或排泥维持MLSS稳定),加入营养液1.5L (COD值自选),曝气,溶解氧自定(第二天);6、测定活性污泥指标及有机物去除率(第三天);要求:维持MLSS稳定(3g/L),不发生污泥膨胀,测定实际污泥增长量,计算污泥泥龄;五、实验记录及原始数据取样体积为100ml第一天原水(添加营养液后)COD(经测定)为406.7mg/L烘干滤纸的质量为0.504g 污泥及滤纸的总重量1.03g时间 1 3 5 10 15 20 30V 98.0 72.4 62.9 49.3 41.5 38.0 31.5坩埚14.3325g 坩埚及残余物14.5318g污泥均匀分散视野范围内,污泥之间相互粘结,呈现菌胶团状,活性污泥在菌胶团之间摆动鞭毛游动,游动之时吃有机物,游动速度较快,体积变大,改变观察区域,不同形状的微生物都在进食。
第二天烘干滤纸的质量为0.49g 污泥及滤纸的总重量0.76g硫酸亚铁铵浓度测定序号 1 2 3 平均值用量(硫酸亚铁铵)18.68 18.65 18.70 18.677C硫酸亚铁铵=0.0535MCOD的测定项目空白空白水样水样用量18.53 18.70 17.70 17.30时间 1 3 5 10 15 20 30V 85.6 39.8 31.2 24.9 21.5 19.9 18.7原水(经过一天碳化)为95.87mg/L原水(添加营养液后)COD (经测定)为432.3mg/L第三天烘干滤纸的质量为0.49g 污泥及滤纸的总重量0.78gC 硫酸亚铁铵=0.0578M COD 的测定项目 空白 空白 水样 水样 用量 17.2517.316.716.7所以空白用量为17.28ml;水样16.7ml累枝虫(第三天) 盖纤虫(第三天)时间 1 3 5 10 15 20 30 V78.047.538.529.024.521.518.5微生物在菌胶团之间游动,但是上图左边的微生物体积巨大,体内的两个核(形如液泡)也在运动,前进进食六、数据处理及结论第一天MLSS和MLVSS代表的是污泥浓度的宏观指标,不能完全代表污泥中具有活性的微生物的浓度;但其测定方便,且可以满足评价污泥量的工程要求,作为设计参数。
污水好氧生物处理实验

熟悉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目的:探究好氧生物处理方法对污水的处理效果 实验原理:利用好氧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实验步骤:准备实验材料、接种微生物、调节曝气量、测定指标 实验结果:通过对比不同处理方法的处理效果,评估好氧生物处理方法的优缺点
PART THREE
原理:利用好氧微生物在有氧环境下进行生物代谢,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稳 定的无机物
讨论:实验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微生物种类、曝气量、温度等,需要进一步探讨优 化实验条件。
改进建议:针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PART SIX
实验目的:验证好氧生物处理方法 在污水治理中的效果
实验步骤:详细描述实验的操作过 程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实验原理:介绍好氧生物处理的基 本原理和流程
微生物:好氧微生物,如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
条件:有氧环境,适当的温度和pH值
过程:微生物吸附、降解、转化有机物,最终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原理定义:利用好氧微生物在有氧环境下进行生物代谢,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微生物种类:好氧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等 生物代谢过程:通过细胞呼吸将有机物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影响因素:温度、pH值、溶解氧浓度、有机负荷等
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评估好 氧生物处理方法的优缺点
实验操作过程不够 规范,需要加强培 训和指导
实验数据分析和处 理能力有待提高, 建议加强数据处理 和分析方面的培训
实验设备不够先进 ,影响实验结果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 建议升级实验设备
实验周期较长,需 要优化实验方案, 缩短实验时间
实验应用:好氧生 物处理技术在污水 处理中的实际应用 案例
污泥培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污泥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掌握污泥活化和驯化的方法。
3. 通过实验,观察污泥的生长情况,分析污泥处理效果。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干污泥- 清水或河水- 废水(可生化性能较好的废水或化工废水)- 营养物质(氮、磷、碳源)- pH试纸- 溶解氧仪- 烧杯- 玻璃棒- 电子天平- 恒温水浴箱- 酶联免疫检测仪2. 实验仪器:- 曝气池- 静置沉淀池- 离心机- 培养箱- 生物显微镜三、实验方法与步骤1. 污泥活化:- 将干污泥加入曝气池内,加入清水或河水,进行曝气,使污泥充分溶解。
- 继续曝气2-4小时,使污泥中的微生物充分活化。
- 静置2小时后,放掉上清液,重复此过程2-3次,直至上清液清澈透明。
2. 污泥驯化:- 使用有营养的水或低浓度的废水开始驯化污泥。
- 按照废水的水温和水质,确定生化培菌的周期。
- 对于可生化性能较好的废水,可以直接用废水驯化微生物。
- 对于化工废水或可生化性能比较差的废水,应采取分步培菌法。
3. 污泥增殖:- 将活化后的污泥加入曝气池,开始快速增殖。
- 在增殖过程中,注意控制好氧池溶解氧,一般保持在2-4之间。
- 持续增殖一段时间,使污泥在填料上生长。
4. 污泥处理效果检测:- 使用pH试纸检测污泥的pH值。
- 使用溶解氧仪检测污泥的溶解氧含量。
- 使用酶联免疫检测仪检测污泥的BOD、COD等指标。
- 使用生物显微镜观察污泥的微生物形态和数量。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污泥活化:- 经过活化后,污泥上清液清澈透明,无混浊,说明污泥中的微生物已充分活化。
2. 污泥驯化:- 经过驯化后,污泥对废水的处理效果良好,BOD、COD等指标明显下降。
3. 污泥增殖:- 经过增殖后,污泥在填料上生长良好,微生物数量增加,溶解氧含量稳定。
4. 污泥处理效果:- 通过检测,污泥的pH值、溶解氧含量、BOD、COD等指标均达到预期目标,说明污泥处理效果良好。
污泥培养方法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污泥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了解不同污泥培养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3. 分析污泥培养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为实际污水处理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1. 原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
2. 污泥:好氧污泥、厌氧污泥等。
3. 培养设备:曝气池、沉淀池、污泥回流装置等。
4. 试剂:营养盐、消毒剂、pH调节剂等。
三、实验方法1. 自然培养法(1)将原水引入曝气池,开始闷曝(只曝气不进水),闷曝2-3天后,停止曝气,静置1-1.5小时。
(2)进入部分新鲜污水(水量约占池容的1/5),然后循环进行闷曝、静置和进水三个过程。
(3)当污水温度为15-20℃时,经过15天左右,可使曝气池中的污泥浓度超过1g/L,混合液的污泥沉降比达到15%~20%。
(4)停止闷曝,连续进水连续曝气,并开始污泥回流。
2. 接种培养法(1)采用附近污水处理厂的浓缩污泥或干污泥作为菌种。
(2)将菌种投入曝气池,开始闷曝,闷曝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3)闷曝结束后,进入正常培养菌种阶段,控制好氧池溶解氧在2-4之间。
(4)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营养盐、消毒剂和pH调节剂的投加量。
3. 连续培养法(1)污水直接通过活性污泥系统的曝气池和二沉池,连续进水和出水。
(2)二沉池不排放剩余污泥,全部回流曝气池,直到混合液的污泥浓度达到设计值。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自然培养法经过15天左右的培养,曝气池中的污泥浓度达到1g/L以上,混合液的污泥沉降比达到15%~20%。
污泥呈黄褐色,镜检有大量新型菌胶团,较为密实,可以观察到许多活跃的钟虫。
污泥活性较强。
2. 接种培养法接种培养法在短时间内即可达到较高的污泥浓度,污泥沉降性能良好。
污泥呈黄褐色,镜检有大量新型菌胶团,较为密实,可以观察到许多活跃的钟虫。
污泥活性较强。
3. 连续培养法连续培养法使污泥浓度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设计值,污泥沉降性能良好。
污泥呈黄褐色,镜检有大量新型菌胶团,较为密实,可以观察到许多活跃的钟虫。
SBR实验方案

间歇式反应启动好氧活性污泥第二大组第一小组:孙佳琳、谢榕洁、罗卓婷、张桂烽、刘小辉一、实验目的:1、了解间歇式反应启动好氧活性污泥的方法;2、掌握SBR 间歇式曝气池运行的五个工序。
3、掌握常规污泥性质(SV 30、MLSS 、SVI )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SBR 工艺即序批式活性污泥法,该池集水质均化、初次沉淀、生物降解、二次沉淀等功能于一体,整个工艺简洁,运行操作可通过自动控制装置完成,管理简单。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中“序批式”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运行操作在空间上按序列、间歇的方式进行,由于污水大都是连续或半连续排放,处理系统中至少需要2个或多个反应器交替运行,因此,从总体上污水是按顺序依次进入每个反应器,而各反应器相互协调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完成污水净化功能,但对每一个反应器则是间歇进水和间歇排水;二是每个反应器的运行操作分阶段、按时间顺序进行,典型SBR 工艺的一个完整运行周期由五个阶段组成,即进水阶段、曝气反应阶段、沉淀阶段、排水阶段和闲置阶段,从第一次进水开始到第二次进水开始称为一个工作周期。
SBR 工艺是基于以悬浮生长的微生物在好氧条件下对污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进行降解的废水生物处理活性污泥法的工艺。
SBR 间歇式曝气池的五个工序。
活性污泥是活性污泥处理技术的核心。
活性污泥是由具有活性的微生物、微生物自身氧化的残留物、吸附在活性污泥上的不能被微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组成的。
其中微生物是活性污泥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微生物群体新陈代谢功能的作用下,使活性污泥具有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稳定的无机物质的能力。
污水处理系统主要依靠细菌起净化和絮凝作用,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靠吞噬可溶性有机物和游离的细菌生存。
这些微生物在活性污泥上形成了食物链和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SBR 法污水处理技术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是反应器中有足够量的呈悬浮状的活性污泥好氧颗粒,通过选取一种或几种驯化方式,使来自其他活性污泥工艺的活性污泥经过一段时间在反应器内形成球形或椭球形的好氧颗粒,同时,污泥的性能(包括出水COD 、活性、沉降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培养污泥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污泥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熟悉污泥培养过程中各项指标的监测与调控。
3. 分析污泥培养效果,为实际污水处理工程提供参考。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1)城市污水:用于污泥培养的进水。
(2)粪便、食品加工业的含氮磷丰富的废液、饭店的米泔水等:作为污泥培养的营养补充。
(3)厌氧污泥:用于培养厌氧污泥的菌种。
2. 实验设备:(1)曝气池:用于培养活性污泥。
(2)消化池:用于培养厌氧污泥。
(3)显微镜:用于观察菌胶团长势。
(4)pH计:用于监测污泥培养过程中的pH值。
(5)有机物分析仪:用于监测污泥培养过程中的有机物含量。
三、实验方法1. 活性污泥培养:(1)将城市污水引入曝气池,暂停进水,进行曝气。
(2)在水温、气温适宜的情况下,1-2天就会出现絮状物。
(3)少量连续进水,或间歇进水,连续曝气。
(4)连续曝气一周后,通过显微镜检查菌胶团长势良好。
(5)逐渐增加进水量至设计量,投入试运行。
2. 厌氧污泥培养:(1)大中型污水处理厂在水处理段正常后,有足够的剩余污泥后,再培养厌氧污泥。
(2)先将消化池内充满二级出水,投入其它消化池的厌氧污泥菌种,或接入水处理段的剩余污泥。
(3)在消化污泥来源缺乏的地方,可用人粪、牛粪、猪粪、酒糟、剩余的淀粉等有机废物稀释到含固率为1%-3%投入消化池。
(4)培养消化污泥菌时,必须控制pH值和有机物投配负荷,pH值应保持在6.4-7.8之间,有机负荷控制在0.5kgVSS/(m3·d)之下。
(5)充分搅拌消化池内的混合污泥,保持消化池内的水温在352,边进泥边加热,待加至所需温度及泥位后,暂停进泥。
(6)每日分析沼气成分,所需数据正常时,取样品进行点火试验。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活性污泥培养结果:经过一周的培养,活性污泥菌胶团长势良好,菌胶团结构完整,絮体较大,污泥沉降性能较好。
2. 厌氧污泥培养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厌氧污泥产气效果良好,沼气成分稳定,符合实际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工综合实验(2)》(好氧活性污泥培养综合实验)
实验报告
专业环境工程
班级环工1301
姓名
指导教师余阳
成绩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中心
二0一六年5月
三、实验原理
活性污泥法就是利用悬浮在水中的活性污泥,在微生物生长有利的环境下和污水充分接触,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营养元素(N、P)和某些无机毒物产生吸附、氧化分解而使废水得到净化的方法。
污水好氧生物处理原理示意图
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图
四、实验步骤
1、活性污泥指标的测定:取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曝气池的活性污泥,测定MLSS,SV30,SVI并镜检;
2、小型间歇式活性污泥反应器的准备:3L反应器1个,曝气系统一套,葡萄糖或乙酸钠模拟废水(自配);
3、接种:向反应器中加入适量的活性污泥菌种(MLSS为3g/L);
4、培养:配制污泥培养营养液,COD值自选,加入到活性污泥菌种中,反应器中加水至体积为3L。
计算负荷,溶解氧值自定(第一天);
5、测定活性污泥指标及有机物去除率,沉淀,排水1.5L(或排泥维持MLSS稳定),加入营养液1.5L (COD值自选),曝气,溶解氧自定(第二天);
6、测定活性污泥指标及有机物去除率(第三天);
要求:维持MLSS稳定(3g/L),不发生污泥膨胀,测定实际污泥增长量,计算污泥泥龄;
五、实验记录及原始数据
SV30mmm取样体积为100ml
第一天
原
水
(添加营养液
后)COD (经测定)为406.7mg/L
烘干滤纸的质量为0.504g 污泥及滤纸的总重量1.03g
坩埚14.3325g 坩埚及残余物14.5318g
污泥均匀分散视野范围内,污泥之间相互粘结,呈现菌胶团状,活性污泥在菌胶团之间摆动鞭毛游动,游动之时吃有机物,游动速度较快,体积变大,改变观察区域,不同形状的微生物都在进食。
第二天
烘干滤纸的质量为0.49g 污泥及滤纸的总重量0.76g
硫酸亚
时间 1 3 5 10 15 20 30 V
98.0
72.4
62.9
49.3
41.5
38.0
31.5
时间 1 3 5 10 15 20 30 V
85.6
39.8
31.2
24.9
21.5
19.9
18.7
累枝虫(第三天) 盖纤虫(第三天)
微生物在菌胶团之间游动,但是上图左边的微生物体积巨大,体内的两个核(形如液泡)也在运动,前进进食
六、数据处理及结论
第一天
MLSS 和MLVSS 代表的是污泥浓度的宏观指标,不能完全代表污泥中具有活性的微生物的浓度;但其测定方便,且可以满足评价污泥量的工程要求,作为设计参数。
对于特定污水处理系统,MLVSS/MLSS 相对稳定,生活污水系统一般为0.7-0.8;该值
0.0
20.040.060.080.0
100.00
5
10
15
20
25
30
35
体积/V
时间/min
沉降曲线
太低说明污泥活性较差。
(PACT法和白土活性污泥法等投料活性污泥法例外)
MLSS=1.03−0.504
0.1=5.26m/m
加进桶中的MLSS理论值应该为3g/L;实测值与理论值差距较大,原因:可能是搅拌不均匀,导致取了局部污泥浓度较高的水样,由S m30=31.5ml也可得出结论
NVSS=14.5318-14.3325=0.1993g
MLVSS=0.526-0.1993=0.3267g
f=mmmmm
mmmm=0.621<0.75
f值偏小,说明水样中NVSS过高
BOD—污泥负荷与SVI值之间的关系
当BOD—污泥负荷介于0.5~1.5kg/(kgMLSS d)之间时,SVI值突出最高,污泥沉降效果不佳。
因此,应避免采用这一区段的BOD—污泥负荷
m m=mm m
m m m=
3×0.4067
5.26=0.23mmmmm/mmmmmm∙m
N S<0.5,在阴影范围内属于一半负荷区
MLSS =
0.78−0.49
0.1=2.9m /m
COD =
(17.28−16.7)×0.0578×8000
5
=53.64mm /m
去除率为
432.3−53.64
432.3
×100=87.6%
V m m =6.075g ∆X =(2.9−2.7)×3×0.74=0.444g
m m =m m m ∆m =6.0750.444=13.68天
污泥龄一般在5~20天,上述计算值在允许范围内,设计合理。
实验结论: 1、
活性污泥培养初期 活性污泥培养中期 活性污泥培养成熟期
鞭毛虫、变形虫
游泳型纤毛虫、鞭毛虫
钟虫等固着型纤毛虫、楯纤虫、
0.0
20.040.060.080.0
100.00
10
20
3040
体积/V
时间/min
沉降曲线
答: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如下:
1、活性染料有良好的水溶性但是可生物降解性差,
,从数学方2、BOD5/COD<0.25,生化环境不够理想、微生物数量不够多、反应速率尚低; m m=mm m
m m m 面解释,分子小,所以商变大→m m大,BOD-污泥负荷率高,污泥降解能力不够,使得污泥数量减少。
处理设施的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较高、运行不够稳定、难降解有机物处理效果差等。
改良工艺如下:
原工艺的气浮混凝池节厌氧水解反应池
PACT池节原工艺的二沉池之后同原来。
选择理由
1、BOD5/COD>0.45可生化性好,BOD5/COD>0.3可生化,<0.25难以生化处理,可采用水解酸化-好氧;<0.2不易生化,宜采用还原或氧化预处理改善可生化性后,再用生物处理
2采用水解反应池可以提高BOD5/COD(工程中简称B/C),改善可生化性;部分削减废水中有机物。
3、消化池上清液中富有氨氮,可以供应大量碳水化合物代谢所需的氮。
4、活性污泥在时间和空间上部分处于内源呼吸状态,剩余污泥少而稳定,无需消化,可直接排放;
感谢下载!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