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exRay通信系统协议规范V2.1修订本A-勘误表V1

FlexRay Communications System Protocol Specification v2.1

Revision A

Errata Sheet

Version 1

Disclaimer

This document as released by the FlexRay Consortium is intended for the purpose of information only. The use of material contained in this document requires membership within the FlexRay Consortium or an agreement with the FlexRay Consortium. The FlexRay Consortium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unauthorized use of this Specification.

Following the comple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lexRay Communications System Specifications commercial exploitation licenses will be made available to End Users by way of an End User's License Agreement. Such licenses shall be contingent upon End Users granting reciprocal licenses to all Core Partners and non-assertions in favor of all Premium Associate Members, Associate Members and Devel-opment Members.

All details and mechanisms concerning the bus guardian concept are defined in the FlexRay Bus Guardian Specifications.

The FlexRay Communications System is currently specified for a baud rate of 10 Mbit/s. It may be extended to additional baud rates.

No part of this publication may be reproduced or utilized in any form or by any means, electronic or mechanical, including photocopying and microfilm, without permission in writing from the publisher.

The word FlexRay and the FlexRay logo are registered trademarks.

Copyright ? 2004-2006 FlexRay Consortium. All rights reserved.

The Core Partners of the FlexRay Consortium are BMW AG, DaimlerChrysler AG, Freescale Halbleiter Deutschland GmbH,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Philips GmbH, Robert Bosch GmbH, and Volkswagen AG.

Introduction

1Scope

The scope of the errata sheet is

?to publish changes in the protocol specification between specification releases and

?to document the changes from one release to the next.

The documented changes must have a technical impact. Typing and spelling errors are not covered in this sheet. Grammatical corrections are only covered if the change may have a technical impact.

2References

[PS05]FlexRay Communications System - Protocol Layer Specification, v2.1, FlexRay Consortium, May 2005.

[PS05A]FlexRay Communications System - Protocol Layer Specification, v2.1 Revision A, FlexRay Consortium, December 2005.

[EPL05A]FlexRay Communications System - Electrical Physical Layer Specification, v2.1 Revision A, FlexRay Consortium, December 2005.

3Notational Conventions

In this document the same acronyms and abbreviations, notational conventions and SDL extensions are used as described and used in [PS05A].

The item numbering is organized in the following way:

.[.]

The version number will be increased after every publication of the errata sheet. The item number is a consecutive number inside a version starting with “1”. The version and the item numbers of a published errata sheet will not change in later publications. Optional sub item numbers are used to document a complex change (e.g. more than one figure, table or paragraph was modified). The modifications belonging to one item have to be seen as a whole including all sub items.

All entries in the errata sheet contain changes against the v2.1 revision A specification, not the specification as modified by previous errata. If an errata is modified by a later errata the original errata will remain in the document, but it will be marked as “superseded by errata X.Y”, which indicates the new errata. The new errata will be marked as “This errata supersedes errata Y.M and Z.N”.

4Version History

Revision Date Items

Version 129-March-2006 1.01 - 1.02

Table 1: Version history.

Version 1

Item 1.01

Synopsis:TxD shall be HIGH after CAS/MTS transmission

Location:[PS05A] Figure 3-18 on page 72

Original:

Replaced by:

Notes: This errata entry is also valid for the FlexRay Protocol specification v2.1.

Item 1.02

Synopsis:Configuration of pChannels

Location:[PS05A] section 9.3.1.1.2

Original:

1. the enumeration pChannels that indicates the channels to which the node is connected,

Replaced by:

26. the enumeration pChannels that indicates the channels to which the node is connected.

The configuration of channels supported by the device, pChannels, has a unique characteristic in that it may affect significant hardware details of the implementation. It is expected that dual channel devices need to be able to support single channel operation, and that single channel devices are configurable

to work on either channel A or channel B. As a result, it is required that an implementation be able to configure pChannels, but the ability to configure this more than once while the CC is in the power on state (see section 2.1.1) is not required. This mechanism does not need to be available in POC:config.

A device may not, however, allow this parameter to be modified in the POC:ready, POC:normal active, POC:normal passive, or POC:halt states, or in any of the states that are defined in the WAKEUP and STARTUP macros of the POC process.

Notes: The item was moved in the numbered list in section 9.3.1.1.2 from the first position (number 1) to the last position (number 26).

This errata entry is also valid for the FlexRay Protocol specification v2.1 [PS05].

网络协议总结版

文章来源: https://www.360docs.net/doc/2718623118.html,/blog/static/8312073620089634134536/ 这个小结,很难写啊~~~网络的东西太多了~~主要是细节很多~~而且,协议也很多,感觉也没有必要去了解这些细节~~似乎找不到重点~~~也没好的办法 ~~~copy了一大堆资料,整理了几个问题~~~~希望可以勾勒出网络的框架~~有的是概要性质的,也有些是细节方面的,选择性的瞄一眼吧~~~貌似有的写的挺详细,有的就很简略~~~最后一看,有点像大杂烩了,嘿嘿嘿,能看完算你狠(LF) ●电路交换技术、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OSI的模型与 TCP/IP(*) ●CSMA/CD ●网桥 ●交换机 ●RIP 与 OSPF(*) ●集线器与交换器比较 ●虚拟局域网VLAN ●什么是三层交换 ●二层交换、三层交换、路由的比较 ●交换机与路由器比较(*) ●IP分片控制 ●TCP为什么要三次握手?(*) ●TCP拥塞控制 ●CS模型与SOCKET编程(*) 其他还有一些很小很小的问题,放到最后了,包括协议三个要素,协议分层优点,NAT,ICMP等等 我觉得网络的重点仍然是对网络的整体性概念,如果不是专门进行协议开发的话,一般不会深入到协议的细节。仍然有重点。协议的重点是TCP和IP,然后概要性需要了解的是UDP,ICMP,ARP,RIP,OSPF等等,其他像NAT、CIDR、DNS、HTTP、FTP、SNMP等有个简单的了解可能更好。 电路交换技术、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OSI的模型与TCP/IP OSI每层功能及特点 物理层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在其上串行传送比特流,即所传送数据的单位是比特。此外,该层中还具有确定连接设备的电气特性和物理特性等功能。物理层的作用:尽可能地屏蔽掉各种媒体的差异。 数据链路层负责在网络节点间的线路上通过检测、流量控制和重发等手段,无差错地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为做到这一点,在每一帧中必须同时带有同步、地址、差错控制及流量控制等控制信息。 网络层为了将数据分组从源(源端系统)送到目的地(目标端系统),网络层的任务就是选择合适的路由和交换节点,使源的传输层传下来的分组信息能够正确无误地按照地址找到目的地,并交付给相应的传输层,即完成网络的寻址功能。 传输层传输层是高低层之间衔接的接口层。数据传输的单位是报文,当报文较长时将它分割成若干分组,然后交给网络层进行传输。传输层是计算机网络协议分层中的最关键一层,该层以上各层将不再管理信息传输问题。 会话层该层对传输的报文提供同步管理服务。在两个不同系统的互相通信的应用进程之间建立、组织和协调交互。例如,确定是双工还是半双工工作。 表示层该层的主要任务是把所传送的数据的抽象语法变换为传送语法,即把不同计算机内部的不同表示形式转换成网络通信中的标准表示形式。此外,对传送的数据加密(或解密)、正文压缩(或还原)也是表示层的任务。 应用层该层直接面向用户,是OSI中的最高层。它的主要任务是为用户提供应用的接口,即提供不同计算机间的文件传送、访问与管理,电子邮件的内容处理,不同计算机通过网络交互访问的虚拟终端功能等。 TCP/IP 网络接口层这是TCP/IP协议的最低一层,包括有多种逻辑链路控制和媒体访问协议。网络接口层的功能是接收IP数据报并通过特定的网络进行传输,或从网络上接收物理帧,抽取出IP数据报并转交给网际层。 网际网层(IP层)该层包括以下协议:IP(网际协议)、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RARP(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反向地址解析协议)。该层负责相同或不同网络中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主要处理数据报和路由。在IP层中,ARP协议用于将IP地址转换成物理地址,RARP协议用于将物理地址转换成IP地址,ICMP协议用于报告差错和传送控制信息。IP 协议在TCP/IP协议组中处于核心地位。 传输层该层提供TCP(传输控制协议)和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两个协议,它们都建立在IP协议的基础上,其中TCP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服务,UDP提供简单的无连接服务。传输层提供端到端,即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主要功能是数据格式化、数据确认和丢失重传等。

工业互联网协议有哪些

工业物联网通信协议有哪些 当以太网用于信息技术时,应用层包括HT-TP、FTP、SNMP等常用协议,但当它用于工业控制时,体现在应用层的是实时通信、用于系统组态的对象以及工程模型的应用协议,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应用层协议,但受到广泛支持并已经开发出相应产品的有以下凡种主要协议。 1、HSE 基金会现场总线FF于2000年发布Ethernet规范,称HSE(High Speed Ethernet)。HSE是以太网协议IEEE802。3,TCP/IP协议族与FFIll的结合体。FF现场总线基金会明确将HSE定位于实现控制网络与Internet的集成。 HSE技术的一个核心部分就是链接设备,它是HSE体系结构将Hl(31。25kb/s)设备连接100Mb/s的HSE主干网的关键组成部分,同时也具有网桥和网关的功能。网桥功能能够用于连接多个H1总线网段,使同H1网段上的H1设备之间能够进行对等通信而无需主机系统的干涉; 网关功能允许将HSE网络连接到其他的工厂控制网络和信息网络,HSE链接设备不需要为H1子系统作报文解释,而是将来自H1总线网段的报文数据集合起来并且将Hl地址转化为IP地址。 2、Modbus TCP/IP 该协议由施耐德公司推出,以一种非常简单的方式将Modbus帧嵌入到TCP帧中,使Modbus与以太网和TCP/IP结合,成为Modbus TCP/IP。这是一种面向连接的方式,每一个呼叫都要求一个应答,这种呼叫/应答的机制与Modbus的主/从机制相互配合,使交换式以太网具有很高的确定性,利用TCP/IP协议,通过网页的形式可以使用户界面更加友好。 利用网络浏览器便查看企业网内部设备运行情况。施耐德公司已经为Mod-bus注册了502端口,这样就可以将实时数据嵌人到网页中,通过在设备中嵌入Web服务器,就可以将Web浏览器作为设备的操作终端。 3、ProflNet 针对工业应用需求,德国西门子于2001年发布了该协议,它是将原有的Profibus与互联网技术结合,形成了ProfiNet的网络方案,主要包括: 基于组件对象模型(COM)的分布式自动化系统; 规定了ProfiNet现场总线和标准以太网之间的开放、透明通信; 提供了一个独立于制造商,包括设备层和系统层的系统模型。 ProfiNet采用标准TCP/IP十以太网作为连接介质,采用标准TCP/IP协议加上应用层的RPC/DCOM来完成节点间的通信和网络寻址。它可以同时挂接传统Profibus系统和新型的智能现场设备。 现有的Profibus网段可以通过一个代理设备(proxy)连接到ProfiNet网络当中,使整Profibus设备和协议能够原封不动地在Pet中使用。传统的Profibus设备可通过代理proxy 与ProFiNET上面的COM对象进行通信,并通过OLE自动化接口实现COM对象间的调用。 4、Ethernet/IP Ethernet/IP是适合工业环境应用的协议体系。它是由ODVA(Open Devicenet Vendors Asso-cation)和Control Net International两大工业组织推出的最新成员与Device Net和Control Net一样,它们都是基于CIP(Controland Information Proto-Col)协议的网络。它是一种是面向对象的协议,能够保证网络上隐式(控制)的实时I/O信息和显式信息(包括用于组态、参数设置、诊断等) 的有效传输。 Ethernet/IP采用和Devicenet以及ControlNet相同的应用层协议CIP。因此,它们使用相同的对象库和一致的行业规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Ethernet/IP采用标准的Ethernet和

中国电信合同书

合 同 书 本合同由以下双方签定: 甲方:海南师范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乙方:中国电信海南分公司 地址:海口市琼山区龙昆南路99号地址: 一.合同内容和形式 双方在第四届海南高校音乐节过程中展开合作。为保障活动顺利展开,确保双方友好关系,树立 乙方公司青春,健康,时尚,高品质的形象,丰富大学校园的文化生活,经双方协议,甲方以晚会的 形式,在校园内为乙方进行公司形象宣传。 甲乙双方经过双方友好协商,基于诚信合作的原则,根据国务院《广告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现就第四届海南高校音乐节的赞助问题签订本合同,以资共同遵守。合同签署后,为了更好地开展本次活动,甲方特携同海南师范大学音乐协会、海南师范大学祥云曲艺协会全力筹备、运营此次活动。二.活动内容要素: 1)活动名称:第四届海南高校音乐节 2)活动地点:海南师范大学星光广场

3)活动时间:2012年 4 月 21 日 三.活动中双方责任权利 甲方的责任:(1)整个系列活动由甲方自行策划、筹备及组织开展,并保证整个项目准备工作在2012年 4 月 18 日前完成。 (2)甲方应尽可能向乙方提供在学校进行宣传的人力、场地等方面的资源并按 《冠名商宣传回报需求》(附件一)的要求,在全校范围内宣传乙方公司形 象。 (3)甲方应保证活动顺利进行,并在活动过程中与乙方保持相关联系,反馈活 动进度。如不能按进度规定完成,或者宣传工作没有达到合同要求,甲方将被 扣除最多30%的赞助经费; (4)甲方对于乙方提供的设计素材、宣传素材的使用仅限于本次活动,不得擅 自使用,且使用后效果需经得乙方确认。 (5)甲方需尽力联络其他高校的学生社团联合会积极配合对本次活动在各自校 园的宣传工作和对冠名商品牌文化的宣传工作。 (6)甲方应尽量保证本校所有社联学生干部及社联旗下各社团干部成为甲方微博 的粉丝。 (7)甲方需尽力为乙方在校方后勤队那争取较低的星光广场的场地费用以及每个 展销点的费用。 (8)甲方需提前进行晚会彩排,并检查麦克风、灯光及音响设备问题甲确保当天晚会总体顺利进行。 (9)甲方在活动当天为甲方申请2个宣传点:海南师范大学紫荆路上。一个作为乙 方的展销点,另一个作为海师学生现场关注电信微博“海南天翼(3G)部落”的平 台。由乙方为新粉丝提供礼品 (10)在活动期间,甲方不得与除乙方商家之外类似的单位建立合作关系。 甲方的权利:(1)甲方有权监督乙方按最终活动方案上的承诺,包括活动奖品、促销道具、宣传用品等条款执行,由乙方原因引起,造成不能按时按量完成最终活动方案,甲 方不承担连带责任. (2)甲方有权审查广告内容和表现形式,对不符合法律、法规的广告内容和表 现形式,甲方可要求乙方做出修改,最终画面将由双方审核通过及确认。

网络协议大全

网络协议大全 在网络的各层中存在着许多协议,它是定义通过网络进行通信的规则,接收方的发送方同层的协议必须一致,否则一方将无法识别另一方发出的信息,以这种规则规定双方完成信息在计算机之间的传送过程。下面就对网络协议规范作个概述。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 它是用于映射计算机的物理地址和临时指定的网络地址。启动时它选择一个协议(网络层)地址,并检查这个地址是否已经有别的计算机使用,如果没有被使用,此结点被使用这个地址,如果此地址已经被别的计算机使用,正在使用此地址的计算机会通告这一信息,只有再选另一个地址了。 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网络管理协议 它是TCP/IP协议中的一部份,它为本地和远端的网络设备管理提供了一个标准化途径,是分布式环境中的集中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份。 AppleShare protocol(AppleShare协议) 它是Apple机上的通信协议,它允许计算机从服务器上请求服务或者和服务器交换文件。AppleShare可以在TCP/IP协议或其它网络协议如IPX、AppleTalk上进行工作。使用它时,用户可以访问文件,应用程序,打印机和其它远程服务器上的资源。它可以和配置了AppleShare协议的任何服务器进行通信,Macintosh、Mac OS、Windows NT和Novell Netware都支持AppleShare协议。 AppleTalk协议 它是Macintosh计算机使用的主要网络协议。Windows NT服务器有专门为Macintosh服务,也能支持该协议。其允许Macintosh的用户共享存储在Windows NT文件夹的Mac-格式的文件,也可以使用和Windows NT连接的打印机。Windows NT共享文件夹以传统的Mac文件夹形式出现在Mac用户面前。Mac 文件名按需要被转换为FAT(8.3)格式和NTFS文件标准。支持MAc文件格式的DOS和Windows客户端能与Mac用户共享这些文件。 BGP4(Border Gateway Protocol Vertion 4)边界网关协议-版本4 它是用于在自治网络中网关主机(每个主机有自己的路由)之间交换路由信息的协议,它使管理

(完整版)楼宇自控系统常见协议汇总

楼宇自控系统常见协议汇总 BACnet与Lonwork协议已经被大家所熟知,那么行业所涉及的其他协议又有哪些呢?这里为大家编辑整理了一些协议,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下其他协议: 1.OPC OPC(用于过程控制的OLE)是一个工业标准。它由一些世界上占领先地位的自动化系统和硬件、软件公司与微软(Microsoft)紧密合作而建立的。这个标准定义了应用Microsoft操作系统在基于PC的客户机之间交换自动化实时数据的方法。它是在Microsoft COM、DCOM和Active X 技术的功能规程基础上开发一个开放的和互操作的接口标准,这个标准的目标是促使自动化/控制应用、现场系统/设备和商业/办公室应用之间具有更强大的互操作能力。 2.ODBC 开放数据库互连(ODBC)是Microsoft引进的一种早期数据库接口技术。它实际上是ADO的前身。Microsoft引进这种技术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以非语言专用的方式,提供给程序员一种访问数据库内容的简单方法。换句话说,访问DBF文件或Access Basic以得到MDB文件中的数据时,无需懂得Xbase程序设计语言。事实上,Visual C++就是这样一个程序设计平台,即Microsoft最初是以ODBC为目标的。ODBC的确能履行承诺,提供对数据库内容的访问,并且没有太多的问题。它没有提供数据库管理器和C之间尽可能最好的数据转换,这种情况是有的,但它

多半能像广告所说的那样去工作。唯一影响ODBC前程的是,它的速度极低,至少较早版本的产品是这样。ODBC最初面世时,一些开发者曾说,因为速度问题,ODBC永远也不会在数据库领域产生太大的影响。然而,以Microsoft的市场影响力,ODBC毫无疑问是成功了。今天,只要有两种ODBC驱动程序的一种,那么几乎每一个数据库管理器的表现都会很卓越。 3.Socket 一个完整的socket有一个本地唯一的socket号,由操作系统分配。最重要的是,socket是面向客户/服务器模型而设计的,针对客户和服务器程序提供不同的socket系统调用。客户随机申请一个socket(相当于一个想打电话的人可以在任何一台入网电话上拨号呼叫),系统为之分配一个socket号;服务器拥有全局公认的socket,任何客户都可以向它发出连接请求和信息请求(相当于一个被呼叫的电话拥有一个呼叫方知道的电话号码)。Socket利用客户/服务器模式巧妙地解决了进程之间建立通信连接的问题。服务器socket半相关为全局所公认非常重要。读者不妨考虑一下,两个完全随机的用户进程之间如何建立通信?假如通信 双方没有任何一方的socket固定,就好比打电话的双方彼此不知道对方的电话号码,要通话是不可能的。 在Internet上有很多这样的主机,这些主机一般运行了多个服务软件,同时提供几种服务。每种服务都打开一个Socket,并绑定到一个端口上,不同的端口对应于不同的服务。Socket正如其英文原意那样,象一个多

中国电信协议书

合同书

本协议由以下双方签定: 甲方:海南师范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乙方:中国电信海南分公司 地址:海口市琼山区龙昆南路99号地址: 一.协议内容和形式 双方在第四届海南高校音乐节过程中展开合作。为保障活动顺利展开,确保双方友好关系,树立乙方公司青春,健康,时尚,高品质的形象,丰富大学校园的文化生活,经双方协议,甲方以晚会的形式,在校园内为乙方进行公司形象宣传。 甲乙双方经过双方友好协商,基于诚信合作的原则,根据国务院《广告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现就第四届海南高校音乐节的赞助问题签订本协议,以资共同遵守。协议签署后,为了更好地开展本次活动,甲方特携同海南师范大学音乐协会、海南师范大学祥云曲艺协会全力筹备、运营此次活动。 二.活动内容要素: 1)活动名称:第四届海南高校音乐节 2)活动地点:海南师范大学星光广场 3)活动时间:2012年 4 月 21 日 三.活动中双方责任权利 甲方的责任:(1)整个系列活动由甲方自行策划、筹备及组织开展,并保证整个项目准备工作在2012年 4 月 18 日前完成。 (2)甲方应尽可能向乙方提供在学校进行宣传的人力、场地等方面的资源并按《冠 名商宣传回报需求》(附件一)的要求,在全校范围内宣传乙方公司形象。 (3)甲方应保证活动顺利进行,并在活动过程中与乙方保持相关联系,反馈活动进 度。如不能按进度规定完成,或者宣传工作没有达到协议要求,甲方将被扣除最多 30%的赞助经费; (4)甲方对于乙方提供的设计素材、宣传素材的使用仅限于本次活动,不得擅自使 用,且使用后效果需经得乙方确认。 (5)甲方需尽力联络其他高校的学生社团联合会积极配合对本次活动在各自校园的 宣传工作和对冠名商品牌文化的宣传工作。 (6)甲方应尽量保证本校所有社联学生干部及社联旗下各社团干部成为甲方微博的 粉丝。 (7)甲方需尽力为乙方在校方后勤队那争取较低的星光广场的场地费用以及每个展 销点的费用。

网络协议原理复习题 简答及数据包分析

1、简要说明ARP的工作原理 ARP是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al(地址转换协议)是TCP/IP协议中最底层的协议之一它的作用是完成IP地址到MAC的转换。在局域网中两台计算机之间的通讯,或者局域网中两台计算机之间的通讯,或者局域网中的计算机将IP数据包转发给网关的时候,网卡都需要知道目标计算机的物理地址,以填充物理帧中的目的地址。 2、简述路由器在转发IP数据报时,生存时间字段的作用及路由器的处理过程。TTL字段的目的是就是为了防止1个IP数据报网络中循环的流动。,路由器收到IP数据包后,检查包头中的目标IP地址,然后与自己的路由表对照,如果目标IP 地址已经在路由表里,就从相应的接口转发出数据包。如果没有这个IP地址,就丢弃这个数据包。它不像交换机,会泛洪出所有端口。 3、介绍端口在运输层的作用,端口的分类并列举常用的TCP端口。 4、说明IP在转发数据报的过程中分片的必要性,简述分片和重组的过程。 5、说明如何用ping命令判断网络故障 1.目的MAC地址和源MAC地址分别是什么? 2.标识、标志和片偏移几个字段的值分别是多少? 3.该IP数据报的生存时间是多少? 4.源端口和目的端口分别是多少,访问的是何种服务? 5.IP数据报中封装数据的序号和确认号字段值 6.给出计算IP数据报中封装数据的检验和的伪首部(十六进制形式) 7.目的MAC地址 8.MAC帧封装的协议编号,是什么协议的数据 9.源MAC地址 10.目的IP地址及其点分十进制形式 11.源端口 12.IP数据报的长度是多少字节? 13.源IP地址的点分十进制形式? 14.目的端口是多少? 15.访问的是什么服务? 16.源IP和目的IP的点分十进制形式? 17.IP数据报中封装数据的首部长度是多少字节? 18.IP数据报中封装数据的协议编号? 19.IP数据报的首部长度是多少字节? 20.目的IP地址的点分十进制形式? 21.U、A、P、R、S、F几个比特的值,该报文段的语义是什么? 22.发送方通知接收方,其接收窗口的大小是多少。

通讯协议大全

T C P/I P TCP/IP是网络中使用的基本的通信协议。 TCP/IP协议包括TCP、IP、UDP、ICMP、RIP、TELNETFTP、SMTP、ARP、TFTP等许多协议,这些协议一起称为TCP/IP协议。 IPX/SPX(多用于局域网) 是基于施乐的XEROX’S Network System(XNS)协议,而SPX是基于施乐的XEROX’S SPP (Sequenced Packet Protocol:顺序包协议)协议 NetBEUI 即NetBios Enhanced User Interface,或NetBios增强用户接口。 网络通信协议: RS-232-C、RS-449、V.35、X.21、HDLC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点到点协议PPP 3G标准: WCDMA(欧洲版)、CDMA2000(美国版)和TD-SCDMA(中国版) Modbus协议 Modbus就是工业控制器的网络协议中的一种 包括ASCII、RTU和TCP

现在Modbus已经是工业领域全球最流行的协议。此协议支持传统的RS-232、RS-422、RS-485和以太网设备。许多工业设备,包括PLC,DCS,智能仪表等都在使用Modbus协议作为他们之间的通讯标准。有了它,不同厂商生产的控制设备可以连成工业网络,进行集中监控。 网络协议大全 1、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 2、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网络管理协议,是TCP/IP的一部分 3、AppleShare protocol(AppleShare 协议) 4、AppleTalk 协议 5?、BOOTP协议(Bootstrap?Protocol)?应用一个基于TCP/IP协议的协议,该协议主要用于有无盘工作站的局域网 6、CMIP(Comm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Protocol)通用管理信息协议,它是建立在开放系统互连通信模式上的网络管理协议。相关的通用管理信息服务(CMIS)定义了访问和控制网络对象,设备和从对象设备接收状态信息的方法。 7、 DHCP协议、Dynamic?Host?Configuration?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应用:在Windows中要启用DHCP协议,只要将IP地址设置为“自动获得IP地址”即可 9、Connection-oriented Protocol/Connectionless Protocol面向连接的协议/无连接协议 10 、Discard Protocol抛弃协议它的作用就是接收到什么抛弃什么,它对调试网络状态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合同协议范本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 业务服务合同 甲方(用户): 乙方: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等有关法律、条例规定,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的基础上,就移动电话网络服务有关事宜,达成合同如下: 一、网络服务 1、乙方应以本合同约定的方式公示网络覆盖范围及漫游范围,在覆盖范围内,向甲方提供网络服务、客户服务及甲方申请开通的各项通信服务。甲方申请开通默认服务以外的其他通信服务,应按乙方规定办理手续,并缴纳费用。国际漫游服务只能在与乙方签订漫游合同的电信运营商网络覆盖范围内享有。甲方若申请开通国际长途或国际长途漫游业务,需分别另外单独交纳开通国际业务的预存款,终止该业务的次月,用户结清话费后予以退回。甲方应及时咨询乙方其网络覆盖范围及漫游或通达的国家和地区。若甲方出国(境)且未开通国际漫游业务,但因国际漫游地网络设备等原因致使能够拨打及使用的,产生的实际费用甲方应全额交纳。 2、乙方提供的网络服务应符合国家规定的通信质量标准。 3、乙方依法保障甲方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二、入网要求

1、甲方办理入网、变更手续时,应提交一下登记资料 (1)个人用户:提供个人有效证件原件(委托他人办理的,应同时提交委托人及受委托人有效证件原件),有效证件包括居民身份证、军/警官证、护照、回乡证。 (2)单位用户:提供单位介绍信、营业执照(或组织机构代码证)副本原件、经办人有效证件原件。 2、甲方应使用国家给予入网许可(试用)标志的移动电话终端设备。甲方申请开通服务项目,需移动电话终端设备支持相应功能,否则由于终端原因造成无法支持所选服务的,客户应自行承担损失。 三、客户资料 1、甲方应保证入网登记资料真实有效、准确、完整,并有义务配合乙方对登记资料进行核实。本合同有效期内,甲方登记资料如有变更,应主动办理变更手续,如乙方发现甲方登记资料失实,影响本合同正常履行,且无法与甲方取得联系或甲方不及时配合更正的,乙方有权暂停甲方网络服务(“停机”)。 2、服务密码是甲方办理业务的重要凭证,除非另有约定或说明,凡使用服务密码定制、变更业务的行为均被视为甲方或甲方授权的行为,甲方入网后应立即修改初始服务密码,并妥善保管服务密码,如甲方原因泄露服务密码或为他人获取的,由甲方自行承担损失和责任。但乙方有义务协助甲方或公安机关调查相关情况。 3、乙方对甲方提供的客户资料依法负有保密义务。但为建立于客户沟通渠道,改善服务工作,乙方可以使用本合同涉及的客户资料。 四、费用标准和费用交纳

《网络协议分析》课程标准

《网络协议分析》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代码:网络协议分析、 总学时数:36(理论课学时数:18 实践课学时数:18) 学分数:2 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一、课程的性质 1、必修课; 2、专业课。 二、课程定位 该课程是作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通过该门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入学习TCP/IP协议体系结构和基本概念,分析各个协议的设计思想、流程及其所解决的问题。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作为网络管理员的技能水平。学生能够胜任中小型企业的网络维护的日常工作。学生应先修《计算机网络基础》一课,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知识后,方可修此门课程。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为导向,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调查研究社会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在网络安全技术方面的要求,制定相关的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内容。课程整体结构按照网络管理员工作岗位所涉及到的工作任务,维护中小型局域网正常运作、检测网络故障等工作技能的培养安排课程项目。在学时分配上,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各占一半,注重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四、课程基本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TCP/IP协议以及工作原理; (2)知道PPP协议以及工作原理; (3)知道Internet地址及地址解析; (4)知道IP协议以及工作原理; (5)知道ICMP协议以及工作原理; (6)知道UDP协议以及工作原理; (7)知道TCP协议以及工作原理; (8)知道Internet地址扩展技术。 2、职业技能目标: (1)能分析PPP协议; (2)能分析ARP协议; (3)能分析IP协议; (4)能分析ICMP协议; (5)能分析UDP协议; (6)能分析TCP协议; (7)能分析HTTP协议。 3、职业素质养成目标

TCPIP协议技术应用知识汇总

TCP/IP协议技术应用知识汇总 OSI网络分层参考模型 网络协议设计者不应当设计一个单一、巨大的协议来为所有形式的通信规定完整的细节,而应把通信问题划分成多个小问题,然后为每一个小问题设计一个单独的协议。这样做使得每个协议的设计、分析、时限和测试比较容易。协议划分的一个主要原则是确保目标系统有效且效率高。为了提高效率,每个协议只应该注意没有被其他协议处理过的那部分通信问题;为了主协议的实现更加有效,协议之间应该能够共享特定的数据结构;同时这些协议的组合应该能处理所有可能的硬件错误以及其它异常情况。为了保证这些协议工作的协同性,应当将协议设计和开发成完整的、协作的协议系列(即协议族),而不是孤立地开发每个协议。 在网络历史的早期,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共同出版了开放系统互联的七层参考模型。一台计算机操作系统中的网络过程包括从应用请求(在协议栈的顶部)到网络介质(底部) ,OSI参考模型把功能分成七个分立的层次。图2.1表示了OSI分层模型。 ┌─────┐ │应用层│←第七层 ├─────┤ │表示层│ ├─────┤ │会话层│ ├─────┤ │传输层│ ├─────┤ │网络层│ ├─────┤ │数据链路层│ ├─────┤ │物理层│←第一层 └─────┘ 图2.1 OSI七层参考模型 OSI模型的七层分别进行以下的操作: 第一层——物理层 第一层负责最后将信息编码成电流脉冲或其它信号用于网上传输。它由计算机和网络介质之间的实际界面组成,可定义电气信号、符号、线的状态和时钟要求、数据编码和数据传输用的连接器。如最常用的RS-232规范、10BASE-T的曼彻斯特编码以及RJ-45就属于第一层。所有比物理层高的层都通过事先定义好的接口而与它通话。如以太网的附属单元接口(AUI),一个DB-15连接器可被用来连接层一和层二。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通过物理网络链路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不同的数据链路层定义了不同的网络和协议特征,其中包括物理编址、网络拓扑结构、错误校验、帧序列以及流控。物理编址(相对应的是网络编址)定义了设备在数据链路层的编址方式;网络拓扑结构定义了设备的物理连接方式,如总线拓扑结构和环拓扑结构;错误校验向发生传输错误的上层协议告警;数据帧序列重新整理并传输除序列以外的帧;流控可能延缓数据的传输,以使接收设备不会因为在某一时刻接收到超过其处理能力的信息流而崩溃。数据链路

网络协议大全 VTP、RGMP

网络协议大全 VTP、RGMP VTP:思科VLAN中继协议(VTP:CiscoVLANTrunkingProtocol) VLAN中继协议(VTP)是思科第2层信息传送协议主要控制网络 范围内VLANs的添加、删除和重命名VTP减少了交换网络中的管理事务当用户要为VTP服务器配置新VLAN时可以通过域内所有交换机分配VLAN这样可以避免到处配置相同的VLANVTP是思科私有协议它支持大多数的CiscoCatalyst系列产品 通过VTP其域内的所有交换机都清楚所有的VLANs情况但当VTP 可以建立多余流量时情况例外这时所有未知的单播(Unicasts)和广 播在整个VLAN内进行扩散使得网络中的所有交换机接收到所有广播即使VLAN中没有连接用户情况也不例外而VTPPruning技术正可以消除该多余流量 缺省方式下所有CiscoCatalyst交换机都被配置为VTP服务器这种情形适用于VLAN信息量小且易存储于任意交换机(NVRAM)上的 小型网络对于大型网络由于每台交换机都会进行NVRAM存储操作但 该操作对于某些点是多余的所以在这些点必须设置一个“判决呼叫(JudgmentCall)基于此网络管理员所使用的VTP服务器应该采用配 置较好的交换机其它交换机则作为客户机使用此外需要有某些VTP 服务器能提供网络所需的一定量的冗余 到目前为止VTP具有三种版本其中VTPv2与VTPv1区别不大主要不同在于:VTPv2支持令牌环VLANs而VTPv1不支持通常只有在使

用TokenRingVLANs时才会使用到VTPv2否则一般情况下并不使用VTPv2 VTPv3不能直接处理VLANs事务它只负责管理域(AdministrativeDomain)内不透明数据库的分配任务与前两版相比VTPv3具有以下改进: 支持扩展VLANs 支持专用VLANs的创建和广告 提供服务器认证性能 避免“错误数据库进入VTP域 与VTPv1和VTPv2交互作用 支持每端口(OnaPerPortBasis)配置 支持传播VLAN数据库和其它数据库类型 RGMP:思科路由器端口组管理协议(RGMP:CiscoRouterPortGroupManagementProtocol) 思科路由器端口组管理协议(RGMP)弥补了Internet组管理协议(IGMP:InternetGroupManagementProtocol)在Snooping技术机制上所存在的不足RGMP协议作用于组播路由器和交换机之间通过RGMP 可以将交换机中转发的组播数据包固定在所需要的路由器中RGMP的设计目标是应用于具有多种路由器相连的骨干交换网(BackboneSwitchedNetworks) IGMPSnooping技术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该技术只能将组播流量固定在接收机间经过其它交换机直接或间接相连的交换端口在

软考网络工程师常用协议名称——必背

软考网络工程师常用协议名称——必背SAP;service access point /服务访问点。N+1实体从N服务访问点SAP获得N服务。15 CEP;connection end point /连接端点。N连接的两端叫做N连接端点。16 SNA;系统网络体系结构。是一种以大型主机为中心的集中式网络。20 APPN Advanced Peer-to-Peer Networking 高级点对点网络21 X.25;包括了通信子网最下边的三个逻辑功能层,即物理层、链路层和网络层。22 VC;virtual circuit /虚电路连接。23 PAD;packet assembly and disassembly device /分组拆装设备。在发送端要有一个设备对信息进行分组和编号,在接收端也要有一个设备对收到的分组拆去头尾并重排顺序。具有这些功能的设备叫做PAD.(在以数据报的传播方式中)50 CATV;有线电视系统。51 TDM;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时分多路复用。52 WDM;wave division multiplexing /波分多路复用。53

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码分多路复用。53 CRC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循环冗余校验码。59 PSTN;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 /公共交换电话网。61 DTE;data terminal equipment /数据终端设备。62 DCE;data circuit equipment/数据电路设备。 62 TCM;trellis coded modulation /格码调制技术。现代的高速Modem(调制解调器)采用的技术。66 Modem: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 /调制解调器,家用电脑上Internet(国际互联网)网的必备工具,在一般英汉字典中是查不到这个词的,它是调制器(MOdulator)与解调器(DEModulator)的缩写形式。Modem是实现计算机通信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外部设备。因为计算机的数据是数字信号,欲将其通过传输线路(例如电话线)传送到远距离处的另一台计算机或其它终端(如电传打字机等),必须将数字信号转换成适合于传输的模拟信号(调制信号)。在接收端又要将接收到的模拟信号恢复成原来的数字信号,这就需要利用调制解调器。66

常见的无线传输协议有哪些

常见的无线传感器传输协议有哪些? 无线传感器,是一种集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数据通讯等功能的无线数据通讯采集器。是一种无线数据采集传输通讯终端,具有低功耗运行,无线数据传输,无需布线,即插即用,安装调试灵活、智能手机现场调试配置等特点。 下面就来看看物联网中常见的无线传输协议类型: RFID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它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 RFID由标签(Tag)、解读器(Reader)和天线(Antenna)三个基本要素组成。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并不复杂,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 Tag ,无源标签

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RFID可被广泛应用于安全防伪、工商业自动化、财产保护、物流业、车辆跟踪、停车场和高速公路的不停车收费系统等。从行业上讲,RFID将渗透到包括汽车、医药、食品、交通运输、能源、军工、动物管理以及人事管理等各个领域。 红外 红外技术也是无线通信技术的一种,可以进行无线数据的传输。红外有明显的特点:点对点的传输方式,无线,不能离得太远,要对准方向,不能穿墙与障碍物,几乎无法控制信息传输的进度。802.11物理层标准中,除了使用2.4GHz频率的射频外,还包括了红外的有关标准。IrDA1.0支持最高115.2kbps的通信速率,IrDA1.1支持到4Mbps。该技术基本上已被淘汰,被蓝牙和更新的技术代替。 ZigBee ZigBee,也称紫峰,是一项新型的无线通信技术,一种低速短距离传输的无线网络协议,底层是采用IEEE 802.15.4标准规范的媒体访问层与物理层。主要特色有低速、

(完整word)通讯协议大全,推荐文档

TCP/IP TCP/IP是网络中使用的基本的通信协议。 TCP/IP协议包括TCP、IP、UDP、ICMP、RIP、TELNETFTP、SMTP、ARP、TFTP等许多协议,这些协议一起称为TCP/IP协议。 IPX/SPX(多用于局域网) 是基于施乐的XEROX’S Network System(XNS)协议,而SPX是基于施乐的XEROX’S SPP(Sequenced Packet Protocol:顺序包协议)协议 NetBEUI 即NetBios Enhanced User Interface,或NetBios增强用户接口。 网络通信协议: RS-232-C、RS-449、V.35、X.21、HDLC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点到点协议PPP 3G标准: WCDMA(欧洲版)、CDMA2000(美国版)和TD-SCDMA(中国版) Modbus协议 Modbus就是工业控制器的网络协议中的一种 包括ASCII、RTU和TCP 现在Modbus已经是工业领域全球最流行的协议。此协议支持传统的RS-232、RS-422、RS-485和以太网设备。许多工业设备,包括PLC,DCS,智能仪表等都在使用Modbus协议作为他们之间的通讯标准。有了它,不同厂商生产的控制设备可以连成工业网络,进行集中监控。

网络协议大全 1、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 2、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网络管理协议,是TCP/IP的一部分 3、AppleShare protocol(AppleShare 协议) 4、AppleTalk 协议 5 、BOOTP协议(Bootstrap Protocol) 应用一个基于TCP/IP协议的协议,该协议主要用于有无盘工作站的局域网 6、CMIP(Comm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Protocol)通用管理信息协议,它是建立在开放系统互连通信模式上的网络管理协议。相关的通用管理信息服务(CMIS)定义了访问和控制网络对象,设备和从对象设备接收状态信息的方法。 7、DHCP协议、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应用:在Windows 中要启用DHCP协议,只要将IP地址设置为“自动获得IP地址”即可 9、Connection-oriented Protocol/Connectionless Protocol面向连接的协议/无连接协议 10 、Discard Protocol抛弃协议它的作用就是接收到什么抛弃什么,它对调试网络状态的一定的用处。 11、POP3(Post Office Protocol Version 3)邮局协议-版本3 12、PPP(Point to Point Protocol)点对点协议 13、RIP(Routing Info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 14、SLIP(Serial Line Internet Protocol)串行线路Internet协议、 15、LMTP(Local Mail Transfer Protocol)本地邮件传输协议 16、S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简单邮件传送协议 17 、Echo Protocol协议这个协议主要用于调试和检测中。这个协议的作用也十分简单,接收到什么原封发回就是了。、 18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 19 、HDLC(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高层数据链路协议、 20、HTTP1.1(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Vertion 1.1)超文本传输协议-版本1.1 21、HTTPS(Secure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安全超文本传输协议、 22、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Internet控制信息协议 23、IMAP4(Internet Mail Access Protocol Version 4)Internet邮件访问协议-版本4 24、NNTP(Network News Transfer Protocol)网络新闻传输协议 25、NNTP同POP3协议一样,也存在某些局限性。 26、IOTP(Internet Open Trading Protocol)Internet开放贸易协议 27、IPX/SPX(Internetwork Packet Exchange/Sequential PacketExchange)互连网包交换/顺序包交换、 Talk协议

重点掌握网络协议标准规范大全

重点掌握网络协议标准规范大全 在网络的各层中存在着许多协议,它是定义通过网络进行通信的规则,接收方的发送方同层的协议必须一致,否则一方将无法识别另一方发出的信息,以这种规则规定双方完成信息在计算机之间的传送过程。下面就对网络协议规范作个概述。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读协议 它是用于映射计算 机的物理地址和临时指定的网络地址。启动时它选择一个协议(网络层)地址,并检查这个地址是否已经有别的计算机使用,如果没有被使用,此结点被使用这个地址,如果此地址已经被别的计算机使用,正在使用此地址的计算机会通告这一信息,只有再选另一个地址了。 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网络管理协议

它是TCP/IP协议中的一部份,它为本地和远端的网络设备管理提供了一个标准化途径,是分布式环境中的集中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份。 AppleShare protocol(AppleShare协议) 它是Apple机上的通信协议,它允许计算机从服务器上请求服务或者和服务器交换文件。AppleShare可以在TCP/IP协议或其它网络协议如IPX、AppleTalk上进行工作。使用它时,用户可以访问文件,应用程序,打印机和其它远程服务器上的资源。它可以和配置了AppleShare协议的任何服务器进行通信,Macintosh、Mac OS、Windows NT和Novell Netware都支持AppleShare协议。 AppleTalk协议 它是Macintosh计算机使用的主要网络协议。Windows NT服务器有专门为Macintosh服务,也能支持该协议。其允许Macintosh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