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企业环保应急预案

合集下载

化工厂环保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三篇)

化工厂环保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三篇)

化工厂环保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一、前言化工厂属于高风险行业,一旦发生环保事故,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还可能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了有效应对和处置化工厂环保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与健康,制定本应急救援预案,以规范救援工作,提高应急应对能力。

二、预案目标本预案旨在:加强化工厂环保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迅速应对、稳定事态,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损害,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的稳定。

具体目标如下:1. 组织与指挥:建立健全应急救援指挥体系,确保救援力量高效组织和协调指挥。

2. 规范与强化预防:完善化工厂环保事故预防机制,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和损失。

3. 快速响应:做到事故发生后能迅速发现、迅速反应、迅速组织救援。

4. 控制与稳定:迅速控制事故现场,采取有效措施稳定事态,防止事故扩大和进一步危害。

5. 救援与救治:迅速组织救援人员,进行事故现场救援和人员伤亡救治,最大限度减少伤亡和财产损失。

6. 恢复与重建:迅速进行环境恢复与重建工作,恢复生态环境和正常生产秩序。

三、组织指挥与预警1. 组织指挥部化工厂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指挥部,负责统一组织和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指挥部应包括综合指挥组、技术支持组、救援组、后勤保障组和宣传组。

2. 人员配置指挥部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配置应急救援人员,指定专人负责预警信息的收集、分析、核实和发布工作。

3. 预警机制建立化工厂环保事故的预警机制,根据相关法规和标准确定预警条件,并制定相应的预警级别和应急响应措施。

四、应急准备与培训1. 应急物资化工厂应按照规定储备必要的救援物资,包括个人防护装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污染物清理设备等。

确保应急物资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2. 应急预案化工厂应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各类环保事故的应急处置流程、职责与任务,以及物资、设备和救援队伍的调度和使用。

定期组织演练和模拟救援,提高应急救援的有效性和应变能力。

3. 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全面检验应急救援预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提高应急救援人员的处置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

化工行业突发环境应急预案

化工行业突发环境应急预案

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预防和应对化工行业突发环境事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确保社会稳定,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化工事故应急救援规定》等法律法规。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化工行业企业发生的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包括但不限于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中毒、环境污染等。

1.4 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3)快速反应,协同处置;(4)科学决策,依法依规;(5)信息公开,及时沟通。

二、组织体系2.1 组织机构设立化工行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2.2 指挥部职责(1)组织制定和修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负责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3)组织应急物资的储备和调配;(4)组织应急培训和演练;(5)组织应急信息报送和发布;(6)组织开展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

2.3 分级响应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应急响应分为四个等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般)。

三、预防与预警3.1 预防措施(1)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2)完善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3)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4)加强环境监测,及时发现和消除环境安全隐患;(5)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制度,加强环境风险防控。

3.2 预警制度(1)建立突发环境事件预警制度,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进行预警;(2)根据预警信息,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3)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公众做好防范措施。

四、应急处置4.1 应急响应(1)Ⅰ级、Ⅱ级突发事件,由应急指挥部总指挥负责指挥;(2)Ⅲ级、Ⅳ级突发事件,由应急指挥部副总指挥负责指挥。

化工项目环保应急预案

化工项目环保应急预案

一、编制依据为确保化工项目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项目在建设、运营、检修等过程中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包括但不限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火灾、爆炸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环保应急指挥部成立环保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协调、调度环保应急工作。

指挥部下设以下小组:(1)应急指挥小组:负责制定环保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协调各部门应对突发环境事件。

(2)现场处置小组:负责现场应急物资准备、应急设施运行、应急人员调度等工作。

(3)信息报送小组:负责收集、汇总、上报突发环境事件相关信息。

2. 各部门职责(1)安全环保部:负责环保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培训、演练等工作,监督各部门落实环保措施。

(2)生产部:负责生产过程中环保设施的运行,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3)设备部:负责环保设备的维护、检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行政部:负责应急物资的采购、储备、调配等工作。

四、预警与报告1. 预警(1)根据环保监测数据、环境风险等级、企业内部安全检查结果等因素,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2)预警信息包括预警级别、预警范围、预警措施等。

2. 报告(1)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立即向环保应急指挥部报告,同时向当地政府、环保部门报告。

(2)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影响范围、应急处置措施等。

五、应急处置措施1. 现场处置(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赶赴现场。

(2)根据事件性质,采取相应措施,如隔离污染源、设置警示标志、疏散周边人员等。

(3)对污染物进行收集、转移、处理,防止扩散。

2. 防护与救援(1)对受污染区域进行防护,如设置隔离带、设立警戒线等。

(2)对受影响人员提供医疗救治、心理疏导等救援措施。

(3)及时向受影响人员通报事件情况,保障其合法权益。

化工环保应急预案应急演练

化工环保应急预案应急演练

一、背景随着我国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弃物和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加强化工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化工事故应急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目的1. 提高化工企业员工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在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降低事故损失。

2. 完善化工企业应急预案,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

3. 检验应急物资、设备、人员等资源的储备情况,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投入使用。

4. 增强企业与政府、周边企业之间的应急联动,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

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企业范围内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包括但不限于:1. 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物排放超标。

2. 化工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火灾、爆炸等事故。

3. 化工企业周边环境受到污染。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应急指挥部,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总指挥,下设现场指挥部、应急救援组、后勤保障组、信息宣传组、协调联络组等。

2. 现场指挥部负责组织、指挥、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3. 应急救援组负责现场应急处置,包括事故调查、污染控制、人员疏散、医疗救护等。

4. 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设备、车辆等保障工作。

5. 信息宣传组负责收集、整理、发布应急处置相关信息。

6. 协调联络组负责与政府、周边企业、新闻媒体等沟通协调。

五、应急响应程序1. 事故报告:发现环境污染事故后,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

2. 应急响应: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救援队伍进行现场处置。

3. 污染控制:采取有效措施,对污染源进行控制,防止污染物扩散。

4. 人员疏散:组织受污染区域周边人员疏散,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5. 医疗救护: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救治。

化工环境应急预案备案范文

化工环境应急预案备案范文

一、预案名称化工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二、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3.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4. 《化工企业环境风险评估导则》5. 《化工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导则》6. 《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 50483-2019)7. 《事故状态下水体污染的预防与控制技术要求》(Q/SY1190-2013)8. 《水体污染防控紧急措施设计导则》(中石化建标[2006]43号)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公司所有化工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环节,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型:1. 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2.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事故;3. 突发性自然灾害导致的化工设施损坏或环境破坏。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负责突发环境事件的统一指挥和协调,由公司总经理担任总指挥,下设应急办公室、现场指挥部、救援队伍、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等。

2. 应急办公室:负责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备案和日常管理工作。

3. 现场指挥部:负责突发环境事件现场的组织、指挥和协调,下设现场处置组、环境监测组、警戒组等。

4. 救援队伍:负责现场救援、人员疏散、设施抢修等工作。

5. 医疗救护组:负责现场伤员的救治、转运等工作。

6. 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的调配、应急资金的筹集、应急演练的组织等工作。

五、应急响应1. 事故报告:发现突发环境事件后,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并按照要求报送相关资料。

2. 事故调查:应急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查明事故性质、影响范围和程度。

3. 应急处置:根据事故性质、影响范围和程度,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包括:(1)切断污染源,防止事故扩大;(2)采取隔离、堵漏、稀释、吸附等应急处置措施;(3)组织人员疏散,确保人员安全;(4)开展环境监测,评估事故影响;(5)配合政府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和后续处理。

化工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化工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一、总则1. 编制目的为提高化工企业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2. 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环境保护和突发事件应对的法律法规。

(2)国家和地方关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相关政策文件。

(3)本企业生产实际和环保要求。

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企业范围内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包括但不限于:(1)危险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

(2)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污染物排放事故。

(3)其他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事件。

二、组织体系及职责1. 成立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应急指挥部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总指挥,下设应急办公室、现场指挥部、救援组、医疗救护组、环境监测组、信息宣传组、后勤保障组等。

2. 各工作组职责(1)应急办公室:负责应急指挥部日常工作,协调各工作组行动,汇总、上报事故信息。

(2)现场指挥部:负责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的组织、协调、指挥。

(3)救援组:负责事故现场的救援、疏散、隔离等工作。

(4)医疗救护组:负责事故现场受伤人员的医疗救护工作。

(5)环境监测组:负责事故现场环境监测工作,为应急处置提供数据支持。

(6)信息宣传组: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整理、发布和舆论引导。

(7)后勤保障组:负责事故现场的后勤保障工作。

三、应急处置措施1. 事故报告(1)发现突发环境事件后,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2)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本预案,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 事故处置(1)现场处置:根据事故情况,采取隔离、切断污染源、收集污染物等措施,防止污染扩散。

(2)人员疏散:根据事故危害程度,组织人员迅速疏散至安全区域。

(3)医疗救护:对受伤人员实施紧急救治,必要时送往医院。

(4)环境监测:对事故现场和周边环境进行监测,掌握污染情况。

化工企业环保应急预案

化工企业环保应急预案

化工企业环保应急预案一、预案目的与适用范围本预案旨在明确化工企业在面临突发环境事件时的应急响应流程,确保快速、有效地控制事态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适用于所有化工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污染事件,包括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废气排放异常等。

二、组织结构与职责企业应成立专门的应急管理组织,由高层管理人员担任指挥,下设技术、安全、环保、医疗救援等部门。

各部门需明确职责,如技术部门负责评估事故影响,安全部门负责现场人员疏散与安全防护,环保部门负责监测污染物扩散情况,医疗救援部门负责伤员救治等。

三、预警与启动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和潜在影响,设定不同级别的预警机制。

一旦发现环境风险或污染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预定程序进行处置。

四、应急处置措施1. 立即隔离污染源,采取措施控制污染物扩散;2. 对受污染区域进行封锁,防止污染物进一步扩散;3. 启动环境监测系统,实时掌握污染物浓度变化;4. 向相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请求支援;5. 组织专业团队进行现场清理和修复工作。

五、后续跟踪与评估事件处理结束后,组织专项小组对事件进行调查分析,评估应急预案的执行效果,总结经验教训,完善预案内容。

同时,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六、信息公开与沟通在确保不泄露商业机密的前提下,及时向社会公布事故情况和处理进展,主动接受公众监督。

与政府、媒体、社区等保持良好沟通,共同维护社会稳定。

七、预案演练与更新定期组织模拟演练,检验预案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根据演练结果和实际事件处理经验,及时更新预案内容,确保其始终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和环保要求。

化工厂环保预案及处置方法

化工厂环保预案及处置方法

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化工厂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然而,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制定化工厂环保预案及处置方法势在必行。

二、化工厂环保预案1. 环保目标(1)确保化工厂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和地方环保标准;(2)提高化工厂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产生;(3)加强环境风险防范,降低环境事故发生概率。

2. 环保组织机构(1)成立环保领导小组,负责环保工作的统筹协调;(2)设立环保管理部门,负责环保日常管理工作;(3)设立环保监测部门,负责环保监测和数据分析。

3. 环保措施(1)源头控制①采用清洁生产技术,降低污染物产生量;②优化生产工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③选用环保型原材料,减少有害物质使用。

(2)过程控制①加强生产过程管理,确保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②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维护,防止设备故障导致污染物泄漏;③加强对员工环保意识培训,提高员工环保操作技能。

(3)末端治理①对废气、废水、固废进行分类收集、处理和处置;②采用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③对废弃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实现资源化利用。

4. 环境风险防范(1)建立环境风险评估体系,对化工厂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估;(2)制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流程和措施;(3)加强环境风险监测,及时发现并消除潜在风险。

三、化工厂环保处置方法1. 废气处置(1)采用活性炭吸附、催化燃烧、生物处理等技术,对废气进行净化处理;(2)对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浓缩、回收和利用;(3)对净化后的废气进行达标排放。

2. 废水处置(1)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对废水进行处理,确保水质达标;(2)对处理后的废水进行回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3)对不能回用的废水进行达标排放。

3. 固废处置(1)对固废进行分类收集、分类处置,确保固废无害化处理;(2)采用固化、稳定化、填埋、焚烧等技术对固废进行处理;(3)对可回收利用的固废进行资源化利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工企业环保应急预案【篇一:化工企业环保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危险化学品环保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单位名称:淄博津庆化工有限公司预案编号:编制:签批人:版本:实施日期:zbjq/06-08-2010 李宪刚2010年8月15日目录1、编制依据-------------------------------------------------------22、分级环境风险识别-----------------------------------------------23、应急报告-------------------------------------------------------33.1、报告程序------------------------------------------------------33.2、报告内容------------------------------------------------------44、应急救援的准备及各部门应急救援分工的职责------------------------45、应急处置-------------------------------------------------------55.1、应急启动------------------------------------------------------55.2、应急上报 -----------------------------------------------------55.3、环境污染事故救援方案的实施原则 ------------------------------56、应急终止-------------------------------------------------------67 、附件 ---------------------------------------------------------61、编制依据根据以下法律法规、条例制度编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自1989年12月26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4年5月1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根据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决定》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99年12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6号,自2000年4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自2000年9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年10月3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2004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修订,2004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一号发布,自2005年4月1日施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2002年1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344号发布,自2002年3月15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危险化学品名录》(2003版);《剧毒化学品名录》(2002版);《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危险化学品、废弃化学品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中国石化重特大事件应急预案(2005)》;《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2 、分级及环境风险识别根据《临环境污染应急预案》对突发环境事件等级划分的原则,将环境污染事件划分为Ⅰ级、Ⅱ级、Ⅲ级.2. Ⅲ级2.1.1没有发生人员中毒,对社会环境造成一般影响,没有引发群体性事件;2.1.2物料泄漏造成的危险物质可以控制在车间生产装置区和罐区围堰之内,未流出车间界区。

2.2 Ⅱ级2.2 .1发生一次急性中毒2人;2.2 .2对社会环境造成重大影响,需紧急转移安置100人以上;2.2 .3危险物料泄漏造成,可能造成环境造成污染事件。

2.3 Ⅰ级2.3.1发生一次急性中毒5人以下;2.3.2对社会环境造成较大影响,需紧急转移安置200人以下;2.3.3物料泄漏造成的危险物质流出生产装置区和罐区,有可能进入厂雨排支沟。

2.4 重要环境风险因素识别本厂的生产特点主要是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连续性操作。

根据《环境风险预防要点》,对全厂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场所从可能泄漏物质的毒性、挥发性、可溶性、可降解性、可能遭受财产损失、环境影响范围、环境影响可恢复性等方面进行环境风险识别和评价。

成品罐区贮存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害特性,一旦发生大量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不仅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而且可能造成大气、土壤、水体、水源等重大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本预案以储存罐区发生泄漏、火灾、爆炸事故后引发的环境污染事故为范例。

2.5储存罐区周边环境分析罐区、生产装置500m以外是村庄。

2.6储存罐区危险性分析储存罐区的易发事故部位主要是罐区装卸车过程中异常情况下所造成的泄漏污染事故。

罐区若发生燃烧、爆炸等事故将造成氯类等有毒有害物料的泄漏,引起环境污染。

为此,我们每个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

2.7物料危险性分析储存罐区在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危化物料主要为环氧氯丙烷、三氯丙烷、二氯丙烯、二氯丙烷,这些物料有毒有害、易燃易爆。

由于产品具有以上特性,罐区一旦发生事故,造成物料大量泄漏,可能对周围农田和居民区等环境敏感地带所造成的环境风险是不可接受的。

2.8主要设备及物料量分析主要设备:导热油炉、蒸馏釜、原料储罐、产品储罐等。

物料量分析:原料为环氧高沸、低沸,1000吨/a,产品为环氧氯丙烷、三氯丙烷1000t/a。

2.9爆炸影响分析如果罐区的某一个储罐发生燃烧、爆炸,会直接影响罐区内及周边的任何一个岗位,消防泵房、配电室远离罐区,发生事故后,不会造成停电、停水等现象。

2.10污水流向及储存能力分析罐区的雨水、冲地水及管线、设备泄漏的物料经罐区污水线流入污水收集池,经运输车输送至污水处理场。

2.11消防力量配置分析室外消防栓3套、、干粉手提灭火器(bc)11具、消防储水池(500立方米)1个、消防泵2台。

2.12环境监测能力分析环境监测主要由厂质量检验中心承担,负责对大气、水体进行环境即时监测,确定危险物质的成分及浓度,确定污染区域范围,对事故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

2.13检维修力量分析检维修工作由车间生产班组或外聘专业人员负责。

3、应急报告3.1报告程序当发生物料泄漏等突发事件后,岗位人员立即向当班班长汇报,当班班长立即向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汇报;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总指挥(或副指挥)接到报告后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并启动该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救援。

车间随时向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汇报事故情况,以利于及时组织其他应急救援部门投入应急救援工作;3.1.1发生Ⅲ级生产安全环保事故,少量的物料泄漏,班组长及时组织班组人员进行应急处理,并上班车间、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3.1.2厂发生Ⅱ级环境事件,在向厂应急指挥部报告的同时,也可直接向区安监局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办公室报告;3.1.3厂发生Ⅰ级环境事件,在启动厂环境应急预案的同时,迅速向区安监局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办公室报告,最多不超过15分钟;3.2报告内容3.2.1报告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单位名称、事件发生时间、地点和部位,污染物介质、数量及污染情况;2)人员中毒、受伤情况;3)已采取的紧急措施;4)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和严重后果。

3.2.2在处置过程中,厂应急指挥部应尽快了解事态进展情况,并用快捷方式,向公司应急指挥部报告,续报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事发单位名称;2)事态进展情况、已采取的处理措施和处理效果;3)应急人员到位情况;4)现场气象条件。

4、应急救援的准备及各部门应急救援分工的职责4.1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接到现场应急报告后,工作职责如下: 4.1.1 立即了解事故现场的情况,并迅速启动该应急救援预案;4.1.2 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总指挥(副总指挥)下达指令,各职能部门和车间进入环保事故应急救援状态;4.1.3组建现场环保事故应急指挥部;4.1.4在公司全部应急救援人员未全部到达现场前,负责应急处置的指挥工作。

4.2 现场应急指挥部应做好以下工作:4.2.1 当总指挥不在现场时、副指挥负责现场应急救援领导工作;4.2.2 收集现场信息,核实现场情况,针对事态发展制定和调整现场应急抢险方案;4.2.3 负责整合调配现场应急资源;4.2.4 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应急救援。

4.3安全环保科应做好以下工作:4.3.1检查事故现场抢险人员及留守人员防护器具的佩戴情况;落实事故中受伤、中毒人员的救护,检查事故现场人员疏散情况;4.3.2负责提供应急处理装备;4.3.3负责向公司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总(副)指挥、应急小组负责人和公司生产科报告事故情况;4.3.4负责应急救援期间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准备;4.3.5代表厂指挥部做好事故及抢险有关信息的上报工作;4.3.6负责事故善后固体废弃物的合法转移和废水处理后的达标排放工作;4.3.7负责做好因环境污染事故受影响的单位和个人的善后处理工作;4.3.8负责事故抢险结束后及时恢复生产;4.3.9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汇报职责范围内的相关情况。

4.4生产车间应做好以下工作:4.4.1负责调集抢险队伍,安排抢险力量;4.4.2负责对事故现场损坏的设备设施进行修复,组织必要时的带压堵漏等抢险活动;4.4.3负责应急设备、物资的供应和调用;4.4.4落实事故现场抢险所需的照明及动力用电;4.4.5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汇报职责范围内的相关情况。

【篇二:化工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化工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1 总则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是我公司为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或由安全生产次生、衍生的各类突发环境事件而制定的应急预案。

规范了我公司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机制,提出了我公司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程序和应对措施,完善了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我公司救援抢险队伍的衔接和联动体系,为我公司有效、快速应对环境污染,保障区域环境安全提供科学的应急机制和措施。

1.1 编制目的为提高我公司防范和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建立紧急情况下的快速、科学、有效地组织事故抢险、救援的应急机制,控制事件的蔓延,减少环境危害,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