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创新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墨梅》。
2、学会“砚”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4、积累关于梅的诗句,感受古人对梅的情结。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词语,并说说诗句意思。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意境,体会作者贞节自守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会读诗1、(幻灯出示课题,播放音乐《梅花三弄》)伴随着这首古朴典雅的古筝曲《梅花三弄》,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墨梅》。
2、作者王冕,简介作者。
(幻灯)3、一读:自由读诗,反复读,要做到字正腔圆,读通读顺。
指名读,讲解生字读音“砚”,“乾坤”二读:光把诗的字音读准还远远不够,还要有板有眼,不破句,读出节奏来,读出味道来。
再指名读,注意速度。
三读:师生合作读,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我读。
味道出来了。
再换读。
老师读题目,作者,生读全诗。
二、读懂诗1、要想读得更原汁原味,还要读懂诗的意思。
同学们边读边琢磨,看看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都懂吗,遇到自己不懂的词语和别人交流。
然后试着把每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2、质疑:有没有什么不懂的3、理解“墨梅”:(出示幻灯)梅花有红*、粉*、白*等颜*,墨梅指的是只用黑*水墨画成的梅。
王冕爱梅,且擅长画梅,素有“画梅圣手之称”,我们一起来欣赏他晚年的巅峰之作——《墨梅图》(介绍题画诗。
)这是一首题画诗,题画诗,就是在*画的空白处,往往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抒发作者的感情,咏叹画面的意境。
从而形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我们比较熟悉的苏轼的诗《惠崇<春*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就是一首题画诗,只不过这是苏轼描绘的是惠崇和尚的画面上的意境。
4.看看王冕是怎么描述这株墨梅的读一二句。
在哪儿理解“洗砚池”(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常常在池边练习书法,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这里借用这个典故而成“洗砚池”)理解“淡墨痕”(每一朵梅花都呈现出淡淡的黑*,没有浓妆艳抹,没有鲜艳的**)“痕”进一步突出了梅花的墨*淡雅到极点,简直若有若无,使人对其产生了轻灵飘逸的感受。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案第1篇】教学要求:1 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自读自悟,能理解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凭借古诗诗句,感受古诗美的意境,是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1 课前请学生搜集王冕的资料2 制作好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请一学生介绍一下本首诗的作者——王冕一、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冕写的《墨梅》(电脑出示全文),先听老师把这首诗读一遍。
二、1、你们也试着读读,看看能否读通,开始。
2、好,能读通吗那钱老师来考考大家(电脑出示词语)。
吾家洗砚淡墨痕乾坤谁来读一下,读对了其余同学跟读两遍。
3、齐读古诗。
三、看来通过第一遍读大家已经把这首古诗读通了,收获挺大的。
下面,钱老师再让大家大声地、自由地读读这首诗,看看自己能读懂哪些,当然有问题也可提出来,好不好开始四、大家读得很认真,有收获吗也有问题吧这样,钱老师给大家一个机会,把你的收获(当然也包括问题)在小组里交流交流、讨论讨论,你们说好不好畅所欲言吧!……五、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有几个小组特别的投入,钱老师要表扬他们。
下面,我们就来汇报一下讨论的结果。
……还有没有什么疑问钱老师有一些问题,不知大家愿不愿意回答六、1、请同学们仔细看图(电脑出示《墨梅》图),这画的梅花有什么特点2、看着这朴实的梅花,想想梅花有哪些品性。
3、王冕擅长绘画,他为什么尤其喜欢画梅花呢4、王冕自学成才,鄙视权贵,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操5、对啊,这素洁的梅花不正是诗人鄙视俗流,贞洁自守高尚情操的写照吗七、同学们,再让我们一起来读这首诗,从中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八、说说本首诗与《石灰吟》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
九、欣赏课外的两首托物言志的古诗,学生进行自读自悟(电脑出示两首古诗)。
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墨梅》创新教案

《墨梅》创新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唐代诗人王冕的《墨梅》这首诗,领略其妙趣,并了解其神韵所在•能够理解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掌握对于古诗的赏析方法•能运用所学技巧,理性分析古诗,增加审美体验和诗歌鉴赏能力•整合创新教育理念,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二、教学内容1. 诗歌朗诵教师通过朗读《墨梅》,向学生传达情感,唤起学生兴趣,使学生准确把握古诗的韵律与情感。
2. 诗歌赏析•第一步:识字诀窍–学习诗中生僻字和常用字的注音,扩充学生阅读诗歌的词汇量•第二步:感官体验–唤起学生对于“梅花”的生动形象,观察图片及视频,寻找相似的元素和情感体验•第三步:修辞手法–细读诗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描写、拟人等等,分析作者的表达意图并体验作者的情感•第四步:自由创作–引导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由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对于古诗鉴赏的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三、教学方法1. 师生互动将学生作为主体,教师以引导和提示的形式指导学生,引导学生进行热烈的探讨和讨论。
2. 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形成直观、生动、感性的教学内容。
3.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升自我意识,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4. 创新教育引入创新教育理念,从多个角度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自由创作、探索和发现。
四、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工具使用平板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工具,运用图像、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课堂内容,加强教学效果。
2. 社交平台选用微信、QQ等社交平台,建立班级群,方便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互动与交流。
3. 个性化学习方法为不同学生提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将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更加深入。
五、教学流程第一节唤起学生兴趣•教师简单介绍王冕的《墨梅》,并对大家进行朗读示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第二节诗歌赏析与鉴赏•第一步:认识王冕及《墨梅》–介绍王冕及其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墨梅》这首唐诗的情感和韵律。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案与反思第1篇】墨梅【教学目标】1.认识“砚、乾、坤”3个生字,会写“砚、乾、坤”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墨梅》,背诵古诗。
3.读懂《墨梅》的诗意,感悟诗情,读出画面,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教学重难点】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2.积累古诗。
【教学过程】板块一初读,知诗美1.激趣导课,认识梅花。
(1)欣赏梅花。
师:这些梅花给你怎样的感受?(课件出示各种梅花图案)(2)示例:梅园中的各色梅花,或红艳似火,或粉红似霞,或洁白似雪。
(3)师引导回忆赞美梅花的诗句。
(相机出示课件)2.解读《墨梅》,初探特点。
(1)(课件出示墨梅图)师引导:这幅图中的梅花,与我们刚才看的有什么不一样?(2)(生交流)师小结:是的,相传古人因看到月光映梅影于窗纸上,就想到了用浓浓淡淡的水墨来画梅花。
这就是——墨梅。
(3)师引导:看了墨梅图,你有什么感受?(生交流)3.关注诗人,知其品性。
(1)认识诗人。
①课件出示王冕资料。
②师:快速浏览资料,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生交流)(2)导入诗文。
①师引入:王冕爱梅,这一天他家洗砚池边的梅树开花了,那淡雅的色彩、宜人的清香让王冕沉醉了,于是他挥墨画下了这么一幅墨梅图。
为了使画的意境更加深远,他还在画上题了一首诗。
②课件出示图文。
(3)课件出示诗文,生自由读一读。
4.初读《墨梅》,读出节奏。
(1)生自由朗读,注意多读几遍,要把诗读正确、读流利、读出古诗的节奏。
(2)师检查朗读:指名读,相机正音:砚、乾、坤。
(3)师:诗的第一句里还有一个生字。
[板书:砚(yàn)]我们知道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
(4)师指名读诗中“洗砚池”的注释,引导:你读出了王冕怎样的品质?(预设:勤奋、自励)(5)师:诗的第4句有一个词——乾坤。
(板书:乾坤)(师指名读,引导读)看注释,“乾坤”是什么意思?(6)师指名读:请一位同学来准确、流利地读一读这首古诗。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0.3《墨梅》优质课教案1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0.3《墨梅》优质课教案1一. 教材分析《墨梅》是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元代画家王冕。
这首诗通过描绘墨梅的傲骨清香,表达了诗人高洁的品格和坚定的信仰。
本诗意境高远,语言简练,富有深刻的哲理,适合四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能力,能够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但对于诗中所蕴含的深层哲理还需引导。
学生对自然景物和人物品格的描绘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如何将这些描绘运用到写作中还需锻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墨梅》,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珍惜自己的品格,做一个高洁、坚定的人。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墨梅》,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难点:领悟诗中所蕴含的深层哲理,学会如何将这些描绘运用到写作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示范法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墨梅》全文、相关背景资料、PPT等。
2.学生准备:预习《墨梅》,了解诗文内容,搜集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墨梅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墨梅的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王冕及《墨梅》的背景。
2.呈现(5分钟)教师朗读《墨梅》,学生跟读,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诗文的意境。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墨梅》,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朗读古诗。
4.巩固(10分钟)学生默写《墨梅》,教师检查学生的默写情况,及时纠正错误。
然后让学生谈谈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们体会诗人的情感。
5.拓展(10分钟)讨论:诗中的墨梅代表了什么?引导学生从诗文中领悟到墨梅的高洁、坚强,进而联想到自己,做一个高洁、坚定的人。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元王冕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元王冕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元王冕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墨梅》是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之一,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王冕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
作者善于画梅,也喜欢咏梅。
诗人借墨梅表达他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诗的前两行写实,强调“吾家”的梅花,朵朵都是“淡墨痕”的素静雅洁;后两行抒情言志,表现出他不愿媚俗的独立人格。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学习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的方法,背诵古诗的记忆力比较强,但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够。
因此,课堂中重点是引导借助注释理解故事的大意,吟诵、想象画面等体验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田园生活的情趣,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和积累古诗的兴趣。
教学目标:1.认识“砚、乾、坤”3个生字,会写“砚、乾、坤”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墨梅》,背诵古诗。
3.让学生理解《墨梅》的诗意,感悟诗情,体会梅花的品格,从中感悟作者借梅花所表达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首诗。
2.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我们先来欣赏一组美丽的。
(课件出示梅花)2. 你喜欢梅花吗?喜欢梅花的什么呢?(香味,颜色,精神)梅花是“四君子”之首,从古至今有许多文人墨客用最美的语言来赞美梅花,你知道哪些呢?预设: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其一》;不仅在下雪时有诗人赞美梅花,在黄昏时刻,它也毫不逊色,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古诗也是来赞美梅花的。
二、解读课题,了解诗人。
(一)解读课题1.出示墨梅图。
师引导:这幅图的梅花,与我们刚才看的图片有什么不一样呢?2.(生交流)师小结:是的,这是用浓浓淡淡的水墨来画梅花,这副画就是墨梅图,而上面的这首诗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墨梅》——板书课题:墨梅3.像这样在中国画的空白处,提上一首诗的艺术形式,我们叫它“题画诗”(二)了解诗人这首诗和这幅画的作者,王冕,字元章,元朝画家、诗人、篆刻家。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案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案第【1】篇〗今天,在教学《古诗两首》这一课时,我尝试着将两首古诗——《石灰吟》、《墨梅》融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
具体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读诗。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诗的节奏。
(注意诗中前鼻音的字较多)2、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注意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二、解诗。
1、自由读诗,结合文中的彩图,试着理解诗意,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2、引导学生在书中批注诗意。
3、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梳理。
“若”、“等闲”、“吾”、“清气”、“满”、“乾坤”的意思理解是重点问题。
4、引导学生联系诗句讨论上述重点词语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
指名说,自由说,引导说。
三、品诗。
1、齐读《石灰吟》,想一想:诗中的“石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诗人为什么要吟诵“石灰”“石灰”与诗人之间有什么联系(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诗人借石灰抒发了自己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齐读《墨梅》,想一想:诗中的“墨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诗人为什么要吟诵“墨梅”“墨梅”与诗人之间有什么联系(墨梅素洁高雅、贞洁自守,诗人借墨梅表到了自己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四、辨诗。
1、自读自悟:这两首诗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2、引导学生讨论,板书:咏物抒怀石灰——于谦——清白墨梅——王冕——清气3、熟读成诵。
五、延读。
布置学生课外阅读郑燮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教学随想】1、古诗教学的思路要简约。
在《古诗两首》的教学中,我的教学思路力求简约。
从整体而言,整堂课的教学循着“读诗”、“解诗”、“品诗”、“辨诗”、“延读”的教学思路进行,循序渐进,逐层深入。
从局部而言,每一个环节的教学没有过多的繁琐设问、条分缕析,在引导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中把古诗的解读引向深入。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案第【1】篇〗一、通读分类,整体感知师:孩子们,今天咱们一起学一首古诗,古诗的题目叫——生:墨梅(齐)师:古诗的作者是——生:王冕(齐)师:冕是一个生字,读第三声,再来一次。
生:王冕(齐)师:好的。
这首古诗还有两个新词,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谁会读?(师检查反馈)师:第一个新词是洗砚。
练过书法,学过国画的人都知道有“文房四宝”,谁知道?生:笔墨纸砚。
师:恩,笔墨纸砚,说得很流畅。
笔是毛笔,墨是黑墨,纸是宣纸,砚是砚台。
洗砚的砚是文房四宝的第几宝?生:第四宝。
(齐)师:这叫文化。
还有一个词是乾坤。
谁知道乾坤是什么意思?生:就是天地之间的意思。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我是通过这首诗,王冕的一个心情以及他对一个世界的观念。
师:好,他说王冕的心情就能让他知道乾坤就是天地,那是神童。
还有谁知道乾坤是天地的意思?怎么知道的?生:就是墨梅旁边注释上有写。
师:他说了一个关键的信息,谁听到了?生:注释师:(师转向“神童”)其实孩子,你也是看注释才知道的,对不对?生:是,但是自己也理解了下。
师:哦,自己也理解了下,这就对了。
先看注释,再结合上下文,再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积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
既然我夸你是“神童”,愿不愿意接受挑战?生:可以。
师:你说乾坤是天地,哪个字是天?哪个字是地?生:乾是天,坤是地。
师:神童。
我果然没看错。
孩子们,这也是文化。
师:好,这两个词会读了,意思也明白了,那么我们来看一看这首诗。
谁来挑战读整首诗?(师检查反馈)师:墨梅,墨梅,顾名思义它写的当然是梅花,但是有人说这首诗不简单,其实啊,这首诗里藏着三种不同的梅花。
请看大屏幕,在王冕的家中藏着——生:家中梅(齐)师:藏着——生:画中梅(齐)师:藏着——生:心中梅(齐)师:打开课本,完成课后练习的第一题。
想想家中梅藏在哪里,画中梅藏在哪里,还有心中梅藏在哪里。
用横线把它们一一地对应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墨梅》创新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砚乾坤”3个字,会写“砚乾坤”3个字,了解古诗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艳丽来讨人称赞,而要画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发了作者高洁的志趣和情怀。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思考: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这课书要学习墨梅这首古诗。
)读后你想到了什么?(我们想到了过去学习的古诗、诗人的介绍……特别想知道“古诗三首”指的是哪三首?是谁写的?诗的内容是什么?诗人想表达什么感情?)
3.明任务:这三首古诗分别是元代、清代和明代著名的诗歌。
诗人分别是王冕、郑燮和于谦。
通过学习古诗,我
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独立学习更多的古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二、指导预习。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洗砚池墨痕乾坤
2.朗读古诗。
3.联系注释,想想每句诗的意思,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者划下来。
4.分组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
三、检查预习。
以读准字音、质疑为重点。
四、学习古诗
1.了解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2)《墨梅》作者:元代著名画家王
冕。
王冕(公元1287——1359)我国元代著名画家。
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人(今浙江绍兴)。
(3)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墨梅。
这是一首题画诗。
墨梅,顾名思义,即为用水墨画的梅花。
)
(4)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知道了这首诗写的是水墨画的梅花。
想知道这幅梅花图是谁画
的?墨梅有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要写《墨梅》这首诗?要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2.讲解诗意。
(1)教师范读。
(2)指名学生读。
(3)学生借助字典、辞典进行自学。
(初步理解字在诗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
(4)教师点拨前两句: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
痕。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洗砚池:画家洗砚的水池。
传说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洗砚池边练习书法,池水因此变成黑
色。
淡墨痕: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
这里是说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
迹。
C.理解诗句的意思。
(我家洗砚池边的这棵梅树,朵朵花开显出淡淡的墨痕。
)
D.进一步理解。
这两句诗写了梅的什么特点?
(突出了它淡淡的彩。
)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淡墨痕)应该怎样读出来呢?(自由读、指名读、评读)读至此,产生疑问——难道梅只有这样一个特点吗?
E.教师点拨后两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5)用学习前两句的方法学习后两
句。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清气:清香的气味。
这里指纯洁的人品,高尚的节操。
乾坤:天地,人间。
C.诗句的意思。
(不图人们夸赞它颜色的鲜艳,只求飘散的清香充满天地。
)
D.进一步理解。
墨梅还有什么特点?(清香的气
味)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气味。
)作者这样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这首题画诗,是
说作者画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艳丽来讨人称赞,而要画
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发了作者高洁的志趣和情怀。
)
诗人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梅花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情怀?(开头两句,由画面上所画的洗砚池写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联系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
后两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语双关,以物喻人,表明了诗人的人品与节操。
)
3.朗读全诗。
4.总结全诗: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有什么特点?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
情?
(3)想象诗人在这样的美景里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动作?
5.指导学生练习朗读。
6.总结回忆古诗的学习方法。
请大家回忆我们是怎样学习《墨梅》这首古诗
的?
(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
五、作业:
背诵《墨梅》
板书设计:
墨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