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古诗两首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两首课文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两首》课文《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望庐山瀑布》简析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
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
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
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
“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
“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
“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
“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
“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
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
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
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
“谪仙”就是李白。
《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绝句》赏析绝句是诗体名。
绝句、律诗为唐代的今体林诗(后世称为近体诗),以区别于古体诗。
这首诗以“绝句”写入诗题,又因同时有同体诗四首,所以合题为《绝句四首》,不令立体目。
第17课《古诗两首-送元二使安西》

念 去 去 ,
竟执 无手 语相 凝看 噎泪 。眼 ,
才 下 眉 头 却 上 心 头 。
此 情 无 计 可 消 除 ,
王维西 出 阳ຫໍສະໝຸດ 关 无 故 人 。劝 君 更 进 一 杯 酒 ,
客 舍 青 青 柳 色 新 。
渭 城 朝 雨 浥 轻 尘 ,
送 元 二 使 安 西
离别相思,苦
1、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 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 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 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3、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 4、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杜牧《赠别二首》)
更 哪 堪 冷 落 清 秋 节
多 情 自 古 伤 离 别 ,
雨 霖 铃
宋 柳 永 ·
烟 波 江 上 使 人 愁 。
日 暮 乡 关 何 处 是 ,
暮 霭 沈 沈 楚 天 阔 ,
千 里 烟 波 ,
六年级上册西师大版语文17课古诗两首-送元二使安西课件

执 子 之 手 , 与 子 偕 老
相 见 时 难 别 亦 难
更 于 何 人 说
便 纵 有 千 种 风 情 ,
应 是 良 辰 好 景 虚 设 。
此 多 去 更 情 经 自 哪 年 古 堪 , 伤Biblioteka 冷 落 离 清 别 秋 , 节
虚 写 离 别 后 的 痛 苦
伤离别
离别前 (心理) 话情 离别时 (情态) 依依 不舍
1)
欣赏
骤对 寒 雨长 蝉 初亭 凄 歇晚 切 。, ,
雨后长亭
烟 波 江 上 使 人 愁
日 暮 乡 关 何 处 是 ,
暮念 霭去 沈去 沈, 楚千 天里 阔烟 ,波 ,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才 下 却 眉 上 头 心 头 。
此 情 无 计 可 消 除 ,
我 心 伤 悲 , 莫 知 我 哀 。
痛苦 离别后 (心理)-- 思念
情景交融,字字是情
阳关三叠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客 舍 青 青 柳 色 新 。
渭 城 朝 雨 浥 轻 尘 ,
西 出 阳 关 无 故 人
劝 君 更 进 一 杯 酒
离别相思最苦
1、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 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 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 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3、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 4、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行 道 迟 迟 , 载 渴 载 饥 。
今 我 来 思 , 雨 雪 霏 霏 。
昔 我 往 矣 , 杨 柳 依 依 。
殷 勤 更 向 水 中 吹 。
唯 有 春 风 最 相 惜 ,
立 马 烦 君 折 一 枝 。
语文s版二年级下册 17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

表达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诗人对家乡、对童年的思念和回忆。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 江上(秋风)动(客情 )。 知有( 儿童挑促织 夜深( 篱落一灯明 ), )。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 萧 梧 叶 送 寒 声,
江 上 秋 风 动 客 情。
知 有 儿 童 挑 促 织, 夜 深 篱 落 一 灯 明。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 1萧萧:风声。 2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弄。 3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 4篱落:篱笆。
所见 牧 歌 意 忽 童 声 欲 然 骑 振 捕 闭 黄 林 鸣 口 牛, 樾。 蝉, 立。
夜所 书见
夜书所见
(1)写字、记录、书写。 (2)字体。 (3)装订成册的著作。 (4)文件。
夜书所见
(1)写字、记录、书写。 (2)字体。 (3)装订成册的著作。 (4)文件。
夜书所见
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tiǎo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tiǎo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tiǎo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古诗两首

⼆年级语⽂下册第17课古诗两⾸ ⼆年级下册语⽂第17课《古诗两⾸》中⼀⾸是李⽩的《望庐⼭瀑布》,⼀⾸是杜甫的《绝句》。
店铺为⼆年级师⽣整理了语⽂课⽂第17课《古诗两⾸》资料,希望⼤家有所收获! ⼆年级语⽂下册第17课《古诗两⾸》课⽂原⽂ 《望庐⼭瀑布》 唐·李⽩ ⽇照⾹炉⽣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cuì)柳, ⼀⾏⽩鹭(lù)上青天。
窗含①(hán)西岭(lǐng)千秋雪②, 门泊③[bó]东吴(wú)万⾥船④。
①含:窗户对着西边的⼭岭,就像把远⼭装在窗框⾥⼀样。
②千秋雪:指⼭上终年不化的积雪。
③泊:船只停靠岸边或码头。
④万⾥船:从遥远的地⽅来的船。
⼆年级语⽂下册第17课《古诗两⾸》教学建议 ⼀、识字写字 1、在语境中整体识字: ⑴通读古诗,在具体的语⾔环境中圈画出不认识或认为容易读错的字。
如,“紫”是平⾆⾳,“岭”是后⿐⾳,要读准。
⑵⽤⾃⼰习惯的⽅式⾃主识字。
如,在课⽂下⾯的⽣字背景图中找⽣字的读⾳;可以请教⽼师或周围的伙伴。
2、调动⽣活经验识记⽣字: 出⽰⽣字,随着提⽰语“我会认”,学⽣⾃愿认读⾃⼰会认的⽣字,并说说⾃⼰在⽣活中什么时候、什么地⽅曾见过这个字,是⽤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的。
在交流中⽼师要注意多⿎励学⽣,激发学⽣在⽣活中识字的兴趣,让学⽣体验成功的喜悦,调动学⽣⾃主识字的积极性。
如: “庐”:我游过庐⼭,认识这个字。
“炉”:⽕炉,冬天我们家要⽣⽕炉。
通过和“庐”⽐较,记住字⾳、字形及字义。
“吴”:我妈妈姓吴,⼝天吴。
3、个⼈情感体验识字: 让学⽣在会认、会写的字中,选择⾃⼰最喜欢的字,联系⾃⼰的情感体验,说说为什么喜欢。
学⽣根据⾃⼰的喜好选择喜欢的熟悉的字组词说话,在具体的语⾔环境中理解字义。
如: “岭”:我喜欢“岭”字,因为⼭岭是我们的绿⾊屏障。
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七课古诗两首

语⽂⼆年级下册第⼗七课古诗两⾸ ⼆年级语⽂下册第17课《古诗两⾸》的作者⼀个是“诗仙”李⽩、⼀个是“诗圣”杜甫。
店铺为⼆年级师⽣整理了语⽂课⽂《古诗两⾸》资料,希望⼤家有所收获! 语⽂⼆年级下册第⼗七课《古诗两⾸》课⽂ 《望庐⼭瀑布》李⽩ ⽇照⾹炉⽣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船。
语⽂⼆年级下册第⼗七课《古诗两⾸》教案 【教学⽬标】 1、会认9个⽣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对⼤⾃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重点难点】 1、重点: 认字、写字。
朗读背诵古诗。
2、难点: 体会古诗蕴含的情感;“柳”识记与书写。
【教学⽅法】 ⾃主探究识字、⼩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课件、⽣字卡⽚。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课时 ⼀、创设情境 1、在假期⾥,爸爸妈妈带你们去过哪些名胜古迹?风景如何? 2、今天跟⽼师去领略⼀下庐⼭瀑布的美,好吗? ⼆、初读古诗 1、⾃由朗读本课的古诗。
要求: 把字⾳读准,庐、紫、川。
2、指名学⽣分⾏读诗句,注意正⾳。
3、学习⽣字“庐、瀑、炉、疑”,重点正⾳“瀑”。
(学⽣很容易读成“破”) 说说在读这4个字时,你发现了什么? 如:“庐、炉”读⾳相同、偏旁不同,“庐、瀑、炉”的韵母相同,“疑”是整体认读⾳节。
给⽣字扩词。
4、齐读古诗。
三、朗读感悟 1、⽣⾃读,说说⾃⼰读懂了什么?什么地⽅有疑问?⼩组内互相交流。
2、全班交流:(随学⽣回答相机点拨和引导) 如:⽇照⾹炉⽣紫烟: 理解“⾹炉”。
可以让学⽣说说见过⾹炉没有,在这⾥指什么?“紫烟”在这⾥其实是什么?为什么云雾会是紫⾊的?抓住“⽣”字进⾏朗读指导。
遥看瀑布挂前川: 理解“遥”“挂”,为什么瀑布会挂在⼭川的前⾯?抓住“遥”字让学⽣明⽩这句话写的是远景,抓住“挂”字进⾏朗读指导。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17、古诗两首(之望庐山瀑布)

yí yí n
想一想
我们之前学习过李白的哪些诗?
谁来简单的介绍一下李白?
赠汪伦 李 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早发白帝城 李 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简介
李白,唐代著名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号称“诗仙”。其诗 风格豪放,想象丰富, 被称为浪漫主义诗人。
飞流直下三千尺,
垂 直 形容极高
疑是银河落九天。
怀疑 九重 天
飞流而下的水流,似乎有 三千尺那么长。
飞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
诗句拓展1—数字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夜宿山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早发白帝城》
在古诗中,用来表示数字的“三”“六”、“九”、“千”、“万”等都是虚指,不 一般用来形容很大很大,很多很多,很高很高。这是一种夸张的手法。
飞流直下三千尺 ,
“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 飞泻。 “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 水流之急,气势磅礴。 “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思考:
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 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 接着又写了一句更加气势磅 礴的诗句,你想一想是哪一 句?
银 河
疑 是 银 河 落 九 天 。
疑是银河落九天。
瀑布好像是银河从高高的 天空中飞落下来一样.
诗句拓展2——疑
疑:不是真有银河从天上落下来,而是诗人想象出来的,所以用上静夜思》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古朗月行》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17古诗两首

遥看瀑布挂前川。
(远远望去,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 落下来,好像挂在 山前的一条大河.)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泻)
li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 )
yí
yí n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鸣 柳
鸣叫 鸣谢 柳树 柳枝
bó
窗
窗户 门窗
wú
含
包含 含义
jué
岭
山岭 南岭
泊
停泊 漂泊
吴
吴国 姓吴
绝
绝对 绝望
绝
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读 了 诗 歌 , 你 仿 佛 眼 前 出 现 哪 些 景 物 ?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欢快的歌唱,)
mí nɡ
liǔ
两个黄鹂鸣翠柳
lù
一行白鹭上青天,
(一行白鹭在晴朗的天空中自由的飞翔。)
chuánɡ hán
窗含西岭千秋雪,
(透过窗户看得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lǐnɡ
门泊东吴万里船。
(门外江里停泊着即将驶往东吴的客船。)
bó
wú
请同学们找出诗中描写颜色和动作的词语!
《绝句》数量词分析
《绝句》数量词分析
有实有虚,使诗更有特色。
我会写
mí nɡ liǔ
chuánɡ
hán
lǐnɡ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 二年级下册导学案 编号: 使用时间:2014
编制人: 领导签字: 班级: 小组: 姓名:
1 17古诗两首
【学习目标】
1.我们要 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积累故事中的名句。
(重难点)
【自主学习】 12、 对子学习我会认的字,互相检查字音,交流3、小组合作读我会写的字,说说字的音序、部首、笔顺、组词,找找形近字、同音字。
4 【合作探究】
合作交流,走进课文
4、《望庐山瀑布》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5
你能写出李白和杜甫的诗句吗?各写一句。
李白: 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