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景摄影测量大作业
近景摄影测量复习(1)

1、近景摄影测量:通过摄影手段以确定(地形以外)目标的外形和运动状态的学科分支。
2、近景摄影测量主要包括:工业、古文物古建筑、生物医学。
3、一般认为:摄影距离小于100米的摄影测量称为近景摄影测量;也有认为不超过300米即可。
4、近景摄影测量的与航空摄影测量的相同点不同点相同点:模拟,解析,数字影像处理方法相同.区别:a.测量目的不同,航测:以测制地形、地貌为主,注重其绝对位置;近景:以测定目标物的形状、大小和运动状态为目的,并不注重目标物的绝对位置。
b.被测目标不同,近景:目标物各式各样、千差万别,大到寺庙、飞机、海轮,中到汽车、脚印,小到青蛙、手腕骨、弹壳撞击孔,甚至花粉。
c.目标物的纵深尺寸与摄影距离比不同。
d.摄影方式不同。
航测:近似竖直摄影方式。
近景:正直摄影方式、交向摄影方式e. 影像获取设备不同。
航测:航摄仪。
近景:量测型摄影机和非量测摄影机5、近景摄影测量的优点a、瞬间收集到大量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和几何信息;b、非接触性测量手段;c、能够测定动态物体外形和运动状态。
比如:高层建筑物受外力的摆动变形、桥梁上通过车辆时的负荷变形;d、有严谨的理论和现代的软硬件,可提供高精度和高可靠性的测量手段;e、近景摄影测量的产品形式多样化:数据、图形、图像、数字表面模型、立体模型、三维动态序列影像等。
6、近景摄影测量的缺点a、技术含量较高:对设备和技术人员要求高;b、对一些测量对象不一定是最佳的技术选择(成果的质量、完成所需时间、所需要的投入),尤其是:1、不能获取质量合格的影像;2、所测目标上待测点不多的时候;7、近景摄影测量的精度(1)测量里面衡量精度的基本指标:被测点的坐标中误差(点位中误差)(2)近景摄影测量的精度:估算精度、内精度、外精度估算精度——是在摄影前,按控制方式、条件等的理论估算精度。
内精度——是在摄影测量的数据处理阶段,按解算未知数的方程组的健康程度,直接计算而得。
①内精度容易获取;②内精度一般只与摄影测量的网形有关,它不能够客观反映测量成果的质量,大多数情况下其精度好于实际精度。
近景摄影测量试卷

近景摄影测量试卷一、填空题,每空一分。
1)近景摄影测量的两种基本摄影方式:_______________(正直摄影方式)、交向摄影方式。
2)立体像对的摄取方法有哪几种:_____________(移动相机法)、移动目标法、(旋转被摄目标法)、镜面摄影法、同一物镜法。
3)构形系数与摄影比例尺分母K2=H/f是___________(摄影比例尺分母),K1=H/B为构形系数4)彩色电视机的制式有哪几种:_______(NTSC制式)、PAL制式、________(SECAM制式)、EIA制式。
二、简答题,每题5分1)夜视器的作用和适应范围:作用:对照度很低的对象进行观察、监视以至测量。
适用范围:应用于黑暗条件下的隐蔽性监视,如野生动物观察、工厂、仓库、海关、边防的巡视、公安与法院的取证以及银行、公司的保安等方面。
2)非量测用像机有哪些优点和特性:1、社会拥有量大,包括它的通用性与普及性;2、使用方法灵活,包括调焦范围大,可手持摄影,可对任意方向摄影;3、价格相对低廉;4、适合某种专业的特殊要求,如连续摄影、高速摄影、同步摄影、跟踪摄影、显微摄影、有线或无线遥控摄影、全景摄影和水下摄影。
3)各类摄影机的性能与技术指标:量测摄影机:机械结构稳定,光学性能好;格网量测摄影机:配有标准网格以改正底片变形,并具备量测摄影机功能;半量测摄影机:不具备量测摄影机众多功能但配有改正底片变形的格网;非量测摄影机:内方为元素不能记录,光学畸变颇大,未采取减少或改正底片变形的措施并且不具备记载外部定向参数的功能。
4)为何要对某些被摄物体的表面进行处理色调单一、缺少纹理的目标,其人工或自动的识别和量测就会遇到困难。
5)近景摄影测量中实施控制的目的1.把所构建的近景摄影测量网纳入到给定的物方空间坐标系里2.通过多余的控制(包括控制点或相对控制)加强摄影测量网的强度3.通过多余的控制点或相对控制检查摄影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5)多片前方交会的流程和方法方法:1.在实地测量或记录外方位元素2.按物方空间布置适宜的一定数量的控制点,通过近景设一个测量空间后方交会法解求各像片的外方位元素3.通过适当的检校方式,预先测定两立体摄影机在给定物方空间坐标系内的外方位元素流程:根据已知的内外方位元素的两张或两张以上像片,把待定点的像点坐标视作观测值,以求解其或是值并逐点解求待定点物方空间坐标。
近景摄影测量有关控制

一、摄影研究对象:本次近景摄影测量选择河北联合大学冶金楼东侧的小铜人雕像。
该雕像高约1.2m ,长约0.5m ,宽约0.37m ,纹理较清晰,场地宽阔,无遮挡物,光线较好,适合摄影测量。
工作:环绕其四周拍摄正直摄影立体像对。
摄影布设如图1所示,经过讨论,选择摄影距离 Y = 2 m ,摄影基线B = 0. 32 m 。
将相机镜头对准模型立面,对模型作单机立体摄影。
将摄影底片印成正片固定于玻璃板上,在立体坐标量测仪上量测左片和右片上所有标志点的坐标仪坐标分别为()',左y x ,()',右y x 。
摄影时摄取了两个立体像对,分别将两个像对左片、右片的坐标仪坐标取平均值,作为左片、右片标志点最后的坐标仪坐标值()左y x ,,()右y x , 。
图1 摄影布置对于非量测用摄影机所摄的像片只能用解析法处理,比如选用DL T 算法,而摄影像片与目标物间已知数学关系的建立,则完全依赖于控制点,所以,起着桥梁作用的控制点的分布问题在这里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物方空间坐标系的定义:将近景摄影测量网纳入到给定物方空间坐标系有不同方法。
之所以存在多种方法,原因是近景摄影测量所测成果一般仅用于描述目标的形状大小,而不注意它的“绝对位置”。
1、按控制点定义的物方空间坐标系2、按物方距离定义的物方空间坐标系3、按摄站到物方点距离定义的物方空间坐标系此次我们选择:按控制点定义的物方空间坐标系,在目标M 附近,依需要与方便设定一物方空间坐标系D-XYZ ,并在目标M 上或其周围测定一组控制点。
所建近景摄影测量网,可依这些控制点进行绝对定向,从而纳入到物方空间坐标系D-XYZ 中。
按控制点定义的物方空间坐标系人工标志:根据关系式:fY d 35=Φ,Φ人工标志直径,d 立体坐标量侧仪测标的直径,Y 摄影距离,f 摄影机主距。
所以在圆形标志中心刺以Φ直径的刺孔,用于在立体量测时,测标精确切准标志点位,以利提高量测精度。
近景摄影测量实习心得

近景摄影测量实习心得实习基地及任务我所在的学校安排了一次实习,让我们去一个距离学校不远的测绘和地理信息公司进行近景摄影测量的实习。
在实习中,我们被分成了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需要完成一个实际项目的测量和数据处理。
我们的任务是在一个工地上进行拍摄,利用近景摄影测量技术获取该工地内建筑物的三维坐标,并绘制出建筑物的立面图和平面图。
整个过程需要我们手持相机拍摄,然后利用特定的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最终得到精度较高的数据。
实习内容及体会在实习中,我们先接受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培训,包括摄影测量的基础原理、近景摄影测量的技术和软件使用等。
然后进行了一次实操,实习导师带领我们前往指定的工地进行现场拍摄和数据处理。
在测量前,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拍摄位置和角度,调整好相机参数,保证拍摄出来的图片清晰度高、信息丰富。
然后,我们就开始了拍摄工作,每个小组负责一部分建筑物的拍摄任务。
拍摄完成后,我们需要进行数据处理。
首先,我们需要对图片进行标定,确定相机内外参。
然后进行图像匹配,利用三角量测法求得物体的三维坐标。
最后,利用绘图软件将数据可视化,得到建筑物的平面图和立面图。
在实习中,我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图片清晰度不够、图片数量不足、图像匹配不准等。
但是通过不断的尝试和调整,最终还是获得了不错的数据成果。
在实习中,我感受到了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价值和实际应用难度,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相关的理论知识。
实习总结通过这次实习,我收获颇丰。
首先,我了解了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场景和步骤。
其次,我学习了如何使用专业的测绘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最后,我感受到了科技创新的力量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同时,我也发现了自己在实习中的不足之处,比如缺乏系统的测绘知识、图像处理技能不够熟练等。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会继续加强自己的综合能力,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总之,这次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和价值。
希望以后也能有更多的实践机会,继续提高自己的测绘技能。
《近景摄影测量学》课堂实验报告_1

《近景摄影测量学》课堂实验报告河南理工大学测绘学院《近景摄影测量学》教学实验报告(专业必修课)2011年月日┄┄┄┄┄┄┄┄┄┄┄┄┄┄┄┄┄┄┄┄┄┄┄┄实验成绩:评语:指导老师签名:2011年月日实习报告一:相机的认识和使用一、实验的目的与要求:1.熟悉使用相机并对物体进行高清晰拍摄2.了解相机的各功能键对拍摄景物的作用二、实验仪器:佳能相机一台三、实验步骤1.打开相机2.阅读相机的使用说明书,了解相机的参数设置3.用一种拍摄模式对物体进行拍摄然后观察其效果4.换一种拍摄模式在观察相片的效果,然后与上一张相片对比,观察其图形的差别5.修改相机参数再观察相片的成图效果。
四、实验体会与收获:这次实习让我学会到如何使用相机对物体进行高清晰拍摄,同时认识了相机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和用法,初步掌握了拍摄的技巧,了解了相机各个功能键对拍摄景物的作用。
实习报告二:Lensphoto软件的处理过程一、实验目的:1.掌握Lensphoto软件的操作步骤2.掌握Lensphoto软件对非量测相机参数的检校。
二、实验内容:用Lensphoto软件对已有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并得出处理结果三、实验步骤1.相机检校2、新建工程(1)工程--新建--导入(导入对应要处理的工程影像数据),输入航带数,对影像进行航带分组。
3、打开工程打开对应的工程文件*.prj。
(1)、空三匹配匹配前人工给定航带内和航带间立体像对的种子点,目的是确定匹配像对两张影像间的概略偏移量。
(2)、光束法平差只有进行了相对定向,控制点量测才具有预测功能(3)、控制点量测4、引入控制点(1)把全站仪导出的三维点信息,进行编辑。
整理成软件可识别的*.ctl数据格式。
5、空三交互(1)点击空三交互,进入空三交互主界面。
点击文件—加载匹配结果。
(3)选取一张存在所要量测点的照片,按Enter键,点击加点和匹配,然后选中照片上对应控制点的位置,程序会自动预测出存在此点的其它照片。
近景摄影测量光束法平差报告

近景摄影测量光束法平差报告2011 年 6 月 4 日1 作业目的------------------------------------------------------------------------------------ 32 外业控制点的观测与解算-------------------------------------------------------- 33 近景影像获取---------------------------------------------------------------------------- 44 LPS刺点点位------------------------------------------------------------------ 45 光束法平差与精度评定------------------------------------------------------------ 56 总结--------------------------------------------------------------------------------------------- 111 作业目的以近景摄影测量大实习为基础,对所摄取近景相片解析处理,以外业控制点的解算成果以及内业LPS平差结果为依据,编写光束法平差程序,由22个控制点的像素坐标及5个“已知控制点”的三维坐标求解其余17个控制点的三维坐标,并评定精度。
2 作业条件及数据点号像素坐标列(J)像素坐标行(I)X Y Z左片:2 650.989 2114.93 497.4532 353.7473 299.89538 2792.491 2259.531 508.8008 342.3524 298.683210 2791.483 740.514 508.8138 342.3548 307.071716 3928.559 2120.49 520.2969 353.7531 300.114621 4890.584 2130.45 527.9857 353.5821 300.10371 648.624 2765.582 0 0 03 660.452 1441.411 0 0 04 728.563 816.585 0 0 05 1965.895 2557.996 0 0 06 1910.105 1210.07 0 0 07 2767.455 3044.531 0 0 09 2774.059 1493.061 0 0 012 3319.011 2665.417 0 0 013 3312.286 1986.582 0 0 014 3298.468 1284.901 0 0 015 4055.052 2705.029 0 0 017 3808.985 1539.018 0 0 018 3715.006 962.032 0 0 019 3836.444 706.426 0 0 020 4883.39 2691.651 0 0 022 4754 1681 0 0 023 4825.409 1018.545 0 0 0右片:2 670.948 2129.967 497.4532 353.7473 299.89538 2346.443 2264.542 508.8008 342.3524 298.683210 2361.448 691.079 508.8138 342.3548 307.071716 4088.419 2115.427 520.2969 353.7531 300.114620 5203.441 2736.112 527.9857 353.5821 300.10371 666.103 2764.882 0 0 03 685.403 1472.574 0 0 04 754.414 860.656 0 0 05 1652.431 2568.503 0 0 06 1600.058 1207.014 0 0 07 2312.027 3077.964 0 0 09 2334.472 1470.473 0 0 012 3083.193 2691.257 0 0 013 3083.066 1976.987 0 0 014 3072.428 1240.419 0 0 015 4230.527 2741.493 0 0 017 3956.445 1498.102 0 0 018 3852.033 888.02 0 0 019 4075.943 613.315 0 0 021 5214.492 2119.571 0 0 022 5144.463 1507.538 0 0 023 5139.982 903.989 0 0 0外方位元素初始值:(左)Xs1 = 497.9149,Ys1 = 301.2754,Zs1 = 297.2430,Q1=14.9560,W1=4.7765,K1=-0.0308, (右)Xs2 = 509.6501,Ys2 = 301.3448,Zs2 = 297.4727,Q2=2.1777 ,W2=4.5969,K2=0.0791, 相片主距:50mm3 平差思想3.1 共线条件方程本次作业中,光束法平差基于如下共线条件方程:该共线方程是描述摄影中心S、像点a以及物点A位于一直线上的关系式。
近景摄影测量

多基线数字近景摄影测量近景摄影测量传统把近到一米内远到100米以内的摄影测量称为近景摄影测量。
这样近当然不可能在飞机上,因此,近景又可以称为地面摄影测量。
近景摄影测量难点:航空摄影测量是平行摄影,摄影要求简单,摄影很规范化,基线不变,摄影关系不变.交会角不变,利于匹配。
它的照片也很规则,各单模型是固定基线、摄摄影关系及交会角,非常规范.因而当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时,它容易通过连续的空中三角测量实现各单模型的连接和点的匹配传递从而达到自动化.但是同样是双目视觉的近景摄影测量是交向摄影,它的摄影条件非常复杂,拍摄要求非常苛刻,拍的照片远没有航摄平行摄影那样规范.它本身的这些因素使它永远解决不了匹配,交会角,精度三者的三角矛盾.无法实现自动化.三者矛盾:从精度而言:交会角大,基线长,精度高;交会角小,基线短,精度低.从匹配而言:交会角大,变形大,匹配难;交会角小,变形小匹配易;能满足两张影像变形不超过匹配的许可,而又能满足起码的精度,这样的交会角在传统的近景摄影测量---即基于双目观测原理中的近景摄影测量的地面摄影条件几乎是不存在的.这便是近几十年来近景摄影测量无实质进展的根本原因.矛盾解决:张院士把从空间一个点由两条光线交会的摄影测量基本法则变化为空间一个点由多条光线交会而成的全新概念,彻底解决了数字近景发展的难题。
LensphotoLensphoto介绍:A.新的理论原理;传统摄影测量无论是模拟方式,解析方式或是数字化方式,都是基于人眼双目立体视觉的基本原理。
Lensphoto实现了从传统基于人眼双目视觉原理到真正基于计算机视觉原理完成摄影测量的跨越;从近景摄影测量技术上讲,这是一套实现了质的飞跃的崭新技术。
以计算机视觉原理(多基线)代替人眼双目视觉(单基线)传统摄影测量原理,从空间一个点由两条光线交会的摄影测量基本法则变化为空间一个点由多条光线交会而成的全新概念。
B.新的数据获取方式;旋转多基线摄影:一个模型可以由多张照片生成,不再是一条摄影基线.多条基线多张照片同时构成多个模型.多基线摄影又分旋转和平行两种摄影方式.这是一种全新的摄影机制.与它对应的软件新处理技术基础便是计算机视觉原理.它将原来按“单模型”处理的交向摄影,扩展为多个模型的区域;比常规的“交向摄影的单模型”,可大大的减少控制点。
武汉大学近景摄影测量习题精选

习题精选1.近景摄影测量的定义及包含的三个组成部分是什么?2.近景摄影测量与航空摄影测量的异同点有那些?3.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的有点与不足各是什么?4.进行近景摄影测量精度统计的主要方法有哪三个?并简要叙述其计算原理?5.影响近景摄影测量精度的因素有那些?6.近景摄影测量中涉及哪些常用坐标系?7.共线条件方程、共面条件方程各自代表的几何含义是什么?8.近景摄影测量中的影像获取设备是如何分类的?9.数字近景摄影测量与数字化近景摄影测量的区别是什么?10.近景摄影测量的摄影设备分为哪几类?各类设备的特点是什么?11.Wild P31型量测摄影机的性能特点有那些?12.UMK型量测摄影机的性能特点有那些?13.摄影机改变主距的方法有那些?14.什么是立体量测摄影机?15.固态摄像设备有那些特点?16.固态摄像机按分辨率可以分为哪几类?17.近景摄影测量的两种基本摄影方式是什么?18.试推导正直摄影条件下的精度估算式。
19.调焦距、超焦距是如何定义的?20.景深的概念是什么?如何计算景深?21.设物镜焦距f=100mm,取光圈号数k=16,模糊圈直径E=0.05mm,当调焦距D=2m 时,计算超焦距H、前景距D1、后景距D2及景深ΔD。
22.确定正确曝光时间的推算比较法是如何操作的?如分步推算,保持曝光量不变,遵循的原则是什么?23.如用一架普通135相机对某目标进行测光,安置的感光度为ISO100,光圈号数安置为8,此时测得的曝光时间为1/60秒。
用P31摄影机对此目标摄影,选用的感光材料的感光度为ISO400,安置的光圈号数为11,试确定P31相机的正确曝光时间?(分步推算)24.获取目标物立体像对的方法主要有那些?25.动态目标立体像对的获取方法有那些?26.进行被测目标表面处理的目的是什么?方法有那些?27.近景摄影测量中,如何设计和使用人工标志?28.近景摄影测量中实施控制的目的是什么?29.近景摄影测量中对控制点的测量精度要求是什么?30.什么是相对控制?试举几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交通大学《近景摄影测量》大作业报告书专业:测绘工程课程名称:《近景摄影测量》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时间:2020年 7 月目录一、方案设计阶段 (1)(一)流程指定 (1)(二)物方控制方案设计 (2)(三)影像拍摄方案设计 (2)二、摄影阶段 (4)(一)布设标志点 (4)(二)控制测量 (5)(三)照明处理 (5)(四)表明处理 (6)(五)立体像对的摄取方法 (6)(六)摄站点 (6)三、摄影测量处理阶段 (7)(一)数据处理方式 (7)(二)共线条件方程式推导 (8)(三)单像空间后方交会 (9)(四)多片空间前方交会 (10)(五)成果精度评定方法 (11)四、生成目标等值线 (12)五、参考文献 (17)(一)流程指定(1)现场考察,拍摄之前应该对现场进行考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被拍摄物体周围环境考察。
2)选择拍摄距离和拍摄地点,基线与距离之比小于1/5~1/15。
3)根据被拍摄物体特点和拍摄距离选择合适相机镜头。
4)根据相机的视场角和被摄物体成像的范围设计控制点分布图等。
(2)作业方案设计,包括物资准备、物方控制方案设计、摄影方案设计、选取影像处理方法和成果质检方法的确定。
(3)外业作业,按照设计方案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作业。
(4)内业处理,主要是物方控制数据处理和三维建模及成果提交。
图1 作业流程图(二)物方控制方案设计(1)目的:为将所建立的模型纳入统一的物方空间坐标系,布设物方控制。
(2)控制布设:结合被摄雕像周边环境,设置两个导线点(3)物方控制点三维坐标测定:物方控制测量一般是在被测物周围先施测导线点,高程用直接水准联测或采用光电测距导线施测,或用间接高程联测,然后在导线点上用前方交会和三角高程方法测定物方控制点的三维坐标。
(4)精度指标:物方控制包括控制点和相对控制。
物方控制的精度一般小于总精度要求的1/3。
(三)影像拍摄方案设计(1)影像获取设备的选择本次作业选用非量测摄影机即普通的单反数码相机。
其优点有全固体化,体积小、重量轻便易于携带、不受电磁现象干扰,像元几何位置精度高,且不会改动(不需要框标标定内方位元素,不需要格网改正底片变形)。
图2 影像拍摄设备(2)摄影站的布设原则如下:a)摄影站的布设和摄影方式的选定,应以保证精度、可靠性以及获取最有效的摄影覆盖为原则。
b)尽量避开屏障,防止出现摄影死角。
c )摄影站可设在地面和建筑物上,或选用脚手架、升降车、系留气球和其他低空飞行器作为摄影平台。
(3)摄影站布设方式茅以升雕像为圆柱形曲面目标,故采取多站的布设方式。
摄影站的布设一般是环绕被测物周围安排多个摄影站,自每个摄影站拍摄一张或数张像片;站与站方向的选择应使多重像片对被摄物体多次覆盖,而不必要求各站间的等间隔以及摄影方向线的彼此平行。
(4) 摄影方式的确定选用交向摄影,所谓的交向摄影就是两摄像机主光轴大致位于同一平面但彼此不平行,且不垂直于摄影基线B 的摄影方式具体地讲是水平交向摄(即摄像机的水平主光轴互不平行,呈相交或发散成一个角度γ的摄影方式。
)(5) 精度估算交向摄影方式的精度估算:图3 交向摄影示意图交向摄影中像点的坐标中误差),(y x m mx x m tg tg tg tg m t ⋅⋅--⋅+=ϕϕαϕα)(11 ϕϕαϕϕtg tg m m tg f y M y x t y )(1)sec ()(22--⋅+⋅⋅= 其中:)(ϕα-=tg f x ;αtg fx t =;f 为摄影机主距。
交向摄影中物方点的坐标中误差:),(Y Y X M M M ,2212212)()()(11fx k k f x k k k m tg tg tg tg M x X +-⋅⋅--⋅+=ϕϕαϕα ϕϕαϕϕtg tg f y k k k m m tg f y M y x t Y )(1)(2)sec ()(2212222--+⋅+⋅⋅= x Z m tg tg tg tg k k M ϕϕαϕα)(11221--⋅+=其中:k1为构形系数B H k =1;k2为成像比例尺分母f H k =2;H :摄影距离(-Z); B :摄影基线长度,单位为米(m );f :摄影机主距,单位为米(m )。
二、 摄影阶段(一) 布设标志点(1) 标志点的设计:标志点有半径为5cm 的圆、两条长为12cm 线段正交和右下角的编号共同组成。
图4 标志点样式(2) 标志点布设位置:正面布设48个标志点,同样背面布设48个,两个侧面一面布设10个小计20个,共计116个。
图5 标志点分布图(二) 控制测量(1) 施测方法:物方控制测量先在被测物周围施测3个导线点得到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和夹角,高程用直接水准联测或采用光电测距导线施测测其高差,然后在导线点上用前方交会和三角高程方法测定物方控制点的三维坐标。
(2) 坐标系的确定:不关注坐标系的绝对位置,为自由坐标系。
两个测站的情况下,确定基线间长度即可确定两测站的坐标(平面坐标)。
基线的确定采用标准尺法,具体做法为在测量基线的前方,水平放置一根高精度的标准尺,按前方交会方法测得尺上两点的坐标后,计算其长度,求出它与真尺长的比值,改化基线长度。
(3) 所用仪器:中纬全站仪一台,电子水准仪一台,标准尺一根,水准尺两根,对中杆两根,棱镜两个。
(4) 控制点精度:平面精度分析,依据两点法前方交会平面点位中误差的关系为:222222222)()(sin S b m S a m b a m M B A P +++=γρ 其中m 为测角影响;A m 为A 点点位误差;B m 为B 点点位误差。
高程精度分析当没有仪器高和目标高的影响时,高程中误差的关系式为:22222)()cos (tan ραααm S m m s h +⋅= 其中s m 为测站点到待测点之间的距离中误差;αm 为竖直角中误差。
(5) 待定点精度:待定点坐标的中误差m 由控制点坐标中误差m 控和摄影测量中误差m 摄组成。
m =√m 控2+m 摄2m 控<m 摄3(三) 照明处理(1) 照明原则:1. 使用自然光源时,一般要求所摄对象的照度均匀,应尽量避免被测物体上的阴影和反光,即避免影像上出现特黑或特亮的现象。
2. 使用人工照明时,最好布置多盏照明灯,以使照度均匀,尽量减少阴影。
3. 有些情况下要注意局部照明,如黑暗情况下的控制点、标准尺照明。
4. 特殊光源的使用。
(2) 照明方法的选取:铜像位于室外,选择光线充足的条件下进行拍摄,对于背面局部闪光灯局部照明。
(四)表明处理由于铜像色调单一,缺乏纹理信息,故对其进行表面处理。
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表面处理。
1.利用投影设备将光栅、格网、及图案、图像投影到物体表面,形成人工纹理。
2.利用激光经纬仪、激光笔,按一定规则将激光投射到被测目标上,形成人工纹理。
3.在被测目标表面粘贴人工标志,形成人工纹理。
4.在被测目标表面上绘制人工纹理。
(五)立体像对的摄取方法采用移动相机法获取立体像对,在S1拍摄像片P1后,再将相机移动至S1拍摄像片P2 ,固定摄影基线B长度,像片P1与像片P2,组成交向摄影立体像对。
图6 移动相机法获取立体像对(六)摄站点布设36个摄站点,具体位置分布如图6所示,每个摄站点拍摄3张像片,基线长度与摄站距离之比约为1/6,影像的重叠度为90%。
图7 摄站点点位分布(一)数据处理方式近景像片解析处理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实地控制条件、摄影机性能精度要求、像片质量、外方位元素是否提供及精度、摄影环境、标志点状态以及软件所具备的功能等。
常用的解法有①单站时间视差法(又称伪视差法)②多片空问后方交会和空间前方交会法③共面条件方程式解法④光线束解法⑤直接线性变换解法⑥二维线性变换解法本次实习选用多片空问后方交会和空间前方交会解法处理,具体解法如下:第一步,利用控制点的像平面坐标以及控制点的物方空间坐标,求出内方位元素和外方位元素。
换句话说,就是内外方位元素值只是受到所选择的控制点的影响;第二步,利用第一步所求出的内外方位元素值以及立体像对,依据共线条件方程式,求解未知点的空间坐标。
(二)共线条件方程式推导图8 共线方程推导专用图共线条件方程式推导:像点(x,y)、摄站点(X s,Y s,Z s)、物点(X,Y,Z)三点共线,由相似三角形可得λ1=-=-=-sAsAsAZZZYYYXXX改写成矩阵形式⎥⎥⎥⎦⎤⎢⎢⎢⎣⎡-⎥⎥⎥⎦⎤⎢⎢⎢⎣⎡=⎥⎥⎥⎦⎤⎢⎢⎢⎣⎡---=⎥⎥⎥⎦⎤⎢⎢⎢⎣⎡fyxcccbbbaaaZZYYXXZYXsAsAsA3213213211λ像点元素移至左边,其余移至右边:由③式变形得将上式代入①、②可得)()()()()()()()()()()()(333222333111s s s s s s s s s s s s Z Z c Y Y b X X a Z Z c Y Y b X X a f y Z Z c Y Y b X X a Z Z c Y Y b X X a fx -+-+--+-+--=-+-+--+-+--=考虑到内方位元素和系统误差x −x 0+∆x =−f a 1(X −X s )+b 1(Y −Y s )+c 1(Z −Z s )a 3(X −X s )+b 3(Y −Y s )+c 3(Z −Z s )y −y 0+∆y =−f a 2(X −X s )+b 2(Y −Y s )+c 2(Z −Z s )3(s )3(s )3s 通过上式可推导出共线条件方程式像点坐标误差方程式的一般式:其中V 是像点坐标改正数;A 外方位元素改正数向量;B c 控制点未知数的物方空间坐标改正数向量;B u 待测点未知数的物方空间坐标改正数向量;C 内方位元素改正数向量;D 附加参数改正数向量;L 为常数项。
(三) 单像空间后方交会根据影像覆盖范围内一定数量的分布合理的物方控制点(已知其像点和物方点的坐标),利用共线条件方程求解像片外方位元素、内方位元素、设备材料的变形情况(附加参数)。
将一般式改写为求内,外方位元素的单向空间后方交会的误差方程式: 2t CX L =+-V A当一张像片上至少有五个控制点时,误差方程矩阵形式:V=[A C ][t X 2]−L L Bx -=V)()(T 1T L B B B x -=(四) 多片空间前方交会基于共线条件方程式的近景摄影测量的多片空间前方交会解法,是根据已知的内外方位元素的两张或两张以上的像片,把待定点的像点坐标视为观测值,以解求其最或然值并逐点求解待定点物方空间坐标的过程。
多片空间前方交会误差方程式:L X B v u u -=误差方程分析:未知数有三个,至少需要三个方程才可解算,至少需要两张像片,而本次实习拍摄了三张像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