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课程教学设计
作文指导教学设计(优秀5篇)

作文指导教学设计(优秀5篇)小学生写作文教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通过修改病例,明白了什么才是好词、好句、好文章并运用到实践写作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总结规律,动手写习作,让学生明白如何修改作文,如何写好作文。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在老师鼓励、引导下课堂处于师生、生生合作学习的情绪高涨的氛围之中。
教学重点、难点1、修改病例作文。
2、总结写人作文的规律及完成一篇习作。
教学准备课前准备一篇典型的写人病例作文。
(有条件的发给每生人手一份或多媒体课件投影)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在你们的身边有人吗?生:有。
师:有你熟悉的人吗?谁?生:我的爸爸、妈妈……师:有你喜欢、讨厌、敬佩的人吗?(提问的过程侧重让学困生回答)在课的开头通过简单易答的提问式谈话能激起学生开口说话,树立对课的兴趣。
多提问学困生既不忽视他们,也换回他们一起跟着老师的思路走。
为下面的作文作铺垫。
二、修改病例,总结规律师:同学们说了很多你身边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写人的作文。
板课题:学习写人作文在学习写人的作文之前让我们先看看这位小朋友的作文。
(出示病例作文)(一)全班齐读病例作文。
师:同学们读完这篇作文有何感觉?示意学生先认真看不要急着说话。
指名班上朗读较好的学生再把病例作文读一遍,并向学生提要求:认真倾听同学读,把你认为有毛病的地方或优美的句子用你喜欢的方式作记号。
(二)指名朗读病例作文。
1、课堂交流,指名交流A、听完后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斟酌给学生一定的修改时间。
并引导学生可带着这样的问题去修改”原来怎么写的--现在怎么修改--你为什么这样修改”的顺序说出自己修改的过程和理由。
B、修改的同时也可以说说你认为写得好的地方,可按”原来怎么写的--你觉得好在哪里”的顺序说出自己的理由。
2、总结规律写人作文的注意事项,即:1、拟个什么样的题目,可按人物性格特点拟题如:调皮的××、爱哭的××、幽默的××;也可按人物品质特点拟题如:坚强的××、勤奋学习的××等方式来拟题。
三年级作文教学设计(优秀11篇)

三年级作文教学设计(优秀11篇)小学三年级作文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学习把自己的想法写清楚。
2.用词要准确,语言要通顺,表达要具体。
3.听取别人建议,尝试修改习作。
教学重难点:1.抓住一个想法写清楚。
2.尝试修改习作。
课前准备:PPT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需要改进的问题。
如果我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改进建议和解决办法,就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二、事例引导。
请同学们读一读生活中的小事例。
(课件出示事例一)1.自由读,小组交流。
事例一提出了什么想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2.汇报。
(课件出示事例二)3.自由读,小组交流。
事例二提出了什么想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4.汇报。
5.你觉得这两个事例写得怎么样?评价一下。
三、畅谈想法。
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或问题引起了你的关注?你对这些现象有什么想法?1.小组内交流。
2.小组选派说得好的代表发言。
3.全班进行评价交流。
你觉得他说的怎么样?四、写出想法。
从自己的发现或同学列举的现象中选择一个写一写。
课件出示温馨提示:1.把自己的想法写清楚。
2.注意用词要准确,语言要有条理。
3.写后读一读,自己尝试修改一下。
五、作文交流。
请完成的同学读一读自己的作文,集体评议。
第七单元习作指导我有一个想法写作思路:1.审阅题目:本题要求我们写关于生活中的想法。
2.选定内容:自己生活中遇到过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是否需要改进呢?把你的想法写出来,提出合理化的改进建议。
3.表达方式:叙述。
4.表现手法:首尾呼应,开篇点题。
5.结构顺序:在写作文时,首先提出问题,把你的想法写清楚,然后写对这种想法的改进办法或建议。
下水文:我有一个想法我有一个关于房子建设的想法。
①我觉得现在自己住的小区里,设计不合理的地方就是没有一个像邮箱一样的收取快递的箱子,如果有这样的箱子对我们来说真的是很实用的一个设计。
②因为白天的时候,我们上学,父母上班,家里都没有人在,快递员只好把快递送到物业保管。
语文作文课教学设计(精选六篇)

语文作文课教学设计(精选六篇)语文作文课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身边的常见的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形式。
2.在作文训练中引用古诗词,完成有关文化的习作。
3.用实际的学习行为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了解身边的常见的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形式。
【教学难点】在作文训练中引用古诗词,完成有关文化的习作。
【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准备】分组搜集传统文化的资料(包含名称、内涵、形式)【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播放《我的中国心》歌曲同学们,这首《我的中国心》歌词里有一句“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你们可以想想,什么是我们每一个华夏子民身上的“中国印”?汉语汉字早已经成为工具逐渐出现在全世界人的视野里,那到底什么是你们身上、我们身上的“中国印”?学生回答。
同学们,其实我们从出生到成长,都会在中国固有的文化氛围里浸润,过传统节日,住传统房屋,吃传统食物,听传统的曲目,一辈一辈流传下来。
好像没有特别稀奇的地方,然而就是这平常的传统,是我们身上的“中国印”。
这堂课,我们就了解传统文化,看看传统文化给我们的写作会带来什么样的启示。
二.了解传统文化。
1.小组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资料。
(围绕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包含哪些具体种类?你了解传统文化中的哪种种类?)2.小组展示。
明确:传统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身的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道互补为内核,还有墨家、法家、名家、释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近代西方文化等文化形态,包含: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含: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节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活动等;包含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国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作文教学设计教案7篇

作文教学设计教案7篇凶恶是一种直接的伤害,慈善是一种间接的伤害凶恶是一种赤裸裸的伤害,而慈善是一种静悄悄的伤害。
2、谓语的角度慈善可以救人,也可以害人。
慈善可以帮助人,慈善也可以打击人慈善有时能扶起人,有时能打倒人;慈善有时能彰显爱心,有时能泯灭良知。
慈善需行之有道。
3、宾语的角度慈善能救人慈善能拯救一个人的身体,更能拯救一个人的灵魂4、定语的角度慈善是一份最持久也最短暂、最昂贵也最廉价、最美好也最沉重的生命礼物。
5、主语和宾语的矛盾慈善是一种凶恶!有时,慈善也是一桩罪恶;有时,慈善换来更大的冷漠。
步骤小结:第一步是定点,就是选“主谓定宾”四个成分一个成份作为矛盾点。
第二步是造句,即制造出与话题相关的句子。
第三步,调适,对句子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就可以形成一个矛盾的句子了。
概括为——定点——造句——调试。
四、课堂小结作文语言,要变成一种刻意追求的制造行为,而不是随心所欲的闲来之笔。
这是解决你的意识问题。
第二句话是:技术的力量不在于懂得道理,而在于运用娴熟。
作文教学设计教案篇4学习目标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情。
2.积累读书方法。
课时布置1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一)交流对课文内容的感受1.导入:同学们,最近几天,俺们学习了几篇写俺们同龄人生活的课文,俺们深深被感染了。
课文中的那些事,好像就发生在俺们的身边,读起来非常亲切。
说说课文中的哪些事让你感到特别亲切,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2.同学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二)交流从课文得到怎样的启示1.导语:怎样做到让文章这样亲切感人,打动俺们呢?2.同学发言。
3.归纳:(1)把看到的、想到的如实地写下来,不说假话,比方,《祖父的园子》里,把“俺”的顽皮,干的傻事都一一写下来,这样让人觉得真实可信,让俺们觉得写的就是俺们同龄人的真实生活,所以才打动了俺们,感染了俺们。
(2)观察细致,把细节描写得很生动,比方《童年·冬阳·骆驼队》中对“俺”模仿骆驼磨牙动作的描写。
四年级上册习作的语文教案6篇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作文教案

四年级上册习作的语文教案6篇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作文教案四年级上册习作的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能仔细观察教师走进教师后所做的一系列动作,能连贯,具体生动地描写教师地动作,并展开丰富大胆的想象。
通过本次练习,巩固并提高描写动作的能力,进而提高习作水平。
【教学重难点】1、学会仔细观察。
2、运用准确的词语描述动作,同时能结合观察所得展开合理的联想。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动作小品,摄像师。
【教学过程】一、学会观察1、师生问好后,教师做一系列动作。
(如:准备写课题,却发现粉笔不翼而飞,于是在黑板粉笔槽、讲台上、学生课桌里急切地寻找,最后在讲台下找到粉笔,写上课题粉笔飞了。
)2、同学们,你们注意到宋老师刚才都做了哪些动作吗?这些动作我又是怎么做的呢(预设:只能说出几个比较突出的动作)3、师提示:其实在我们身边有着许多有趣的事,只是我们平时不注意观察罢了。
4、摄像机回放刚才的.动作,生仔细观察,并按顺序将动作列出。
5、课堂交流:在这些个动作中,你对哪几个印象比较深?请具体说说。
二、学会表述1、将一连串动作连成一段话。
*你能将这些个动作练成一段通顺具体的话吗?(学生准备,点名个别学生演示)教师随机点评,渗透进:用上恰当的连词,将有些动作合理兼并。
2、生动笔操练,要求给片断起个题目,教师巡视,3、抽样评讲。
(1)选文一,以教师评讲为主(点评时围绕动作素描的要求进行。
)(2)学生听后,自行修改片段。
(3)选文二,以学生点评为主。
4、小结:课上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呢?(看清动作,用准动词,加上适当联想)三、实践运用A、回家后,仔细观察父母刚回家时的一系列动作,尝试为他们写一幅素描,然后读与父母听,请他们进行点评。
B、看动画片,写片断。
设计意图:学生在习作中常常表现出描写人物的动作简单无趣,很生动的事到了他们的笔下往往变得枯燥乏味。
其实这都是不会观察,不注意观察造成的。
新课标在第二学段的习作要求中就提出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
初中作文课教案 初中作文教学教案精选11篇

初中作文课教案初中作文教学教案精选11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这11篇初中作文教学教案是来自于作者的初中作文课教案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初中作文课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通过片段训练,使学生能进行细致的描写。
二、教学重点:片段练习三、教学难点:通过片段练习,掌握进行细致描写的技巧。
四、教学设想:演示实验、练习、分析、片段练习、方法五、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课堂导入:同学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到较可怕的是写作文,往往胶尽脑汁而无处下笔,搜肠刮肚找不到一个词语。
其实,你们都是幸运的,因为前人留给我们太多的宝藏,“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李太白的杯中酒,曹雪芹笔下的十二金钗,只要我们能多读好书,再掌握一定的作文技巧,又何愁写不好作文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解决作文中的一个难题:“怎么进行细致的描写”?(二)讲授新课1、教师演示:教师手拿一个纸飞机,用力射出去,然后飞机掉教师演示到了地上。
要求:(1)同学们要仔细观察,然后用一段话进行描写。
(2)同学们之间交流、分享。
2、摘录例句:a、老师把纸飞机用力的射了出去,飞机在空中飞了一圈,掉到了地上。
b、老师右手拿一个纸飞机,高高向斜后方举起,身体向右倾斜45度角,右脚后退一小步,头微微抬起,向斜上方看,用力的将飞机射了出去。
飞机在空中像一个翩翩起舞的女子,画了一道优美的弧线,轻轻地站在了地上。
3、分析:这两段话,你认为哪段写的好?为什么?4、教师引导分析:得出“描写三原则”。
师总结:描写是什么呢?我认为描写就是把你看到的东西,可能是一个人、一件物品、一个场景,告诉没有看到的人。
如果你要告诉别人什么,首先一定要告诉别人。
师总结:描写时,除了告诉别人“有什么”“怎么样”外,还要告诉别人“像什么”(板书:像什么)运用一定的修辞,这样才能使你的作文生动形象。
初中作文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初中作文教学设计初中作文教学设计(精选10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
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作文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初中作文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设计(一)单元教学目标1.用多种表达方式表达对古诗文的感悟、思考。
2.借用文体法:(二)写作要点:1.初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不少古诗词了,古诗中有春花秋月、山水风光、名胜古迹,寄托了无限的文人情思。
请你以“古诗中的”为题,表达对某个诗人、或者诗歌的体会感受。
2.学习古人写景、叙事、议论的艺术。
3.写作训练点:借用文体法借用文体法,即借用某种体裁形式来表现另外体裁应承担的思想内容,甚至还可借用别学科、别领域的文字形式、事实过程来表达自己的感悟、情感。
常借用的文体一般可分为三种:文学作品类、应用文体类和特别类。
文学作品类可借助诗歌、小说、戏剧、童话、寓言、科幻等形式。
应用文体类可借用书信、日记、申请书、辩论稿、合同、说明书、会议纪要、演讲稿、播音稿、启事等形式。
特别类可借用理化生学科的相关实验报告、成果报告等形式;借用数学的公式推导、证明或解题过程等形式;借用法律文书,如判决书、申诉状等形式;借用医生的诊断书、就诊报告等形式;借用影视剧本、电视栏目,如访谈录、实话实说、新闻调查、相声等形式;借用商业的如策划书、营销方案、招标书、广告等形式;借用网络的种种形式,如个人主页、博客、论坛等形式。
其他的一些特殊形式,如故事新编、试卷式、通话录音、电话留言、菜肴制作等。
借用文体法,一般具有这样的优点:一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人眼前一亮。
二是省去了一般记叙文中照应、过渡等等的累赘和麻烦,其材料直奔主题,中心更加突出。
范文1.古诗中的月“月亮”是历代诗人写不完的永恒题材。
像晋代:陶潜《归园田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唐代: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宋代: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虽然同是写“月”,但月在诗中的功能却迥然不同。
作文训练教学设计

作文训练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作文训练教学设计1一、教学内容:写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
二、课时:一节课。
三、教学目的:1.了解写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的意义;2.要写具体,写出情意。
四、教学设计:1.指导阅读教材,抓住内容要点。
2.组织讨论。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发言。
)(1)为什么要从自己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写起?(对举手发言的同学热情鼓励)因为有内容可写,而且能写得具体、生动、有感情。
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是自己所亲身经历的,有真体验,真感受,能写得见人见物见精神,能绘声绘色,生动描述。
文学是脱离不开一个人的实际生活经历的,即使是作家,也只有写他们最熟悉的事物,才能写出好作品来,我们写文章也是如此。
(2)怎样写好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要善于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用心感受。
一件细微的小事,一句动人的话语,一个细致的动作,一处独具特色的景物,都能引起人们的某种感受,成为写作的契机和切入点。
要有再现客观事物和表现主观情意的能力,所谓再现客观事物,就是把所见所闻的客观事物,如实地再现出来,形象地描绘人物和事物的状貌,清楚顺畅地表述人物的经历或事情发生的过程,让读者也有所感知。
表现主观情意,就是要写出自己的感情和思想、意旨。
凡是优秀作品,都是感于物而动于情的有感而发之作。
文章不是无情物,人们说,没有情意的作品好像是泥胎、木偶、纸花,这是不无道理的。
3.例文借鉴。
下面选两篇初一同学的作文供参考。
这两篇作文,一篇写同学,一篇写老师。
两篇文章都是写熟悉的事、动情的事,不仅写得具体,而且写出了情意。
类似文章中的事,在我们的生活中都会遇到,我们不也可以写出来,而且也能写好吗?例文一我的新朋友从小学走人中学,我告别了旧时的伙伴,走进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初一(3)班。
这个新组成的集体对我来讲是那么陌生。
这里都是新的老师、新的同学,使我感到十分生疏和寂寞。
9月1日参加完开学典礼,我们便回到班里坐着听班主任曹老师说事情。
一会儿,曹教师说:下面你们抄一下课程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协字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明确平时养成多读书,丰富自己词汇,修改作文的习惯的重要性。
2、写作时做到文从字顺,有条不紊地表情达意。
过程与施1、以讲授和合作探究相结合,方法与实例相结合。
2、联系实际,引入课题——指导阅读教材,抓住内容要点一提出问题,组织讨论一^文示范,启发引导——学牛写作,完成文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平时养成多读书的习惯,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在文从字顺的基础上力求语言优美。
课时:1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同学们,我们平时写作文,不少同学在语言运用方面,或用词重复罗唆,或语句不通顺, 或语序不当,致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能得到准确的表达。
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作文训练,这次作文训练的侧重点是:文从字顺,有条不紊地表情达意。
二、什么是文从字顺?(让学生明确什么是文从字顺,即概念)“文从字顺”,其意思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用词恰当、妥帖,作者心里想的是这样一个东西,所感的是这样一种情境,而所用的词语洽好能表达这样一个东西,这样一种情境,读者读后的感受于作者期望表达的意念完全一致;二是句与句之间顺从畅达,文气贯通,能很好地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地表达出来,没有任何含混、错乱和别扭之处。
三、要做到文从字顺,需要注意什么?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归纳要点。
(归纳要点,明确如何做到文从字顺,并训练学牛筛选信息的能力)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抓住内容要点:(1)语句表达要准确,用词避免产牛歧义。
(3)写完后要读一读,还可以请别人来读。
(写时琢磨,写后修改)(2)要注意语句间的连贯。
四、准确,是作文用语最起码的标准故事链接:前苏联卫国战争进入大反攻时,一位将军向斯大林报告说:“敌人撤退了!”斯大林立即纠正道:"不是敌人撤退了,而是敌人在逃跑!”斯大林把“撤退”换成“逃跑”,准确地点明了战况。
(通过故事激欲,明确准确,是作文用语最起码的标准)如何做到语言准确呢?请同学们评改下面几个句子。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展示。
(让学生学会语句表达要准确)(1)原文:_位胖得肥猪一样的阿姨又挤上了车。
改文:一位月期半的阿姨又挤上了车。
改法一:把不恰当地词句改洽当。
(2)原文:你总是把你眼中的阳光传送给别人,冷漠,你总是将它摔得很重。
改文:你总是把眼睛中的阳光送给别人,你总是将冷漠摔得很重。
改法二:把不整齐的词句改整齐。
(3)原文:妈妈,你是我牛命中的火焰,没有你,我的世界不再转动,我将在沼泽森林中迷失方向。
改文:妈妈,你是我牛命中的火焰,没有你,我的世界不再温暖,我在人牛的森林中迷失方向。
改法三:把不搭配的词句改搭。
(4)原文:宽容是一门交际艺术。
它润滑了彼此的关系,消除了彼此的隔阂,扫清了彼此的顾忌,增进了彼此的了解。
宽容打开两颗相对封闭的心灵,像一种明澈而柔韧的调和剂,使之相融相知。
懂得宽容的人牛是美丽的。
改文:宽容是一门交际艺术。
学会宽容就能润滑彼此的关系,消除彼此的隔阂,扫清彼此的顾忌,增进彼此的了解,因此,懂得宽容的人牛是美丽的人牛改法四:把啰嗦的词句改简洁。
学生总结归纳语句通顺,用词妥帖:1、词句要恰当2、词句要整齐3、词句要配好4、词句要简洁五、如何做到语句连贯呢?请同学们评改下面这段文字。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展示。
(让学生学会语句表达要连贯)妈妈是一个勤劳的人,她对我很关心,但是要求很严格。
有一次,我的数学考了95分,妈妈就很耐心地给我讲错在哪里,她讲得非常细致,我听得明明白白。
妈妈把家里的活全承担下来了,让我一丝不苟地进入学习,所以我的学习里面是有妈妈的心血在里面的。
点评:(1)首先表述不清。
第一句“妈妈是一个勤劳的人”给读者的感觉是下面是围绕“妈妈怎样勤劳”来写的,但下一句转向了“她对我很关心”,前后不连贯。
(2)二、三句间没有转折关系,不应要“但是”。
(3)数学考了95分,这个成绩很好,应该表扬嘛,怎么又去“讲错在哪里”呢?“一丝不苟”是说学习认真,一点也不马虎,这和妈妈承担家务活没有必然的联系,作者把两层意思糅合到一起了。
应把“一丝不苟”改为“全身心地”,“进入”改为“投入”。
(4)最后一句“所以我的学习里面是有妈妈的心血在里面的”重复了,“学习里面”应改为“学习成绩”。
故事链接:古时候有个孩子,爹妈都死了,跟着哥哥嫂子过日子。
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 叫他吃剩饭,穿破衣裳,夜里在牛棚里睡,牛棚里没有床铺,他就睡在干草上。
他每天放牛, 那头牛跟他很亲密,用温和的眼睛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怪有意思的。
哥哥嫂子见着他总是待理不理的,仿佛他一在眼前,就满身不舒服。
两下一比较,他也乐得跟牛一块儿出去,一块儿睡。
这段文字是叶圣陶先牛根据民间传说故事编写的,突出的优点是清楚通顺。
文句中没有牛僻的字,句子明白如话,前后衔接紧密,连贯自如。
这就叫文从字顺。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文从字顺”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用词恰当、妥帖;二是句与句之间顺从畅达,文气贯通,能很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实战演练: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展示。
(让学生学会语句表达准确、连贯,写作做到文从字顺,有条不紊地表情达意)1、①在昏暗的傍晚,他独自_人在寂寥得林间散步,在雷雨交加时,我毫无畏惧,依然在林间欣赏那宁静的生活。
修改文木第一段的两个句子。
参考答案①中前一分句叙述“他”的活动,后一分句又叙述“我”的表现,两句情境相差甚远,没有连贯起来,且有错别字;句末“欣赏”与“牛活”不能搭配。
②®接中考(2011年河北)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止确的一项是(3分).......... ()①由"形符”和'“声符”组合起来的字就是形声字。
飙在的汉字,大部分都是用这种方法造出来的。
③我们的祖先想到一个好办法,他们把一个字分成两部分。
④用图形构成的象形文字有很犬的局限性,它无法分辨相似的事物。
⑤另一部分是一个同音(或近音)的字,用來表示事物的读音,这部分称为'卡符”。
鮎部分是一个“彖形字”,表示事物的类别,这部分称为“形符”。
⑦这样,事物的形状无论多么相似,只要读音上有区别,都可造出不同的字形去表达ToA.②®⑤©⑦©④B.④®①©⑥®®C.⑦©②©③®⑤D.④©⑥©①©②2、出示例文,学生修改妈妈是一个勤劳的人。
有一次,我的数学考了95分,妈妈就给我耐心的讲错在哪里,讲的非常仔细,我听得明明口口。
妈妈把家务活全都承担下来,让我一丝不苟的学习。
女帧寸我要求很严格,我的学习里面有你的心血。
小结:写作时主要是靠感觉来感受语言。
因此,文章写完后,要通过小声的读来感受一下, 思路是否清晰?意思说明白了没有?句子通顺不通顺?还可以请同学读一遍提提意见。
这种感受语言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受益终身。
语感即人们对语言的一种敏锐的感觉。
这不中“感觉” 的形成,一是要平时养成多读书的习惯,对一些优秀的文章能熟读成诵;二是要“多听”,强化读的效果;三是要尽量丰富自己的词汇量,确切掌握词语的含义,且懂一点语法。
这种感受语言的习惯一旦养成,做到文从字丿H页就不难。
七、例文欣赏:月亮无渐渐喑下来了,傍晚美丽的夕阳也渐渐褪去了,慢慢地,慢慢地,皎洁的月亮升起來了,它在宁静的夜空中是那样的美,那样的亮……它用它那幽幽的光芒照亮了身边的夜空和几片小云,在它们的衬托下,月亮就显得更加纯净、静谧了,散发着迷人的气质、柔和的光芒……橙色的J1亮上偶尔拂过丝丝云缕,宁静而端庄,在这如水的月色里,我们心中都会寄托下一个美好的愿望,祈求神圣的月亮在这璀璨的星空,用它那独特的光芒来完成我们一个个美好浪漫的梦;在这如水的月色里,我们都会看着夜空上方那洁白纯净的月亮,幻想出j幅幅优美的水彩画,创造出一个个神奇曼妙的神话故事……月亮,给予了我们太多的遐想,有时,月亮就像一个爱美的姑娘一样,想让别人看见更漂亮的自己,就去扯了几綁急隐约约、亮白透明的小云朵来装点自己;有时,月亮就像一个端庄的成人一样,宁静、严肃地站在岗位上,专心地注视着人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又像在思考着什么;有时月牙就像一只小船一样,由于承载了太多孩子与大人们的美好寄托,所以总是左右不停地摇晃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句话一点也不错,仔细揣摩,就会让人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月亮和人间事物一样有圆有缺,有起有伏,所以,月亮并不只是美与诗意的象征,更是生活中指点迷津者的象征。
它美不胜收,它超凡脱俗,它是神圣的,是纯洁的,是宁静的……我想,只要我们用心去体验,去聆听,去感受,去凝视月亮,我相信我们就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诗意的独特……从占至今,有许多文人墨客为月亮而陶醉,为月亮而痴迷,它是我看到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文学启蒙的心灵种子,是我们精神上美丽、顽强的支柱,是受人爱戴的美好、严肃的象征!【点评】这篇文章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使文章富有文采。
文章将刀亮的形态写得细致入微,衬托了月亮的超凡脱俗和神圣纯洁,使文章的主题自然而然升华到了较高的境界。
结束语:登上写作成功的圣殿,必须牢记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 表现生活,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勤观察,多动笔,乐修改,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这样写作成功的春风就会扑面吹来,缪斯女神就会向你发出邀请。
同时还要记住,文章是改岀来的, 我们要力求做到文从字顺。
附板书设计文从字顺1、 --------------------- 语句表达要准确洽当、整齐、配好、简洁2、要注意语句间的连贯3、写时琢磨,写后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