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人教版高中历史材料与解析:必修一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1.秦议帝号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①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②,天下大定。
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其议帝号。
‛丞相绾③、御史大夫劫④、廷尉斯⑤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
今陛下⑥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
’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
命为‘制’,令为‘诏’⑦,天子自称曰‘朕’。
‛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他如议。
‛制曰:‚可。
‛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
制曰:‚朕闻太古有号毋谥⑧,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谧。
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
自今已来⑨,除谥法。
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解读】商周的天子称“王”,诸侯称“公”。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竞相称“王”。
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统一中国后,秦王嬴政对于原先的王号感到不过瘾,认为王号不足以“称成功,传后世”,便决定称“帝”,于是让臣下议其帝号。
丞相等以为古有三皇之说,泰皇最贵,便建议以泰皇为号。
嬴政意犹未尽,决定兼取三皇与五帝之号,号曰“皇帝”。
意在表明,不仅他在现世间至高无上,最为尊贵,就是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相比,他也是最为伟大,最为尊贵。
在这次议帝号过程中,秦王嬴政做了以下决定:①今后以“皇帝”为号。
其意即如上述。
②他本人称“始皇帝”,以后即以世计数,二世、三世……传之无穷。
意思是,他的帝统,千秋万世,不得改变,也不会改变。
③今后皇帝的命令,称为“制”“诏”,皇帝自称“朕”。
这三字为皇帝所专用,他人不得使用。
④废除谥法。
其实质是严禁臣下议皇帝,以突显皇帝的至高无上。
秦始皇死后,其臣下果然没有为他加谥号。
(人教版)高一历史 必修一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目的】1.知识与才能:知道“始皇帝〞的来历、皇帝制的内容和特征,理解中央官制的内容和运行机制,理解郡县制全面推广的史实,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多角度探究从诸侯割据到秦朝统一的历史原因;从目的、内容、机制、本质和影响等角度,探究皇帝制、中央官制、郡县制的详细内容;抓住主要问题比拟分封制和郡县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统一中国和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等角度,认识秦始皇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开展的奉献;通过理解秦朝创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体会中国古代政治的特点和古代国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皇帝制和“始皇帝〞的来历;中央官制;郡县制的推行;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难点:理解君主专制制度的根本特征;秦朝中央官制和郡县制的实行,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加强了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对这一体系的把握及其影响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方法】本课多是根本史实,有关知识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可如今课前布置学生自学,掌握根本史实;老师还可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引导学生搜集一些有关的典故、成语,通过这些典故、成语来回忆春秋战国的诸侯争霸的概况。
像老马识途、唇亡齿寒、退避三舍、一鸣惊人、卧薪尝胆、纸上谈兵、围魏救赵、图穷匕见、朝秦暮楚等等。
为上课讨论和评价做准备。
在课堂手段上可采取投影和情景设置等手段,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考虑、分析问题的才能上。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从西周分封制到秦朝的中央集权制,中间经过了群雄割据的春秋战国。
关于这段历史我们大家并不生疏,尤其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典故、成语,如老马识途、唇亡齿寒、退避三舍、一鸣惊人、卧薪尝胆、纸上谈兵、围魏救赵、图穷匕见、朝秦暮楚等等,尤其为我们大家所熟识。
战国后期,商鞅入秦,助秦孝公变法,使秦国后来居上,国力跃居七雄之首。
从公元前230年起秦国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开场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2张PPT课件1

学习目标
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 2.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一、秦朝的统一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从 1、统一的原因
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说出秦灭六国的顺序, 秦朝完成统一的时间及 秦的都城,归纳出秦朝 统一的原因,分析秦朝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为统一提供物 质基础和需要; 重要原因:分封制、宗法制遭破坏;兼并 战争实现局部统一,促进全国统一; 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渴望统一; 商鞅变法,秦国实力大增
历史纵横
除了以上制度,你还知道秦始皇在加强中央集权 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经济:统一车轨、度量衡、修驰道等; 文化:统一文字(小篆),焚书坑儒等; 法律:制订《秦律》。
2、建立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3)秦始皇最终采纳了谁的主张,为什么?
【法解律析 :】制从订材《料秦看律,》秦。明“不立朝尺思土之想封家”而代李之贽以“天:下“为郡始县”皇,可出判世定为,A。李斯相之,天崩地坼,
”发兵时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
”材料表明秦朝功采绩取的:措施是( ) 电 “天视子剧独《以还印珠称①格玺格结,》又束中独的长以小玉期燕,子的群在臣战皇莫宫乱敢中用纷嘻” 嘻争哈统哈、一疯中颠颠国地;闹着,剧中的皇帝也无可奈何。
实行皇权专制②、建建立立中央一集套权制完度备的中央集权制影响中国2000多年; ((21) )王祖绾国、疆李域③斯初巩对步地奠固方 定统管,理成一体为的制当的时措主的施张世各界有是大利什国么。于?统各自一的的理由多是民什么族?国家的形成。
奠定了中国此后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商鞅变秦法朝,秦从国实中力大央增到地 太尉、丞相、御史大夫 (三公)
”从下图方中金我们字能够塔得到型的官信息僚有( )
人教版 必修一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前提:秦的统一
秦 中 央 集 权 制 度 的 形 成
皇帝制度
皇位世袭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丞相 御史大夫 太尉
内容
三公九卿制度
郡县制 ——郡守——县令(长) 影响 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从诸侯争霸到秦的统一 ■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1、西周灭亡与东周开始: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
郡
县
中央集权
服从中央
乡里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第2课 秦朝Βιβλιοθήκη 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二)影响: 积极影响:P10历史纵横,P11 促进了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疆域的初步奠定,中华民族的 形成。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 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消极影响: 专制统治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农民战争,秦朝短 命而亡。
你认为柳宗元的看法对不对,为什么?
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概念总结:
1、“专制主义”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 策方式,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2、“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秦朝官制示意简图
专制独裁 皇帝
专制主义
御史大夫 丞相 九卿 太尉 分工制约
问题:从上述材料我们能够 看出皇帝制度有什么特征? 皇帝独尊
材料2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材料3:“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 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 《史记· 秦始皇本纪》 依据材料2、3,皇帝制度的另外两个特点是? 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高一人教一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王绾 李斯
“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 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 诸子,唯上幸许。”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 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 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 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 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 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置诸侯不便。”
今重庆当时属哪管? 3、地方:推行郡县制 (1)起源:春秋战国 郡(郡守) 郡尉 监御史 (2)原因: 分封制教训 县(县令) 县尉 县丞 有效统治地方 (3)构成: 乡 郡县长官均由皇帝直接任命 里
北至长城 西 到 陇 西 南到南海
问题:秦灭六 国就是完成了 大一统吗?
东 到 大 海
二 ︑ 建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立 了 “君主专制”指的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 央决策方式,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中 “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央 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 集 存在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的矛盾。 权 制 度
一 ︑ 秦 兼 并 六 国 完 成 统 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前221年定都
咸阳
大秦诞生
讨论:中国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的原因有哪 些?P8
(1)主观条件: 商鞅变法以后,秦国实力强大。秦嬴政的雄才 大略及正确的策略方针。 (2)客观条件: 诸侯纷争,诸侯国减少(区域性统一),经济发 展,民族融合,人心思统一。(潮流、民心)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首创皇帝制度
①皇帝独尊:“皇帝”称号、朕、 制(命)、诏(令)、玺(印)等
皇帝制度 (本质: 君主专制)
②皇位世袭: 权力的不可转移
地位的不可僭越 ③皇权至上: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优质课件(共36张PPT)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 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 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 方的侵略。在明代,又继续加以修筑,使长 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在文化艺术 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 性相媲美。
秦长城遗址
同学们, 你们听说 过孟姜女 哭长城的 故事吗?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更名曰‚黔首‛。大酺。收天下兵聚之咸阳, 销以为钟,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 一法度衡石(dan)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汉书〃地理志》言:‚秦并兼四海,以为 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 天下为郡县,荡灭前圣之苗裔,靡有孑遗。‛后 之文人祖述其说,以为废封建,立郡县,皆始皇 之所为也,以余观之,殆不然。
阅读下列摘编自《史记· 秦始皇本纪》的三则材料:
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 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 议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 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泰皇‛。 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 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 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 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 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 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商鞅变法是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于前356年在秦
国实施的改革,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开始于公元前 356年,第二次开始于公元前350年。
主要内容
措施
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按军功大小授予 爵位 “开阡陌封疆”、“废井田”、“民得买 卖”、承认土地私有 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编制户口、“什 伍连坐”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平斗桶、权衡、丈尺”颁布标准度量衡 器
高中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设计教案

5.结合所学,与家长探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家庭、社会的影响,记录下讨论的精彩观点,以不少于300字的篇幅进行整理。
6.观看一部与秦朝相关的历史纪录片,总结片中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价,字数在500字左右。
4.结合现实问题,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增强国家认同感。
2.通过学习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珍视传统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中,认识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自豪感。
6.注重差异化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7.强化评价与反馈,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历史学科素养。
8.延伸课外,拓宽学生视野。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历史书籍、观看历史纪录片,了解秦朝以外的其他历史时期,提高他们的历史综合素质。
高中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秦朝的历史背景,掌握秦朝统一六国的过程及意义,理解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的确立过程及其特点。
2.知识要点:秦朝的建立、秦始皇的中央集权改革、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法律制度等。
3.能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的影响,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人教版高一历史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 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钱穆
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原因、条件)
1、人民经过长期的分裂和混战后, 渴望统一。 2、秦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 军事实力日益强大。 3、秦始皇个人的雄才大略。
秦 兼 并 六 国
咸阳
秦
秦统一的意义:
①全国分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2)内容:郡下设县。 ②建立地方官僚机构。郡守——县令 或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①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3)评价:巩固全国的统治。 ②县制机构管理的模式,对历代封建王朝 都产生深远影响。
皇帝
郡 县 制
中央机构 郡 县 乡 里 郡守、郡丞、郡尉 县令、县丞、县尉
虎符是皇帝调发军队的凭证, 皇权至上 用铜铸成虎形,中分为二,右左 半符各有金铭文“甲兵之符,右在 皇帝,左在阳陵”12字。发兵时, 必须右左半符验合方能生效。
P10学思之窗,据《史记》载:始皇曾外出巡游, 见到丞相车骑多,认为不是好事。宫中有人将此事告 诉丞相,丞相随即减少车骑。始皇听说后大怒,遂将 当时在场之人全部杀掉。 答案:秦始皇认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丞相作为百 官之首,排场过大,有损皇帝的权威。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事无巨细,皇帝独裁;皇帝猜忌, 残暴的个性。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它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二者既有区别, 又有联系。
专制主义是指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的决策方式。 指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封建皇 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权,都具有独断性和 随意性。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 地方服从中央,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 没有独立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必修一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共23张PPT)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能够建立的原因:
1)经济基础:封建自然经济是其经济基础。 2)政治根源: 适应地主阶级完成统一、
巩固统治、加强对人民控制的要求。 3)理论来源: 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理论
政”。嬴政把“政月”改为
“正月”。“正月”的“正”
不再读政而读作“征”了。
而秦始皇的父亲名子楚。
于是把楚地改为“荆”。
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古代的避讳制度。 体现了皇权至高无上、秦始皇至尊的地位。
人教版必修一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共23张PPT)
人教版必修一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共23张PPT)
九卿
人教版必修一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共23张PPT)
三公九卿:秦朝中央设置了丞相、御大 夫和太尉这三种官职,但中央管辖实际 上没有存在九卿。
特点: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 和权利方面互相配合、互相牵制,以皇 权为中心
作用:军政大事三公九卿进行朝议 后再由皇帝裁决,在一定程度上减少 决策失误,加强皇权。
学说。 4)现实要求: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激烈,
各国需要富国强兵,加强中央的力量。
人教版必修一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共23张PPT)
人教版必修一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共23张PPT)
中央官制
军务 (虚有其位)
帮助皇帝 处理全国
政事 副丞相
下达皇帝昭令, 并负责监察百
官)
三公
人教版必修一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共23张PPT)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结构图
皇帝
太尉、丞相、 御史大夫
中 央
概括归纳:秦中 央到地方官僚机 构设置的特点
皇帝
特点:
九卿
1.皇权至高郡无守上、;权郡力尉高、郡度丞 郡
集中在皇帝手中。 2.中央直接县控令制、地县方尉,、地县丞
县
方服三从老中、央啬(sè)夫、游徼(jiǎo乡) 3.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
垂直管理制度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的统一
客观条件: 秦朝统一条件:
1. 经济条件:封建经济有所发展
2. 政治条件:兼并战争,完成局部统一
3. 民心基础:人民经受长期分裂和混 战,渴望统一 4. 社会条件:各族人民初步融合,地 区之间联系加强 5. 思想基础:法家思想(韩非子)
主观条件
拓展: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不同:
1、划分方式: 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以血缘关系为 基础;郡县制是按地域划分的。
2、权力继承方式: 分封制是王位世袭,郡县的官员是皇帝任命 的,不世袭。
3、与中央的关系: 诸侯国有一定的独立性,郡县对中央负责,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秦朝+三皇+五 帝=秦始皇帝
目的: 显示自 己的权势和地位, 神化自己的君权, 巩固统治
黄帝、颛顼、帝 喾、唐尧、虞舜
人教版必修一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共23张PPT)
皇帝制度的特点:
“经济、政治、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纵览” •特点:
•1.皇位世袭 •2.皇帝独尊 •3.皇权至上
•本质是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 宰和权力中心。
★ 3.根本上,打破了诸侯割据的状况,加 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力地维护了国 家的统一。
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影响
1、直接影响: (1)积极影响:有利于国家统一,对祖国疆域的 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有 利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2)消极影响:高度集权专制和残酷的刑法,为 暴政提供了土壤,容易激化社会矛盾。
彼此相互诛伐,周天子也无力控制。
所以他反对分封诸侯,主张实行郡县 制。”
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秦朝的地方机构 郡(地方最高统治机构)
郡守(最高长官) 郡丞(行政、刑狱) 郡尉(军事、治安)
县
县令(最高长官) 县丞(行政、刑狱) 县尉(军事、治安)
乡
三老(教化)
有秩、啬夫(司法赋 税)
里
游徼(治安)
3.郡县制 起源: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设郡县。 推广: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内容: ①把全国分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一郡之内又分为若干县。 ②郡守和县令(或县长)是郡县的最高行政长 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2、深远影响: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彻底地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 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统一王朝制度的基础,对 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人教版必修一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共23张PPT) 人教版必修一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共23张PPT)
人教版必修一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共23张PPT)
作用: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 制,把全国的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国 家政治体制之中。
拓展:郡县制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 1.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 2.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2)影响:
★ 1.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是中国 古代国家制度的进步;
★ 2.郡守和县令由皇帝任免,有效地加强 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
商鞅变法,秦国日强; 秦王嬴政的个人因素 (公元前356年)
商鞅
远交近攻
韩 赵魏楚 燕 齐
秦 咸阳
前221,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 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统一的过程
二、至高无上的皇权
⑴“始皇帝”的名称来源
伏羲、神农、燧人(中国上 古神话中火的发现者,有一 种说法他为三皇之一)
我统一天下 德高三皇 功过五帝
人教版必修一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共23张PPT)
集 中
中央权力
集 中
地方权力
议一议: 人教版必修一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共23张PPT)
阴历一月古时本来
又叫“政月”,这是因为古代
的帝王都要在一年的第一个月
里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并决
定一年的政事。到了秦朝,由
于秦始皇一月出生,取名“赢
人教版必修一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共23张PPT)
人教版必修一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共23张PPT)
三、 郡县制的推行
王绾
“燕、齐、楚等故地,距离首都
咸阳过于遥远,如果不设置诸侯, 恐怕很难镇守。”
李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人教版必修一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共23张PPT)
“周王分封同小子姓为诸侯,但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