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我国三大自然区农业自然条件评价
中国三大自然区特征比较

范围地形地势气候植被土壤水文人类活动东部季风区:包括第二级阶梯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区,以及第三级阶梯上的沿海平原和丘陵地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45%,人口占95%。
海拔较低,三大平原、二大高原、低山丘陵和盆地。
很少有2000米以上高山,无冰川雪线。
在沿海沉降地带,形成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珠江三角洲等平原,还有众多岛屿。
季风气候显著,降水多,集中在5~10月。
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显著,普遍高温多雨,冬季受北方冷气流影响,大部地区寒冷干燥,风向与降水均随季节而有明显的变化和更替。
森林,部分为森林草原。
寒温带为落叶松组成的落叶针叶林,中温带为红松槭树等组成的针阔混交林,暖温带为栎属赤松等的针阔混交林。
林下发育,淋溶性强。
外流河,多大江大河,雨水补给。
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辽河海河等,自西向东入海。
人类活动影响广泛而深刻,自然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是我国主要的农耕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主要包括第二级阶梯的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和准葛尔盆地等。
地广人稀,面积占全国30%人口占4%海拔较高,差别显著。
东部内蒙古高原海拔千米左右,地势平坦,侵蚀甚微。
被破坏的草场成戈壁沙漠。
黄河过境处形成冲积平原-河套平原。
贺兰山的盆地。
大陆性强,降水少,温差大,多大风天气。
冬季寒冷夏季温暖,大陆性显著。
荒漠,部分为草原。
由东向西,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垂直变化上为山麓荒漠—山地草原—山地森林—高山草甸—高山永久积雪。
盆地为山足戈壁—绿洲平原—沙漠区—内陆湖有机质含量低,盐分高多内流河,短小,雨水、融雪水补给。
湖泊多咸水湖盐碱湖。
影响小,水是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青藏高寒区主要包括第一级阶梯的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
面积占全国25%人口仅占1%。
海拔高,有世界高大山地。
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7000米8000米的极高山。
高原东南部和东部与第三级接触部分,峡谷深切山势险峻多高山险峰。
高原顶部气势开阔,低山丘陵宽谷盆地相间。
我国三大自然地理区

中国地理景观三大自然地理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由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势高低、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从宏观上中国可以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地理区(如图a)。
三大自然地理区景观各异,有着各自的自然地理特征。
图a东部季风区在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以东地区,背靠内陆高原,面向海洋。
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显著,普遍高温多雨,冬季受北方冷气流影响,大部地区寒冷干燥,风向与降水均随季节而有明显的变化和更替,这是中国的东部季风区。
本区包括地形上属于第二级阶梯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区,以及第三级阶梯的沿海广大平原和丘陵地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45%,人口占全国人口的95%。
本区的湿润程度较高,特别是东南部湿润程度更高,河流均为外流河。
中国主要的大河: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辽河、海河等,大多自西向东,由本区入海。
地貌的外营力主要是常态的风化、物质移动、水力侵蚀和堆积、溶蚀等作用。
地势很少有超过2000米以上的高山,没有冰川和雪线。
在沿海沉降地带,因河流所夹泥沙的堆积作用,形成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平原,一些没入海中的山岭,露出海面的部分,则成为分布于沿海的众多岛屿。
本区内自然界的地域分异,主要因素是随纬度而变化的温度,由北而南,气候逐渐变暖。
由北起大兴安岭北端的寒温带,向南为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等温度带,其中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幅员最广。
天然植被以森林为主,也有一部分温带草原。
但因本区农业生产的历史悠久,人口稠密,除东北山地、横断山区、台湾东部山地尚保留有较大片原始森林,黑龙江省北部尚有一些未开垦的荒原外,绝大部分可耕地均已开垦为农田。
平原地区村落和城镇广布,原来的自然面貌已大大改观。
本区的秦岭—淮河一线,是南北地域分异的重要地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冬季寒冷,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河流、土壤冻结,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雨量集中在夏季,春季常枯旱,部分地方有盐碱土。
高中地理必修3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知识点剖析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知识点剖析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对于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主要包括气候条件、地形和土壤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三个方面。
(一)气候条件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东北地区位于我国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冬季漫长而严寒,地表积雪深厚,河流封冻,冻土广布;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集中,雨热同期,热量和水分配合得较为协调。
由于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集中于夏季,热量和水分配合的协调,仅可以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生长的需要,这就使得农作物生长季节集中在气温较高的4~10月间,农事活动为春播、夏管、秋收,同时农作物适应环境多为喜冷凉品种,如甜菜等。
东北地区农作物分布状况如表4-1所示。
表4-1东北地区农作物分布状况(二)地形和土壤条件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东北地区地面结构的基本特征。
东北地区在地形上可以分为三部分,即北部为松花江与嫩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松嫩平原,南部为辽河水系冲积而成的辽河平原,中部是松辽分水岭。
其地形和土壤特征如表4-2表示。
表4-2东北地区的地形和土壤特征1.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地形通过坡度、平坦程度、地块大小等差异性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
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坡度因素。
如东北区的森林面积广大,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如从大兴安岭的西侧开始,自东向西进入内蒙古高原,植被由森林逐渐过渡到了草原,成为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二是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主要表现为水热条件随海拔高度的变化。
这种变化造成农作物分布随海拔高度而有所不同。
总之,东北地区多种多样的地形为实现农业的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2.东北地区的土地资源优势耕地面积广大,分布集中。
东北区有辽阔富饶的土地资源,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东北地区大面积的耕地集中分布于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1. 自然概述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广袤,地形、气候、植被等自然条件的多样性使其被划分为不同的自然区域。
根据地理特征和生态系统的差异,我们将我国划分为三大自然区,即华北平原和西北干旱区、长江以南以及西南高原区。
本文将对这三大自然区进行介绍和分析。
2. 华北平原和西北干旱区华北平原地处我国北方,由于地势平坦、气候条件干燥,这个区域的农业发展相对不利。
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量较低,土地蒙受干旱和风沙侵蚀的风险较大。
此外,这个区域还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因此水利工程建设对于该区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而西北干旱区则是我国的干旱区域之一,这个区域几乎没有长江、黄河等大型河流,降水量非常有限。
加之区域内沙尘暴的频繁发生,土地退化的问题日益突出,导致粮食产量不高,农业发展困难重重。
在这里,政府需要采取措施加强土地保护和防沙治沙,为当地农民提供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3. 长江以南长江以南是我国最重要、最有活力的自然区域之一。
该区域北起浙江,南至广西,是我国最主要的农业、工业和商业中心之一。
这个区域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充沛,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它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主产区,如稻谷、蔬菜、茶叶等。
长江以南的自然环境也非常适合发展旅游业。
这个区域拥有许多自然风景名胜和文化古迹,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例如,西湖、黄山、张家界等著名景点都位于长江以南的地区。
4. 西南高原区西南高原区地处我国西南部,地理地势复杂多样,包括高山、高原、盆地和丘陵。
由于地势较高,气候、植被和动物种类非常丰富多样。
这个区域拥有许多著名的自然保护区,为珍稀濒危动植物提供了独特的栖息地。
西南高原区还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而闻名。
例如,丽江古城、雅安熊猫基地和峨眉山等都是旅游者向往的目的地。
这些景点结合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游客提供了难忘的旅游体验。
5. 结论我国的三大自然区拥有各自不同的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
华北平原和西北干旱区面临着干旱、风沙和水资源短缺的挑战,需要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加强水资源管理。
地理必修三课件时我国三大自然区

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对比: 青藏高寒区冰川广布,河 流短小,水流湍急,而东 部季风区和西北干旱半干 旱区则没有这样的特点。
THANK YOU
汇报人:
湖泊:青藏高原上有许多湖泊,如 青海湖、纳木错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冰川:青藏高原上分布着大量的冰 川,如喜马拉雅山冰川、昆仑山冰 川等
河流:青藏高原上的河流主要有长 江、黄河、澜沧江等,这些河流发 源于青藏高原,流向全国各地
植被和土壤
植被类型:以高寒草甸、灌丛 和苔原为主
土壤类型:以冻土和石质土为 主
5
三大自然区的比较
气候的比较
东部季风区:四季分明, 雨热同期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干 旱少雨,温差大
青藏高寒区:高寒缺氧, 昼夜温差大
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 半干旱区的降水量差异
显著
青藏高寒区与东部 季风区、西北干旱 半干旱区的气温差
异显著
地形地貌的比较
东部季风区:平原、丘陵、山地、 高原等多种地形
气候特点
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温度带:亚热带和暖温带
降水量:年降水量在5001500毫米之间
季节变化:四季分明,春 秋两季最为舒适
地形地貌
东部季风区主要包括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等 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河流众多,水系发达,有利于农业灌溉和交通运输 沿海地区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旅游资源
河流:东部季风区河流众 多,如长江、黄河、珠江
等
湖泊:东部季风区湖泊众 多,如鄱阳湖、洞庭湖、
太湖等
地下水:东部季风区地下 水资源丰富,但部分地区
存在地下水超采问题Βιβλιοθήκη 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八年级地理重要必修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重要必修知识点八年级地理重要必修知识点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一、地理差异显著1、自然环境差异显著:(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海南岛长夏无冬,黑龙江长冬短夏。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东南沿海山清水秀,西北内陆沙漠、戈壁广布。
(3)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第一级阶梯上的青藏高原地高天寒,雪峰连绵;第三级阶梯上的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温暖湿润。
2、人文环境差异显著:(1)人类活动差异显著。
例如,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1、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如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2、四大地理区域:(1)划分依据: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名师点睛理解地理区域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学习并掌握各区域地理差异尤其是相邻地理区域差异的前提。
名师点睛1月份0℃等温线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冬季河流是否结冰的分界线。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是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水田和旱第六章北方地区一、自然特征1、黑土地、黄土地:(1)位置: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东北平原被称为“黑土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被称为“黄土地”。
(3)气候:地跨我国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属于半湿润区。
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1)发展优势: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农作物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1)春季少雨;(2)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3)春季正值华北地区冬小麦返青和玉米、棉花出苗,农业用水量较大。
二、“白山黑水”——东北三省1、自然环境(1)位置、范围:东北三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我国三大自然区

我国三大自然区
一、亚热带自然区
亚热带自然区是指我国的南部地区,主要包括华南、江南、华中等地区。
这一
自然区域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植被覆盖茂盛,以森林、灌木丛和草原为主,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
在亚热带自然区,农作物种类繁多,以水稻、茶叶、桑蚕、蔬菜等为主要农作物,产量丰富。
二、温带自然区
温带自然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
植被类型多样,有森林、草原、草甸等。
在温带自然区,农业发展比较发达,主要农作物包括小麦、玉米、大豆等,畜牧业也十分兴旺。
三、寒带自然区
寒带自然区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和青藏高原等区域,气候寒冷干燥,冬季漫长,植被稀疏,以冰川、草甸为主。
在寒带自然区,农业发展相对落后,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养殖牛羊等畜禽。
此外,寒带自然区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总的来说,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各具特色,为我国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做出了
积极的贡献。
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各地区的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繁荣和生态平衡。
希望这篇文档符合您的要求,有其他需要请随时告诉我。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教学重点】三大自然区的空间范围及各自然区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三大自然区的界线和相关重要地理界线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 中国地域辽阔, 自然条件复杂多样, 如果需要根据自然特征, 将我国的陆地部分划分为少数几个区域例如 3~4 个,你会怎样划分呢? 〖教师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注意总结学生的划分标准,划分方案 的合理性等。
〖过渡〗要研究一个广泛的区域,对其进行合理的划分常常是非常重 要的。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但在这个整体的内部存在明显的差异,其实我 们在低年级学习地理时就已经了解了一些区域划分的实例。
例如我国地势的三大阶梯、我国的温度带、我国的干湿区的划分等。
以上都是按照某一个自然要素进行的研究,相对来说很容易根据这个 指标划分成少数几个区域。
例如,如果只按照成绩来划分全班学生,我相信大家都能很快将全班 分成几个集团。
如以 60 分为界,就可以划分成两部分,当然还可以继续细化〖提问〗很显然,仅仅以成绩来划分,这是很不合理的。
如果要你根据全班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成绩来划分,你会采用哪些 标准呢? 〖讨论〗正如上面的过程一样,我们要把中国这么大的区域进行自然 区划,也需要同时考虑很多的自然因素。
地理学家已经参考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因素将我国进行 了自然区划,请同学们看中国三大自然区图,思考问题 1 这种划分结果的依据是什么?你认为合理与否? 2 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大致包含的范围是什么?它在哪些地方和我们以 前了解的地理界线大致相同?你所在的地区属于这里的哪个自然区? 〖活动〗组织学生回答以上问题。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将学生分三组完成下表比较三大自然区的特征及 差异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范围地形气候水文 植被土壤人类活动 〖课后练习〗 根据已学知识, 在空白的中国地图上绘制出我国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地理——我国三大自然区农业自然条
件评价
一、东部季风区
1、有利条件
●热量资源充足,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均较丰富,
平原、丘陵广阔,热、水、土条件配合良好,极有
利于农业尤其是种植业的发展;
●跨纬度多,自然地带的多样性和地形、土壤类型的
多样性为农林牧副渔生产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
●雨热同期,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
●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一年生喜温作物北界
大大向北推移,水稻、棉花种植均为世界最北;
2、不利条件
●降水变率大,旱涝灾害影响农作物高产、稳产;丘
陵山地易受水土流失影响;
●冬半年季风势力强大,在冬季及春季两季季风转换
季节内,低温影响范围很广,使得越冬作物及多年
生热带及亚热带作物种植北界远比欧洲、北美洲偏
南;
●广泛分布低产土壤,还有面积广的水土流失严重的
坡耕地。
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1、有利条件
●光热条件较好,太阳年总量辐射量、日照时数普遍
大于东部季风区,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极有利于植
物光合产物的积累,作物产量高;瓜果、甜菜糖分
含量高;
●土地广阔,开阔的高原居优势,广大的山麓和平原
只要有水灌溉就可以成为良好的耕地;
●有丰富的冰雪资源,地表径流和地下水可供农业利
用。
2、不利条件
●气候干旱,绝大部分地方降水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
需求;
●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
●蒸发强烈,土壤次生盐碱化现象十分普遍;
●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受限制。
三、青藏高寒区
1、有利条件
●光能资源丰富,是全国太阳辐射能最多的地区,日
照时间长,气温日较差大,植物光合作用强,为农
作物高产提供了自然前提;
●有大面积的高山草甸草原,是良好的牧场;
●东部及南部河谷地带热量和水分条件提供了发展农
业多种经营的可能性。
2、不利条件
●大部分地区热量不足,无霜期极短,只能种植青稞、
春小麦、豌豆等耐寒作物和牧羊牦牛、藏绵羊、藏
山羊等高寒牲畜;
●绝大部分地方干旱,土壤质粗曾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