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阅读(重点课文的叙述顺序与表达方法)
阅读-顺序和描写方法-教案

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
1、顺叙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
顺叙的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完全按时间顺序记叙。
如《老鼠买鱼》一文,二是以地点的转换为顺序来叙述事件。
三是以事情的内在逻辑联系为序来叙述事件。
作用:采用顺叙,能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
2、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使用倒叙方法应注意的是:文章开头交代了事件的结局后,要转回到事件的开头,从起因写起;在叙述完事件的经过后,还要回到结局上来,这样才能首尾相合、结构完整。
作用:倒叙能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使文章引人入胜。
我们读过不少倒叙的文章,3、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插叙一般出现在文章中段,且结构鲜明。
)作用:插入的内容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说明的作用。
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阅读1:老鼠买鱼一天,鼠倾巢出动,窜上大街要把所有的鱼全买下来。
鱼行老板问:“你们不愁吃喝,买那么多鱼干啥?”“虽然不愁吃喝,可要平安无事总得破费些钱财呀!”老鼠狡鲒地笑了笑。
从此每天都有老鼠给猫送鱼,猫非常高兴,果真与鼠化敌为友了。
不久,该市鼠患成灾,鱼行老板这才猛然醒悟,叹息道:“我虽然赚了钱,却上了老鼠的当”1本文是按照____________顺序记叙的。
阅读2:秋游景山10月的北京阳光灿烂。
一天,凉爽的秋风把我们送到了景山公园。
走进公园大门,抬头望去,山顶的万春亭红柱黄瓦,在茂密的树木映衬下,像一幅美丽的图画。
山脚下是一个大花坛,盛开的菊花像节日的礼花,五颜六色,千姿百态。
我们沿着山路来到果园。
这里各种果树果实累累。
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微笑;红艳艳的大苹果像挤在一起的胖娃娃,扒开绿叶笑眯眯地往外瞧;金黄的大柿子把树枝压弯了腰。
语文阅读理解描写顺序

语文阅读理解是考查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解读能力的一种形式的考试题型。
在阅读理解题中,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题以及文章作者的观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回答相关问题或做出相关推理。
在回答阅读理解题时,学生需要注意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因为这对于正确理解文章的意思非常重要。
文章的叙述顺序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时间顺序:文章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叙述。
这种叙述顺序常常用于叙述一个故事或者经历。
通过时间顺序,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到事件的发生过程和结果。
例如,一篇文章可能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一个人的成长经历,或者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一次旅行的经历。
2.空间顺序:文章按照空间位置的先后关系进行叙述。
这种叙述顺序常常用于描述一个地点或者一个物体的特征。
通过空间顺序,读者可以感受到不同地点或者物体之间的差异。
例如,一篇文章可能按照空间顺序叙述一个城市的风景,或者按照空间顺序叙述一件事情所涉及的各个地方。
3.逻辑顺序:文章按照事物或者观点的逻辑关系进行叙述。
这种叙述顺序常常用于论述文章中的主题或者观点。
通过逻辑顺序,读者可以清晰地理解到作者的观点或者逻辑推理过程。
例如,一篇文章可能按照逻辑顺序论述一个问题的原因和影响,或者按照逻辑顺序论述一个观点的优劣。
在阅读理解题中,学生需要根据文章的叙述顺序来回答问题。
为了准确把握文章的叙述顺序,学生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仔细阅读文章,并注意文章中的过渡词或连接词。
这些词常常可以提示文章的叙述顺序。
例如,“首先”、“其次”、“然后”、“最后”等词语可以提示时间顺序;“在东边”、“在南边”、“在西边”等词语可以提示空间顺序;“因此”、“所以”、“由此可见”等词语可以提示逻辑顺序。
2.注意文章中的时间线索和地点线索。
有时候,文章中会提到具体的时间和地点,这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
通过注意这些线索,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形成对于文章整体结构的把握。
3.注意文章中的关键词和重点句子。
理解文章中的叙述顺序课件

理解文章中的叙述顺序课件在我们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叙述顺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元素。
它就像是一条无形的线索,引领着读者在文字的世界中穿梭,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探讨一下文章中的叙述顺序。
一、什么是叙述顺序叙述顺序,简单来说,就是作者在讲述故事或阐述观点时所采用的先后顺序。
常见的叙述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等。
顺叙,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
这是最常见也是最自然的一种叙述方式,它能够让读者清晰地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就像沿着一条平坦的道路稳步前行。
倒叙,则是先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重要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叙述,然后再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这种叙述方式往往能够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好奇心,让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
插叙,是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与之相关的另一件事。
它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补充说明一些背景信息,使故事更加完整和生动。
补叙,通常是在叙述结束后,对前文所涉及的某些内容进行补充交代。
它能够进一步完善情节,让读者对整个事件有更全面的了解。
二、不同叙述顺序的作用顺叙的优点在于其条理清晰,符合人们的认知习惯,容易让读者跟上作者的思路。
比如在讲述一个人的成长经历时,从出生到上学、工作,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展开,读者能够很容易地理解这个人的人生轨迹。
倒叙则能够通过先展示结果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例如,一部悬疑小说可能会以一个神秘的犯罪现场开篇,然后再逐步回溯犯罪的过程和原因,让读者始终保持紧张和好奇。
插叙可以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增加故事的层次感。
比如在描写一场战争时,插入战士们的家庭背景和他们战前的生活,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战士们的内心世界和战斗的意义。
补叙则能够弥补前文叙述中的遗漏或不足,让读者对整个事件有更清晰的认识。
比如在讲述一个历史事件时,在结尾补充一些相关的后续影响和评价,有助于读者更全面地把握事件的意义。
课内阅读(重点课文的叙述顺序与表达方法)

课内阅读(重点课文的叙述顺序与表达方法)
1、《最后一头战象》以时间为序。
2、《匆匆》运用比喻、排比设问、拟人等修辞手法。
3、《桃花心木》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4、《北京的春节》按时间的顺序,采用详写和略写相结合的方法。
5、《十六年前的回忆》是回忆录,按时间顺序,运用前后照应,倒叙的写法。
6、《卖火柴的小女孩》运用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
7、《凡卡》采用了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插叙
8.《跨越百年的美丽》采用倒叙手法。
1、《山中访友》采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等表达方法。
2《草虫的村落》运用拟人、比喻等表达方法。
3、《詹天佑》一文按照先概括后具体叙述的方法安排材料。
4、《晏子使楚》按事情的发展顺序,首尾照应。
5、《草船借箭》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开头和结尾照应。
6、《七律长征》运用夸张、比喻、拟人的表达方法。
7、《开国大典》按照时间顺序(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运用象征、排比等方法。
8、《威尼斯的小艇》运用了抓住事物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进行描写的。
叙述的方法及课文

叙述的方法及课文在写作中,叙述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中所描绘的情节和人物。
而叙述的方法,则可以分为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适用范围。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种常见的叙述方法及其适用范围,同时,为了避免不良信息的出现,本文章将不会使用任何与网址、链接、广告、敏感词等相关的词汇。
一、叙述的方法1.按照时间顺序叙述在叙述故事或非虚构类文章时,我们通常会按照事情发生的顺序进行叙述,这样可以让读者更容易地跟随故事的发展而产生共鸣。
比如,在描述一个人物成长经历的文章中,我们可以从他幼年时代开始,逐渐描述他的性格特点、教育经历、工作经历等,最终展现他成为一个成功的人的故事。
2.按照空间转换顺序叙述在描写一篇地理文章时,我们可以通过按照空间转换的顺序来叙述,例如,按照从微观到宏观的顺序,描述一个城市如何从建立之初,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
这样的叙述方式,可以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到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变化和挑战。
3.按照逻辑关系叙述在叙述一些议论文或者论文的时候,我们需要按照逻辑关系来进行叙述。
例如,在分析一个现象的原因和结果时,我们需要先说明现象本身,再谈论它背后的原因,最后再谈论它的结果。
这样的叙述方式,可以让读者更容易地理解文章中所表达的观点,并从中得到一些有价值的启示。
二、课文的意义课文是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学习材料之一。
一篇好的课文,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的语法、词汇、表达方式和阅读理解技巧,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水平。
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课文,对于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1.课文内容的重要性课文内容应该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教育性。
首先,课文内容应该具有知识性,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储备。
其次,课文内容应该具有趣味性,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减轻学习的负担。
最后,课文内容应该具有教育性,可以让学生在了解事实真相的基础上,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高分阅读】五年级语文写事类阅读+叙事顺序(阅读技巧+例文分析+阅读讲义)(含答案+解析)

五年级写事类阅读——专题叙事顺序一、阅读技巧(一)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顺序常见的有顺叙、倒叙、插叙三种。
1、顺叙(或正叙),是写记叙文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一般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
[起—经—果;(①②③④)]❖完全按时间顺序记叙如:《故乡》,以时间推移为线索,以“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为中心材料,把全文贯穿起来。
❖以地点的转换为顺序来记叙事情。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作者从“百草园”写到“三味书屋”,回忆了自己童年的生活。
❖是以事件的发展为线索来记叙事情。
如:《社戏》一文,是以看社戏为线索,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用:①情节有头有尾,条理清楚②结构完整2、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先写出来,然后再按事件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果—起—经—果/经—起—经—果;(④①②③)]使用倒叙方法应注意的是:文章开头交代了事件的结局后,要转回到事件的开头,从起因写起;在叙述完事件的经过后,还要回到结局上来,这样才能首尾相合、结构完整。
作用:①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②使结构富于变化,使叙述有波澜;3、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起—(事件 1)—经—(事件 2)—果;(①②A③④)]作用:内容上:①补充交代;②解释说明;③刻画人物形象;④突出中心主题;结构上:①为下文作铺垫②避免平铺直叙,使结构富于变化(二)判断方法1、顺叙:抓时间、空间关键词,顺叙一般从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程序的推进进行。
2、倒叙:看开头和总起句①开头一般先写结果,或是由眼前事物展开的回忆。
②开始叙述时,一般会有一两个句子来提示。
③追述部分仍然按照时间或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
3、插叙:看过渡句或过渡段它一定不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是结尾,一般是对上面两种叙述方式的一个补充说明。
【高分阅读】四年级阅读理解——记叙文五步阅读法(含答案)部编版

阅读理解——记叙文五步阅读法我们来重温一遍记叙文的含义: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在本册学习中,记叙文阅读是我们的学习重点,今天我们也一起来深度学习记叙文阅读。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关于记叙文阅读的五大方法。
记叙文的五步阅读法这是一种根据文章特点来阅读记叙文的基本方法。
它适用于阅读一切以记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写人、记事、绘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各种类型文章。
如:游记、日记、人物传记、参观记等等。
其方法一般可以概括为下面5个步骤:(一)看标题信息类似作文审题,而揣摩记叙类型,即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在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中,确定是以哪个为主。
如:《爬山虎的脚》一文,属于状物的记叙文,主要围绕“爬山虎的脚”展开描述。
《爬天都峰》一文,属于记事的记叙文,主要围绕“我”、爸爸和素不相识的一位老爷爷互相打气爬上天都峰一事展开讲述。
(二)抓记叙要素记叙文的内容,无论是哪种记叙类型,都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和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
只有弄清文章的六要素,才能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清楚作者对事情的叙述。
如:《麻雀》一文,讲的是猎狗要吃一只从树上掉下来的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起因),它的母亲老麻雀为拯救小麻雀从树上飞下来要与猎狗搏斗(经过),“我”深受感动,带走了猎狗(结果)。
(三)理叙述顺序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分叙、补叙五种,最常见的是前三种。
在阅读时,只有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才能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顺叙: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记事。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重点学习)倒叙:先写事情的结果,再按事情的先后顺序写。
作用: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平铺直叙。
(非重点)插叙:在记叙的过程中插入与事件有关的事,然后再接着记叙。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作用,能突出中心。
(非重点)(四)分文章层次准确地划分文章层次,对于准确地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理解文章主题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 重温课文学考点 考点11 叙述顺序及其作用

第一步:阅读题干,明确问的是全文还是某个段落的 记叙顺序。 第二步:辨析记叙顺序。 方法指导 1.辨析开篇段落法。一般情况下,倒叙出现在文章开 头。有“记得”“那年”“忆起”等表示过去的标志性 词语。
2.抓住关键段落法。插叙或补叙一般会独立成段,内 容与其他段落有较大差别。 补叙一般出现在文章结 尾,补充说明故事情节。 3.提取标志性词语。按事情发展顺序行文的文章,在 方法指导 文中都会出现一些标志性的词语,抓住这些关键词, 就可以判断出文章采用的记叙顺序。 第三步:明确此部分的主要内容与全文的联系。 第四步:明确所使用的记叙顺序的作用。详见本专题 “文体知识梳理”。
考点11 叙述顺序及其作 用
1.课文按时间顺序,重点叙述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 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默读课文,勾画出标志故 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填写下表。(七上《植树的牧羊人》 教材探源“思考探究”) 2.这里为什么要插叙与故乡园院里的“莲花”有关的往 事?(七上《荷叶·母亲》“旁批”)
(2022·宁夏第 21 题)文章第⑤~⑬段采用了哪种记叙 中考设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内阅读(重点课文的叙述顺序与表达方法)
1、《最后一头战象》以时间为序。
2、《匆匆》运用比喻、排比设问、拟人等修辞手法。
3、《桃花心木》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4、《北京的春节》按时间的顺序,采用详写和略写相结合的方法。
5、《十六年前的回忆》是回忆录,按时间顺序,运用前后照应,倒叙的写法。
6、《卖火柴的小女孩》运用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
7、《凡卡》采用了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插叙
8.《跨越百年的美丽》采用倒叙手法。
1、《山中访友》采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等表达方法。
2《草虫的村落》运用拟人、比喻等表达方法。
3、《詹天佑》一文按照先概括后具体叙述的方法安排材料。
4、《晏子使楚》按事情的发展顺序,首尾照应。
5、《草船借箭》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开头和结尾照应。
6、《七律长征》运用夸张、比喻、拟人的表达方法。
7、《开国大典》按照时间顺序(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运用象征、排比等方法。
8、《威尼斯的小艇》运用了抓住事物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进行描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