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素质教育讲座

合集下载

东南大学 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讲座听讲记录五

东南大学 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讲座听讲记录五
讲座历数东大的发展与变迁,其人,其事,其神。从三江师范学堂的启蒙到中央大学的辉煌,从南工院的继往开来到新东大的扬帆起航。从蜚声海内外的名家名士到奋斗在学校工作第一线的平凡英雄。充分展示了秉持“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勤奋质朴,体现“诚朴雄伟”的大气坚持,紧握“止于至善”的不懈追求的东大精神。
说明:听课表可直接在教务处的网站下载,学生根据相关要求认真填写。学生查询学校举办的文化素质教育讲座可在校园网上的“文化素质教育”专栏中查询。
东南大学
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讲座听讲记录
姓名
学号
时间、地点
主讲人Biblioteka 姓名王步高讲座题目
人文东大与科学东大———东大的校史与文化
讲座主要内容(100字)
整个讲座分为:历史悠久、文苑浪漫、人文精英、科学名世、科学俊彦、东大精神、办学特色、院系调整、任重道远等八个部分。从六朝松、萧韶,到齐梁遗韵,再到百载文枢;从昔日的辈出英豪,到今日的再展宏韬……在演讲中他特别提到东南大学这片热土不但曾经是六朝皇宫所在地,昭明太子在这里编辑过文选,而且这里曾经走出过许多科学巨匠与人文大师,一部东南大学的历史可以用十个字来形容:英才遍寰宇,荣光耀华夏在谈到东大精神的时候,王步高教授把东大精神归纳为:诚朴雄伟、止于至善;求真务实、不趋时尚;嚼得菜根,自觉奉献;敢为人先,创新进取;知行合一,服务社会;求实低调等五个方面。
在讲座的最后,王步高教授还深刻地指出诸如医治创伤能力、校友凝聚力不如清华;未能如北京大学造就大批思想家;对校史的重视不如清华、北大等不足之处。他说距离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目标,我们还任重道远,实现这一目标要靠一代代东大人不懈的努力和奋斗。但是这个目标终将会实现。
心得体会(不少于200字)
担任这次讲座主讲的东南大学中文系教授王步高老师,现在清华大学担任客座教授。他对东南大学有着深厚的感情,由他作词的《东南大学校歌》已成为凝聚与团结东大人的精神力量。自2002年起,他已主讲过四十多次相同主题的讲座。此次,他又专门对之前讲稿的内容进行了大面积充实与调整。刚从清华大学回来的他并没有显出舟车劳顿的疲惫,饱含激情地走上讲台。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讲座(精品)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讲座(精品)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讲座(精品)一、引言:探寻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精神。

本次讲座,我们将带领大家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讲座内容概览1.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2. 儒、道、佛三家的智慧碰撞3.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瑰宝4. 传统节日与民俗的魅力5. 中医养生与道家修炼6. 中国茶文化与酒文化三、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1. 仁爱:儒家提倡的“仁者爱人”,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互助。

2. 中庸:追求和谐、平衡,不偏不倚,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

3. 忠孝:忠诚于国家,孝顺于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 诚信:诚实守信,为人之本,是中华民族的道德基石。

5. 礼仪:礼节、仪式,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尊重与谦逊。

四、儒家、道家、佛家的智慧交融1. 儒家思想: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强调人伦道德,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孟子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了“性善论”,倡导仁政与民本。

2. 道家智慧:老子的《道德经》揭示了宇宙万物生长变化的规律,主张“无为而治”,强调顺应自然。

庄子则进一步阐述了自由逍遥的人生境界。

3. 佛教文化:自汉代传入我国,佛教逐渐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汉传佛教。

佛教提倡因果报应、轮回转世,引导人们向善、修心。

五、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瑰宝1. 诗歌:从《诗经》到唐诗、宋词,中国诗歌历史悠久,流派众多,展现了中华民族丰富的情感与审美。

2. 小说:明清时期的小说创作达到了高峰,如《红楼梦》、《西游记》等,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3. 书法与绘画:书法艺术讲究气韵生动,绘画则追求意境深远,两者共同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艺术审美。

六、传统节日与民俗的魅力1. 春节:农历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寓意着团圆、喜庆、祈福。

2. 中秋节:赏月、吃月饼,象征着家人团圆、幸福美满。

东南大学 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讲座听讲记录七

东南大学 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讲座听讲记录七
东南大学
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讲座听讲记录
姓名
学号时间、地点Fra bibliotek主讲人姓名
莫砺锋
讲座题目
中国古典诗歌与爱情
讲座主要内容(100字)
莫教授从古典诗歌中所反映出的古代人的爱情生活开始讲起,阐述了中国古代文学中有关爱情体裁的缺陷及其原因。由于中国古代的诗人、作家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在作品中较少地涉猎爱情这个话题。即使心中有所爱,有所思也不能公开地表达。莫教授提到《诗经》中的一段话“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这充分体现出古人把自由恋爱作为禁忌,只可怀想的爱情悲剧。而朱熹对于胡氏描写女子的酒窝好看也用“十年湖海一身轻,归对黎涡却有情”来进行批评,认为这是有违封建礼教的。可见当时爱情只是一个奢侈品。他提到,古代有关爱情的诗词中,成就较高的都是描写得较为朦胧、缠绵的爱情诗词,例如李商隐、柳永的作品。太直白的抒情在当时的文化来看便显得庸俗。而后,莫教授又向大家介绍了古人关于爱情的基本观念。在古代,人们认为爱情都是有“冰人”“月老”做媒,他们认为爱情是前世的缘分,与今生双方的地位、所处地域等等都无关。这种想法对我们现在的恋爱观还是有很大影响的。最后,莫教授谈了古典诗词对于现代爱情观的启发:爱情是属于两个人的,是私下的不可公诸于众的,爱情理应婉转缠绵而不是一味地轰轰烈烈。
心得体会(不少于200字)
莫砺锋教授在南京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是新中国第一位文学博士,现任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南京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央视百家讲坛著名主讲人,曾任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高级访问学者。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有很深的造诣。莫教授的演讲处处彰显着古代诗词中有关爱情的典雅美,每一句经典诗词的引用都是恰到好处,让人深深地佩服他深厚的文学功底。莫教授风趣幽默的演讲与适时的调侃一次次博得在场同学热烈的掌声,使整场讲座的气氛十分活跃。在讲座的最后,莫教授耐心地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解答他们对于古代诗词的各种疑惑,再一次让同学们深刻地感受到古典诗歌的魅力。

传统文化讲座传授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增进文化素养与认知

传统文化讲座传授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增进文化素养与认知

传统文化讲座传授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增进文化素养与认知传统文化讲座:传授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增进文化素养与认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智慧、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讲座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传统文化讲座的重要性,讲座内容和形式,以及如何通过这些讲座增进文化素养与认知。

一、传统文化讲座的重要性1. 传承文化血脉: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生活的灵魂。

传统文化讲座通过讲述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价值观,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文化血脉,使其得以延续。

2.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如孔子的仁爱之道、老子的无为而治等。

传统文化讲座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和领悟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从而促进其弘扬和传播。

3. 塑造文化认同感:传统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标识。

通过传统文化讲座,人们能更好地了解和认同自己的文化身份,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二、讲座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如仁爱、诚信、礼仪等。

介绍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为后续的讲座内容打下基础。

2. 传统节日与习俗:介绍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和习俗,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

讲解这些节日的由来、庆祝方式和民间传说,使听众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

3. 经典文学作品:介绍中国古代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讲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主要角色和故事情节,同时分析其中的人文精神和美学价值。

4. 传统艺术形式:介绍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如京剧、书法、舞蹈等。

讲解其艺术特点和发展历程,通过演示和互动使听众更好地感知和理解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三、讲座形式1. 专家讲解: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专家进行讲解。

专家可以通过PPT、视频等方式,结合图文并茂地讲解,使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2. 示范演示:在讲座中加入实际的演示环节,例如演示传统乐器的演奏、书法的写作过程等。

东南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讲座记录

东南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讲座记录

*********************{{1}}*************************第5周东南大学人文讲座活动安排(2016年春季学期)活动1 著名中医男科专家金保方教授细谈“男性养生之道”“传统文化与中医养生”系列讲座(四)主讲人:金保方(江苏省人民医院生殖中心特聘专家、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中西医结合男科主任)主题:关注青年男性养生:别妖魔化了前列腺时间:3月21日(周一)晚18:30地点:人文讲座报告厅(教三105)推荐理由:金保方教授是著名中医男科专家,中医男科学博士,我国第一位中西医结合男科学博士后,现任主任医师。

金保方教授主张男女同治,中西并举,对不育症及性功能障碍临床经验丰富;对前列腺病的诊治有独到的见解。

金保方主任对男性养生有着深入的研究,曾应邀在多所大学普及男性养生之道,受到了听众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誉。

活动2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吕乃基教授演讲“科学与文化的足迹”“中西经典文化”系列讲座(四)主讲人:吕乃基(著名科技哲学研究专家、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题:科学与文化的足迹时间:3月24日(周四)晚18:30地点:人文讲座报告厅(教三105)推荐理由:吕乃基教授学术涉猎面广泛,善于在各领域间联想而萌发新意。

研究注重原创,从科学出发,引申到其他领域,关注社会现实。

授课语言风趣幽默,注重与学生互动。

应邀在台湾大学、中央大学、成功大学、元智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中央党校、北京科技大学等高等学府以及中海油等大型企业讲演,2007年春在东南大学讲授精品课程《科学与文化的足迹》,均受到热烈欢迎。

在科学网开有博客,点击率逾55万。

活动3 奇思汇创业社群负责人药师讲解“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创业”“大学生理论创业与实践”系列讲座(四)主讲人:药师(《创业合伙人》主编、奇思汇创业社群负责人)主题: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创业时间:3月23日(周三)晚18:30地点:人文讲座报告厅(教三105)推荐理由:药师先生对创业投资,商业模式,前沿科技,历史人文,皆有较深研究。

东南大学 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讲座听讲记录

东南大学 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讲座听讲记录

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讲座听讲记录说明:听课表可直接在教务处的网站下载,学生根据相关要求认真填写。

学生查询学校举办的文化素质教育讲座可在校园网上的“文化素质教育”专栏中查询。

教务处制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讲座听讲记录说明:听课表可直接在教务处的网站下载,学生根据相关要求认真填写。

学生查询学校举办的文化素质教育讲座可在校园网上的“文化素质教育”专栏中查询。

教务处制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讲座听讲记录说明:听课表可直接在教务处的网站下载,学生根据相关要求认真填写。

学生查询学校举办的文化素质教育讲座可在校园网上的“文化素质教育”专栏中查询。

教务处制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讲座听讲记录说明:听课表可直接在教务处的网站下载,学生根据相关要求认真填写。

学生查询学校举办的文化素质教育讲座可在校园网上的“文化素质教育”专栏中查询。

教务处制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讲座听讲记录说明:听课表可直接在教务处的网站下载,学生根据相关要求认真填写。

学生查询学校举办的文化素质教育讲座可在校园网上的“文化素质教育”专栏中查询。

教务处制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讲座听讲记录说明:听课表可直接在教务处的网站下载,学生根据相关要求认真填写。

学生查询学校举办的文化素质教育讲座可在校园网上的“文化素质教育”专栏中查询。

教务处制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讲座听讲记录说明:听课表可直接在教务处的网站下载,学生根据相关要求认真填写。

学生查询学校举办的文化素质教育讲座可在校园网上的“文化素质教育”专栏中查询。

教务处制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讲座听讲记录说明:听课表可直接在教务处的网站下载,学生根据相关要求认真填写。

学生查询学校举办的文化素质教育讲座可在校园网上的“文化素质教育”专栏中查询。

教务处制。

文化素质教研活动记录

文化素质教研活动记录

一、活动背景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文化素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我校于2022年3月15日开展了以“提升文化素养,助力教育教学”为主题的文化素质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专家讲座、教学观摩、研讨交流等形式,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增强教育教学能力。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增强教师的文化底蕴。

2. 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培养教师团队协作精神,增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活动内容1. 专家讲座本次活动邀请了我国著名教育专家XXX教授进行专题讲座。

讲座主题为“文化素养与教育教学”,主要内容包括:(1)文化素养的内涵及其在教育中的作用;(2)如何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3)文化素养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讲座中,XXX教授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文化素养与教育教学之间的关系,使在场的教师受益匪浅。

2. 教学观摩为了使教师更好地理解文化素养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本次活动安排了优秀教师的示范课。

观摩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教师们认真观摩,积极思考。

观摩课后,进行了教学研讨环节。

教师们针对观摩课程,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文化素养、如何将文化素养融入教育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3. 研讨交流在研讨交流环节,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就以下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1)如何将文化素养融入学科教学?(2)如何利用课外资源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3)如何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能力?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们各抒己见,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为提升我校教师的文化素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四、活动总结1. 活动成效本次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标。

教师们纷纷表示,通过本次活动,自己的文化素养得到了提升,教育教学观念得到了更新,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2. 活动不足(1)活动时间较短,部分教师未能充分参与;(2)活动形式较为单一,缺乏互动性;(3)活动内容不够丰富,未能满足所有教师的需求。

传统文化讲座开场白

传统文化讲座开场白

传统文化讲座开场白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传统文化讲座现场。

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忙碌于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琐事,很少有机会停下脚步,静下心来,去感受和领悟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

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就是为了一起开启一场关于传统文化的探索之旅,去寻找那些被遗忘的智慧和价值。

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是我们心灵的归宿。

它就像一条源远流长的河流,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滋养着我们的精神世界。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创造了无数灿烂的文化瑰宝,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戏曲曲艺、传统工艺等等,无一不是人类文明的璀璨明珠。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飞速发展,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诸多挑战。

许多古老的技艺逐渐失传,优秀的文化传统被忽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也越来越淡薄。

这让我们不禁思考,在这个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传统文化究竟还有怎样的意义和价值?我想,传统文化首先是我们身份的象征。

它让我们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是谁。

当我们诵读着古老的诗词,欣赏着精美的书法绘画,我们能够感受到自己与祖先之间的联系,那种血脉相连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传统文化也是我们心灵的寄托。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常常感到迷茫和疲惫。

而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能够给予我们指引和安慰,让我们在喧嚣中找到内心的宁静。

再者,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它承载着共同的价值观和信仰,让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团结一心,共同前行。

就像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我们中华民族团结协作、众志成城的精神,正是传统文化中“和为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理念的生动体现。

同时,传统文化也是我们创新的基础。

许多现代的科技和艺术成果,都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了灵感和营养。

比如,现代的服装设计常常借鉴传统服饰的元素,现代的建筑设计也会融合传统建筑的风格和理念。

只有深入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我们才能在创新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专家姓名老师,专家姓名老师是一位在传统文化领域深耕多年的专家,他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造诣和独特的见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素质教育讲座
题目:交响乐艺术欣赏
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生犹鑫
学号1130810119
班号1308101
日期2015年11月18日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2015年11月
交响乐艺术欣赏
音乐是稍纵即逝的,是一门时间的艺术。

从文艺复兴到巴罗克时代,而后经过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洗礼再走到今天,交响乐一走就走了过上百年的路,而且仍在继续。

在最初的最初,新教的圣咏是清晨的露水,以其清澈和甘甜滋润了它的成长;巴罗克时代是进步与发展,对音乐的追求与探索,成为文艺复兴后音乐的必经之路;古典主义孕育了璀璨的明星,照亮了另一个大时代的来临;当浪漫成为时尚,缓缓流淌的音河变得更加宽阔。

非常幸运的能够有机会参加卞祖善先生的交响乐艺术欣赏讲座,初步感受到交响乐的魅力,了解了交响乐的起源和历史,著名的音乐家和他们的代表作。

通过欣赏三部活的乐器法简单的认识了交响乐中各个乐器的音色特点和它们的魅力。

最后各种音乐形式的代表乐曲欣赏更是让人难以忘怀。

喜庆的春节序曲,激昂的斗牛舞曲-卡门前奏曲,欢快的婚礼进行曲等等。

交响乐艺术宽广如大海一般,今晚小小泛起的几朵浪花已让我沉醉。

法国大文豪罗曼·罗兰说:“艺术中没有进步的概念,因为不管我们回头看多远,都会发现前人已经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假如有人认为几个世纪的努力已经使我们进一步接近完美,那将是荒谬可笑的……。


交响音乐的起源可以追述到十分遥远的历史长河中。

它的名称源于古希腊,是当时“和音”和“和谐”两个词的总称。

到了古罗马时期,它就演变成为泛指一切器乐合奏曲和重奏曲的代称。

十五、十六世纪,也就是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交响乐这一名称被当作了一切和声性质的、多音响器乐曲的标志。

而到了巴洛克音乐的初期,它又主要指歌剧、神剧和清唱剧等作品中的序曲及间奏曲。

十八世纪初期,音乐艺术在欧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随着欧洲产业革命的进程,音乐艺术也开始逐步地走向平民化和社会化。

在这个时期中,交响乐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其规模和形式都慢慢有了明确的含义。

当时的意大利歌剧序曲,以它特有的“快——慢——快”三个段落而成为了古典交响乐的基本雏形。

到了十八世纪中叶,德国曼海姆(德国南部的文化中心)乐派的作曲家们,以一系列积极而富有创新性的创作,使交响乐的基本形式得以进一步的完善。

著名音乐家海顿并非是第一位做出交响乐的音乐家,但是由于他一生一共作了104部交响曲,完善了交响曲的贡献让人们称他为交响乐之父。

提到交响乐就不得不提到贝多芬,卞老先生曾说,没有听过贝多芬的交响曲,恐怕不能称为交响乐爱好者,而交响乐发展到贝多芬的时代时,他从“莫扎特的手中继承海顿”,交响音乐这种形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贝多芬所处的时代距文艺复兴时期已过了几百年,但这一运动注重人性发展的根本思想却在他的精神世界中扎了根。

十八世纪末,法国的资产阶级大革命吹响了向封建统治进军的总号角,人文主义思想演化成了“自由、平等、博爱”,而这种思想发展的脉络,则始终在贝多芬的作品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发展。

贝多芬在写《第三(英雄)交响曲》这部作品时,从一些法国朋友的口中得知了许多大革命的详细情况及当时所进行的社会、政治、艺术等方面的变革措施,此时,贝多芬的心中已有了一个偶像,那就是带领军队向封建王朝进攻且战功赫赫的拿破仑,交响曲写好后,贝多芬得知了拿破仑称帝的消息,愤怒之下,他撕毁了题献给拿破仑的封面。

另一部贝多芬的作品《D小调第九(合唱)交响曲》,集中反映了英雄主义精神和自由、平等、博爱的人文思想。

创作《D小调第九交响曲》时,正值法国大革命失败,革命的成果被带资产阶级窃夺的时期,但贝多芬没有丧失信心,再一次以英雄性的斗争主题宣扬和展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伟大理想和人文主义精神。

在人文思想发展的过程中,它逐渐成为资产阶级反抗封建专制的思想武器,也发展成如“自由”、“民主”、“平等”等具体的思想,人文思想的这些发展也深刻地影响了交响音乐,交响音乐几乎同时地也蕴涵和表现了这些思想。

音乐是人类最纯粹最美丽的艺术,音乐是天使飞翔时扇动的清风,可以穿越种族、国界、宗教和时空的壁垒,进入每个人的心灵;它是造物主赐给人类的甘泉,从人的心上汨汨地流过,带走污垢和尘埃。

音乐又是神奇的,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意想不到的地方,挽救你、感动你。

交响乐是音乐表现得最高形式,正如伟大的德奥作曲家马勒说的“一部交响乐就犹如一个世界”。

对交响乐的欣赏不能仅仅停留在音乐本身,当我们理解了音乐所表达的内容以及音乐本身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与人文思想之后,我们对音乐的理解又会更加深刻,我们一定会被这无比美丽的艺术所吸引。

古典与浪漫,和谐与个性,交响乐总是令人无尽品味,难以言说的。

让我们用心体会交响乐的深刻内涵,让音乐与生命相辉映,共同徜徉在交响乐美丽的长河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