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布点方法

合集下载

基于GIS的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研究

基于GIS的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研究
安徽农学通报 , A n h u i J u l y . S c i . B u l 1 . 2 0 1 3 , 1 9 ( 1 3 )
1 07
基 于 GI S的农村居 民点布局 适宜性研 究
钱 跃 磊
( 许 昌学 院城市 与环境学 院 , 河南许 昌 4 6 1 0 0 0 )
S t u d y o n t h e La y o u t S u i t a b i l i t y o f Ru r a l Re s i d e n t i a l Ar e a Ba s e d o n GI S
Qi a n Y u e l e i
农村 居 民点是 农业 劳动者共 同居住 , 并进行 经济 、 政治 和文化等活 动而聚集的定居场所u 。农村居 民点建设长期处
于农 民 自发选择 的状 态 , 导致 目前农 村居 民点空间布局零乱 分散 , 集 聚能力差 , 这种 松散无 序的农村 居民点空 间分布不 利于土地 的节 约集 约利用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 影 响农村产 业化 、 城 镇化和现代化进程 。随着新农村建设 的不 断深 入 , 土地 资源数量 的有 限性 及供 给的稀缺性 与社会需求 量增长 之间 的矛盾 日益 明显 , 迫切需要对农 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进 行评价 , 进 而进行 整体规划建 设 , 这对于 我国农村 的建设发
C o u n t y a s a n e x a mp l e , u s e s t h e me t h o d o f GI S s p a t i a l a n a l y s i s , h i e r a r c h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a n d e x p e r t s c o r i n g t o S p a c e

GIS局部放电在线监测实施方案

GIS局部放电在线监测实施方案

GIS局部放电在线监测实施方案一、概述GIS局部放电在线监测是通过在线监测系统对GIS设备的局部放电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以确保GIS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

本实施方案旨在详细介绍GIS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安装和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以保障监测系统的有效运行。

二、系统设计1.监测技术选择针对GIS设备的局部放电在线监测,可以选择利用超高频法(UHF)、电容耦合法(CC)或电流互感器法(HFCT)等技术进行监测。

根据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综合考虑各种技术的优缺点,选择合适的监测技术。

2.监测点的布置根据GIS设备的结构、工作情况和局部放电的特点,合理布置监测点。

监测点应覆盖GIS设备的关键部位,如导电插件、固定金属分隔器等,并考虑到设备的布置形式和监测点之间的距离等因素。

3.监测系统的组成监测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数据采集装置、数据传输装置和数据处理平台等组成。

传感器用于捕捉并接收GIS设备的局部放电信号,数据采集装置负责将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实时采集,数据传输装置用于传输数据至数据处理平台,数据处理平台则进行信号处理和分析。

三、安装和调试1.项目准备购买并准备所需监测设备和材料,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装置、数据传输装置等。

2.安装调试按照监测点布置方案,逐一安装传感器,并连接到数据采集装置。

安装完毕后,对系统进行调试,确保传感器与数据采集装置正常连接。

3.系统校准完成系统安装和调试后,进行系统校准。

校准包括传感器校准和数据采集装置校准,以确保监测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运行管理1.日常运维定期检查监测系统各个组件的运行状态和连接情况,确保监测设备正常工作。

对设备进行维护,包括清洁、防护和维修等。

2.数据管理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系统,包括数据的采集、存储、备份和分析等工作。

对于重要数据,进行定期备份以防止数据丢失。

3.故障排除及时发现和排除监测系统中的故障,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对故障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及时修复故障。

地表水环境布点方法

地表水环境布点方法

地表水环境布点方法
1. 网格法,将监测区域划分成网格,然后在每个网格交汇点或
者边界上设置监测点。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大范围的地表水环境监测,能够全面覆盖监测区域,有利于获取整体水质状况。

2. 河流网络法,根据河流的主次支流、河流长度等特征,确定
监测点的位置。

通常会选择河流的上中下游、支流汇合处等关键位
置进行监测,以全面了解河流水质的变化情况。

3. 重点监测法,根据地表水环境受污染程度、水质变化敏感度
等因素,选择重点监测区域进行监测。

这种方法适用于特定污染源
周边、水质易受影响的区域,能够更加精准地掌握受污染水域的水
质情况。

4. GIS辅助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结合地形、
土地利用、污染源分布等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和模拟,确定监测点
的位置。

这种方法能够更加科学地确定监测点位,提高监测的精准度。

5. 综合评价法,考虑监测成本、监测数据的代表性、监测点分
布的均匀性等因素,综合权衡确定监测点位。

这种方法能够在兼顾经济性和监测效果的基础上,合理布置监测点。

总的来说,地表水环境布点方法的选择应该充分考虑监测的目的、监测区域的特点、监测数据的可靠性等因素,以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同时,布点方法的灵活运用和不断优化也是保障地表水环境监测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

gis最小化设施点分析

gis最小化设施点分析

gis最小化设施点分析
GIS最小化设施点分析是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进行设施点布局的优化分析。

其目的是找到最佳的设施点位置,以满足特定条件和限制。

在进行最小化设施点分析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步骤:
1. 数据准备:收集并整理相关地理数据,包括人口数据、道路网络、现有设施点等。

2. 分析目标确定:明确分析目标和限制条件,例如最小化行程距离、最小化人口服务范围等。

3. 空间分析:利用GIS软件进行空间分析,例如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等,以评估不同位置对目标的影响。

4. 模型建立和优化:建立数学模型,将目标和限制条件转化为数学表达式。

运用优化算法,比如遗传算法、线性规划等,寻找最佳设施点的位置。

5. 结果评估和调整:评估分析结果的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再优化。

最终,通过GIS最小化设施点分析可以得到最佳的设施点位置,以提高设施运作效率,满足人们的服务需求。

基于GIS网络分析法的消防站选址确定和布局分析

基于GIS网络分析法的消防站选址确定和布局分析

Value Engineering0引言在国内城镇化脚步持续加快的同时,城镇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基建设施越来越完善,但却暴露出消防建设不足问题。

在城市系统当中,消防站扮演抢险救灾、扑灭火灾角色,属于消防设施重要构成。

为了提高防灾抗灾、消防水平,就必须合理思考、科学布局城市消防站。

本文将以GIS 网络分析法切入,构思消防站选址与布局思路,提高消防布局合理性,优化配置消防资源,为民众生命财产保驾护航,体现消防站应有价值。

1消防站传统布局模式国内消防站的建设,以《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为参照。

各级政府在规划社会与经济发展中,并没有明确消防站的建设目标。

当前城市总共有三种类型消防站,包括普通、特勤与战勤保障三种[1]。

普通类型的消防站又能细分为小型、一级与二级三种消防站。

在规划辖区面积的时候,参考了城市火灾风险等级。

如存在比较高的火灾风险,则辖区面积会适当提升。

在城市当中,特勤消防站拥有专门消防站点,同一级消防站一样。

战勤保障这种消防站没有专门消防站点,并不会单独划分辖区[2]。

在不同类型与级别消防站的设置中必须按照《城市消防规划规范》中的标准。

城市当中一级消防站是必须设立的。

如没有条件需要对当地进行勘察与审核,之后才可以设置二级消防站。

假设条件甚至不足以设置二级消防站,则在论证中最后设置小型消防站[3]。

2消防站选址与布局中的GIS 网络分析法分析2.1空间分析分析时考虑阻力、链、节点与中心点。

这里的中心点是中心设施点,是分析主要对象。

本次设计将消防站作为中心点,节点在空间结构中为汇合点、交叉点,本次设计中特指拐弯处与十字路口。

链说的是中心点与节点的联系要素,即道路本身。

阻力是网络模型规则,要素包括速度与方向[4]。

合理设置消防车的行驶距离、速度可以确定消防站覆盖能力,进而更科学地评价消防站覆盖范围,调整消防布局。

2.2范围分析首先是行车时间,按照规定标准,在消防站接到报警电话以后,必须在5分钟内达到责任区周围。

基于FoxPro及ArcView GIS布设调查样地的方法

基于FoxPro及ArcView GIS布设调查样地的方法

内容 . 随着 “ s 技 术 的应 用 , 据 地 理 空 间信 息 , 3” 依 通 过起始 点位 确定 和理 论 坐 标 求算 , 合理 快 速 取 得 各
收 稿 日期 :0 8 0 — 1 2 0 — 6 0
加 密布 点时 , 易产 生 混淆 和误差 , 其是 当点位 不在 尤 公 里 网格交 叉 点 上 时 ; 当调 查 区域 较 大 ( 森 林 ④ 如
A e h d f r S ti a p e Pl t s d o x o a d Ar Vi w S M t o o e tng up S m l o s ba e n Fo Pr n c e GI
CHEN un— a Ch xi ng
( n a n tueo oetyIv no n ln ig Yu n nI si t fF rsr n e tr a dP a nn ,Ku migYu n n6 0 2 ,C ia t y n n na 50 1 hn ) A b t a t Ta i g s mp e p os’ e tb ih n o o e tr s u c n e tr I i a g ic u t n Yu — sr c : k n a l l t sa ls me tfr fr s e o r e i v n o y I n Zh n y o n y i n
查时 , 需要在 调查 区域 内进行 样地 布设 . 如全 省森 林 资源 连续清 查 , 以省 为 总体 , 6k 按 m×8k m布 设 调
查样地 , 通过 样地 蓄 积量 实 测 值 进 行 总体 蓄 积 量 的 抽样估 计 . 样调 查 方 法在 林 业 调 查 工作 中应 用 广 抽 泛 , 地布设 ( 样 抽样 设计 ) 外业 调查 前 必 要 的工 作 是

地理信息系统知识:GIS在人员定位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知识:GIS在人员定位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知识:GIS在人员定位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日益成熟,GIS在人员定位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利用GIS技术,我们可以方便地了解人员的位置信息、路径和速度等信息,同时对人员的行踪轨迹进行可视化分析,为人员管理和协调提供了极大便利。

一、GIS在人员定位中的一般应用情况1、人员布点GIS技术可以对人员的位置信息实现布点显示,可以准确展示人员的具体位置、数量和所在区域,从而管理人员的分布情况。

例如,安保人员、巡逻人员等可以通过GIS系统快速确定自己的位置和目标区域,便于提高响应速度。

2、人员追踪使用GIS技术可以监控人员的运动轨迹,包括其行进路线、速度和行驶时间等,有利于及时掌握人员运动情况和目的地等信息。

例如,警务人员、特种兵等可以使用GIS进行全天候掌握目标位置,进行溯源追踪并快速反应。

3、路线规划GIS技术在路线规划中也有着很重要的应用,可以帮助从事物流、外勤服务、送餐等工作的人员合理规划线路,提高出行效率。

同时,还可以预测路段的拥堵情况和预计到达时间,便于提前更改出行方案。

4、人员监管利用GIS技术对人员进行实时监管,可以随时反映人员的行动情况,为管理人员提供数据支撑,通过分析数据,进而制定有效的管理策略。

例如,监狱等场所可以利用GIS追踪干警巡查情况;园区、工厂等场所可以使用GIS系统在场内实时检测工作人员位置变化情况。

二、GIS在人员定位中的应用案例1、安保行业北京首批5G+GIS应用案例之一,“实时通”——基于5G+GIS技术的全面警务指挥调度系统,可以实现对在场区块内数十个路口、数百个监控点、上万个移动目标实时监管,有效维护城市的安全稳定。

2、物流行业在物流行业中,配送员的配送路线是非常重要的,为此,使用GIS 可视化系统,人员的配送路线进行全跟踪,加强脚步管理、管理效率、配送效率的提升,有效减少了资金和时间的浪费。

3、交通行业利用GIS系统可以在交通应急中进行路线规划和资源调配,从而更好地实现应急服务。

GIS局放在线监测系统外置特高频传感器的布置方案设计

GIS局放在线监测系统外置特高频传感器的布置方案设计

2020.8 EPEM49电网运维Grid OperationGIS局放在线监测系统外置特高频传感器的布置方案设计南方电网文山供电局 晋金帅 房 涛 华乘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李昱谊摘要:根据典型卧式GIS结构特点及特高频传播特性提出外置特高频传感器的布置安装方案,并利用实际工程应用成效表明该布点方案的监测有效性及合理性。

关键词:GIS;局部放电;特高频;在线监测;布置方案特高频(Ultra High Frequency)通常指的是300MHz~3000MHz 频段的无线电磁波,当绝缘介质发生局部放电时会激发出该频段的电磁谐振波[1],利用特高频传感器耦合采集该频段电磁信号并抑制300MHz 以下的电磁干扰进行处理分析,是监测GIS 局部放电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安装方式进行分类,特高频传感器主要有两大分类:外置型、内置型。

内置式传感器亦称为侵入式传感器,内置传感器具有获得灵敏度高的优点,一般在GIS 生产制造时安装一并出厂,如果在运行中的GIS 进行加装则需要停电安装。

外置式传感器亦称为非侵入式传感器,外置传感器的灵敏度及抗环境干扰能力较内置传感器差一些,但外置传感器具有安装拆卸方便、安全性高及经济成本低的优点,相比内置传感器更适合现有运行GIS 设备的加装。

特高频检测方法是利用特高频传感器耦合接收局部放电所激发的电磁波,而电磁波在不同的电磁环境、传播介质下的传播特性不尽相同,且在不同类型的GIS 腔体中传播路径具有明显差异,故其传播特性具有复杂性。

目前在行业中对特高频在GIS 内部的传播特性作了许多深入的研究[2,3],但传感器的布置位置及布置数量研究较少,设计合理的传感器布置方案不仅能够获取较好监测效果,同时避免了因增加不必要的测点而造成经济浪费。

1 GIS 局放在线监测系统基于特高频检测方法的GIS 局放在线监测系统主要由外置式特高频传感器、采集单元、射频同轴电缆、工控机及分析软件组成,系统可实时监测运行过程中的GIS 设备局部放电信号,外置传感器采集到局放信号后通过监测单元(局放IED)进行处理,监测单元将电信号转为光信号并通过光缆传输至主机(站层服务器),监测分析软件对监测到的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和故障诊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is布点方法
GIS布点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等高线追踪法:在地形复杂的地区,可以采用沿等高线追踪的方式采集。

2. 规则网格法:这种方法可以确保所采集数据的平面坐标具有规则的格网形式。

通过规定X和Y轴的间距来形成平面网格,然后再测量这些网格的高程。

3. 剖面法:与规则网格类似,唯一的区别是,剖面法中测量点是在格网的两个方向上都用规则采样,剖面只沿一个方向采样。

剖面通常点以动态方式测量,速度快效率高,但精度较静态的规则网点低。

4. 渐进采样法:一个合理的采样应能够和地形相结合,平坦的地区采样相对较少,地形复杂的地区采样相对多。

为了达到合理分布,可以采用渐进采样方法。

这种方法小区域网格间距逐渐改变,采用也由粗到精逐渐进行。

渐进采样方法可解决规则网格采样方法固有的数据冗余问题。

5. 选择性采样:为准确反映地形,根据地形特征进行选择性采样,如山脊线、山谷线以及离散特征点等。

优点是只需少量的点便能使其所代表的地面具有足够的可信度。

6. 混合采样:选择采样和规格采样(渐进采样)相结合的方法。

该方法在地形突变处用选择采样,利用这些特征线和特征点加入规则网中。

实践证明,混合方式可以解决在规格采样和渐进采样中遇到的问题。

此外,布点方法还包括样点分布密度、分布形式、采点路线、采点步骤、点集组织等要素。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GIS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获取更多专业解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