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熔焊原理

合集下载

熔化焊的原理

熔化焊的原理

熔化焊的原理
熔化焊是一种常见的焊接方法,通过加热金属材料,使其熔化并与其他金属材料结合在一起。

熔化焊的原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热源:熔化焊主要依靠热源来提供足够的能量使金属材料熔化。

常见的热源包括火焰、电弧、电阻加热等。

其中,火焰热源是指以燃烧为基础,通过燃料与氧气的混合产生大量热能。

电弧热源是指通过电弧放电产生的高温热能。

电阻加热则是将电流通过电阻材料产生热能。

2. 熔化:熔化焊的基本原理就是将金属材料加热到其熔点以上,使其从固态转变为液态。

当金属材料达到熔点时,其原子开始通过热运动相互分离,形成液态。

3. 流动:金属材料处于液态时,其分子间的间距增大,使得原子之间的化学键发生改变。

通过调整焊接过程中的温度和焊接材料的成分,可以实现金属材料的流动和融合。

当金属材料冷却凝固后,焊接接头的结晶组织和力学性能就被形成。

4. 冷却:在熔化焊后,焊接接头需要被冷却以恢复到固态。

冷却过程中,焊接接头中的熔融金属将重新结晶,并形成固态的晶体结构。

焊接接头的冷却速度影响着其最终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总之,熔化焊的原理是通过加热金属材料使其熔化,然后通过流动和冷却使其与其他金属材料融合在一起。

不同的熔化焊方法有不同的热源和焊接过程,但基本
的原理和步骤是相似的。

熔化焊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汽车制造、船舶建造和机械制造等。

金属熔焊原理 第二章 焊缝的组织和性能

金属熔焊原理 第二章 焊缝的组织和性能
熔焊时,母材上由熔焊的焊条金属与局部熔化的母材所 组成的具有一定几何形状的的液体金属叫熔池。如焊接时不 填充金属,则熔池仅由局部熔化的母材组成。
一、熔池的形状和尺寸
熔池的形状类似于不标准的半椭球,其轮廓为温度等于母材熔 点的等温面。
熔池的宽度和深度沿X轴连续变化。电流增加熔池的最大宽度(Bmax)略增, 最大深度(Hmax)增大;随电弧电压的增加, Bmax增大, Hmax减小。
接触过渡
自由过
渣壁过
图2-4 熔滴的重力和熔滴的表面张力示意图 图 2-5 通有同方向电流的两根导 线的相互作用力 F1 -熔滴的重力 F2-熔滴的表面张力
图2-6 磁力线在熔滴上的压缩作用 p —电磁压缩力
图2-7 斑点压力阻碍熔滴过渡 的示意图
2-8焊条药皮形成的套筒示意图
焊接熔池的形成
第二章
焊缝的组织和性能
第一节 焊条、焊丝及母材的熔化
第二节 焊缝金属的一次结晶
第三节 焊缝金属的二次结晶 第四节 焊缝组织和性能的改善
第一节 焊条、焊丝及母材的熔化
焊条金属的加热
1) 电阻热:焊接电流通过焊芯时产生的电阻 热。 2) 电弧热:焊接电弧传给焊条端部的热量。 3) 化学反应热:药皮部分化学物质化学反应 时产生的热量。
3、液态金属与母材交界处,运动受限制, 化学成分不均匀。
焊缝金属的熔合比
熔合比:熔焊时,局部熔化的母材在焊 缝金属中所占的百分比。
A——熔化的母材 B——填充金属
图2-11 不同接头形式焊缝横截面积的熔透情况
图2-12 接头形式与焊道层数对熔合比的影响 I-表面堆焊 II-V形坡口对接 III-U形坡口对接 (奥氏体钢、焊条电弧焊)
比表面积(S):熔滴表面积(A)与其质量(ρV) 之比,即S=A/ρV 。 设熔滴是半径为R的球体,则S=3/ρR。 熔滴越细其熔滴比表面积越大,凡是能使熔滴变细 的因素,都能加强冶金反应。

《金属熔焊原》课件

《金属熔焊原》课件

02
03
清理工作
对需要焊接的金属表面进 行清理,去除油污、锈迹 和其他杂质,确保焊接质 量。
装配定位
根据焊接要求,将需要焊 接的金属部件进行精确装 配,确保位置准确无误。
预热处理
对于某些金属材料,需要 进行预热处理,以降低焊 接过程中的应力,防止裂 纹的产生。
焊接过程
熔化金属
通过高温将需要焊接的金 属材料熔化成液态,形成 熔池。
焊接材料的检验与质量控制
焊接材料的检验
对焊接材料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工艺要求。
焊接材料的质量控制
建立焊接材料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焊接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4 金属熔焊的质量 控制
焊接质量的检测方法
外观检测
通过目视或低倍放大镜观察焊 缝的外观,检查是否有气孔、
咬边、未熔合等缺陷。
无损检测
利用射线、超声、磁粉等无损 检测技术,对焊缝内部进行检 测,确定是否存在裂纹、未熔 合等缺陷。
力学性能检测
对焊接接头进行拉伸、弯曲、 冲击等试验,测定其力学性能 ,以评估焊接质量。
硬度检测
通过硬度计测定焊接接头的硬 度,了解其机械性能。
焊接缺陷的识别与预防
气孔
咬边
由于焊接过程中气体在金属中未能及时逸 出而形成的孔洞。预防措施包括保持焊接 材料干燥、适当调整焊接电流和速度。
《金属熔焊原》ppt课件
目录
• 金属熔焊原理简介 • 金属熔焊的工艺流程 • 金属熔焊的焊接材料 • 金属熔焊的质量控制 • 金属熔焊的安全与环保
01 金属熔焊原理简 介
金属熔焊的定义与分类
金属熔焊定义
金属熔焊是一种通过加热至熔化 ,再冷却结晶的过程,将两块金 属牢固地连接在一起的工艺。

金属熔焊原理(共10张PPT)

金属熔焊原理(共10张PPT)

焊接热源
一、常用的焊接热源 电弧热 、 化学热 、 电阻热 、
摩擦热 、等离子弧 、电子束 、激光 束 、高频 热
二、常用的焊接热源
电弧热 、化学热 、电阻热 、摩擦 热 、等离子弧 、电子束 、激光束 、
高频感应热
三、焊接过程的热效率
在焊接热源作用下金属部分被加热与熔化,同时出现热量的传播和分布的景象。
我们把焊件〔包括母材与填充金 在焊接热源作用下金属部分被加热与熔化,同时出现热量的传播和分布的景象。
三、焊接过程的热效率 有效热功率是热源输出总功率的一部分。
属〕所吸收的热量叫做热源的有效 电弧热 、化学热 、电阻热 、摩擦热 、等离子弧 、电子束 、激光束 、高频感应热
在焊接热源作用下金属部分被加热与熔化,同时出现热量的传播和分布的景象。 1〕焊接热量集中作用在焊件衔接部位,而不是均匀加热整个焊件。
热功率。有效热功率是热源输出总 三、焊接过程的热效率
2〕热作用的瞬时性,焊接时,热源以一定速度挪动,焊件上把焊件〔包括母材与填充金属〕所吸收的热量叫做热源的有效热功率。
我们把焊件〔包括母材与填充金属〕所吸收的热量叫做热源的有效热功率。 电弧热 、化学热 、电阻热 、摩擦热 、等离子弧 、电子束 、激光束 、高频感应热 2〕热作用的瞬时性,焊接时,热源以一定速度挪动,焊件上任一点受热的作用都具瞬时性。 温度场的数学表达式可写作 2〕热作用的瞬时性,焊接时,热源以一定速度挪动,焊件上任一点受热的作用都具瞬时性。
焊接温度场
一、焊接温度场的定义 焊接温度场是指焊接过程中某一瞬时焊上
各点的温度分布。
温度场的数学表达式可写作 T = f (x,y,z ,t)
三、焊接温度场的特点
1、可用图形表示 , 2、等温线或等温面之间互不相交, 有温度梯度。

金属熔焊原理

金属熔焊原理

金属熔焊原理一.基础题:1焊接参数包括:焊接电流、电弧电压、焊接速度、线能量等。

2焊条的平均熔化速度、熔敷速度均与电流成正比。

3短路过渡的熔滴质量和过渡周期主要取决于电弧长(电弧电压),随电弧长度的增加,熔滴质量与过渡周期增大。

当电弧长度到达一定值时,熔滴质量与过渡周期突然增大,这说明熔滴的过渡形式发生了变化,如果电弧长度不变,增大电流则过渡频率增高,熔滴变细。

4一般情况下,增大焊接电流,熔宽减小,熔深增大;增大电弧电压,熔宽增大,熔深减小。

5熔池的温度分布极其不均匀(熔池中部温度最高)。

6焊接方法的保护方式:手弧焊(气-渣联合保护),埋弧焊、电渣焊(熔渣保护),氩弧焊CO2焊、等离子焊(气体保护)。

7焊接化学冶金过程是分区域连续进行的。

8焊接化学冶金反应区:手工焊有药皮反应区、熔滴反应区、熔池反应区三个反应区;熔化极气保焊只有熔滴和熔池两个反应区;不填充金属的气焊、钨极氩弧焊和电子束焊只有熔池反应区。

9熔滴阶段的反应时间随焊接电流的增加而变短,随电弧电压的增加而变长。

10焊接材料只影响焊缝成分而不影响热影响区。

11焊接区周围的空气是气相中氮的主要来源。

12熔渣在焊接过程中的作用:机械保护、改善焊接工艺性能、冶金处理。

13分理论中酸碱性以1为界点,原子理论中,以0为界点。

14影响FeO分配系数的主要因素有:温度和熔渣的性质。

15焊缝金属的脱氧方式:先期脱氧、沉淀脱氧、扩散脱氧。

16脱硫比脱磷更困难。

17随焊芯中碳含量的增加,焊接时不仅焊缝中的气孔、裂纹倾向增大,并伴有较大飞溅,是焊接稳定性下降。

18焊条的冶金性能是指其脱氧、去氢、脱硫磷、掺合金、抗气孔及抗裂纹的能力,最终反映在焊缝金属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和焊接缺陷的形成等方面。

19焊剂按制造方法分为:熔炼焊剂和非熔炼焊剂。

20焊丝的分类:实芯焊丝和药芯焊丝。

21焊接中的偏析形式:显微偏析、区域偏析、层状偏析。

22相变组织(二次结晶组织)主要取决于焊缝化学成分和冷却条件。

金属熔焊原理

金属熔焊原理

焊接通过加热或加压,填充或不填充材料使工件产生原子间结合的一种连接方法焊剂:指焊接时能够融化形成熔渣,对融化金属起保护和冶金处理作用的一种颗粒状物质。

焊条:由药皮和焊芯组成的一种溶化电极,供焊条电弧焊使用。

熔渣:焊接过程中焊条药皮或焊剂荣华后,在熔池中参与化学反应而形成覆盖于熔池表面的熔融状金属、非金属氧化物及复合物。

熔合比:熔焊时,被熔化的母材部分在焊道金属中所占的比例称为熔合比焊条的型号:是国家标准中对焊条规定的编号,可用来区分各种焊条熔敷金属的力学性能、化学成分、药皮类型、焊接位置、焊接电流的种类。

热影响区:焊接过程中,母材因受焊接热循环影响而发生组织和力学性能变化的区域焊接区内存在多种气体,气体是通过哪些途径进入的?焊接区内除了外加的惰性保护气体外还有CO,CO2,H2O,O2,H2,N2,的混合物;焊接区内气体一部分是由直接输入或侵入的原始气体,而另一部分是通过物化反应所生成的气体。

酸性焊条和碱性焊条的区别?1.成分不同:酸性焊条皮中含有多量酸性氧化物(TiO2、SiO2 等),碱性焊条药皮中含有多量碱性氧化物(CaO、Na2O等)。

2.酸性焊条能交直流两用,碱性焊条焊接一般用直流电源施焊。

3.酸性焊条药皮组分氧化性强;而碱性焊条药皮组分氧化性弱。

4.酸性焊条工艺性能较好,但焊缝的力学性能,特别是冲击韧度较差,适用于一般低碳钢和强度较低的低合金结构钢的焊接,是应用最广的焊条。

5.碱性焊条脱硫、脱磷能力强,药皮有去氢作用。

碱性焊条的焊缝具有良好的抗裂性和力学性能,但工艺性能较差,一般用直流电源施焊,主要用于重要结构(如锅炉、压力容器和合金结构钢等)的焊接。

使熔池中液态金属运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液态金属的密度差所产生的自由对流运动;表面张力差所引起的强制对流运动;热源的各种机械力所产生的搅拌作用,使熔池处于运动状态。

选择脱氧剂的原则是什么?1.脱氧剂在焊接的高温下对氧的亲和力应比被焊接金属对氧的亲和力大。

金属熔化焊基础

金属熔化焊基础

金属熔化焊基础金属熔化焊是一种常见的焊接方法,可用于将两个或多个金属零件连接在一起。

在金属熔化焊过程中,通过加热金属至其熔点以上,使其熔化并形成焊缝,然后冷却使其凝固。

这种焊接方法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用于制造、修理和加固各种金属制品。

金属熔化焊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加热金属至其熔点以上,使其变成液态,然后使液态金属相互结合形成焊缝。

在焊接过程中,需要使用热源将金属加热至熔点以上的温度。

常用的热源包括火焰、电弧和激光等。

火焰熔化焊使用的是火焰的热能,通过燃烧气体产生的高温来加热金属;电弧熔化焊则是利用电弧产生的高温来加热金属;而激光熔化焊则是利用激光束产生的高能量来加热金属。

金属熔化焊的过程可以分为预热、熔化和凝固三个阶段。

在预热阶段,需要将金属加热至接近熔点的温度,以减少焊接时的热应力和冷却速度。

预热温度的选择根据所焊接金属的种类和厚度来确定。

在熔化阶段,金属被加热至熔点以上的温度,形成液态金属。

这时,焊工将填充材料加入到焊缝中,使其与基材熔化并混合。

在凝固阶段,焊缝冷却并凝固,形成坚固的焊接接头。

金属熔化焊的焊接接头通常具有很高的强度和密封性,因为焊接时金属的熔化使得焊缝中的原子结构得到重新排列,形成了新的结晶。

这种结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此外,金属熔化焊还可以在焊接过程中加入填充材料,以增加焊接接头的强度和耐磨性。

不同的金属材料适用于不同的金属熔化焊方法。

常见的金属材料包括钢、铝、铜、镍等。

对于不同的金属材料,需要选择适合的焊接方法和填充材料。

例如,对于钢材的焊接,常用的方法包括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和激光焊等。

而对于铝材的焊接,常用的方法包括氩弧焊、摩擦搅拌焊和激光焊等。

金属熔化焊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制造各种金属制品,如汽车、船舶、飞机等。

同时,金属熔化焊还可以用于修理和加固金属制品,延长其使用寿命。

例如,在汽车维修中,常用金属熔化焊方法将受损的车身部件连接起来,使其恢复原有的强度和稳定性。

金属熔焊原理及材料焊接

金属熔焊原理及材料焊接

金属熔焊原理及材料焊接
金属熔焊是一种常见的金属焊接方法,它利用高温将金属材料加热到熔点并使其熔化,然后通过冷却使其凝固在一起,从而实现材料的连接。

金属熔焊的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加热: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使其达到熔点。

加热可以使用火焰、电弧、激光等热源。

2. 熔化:当金属材料达到熔点时,其原子开始失去有序结构并呈现液态。

在液态状态下,金属原子可以自由流动。

3. 密实:在金属材料熔化的同时,焊接材料(焊丝或焊料)也会熔化并与原材料混合。

通过表面张力和毛细效应,焊接材料会充满焊接接头中的缝隙,并经过冷却后凝固。

4. 冷却:在熔化材料充满接头缝隙后,将焊接材料冷却至固态。

固态的焊接材料与基材结合,在冷却过程中形成强固的连接。

焊接材料是进行金属熔焊的关键,常用的焊接材料包括焊丝和焊料。

焊丝一般是金属丝,它是填充金属材料的主要来源。

焊丝可以有不同的成分和特性,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种类的焊丝来适应不同金属材料的焊接。

焊料是一种在焊接时产生熔融状态的材料,通过其熔融状态与金属材料表面的接触和作用,实现金属连接。

金属熔焊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工业生产、建筑、航空航天等。

不同的金属熔焊方法和材料选择取决于具体的应用需求和金属材料的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熔焊原理考点一.基础题:1 焊接参数包括:焊接电流、电弧电压、焊接速度、线能量等。

(参照课本P15图1-6)2 焊条的平均熔化速度、熔敷速度均与电流成正比。

3 短路过渡的熔滴质量和过渡周期主要取决于电弧长(电弧电压),随电弧长度的增加,熔滴质量与过渡周期增大。

当电弧长度到达一定值时,熔滴质量与过渡周期突然增大,这说明熔滴的过渡形式发生了变化,如果电弧长度不变,增大电流则过渡频率增高,熔滴变细。

4 一般情况下,增大焊接电流,熔宽减小,熔深增大;增大电弧电压,熔宽增大,熔深减小。

5 熔池的温度分布极其不均匀(熔池中部温度最高)。

6 焊接方法的保护方式:手弧焊(气-渣联合保护),埋弧焊、电渣焊(熔渣保护),氩弧焊CO2焊、等离子焊(气体保护)。

7 焊接化学冶金过程是分区域连续进行的。

8 焊接化学冶金反应区:手工焊有药皮反应区、熔滴反应区、熔池反应区三个反应区;熔化极气保焊只有熔滴和熔池两个反应区;不填充金属的气焊、钨极氩弧焊和电子束焊只有熔池反应区。

9 熔滴阶段的反应时间随焊接电流的增加而变短,随电弧电压的增加而变长。

10 焊接材料只影响焊缝成分而不影响热影响区。

11 焊接区周围的空气是气相中氮的主要来源。

12 熔渣在焊接过程中的作用:机械保护、改善焊接工艺性能、冶金处理。

13 分子理论中酸碱性以1为界点,原子理论中,以0为界点。

14影响FeO分配系数的主要因素有:温度和熔渣的性质。

15焊缝金属的脱氧方式:先期脱氧、沉淀脱氧、扩散脱氧。

16脱硫比脱磷更困难。

17随焊芯中碳含量的增加,焊接时不仅焊缝中的气孔、裂纹倾向增大,并伴有较大飞溅,是焊接稳定性下降。

18焊条的冶金性能是指其脱氧、去氢、脱硫磷、掺合金、抗气孔及抗裂纹的能力,最终反映在焊缝金属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和焊接缺陷的形成等方面。

19 焊剂按制造方法分为:熔炼焊剂和非熔炼焊剂。

20 焊丝的分类:实芯焊丝和药芯焊丝。

21 焊接中的偏析形式:显微偏析、区域偏析、层状偏析。

22 相变组织(二次结晶组织)主要取决于焊缝化学成分和冷却条件。

23焊接热循环的基本参数:加热速度、最高加热速度、相变温度以上停留的时间、冷却速度或冷却时间t8/5、t8/3、t100。

24 产生冷裂纹的三要素:拘束应力、淬硬组织、氢的作用25冷裂纹的断口组织,宏观上看冷裂纹的断口具有淬硬性断裂的特征,表面有金属光泽,呈人字形发展,从微观上看,裂纹多起源于粗大奥氏体晶粒的晶界交错处。

26 冷裂纹的种类:延迟裂纹、淬硬脆化裂纹、低塑性脆化裂纹。

27 熔滴过度的作用力:重力、表面张力、电磁压缩力及电弧吹力等。

28活性熔渣对焊缝金属的氧化形式:扩散氧化、置换氧化。

29 熔合比影响焊缝的化学成分、金属组织和机械性能。

局部熔化的母材将对焊缝的成分起到稀释作用。

30 焊接过程中对金属的保护有气保护、气-渣联合保护、渣保护、自保护。

二.名词解释:1 焊接温度场:焊接过程中某一瞬时间焊接接头上个点的温度分布状态。

2 焊缝金属的熔合比:熔化焊时,被熔化的母材在焊缝金属中所占的百分比。

3 药皮重量系数:单位长度药皮与焊芯的质量比。

4 随温度降低黏度缓慢增加的称为长渣。

随温度降低黏度迅速降低的称为短渣。

5 合金元素的过度系数:指某合金元素在熔敷金属中的实际质量分数与其在焊材中的原始质量分数之比。

6 联生结晶(交互结晶):依附于母材半熔化晶粒开始长大的结晶方式。

7 显微偏析:在晶粒尺度上发生的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

8 区域偏析:焊缝边缘到焊缝中心存在的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

9 层状偏析:由于结晶过程周期性变化而化学成分不均匀所造成的。

10 焊接热循环:在焊接热源作用下,焊件上某一点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11 层间温度系:指多层多道焊时在施焊后后续焊道前其相邻焊道应保持的最低温度。

12 焊缝的合金化:在熔焊时,要获得预期的焊缝成分把需要的合金元素通过焊材过渡到焊缝金属中的过程。

焊接热效率:母材和填充金属所吸收的能量(包括熔化及向内传导的热量)。

q=P/Vη13 冷裂纹:在冷却到比较低的温度(一般在300℃以下)或室温放置一定时间后,在焊接接头中产生的裂纹。

三简答题:1 电阻热过大的不良后果:当电流过大和加热时间过长时,导致电阻热过大,会使焊芯和药皮升温过高而引起以下不良后果:(1)熔化激烈,产生飞溅(2)药皮开裂与过早脱落,导致电弧燃烧不稳定(3)焊缝成形变差,甚至引起气孔等缺陷(4)药皮过早进行冶金反应,丧失冶金反应和保护能力(5)焊条发红变软,操作困难。

2 焊接区内气体的供给途径:(1)有机物的分解和燃烧(2)碳酸盐和高价氧化物的分解(3)物质的蒸发及氧化反应(4)直接输入或侵入。

3 氮对焊接质量的影响:(1)形成气孔,液态金属在高温时可以溶解大量的氮,而在其凝固时溶解度突然下降,这时过饱和的氮以气泡的形式向外逸出,当焊缝金属的结晶速度大于逸出速度是就形成了气泡(2)降低焊缝力学性能,使焊缝金属的强度、硬度升高,而塑性和韧性,特别是低温韧性急剧下降(3)时效脆化,可使焊缝金属的强度上升,塑性、韧性下降。

控制措施:加强机械保护,采用气体保护、熔渣保护,气渣联合保护以及抽真空等措施,来防止空气与液体金属发生作用;选择合理的焊接参数,焊接工艺参数对焊缝含氮量有明显的影响;控制焊丝金属的化学成分,增加焊丝或药皮的含碳量,这是因为碳能降低氮在贴中的溶解度,碳氧化生成了CO、CO2加强了保护,降低了气相中氮的分压;碳氧化引起的熔池沸腾有利于氮的逸出。

4 氧对焊接质量的影响:(1)机械性能下降,随焊缝氧含量的增加,塑性、韧性都明显下降,尤其是低温冲击韧性急剧下降,引起热脆、冷脆和时效硬化;(2)物理和化学性能变差降低焊缝的导电性、导磁性及抗腐蚀性;(3)产生气孔,溶解在熔池中的氧与碳发生反应,生成不溶于金属的CO,在熔池结晶时CO气泡没有来得及逸出,则在焊缝中形成CO气孔;(4)工艺性能变差,熔滴中含氧和碳多时,它们相互作用生成的CO受热膨胀,使熔滴爆炸,造成飞溅,影响焊接过程的稳定性;还会造成脱渣困难等问题。

5酸性焊条与碱性焊条的特点:(一)酸性:焊接工艺性差,电弧稳定,可交直流两用,焊接是飞溅小,流动性好,焊缝成形美观且脱渣性好,但氧化性较强,合金元素烧损较多,焊缝金属塑性和韧性较差。

(2)碱性:脱硫效果好,故熔敷金属抗裂纹能力强,具有较高的塑性和冲击韧性,电弧稳定性差,一般采用直流反接,焊接时对铁锈、水分敏感性强且焊接过程中烟尘大。

6 氟石(莹石)的作用:一方面它可降低碱性熔渣的熔点、黏度和表面张力,增加熔渣的流动性从而提高焊缝质量;另一方面,可以脱氢,消除焊缝金属的冷裂纹倾向,有利于降低焊缝金属中的气体介质。

7 焊条的工艺性包括:焊接电弧的稳定性、焊缝成形性,焊条对各种位置焊接的适应性、脱渣性、飞溅程度、焊条的熔化率、药皮发红程度、焊条发尘量。

8 熔池凝固的条件:宏观上,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总是低于理论结晶温度;微观上,金属的凝固过程是由晶核的不断形成和长大两个基本过程构成。

9 焊接速度对成长速度和方向的影响:焊接速度增加时,焊接温度场的范围减小,熔池形状变得细长。

因此焊接速度越大,晶粒成长的方向角越大,晶粒越向垂直于熔池中心线的方向成长,从而形成垂直于焊缝中心线的柱状晶粒;反之,焊速减小时,晶粒的成长方向角有90度逐渐变小,并达到很小的数值,而形成弯曲的晶粒。

10 焊缝中的夹杂物及其危害:(1)氧化物主要是二氧化硅,其次是氧化锰、二氧化钛及三氧化二铝等,一般多以硅酸盐的形式存在。

这种夹杂物如果密集地以块状或片状分布时,在焊缝中会引起热裂纹,在母材中也会引起层状撕裂(2)氮化物残氮是焊缝在时效过程中由过饱和固溶体中析出的,并以针状分布在晶粒上或贯穿晶界。

由于N4F是一种脆硬的化合物,会使焊缝的硬度增高,塑性、韧性急剧下降(3)硫化物主要是MnS和FeS,前者的影响较小,而后者的影响较大。

因此FeS是沿晶界析出,并与Fe或FeO形成低熔点共晶,它是引起热烈文的主要原因之一。

11 不易淬火钢热影响区的组织分布及各区域特点:(1)过热区组织特征是晶粒粗大的铁素体和珠光体,甚至形成魏氏体组织(2)完全重结晶区是晶粒细小、均匀,因而完全重结晶区的塑性和韧性都比较好,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甚至由于母材(3)不完全结晶区是晶粒大小不一的铁素体和细小的珠光体,而且分布不均(4)再结晶区为等轴晶粒。

(母材为热轧态时,热影响区中没有再结晶区)12 易淬火钢热影响区的组织分布及组织特征:当母材为调质状态时,热影响区由完全淬火区、不完全淬火区和回火区组成;当母材为退货或正火状态时,热影响区只由完全淬火区和不完全淬火区组成。

(1)完全淬火区粗细不同的马氏体和少量贝氏体的混合组织,它们同属于马氏体类型(2)不完全回火区马氏体、铁素体以及中间体构成的混合组织(3)回火区回火区内组织和性能的变化程度取决于焊前调质状态的回火温度13焊接热影响区的脆化形式及如何防止(一)焊接热影响区的脆化是指脆性升高或韧性下降的现象包括粗晶脆化和时效脆化(包括热应变时效脆化和相析出时效脆化)(二)防治措施:(1)焊接低合金钢时,选用较小的焊接线能量有利于提高焊接热影响区的韧性(2)焊接没有钛、铝及钒等合金元素的低合金钢或碳锰系低合金钢时,要特别注意Ac1以下亚热影响区中的蓝脆问题,在焊接工艺上设法降低蓝脆区的宽度以及这个温区的停留时间,可明显减小时效脆化。

14 结晶裂纹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一)影响因素:(1)冶金因素对结晶裂纹的影响a常用合金元素的影响,如C、\S、\P、Mn、Si等,b易熔相的影响(2)力的影响:包括结构的几何形状、尺寸和复杂程度、焊接顺序、装配焊接方案以及冷却速度等。

(二)防治措施:(1)冶金措施:a控制焊缝中C、S、P等有害杂质元素的含量。

b提高焊丝的含锰量.c对熔池进行变质处理d形成双相组织e调整熔渣的碱度(2)工艺措施:a控制焊缝成形系数,提高成形系数可以提高焊缝的抗裂纹能力b降低冷却速度,可以减小结晶裂纹倾向c调整焊接顺序,降低拘束应力。

15 长渣和短渣的概念及使用情况:随温度降低黏度缓慢增加的称为长渣。

随温度降低黏度迅速降低的称为短渣。

含SiO2多的酸性渣为长渣,这种渣不适于立焊或仰焊,一般只适用于平焊;在进行立焊或仰焊时,为防止熔池金属在重力作用下流失,希望熔渣在较窄的温度范围内凝固,因而选用短渣焊接。

而低氢型或氧化钛型焊条的熔渣属于短渣,适用于全位置焊接。

16 防止冷裂纹的措施:(1)选用冷裂纹敏感性低的母材,碳对冷裂纹敏感性影响最大,应尽量选用低碳多元合金化钢材;(2)提高焊缝金属的塑性和韧性储备;(3)控制氢的来源,选用低氢优质焊接材料或低氢的焊接方法,严格按规定对焊接材料进行烘焙及进行焊前清理工作;(4)焊前预热,可以有效降低冷却速度,改善接头组织,降低拘束应力,有利于氢的扩散逸出;(5)选择合理的焊接规范及线能量,控制800~500℃的冷却时间可以改善焊缝及热影响区的组织状态,增加线能量可以降低冷却速度,从而降低冷裂纹倾向,但线能量过大,则可能造成焊缝及过热区的晶粒粗化;(6)焊后热处理,消除扩散氢,降低和消除残余应力,改善接头组织和性能;(7)降低焊接应力,选择合理的焊接顺序,减少焊接应力,改进接头设计,减少度避免应力集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