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2:勇敢地面对谎言》读后感

合集下载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_2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_2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这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这条路,可以引导我们过上崭新、宁静、丰富而又不失快乐的生活,它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它教诲我们成为更有理解心的人。

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么样才能找掉一个,并做一个真正的自己。

《少有人走的路》,它不仅仅是一本书、一条路、它更是一种发自于内心的慷慨的行动。

在成长的道路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一帆风顺的。

很多事情,总是需要我们去面对、去克服、去解决。

对待这些问题,我们或勇敢、或忐忑、或自信、或犹豫、或从容、或焦急、或谨慎、或突兀、或潇洒、或无奈……有太多的问题考验着我们的意志,促使我们成长,走向成熟。

然而很多事情,往往虽然明白其中的道理,但却少有人能做到,也少有人去分析其中的原因。

往往有的事情,多些沟通、多些勇气、多些自信、多些慎重就会变得迎刃而解。

成熟的人,应该是心态沉稳的人,做事理性的人,务实自律的人,知错而改的人。

成熟的人,应该用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这四条来约束自己,做到静卧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心胸坦荡且以诚待人。

我曾经看过一本意林,名字记不太清了,好像叫《成功在久不在速》。

上面有一篇__,有一句话让我感触尤深:“我不会把自己看做是最好的,但我会把自己看成是最努力的;我不会把对手看做是最差的,因为我们都是一起走过来的。

”即便是对手,也应该被尊重,对手也有自己的人格权利,我们特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去议论他们,闲谈莫论人非。

少有人走的路,在此希望,希望走的人会越来越多。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2看完《少有人走的路》,感觉作者派克先生还真是很了不起啊,这个系列写得很深刻透彻,也很有趣,竟然可以让人在觉得释怀的同时又感觉到压力。

就好像派克所说的,精神的追求大家知道是相似的,可是个人却可能以为自己的心灵旅程是独一无二的,而派克告诉我们,其实这依然是雷同的,自我所感受到的,其实他人亦然;没有绝对幸福的童年,把一切归咎于童年受到的伤害其实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少有人走的路心得体会模板(三篇)

少有人走的路心得体会模板(三篇)

少有人走的路心得体会模板题目:少有人走的路心得体会引言:人生不同于一条平坦的大道,而是充满了曲折、荆棘和陷阱的迷宫。

少有人走的路,意味着背离主流观念,勇敢地探索未知的领域。

在这条少有人走的路上,我们将遇到许多挑战和困难,但也会获得更多的成长和收获。

本文以《少有人走的路》为参考,总结了在少有人走的路上的心得体会,并提出了一些启示和建议。

第一部分:少有人走的路的挑战与困难少有人走的路,意味着要背离主流观念,选择与众不同的道路。

这将带来以下挑战和困难:1.社会压力和孤立感:选择少有人走的路,往往会遭受来自社会的压力和排斥。

因为人们往往害怕和不理解与自己不同的东西,这会使得选择少有人走的路的人感到孤立和无助。

2.长期的追求与投入:少有人走的路通常需要更长时间的追求和投入。

与选择传统普遍的道路相比,这条路上需要更多的努力和耐心,不断地积累和改进自己。

3.心理上的挑战:在少有人走的路上,我们很可能会遇到内心的困惑和挣扎。

因为这是一个未知的领域,我们需要不断地面对自己的恐惧和不安,努力克服自己的内心阴影。

第二部分:少有人走的路的心得体会尽管选择少有人走的路会带来许多挑战和困难,但同时也会有更多的成长和收获。

1.独立思考和坚持信念:在少有人走的路上,我们会学会独立思考,不被他人的意见和观念所影响。

我们需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不轻易妥协和退缩。

2.主动学习和适应变化:在少有人走的路上,我们要不断地学习和适应变化。

因为这是一个少有人涉足的领域,我们需要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不断地提升自己,以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3.坚强的意志和耐力:选择少有人走的路需要坚强的意志和耐力。

我们需要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困难时保持勇往直前的信念,永不放弃。

4.享受成长和收获:走少有人走的路虽然艰难,但也有更多的成长和收获。

我们会在这条路上收获知识、经验和成就感,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第三部分:少有人走的路的启示与建议根据少有人走的路的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启示和建议,为那些选择少有人走的路的人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1.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选择少有人走的路的人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不被他人的意见和评判所动摇。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3篇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3篇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3篇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先简单介绍一下,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像书名一样,少有人会选择走的路,需要花很大精力去读的书,现在物质越来越丰富,心灵越来越空虚,我们不想承受痛苦,但是成长是痛苦的,在这充满艰辛的道路上,避免简单化的思考,放弃以偏概全的冲动,不要寻找公式和简单的答案。

勇敢前行,超越自我,心智成熟的路程。

今天读了这章复杂人生的章节,它分为:拒绝简单思考,避免陷入极端,本性与人性,选择与人生,使命与人生,感恩与人生。

环环相扣,结合现在的我,做些解读。

我们要认清人生,什么是人生?人生苦海无边,而且复杂多变。

对!人生之路就是由一连串的难题组成,一个难题解决,又会有新的难题接踵而至,我们面对难题和痛苦的时候,有的人是拖延时间,等着问题自行消失,有些人面对问题,逃避,选择忘记它们,等等回避问题,这些解决不了问题,如果真正要成长,必须面对问题,迎难而上,我们的心智也会越来越成熟。

---这是我们看待问题的初衷,有解决问题的想法使然。

人生复杂多变,我们要不断接受变化,调整自己的心态。

现在大部分人只会简单的思考,拒绝深度思考,因为思考是复杂的,是一个很难的过程。

为了不去思考,麻痹自己,每天刷着抖音,看着快手,再浏览一下今日头条,让自己的时间一点点流逝,很多人习惯一个事情后就会机械重复,每天重复的事情越来越多,没有改进,时间占用越来越长,看上去很忙,其实一点进步都没有,还挤占了自己进步的空间。

学习或者接受信息简单的只愿接受简单的第一步不愿意接受更复杂的巩固和应用流程,只听不说,只学不练,只看不写,感觉自己学了很多东西,但是只是浅层,遗忘很快。

还有一部分是混乱思考者,而这一切混乱的思考都源于逃避问题和痛苦的趋向,如果选择独立思考必须准备接受打击。

独立思考第一步就是坚持学习,我们思考能力主要依赖于学习。

第二步就是用于思考,勤于思考。

选择与人生,你想什么,你就是什么。

许多人在面临至关重要的决定--都是根据很少的咨询去做决定,选择什么样的职业,选择跟谁结婚,周密思考与草率思考的结果,会完全不同,人生也会因为自己的思考改变。

《少有人走的路2:勇敢的面对谎言》读后感

《少有人走的路2:勇敢的面对谎言》读后感

《少有人走的路2:勇敢的面对谎言》读后感-读后感大全本书看似叙述“恶”,然则是从心理层面上教人们“爱”和“尊重”。

书中的几个例子都是非常极端并且很大程度上是给派克医生带来了挫败感的。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都能体会到作者派克医生的无奈和气急败坏。

这不得不说是“恶”的一种表现。

人们心里的两头狼永远都在,只是有时候这头胜了,有时候那头胜了。

取决于本体的选择。

而选择往往一开始就注定了的。

恶,总出现在需要爱的地方,那些越是表现“恶”的人,反倒是幼时最缺“爱”的人。

这就像我们常说的:童年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童年缺爱,长大就容易走向“恶”。

这里的“恶”当然是非常广义,它包含人性的一切弱点。

例如“孤僻”,例如“冷漠”,例如绝大多数的“谎言”。

人为什么要说谎?涂道坤先生说“一切谎言都是为了逃避问题和痛苦”。

本书作者派克说“谎言是心理疾病的根源”。

无论是乔治的强迫妄想型神经官能症,还是鲁克父母的恋尸癖,这都反复警醒读者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你每天都非常开心,你的家庭一定非常幸福,你的爸爸妈妈一定很爱你”这是后来很多人都对我说过的话。

问这句话的人,我想他本身大概在生活中遭遇了诸多的不快乐,所以会赞扬并羡慕我的快乐。

这搁在以前我可能会在心里回答说:我只是隐藏了我的忧伤。

现在听到这样的话,我倒是欣然接受了。

你永远不知道别人的笑颜后有多少不为人知的辛酸。

我曾一度觉得自己的童年很是不幸的,这导致后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我的小学甚至大学,都是敏感、孤僻和脆弱的。

我曾因为无法跟身边的朋友、同学共处而几近崩溃。

尽管我现在依然敏感,但更多的却是给予别人理解和换位思考。

所以我现在很能原谅别人。

有时候很庆幸大学选报的志愿是“学前教育”,尽管这个专业对我后来的工作毫无建树。

但对我后来处理人际关系倒颇有帮助。

幼儿心理学让我找到了我性格缺陷的根源。

我开始直面童年到底给我带来了什么,并尝试沟通和改变。

事实上,沟通和直面自己的问题根源是很有必要的。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正文第一篇: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就像这首诗写的青松一样,人心智的成熟,成为人们敬仰的“智者”,首先要自律,严格要求自己克服懒惰不放松,然后要有爱,投身破岩,最后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要经过许多的磨练捶打,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在实践中战胜自己,才能在“高山险峰”,就是大多数人达不到的高度屹立不倒,被人仰视。

这是我读完《少有人走的路》后对“心智成熟的旅程”的最直观感受。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心理医师,他在书中讲了许多的“病例”,其实对于我来说就是许多的小故事,让我看到了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况下看问题、处理问题的不同方式,有的时候真的能在这些小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会为自己曾经的“不对”或是“不懂”而感到羞愧。

有的时候看到有的故事,会对以前一直耿耿于怀的东西放下,找到自己生活新的重点,就像书里说的那样.“积聚勇气,克服恐惧、懒惰、倔强和固执,不断完善自己的心灵地图,有独立的思考,忍受孤独,在艰辛中完成心智成熟的旅程。

在我们的平常工作中,首先一定要自律,遇到问题时一定要直面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不能得过且过,“糊弄”自己“糊弄”工作。

我认为自律的关键在于“爱”,真正懂得爱的人,爱自己和周围的人,爱工作爱家庭,必然懂得自我约束,必然会认真对待自己爱着的事情,在爱中,心智慢慢成熟,了解自身成长的世界,形成与现实相适应的世界观,清楚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杜绝一些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想法,更好的了解人生的真谛,清楚我们在想什么、在做什么,我们会因为真正掌握自己的人生而感到舒适而愉快。

这种幸福快乐的感觉在其他方面是很难体会到的,而那些不了解这些真谛不清楚自己在做什么的人也是更难体会到的。

那些走了“少有人走的路”——通向心智成熟的路,并最终完成旅程的人,都是最初的勇者,他们由勇者变成了智者。

”第二篇:《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少有人走的路- 心智成熟的旅程》,书名有点小矫情,看着也很鸡汤。

读《少有人走的路》心得(4篇)

读《少有人走的路》心得(4篇)

读《少有人走的路》心得(4篇)《少有人走的路》的是一位美国的心理医生,里面争论了我们心理现象中一些比拟本质性的问题。

书中提出,我们能够自己做自己的心理医生,解决自己全部的心理问题。

他所写的这本书很通俗,没有特殊浅显的语言,也没有特殊好玩动人的故事,仅仅是平凡的语言和一些生活中的琐事,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他叙述给我们的是一个又一个的心理学道理。

使我们能够从书中体会到生活中的另一个自己。

文章的开篇就提到了我们的人生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超越中成长的,了解到自律是人类心灵进化的重要手段,当我们了解到人生的苦难时,或许我们会体会到更多的幸福与欢乐。

在书的第一局部讲到了自律,人生其实就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需要熟悉到人生的问题和苦痛是具有非凡价值的。

自律可以解决人生的种种问题,是消退人生苦痛的重要手段,所谓自律就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苦痛的重要原则。

而在其次章中我们就可以发觉爱是自律的原动力。

在现实生活中爱是一种极为神奇的现象,爱是自我完善,也是帮忙他人完善,爱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付诸行动中。

在书中讲到了自己童年的例子,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为他制定好了人生的道路,上了最好的学校,可是后来最终厌倦了这种生活,英勇的放弃了父母为他安排的辉煌前程,毅然选择了自己的人生道路,最终当上了一名心理医生。

我们不难看出,父母的爱过于压抑了他的自身进展,这种过分的爱被称为依靠,它与真正的爱有着相反的作用,只有真正的爱才会成为自律的原动力,指引我们走向心智成熟的道路。

在第三局部中讲到了成长与信仰,我们对于人生都有各自的熟悉,有着或宽阔或狭义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人人都有自己的信仰,虽然我们经常没有意识到,但这是确凿无疑的事实。

这里所讲的信仰,在我看来更多是一个人的人生追求,有很多人称自己并没有信仰,只是准时行乐罢了。

或许是他们临时的没有了解自己内心深处,假如一个人没有自己的人生追求,那么他将生活在一个黑暗的世界里。

少有人走的路2:勇敢地面对谎言

少有人走的路2:勇敢地面对谎言
这本是《少有人走的路》系列中,我印象最深的一本。这个词很好地解释了,人们面对自主选择时的态度, 选择是令人烦恼和痛苦的事情,首先选择意味着放弃,你选择一条路势必会放弃其他的路,人们不愿放弃,必然 会有痛苦。
精彩摘录Βιβλιοθήκη 彩摘录自律有四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和保持平衡。
婚姻不应该成为一个埋葬自我的坟场,而应该成为一个提升自我、拓展自我和完善自我的圣地。
少有人走的路2:勇敢地面对谎 言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精彩摘录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谎言
真相 书
父母 孩子
谎言
魔鬼

问题
心智 第章
天使
谎言
心灵
病态
问题
心理疾病
爱 雪莉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两只狼,一只善,一只恶。如果说《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是在告诉我们如 何培养心中那只善良的狼,那么,这本书则是在分析我们心中那只恶狼。培养善良的狼需要诚实,而恶狼特别害 怕的则是诚实,特别喜欢的则是谎言。为什么恶狼喜欢谎言呢?因为谎言的本质是掩盖真相。从本质上来看,人 之所以掩盖真相,是不愿意承受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所带来的痛苦。在逃避问题和痛苦的过程中,人会颠倒是非, 混淆黑白,变得疯狂和邪恶。所以,邪恶是由颠倒是非的谎言产生的。这就像单词“生命”——live,如果颠倒 过来,就变成了“邪恶”——evil。勇敢地面对谎言,就是要让我们勇敢地面对真相,不逃避自己的问题,承受 应该承受的痛苦,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唯有如此,我们的心灵才会成长,心智才能成熟。

关于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参考范文3篇

关于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参考范文3篇

关于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参考范文3篇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人生苦难重重,人生错综简单,几乎全部人的心理都会消失问题,或者说我们的心灵总会应对天性中的弱点,比方只顾当下,比方懒散。

让我觉得释怀的是,明白人类都是如此,都应对着如此的命运,这让我明白自己的问题是缺乏为奇的了。

这也解释了我之前的迷惑,就是看到某些众人所谓的优秀胜利人士,为何我却总觉得他们有所欠缺。

之前我以为这是和人格的高尚是否有关,此刻我觉得说人格这样的风格太高了,事实上绝大多数人未必能追求高尚的人格(固然包括我),就似乎当年金大侠对人类寄予厚望的结果多半是绝望。

其实我们未必需要拥有那样高尚的人格,就似乎孙未说“英雄和暴君一样,都是把自己看得太重要的人”,我们所就应做的,其实是追求我们心灵的开阔和富足。

然而,“少有人走的路”,从书名能够看出思索、反思、追求心灵的健全的人是很少的,我固然没权利做出这样的结论,但是派克就比我有资格多了吧,呵呵。

由于这条路很难,需要克制自身的惰性,需要不断地学习,如此种种也让我感觉到压力,而且由于多数人都不走,所以走的人就会感觉到孤独。

我觉得派克很了不起的缘由之一,是觉得他非常睿智豁达,也非常平和包涵,他说过其实人未必必需要去找心理医生,某些心理医生其实只是把你改造成社会所理解的模式,而让你彻底失去了自己――这个例子在亦舒的一部小说中已经表现过了――“现代心理治疗目标是让患者恢复‘正常’,用统一标准标准人们的生活,结果只能令共性萎缩,变得浅薄而苍白。

”而且心理安康也并非总是阳光活泼,毫无阴影。

事实上,“抑郁造成的空虚,乃是思绪和情感的温床;年龄的增长和年轻,能够促使我们关注心灵;死亡让人更剧烈的了解到生命的好处;深刻体会眼前生活的空虚,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让我们失去一局部的纯真,这对心灵也是有好处的。

”哈哈,说起来他的太多话我都觉得凝炼得很好,很有道理。

比方“信仰并不仅仅仅来源于高远的精神境地,也来源于心灵的深渊――每个人心底最私密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有人走的路2:勇敢地面对谎言》读后感《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也是一本伟大的心理学著作,它是由美国杰出的心理医生M·斯科特·派克,对他近二十年的职业生涯,以及治愈了成千上万的病人后的从业经验的梳理总结,它的伟大之处在于作者著名的结论: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过得病的时间不同而已。

在我阅读《少有人走的路2:勇敢地面对谎言》后有以下感触和收获:一、谎言是心理疾病的根源。

每个人都会撒谎,有些谎言无伤大雅,而有一些却在一步步摧毁我们的内心,为什么这么说,谎言是我们并不想或并不敢去正视我们的错误和痛苦的时候选择逃避问题的一种表现。

我们把那些真正令我们痛苦的事压制在潜意识层面,从而展现出轻松的一面而形成我们的意识。

表面上风平浪静,其实不过是我们的潜意识为我们承受一切。

就比如遇到不开心的事或承受不了的事,我总是不断问自己是不是在做梦,一定是在做梦,忘记吧。

不敢正视自己的痛苦,不敢正视自己的问题,直面内心,在做正确的事与轻松的事面前永远选择后者,让自己看起来轻松,实则在压抑痛苦,这些痛苦一件件的积累,迟早会找上门来,把自己压垮,让内心崩溃。

因为意识好控制,潜意
识并不好控制,不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只有勇敢的拆穿谎言,我们才能活在真实的自我当中,迈向心智成熟的第一步。

二、如何识别伪善,远离邪恶。

邪恶是由颠倒是非的谎言产生的。

这就像单词“生命”(live),如果颠倒过来,就变成了“邪恶”(evil)。

邪恶定义为:“运用一切手段,拒绝心灵成长而恶性扩张自我的行为。

”也就是说,面对自己的恶,恶人不但不反省自己,反而嫁祸他人。

“邪恶用谎言和欺骗来维护病态的自我。

恶人,做了邪恶的事,却往往没什么罪恶感,用谎言和欺骗来保护“完美”的自我形象,而处心积虑维护道德完美假象的那类人。

这类人往往是伪善的,对别人的伤害极大却从来不把错误归咎于自己,往往所有的责任都在别人。

这类人自私,自恋,喜欢控制别人。

识别一个人是不是伪善的恶人,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要听从自己的直觉,具体来说就是“反感”,“反感”往往是心理健康的人遇到伪善和邪恶之人时的一种本能的反应,我想面对这样的人是,只能避之唯恐不及大概是最明智的选择了。

三、恶,总是出现在需要爱的地方。

这是书中第四章的标题,也是我感触最深的一章。

书中写到:夫妻之间真正的爱,不是树缠藤,也不是藤缠树,而是彼此独立、心心相印。

这样的爱能不断拓展双方的自我界限,让彼此的心灵都获得成长。

相反,如果一方把自己的自我依附于另一方,或者一
方极力要控制另一方,这就不是爱,而很可能产生恶。

所以我认为,情侣或者夫妻或者其他亲密的关系,要敞开心灵,但不要把心灵交给对方管理,把心灵交给对方管理,意味着失去自由和自我,意味着奴役和被奴役。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心甘情愿成为别人的累赘,成为别人累赘的人往往会陷入深深的自卑和抑郁,但是还是有很多人愿意让别人成为自己的累赘,他们想法设法让别人依赖自己,在被人的依赖中,他们能够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内心没有安全感,就像控制外面的一切。

这些心理和行为很像爱,但却不是爱,而是恶。

从本质上来看,它是通过加强别人的依赖感来控制别人,不仅阻碍了别人的心灵的成长,而且也阻碍了自己心灵的成长。

我想爱,是为了成长,成长需要足够的空间;而邪恶的本质是压制,它压制别人的自我,压缩别人的空间。

但偏偏有些人把这种压制当成了爱。

这种关系中,对方体会不到爱的关心与呵护,感受到的只有窒息。

勇敢地面对谎言。

只有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

才能解决问题;只有勇敢地面对谎言,才能忠于事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