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份“90后”大学生媒体使用习惯及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新鲜出炉
调查报告中国年轻人的社交媒体使用与互动行为

调查报告中国年轻人的社交媒体使用与互动行为调查报告:中国年轻人的社交媒体使用与互动行为概述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中国年轻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交互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中国年轻人社交媒体使用和互动行为的调查,探讨了他们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喜好、习惯和趋势。
调查结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年轻人的社交媒体使用行为,并为相关机构和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形式,共有500名年龄在18至30岁之间的中国年轻人参与。
问卷内容包括了社交媒体的类型、使用频率、互动行为等方面的问题。
调查时间跨度为一个月,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均在此期间完成。
调查结果1. 社交媒体类型的选择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微信、微博和QQ是中国年轻人最常用的社交媒体平台。
约80%的受访者表示每天使用微信,60%的受访者表示每天使用微博,而约40%的受访者在社交场合中使用QQ。
2. 社交媒体的使用频率本次调查显示,中国年轻人对社交媒体的使用频率较高。
超过70%的受访者表示每天使用社交媒体超过3小时,其中近30%的受访者每天使用社交媒体超过5小时。
3. 社交媒体的功能喜好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年轻人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最喜欢的功能是发送和接收文字消息,占比超过80%。
此外,分享照片和视频也是受访者们比较喜欢的功能,占比分别为70%和60%左右。
4. 社交媒体的互动行为中国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的互动行为多种多样。
调查结果显示,约70%的受访者经常与好友们互动,包括评论、点赞和转发等。
此外,约5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经常关注和参与热门话题的讨论。
讨论与分析通过分析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社交媒体已成为中国年轻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微信、微博和QQ是他们最常用的社交媒体平台,并且每天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社交媒体上。
2. 文字信息传递是中国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互动的主要方式。
他们习惯通过发送和接收消息来与好友保持联系,并分享自己的生活动态。
90后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分析

90后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分析大学生要对消费有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不要人云亦云、盲目追风,但也不能一成不变、冥顽不化。
就是说,在自己实际的消费能力和社会的现实状况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合理消费、理性消费。
以下是由XX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随着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生活方式和消费文化观念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在新时期对大学生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育。
下面有整理的浅谈大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报告选,欢迎阅读!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本调查旨在分析大学生特别是贫困生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了解他们目前的消费情况,以期挖掘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有效的改善措施。
结果表明,大学生月消费总额贫富差距大,“游玩费”、“通信费”、“恋爱费”逐渐增长,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理财和储蓄观念仍十分淡薄。
因此,应形成更好的消费氛围,指导大学生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注重精神消费,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
从这一意义上说,校园里出现的不良消费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它不仅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家长和学生的感情;还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校园人际关系,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对学生个人来说,这一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的消费行为,并且与其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关。
所以,正视中国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刻不容缓!本调查旨在分析大学生特别是贫困生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了解他们目前的消费情况,以期挖掘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有效的改善措施,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笔者对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汕头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商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等面向全国招生的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进行随机性匿名问卷调查和访谈。
关于90后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参考范文5篇

XX年最新关于90后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参考范文5篇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开展和科技的进步,大学生的消费支出逐年增加,且增幅越来越大,大学生已成为不容无视的特殊消费群体。
那90后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有哪些呢?以下是为大家提供的90后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的全部内容了,,欢送阅读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对象:贵州大学南区在校本科生我们的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有王威力提出,有其他三位成员审查修改。
在分发调查问卷时我们分工合作,分发近二百张调查问卷。
并由分发人员收回。
小组讨论研究调查问卷的数据总结和分析。
经过近一周的时间将调查问卷完毕。
由小组讨论调查报告侧重总结的消费问题的哪些方面。
最后由袁莉执笔完成调查报告。
小组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正文:一、问题的提出当前不断变化的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由于大学生年纪轻,缺乏经验,充满青春的活力并同时具备了一定的购置能力,因而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阶层的群体的消费心理以及行为。
首先大学生有着比拟旺盛的消费需求,而反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自主与独立,消费受到家庭准许的很大的制约。
消费观念的超前以及消费实力的相对滞后,是这一群体不同于其他群体的问题所在。
问了更加清晰的了解这个问题,我进行了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一次调查。
二、问卷情况这次问卷共发放183份,收回有效问卷166份。
以身边同学及朋友为主要调查对象。
三、问卷分析1.经过问卷调查,有7%的同学一个月的生活费标准在1000元以上,而500-1000元及300—500元的人数占了相当的比例,这一结果和我预先的想象相差不多,说明我们学校的学生普遍消费能力在周围学校大学生也占平均水平地位。
2.关于支出的具体内容上我们看到,用于饮食及娱乐两项的结果分别占了前两位,而选择用于通讯的支出与用于交际的花费的人数根本持平,并有具体数字我们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同学把相当多的钱花在了娱乐享受以及与人的联络沟通之上,这说明饮食上的消费比重正在日益的降低当中,相比之下,现在的大学生用于学习方面的钱实在是非常的少,这跟不良的学习风气以及社会的影响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大学生在新型社交媒体上的行为习惯调查报告

大学生在新型社交媒体上的行为习惯调查报告大学生在新型社交媒体上的行为习惯调查报告引言:社交媒体在当今社会已经变得普遍和普及,对年轻人的影响尤为明显。
大学生是社交媒体使用的重要群体之一,他们的行为习惯对于社交媒体的发展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本调查报告旨在揭示大学生在新型社交媒体上的行为习惯,对他们的社交媒体使用和其中的潜在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方法:本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针对某大学1000名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
问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社交媒体的使用频率、使用时间、使用的目的、对社交媒体的依赖程度等。
调查结果通过数据分析和统计学方法进行整理和解读。
结果与讨论:1. 社交媒体使用频率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社交媒体的使用频率较高,其中70%的受访者表示每天会使用社交媒体,有近30%的人表示每周使用都会超过10小时。
这反映出大学生对于社交媒体的重度依赖和使用习惯。
2. 社交媒体使用时间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花费的时间较长。
有超过50%的受访者每天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超过2小时,约有20%的人表示每天使用时间超过4小时。
这说明大学生普遍愿意将大量时间投入到社交媒体中,将其作为消磨时间和娱乐的主要途径。
3. 社交媒体使用的目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体的主要目的是与他人保持联系和获取信息。
约6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使用社交媒体与朋友和家人保持联系,约30%的人则表示使用社交媒体获取新闻和娱乐信息。
只有少部分人将社交媒体作为展示自我的平台。
4. 社交媒体对于情绪和自尊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的情绪和自尊具有一定的影响。
有45%的受访者表示会因为社交媒体上的负面评价而感到自卑和情绪低落,约35%的人则表示会因为社交媒体上的积极评价而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这表明社交媒体使用对于大学生的情绪和自尊心具有双向的影响。
5. 社交媒体与学业表现的关系调查结果显示,社交媒体使用与大学生的学习表现存在一定的关联。
关于90后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

关于90后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90后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总结(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国民收入与国民支出的不断增加。
大学生作为一特殊的消费群体,在消费上呈现出许多自身所独有的特点,这一状况的出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然也与大学生自身存在的消费观念密不可分。
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消费的真实现状,我们从生活费用的来源、分配及利用状况,购物心态,消费水平和急停收入状况等方面,进行了一次“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
使大学生认知自己的行为的对错,提高意识且提出适应的政策。
另外我们也对大学生消费的状况以及心理因素作了相应的调查,并从社会原因分析了大学生消费的外在因素。
最后,由于大学生属于心理,生理,社会经验的转型期,正确引导他们的消费观念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本文的调查分析,我们希望能给广大的大学生消费者提供有意义的帮助和指导。
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对象:贵州大学南区在校本科生我们的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有王威力提出,有其他三位成员审查修改。
在分发调查问卷时我们分工合作,分发近二百张调查问卷。
并由分发人员收回。
小组讨论研究调查问卷的数据总结和分析。
经过近一周的时间将调查问卷整理完毕。
由小组讨论调查报告侧重总结的消费问题的哪些方面。
最后由袁莉执笔完成调查报告。
小组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正文:一、问题的提出当前不断变化的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由于大学生年纪轻,缺乏经验,充满青春的活力并同时具备了一定的购买能力,因而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阶层的群体的消费心理以及行为。
首先大学生有着比较旺盛的消费需求,而反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自主与独立,消费受到家庭准许的很大的制约。
消费观念的超前以及消费实力的相对滞后,是这一群体不同于其他群体的问题所在。
问了更加清晰的了解这个问题,我进行了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一次调查。
二、问卷情况这次问卷共发放183份,收回有效问卷166份。
90后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分析

90后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分析大学生要对消费有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不要人云亦云、盲目追风,但也不能一成不变、冥顽不化。
就是说,在自己实际的消费能力和社会的现实状况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合理消费、理性消费。
以下是由聘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随着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生活方式和消费文化观念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在新时期对大学生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育。
下面有整理的浅谈大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报告选,欢迎阅读!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本调查旨在分析大学生特别是贫困生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了解他们目前的消费情况,以期挖掘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有效的改善措施。
结果表明,大学生月消费总额贫富差距大,“游玩费”、“通信费”、“恋爱费”逐渐增长,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理财和储蓄观念仍十分淡薄。
因此,应形成更好的消费氛围,指导大学生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注重精神消费,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
从这一意义上说,校园里出现的不良消费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它不仅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家长和学生的感情;还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校园人际关系,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对学生个人来说,这一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的消费行为,并且与其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关。
所以,正视中国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刻不容缓!本调查旨在分析大学生特别是贫困生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了解他们目前的消费情况,以期挖掘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有效的改善措施,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笔者对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汕头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商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等面向全国招生的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进行随机性匿名问卷调查和访谈。
附件2-“90后”大学生媒体使用习惯及消费习惯调查成果

“90后”大学生媒体使用习惯及消费习惯调查成果2008年11月3日,由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媒介研究所、校园营销研究所和新鲜传媒共同策划实施的中国首份“90后”大学生媒体使用习惯及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正式“出炉”。
这是中国首份由权威学府与行业精英合作发布的针对“90后”大学生媒体使用习惯及消费习惯的调查。
本次调查主题为90后大学生在消费、生活习惯和媒体使用等方面的特征,放弃单一城市样本选择,选取了北京、上海、广州三个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经行,对12个大学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
90后大学生媒体使用习惯调查表明,互联网是六成学生最常接触的媒体,被调查中,超过50%的90后也非常关注校园活动,文艺演出和讲座论坛以52.8%和47.1%成为最受大学生欢迎校园活动。
针对大学生消费习惯调查显示出90后消费趋于理性。
除此之外,他们爱好广泛,对音乐尤其表现得兴趣浓郁,50%以上的大学生表示关注时事,并能理智对待。
六成学生最常接触互联网传统媒体仍最受信任调查发现,“90后”大学生最常接触的媒体由多到少依次是互联网(66.8%)、电视(17.2%)、手机媒体、报纸杂志、广播、户外媒体。
传统媒体的接触行为习惯正在被“90后”淡化(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三者份额加起来不到3成),而新媒体领域逐渐成为他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来源(互联网与手机媒体以其所占的份额超过75%)。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在给出的众多媒介类型中,户外媒体于日常校园生活里是最容易接触到的媒体,但是在90后人群心目中这一媒体有被忽略的倾向,所占份额只有0.3%。
90后大学生经常接触的媒体虽然互联网是大学生选择最多的信息来源,他们依然会选择报刊、杂志等传统纸媒作为信息来源,在信任媒体类型的调查中,传统媒体还是以压倒性优势成为他们最信任的媒体(其中电视57.3%、报纸杂志23.9%)。
这主要还是与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运作方式有关——传统媒体例如电视,发布一个信息所经历的审核流程比网络媒体更多。
中国年轻人对自媒体的关注与使用习惯调研报告

中国年轻人对自媒体的关注与使用习惯调研报告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自媒体逐渐成为年轻人获取信息和娱乐的主要途径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年轻人对自媒体的关注与使用习惯,我们进行了一项调研。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调研结果,并探讨自媒体在年轻人生活中的影响。
一、调研方法本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计2238名中国年轻人参与。
调查涵盖了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地域等基本信息,并针对自媒体的关注程度、使用频率和使用目的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二、自媒体的关注程度据调查显示,超过80%的年轻人对自媒体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关注。
他们追踪各类自媒体账号,包括微信公众号、知乎专栏、新浪微博、抖音等。
有68%的受访者每天至少浏览一次自媒体内容,其中45%的受访者每天的浏览时间超过1小时。
三、自媒体的使用习惯1. 浏览时间和设备选择根据调研结果,大部分年轻人主要在晚间和休闲时间使用自媒体。
62%的受访者主要使用手机或平板设备来浏览自媒体内容,而只有38%的受访者倾向于使用电脑。
2. 使用目的调查发现,年轻人使用自媒体的目的多种多样。
其中,67%的受访者使用自媒体寻找娱乐和消遣,49%的受访者使用自媒体获取新闻和时事信息,33%的受访者使用自媒体学习和获取知识,12%的受访者使用自媒体进行购物和消费导向。
4. 自媒体类型偏好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年轻人对不同类型的自媒体有不同的偏好。
视频类自媒体是最受欢迎的,有83%的受访者表示喜欢观看各类视频内容。
其次是生活方式、美妆时尚、科技等领域的自媒体。
五、自媒体对年轻人生活的影响自媒体在年轻人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调查显示,51%的受访者表示自媒体帮助他们了解更多领域的知识和信息,46%的受访者认为自媒体提供了娱乐和消遣的途径。
此外,自媒体还对年轻人的购物决策和生活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六、结论综上所述,中国年轻人对自媒体的关注程度高且使用习惯多样。
他们在晚间和休闲时间使用手机或平板设备浏览自媒体内容,主要目的是寻找娱乐和获取新闻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首份“90后”大学生媒体使用习惯及消费习惯调查报告
新鲜出炉
11月3日,由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媒介研究所、校园营销研究所和新鲜传媒共同策划实施的中国首份“90后”大学生媒体使用习惯及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正式“出炉”。
这是中国首份由权威学府与行业精英合作发布的针对“90后”大学生媒体使用习惯及消费习惯的调查。
本次调查主题为90后大学生在消费、生活习惯和媒体使用等方面的特征,放弃单一城市样本选择,选取了北京、上海、广州三个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经行,对12个大学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
90后大学生媒体使用习惯调查表明,互联网是六成学生最常接触的媒体,被调查中,超过50%的90后也非常关注校园活动,文艺演出和讲座论坛以52.8%和47.1%成为最受大学生欢迎校园活动。
针对大学生消费习惯调查显示出90后消费趋于理性。
除此之外,他们爱好广泛,对音乐尤其表现得兴趣浓郁,50%以上的大学生表示关注时事,并能理智对待。
六成学生最常接触互联网
传统媒体仍最受信任
调查发现,“90后”大学生最常接触的媒体由多到少依次是互联网(66.8%)、电视(17.2%)、手机媒体、报纸杂志、广播、户外媒体。
传统媒体的接触行为习惯正在被“90后”淡化(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三者份额加起来不到3成),而新媒体领域逐渐成为他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来源(互联网与手机媒体以其所占的份额超过75%)。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在给出的众多媒介类型中,户外媒体于日常校园生活里是最容易接触到的媒体,但是在90
0.3%。
90后大学生经常接触的媒体
虽然互联网是大学生选择最多的信息来源,他们依然会选择报刊、杂志等传统纸媒作为信息来源,在信任媒体类型的调查中,传统媒体还是以压倒性优势成为他们最信任的媒体(其中电视57.3%、报纸杂志23.9%)。
这主要还是与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运作方式有关——传统媒体例如电视,发布一个信息所经历的审核流程比网络媒体更多。
尤其在web2.0时代,随着网络互动更加广泛的开展,信息自由流通以至泛滥的其中一个后果就是信息监管不能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
在90后大学生心目中,传统媒体比网络媒体更具权威性。
关注校园活动
文艺演出最受90后欢迎
对校园活动感兴趣程度调查显示:“超过一半以上的90后大学生对校园活动感兴趣,而且几乎所有人都会关注自己偏好形式的校园活动,这大概与年轻人喜欢热闹的特点有关。
值得一提的是,在校园这个特定的环境中,对于喜欢表现自我、追求个性的90后来说,校园活动不但是展现自己的重要平台,还是扩展人际交往范围的好方式。
校园活动形式的调查显示,最具吸引力的活动前四名依次是文艺演出52.8%、讲座/论坛47.1%、竞赛及选秀36.6%、体育比赛35.7%。
但是在校园活动形式的吸引力问题上,性别差异显著。
男生选出的最有吸引力的校园活动形式前三名依次是体育比赛、讲座/论坛、文艺演出;女生选出的前三名依次是文艺演出、讲座/论坛、竞赛及选秀。
90后消费趋于理性
打折和促销最能打动大学生
90后学生购物所重视的因素调查数据表明,他们并不是任性消费的一代。
在购物时,最看重的是质量,其比例占到54.7%,远大于其他几个因素的比例;其次是款式造型,占18.1%;
在90后最喜欢的促销手段调查中现实,能为学生带来最直接优惠的打折和促销分别以42.9%和34.8%高居前列。
这两种促销方式让学生能以花较低的价钱就能买到原本价格较高的商品,对于消费水平不高的学生来说,确实是最吸引他们的促销方式;买东西送礼物、免费试用的方式,分别获得11.5%和9.6%的支持。
积分促销只得到了1.2%的支持率。
理性对待名人
影视名人和音乐名人最受90后崇拜
在90后大学生喜爱的偶像调查中,影视名人和音乐名人分别以43.8%和41.8%的支持率成为90后大学生的偶像。
学术名人、体育名人和企业界名人的比例则大致在31%-34%之间。
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调查中,各个城市的文化氛围对学生产生了一定影响,虽然三地的大学生最喜欢的偶像仍然是影视名人和音乐名人。
但影视名人在广州90后大学生中有很强的影响力,而学术名人在北京的大学生中更有影响力。
三城市90后大学生的偶像
(本题为多选题,累计百分比大于100%,n=581)对待名人的态度上,将近80%的大学生都选择的是“我喜欢某个名人,只是欣赏他,但是没有什么行动”和“我对名人没有感觉,谈不上喜欢,但是也不讨厌”,比例分别是53.4%和26.0%。
只有2.9%的人会关注与偶像有关的任何事,0.5%的人非常讨厌名人,反感名人代言广告,可以看出90后的大学生大部分对待名人还是很理性的,狂热追星和反感情绪都不是主流。
音乐魅力无限
北京、上海、广州的调查中,90后的大学生的爱好,也呈现了统一性,仍是音乐和上网。
其中音乐占的比例最高,比例在70%—78%之间。
其次是上网,比例在65%—69%之间。
关注时事,热心公益
乐于参与的活力90后
90后并不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一点不关心时事,在90后的大学生对国内国际时事关心的调查中,选择“比较关心”的比例最高,为41.0%,选择“非常关心”的比例为11.2%,二者之和超过了50%。
北京、上海、广州三城市90后大学生对国内国际时事的关心调查显示:北京的90后大学生关心国内国际时事的程度最高,其次是广州,最后是上海。
在访谈中,他们表示,现在身为学生,做得比较少,看待问题也比较理智。
对于抵制事
件,他们普遍认为应该理性对待,可以表达自己的情绪,但过激的行为还是不会去做。
90后大学生看待奥运志愿者的态度的调查表明:从总体上看,90后大学生是非常赞同奥运志愿者的活动的,占调查比例最高的是“他们很光荣,我想成为他们其中的一员”,比例高达81.2%。
90后大学生看待奥运志愿者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