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凸透镜成像规律归纳总结
(完整版)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表格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 像距(v)正倒大小虚实应用特点物,像的位置关系u>2f 2f>v>f 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摄像机-物像异侧u=2f v=2f 倒立等大实像精确测焦仪成像大小的分界点物像异侧2f>u>f v>2f 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电影放映机、投影仪-物像异侧u=f - - - 不成像强光聚焦手电筒成像虚实的分界点-f>u v>u 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虚像在物体同侧虚像在物体之后物像同侧规律总结规律1: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像比物小,物像异侧。
应用:照相机、摄像机。
规律1规律2: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也在2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此时物距等于像距,像与物大小相等,物像异侧。
规律2规律3: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则像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像为于物的异侧。
应用: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放映机。
规律3规律4: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则不成像,成平行光射出。
规律4规律5: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同侧。
应用:放大镜。
规律5记忆口诀(1)一倍焦点分虚实,二倍焦点分大小,二倍焦点物像等。
实像总是异侧倒。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虚像总是同侧正。
物远像远像变大,物近像近像变小。
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追着物体跑,物距像距和在变。
(2)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注:这里所指的一倍焦距是说平行光源通过透镜汇聚到主光轴的那一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也可直接称为焦距;两倍焦距就是指该距离的两倍凸透镜成像的两个分界点:2f点是成放大、缩小实像的分界点;f点是成实像、虚像的分界点。
薄透镜成像满足透镜成像公式:1/u(物距)+1/v(像距)=1/f(透镜焦距)注:透镜成像公式是针对薄透镜而言,所谓薄透镜是指透镜厚度在计算物距、像距等时,可以忽略不计的透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8个口诀

凸透镜成像规律八口诀1. 光线传播的基本规律1.1 光线传播的直线性光线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时,沿直线传播,不发生弯曲。
1.2 光线传播的反向性光线从一个点出发,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传播,但只能沿着一条确定的路径返回到出发点。
1.3 光线传播的可逆性光线沿一个方向传播时,可以按相同路径反向传播,即光路是可逆的。
2. 凸透镜的基本概念与特点2.1 凸透镜的定义和形状凸透镜是由两个球面构成的,其中至少有一个球面是凸面。
2.2 凸透镜的焦距与焦点凸透镜有两个焦点,分别是物距为无穷大时所对应的前焦点和像距为无穷大时所对应的后焦点。
焦距是指从透镜上某一侧物体到该侧凸透镜后焦点之间的距离。
2.3 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体远离凸透镜时,其像会出现在凸透镜的焦点附近;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其像会出现在凸透镜的背面。
2.4 凸透镜成像的特点•物体与像的关系:物体和像都是实际存在的,可以触摸到。
•倍率关系:物体与像之间的大小关系取决于它们与凸透镜的距离关系。
•倒立关系:物体倒立于成像平面上。
3. 凸透镜成像规律八口诀3.1 口诀一:远离焦点,成实物当物体远离凸透镜时,其像会出现在凸透镜的焦点附近。
这种情况下,成像为实物。
3.2 口诀二:靠近焦点,背面见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其像会出现在凸透镜的背面。
这种情况下,成像为虚物。
3.3 口诀三:过中心线,不变形通过凸透镜中心线上所有点的光线传播方向都不发生改变。
这意味着通过中心线的光线不会发生偏折,成像不发生变形。
3.4 口诀四:无中心线,相交点通过凸透镜两侧非中心线上的光线会在成像平面上相交。
这是因为凸透镜的球面形状使得光线在传播过程中发生了折射。
3.5 口诀五:物体大,像小小当物体离凸透镜较远时,物体会放大成小的像。
这是因为离焦点较远的物体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较大。
3.6 口诀六:物体小,像大大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物体会缩小成大的像。
这是因为离焦点较近的物体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较小。
3.7 口诀七:焦距正负号凸透镜有两个焦点,其中一个是正焦点(F),另一个是负焦点(F’)。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总结(通用6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就是掌握某个问题/知识的学习要点。
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知识点发愁,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总结 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
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像距(υ )像的性质应用u > 2f f<υ<2f 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u = 2f υ= 2f 倒立等大实像(实像大小转折)f< u<2f>2f 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u = f 不成像(像的虚实转折点)u < f υ> u 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口决一:"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口决二: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注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注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总结 2本知识点重点掌握的知识为:凸透镜成像规律与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的原理。
对于规律我们可以如此记忆“一倍焦距不成像,内虚外实分界明;二倍焦距物像等,外小内大实像成,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实像倒立虚像正,照、投、放大对应明常见考法本知识主要以实验探究的形式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题目的难度较大;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的原理常以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
物体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体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体凸透镜成像规律如下:
1.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像比物小,物像异侧。
2.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也在2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此时物距等于像距,像与物大小相等,物像异侧。
3.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则像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异侧。
4.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则不成像,成平行光射出。
5.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同侧。
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凸透镜是一种常见的光学器件,它是由两个球面组成的,其中至少一个球面是凸起的。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研究光线透过凸透镜后的成像情况的基本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主要有物距与像距、物高与像高的关系、放大率、透镜公式等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来讨论物距与像距的关系。
物距指的是物体与透镜之间的距离,记作u;像距指的是物体的像与透镜之间的距离,记作v。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存在以下公式关系:1/u + 1/v = 1/f其中,f表示焦距。
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u变化时,像距v也会相应变化,但二者的倒数之和保持不变,其值等于焦距的倒数1/f。
其次,我们来讨论物高与像高的关系。
物高指的是物体的垂直高度,记作h1;像高指的是物体的像的垂直高度,记作h2。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高与像高之间存在以下公式关系:h2/h1 = -v/u其中,符号“-”表示像放大与物体放大方向相反。
当像的垂直高度为正时,物体的垂直高度为负;当像的垂直高度为负时,物体的垂直高度为正。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凸透镜的放大率。
凸透镜的放大率指的是像的垂直高度与物体的垂直高度的比值,记作V。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放大率的计算公式为:V = -h2/h1 = v/u放大率的值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当放大率为正值时,表示像与物体的高度方向相同放大;当放大率为负值时,表示像与物体的高度方向相反放大。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透镜公式。
透镜公式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一个重要公式,用于求解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的关系。
透镜公式的表达式为:1/f = (n - 1) * (1/R1 - 1/R2)其中,n表示透镜的折射率;R1和R2分别表示透镜两个球面的曲率半径。
透镜公式可以用于计算焦距,也可以用于计算物距和像距中的任意两个未知量。
综上所述,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通过物距与像距、物高与像高的关系、放大率和透镜公式等几个方面来总结。
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研究光线在凸透镜中的传播和成像情况,对于光学实验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凸透镜成像规律

3、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4、成实像时像的偏移问题:⑴像偏上时:①蜡烛上移②凸透镜下移③光屏上移⑵像偏下时①蜡烛下移②凸透镜上移③光屏下移
物距(u)
像的性质
应用
倒立或正立
放大或缩小
实像或虚像
像距(v)
u=∞(一束平行光)
实像点
V=f
测凸透镜焦距
u>2f
倒立缩小实像 Nhomakorabeaf<v<2f
照相机
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v=2f
实验室测焦距
f<u<2f
倒立
放大
实像
v>2f
投影仪
u=f
不成像、得到一束平行光
手电、汽车大灯
u<f
正立
放大
虚像
放大镜
1、凸透镜成实像时总是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物像异侧。成像规律:物远像近,像变小;物近像远,像变大。
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凸透镜是一种常用的透镜类型,它广泛应用于光学仪器和设备中。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指当光线通过凸透镜时,光线经过折射后所形成的像的性质和位置。
下面将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总结。
一、凸透镜成像原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可以用光线六个基本规律来解释,即入射光线与主轴的关系、折射定律、等效焦点、主轴上的点的成像规律、像的放大缩小规律和像的正倒关系。
通过这些规律,可以确立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二、凸透镜的主焦点与等效焦距凸透镜有两个焦点,一个是物距在无限大时的物主焦点,也称为前焦点;另一个是像距在无限大时的像主焦点,也称为后焦点。
凸透镜的两个焦点位于透镜两侧,并且在透镜的主轴上。
凸透镜的等效焦距则是指将凸透镜看作是一种可以将物体与像距缩成相等的平凸透镜。
等效焦距与物距、像距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三、物体在凸透镜前成像规律当物体远离凸透镜时,物体与像之间的距离大于两倍的焦距,此时成像为实像;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等于两倍的焦距时,成像位置为无限远处,成像也是实像;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小于两倍的焦距时,成像为虚像,位置为透镜的同侧。
四、物体在凸透镜后成像规律当物体远离凸透镜时,成像位置在透镜的同侧,成像为实像;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等于两倍的焦距时,成像在无限远处,成像也是实像;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小于两倍的焦距时,成像为虚像,并且成像的位置在透镜的反侧。
五、物体与像的放大缩小规律物体与像之间存在着放大缩小的关系。
当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焦距时,成像为缩小的实像;当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像为放大的虚像。
六、物体与像的正倒关系物体与像之间存在着正倒的关系。
当物体与透镜同侧时,成像为正立的实像;当物体与透镜反侧时,成像为倒立的虚像。
结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总结如上所述。
凸透镜成像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光线的折射和成像规律来实现的。
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光学现象,并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准确地进行光学设计和调整。
凸透镜成像总结规律

凸透镜成像总结规律凸透镜成像是光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通过凸透镜可以实现物体的放大或者缩小。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通过凸透镜的焦距、物距和像距之间的关系来描述的。
这些规律被称为成像公式,包括薄透镜成像公式和放大率公式。
薄透镜成像公式是描述凸透镜成像关系的基本公式。
当物体远离透镜时,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计算像距和物距之间的关系:1/f = 1/v - 1/u其中,f表示透镜的焦距,v表示像距,u表示物距。
当物体放置在焦点附近时,透镜成像效果最好,而当物体距离透镜远离焦点时,成像效果会变差。
另一个重要的成像规律是放大率公式。
放大率是指物体的像与物体的大小之比。
对于凸透镜成像来说,放大率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m = -v/u其中,m表示放大率,v表示像距,u表示物距。
根据这个公式,可以推导出以下结论:1. 如果物距为正,像距为正,这意味着物体和像都在透镜的同侧,放大率为正。
这种情况下,当物体越远离透镜时,像会更加放大。
2. 如果物距为正,像距为负,这意味着物体在透镜的一侧,像在透镜的另一侧,放大率为负。
这种情况下,像是倒立的。
3. 如果物距为负,像距为正,这意味着物体在透镜的一侧,像在透镜的另一侧,放大率为负。
这种情况下,像是倒立的。
4. 如果物距为负,像距为负,这意味着物体和像都在透镜的另一侧,放大率为正。
这种情况下,当物体越远离透镜时,像会更加放大。
综上所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凸透镜成像公式是通过焦距、物距和像距之间的关系来描述的,可以用于计算像的位置和放大率。
2. 物体和像的位置与放大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当物体离透镜越远,像会更加放大;当物体和像在透镜的同侧时,放大率为正,像是正立的;当物体和像在透镜的两侧时,放大率为负,像是倒立的。
凸透镜成像是光学中的基础知识,对理解和应用光学原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我们可以计算出像的位置和放大率,实现对物体的放大或者缩小。
在实际应用中,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也被广泛应用于光学设备的设计和制造中,如相机镜头、望远镜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
一.成像规律
二.记忆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远像近像变小;物近像远像变大。
(物和像的移动方向一样)三.考点归纳:凸透镜焦距的测量:用平行光(太阳光或远距离的手电筒)垂直照1.用刻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承接到最小最亮的亮点,射凸透镜,由此可知,即是凸透镜的焦距。
度尺测量出亮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
实验器材的
摆放顺序:2.先将凸透镜、蜡烛、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使它们在同3.
一高度上。
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1
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像的原因:4.
1)烛焰在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2)烛焰在一倍焦距处不成像;
()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3成像变化情况:要使光屏上的像变大,物体靠近凸透镜,同时光 5. 屏远离凸透镜;(物近像远像变大);成实像时,物体越靠近焦点处,像越大;成虚
像时,物体越靠近6.
焦点处,像也越大。
(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7.蜡烛
燃烧后会变短,光屏上烛焰的像位置会上升。
实验中选择蜡烛的缺点:蜡烛燃烧会变短,光屏上像的位置会上8.
烛焰会晃动,成像不稳定。
改进:选发光二极管,优点:成像更升; 稳定,容易对比大小。
9.发光二极管图案的选择:最好左右不对称,上下不对称。
实验后,在凸透镜前加凹透镜后,像和像距都变大,光屏需要远10.
离凸透镜,相当于近视眼的原理。
11.实验后,在凸透镜前加凸透镜后,像和像距都变小,光屏需要靠近凸透镜,相当于远视眼的原理。
2
如果用遮光布遮住透镜的一半,12.实验中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则屏上的像是亮度稍暗的完整的像。
移动光屏,用该凸透镜做成像实验,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如图所示,13.
则人眼在图示位置能观察到蜡烛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若撤去光屏,
的像。
完成实验后,给透镜戴上远视眼镜,调节光屏的位置,使烛焰在14.取下远视眼镜,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为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该远离透镜。
15.把蜡烛放在一倍焦点处,移动光屏,光屏上无像,但是会有大小不变的光斑。
16.把蜡烛放在一倍焦点以内,移动光屏,光屏上无像,但是会出现大小变化的光斑。
17.如图所示,若光屏上有像,像必定是倒立、缩小、实像。
这时候把凸透镜固定,把光屏和蜡烛调换,则光屏上的像是倒立、放大、实像。
(口诀:物近像远像变大,光屏上的像都是倒立的实像)
3
固定蜡烛和光屏,无论怎样移动凸透镜,发现光屏上都没有像,18. )
u+v≥4f原因是:蜡烛和光屏之间的距离太小了。
(理论要求:
如图所示切除凸透镜中间的阴影部分后,一个凸透镜变成两个小19.然后把蜡烛放在半凸透镜。
切除后若保持凸透镜剩余部分位置不变,
P点,则光屏上出1个像。
在实验中,光屏上已得到清晰的像,微风吹动烛焰向自己方向摆20. 动时,光屏上的像则远离自己方向摆动。
f图像,立刻可以找到一个点u=v=2f.从而知道的值。
vu21.看到-
在实验中,光屏上已经得到清晰的像,这时把凸透镜稍微向下移22. 动一点,光屏上像的位置也会向下移动一点。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