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
初二物理人教版-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总结

1.照相机成像特点:倒立缩小的实像。
2.投影仪成像特点:倒立放大的实像。
3.放大镜成像特点:正立放大的虚像。
4.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和像在凸透镜两侧。
5.凸透镜成虚像时,物和像在凸透镜同侧。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1.凸透镜成像规律:(1) 一倍焦距是成实物与虚像、倒正、物像异同侧的分界点。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物体成实像(倒立,物像同侧);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物体成虚像(正立、物像异侧);(2) 二倍焦距是成像大小的分界点。
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物体成缩小的像;物距小于二倍焦距时,物体成放大的像;(3)实像都是倒立的(物、像同侧),虚像都是正立的(物、像异侧);(没有缩小的虚像,也没有等大的虚像)(4)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成虚像时,物远像远,像变大(物近像近,像变小)。
四、眼睛和眼镜67.眼睛:1.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
2.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小,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3.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4.近视眼矫正:佩戴凹透镜。
5.远视眼矫正:佩戴凸透镜。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成像原理(虚像):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
2.望远镜成像原理: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道理就像照相机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3.视角:同一个物体,离眼睛近时,视角大,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也大;离眼睛远时,视角小,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也小;。
七年级凸透镜成像知识点

七年级凸透镜成像知识点凸透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学器件。
在我们的眼镜、相机、望远镜等光学仪器中,都会用到凸透镜。
在学习成像知识时,了解凸透镜是非常重要的。
凸透镜是一种中央薄,边缘厚的透镜,其折射率较空气大。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七年级凸透镜成像的知识点。
1. 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是根据凸透镜本身的特性而产生的,其成像规律包括如下两个方面:光线的传播和成像位置的确定。
1.1光线的传播当平行光线通过透镜后,在镜头上会聚在一起。
此时,凸透镜会把光线聚到一个点上,这个点被称为凸透镜的焦点。
因此,凸透镜成像的第一个规律,就是平行光线被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到焦点。
1.2成像位置的确定在凸透镜前面,垂直于透镜光轴的距离被称为物距。
垂直于透镜光轴之后,对应的距离被称为像距。
当物体放置到凸透镜前面时,通过透镜后会出现一个对称的虚像。
此时,凸透镜成像的第二个规律就出现了:像距 = 焦距 x 物距 / (物距 - 焦距)2. 凸透镜的应用凸透镜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
2.1眼镜在各种不同类型的眼镜中,凸透镜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元素。
当人的眼睛无法准确定位时,凸透镜可以很好地补救并改善视力。
2.2相机在相机中,镜头是由凸透镜组成的。
在摄影的过程中,有一些照片需要拍摄到远处,这就需要用到望远镜。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采用多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来构建望远镜系统。
2.3望远镜在望远镜中,凸透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望远镜的作用是通过让光线在凸透镜系统中反复折射来放大远处的目标,使其能够被人眼观察到。
总之,七年级凸透镜成像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凸透镜是许多光学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掌握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和应用是我们科学学习的一部分,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一、知识要点透镜种类物的位置(物距u)像的位置(相距v)像的性质应用凸透镜u→∞v f→与物异侧焦点附近,实像望远镜的物镜2u f>2f v f>>与物异侧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2u f=2v f=与物异侧倒立、等大、实像精确测焦距2f u f<<2v f>与物异侧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u f=不能成像得到平行光u f<与物同侧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1)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2)物近像远像变大(实像),物近像近像变小(虚像);3、凸透镜成像实验:(1)器材: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2)调节: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使像完整地成在光屏中央);(3)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的可能原因:①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②蜡烛放在了一倍焦距内③光具座不够长(4)凸透镜破了一块(或遮住一部分)的后果;不影响像的完整性,像会变暗;(5)使光屏上的像变大或变小的方法:物近像远像变大。
4、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1)照相机:利用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工作,被照景物离照相机的距离应大于照相机镜头的二倍焦距;像成在胶片上,胶片离镜头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要想使胶片上的人像大些,人离照相机的距离要近些,同时胶片离镜头的距离要调大些。
(2)投影仪:利用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工作。
投影片(或幻灯片)上的图像是物,投影片(或幻灯片)离镜头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成在屏幕上,屏幕离投影仪(或幻灯机)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
(3)放大镜: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工作。
被观察的物体离放大镜的距离必须小于焦距,才能看到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
(4)望远镜、显微镜也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5、眼睛人的眼睛是一个高精度的光学器官,相当于一个可以自动调焦的照相机,其中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总结(通用6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就是掌握某个问题/知识的学习要点。
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知识点发愁,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总结 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
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像距(υ )像的性质应用u > 2f f<υ<2f 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u = 2f υ= 2f 倒立等大实像(实像大小转折)f< u<2f>2f 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u = f 不成像(像的虚实转折点)u < f υ> u 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口决一:"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口决二: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注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注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总结 2本知识点重点掌握的知识为:凸透镜成像规律与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的原理。
对于规律我们可以如此记忆“一倍焦距不成像,内虚外实分界明;二倍焦距物像等,外小内大实像成,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实像倒立虚像正,照、投、放大对应明常见考法本知识主要以实验探究的形式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题目的难度较大;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的原理常以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
物体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体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体凸透镜成像规律如下:
1.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像比物小,物像异侧。
2.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也在2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此时物距等于像距,像与物大小相等,物像异侧。
3.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则像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异侧。
4.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则不成像,成平行光射出。
5.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同侧。
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凸透镜是一种常见的光学器件,它是由两个球面组成的,其中至少一个球面是凸起的。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研究光线透过凸透镜后的成像情况的基本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主要有物距与像距、物高与像高的关系、放大率、透镜公式等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来讨论物距与像距的关系。
物距指的是物体与透镜之间的距离,记作u;像距指的是物体的像与透镜之间的距离,记作v。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存在以下公式关系:1/u + 1/v = 1/f其中,f表示焦距。
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u变化时,像距v也会相应变化,但二者的倒数之和保持不变,其值等于焦距的倒数1/f。
其次,我们来讨论物高与像高的关系。
物高指的是物体的垂直高度,记作h1;像高指的是物体的像的垂直高度,记作h2。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高与像高之间存在以下公式关系:h2/h1 = -v/u其中,符号“-”表示像放大与物体放大方向相反。
当像的垂直高度为正时,物体的垂直高度为负;当像的垂直高度为负时,物体的垂直高度为正。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凸透镜的放大率。
凸透镜的放大率指的是像的垂直高度与物体的垂直高度的比值,记作V。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放大率的计算公式为:V = -h2/h1 = v/u放大率的值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当放大率为正值时,表示像与物体的高度方向相同放大;当放大率为负值时,表示像与物体的高度方向相反放大。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透镜公式。
透镜公式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一个重要公式,用于求解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的关系。
透镜公式的表达式为:1/f = (n - 1) * (1/R1 - 1/R2)其中,n表示透镜的折射率;R1和R2分别表示透镜两个球面的曲率半径。
透镜公式可以用于计算焦距,也可以用于计算物距和像距中的任意两个未知量。
综上所述,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通过物距与像距、物高与像高的关系、放大率和透镜公式等几个方面来总结。
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研究光线在凸透镜中的传播和成像情况,对于光学实验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系统归纳)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凸透镜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常见光学器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初中物理光学部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
彻底了解凸透镜所成像的变化规律及物距和像距的对应关系是解决凸透镜成像问题的关键。
下面对成像规律作一总结:一.凸透镜所成的像与物体所处位置的变化规律(1)物体在无穷远处时,像成在焦点上。
(无穷远处的物体射向凸透镜的光线可以近似地认为是平行光,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这个点我们可以认为就是无穷远处的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像的位置。
)(如图1所示)实例应用:太阳离我们很远,我们利用太阳光可以近似地看成平行光来确定凸透镜焦距时,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所看到的亮点就可以认为是太阳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
这也是确定凸透镜的焦距比较简便的一种方法。
(2)物体在由无穷远处向二倍焦距处靠近的过程中,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由焦点处向二倍焦距处移动,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像逐渐变大,但像始终小于物体。
(如图2所示)实例应用:照相机。
当用照相机拍摄远景时,胶片前移靠近焦点;拍摄近景时,胶片后移远离焦点。
(3)当物体移动到二倍焦距上时,像也正好移动到凸透镜另一侧的二倍焦距上,此时像是倒立、与物体大小相等的实像,此时像和物体的距离最近。
(如图3所示)(4)物体在由二倍焦距处向焦点处移动的过程中,像由凸透镜另一侧的二倍焦距处向远处移动,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随着物体的移动,像逐渐远离凸透镜,像同时逐渐变大。
(如图4所示)实际应用:幻灯机(或投影仪、电影放映机)将胶片倒插在卡座上,在银幕上可以得到放大的正立的实像。
(5)当物体移动到焦点上时,像就移动到了无穷远处。
(两条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正、反向都不相交,故既不成实像,也不成虚像,我们可以认为此时的像在无穷远处)。
实际应用:将点光源放在焦点上,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一束平行光,某些探照灯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妙记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口诀

妙记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口诀“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口诀“凸透镜成像规律”,由于牵涉到的概念多、成像特点变化多,很不容易记忆。
为此,我们根据实验事实,把“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成了四句简明、易记、实用的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实像异侧虚同侧。
” “一倍焦距分虚实”是说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处,不能成像;当物距小于焦距(uf)时成实像,即焦点是凸透镜成虚像或实像的分界点。
“二倍焦距分大小”是说物距大于一倍焦距而小于二倍焦距(f2f)时,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即二倍焦距处是凸透镜成放大像或缩小像的分界处。
“物近像远像变大”,即像距变大像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物体向哪个方向运动,像就向哪个方向移动。
“实像异侧虚同侧”,即呈实像时物和像在凸透镜的异侧,呈虚像时在凸透镜的同侧。
应用上面四句口诀,就可以方便地根据物体或像移动的方向与凸透镜位置,确定物距、像距的大小,从而确定像的大小,解决有关问题了。
例:(1998年山东日照中考题)在物体由远处沿凸透镜的主光轴向焦点移近的过程中,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与实像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A、像到透镜的距离逐渐增大,像逐渐变大B、像到透镜的距离逐渐增大,像逐渐变小 C、像到透镜的距离逐渐减小,像逐渐变大 D、像到透镜的距离逐渐减小,像逐渐变小分析:物体由远处沿凸透镜的主轴向焦点移近,所以像将沿物体移动的方向移动,即像离透镜的距离越来越远,也就是说像距越来越大,又因为“像的大小像距定”,那么,像也就逐渐变大。
所以,应选择答案A。
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用简要归纳成下面几句话:一倍焦距分虚实,(即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处,不能成像;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虚像;物距大于焦距时,成实像,也就是说,焦点是凸透镜成虚像或实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定大小。
(是说物距大于1倍焦距而小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在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一、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一、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1.u2f时,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而且像物分处在透镜两侧;生活中具体应用是照相机。
2.fu2f时,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而且像物分处在透镜的两侧;生活中具体应用为幻灯机。
3.uf时,初中不讨论此时的像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而且像物处于透镜的同侧;生活中具体应用为放大镜。
4.u为无穷大时,即物体离透镜无穷远时(一般将物距远远大于镜头的尺寸或入射光为平行光时就认为物距为无穷大),vf,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极亮极小的亮斑,该亮斑就近似为焦点;生活中常用此方法来测量透镜的焦距。
5.两个特殊点 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而且像物分居在透镜两侧,此点为像放大与缩小的分界点;uf时,不成像,此点为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在解题中的应用1.由焦距、物距判断像距例1.用一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做探究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如果将物体放在距透镜50cm处,移动光屏可接收到一个清晰的像,则光屏到物体的距离应在什么范围内?解析:要求光屏与物体的距离所在的范围,必须知道像距的范围,然后加上物距即可,所以此题转化为求像距的范围。
已知焦距f20cm,又已知u50cm,即u2f,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的像距fv2f,即20cmv40cm,所以,光屏到物体的距离D等于uv,即70cmD90cm。
2.由物距、像距判断焦距例2.一物体位于距凸透镜80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6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清晰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大约在多大的范围内?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当物距u大于像距v时,物体通过凸透镜只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因此有以下的不等式成立:u2ffv2f12代入数据为:80cm2ff60cm2f解得:30cmf40cm3.由焦距、像距判断物距例3.将物体放在一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距凸透镜27cm 处得到一清晰的像,估算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解析:因为f12cm,而v27cm,所以v2f,即fu2f,因此,12cmu24cm。
4.根据成像性质判断焦距例4.一支点燃的蜡烛距离凸透镜20cm时,光屏上得到一个小于实物的清晰像;当蜡烛移至距凸透镜12cm时,在光屏上看到一个大于实物的清晰的像,请判断此凸透镜的焦距。
解析:当u20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缩小的像(光屏上像为实像),可知:u2f,即:20cm2f1当u12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光屏上像为实像),可知:fu2f,即:f12cm2f解此不等式组可得:6cmf10cm5.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像的性质例5.一束平行光线沿主光轴射到凸透镜上,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凸透镜另一侧主光轴上距凸透镜中心16cm处。
若将一物体先后放置在主光轴上离凸透镜20cm和8cm处,则两次的像的情况如何?解析:由题意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6cm,当u20cm时,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u8cm时,uf,所成的像为正立放大的虚像。
例6.(20xx,山西)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过程中,当蜡烛远离凸透镜移动一倍焦距的距离后,蜡烛的火焰通过凸透镜成一放大、倒立的实像,则蜡烛的火焰原来通过凸透镜成什么像?解析:设凸透镜的焦距为f,移动前物距为u,移动后的物距为u”,则ufu”,因为移动后成放大、倒立的实像,所以fu”2f,即:fuf2f,所以有:0uf,即开始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由此可见,准确把握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然后根据题目中所提供的信息,如物距、焦距、像距三者中的两两关系,以及像的正立与倒立、放大与缩小、虚实、应用场所等等,才能熟练准确快捷地解题。
题目一:在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物体从二倍焦距以外向透镜靠近的过程中,所成的像有什么变化?大家对成像规律有了近一步的认识,那么如何将它运用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几个实际问题!(1)问题一:给你一个透镜,怎样用最简单可行的方法判断它是不是凸透镜?(学生回答,教师引导)(2)问题二:如何让投影仪投在屏上的字更大一些?(方法、器材不限)3、实验表格一定要记的物距(U)U>2f像的性质像距(V)应用和备注正倒倒立大小缩小虚实实像2f>V>f 照相机或眼睛该点是凸透镜成U=2f倒立等大实像V=2f放大或缩小像的分界点;可测焦距f=U/2=V/22f>U>fU=fU2f投影仪或幻灯机无像;该点是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正立放大虚像像物同侧放大镜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本章节知识结构的总结,分析和评价,使学生对本章节的内容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2)进一步的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知识结构的观察和分析,并自行得出评价标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加工、应用的能力。
(2)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3)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分析,尝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应用,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去探索其中的奥妙。
(2)通过课外知识的引导,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结构评价标准。
2.师生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适应。
教学过程:像的性质物距(U)U>2fU=2f倒立等大实像V=2f倒立缩小实像2f>V>f光路图正倒大小虚实像距(V)镜位置关系物、像与透应用和备注异侧照相机或眼睛异侧该点是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像的分界点;可测焦距f=U/2=V/22f>U>f倒立放大实像V>2f异侧投影仪或幻灯机U=fUU同侧放大镜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
扩展阅读:一、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一、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1.u2f时,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而且像物分处在透镜两侧;生活中具体应用是照相机。
2.fu2f时,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而且像物分处在透镜的两侧;生活中具体应用为幻灯机。
3.uf时,初中不讨论此时的像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而且像物处于透镜的同侧;生活中具体应用为放大镜。
4.u为无穷大时,即物体离透镜无穷远时(一般将物距远远大于镜头的尺寸或入射光为平行光时就认为物距为无穷大),vf,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极亮极小的亮斑,该亮斑就近似为焦点;生活中常用此方法来测量透镜的焦距。
5.两个特殊点 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而且像物分居在透镜两侧,此点为像放大与缩小的分界点;uf时,不成像,此点为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在解题中的应用1.由焦距、物距判断像距例1.用一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做探究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如果将物体放在距透镜50cm处,移动光屏可接收到一个清晰的像,则光屏到物体的距离应在什么范围内?解析:要求光屏与物体的距离所在的范围,必须知道像距的范围,然后加上物距即可,所以此题转化为求像距的范围。
已知焦距f20cm,又已知u50cm,即u2f,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的像距fv2f,即20cmv40cm,所以,光屏到物体的距离D等于uv,即70cmD90cm。
2.由物距、像距判断焦距例2.一物体位于距凸透镜80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6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清晰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大约在多大的范围内?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当物距u大于像距v时,物体通过凸透镜只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因此有以下的不等式成立:u2ffv2f12代入数据为:80cm2ff60cm2f解得:30cmf40cm3.由焦距、像距判断物距例3.将物体放在一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距凸透镜27cm 处得到一清晰的像,估算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解析:因为f12cm,而v27cm,所以v2f,即fu2f,因此,12cmu24cm。
4.根据成像性质判断焦距例4.一支点燃的蜡烛距离凸透镜20cm时,光屏上得到一个小于实物的清晰像;当蜡烛移至距凸透镜12cm时,在光屏上看到一个大于实物的清晰的像,请判断此凸透镜的焦距。
解析:当u20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缩小的像(光屏上像为实像),可知:u2f,即:20cm2f1当u12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光屏上像为实像),可知:fu2f,即:f12cm2f解此不等式组可得:6cmf10cm5.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像的性质例5.一束平行光线沿主光轴射到凸透镜上,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凸透镜另一侧主光轴上距凸透镜中心16cm处。
若将一物体先后放置在主光轴上离凸透镜20cm和8cm处,则两次的像的情况如何?解析:由题意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6cm,当u20cm时,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u8cm时,uf,所成的像为正立放大的虚像。
例6.(20xx,山西)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过程中,当蜡烛远离凸透镜移动一倍焦距的距离后,蜡烛的火焰通过凸透镜成一放大、倒立的实像,则蜡烛的火焰原来通过凸透镜成什么像?解析:设凸透镜的焦距为f,移动前物距为u,移动后的物距为u”,则ufu”,因2 0uf,为移动后成放大、倒立的实像,所以fu”2f,即:fuf2f,所以有:即开始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由此可见,准确把握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然后根据题目中所提供的信息,如物距、焦距、像距三者中的两两关系,以及像的正立与倒立、放大与缩小、虚实、应用场所等等,才能熟练准确快捷地解题。
题目一:在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物体从二倍焦距以外向透镜靠近的过程中,所成的像有什么变化?大家对成像规律有了近一步的认识,那么如何将它运用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几个实际问题!(1)问题一:给你一个透镜,怎样用最简单可行的方法判断它是不是凸透镜?(学生回答,教师引导)(2)问题二:如何让投影仪投在屏上的字更大一些?(方法、器材不限)3、实验表格一定要记的像的性质物距(U)正立或倒放大或缩实像或虚像距(V)应用和备注立U>2f 倒立小缩小像实像2f>V>f照相机或眼睛但该点是凸透镜U=2f倒立等大实像V=2f成放大或缩小像的分界点2f>U>fU=fU2f投影仪或幻灯机无像;但该点是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正立放大虚像像物同侧放大镜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本章节知识结构的总结,分析和评价,使学生对本章节的内容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2)进一步的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知识结构的观察和分析,并自行得出评价标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加工、应用的能力。
(2)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