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中国》读后感_550字

合集下载

中国人的山水观读后感

中国人的山水观读后感

中国人的山水观读后感第一篇:中国人的山水观读后感《中国人的山水观》随感中国有句古话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中国老祖宗对山水的热爱,从中华上下五千年的诗赋中那层出不穷的山水田园诗里最能看出。

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流连于中国山水,“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空寂,“花自飘零水自流。

”的静谧。

这样的山水,令人不得不赞叹,不得不爱惜,故中国人观山水从不用“征服”二字,这般柔和的山水,是不用费劲心力去征服的。

中国人谈游观水,很少有人用“征服”这个词。

“中国人爱说‘寻幽探胜’,‘寻’与‘探’,都意味着一种小心翼翼的赞叹和激赏之情。

”这是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尊重。

中国人将山水视为一位贵友,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密不可分的。

自古以来,人们便将别致山水景与中国文化连结在一起。

中国人几千年的田园农耕生活,那几千年日日围绕着祖先的重山叠水,早已造就了一股深居中国人心底的山水情。

中国的悠久文化,便是建立在这一股和谐的山水情上的。

中国传统文化向来以“雅”著称——琴、棋、书、画,无不有一种浓墨滴入水中,稀释扩散的飘渺之感,或清风吹入竹林,伴着沙沙的声音端坐草房中,品茗,自己跟自己对弈的绝佳、虚无、忘我的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亦是这样:清新淡雅飘渺,同时也浓郁厚重——形散而志不散。

余秋雨先生在《西湖梦》中写道:“西湖即便是初游,也有旧梦重温的味道……摩挲中国文化一久,心头都会有这个湖。

”,自然,在每个中国人心中,都必有这一景;像用墨渲染的山,伴着一滩像用墨渲染的湖,湖中有渔船,夕阳西下,伴着山中的鸟鸣,湖面碧波粼粼。

中国的文化已有了“山水文化”这个新名称,一山一水只有在中国人心中才有一种令人怡然的韵味,这正是中国人从不以山水为敌,自然给我们的馈赠。

其实,与自然的交往,与其说是人类“征服”了自然,还不如说是人类在与自然进行更深入的交流。

只有这样深入、和谐的交流,才能与自然共同创造人类之福。

第二篇:观山水有感观山水有感看山似闲庭一水,寂静漫无边际。

山水情观后感

山水情观后感

山水情观后感水墨画一直是我内心珍爱着的一抹文化底蕴。

小时候没有阅历,只胡乱学了些基本,既是现在,国画的意境也还是远远超乎我的理解。

这应该就是久而弥香,百看不厌的精粹了。

但很遗憾,现在很少再有人能创造出更好的中国水墨动画片了。

该片产生于1988年,完全的中国水墨式作画,情节很简单,片中也没有对话,长度也只有18分钟。

但整部作品,画面精美灵动、充满了诗意,故事内涵富于哲理,无论是静景,还是活物都完全融入国画的写意之中,让人完全陶醉在水墨制成的山水之间。

可以说,它赋予了动画以中国水墨画诗般的心灵,向世人展现了中国的美,实属中国动画片的杰作!我最喜《山水情》的画面本身。

先是它的作画笔法。

国画的笔法、较之油画、水粉、水彩等西洋画法更显其灵动自由的韵味。

既能简单几笔勾勒出其轻巧飘逸之精致,又能大胆泼墨层层抒发出其磅礴之雄浑。

在世人看惯了西洋画的斑斓和让人麻木的真实之后,中国画无疑是艺术带给人类灵魂自由休憩的珍宝。

片头文士一袭白衣,在冰雪云雾的映掩下,袅袅而行,把观者的身心带离尘嚣。

那温润羊毫,渲染出了文士宽大的白袍,灵动的衣冠襟带,不俗的神情;勾勒出了孩子的清新活泼、诚挚好学和感恩真情。

寒冬、清秋;群山、秀水;茅屋、暖炉;红叶、金鸟;水中成群舞动的鱼儿,荷塘绿叶红莲下的鸣蛙……刚健的、柔软的、深远的、细腻的、安静的、热烈的……笔墨的轻重缓急、深浅粗细都尽显了中国画毛笔的神来之气,这更是中国传统气节不朽的血脉。

吾甚爱《山水情》之色彩。

黑与白的高低浓淡、动静干湿——生活本身就应该是黑与白的二色无限搭配——看似平淡乏味,却在于生活者如何调配了。

心态便是那勾对的水。

简单的生活却是最能动人、最有意蕴的节奏。

偶尔,也加点彩色,生活就更加充实,值得我们去拼搏和享受。

尤若爱情、衣妆、食物、事业、朋友和亲情……之色彩,彩色一点点便是了。

对画面的欣赏在音乐的陪伴下更入佳境。

片中画面至始至终有潺潺的流水、呼呼的风声、清脆的鸟鸣、跳动的笛声、深远悠扬的琴韵,合着人物飘逸的衣带和款款的步调,还有如情入境生动的表情,浑然天成,让我感悟到了深远的节奏和翻滚的意境。

中国山水画史陈传席读后感

中国山水画史陈传席读后感

中国山水画史陈传席读后感刚开始看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书像个神秘的宝藏盒子,一打开,琳琅满目的全是关于山水画的各种趣事、知识。

以前我看山水画,就单纯觉得,哟,这山画得真像,这水看着真灵动。

可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山水画背后的门道那可太多啦。

书中讲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就像是在讲一群武林高手的成长史。

从早期山水画刚有点雏形的时候,那感觉就像是初出茅庐的小侠客,虽然有点青涩,但充满了无限的潜力。

比如早期山水画那种质朴简单的风格,就像小侠客使的基础招式,虽然不华丽,但是很实在。

随着时间的推移,山水画逐渐发展,各个朝代就像是不同的门派,各自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绝技。

唐朝的山水画,就像少林派一样,大气磅礴,有一种雄浑壮阔的美。

画家们笔下的山好像都带着一股皇家的威严,水也流淌着盛世的气象。

再到宋朝,山水画就像武当派,精致细腻得不像话。

画家们对细节的把控就像武当弟子练太极剑一样,每一个笔触都精准到位。

我看到那些宋代山水画的描述,感觉自己就像趴在画纸上的小蚂蚁,能清楚地看到每一棵树上的叶子纹路,每一块山石的纹理褶皱。

而且书里讲到的那些画家,个个都像武林传奇人物。

像王维,那就是山水画界的一代宗师啊。

他不仅画画得好,还把自己的诗意融入到画里,就像给山水画注入了灵魂。

以前只知道他诗写得好,“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那种意境就够绝了。

没想到他的画也是一绝,这种诗画结合的做法,就像创造了一种绝世武功,让后来的画家们都敬仰不已,纷纷效仿。

陈传席在讲这些的时候,不是那种干巴巴的学术腔。

他就像坐在你对面,一边喝茶一边跟你唠嗑似的。

那些复杂的绘画理论,经他一讲,就变得特别好理解。

比如说山水画的构图、笔法这些专业知识,他就会用一些特别生动的例子来解释。

就像解释笔法的时候,他会说这个笔法像跳舞的仙女的衣袖,轻盈飘逸,一下子就能让人想象出那种画面。

这本书还让我感受到山水画和中国文化就像一对分不开的好兄弟。

山水画里体现的不只是山水的样子,还有中国人的哲学思想、审美观念。

关于山水的读后感关于山水的读书笔记五篇

关于山水的读后感关于山水的读书笔记五篇

关于山水的读后感关于山水的读书笔记五篇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下面是WTT整理的几篇关于山水的读后感,供大家参阅山水读后感篇一:诗意山水读后感《诗意山水》读后感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

这是初读全文的第一感受。

本文看似一篇写景文,我认为这其实我一篇抒情散文借物抒情,借山水咏中国文化,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向来以“雅”著称琴、棋、书、画,无不有一种浓墨滴入水中,稀释扩散的飘渺之感,或清风吹入竹林,伴着沙沙的声音端坐草房中,品茗,自己跟自己对弈的绝佳、虚无、忘我的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亦是这样:清新淡雅飘渺,同时也浓郁厚重形散而志不散。

文中,作者将对五千年这文化的精妙与神奇的赞美全融入这山、这水中。

正如题一幅字,纸上的一丛劲竹,一座青山,一汪清泉,无不是为烘托那字迹所画。

中华大地的山水是青的、雄厚的、俊秀的,这也正是中国文化的特点唐诗、宋词、元曲、小说,正是这些如一张轻纱般的文化,盖住了山、水、漠、月等等,令其皆着文化之色。

正如余秋雨先生的《西湖梦》所云:“西湖即便是初游,也有旧梦重温的味道......摩挲中国文化一久,心头都会有这个湖。

”自古以来,人们便将别致山水景与文化连结在一起,而中国文化却是每个中国人自古子便有的,自然,在每个中国人心中,都必有这一景;像用墨渲染的山,伴着一滩像用墨渲染的湖,湖中有渔船,夕阳西下,伴着山中的鹭鸣,湖面碧波粼粼。

中国的文化已有了“山水文化”这个新名称,一山一水只有在中国人心中才有一种令人怡然的韵味,所以“西方人拍痛了脑袋也解读不透其中的道理”,因为这是“中国式”的文化。

中国独有的。

现在的我们,看不见那些山水,固然可惜。

一个国从未看过山水,从未品味它那是对中国文化多么的大不敬!我们只能在梦中赏文化,并发出同作者的“游便普天之下的名山大川”的愿望了。

山水读后感篇二:丰子恺散文山水间的生活读后感《丰子恺散文山水间的生活》读后感丰子恺是中国著名的现代散文家、画家、文学家、艺术家和翻译家。

山水读后感

山水读后感

山水读后感《山水》是明代书法家,画家,教育家,文学家徐渭创作的一幅丹青巨作。

这幅作品是徐渭的代表作之一,至今被誉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珍品。

《山水》描绘了一幅壮丽而充满哲思的自然风景,给观者带来了沉思和思考。

这幅作品通过细腻的画风、独特的构图和绚丽的色彩,成功地传达了徐渭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从整体上看,《山水》以山水的大景象为主题,给人一种深远的感受。

作品中的山川流水、苍松翠竹、奇峰怪石,构成了一幅宏伟壮丽的自然画卷。

山峰巍峨、水势奔腾,给人一种无穷的力量和壮美的感觉。

作品中的山水呈现出一种精神与自然相合的意境,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和无限的魅力。

同时,作品中山水的遥远和浩瀚也传达出一种人类渺小于自然的思考,引导人们去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生命的意义。

此外,细腻的画风和独特的构图也是《山水》的一大特点。

徐渭熟练地运用了墨色和水墨的技法,将山水的纹理和色调表现得非常细腻,给人以真实感。

同时,他独特的构图技巧也给作品增添了立体感和层次感。

画中的山水层层叠嶂,形成了一种虚实相间的美感,使观者产生一种仿佛置身其中的感觉。

通过这种构图手法,徐渭成功地将观者带入了山水的世界,使人们对自然界的美景产生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此外,作品中的色彩运用也非常丰富多样。

徐渭巧妙地使用了淡墨和深墨的对比,使山水的表现更加丰富多样。

画中的山石和树木被细腻地描绘出来,栩栩如生。

同时,他巧妙地运用了蓝绿色的水墨,使水流的清澈和山谷的宁静跃然纸上。

作品中的色彩给人以一种宁静和和谐感,使观者感到安静和放松。

这种和谐的色彩运用不仅传递了山水的美感,也表达了徐渭对生活的追求和对美好世界的憧憬。

《山水》这幅作品不仅有着精湛的绘画技巧和独特的构图,更重要的是它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考和人生哲理。

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徐渭呼吁人们保护自然、珍惜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

作品中山水的壮丽和浩瀚,传达了一种自然的伟大和人类的渺小。

以中国的山水文化的感悟为题作文

以中国的山水文化的感悟为题作文

以中国的山水文化的感悟为题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以中国的山水文化的感悟为题作文】你们知道中国有很多名胜古迹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吗?我最喜欢的就是中国的山水风景了!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非常优秀的山水文化传统。

山水画就是一种体现中国山水文化的绘画形式。

山水画里常常画一些山、水、树木、岩石等自然景观。

画家们通过淡雅的笔墨,描绘出那种宁静、空灵的意境,让人看后心旷神怡。

记得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著名的黄山旅游。

黄山的松树奇特,有的长在峭壁上;有的缠绕在巨石四周,形态万千,很像一些栩栩如生的野兽。

山上云海起伏,宛如仙境一般,美不胜收!我看到黄山的景色,就想起了很多幅名家所画的山水画里面的景象,体会到了中国山水画中那种空灵飘渺、气韵生动的意境。

此外,中国山水诗词也体现了中国人对山水的热爱。

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都吟咏过美丽的山川大河,抒发了他们对山水的热爱之情。

比如苏东坡写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描写了江南水乡的秀美景色;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则道出了他放浪形骸、爱慕自然的思想情怀。

读着诗词,仿佛就置身于那山明水秀的美好景象之中。

不仅古人如此,就连现代一些知名作家,在描写山水风光时也有很多精彩的作品。

比如鲁迅先生笔下的"眼前风景如有佳人笑开红唇"描绘了西湖美景;徐志摩先生的"把柄与伞挂在彩虹上"则将山水景色渲染得诗意盎然。

中国的山水文化源远流长,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这不仅包括山水画作和诗词曲赋,还有园林建筑、岩石印章等。

不管是北方的敦煌石窟,还是南方的苏州园林,无不凝聚着中国人对山水的热爱和追求。

游览这些胜地,我们可以感受到祖先们对山川大地的由衷热爱。

山水不仅给予人们视觉上的享受,也滋养着人们的心灵。

在今天这个拥挤、嘈杂的城市中,偶尔登高远眺,或漫步在溪河旁,心中就会升起一股宁静、淡泊之感。

祖国山山水水观后感

祖国山山水水观后感

祖国山山水水观后感嘿呀,最近可算是好好地领略了一番咱祖国的山山水水,那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本超级精彩的画册,每一页都让人惊叹不已。

先说山吧。

我去了黄山,那可真是个神奇的地方。

一进山,就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石头的魔法世界。

那些怪石啊,有的像猴子观海,那小猴子的模样栩栩如生,蹲在那儿望着云海,不知道在想啥呢;还有的像仙人指路,那姿态就像是仙人在说:“往这边走,有大美景哦。

”爬山的过程虽然累得我气喘吁吁,但每到一个新的观景台,看到的景色都像是对自己的奖励。

远处的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就像一群害羞的姑娘,遮遮掩掩的,可又让人忍不住想多看几眼。

再说说水吧。

我到了桂林,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可不是吹的。

漓江的水那叫一个清啊,清得能看见水底的沙石和游动的小鱼。

坐在竹筏上顺流而下,就感觉自己像是在一幅水墨画里游走。

江水就像一条碧绿的丝带,蜿蜒在群山之间。

有时候竹筏划过,水面会泛起层层涟漪,就像那丝带被轻轻吹动了一样。

两岸的山峰倒映在水中,那景色简直绝了,感觉水里还有一个一模一样的山的世界呢。

咱祖国的山山水水啊,各有各的性格。

北方的山,像豪爽的大汉,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南方的山呢,就像温婉的女子,秀丽精致,充满了灵气。

水也是,黄河汹涌澎湃,像个热血沸腾的勇士,奔腾不息;而江南的水乡之水,则像温柔的母亲,宁静而包容,滋养着沿岸的人家。

看过这么多的美景之后,我就特别感慨。

咱祖国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这些山山水水就是宝藏里最璀璨的明珠。

它们不仅是美丽的景色,还承载着咱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情感。

每一座山都有它的传说,每一片水都有它的故事。

而且啊,这些美景还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来欣赏,这也是咱中国人的骄傲呀。

我就想着,以后一定要多走走,把祖国的大好河山都看个遍,把这些美景都印在自己的心里。

祖国山水多美丽读后感二年级

祖国山水多美丽读后感二年级

祖国山水多美丽读后感二年级
《祖国山水多美丽》是一本介绍中国自然风光的书籍,读完这本书可以增加他们对祖国自然景观的了解和认识。

书中介绍了许多美丽的地方,比如长城、黄河、长江等等,让我感受到了祖国的广阔和美丽。

我很喜欢书中用文字和图片相结合的方式,让我更好地了解了各个地方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

书中介绍的地方不仅仅是美丽的风景,还有许多有趣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让我对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更有兴趣。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比如书中提到的保护野生动物和植物,保护自然资源等等。

书中介绍的地方离我很远,但是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感受到了它们的美妙和神奇,也让我更加热爱祖国。

总的来说,《祖国山水多美丽》是一本很好的书籍,可以增加学生对祖国自然景观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保护环境和热爱祖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水中国》读后感_550字
一日闲来无事,到图书馆转悠,希望能找本书来看下。

因为学的是旅游便有心找本与此相关的书,可转了好几圈还是没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书,只发现一些导游词类的书,有些失望,转身便欲离去,可一眼就看见了《山水中国》,我毫不犹豫的将之带回寝室。

中国山水蕴含无数山水故事与山水情怀,山山水水背后“故事”的丰富多彩是中国山水的主要特色。

山水故事与旅游质量关系极大,古人曾把山水审美分为:应目,会心,畅神三个精神层次,而要达到畅神的最高境界莫过于领会那山水情怀,与古人一道畅游山水了。

当你面临奇山异水惊诧莫名或在残庙断碑前茫然寻思之时,一首古人的山水诗可能沟通你和景物间的灵犀,一个历史掌故可能为你打开厚重的历史帷幕,让你尽享发现的喜悦,让你“千古兴亡,百年悲欢,一时登览"。

而《山水中国》这本书无疑是我们领会祖国美妙山水的最好媒介,它收集了各个省份各个优秀景点的故事历史,记录下了它们曾经有过的辉煌。

中国山水,山水中国,洋洋二十卷,图绘精美,文采涣然,带你走进一个历史中国,人文中国,让你坐观山水,读行天下。

在目前读过的山水中国系列中,最打动我的是湖南卷的那个洞庭湖,那座岳阳楼。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那个洞庭湖,那座岳阳楼,那篇楼记,让潇湘大地有了自己独特的风采,独特的性格,独特的内涵。

洞庭湖位于长江中游,南接湘,资,沅,鎏四水,北纳松滋,太平藕池登长江支流,然后绕过秀丽的君山,从岳阳楼下奔腾而去至城陵矶三江口而入长江,东流入海。

而岳阳楼为岳阳城西门城楼,它位于洞庭湖畔,枕巴山,瞰洞庭,一派虎踞龙盘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