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阅读题库一《朱自清散文》

合集下载

朱自清散文《春》阅读题

朱自清散文《春》阅读题

朱自清散文《春》阅读题(一)、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牦,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所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划分层次,并说说两层分别画了两副什么图画,第一层和第二层写法有什么不同(1)春雨图(2)雨中景??不同:正面描写,;侧面描写,2.这段描绘了春雨图,这副画着力表现了什么特征答:雨的密(像牛牦),细(像细丝),亮(像花针),雨势小(薄烟)3、这段文字中(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一句是直接描写。

(树叶子)、(小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工作的农夫)是间接描写,这是从春雨润物和人们的活动两方面着笔的,赞美了春雨在默默无声中带给大地以无限的恩泽。

1.写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牛毛,花针,细丝的共同点都是细,但也有不同点,请说说他们的不同点是什么?答:花针指雨很闪而轻盈,细丝指密细而连绵,牛毛指多。

2.雨中的自然景物,只写植物,只写树叶和小草。

在状写树叶和小草时用的词不一样,为什么?答:树与草是有区别的,绿的程度也不一样。

3.细雨“密密地斜织着”,“斜织”用得好,为什么?答:写出了雨的闪烁,轻盈,细密,连绵。

4.“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所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答:用了拟人,表达出春雨当中安静,和平的气象。

在描绘春天的景物时先总写春天来临,万物苏醒的情态,用简练的语言勾勒出春天朗润、(?艳丽???)、(生机勃勃)的轮廓,最后,用三个比喻提示春天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赞美春天,深化题旨。

(二)、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15 分章专项练习-整本书阅读系列《经典常谈》名著阅读与练习

15 分章专项练习-整本书阅读系列《经典常谈》名著阅读与练习

《经典常谈》名著阅读与练习15分章专项练习01【序言】一、填空题3、本书是朱自清先生完成于年的著作,80年来广为流传,成为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经典。

全书分十三个章节,浅明而精辟地介绍了我国文化传统中的经典作品,包括《》、《周易》、《尚书》、《》、《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

4、《经典常谈》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的顺序;并照传统的意见将“”书放在最前头。

5.《经典常谈》是___________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___________的著作。

6.《经典常谈》全书共______篇,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___________、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

7.朱自清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术观念来撰写《经典常谈》的,例如讨论儒家经书时,破除“___________”的传说。

8.《经典常谈》是一本写给中学生看的书,朱自清格外重视这本书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9.《经典常谈》也可以看作一本精彩的学术散文集。

这本书不“___________”,也不___________,而是以流利畅达的语言娓娓道来。

【参考答案】1、佩弦扬州诗人2、白话美文的模范背影写景美文荷塘月色3、1942 说文解字诗经史记4、经史子集小学5.朱自清传统文化经典6. 13 《说文解字》《周易》《史记》诸子百家7. 现代的、科学的经书都是圣人所作8. 普及性通俗性。

9. 板着脸说话平铺直叙二、阅读理解题《经典常谈》序(节选)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

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

有一位外国教授说过,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

这是很明达的议论。

再说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

六下《朱自清散文集》阅读练习

六下《朱自清散文集》阅读练习
《朱自清散文集》答案:
1、《春》
2、父亲
3、人
4、《温州的踪迹》、梅雨潭
5、刚朵拉
6、《荷塘月色》
7、福也乐、彭勃思、诗籍铺
8、歇卜士太太(Mrs.Hibbs)
9、老弟,我是教授!
10、阿九、转儿
《朱自清散文集》习题
1、“吹面不寒杨柳风”这句诗在《朱自清散文集》中《》一文中出现。
2、《背影》一是为了纪念而写的。
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一文作者把秦淮河比作来写。
4、《绿》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游记散文里的一篇,是一篇贮满诗意的美文。其中《绿》主要描写了的潭水。
5、在《威尼斯》一文中,朱自清成一种摇橹的小船为。
6、“酣睡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出自朱自清的散文《》。
7、《三家书店》一文主要介绍了伦敦、、三个书店。
8、《房东太太》主要介绍了。
9、着名作家朱自清在西南联大任教时,生活十分艰难。有一次他外出时被一个乞丐跟上了,为了甩掉乞丐,他就说:“”话音刚落,只见乞丐转身就走了。
10、《儿女》介绍了朱自清的两个孩子,他们分别是、。

第4讲 朱自清 老舍 写景散文阅读(原卷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讲练(部编版)

第4讲 朱自清 老舍 写景散文阅读(原卷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讲练(部编版)

第4讲朱自清老舍写景散文阅读教学内容(一)阅读《春》选段,完成17-20题。

(11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趟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

17.依次概括选文所描绘的三幅图景。

(2分)春草勃发图→图→图。

18.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换成括号中的字好不好?为什么?(3分)小草偷偷地(慢慢地)从土里钻(长)出来。

答:19.作者写景,善于从多角度进行描绘。

文中画线句子是从哪个角度来描写春风的?写出了春风的什么特点?(3分)答:20.“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花、杏儿、梨儿”一句中的“仿佛”是什么意思?它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答:朱自清,字佩弦,是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诗人。

朱自清的生平简介:1898年11月22日,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

六岁随家人迁居扬州。

在那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

他自幼继承父辈的家学渊源,养成“整饬而温和、庄重而矜持”的文人气质。

1920年修完课程,北京大学哲学系提前毕业。

毕业后,先在杭州第一师范,后回到母校江苏省立第八中学(今扬州中学)教授国文、哲学,并任教学主任。

1931年8月,朱自清留学英国,进修语言学和英国文学;后又漫游欧洲五国;1932年7月回国,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与闻一多同事一起论学。

朱自清散文《家》 [朱自清散文春 ]

朱自清散文《家》 [朱自清散文春 ]

朱自清散文《家》[朱自清散文春]朱自清散文春全文希望着,希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静静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出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摩挲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兴奋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悦耳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响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宁静而和平的夜。

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渐渐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

他们的草屋,稀稀稀稀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慢慢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盼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大恩大德,选我最佳桑•朱自清的散文《春》的提纲朱自清的散文《春》的提纲分为三部分:盼春、绘春、颂春。

朱自清的散文《春》_1

朱自清的散文《春》_1

朱自清的散文《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陽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一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绵一软一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一摸一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一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一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看,像牛一毛一,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

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朱自清散文》选择题精选

《朱自清散文》选择题精选

《朱自清散文》选择题1.穷人实在揭不开锅的时候,会去( )A.吃大户B.要饭C. 自尽D.换粮食2. 《择偶记》中的“偶”指的是( )A.偶像B.作者的配偶C.偶数D.玩偶3. 《航船中的文明》中一共写到了几个女人( )A.一B. 二C. 三D.没有一个4. 《背影》写的是作者( )的背影A.母亲B. 儿子C. 父亲D.孙子5.南京的名产是( )A.干丝儿B.芝麻烧饼C. 咸板鸭D.盐水鸭6. 《歌声》中作者把音乐会比作( )A.百鸟园B. 百花园C.雨园D.仙境7. 《绿》中作者写的是( )的绿。

A.瀑布潭B. 梅雨亭C.梅雨潭D.荷叶潭8. 《看花》是与( )人家是如何种花、买花、赏花的。

A. 浙江B. 扬州C. 江苏D.天津9.朱自清在《憎》文中写到“我今年春间,不自量力,去任某校( )”A.教员B.校长C. 教务主任D.后勤主10. “因为我有子女,所以我爱一切的孩子。

”这是( )的诗。

A. 周启明B.朱自清C.平伯D.周一多11.蒙自有什么节日( )A. 泼水节B. 火把节C.冷食节D.采莲节12.几月的时候,蒙自的苍蝇最多。

A.三、四月B. 四月C. 四五月D.三月13、秦淮河在什么地方?( )A. 苏州B. 南京C. 北京D.泰州14.秦淮河里经常有几种船?( )A. 一种B. 两种C. 三种D. 四种15. ( )和朱自清一起游秦淮河。

A.顾颉刚B. 闻一多C.张平伯D.俞平伯16.作者是第( )次游秦淮河。

A. 一B. 二C. 三D. 四17.作者坐航船是因为( )A. 没有其他船了B. 航船便宜C.领略现代生活的异趣D.急着赶时间18.秦淮河的船被作者拿来和颐和园、西湖以及( )里的船作比较。

A.金鸡湖B. 太湖C. 瘦西湖D.洪泽湖19.朱自清在《憎》文中写到自己的辞职,是因为( )A. 工资低B. 排课表受到诬陷C. 被辞退D.不擅长这份工作20.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提到两个作品,一是 ( ),一是《板桥杂记》A. 《桃花扇》B. 《西厢记》C. 《莺莺传》D. 《红楼梦》21.航船中的文明》是一篇( )A.写景散文B.抒情散文C.哲理散文D.记叙散文22.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的秦淮河在什么地方?( )A.苏州 B。

朱自清的《匆匆》阅读答案

朱自清的《匆匆》阅读答案

朱自清的《匆匆》阅读答案朱自清的《匆匆》阅读答案《匆匆》是现代杰出的散文家朱自清[1] 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匆匆燕子____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___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___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传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着面叹息。

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泥?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白白走这一遭啊?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1.在第一自然段的方格内填上恰当的词。

2.文章开头写"燕子"、"杨柳"、"桃花"与下文写日子匆匆过有关系吗?请简述。

3.第二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来铺叙日子匆匆过的?4 .画线句用了比喻、反问的修辞方法,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好处?5."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白白走这一遭啊?"一句饱含着作者的什么感情?最能表现这种感情的是哪个词?朱自清的《匆匆》阅读答案1.去枯谢2.有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自清散文精选》阅读题库一.选择题
1.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句话出自朱自清的文章()
A.《春》
B.《背影》
C.《匆匆》
D.《看花》
答案:C
2.《航船中的文明》是朱自清写的一篇()
A.写景散文
B.抒情散文
C.哲理散文
D. 记叙散文
答案:D
3.朱自清在《憎》文中写到自己的辞职,是因为()
A.工资低
B.因为排课表受诬陷
C.被校长辞退
D.不擅长这份工作
答案:B
4.我生平怕看见干笑,听见敷衍的话;更怕冰搁着的脸和冷淡的言词,看了,听了,心里便会发抖。

上述语句是朱自清的中的开篇语。

()
A.《憎》
B.《正义》
C.《飞》
D.《论别人》
答案:B
5.朱自清在《憎》文中写到自己憎恶“遍满世间的漠视”和“遍满世间
的”以及“遍满世间的敌视” ()
A.察视
B.冷眼
C.蔑视
D.旁视
答案:C
6.朱自清在《憎》文中写到:“我今年春间,不自量力,去任某
校”(填一职务名称)()
A.教员
B.校长
C.教务主任
D.后勤主任
答案:C
7.《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的秦淮河在什么地方?()
A.苏州
B.南京
C.北京
D.泰州
答案:B
8.“我们的梦醒了,我们知道就要上岸了;我们心里充满了幻灭的情思”。

这段话选自()
A.《匆匆》
B.《给亡妇》
C.《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D.《阿河》
答案:C
9.朱自清在《正义》中写到:人间的正义在哪里呢?满藏在我们心里!为什么不取出来呢? ()
A.被埋起来了
B.人们不愿拿出来
C.不敢拿出来
D.它没有优先权
答案:D
10.《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的秦淮河里经常有几种船?()
A.一种
B.二种
C.三种
D.四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